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在这些年的改革中,中学语文教学还是有很大的改观。最突出的是冲破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陈旧观念的束缚,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科学的教学观念。但是中学语文教学还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每次大考之后,语文学科总会遭到十分尖锐的批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家长甚至有些老师都把语文学科的学习放在最后。作为语文教师,每次看到这种情况,心里总是不能平静。

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清规戒律仍然不少。它不仅包括过去那些陈旧的条条框框,还包括语文教学改革中以“改革成果”名义出现的一些新式教条。例如:现在只要上示范课就要和多媒体挂上钩;备课方面也有各种各样的条款,规矩;各种教学课型如“启发式”、“导读式”模式化,堂堂用,课课用,等等。试问,这种模式化教学方式怎能使学生感兴趣呢?不是又回到以前的陈旧观念中了吗?

观念的落后才是真正的落后,观念转变的程度就是发展的速度。我们不能以某一种优秀的教法来代替教学。《学记》上说:“强而勿抑、开而勿达、导而勿牵。”强调的是语文教学要顺其自然。当然,是不是不用多媒体,不备课,不用那些优秀的教学课型呢?不是,而是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好的东西当然要用,但要适时、适当的用。下面是本人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适当运用

语文教学面对的既是未来的挑战,也是信息时代的空前机遇;语文教学面对的是广袤的事业,是丰富的资源。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学生对多媒体的兴趣只是外部的兴趣,这种外部的兴趣并不能持久,它仍然需要内部兴趣作为驱动力,所以在组合运用多媒体时,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讲究教学艺术,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标。

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必须强调的是多媒体只是教学的“媒介”,如果只是将多媒体和教学简单“拼合”,或勉强“贴”上去,就会违背教学的宗旨,还会成为整个教学过程

的负担。

在进行媒体组合教学时,必须找准媒体组合教学的最佳作用点,并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经验,不失时机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来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教学应该坚持实用,实效的原则,对课堂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能为运用多媒体而运用多媒体,这样只能哗众取宠,画蛇添足。

二、教师应该加大阅读量,充实自身知识储备

备课在教学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现在一般认为好的备课应当有三点: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各个学校以及教育部门也对备课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具体要求。要求写详案的也有要求写简案的。刚上讲台的时候,备的都是详案,自认为都准备得比较好了,可是上课下来总觉少了什么。后来一总结才发现自己上课已经成了一种模式,但是学生却不一定顺着老师备课设定的思路走,旁枝斜出的情况时常发生,这就产生了一种教与学上的师生之间的博弈,最终处于弱势一方的学生只好昏昏沉沉被拖上老师设定的轨道。这样,学生的思想慢慢被禁锢了。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学生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启发,才是一个良性的互动。学生的思想被束缚后,老师在这样的教学中也会渐渐失去感觉,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课堂渐渐显得死气沉沉,学生失去思想碰撞、相互学习、超越自我的机会。这就违背了教学的初衷,课应该备,但是要随机应变,不要被“备课”的套子套住。教师只有从学生的内在求知需求出发,而不是从僵死的目标出发,才能使教学双方获得最大的个性解放。

然而随机应变需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现代信息工具日益发达,现在的中学生可以从网络上,电视上,杂志上得到很多信息,他们的阅读范围很广,嘴上常常挂着新鲜的时尚词句,头脑里有很多出乎意料的问题和想法。

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不了解现在学生的心理,不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就容易使自己掉入模式教学的窠臼。比如有些教师对现在一些青年作家很不感冒,认为那是写给小孩子的,不屑一顾,但是学生就喜欢看这些书,反而课本上的他们毫无兴趣;有些教师多年来在课本、教参中打转,在不知不觉中已与时代渐渐脱轨。老师不了解学生读的是什么,他们喜欢读什么,又怎么解读他们越来越多的问题呢?

三、教学观念应该转变,不能“一刀切”

1、灵活选用教材

学生的求知过程,并不完全受他们的理性支配,反而更多情形是任由感性驰骋。为什么不把他们喜欢的作品当作教材呢?比如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喜欢看韩寒和郭敬明的书,并且分成了两派。于是想到:为什么不借此搞一个辩论活动呢?让他们通过系统比较两个作家的优缺点,辨明“立场”,加深理解,增长知识。最后,通过充分的准备,辩论赛取得了圆满成功。为了更好的阐述自己的观点,他们把平时不喜欢的作家的书都看了,并且考虑对方会找什么样的问题来为难自己。因此在这个辩论的过程中,他们增加了阅读量,并且懂得了如何鉴赏文章;在深刻分析作品时,把自己平时忽略的文章语言、结构、思路等方面都挖掘了出来,获益匪浅。

2、适度把握“讲”课

现在很多教师都怕“讲”。为什么?因为一讲就有“满堂灌”的嫌疑,这样不是违背了教学的原则了吗?那就不讲,或少讲。但世事都有两面性,其实只要讲得好,就应该讲。中央电视台不是每天中午都有一个节目叫“百家讲坛”吗?这些教授谁不是口若悬河地讲个不停,而观众谁不是听得津津有味?能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没有一个不是善讲的高手。我们喜欢的是那些能说,会说,一语道破的能给人以巨大启迪的老师。教学,能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的背景和广泛的想象空间,这问题看似简单,其实远没有解决。解读同一篇课文,老师和学生的区别,有时就在,谁更了解文本的背景而已。

在上《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时,我发现不少学生都对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感兴趣,对“大部头”的《红楼梦》却不愿碰触。高中语文第六册有一个单元都讲《红楼梦》,加上读本里关于《红楼梦》的篇章,可知《红楼梦》在整个高中语文小说部分占的比重很大。于是我决定先搞一个《红楼梦》的专题讲座,把人物关系、重要情节、人物性格特点都讲给了学生。精彩的故事、具有悬念的诗词和复杂的人物关系激起学生的兴趣,不再畏惧“大部头”,纷纷找来《红楼梦》,细细品味。然后我把这些课文放在一起,作为整部作品的片断,和学生一起讨论。由于之前学生准备充分,讨论中他们各抒己见,言辞非常精彩。

3、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无论是知识传授,还是能力培养,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任何时候都不能不顾教学内容、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