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8年中国科技领域大事件

合集下载

2018全球科技的78项重要进展和事件

2018全球科技的78项重要进展和事件

2018全球科技的78项重要进展和事件刚刚过去的2018年,世界科技继续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这让人们日益坚信,我们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过程中。

以下总结分为六个大类,分别是:● 深空·深海·物质深层●生命·生物·生态●量子·智能·信息●材料·制造·工程●能源·交通·建设●令人不愉快的重要科技事件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参考,下文将详细介绍: 01 深空·深海·物质深层 1. 中国发射首次超过美国。

整个2018年,中国发射了39次,其中航天科技37次、航天科工1次、民营航天企业蓝箭航天1次(不幸失败),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年度航天发射数量最多的国家。

截止12月27日,全球发射已达108次,是冷战后首次超过100次;30年后,人类又一次发射重型火箭。

2. 美国“洞察号”成功着陆火星。

在历经6个多月、总飞行3亿英里之后,洞察号(Insight)抵达火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8次将探测器成功送上火星地表,成为第三个正在服役的火星探测器。

它已从火星传回了火星的风声,携带的仪器还可以探究火星内部构造。

另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两枚微型立方体卫星跟随到达火星轨道,充当洞察号的信号中继器。

因火星表面刮起全球性风暴,“机遇号”于6月份“失联”。

“好奇号”在风暴过后,又开始正常工作。

“洞察号”在火星表面工作(想象图)火星表面刮起全球性风暴 3. 火星表面发现液态水。

意大利科学家通过欧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车”探测器,在火星南极1.5千米的冰盖下,首次发现了数米深、直径约20千米的高盐度液态湖泊。

这是火星探索历史上的重大突破。

4. 美国发射帕克号太阳探测器。

帕克探测器在随后大约8年内,将完成24次绕太阳轨道的飞行,与太阳表面的距离最近时仅有610万千米,将成为首个进入日冕层的飞行器。

“帕克号”打破了尘封40多年之久的最快人造物体记录。

中国农科院发布“2018年十大科技进展”

中国农科院发布“2018年十大科技进展”

562019.05了数据应用平台,促进了全球水稻基因组研究和水稻分子设计育种水平的提升。

发现稻瘟菌致病性和水稻抗病性新机制 植物保护研究所宁约瑟、刘文德研究团队揭示了植物营养和抗病性间的内在联系,解析了水稻等单子叶植物特异的SD-1类受体激酶在抗稻瘟病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对进一步解析水稻的先天免疫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对创制新的病害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家禽疫苗免疫成功阻断人感染H7N9病毒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陈化兰研究团队研发出高效H5/H7二价禽流感灭活疫苗,大量应用后不但有效阻断了H7N9病毒在家禽中的流行,更在阻断人感染H7N9病毒方面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为从动物源头控制人兽共患传染病提供了重要启示。

多重组学研究揭示番茄育种历史 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黄三文研究团队整合数百份材料的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数据,利用多重组学方法全面揭示了番茄代谢物的育种历史,在多重组学大数据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为番茄果实风味和营养物质的遗传调控和中国农科院发布“2018年十大科技进展”日前,中国农科院在2019年工作会上发布了“2018年十大科技进展”。

这些科技成果坚持“顶天立地”导向,聚焦年度重大进展,充分体现农业科技国家队的创新水平和产业贡献,其中关键科学问题类4项、重大品种与产品类2项、重大关键技术与装备类4项。

全面解析亚洲栽培稻基因组遗传多样性 作物科学研究所黎志康研究团队完成了300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变异研究,是目前植物界最大的基因组测序工程,构建了全球首个接近完整、高质量的亚洲栽培稻泛基因组,深入解析了亚洲栽培稻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建立聚焦三农JUJIAOSANNONG编辑:赵昕(zhaoxin@)聚焦农村,探讨农业,关心农民。

全基因组设计育种提供了路线图。

中畜草原白羽肉鸭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侯水生研究团队培育的中畜草原白羽肉鸭新品种获国家畜禽新品种证书,创建的二维码标记与数据处理、胸肌率与皮脂率选种技术等创新性显著,商品代肉鸭出栏量约占全国市场的24%,大幅度提高了肉鸭品种的国产化率。

2018年中国新经济十大事件

2018年中国新经济十大事件

2018年中国新经济十大事件2018年是中国新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年,各行业都在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及发展战略。

