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校园暴力问题及其预防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姓名
学号
专业
层次
学习中心
指导教师
2016年3 月29 日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1] 题目类型:①理论研究,②实验研究,③工程设计,④工程技术研究,⑤软件开发。
[2] 题目来源:①工作任务题,②生产实际题,③模拟或虚构题,④学生自选题。
目录
摘要 (I)
第一章我国校园暴力的界定及特点 (2)
1.1 我国校园暴力的界定 (2)
1.2 我国校园暴力的特点 (2)
第二章我国校园暴力存在的情况 (3)
第三章国内外对校园暴力的研究状况 (3)
第四章我国校园暴力现象产生的原因 (4)
4.1学校管理的失误 (4)
4.2 家庭因素 (5)
4.3 社会影响 (5)
第五章预防校园暴力的对策……………………………………………………错误!未定义书签。
5.1加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坚持有目的、有计划的法制教育 (6)
5.3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7)
5.4架起学校、家庭、社会联系的桥梁……………………………………………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9)
致谢 (9)
摘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使教育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生机,但是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产生了一些特殊的社会问题,像沉迷网络、拜金主义、热衷享乐、帮派体系等不良现象,不但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不利于我们构筑和谐社会,同时这种问题也波及到了学校,直接危及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发展。
尤其是最近几年,群殴、斗狠、勒索、施虐甚至血腥涌进了本该是“一片净土”的校园,暴力行为在学校频繁发生。
针对这种现象,学生无所适从、学校无可奈何、家长忧心忡忡。
是什么原因导致使暴行为的发生?这一行为的背后隐含着怎样更深层的社会问题?教育对这种现象又何去何从?做为教育者,我们肩负着培育祖国下一代的神圣使命,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对校园暴力这一特殊的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找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结合各部门,尽最大的努力遏制并预防这一不良现象的发生,为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使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尽快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教育,校园暴力,社会问题
第一章我国校园暴力的界定及特点
1.1 我国校园暴力的界定
校园暴力是发生在学校及周边,以师生为受伤群体的的强制伤害行为。
这种行为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不仅直接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而且也间接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不仅仅是学校问题,更是一种社会问题。
这种行为的主体是学校内部的个别师生员工和部分校外人员,具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是主流;客体只是学校内部的师生员工,重点是未成年学生;主体的行为具有主动性和进攻性,客体的行为具有被动性受制性。
这种行为的结果,是以客体受到强制性伤害为代价的。
我们校园暴力界定为,通过对校园及其周边,师生员工(主要是未成年学生)受到强制性暴力侵害行为的调查分析,找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师生员工的身心不受伤害,使学生健康成长。
1.2 我国校园暴力的特点
1、绝大部分都曾经受到过暴力侵害,产生有以暴制暴的思想;
2、学习成绩不稳定或学习成绩差;
3、学习生活上存在劣习甚至恶习,像上网成癖、追求享乐等;
4、个性强,以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和意愿;
5、缺乏毅力和耐心,自我约束能力差,易冲动;
6、纪律观念淡漠,缺乏对法律的认识,做事不考虑后果;
7、家庭不和睦或与家人感情不和,有报复心理,并寻求发泄;
8、有明显恃强凌弱的思想,弱小不反抗、不报告的学生是他们最主要的对象;
9、绝大部分喜欢拉帮结伙,讲哥们义气;10、都有侥幸心理,一次次的成功,使他们胆子越来越大。
另外,通过实验还发现流浪学生(具有严重的不良行为,放弃学业或被个别学校赶出校门的未成年学生)是一个严重危害校园的群体,来自校外人员的校园暴力事件,90%以上是这一群体所为。
