无籽西瓜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籽西瓜栽培技术
1 破壳催芽
在生产上栽培的无籽西瓜为三倍体西瓜,胚仁仅占种子重量的38.5%,比普通西瓜低11.5%,种仁发育不良、子叶小而畸形、贮藏的营养物质少。种皮厚,木栓化程度高,吸水困难,胚根长出种壳阻力大。无籽西瓜种子发芽率要求条件高,发育温度为33 ℃ ~ 35 ℃。
催芽首先将种子放进55 ℃的水中并不断搅拌,降温至30 ℃,浸泡8 h,然后捞出种子搓去表面的黏液,擦干后进行人工“嗑籽”,即用牙齿将脐部轻轻嗑一下,嗑时不要伤及种胚,嗑后不能再遇水,用拧干的湿棉布包裹好。催芽温度为33 ℃ ~ 35 ℃,经过18 ~ 36 h陆续出芽,当芽长至0.1 ~ 0.2 cm时即可陆续播种。
2 苗期管理
无籽西瓜幼苗前期生长比较缓慢,长势弱,为便于管理,一般采用无土育苗的方式。浇足底水,确保墒情,并做到直播时浅埋、深盖、去浮土,提高苗床地温(提前盖膜、温床育苗)。出苗前温度保持在32 ℃,出土后保持25 ℃ ~ 28 ℃,夜温保持在15 ℃~ 18 ℃,无籽西瓜“带帽”出土现象普遍,为了减少带帽出土,要保持苗床湿润。出苗前覆盖地膜,使种皮湿润利于脱壳。如果一旦带帽出土,必须进行人工摘帽,先喷点水,使种皮软化,再轻轻的掰开除去,切忌干壳硬掰。
3 施肥整地
基肥的施用:亩施3 m3腐熟鸡粪(或腐熟土杂肥5 m3)、饼肥50 kg、磷酸二铵35 kg、尿素25 kg、三元素复合肥50 kg、硫酸钾25 kg、锌肥2.5 kg、硼肥1 kg(切忌不能使用含“氯”的肥料)。挖宽1m、深40 cm的丰产沟,将基肥与土混合均匀,同时每亩喷0.25 kg的杀虫药和0.25 kg的杀菌药,最后整成高20 cm的定植垄。
4 定植
当瓜苗长至3叶1心时即可定植。亩定植无籽西瓜苗500 ~ 550株,授粉品种50 ~ 100株,授粉品种可选用鲁青五号或鲁青七号(花粉较多,早熟性好的品种)作为授粉品种。行距1.8 ~ 2.2 m,株距0.5 ~ 0.6 m。
5 田间管理
5.1 整枝。采用一主两辅的整枝方式,即一条主蔓结果,两条辅助蔓为营养蔓。瓜蔓30 ~ 50 cm时整枝压蔓,以防刮风翻秧,影响生长。整个生育期保持3条蔓,坐瓜后10叶打顶(主蔓)。
5.2 授粉。因无籽西瓜的花粉没有生命力,要及时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把有籽西瓜的雄花花粉均匀的涂在无籽西瓜的雌花柱头上,主蔓第三雌花开始授粉。西瓜的花粉很怕水,如遇雨水花粉就会死亡,如开花期遇上阴雨天必须采取扣帽防雨措施,方法就是头天晚上或第2天早上摘下要开雄花,然后把要开的雌花用帽扣上,9:00左右进行摘帽授粉,授完粉后再把帽扣上,1 d后去掉。
5.3 肥水管理。无籽西瓜伸蔓后生长迅速,到开花前长势更加旺盛,因此伸蔓后到坐瓜前应适当控制肥水,以防“跑秧”坐不住瓜。当选留瓜长至0.5 kg 大时,需大肥大水膨瓜,分2次随水亩冲施硫酸钾、三元素复合肥30 kg。(注意膨瓜期温度白天在25 ℃以上,夜温在18 ℃以上)。
6 病虫害防治
6.1 立枯病
6.1.1 症状识别。出苗期,植株子叶凋萎,拔出病苗可见茎部生有黄褐色水渍状凹陷斑,有的扩展绕茎一周,呈蜂腰状缢缩,植株矮小,严重的全株萎蔫或倒伏。
6.1.2 发病规律。西瓜立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真菌病害。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易诱发此病。
6.1.3 防治方法。用53%的金雷米尔水分颗粒剂,800倍液喷洒植株,重点喷洒根部。
6.2 根腐病
6.2.1 症状识别。该病主要侵染根茎部,使其呈水渍状腐烂。一般发生在伸蔓至开花结果期,上部叶片突然萎蔫,早晚可恢复正常,4 ~ 5 d后全株萎蔫。挖出病根,根系呈水渍状腐烂,毛细根一碰就掉,不长新根,严重时植株萎蔫而死。
6.2.2 发病规律。根腐病是由腐霉菌引起的真菌病害。地势低洼或潮湿地块发病重,气温冷热交替或雨后暴晒发病重,保护地浇水后中午高温暴晒,放风差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
6.2.3 防治方法。定植时穴内浇灌15%土菌消水剂500倍液,或50%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69%雷多米尔锰锌800倍液。每穴浇灌0.15 ~ 0.25 kg药液。返苗后浇灌以上药液或阿波罗963水剂1 000倍液,隔5 ~ 7 d 1次,防治1 ~ 2次。结合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和有机钾肥。
6.3 枯萎病
6.3.1 症状识别。自幼苗至成株均可发病,以坐瓜期及瓜膨大后期发病最重。幼苗受害。未出苗前可造成烂种。出土后发病,子叶、幼叶呈失水状萎蔫。茎基部变褐收缩呈猝倒状,拔出苗子可见根部黄褐色腐烂。成株期受害,初期病株下部呈失水状萎蔫。茎蔓基部褪绿,似水浸状,后期呈棕褐色,发软,常纵裂,有松脂状胶状物溢出,俗称“吐红水”。在潮湿条件下,病株基部布满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菌丝和分生孢子。茎基部至根部,可见维管束变黄褐色。病根根系变暗褐色腐烂,极易拔起。严重时瓜秧枯死,但叶片不脱落。
6.3.2 发病规律。枯萎病是由尖镰孢菌西瓜转化型引起的真菌病害。重茬或轮作1 ~ 3 a发病重。
6.3.3 防治方法。采用西瓜嫁接的防治方法:用葫芦籽作砧木,西瓜作接穗进行嫁接,防病效果显著。
6.4 炭疽病
6.4.1 症状识别。整个生长期均可受害,以生长中、后期最严重。生长中后期,病叶上最初为水渍状斑点,很快干枯成黑褐色,外围有一黄褐色晕圈,有时具轮纹,后期常扩展成不规则形斑,干燥时易破碎。瓜受害,初为水渍状斑点,扩大后呈圆形或椭圆形凹陷斑,暗褐色至黑褐色,凹陷处龟裂,潮湿时病斑中部产生粉红色粘质物即分生孢子。严重时瓜上病斑加多,瓜瓤干腐,引起溃烂。
6.4.2 发病规律。炭疽病是由葫芦科刺盘孢引起的真菌病害。雨水偏多或浇水过多,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有利于病害发生。
6.4.3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喷洒10%世高水分散粒剂2 000 ~ 2 5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 000 ~ 1 500倍液,5 ~ 7 d喷施1次,连喷3 ~ 4次。
6.5 菌核病
6.5.1 症状识别。西瓜茎蔓、叶柄、卷须、花、果实均可受害,引起果实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