在这个充满机遇和变革的环境下,以下是2018年中国新经济十大事件:1. 科技巨头逐渐崛起从今年开始,中国的科技巨头们逐渐崛起。

由于市场规模大、用户数量众多,一些国内公司已经开始向全球拓展。

如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等公司成为了全球数一数二的科技企业,继续领军中国科技发展。

2. 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区块链技术已经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

在中国,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

例如,《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发表,众多企业和企业家也在积极参与区块链项目。

政府也已经规定了一些区块链技术的标准。

3.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中国新兴产业的其中一个重点。

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加入其中,将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纳入公司战略中。

在2018年初,中国国务院发表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人工智能作为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

4. 电子商务在中国的爆炸式增长电子商务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超级产业。

在中国,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一个发展势头正盛的行业,各大公司纷纷加入其中。

中国的淘宝和天猫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为中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5. 共享经济共享经济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新经济产业之一。

各类共享出行、共享住宿、共享办公等服务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共享经济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是中国新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6. 短视频短视频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

短视频应用如果快手、抖音等已经成为热门应用。

这类应用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同时促进了一些新人的崛起。

2018年,短视频行业发展迅速,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涉足。

7. 人民币国际化加速推进2018年,中国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量持续增加,而人民币贸易结算的渠道也在逐渐扩大。

这有助于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提高货币的使用率,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推进。

8. 微信支付、支付宝的普及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移动支付平台。

以科技之名向祖国致敬——盘点2018年中国科技领域热点成果

以科技之名向祖国致敬——盘点2018年中国科技领域热点成果

2018年已经过去,2019年向我们敞开了怀抱。

过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科技工作者们真抓实干,争分夺秒,一张蓝图绘到底,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而这些最新科技进步、革新和国之重器的出现也让我国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征途上大步前进。

本刊就带您来共同盘点一下在过去一年中让国民为之自豪的各大科技热点成果。

中中和华华的诞生是克隆技术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全球首对体细胞克隆猴姐妹诞生时间:2018年1月2018年1月25日,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在《细胞》杂志发表了成功用体细胞核移植克隆出了两只猕猴的消息。

中中和华华的诞生是克隆技术领域的一个里程碑,意味着与人类最相近的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成为了可能。

拥有了一致遗传背景的克隆猴宝宝们,人类将揭开更多的健康奥秘,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谢性疾病,也有利于各种新药在进入临床前的研发。

这一成功标志着中国率先开启以猕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时代,这一突破也实现了“领跑、弯道超车、三个面向”的目标,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科学家在我国即将启动的灵长类“地壳一号”万米钻机填补了我国在深部大陆科学钻探装备领域的空白沙漠稻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沙漠地区生态环境再添“中国贡献”“嫦娥四号”开启了中国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月背软着陆时间:2018年12月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23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开启了中国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12月12日16时45分,“嫦娥四号”探测器经过约110小时的奔月飞行,到达月球附近,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完成“太空刹车”,被月球捕获,进入近月点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

近月制动是月球探测器飞行过程中一次关键的轨道控制。

2018广东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2018年航天科技时政汇总记忆

2018广东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2018年航天科技时政汇总记忆

2018广东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2018年航天科技时政汇总记忆一、遥感三十一号01组卫星2018年4月10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三十一号01组卫星和微纳米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该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实验。

二、高分一号02、03、04星2018年3月31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以“一箭三星”方式发射3颗光学卫星,这也是我国成功发射并将投入使用的首个民用业务卫星星座。

3星组网运行后,可实现同一地区2天重访,15天全球覆盖的高分辨率遥感能力。

将对自然资源调查、检测及监管发挥重要作用。

三、北斗导航卫星2018年1月12日,成功发射第二十六、二十七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8年2月12日,成功发射第二十八、二十九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8年3月30日,成功发射第三十、三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

以上三组北斗导航卫星均是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

按照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2018年底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四、陆地勘察卫星三号、四号2018年1月13日和3月17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分别成功将陆地勘探卫星三号、四号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该卫星主要用于开展陆地资源遥感勘查。

五、张衡一号2018年2月2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电磁监测实验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

标志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

六、遥感卫星三十号04组卫星2018年1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

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4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遥感三十号04组卫星采用多星组网模式,主要用于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实验。