这些流浪学生,因种种原因退学,多半没有完成义务教育,在家没有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在校又因成绩差而受到冷落,过早地流浪社会和一些不良社会青年混在一起,沾染了很多恶习,这些流浪学生和许多学校的问题学生有牵连,形成团伙势力,充当个别学生的保护伞,经常在一些学校附近逗留,所谓的哥们一旦受点委屈就勾结这些校外势力对同学进行殴打
报复,甚至威胁教师,他们经常在学校附近寻衅滋事或者强要钱物,严重威胁着师生的安全。
学校与公安部门多次协商,欲进行打击,又因未成年受法律保护,无法罚处而不了了之,问题得不到解决。
第二章我国校园暴力的存在情况
(一)学校有1/4的学生受到过侵害,校园暴力行为明显存在;
(二)受同学侵害在校园暴力中占多数,社会青年伤害学生也占一定比例,学校存在教师伤害学生的现象;
(三)在学生受伤害的行为中,属于校园暴力的占62%,说明校园暴力仍然是一个危害青少年的突出问题;
(四)在侵害学生的暴力行为中,方式有多种,其中打骂欺辱较多,另外还有强要钱物、强迫答应无理要求等其它方式;
(五)有20%的学生认为到校上学校园暴力是最可怕的事情,说明校园暴力已经给部分学生造成了心理创伤;
(六)在学生受到伤害时,有一多半学生不知道什么原因,说明确实存在学生及社会青年故意欺负现象;
(七)一多半学生受伤时会迅速逃离,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自我保护;
(八)学生受到伤害后,一小部分学生非常软弱,不反抗、不报告,是受伤害严重的群体,需要马上救助;
(九)在学生受伤害的暴力事件中,有一多半是小团体所为;
(十)就调查的情况看,造成校园暴力的原因,社会问题是明显的,学校问题和家庭问题也占一定比例。
第三章国内外对校园暴力的研究状况
(一)从当地到全国、从国内到国外,校园暴力普遍存在,在个别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据调查,我国县城各校都存在校园暴力的现象,初高中问题尤为明显,群殴及强要钱物比较突出。
就国外而言,校园暴力也令人头疼。
法国巴黎大区议会曾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巴黎大区中学的校园暴力问题严重,45.4%的高中生遭遇过暴力,77.39%的学生曾目睹校园暴力,20.96%的学生称自己有过暴力行为。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研究机构曾公布他们的一个调查结
果:美国21%的高中生,15%的初中生携带武器上学。
该研究机构主席麦克尔说:“暴力的种子在美国校园中随处可见。
孩子们的暴力倾向越来越严重。
”另外,像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也都存在严重的校园暴力事件。
(二)由于校园暴力的严重危害性,世界各国也积极采取措施,遏制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近年来,校园安全问题是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代表谈话最多的话题,并呼吁为校园安全立法,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校园安全问题,责成教育、公安等有关部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维护校园及周边秩序,保证青少年学生的安全。
在国外,英国教育部拟成立特别任务小组处理校园暴力问题;法国为了有效抑制校园暴力,决定以优惠条件招聘教师志愿人员到问题较多的学校任教;日本政府为严厉取缔少年犯罪活动,将可起诉少年犯罪案的年龄从16岁降低到14岁。
从各地政府的行为可看出,校园暴力已经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严重阻碍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兴亡。
第四章我国校园暴力现象产生的原因
校园暴力是学校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仅给学校造成危害,它更殃及社会,殃及千家万户,阻碍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
校园暴力又是普遍存在的,从本地到全国、从国内到国外,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此我们要正视这种现象。
通过实验我们也摸清了校园暴力的对象,受害者主要是学生,也有极个别教师;而施暴者也多为学生,少部分社会青年及其他社会人员,极个别教师,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和流浪学生是施暴对象的主体。
那么造成校园暴力这种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
4.1 首先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失误。
主要表现在:
1、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法制教育,虽然有的学校聘有法制副校长,但很少到校开展实质性的工作;有的学校也进行了遵纪守法教育,但只是停留在口头说教,或走走过场应付检查,师生法律意识淡薄。
2、学校一味地强调文化课成绩,而不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正处在心理、思想以及价值观的转型时期,一些琐事与摩擦很容易让他们情绪失控,再加上学习的压力,他们往往丧失理智从而走向暴力的歧途。
