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族报/2015年/7月/17日/第008版
理论周刊・纵深
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以徐州市为例
丁开明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城镇化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徐州市现有47个少数民族成分,20268 人。其中,少数民族聚居村5个、组3个、社区2个,既是民族散居区,又有民族聚居区。近年来,徐州市委、市政府把少数民族聚居村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纳入整体规划优先建设,大力扶持少数民族企业的发展,积极参与江苏省民委组织“民族产业发展基地”、“民族团结和谐示范小康村”等创建活动,有力地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活动。
一、当前城镇化进程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存在的问题
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产业结构单一
近年来,徐州市各少数民族聚居村、组和社区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村、组和社区集体经济。如丰县风城镇北关村开办汇丰酒精厂,丰县欢口镇黄店村开办玻璃钢制品厂、饲料公司,丰县欢口镇欢口村开办食品饮料厂、粉丝厂,沛县龙固镇邵马村开办苇帘加工厂等,民生水平较以往得以提高。由于这些大多是第一产业衍生品,缺少如采掘、制造等重型产业和第三产业服务品牌行业支撑,所以在以农产品及其衍生品为主的第一产业的市场竞争中显得乏力。
少数民族人口总体呈现增长趋势
随着徐州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少数民族人口跨地区流入速度增快。以泉山区为例,“十一五”末,该区民族成分18个,人数为1837人;至“十二五”末,少数民族成分增至37个,人口达3467人,五年间少数民族族数增长51%、人口增长47%。另外,辖区内有外来流动少数民族人员360余人,驻区4所高校还有少数民族学生1844人,少数民族总人口达5671人,呈逐年上升趋势。
民族散居区内少数民族人口外迁量大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兴起,大量少数民族居民搬迁至三环路以外新建小区和新城区居住。少数民族居民由过去的聚居变成相对分散,在主城区社区中的少数民族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趋于滞后
绝大多数少数民族群众居住在散居区,除穆斯林群众的特殊习俗和周五主麻日活动外,其它民族文化活动较少。
外来流动少数民族管理难度增大
目前,新疆、青海等西北部少数民族群众到徐州经商,由于文化水平低、语言不通、法规知识欠缺等多种原因,其在经商过程中经常与当地群众、与本民族间经商人员发生矛盾,成为城市管理、民族工作的难题。
少数民族就业存在歧视现象
徐州高校密集,外来少数民族学生近2000人。每年毕业大学生较多,许多应届毕业生希望在徐州市区就业。但少数企业在招工中存在着拒招少数民族大学生现象。特别是发生昆明及乌鲁木齐暴恐案件后,维吾尔族人员在经商、就业、住宿等方面受到冷遇和拒绝。
二、问题的剖析
缺乏担当创业风险能力
造成产业结构单一的原因,主要是大多数少数民族群众存在着以农业为主业思想,缺乏担当创业风险能力。如遍地开办“红富士”苹果、葡萄、双孢菇等传统产业培训,都是依赖农业技术成熟、风险投资较小的第一产业。另外,存在着资金短缺现象,投入第二、三产业需要巨额资本,由于缺乏担保,往往银行不给贷款,以致在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融资难。同时,因缺乏支柱产业,或因创新能力不足,以至现有产业在市场中竞争能力差,影响少数民族聚居单位的跨越式发展,民生水平提升缓慢。
有倾向性地更改民族成分
少数民族人口的快递增长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汉族学生大量更改为少数民族。由于在少数民族入学方面有优惠加分政策,故很多学生在初中期间通过民宗审核、公安部门批准更改为少数民族。在计划生育人口增长率大幅下降的趋势下,汉族与少数民族通婚的子女,基本上选择少数民族成分。因此,相应汉族人口下降,而少数民族人口则增长。
居住构成发生位移
据调查,目前县(市)区少数民族群众人口的移动,大多数是由城市拆迁形成的,此部分占总迁移人口的84.6%;另有少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属于刚性需求,此部分占总迁移人口的15.4%。主动移居的少数民族群众中以青年人群为主,主要为了结婚或子女上学。而大多少数民族老年人喜欢居住在老城区。
民族文化交融存在差距
以泉山区为例,少数民族人口只占全区总人数的0.63%,即1000人中有少数民族6人,少数民族文化得不到多数人的认同,加上市场运作不佳,以致民族文化受到冷遇。少数民族群众知道汉族的节庆日,而汉族群众绝大多数不知道少数民族的节庆日。形成重视汉族传统文化,忽略少数民族文化的现象。
外来流动少数民族交流上缺乏深度
外来流动少数民族群众来徐州务工经商,给徐州增添新的商机,为徐州全面发展作出特殊贡献。但对外来流动少数民族经商务工人员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没有考虑少数民族经商人员的种种困难,工作中缺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缺少调研,没有创新工作举措。如有的维吾尔族经商人员从业十多年了,基层干部还不熟悉;有的拉面店换人经营两年多,上报的信息还是原先户主姓名;还有因相关部门、单位服务不到位,少数拉面店在拆迁中故意刁难,影响市政工程建设的情况。
三、相关对策
依据政策加大投入
为推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国家财政部、国家民委联合下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江苏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少数民族扶贫开发工作意见的通知》,按照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调整少数民族聚居区、散居区的产业结构,加大发展资金、专项资金的投入,落实了徐州市民品企业贴息贷款工作。用好国家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企业的优惠政策,缓解民品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增强民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的特殊需要,进一步促进了徐州市民族经济的快速发展。
依托产业辐射带动
城镇化的直接衡量指标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但是,这个转变应建立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的户籍集中、人口搬家。对于少数民族聚居村、组和社区要加强产业支撑,立足产业建设城镇,围绕城镇发展产业。其中,发展重点应放在第二、第三产业上,同时,在市场化、集约化基础上的第一产业也可以成为支撑。实现资源开发企业,在资源开发地注册、核算、纳税,从制度上解决民族地区有税源无税收问题,提高这些民族聚居村、组和社区的城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