七、吉林一号视频07、08星及4颗小卫星2018年1月1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将吉林一号07星、08星及4颗小卫星精确送入预定轨道。

2019年高考热点科技事件高考考点分析

2019年高考热点科技事件高考考点分析

2019年高考热点科技事件高考考点分析编写人董营涛内容概要:2018年世界10大科技事件,国内10大科技事件,热点新闻时评。

高考考点应用点角度一:科学技术突破源于技术创新,科学技术应用源于方法创新。

角度二:科学技术突破源于团队协作,科学技术突破源于坚持奋斗。

角度三:科学技术发展伦理引导,科学及时发展需要法律规范。

高考考点应用方法以人物为核心引出事件,概括精神内涵。

以事件为核心,多角度透视分析。

2018年10大国内科技事件一、探月工程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背之旅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作为嫦娥三号的备用卫星,嫦娥四号本来设计之初的目的是为了在嫦娥三号工作出现故障的情况,接替嫦娥三号的工作,但是嫦娥三号顺利完成工作。

这时嫦娥四号的身份就比较尴尬。

但发射总指挥叶培健主张将嫦娥四号发射到月球背面,接受更大的技术挑战。

但是月球背面的电磁波通信与地球隔绝,要实现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与地球的稳定通信就必须在月球上空安置一个中继通信卫星,所以2018年6月14日,发射“鹊桥”中继通信卫星到月球上空,完成嫦娥四号的中继通信任务。

与月球的正面地貌不同,月球背面的地貌都是横断山脉,陨石坑的数量更大更多,有极寒极热的温度变化,这就需要嫦娥四号探测器本身具有更强大的抵御严酷环境的性能。

在探测器着陆之后才可以直接近距离探测月球背面陆地特征。

月球背面也为嫦娥四号探测器进行深空探测有一个绝佳的环境,因为月球背面不受地球上复杂电磁场干扰,可以捕捉到来自宇宙深空更加微弱的信号,有利我们发现宇宙中更多的现象。

同时这次发射任务还携带了荷兰、德国、瑞典、沙特的探测器,也是国际交流的友好体现。

二、我国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分辨力最高紫外超分辨光刻装备可加工22纳米芯片2018年11月29日,由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超分辨光刻装备项目在成都通过验收,这是我国成功研制出的世界首台分辨力最高紫外超分辨光刻装备。

2018年,这些科技成就值得点赞

2018年,这些科技成就值得点赞

2018年1月25日,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登上《细胞》杂志封面,这意味着我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自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多莉”诞生以来,20多年间,各国科学家利用体细胞先后克隆了牛、鼠、猫、狗等动物,但一直没有攻克与人类最相近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克隆的难题。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团队经过5年努力,成功突破了世界生物学前沿的这个难题。

未来,科研团队可在一年时间内,培育出大批基因编辑和遗传背景相同的模型猴。

由国防科技大学牵头研制,运算速度预计可达“天河二号”10倍以上的“天河三号E 级原型机系统”已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完成研制部署,并于2018年7月22日顺利通过项目课题验收,将逐步进入开放应用阶段。

“天河三号E 级原型机系统”的部署完成并顺利通过验收,预示着中国E 级计算机将很快进入实质性研发阶段。

2018年初,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顺利通过原国家卫计委实验室活动资格和实验活动现场评估,完全具备开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活动资质。

至此,中国首个P4实验室正式投入运行。

该实验室将为我国提供一个完整、国际先进的生物安全体系,我国的科研工作者可以在自己的实验室里研究世界上最危险的病原体。

中科院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是继原核细菌“人造生命”之后的一个重大突破。

2018年8月2日,该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

历经4年,通过15轮染色体融合,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覃重军研究团队与合作者采用工程化精准设计方法,成功将天然酿酒酵母单倍体细胞的16条染色体融合为1条,染色体“16合1”后的酿酒酵母菌株被命名为SY14。

经鉴定,染色体三维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SY14酵母具有正常的细胞功能,除通过减数分裂有性繁殖后代减少外,SY14酵母表现出与野生型几乎相同的转录组和表型谱。

2018年9月18日,国审稻新品种“中科804”现场会上,“中科804”从3000亩示范片中脱颖而出,其在产量、抗稻瘟病、抗倒伏等农艺性状方面均表现突出。

2018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2018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2018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作者:来源:《科学家》2019年第02期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8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于1月2日在京揭晓。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全球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10月24日正式通车运营。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长55公里,使用寿命120年,抗16级台风、8级地震。