3、学校管理松懈,疏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不能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使学生中的各种矛盾不能及时化解,容易导致校园暴力的发生。
4、极个别学校不能坚持依法治教,违法开除学生或随意把学生赶出校园,造成大批流浪学生,经常逗留在学校门口,寻衅滋事,造成校园暴力。
4.2 其次是家庭的因素。
主要表现在:
1、不良的家庭教育,容易形成孩子不健全的性格,是产生校园暴力的诱因。
现在的家庭,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如教育方法不当,容易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其心理成熟期推迟,自控能力差而好奇心强,容易情绪激动争强好胜,甚至养成惟我独尊、自私狭隘等不良性格,这样的孩子极易给其它同学造成暴力伤害;另外就是“5+2=0”现象,在双休日,个别学生由于在家无人管教或者教育不当,学生一周来在学校接受5天来的那点教育效果就化为了泡影,很难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
2、不良的家庭氛围,给孩子的健康成长笼罩了一层阴影,很容易使孩子形成偏激的思想,进而转化为一种报复或攻击行为。
不少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家庭生活都不幸福,一种是家庭破裂、父母离异失去家庭关爱的孩子,他们得不到亲人关怀和家庭的温暖再常常遭受冷遇,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孤僻、固执、冷漠、好斗的性格;另一种是受尽家长虐待式教育的孩子,他们得不到家长的体贴和感情沟通,得到的只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强制,要么棍棒拳脚相加,心理压力极大,一旦承受不了就会和家长感情破裂,破罐破摔,同学之间稍不顺心,就会使用暴力。
4.3 再就是社会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
1、暴力文化充斥社会,易于接受的形式和潜移默化的影响,给学生心灵埋下了暴力的种子。
如今,暴力文化已成为现代文化生活中部分成年人不可缺少的享受,暴力文化的商品化使这种文化从内容到形式迅速泛滥,虽然我国有关青少年问题的法律一律禁止孩子接触暴力文化,但实际上没有可操作的限制性规定。
暴力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刺激诱人的情节很快占领了青少年市场,许多身心尚未成熟的在校学生,在影视文学作品、音像制品、小报小刊、电子游戏中,可以很方便地接触到暴力场面,由于缺乏有效的自制力,往往沉陷其中不能自拔。
暴力影视节目能激起学生的好奇、模仿等心理反应,导致攻击和犯罪行为的产生;而一些带有色情内容的网站、书刊和影视,则易使青少年的心理受到严重摧残,成为他们走向堕落和产生暴力倾向的诱因。
2、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影响,为校园暴力提供了温床。
改革开放不仅带
来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不良的生活习气,社会上存在的哥们义气及帮派体系,为许多善恶不分的青少年效仿,他们拉帮结派、称兄道弟,依靠小团体的势力随意欺负学生,个别小帮派甚至和社会不良青年有关系,被社会青年所利用,强行向学生收取“保护费”,或索要钱物,不断扩大势力,形成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不断在学生中制作暴力事件。
另外,拜金主义和贪图享乐之风,也严重影响着青少年,学习的艰辛和枯燥,思想的脆弱和委靡,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教育培养,他们极容易产生享乐思想,对金钱和财物过分追求和贪婪,他们对物质的贪欲和需求,很多时候表现在吃喝玩乐上,抽烟、喝酒、交朋友、上网聊天、听Mp3、看MTV,父母给的钱不够,就去借、去抢、去偷,并把主要目标锁定在容易得手而势单力薄的学生向上,导演一幕幕校园暴力的悲剧。
第五章预防校园暴力的对策
预防和遏制校园暴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尤其是社会上几个重要的部门的通力合作。
但是就学校来说,我们通过实验也有了一定的措施:
5.1 加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进行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进行教法、学法研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尊重学生人格、发展学生特长、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全面发展的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激发学生个体积极性和群体合作意识,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把知识与创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5.2 坚持有目的、有计划的法制教育.