我国新一代“E级超算”“天河三号”原型机首次亮相国家超算天津中心于5月17日对外展示了我国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三号”原型机,这也是该原型机首次正式对外亮相。

据了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也称“E级超算”,被全世界公认为“超级计算机界的下一顶皇冠”,它将在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能源危机、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上发挥巨大作用。

我国水稻分子设计育种取得新进展9月18日,国审稻新品种“中科804”现场会上,“中科804”从3000亩示范片中脱颖而出,其在产量、抗稻瘟病、抗倒伏等农艺性状方面均表现突出。

“中科804”和“中科发”系列水稻新品种是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团队成功利用“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理论基础与品种设计理念所育成的标志性品种,实现了高产优质多抗水稻的高效培育。

两只克隆猴在我国诞生1月25日,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登上《細胞》杂志封面,这意味着我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团队经过5年努力,成功突破了世界生物学前沿的这个难题。

科学家测出国际最精准万有引力常数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罗俊院士团队历经30年艰辛工作,测出目前国际上最精准的万有引力常数G值,8月30日《自然》杂志刊发了罗俊团队这一最新测G成果。

此次罗俊团队采用两种不同方法,用扭秤周期法和扭秤角加速度反馈法测G,精度均达到国际最好水平,吻合程度接近10-5水平。

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9年第5期2019年2月27日,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召开“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专家解读会”,发布了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基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猕猴、创建出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揭示抑郁发生及氯胺酮快速抗抑郁机制、研制出用于肿瘤治疗的智能型D N A纳米机器人、测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数G值、首次直接探测到电子宇宙射线能谱在1TeV附近的拐折、揭示水合离子的原子结构和幻数效应、创建出可探测细胞内结构相互作用的纳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术、调控植物生长-代谢平衡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叶玉江和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主任刘敏为十大进展入选者颁发荣誉证书。

专家对十大进展进行了逐项解读。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牵头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14届,旨在宣传我国重大基础研究科学进展,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热情和奉献精神,开展基础研究科普宣传,促进公众理解、关心和支持基础研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程序分为推荐、初选和终选3个环节。

《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和《科学通报》5家编辑部推荐了353项科学研究进展,所推荐的科学进展必须是在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期间正式发表的研究成果。

2018年12月,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组织召开了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初选会议,按照推荐科学进展的学科分布,分成数理和天文科学、化学和材料科学、地球和环境科学、生命和医学科学等4个组,邀请专家从推荐的科学进展中遴选出30项进入终选。

终选采取网上投票方式,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原“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部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负责人等2600余名专家学者对30项候选科学进展进行网上投票,得票数排名前10位的科学进展入选“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盘点:2018年中国科技领域大事件

盘点:2018年中国科技领域大事件

盘点:2018年中国科技领域大事件作者:来源:《学生导报·中职周刊》2018年第28期2018年即将结束,在这一年里对中国科技领域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

今年见证了中国智能手机品牌的持续崛起、人工智能技术的更广泛应用,以及中国本土电动汽车的首次亮相。

从这些大事件中,或许可以窥见一些科技领域的发展趋势,一起来看一下吧。

AI技术更广泛应用中国大力发展人工智能(AI)技术,目前已在多个AI领域取得主导地位。

中国本土科技公司正加快将人工智能技术转化为面向国内市场的产品和服务的速度。

从扬声器到汽车,超过1.5亿部智能设备,正在使用百度的人工智能对话系统DuerOS。

今年,腾讯推出了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醫学领域的产品“腾讯觅影”,据介绍,截至7月,“腾讯觅影”已累计辅助医生阅读医学影像超1亿张,服务90余万患者,提示风险病变13万例。

中国许多城市都采用了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城市大脑来改善交通流量以减少交通事故。

中国第二大电子商务平台京东的金融科技部门,甚至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提高养猪业的生产率。

此外,面部识别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从抓乱穿马路的行人到银行开户时的身份验证。

网络游戏监管力度加大为了避免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保护青少年茁壮成长,有关方面加强了对网络游戏监管的力度。

腾讯微信应用的内容生态系统今年也受到了更密切的关注,微信自己“清理”了数万个账户。

时隔六年,今年腾讯组织架构进行大调整,该公司还决定将目光投向面向消费者以外的业务,将企业作为未来的另一个增长引擎。

腾讯承诺将“拥抱工业互联网”,通过向企业提供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能力,着眼于支持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巨大潜力。

短视频应用人气飙升过去一年,短视频应用在中国的人气飙升。

TikTok,在中国大陆被称为“抖音”,和腾讯支持的快手,已经俘获一众年轻忠实粉丝。

由中国互联网企业运营的TikTok,去年11月在美国的新下载量也超过了Facebook、YouTube等。

2018中国最新科技成就以及评语

2018中国最新科技成就以及评语

2018中国最新科技成就以及评语2018年中国取得哪些成就1、55公里—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建成开通这座连接珠海、香港、澳门三地的大桥10月24日正式通车,使得三地交通时间大大缩短,构成“1小时生活圈”。

据港珠澳大桥边检站统计,大桥开通2个月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共验放旅客超过290万人次。

其中,港澳居民出入境人数稳步增长,香港居民占比近30%,澳门居民数量也有大幅跃升。

集桥、岛、隧为一体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总长约55公里,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这个超级工程拥有“六个最”:是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

它的通车,标志着中国的桥梁隧道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2、19颗卫星—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完成2018年11月1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42、43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18、19颗组网卫星。

自此,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将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导航等基本服务。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北斗迈出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北斗三号工程启动于2009年,按照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全球系统三步实施组网。

此前,2017年11月,北斗三号组网卫星首次发射;2018年3月底,完成了由8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最简系统星座部署。

3、2.9万公里—高铁运营里程有了新突破2018年底前一周,10条高铁新线密集开通,新增高铁运营里程约2500公里,全国高铁运营里程将达到2.9万公里。

这10条新线分别是:京哈高铁承德至沈阳段、新民至通辽高铁、哈尔滨至牡丹江高铁、济南至青岛高铁、青岛至盐城铁路、杭昌高铁杭州至黄山段、南平至龙岩铁路、怀化至衡阳铁路、铜仁至玉屏铁路、成都至雅安铁路等。

2018 国内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2018 国内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16 | 创新世界周刊 | 2019.1 综合报道/本刊记者 耿肃竹2018国内十大科技创新成果A 我国在全球首次实现非人灵长类动物体细胞克隆2018年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宣布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2018年12月5日第二个克隆猴“华华”诞生。

该成果标志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实现了我国在非人灵长类研究领域由国际“并跑”到“领跑”的转变。

C “慧眼”卫星填补我国空间X 射线探测卫星空白2018年1月30日,硬X 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其进入科学成果产出的新阶段。

据介绍,“慧眼”卫星已多次参加了国际空间和地面的联测,发布了30多个伽马射线暴的观测结果,直接测量到了目前最强的中子星磁场回旋吸收线,完成了国内最高精度的脉冲星导航试验。

B 我国科学家实现全球首例人类肺脏再生“从患者支气管刷取出的几十个干细胞,在体外扩增数千万倍之后,被移植到患者肺部的病灶部位”,同济大学医学院左为教授团队经过3至6个月的增殖、迁移和分化,在国际上率先利用成年人体肺干细胞移植技术,在临床上成功实现了人类肺脏再生。

“嫦娥奔月”、“北斗”耀空、港珠澳大桥通车、“复兴号”添丁……2018年,我国一系列科技创新项目结出硕果,令人振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注入了强劲动力。

Photos 影像View 博览. All Rights Reserved.Innovation World Weekly | 17H 首个国产抗癌“明星药”获批上市2018年12月17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条件批准首个国产PD-1单抗——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拓益)上市。

这是我国企业独立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制品创新药品,用于治疗既往标准治疗失败后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黑色素瘤。

I “复兴号”添新丁2018年12月24日,“中国红、琉璃金、国槐绿、海空蓝、长城灰”等一批高颜值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亮相中国铁路科技创新成就展,其中,时速350公里17辆长编组、时速250公里8辆编组、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等多款复兴号新型动车组是首次公开亮相,并将在2019年1月5日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后陆续投入运营。

2018年中国航天成就

2018年中国航天成就

2018年中国航天成就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

尤其是在2018年,中国航天再次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回顾并介绍中国航天在2018年所取得的一些重要成就。