逐步形成学校依法治校、教师依法执教的教育机制。
根据上级要求,设立法制教育办公室,确定专人负责学校法制教育工作,聘请学校法制副校长、法制教育辅导员定期对师生进行法制专题教育和法律咨询;结合校情对学生进行文明守纪教育和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让学生知道校园暴力是一种侵害行为、如何预防这种行为的发生使自己不受伤害,教育学生树立团结友爱、互助互信、互尊互谅的思想;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和依法执教的水平,使教师站在尊重学生人格和关
心学生发展的高度教书育人,杜绝老师对学生侵害行为的发生。
5.3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狠抓学生的日常化管理,建立问题学生的调查了解和跟踪教育机制。
各班级要以班主任为主摸清学生实际情况,包括学习生活习惯、性格爱好、个性特长、家庭成员及家庭环境、与人相处及交友等,经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有的放矢的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学校要严肃校纪、抓班风、树学风、重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从一件小事抓起、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抓起,重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学校要制定校园及周边的安全巡查制度,有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管理学校及周边安全工作,定期排查学校不安定因素、摸清学校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和典型的问题学生、了解学生中比较容易极化的矛盾,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跟踪教育严重不良行为及典型问题学生、排除学校不安定因素。
5.4 架起学校、家庭、社会联系的桥梁。
形成群防群治体系,学校除了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互通情况、共同商议教育学生外,还要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制定“家校联系卡”,保持与学生家长经常性的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在家在校表现,以便学生出现反常情况引起大家注意,共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防微杜渐,避免因出现思想问题未得到及时救治而酿成错误;学校要建好家长学校,聘请有关专业人士对学生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素质,共同探讨孩子教育成长中的问题,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搞好对子女的教育;学校还可以与公安部门结成警民共建单位,争取他们在治理校园周边环境上给予帮助和支持,严厉打击校外侵害学生的行为;学校也可通过政府,协调各部门依法对文化市场、游戏娱乐、网吧等场所进行进行不定时不定期的检查、治理和整顿,共筑堵死校园暴力的铜墙铁壁。
消除校园暴力,任重而道远。
它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密切配合。
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家长的配合和社会的支持,但我们感到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治理校园暴力上,国家还没有一种有效机制,这是校园暴力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
政府对校园安全的投入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学校及周边的治安依然困惑着学校,国家对严重扰乱学校安全并屡屡侵害学生的未成年人没有威慑力,学校对有严重不良行为并对同学多次实施暴力的学生无可奈何。
当然教育不是万能的,当我们苦口婆心的教育和耐心的转化没有效果的时候,当极少数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严重扰乱公共秩序不断威胁同学的人身安全的时候,我们基层的学校何去何从?我们呼吁为校园安全立法,因为校园毕竟是人员密集的地方,在学校可设公安流动治安岗,把学校纳入公安机关重点治理的视线;毕竟现在学生发育早成熟早,未成年人犯罪在我们一直呈上升的趋势,我们也可效仿日本,将可起诉少年犯罪案的年龄从16岁降低到14岁,遏制青少年犯罪;个别在一般学校教育无效的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政府可在当地设特殊教育学校,重点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同时强制收留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流浪学生,避免流入社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总之,要截流堵源,校园暴力事件才能被有效根除,文明、健康、稳定、和谐的校风才能从根本上形成;否则,校园暴力发展下去,很容易转化为校园罪恶势力,对社会的危害将是后患无穷的。
参考文献
[1] 曹占武:《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徐久生著:《校园暴力研究》,中国方止出版社,2004年版。
[3] 李涛泽:《校园暴力犯罪与非法入侵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实务全书》,吉林音像出版社,2005年版。
[4] 王秉中:《罪犯教育学》,群众出版社,2003年版。
[5] 王大伟:《中小学生被害人研究——犯罪发展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 田相夏、姚建龙:《未成年人“强索类”案件疑难问题与破解》,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年03期
[7] 赖继、师索、曾毅:《突发性校园暴力应对措施分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8] 刘焱、李子煊:《我国当前校园暴力的概念界定与现象研究》,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邱关军、刘佳:《国别视野下我国中小学校园暴力的防治策略研究》,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10期
[10] 何沙、卜芯、李洁:《当代大学生校园暴力探析》,理论观察,2011年06期
[11] 辛永林:《国内校园暴力研究的最新进展和问题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12年12期
[12] 王彦丽:《我国中小学校园暴力研究及启示》,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年02期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致谢
这次的毕业论文设计总结是在我的指导老师庄伟民老师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从毕业设计选题到设计完成,庄老师给予了我耐心指导与细心关怀,有了庄老师耐心指导与细心关怀我才不会在设计的过程中迷失方向,失去前进动力。
庄老师有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这些都是我所需要学习的,感谢庄老师给予了我这样一个学习机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