首先,2018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一系列卫星和载人航天任务。

在4月,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四号探测器,这是中国第一次尝试成功登陆月球背面。

探测器携带了一台植物生长实验装置,成功在月球上培育了第一棵植物。

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航天在月球探测领域的重要突破。

此外,中国还成功发射了一批通信卫星和地球观测卫星。

6月,中国发射了高分一号卫星,用于进行高分辨率的地球观测,为农业、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这一卫星的发射,标志着中国在遥感领域的技术实力进一步提升。

2018年中国航天事业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中国的载人航天任务。

10月,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五号探测器,其中包含了火箭、登月器和返回器。

嫦娥五号的任务是将样品采集器送往月球并收集样本带回地球。

这项任务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首次尝试,将为未来的月球探索奠定基础。

除了卫星和载人任务,中国航天还在2018年实施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任务。

例如,中国成功发射了试验卫星一号,这是一颗用于验证新技术和实验性设备的卫星。

这种实验性任务对于推动中国航天技术的创新和改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2018年,中国还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合作成果。

中国与欧洲航天局合作,共同实施了地球观测卫星交流合作计划,通过共享数据和技术,促进了地球观测的研究和应用。

这一合作不仅为中国航天打开了更多合作机会,也为全球航天领域的科学研究做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2018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取得重要成就的一年。

从月球探测到通信卫星发射,从载人航天任务到科学实验,中国航天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破和进步。

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航天的实力和技术水平,也为未来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中国航天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令世界瞩目的航天成就在中国取得。

2018年中国航天大事件

2018年中国航天大事件

航天探索领域从2018年开始,中国航天以3战3捷、先声夺人的气势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随着1月9日、12日、13日,随着长征火箭冲天而起,高景一号03、04星,北斗三号工程第三、四颗组网卫星、陆地勘查卫星三号被准确送入预定轨道,3场航天发射活动都取得了圆满成功,2018也开启了属于中国航天的“超级2018”。

按时间顺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2018年属于中国航天发生的大事件:1.2018年1月9日11时24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高景一号03、04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2.2018年5月21日5点28分,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抓总研制的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搭乘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升空。

3.2018年6月2日12点13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通过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高分六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4.2018年6月5日21点0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二号H星。

这是我国第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最后一颗,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气象服务。

5.2018年8月25日7时5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35、36颗北斗导航卫星。

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也是我国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第十一、十二颗组网卫星。

6.2018年7月31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该卫星将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网路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

2018年12月09日07:54,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

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23分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历时约110小时奔月飞行,最终抵达近月点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

回望2018年科技大事件

回望2018年科技大事件

回望2018年科技大事件2018年是科技领域发展迅猛的一年。

各种创新科技不断涌现,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方向。

以下是2018年的科技大事件回顾。

一、5G商用化迈出关键一步2018年,5G成为了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

在中国,经过一系列试点和实验,三大运营商都已对外公开了面向5G商用套餐的信息。

除此之外,各家手机厂商也开始推出自己的5G手机,可以说,5G商用化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三、全球最大直升机成功试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中国直-20”直升机于2018年5月9日完成试飞并通过验收,这是当时全球最大的直升机。

该直升机也被誉为“中国的黑鹰”,可用于运输兵力、物资和执行特殊任务等。

四、人类顶级智慧结晶-光子学2018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构建出光学微型谐振器网络,由10000个谐振器组成的光学微型谐振器网络(OMN)不仅是目前在数目上、结构上、光学特性上最优的基础光学器件阵列,更揭示了光子学的重要性和未来应用方向。

五、无锡“量子谷”获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2018年7月13日,中科院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和江苏省政府共同宣布无锡光谷落地,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将打造成“世界一流量子信息产业基地与研究基地”。

无锡光谷的规划和建设将推动我国量子信息发展向前一步。

七、中国成功发射重型运载火箭今年6月5日,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长征五号”重型运载火箭。

这也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八、进一步完善电子竞技产业生态链今年中国国际电子竞技大会(ChinaJoy)成功落幕,全年电子竞技领域的人才培养、投资、直播、赛事组织、选手体能等各方面发展得都比较成熟。

同时,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和媒体开始涉足电子竞技领域,标志着电竞产业的生态链进一步完善。

九、传统车厂与科技企业联手布局智能汽车众所周知,智能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2018年,国内外众多传统车厂与科技企业纷纷进入智能汽车领域,携手合作,探索新的智能汽车技术和商业模式,以迎接未来的挑战。

2018中国最新科技成就

2018中国最新科技成就

2018中国最新科技成就2018年是中国科技发展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中国在不同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科技成就。

本文将以题为“2018中国最新科技成就”为标题,探讨中国在2018年取得的一些最令人瞩目的科技成果。

一、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2018年中国科技领域最引人注目的一项成就。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18年,中国成功研发出多个人工智能应用,包括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智能问答系统等。

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医疗、金融、交通等。

二、5G技术2018年,中国在5G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中国在5G研发方面取得了领先地位,并成为全球5G技术的领先推进者之一。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等电信运营商纷纷展开了5G试点工作,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开展了5G网络建设。

预计2020年中国将率先实现5G的商业化应用。

三、新能源技术中国在新能源技术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2018年,中国持续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中国的太阳能发电容量和风能发电容量位居世界首位,同时也开发了更多的新能源技术,如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四、航天技术中国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018年,中国成功发射了一系列卫星,并完成了多次载人航天任务。

中国成功研制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中国的深空探测和空间站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中国的航天技术进一步提高,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独立自主的航天能力。

五、生命科学中国在生命科学领域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2018年,中国科学家成功进行了多项重要的生命科学研究。

中国的基因编辑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在疾病治疗、基因治疗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此外,中国在干细胞研究、肿瘤研究等领域也有了重要进展。

六、创新技术中国在创新技术方面也实现了突破。

2018年,中国的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涌现出一大批具有领先性和创新性的科技成果。

中国的创新技术涵盖了多个领域,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

2018年中国新经济十大事件

2018年中国新经济十大事件

2018年中国新经济十大事件2018年,中国新经济领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2018年中国新经济十大事件的介绍。

1. 科技巨头的崛起2018年,中国的科技巨头继续崛起,成为全球创新和领先技术的推动者。

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公司持续扩大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支付等领域的影响力,推动中国新经济的发展。

2. 电子商务的创新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继续迅猛发展,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2018年,双11、618等大型电商促销活动再次刷新销售记录,显示了中国电商市场的巨大潜力。

新兴电商平台和模式如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也开始崭露头角。

3.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2018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人脸识别、语音助手、自动驾驶等领域。

中国政府和企业纷纷加大对人工智能的投入,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

4. 区块链技术的关注2018年,区块链技术备受关注。

虽然中国政府对加密货币采取了严厉的监管措施,但对区块链技术本身的支持态度积极。

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中国的区块链技术快速发展,成为全球区块链领域的重要力量。

5. 新能源汽车的爆发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大量新能源汽车企业涌入市场,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发展,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推动力。

6.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强化2018年,中国政府强化了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举措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秩序,加强了对P2P网贷、虚拟货币等领域的监管,促进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7. 科技创新的突破2018年,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包括基因编辑技术、太空探索、人工智能等领域。

这些突破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地位,也为中国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8. 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2018年,大数据技术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等领域。

2018十大科技新闻

2018十大科技新闻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十大科技新闻2018年,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继续推进“科技兴院”战略,以院第一届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为契机,积极营造“崇尚技术、敬重科研、鼓励创新、导向明确”的良好氛围,深度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动力和科研积极性,科技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在获取国际、国家级大奖、科研平台建设、省科技重大专项申报、科技成果转化等多个领域实现有效突破,特评选出院2018年十大科技新闻。

院喜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8个项目和7名科技专家,交通运输行业21个项目获奖。

院作为参研单位完成的两项成果“超500米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关键技术”、“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抗风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喜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同一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省级公路勘察设计单位。

“超500米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关键技术”项目,在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计算、结构构造、施工工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研究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核心成果达到世界院第一届科技创新大会胜利召开心”揭牌,隆重表彰首届科技领军人领先水平。

2018年1月12日,院第一届科物、新秀、创客和团队,营造“崇尚“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抗风关键技创新大会胜利召开。

技术、敬重科研、鼓励创新、导向明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在大型风洞试大会宣读了厅党组书记、厅长汪确”的良好氛围,深度激发了科技人验平台与试验技术、大跨桥梁风振计算洋同志在院科技创新工作报告上的批员的创新动力和科研积极性,拉开了方法及气动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示,院党委书记、院长罗玉宏发表题院科技发展崭新篇章的序幕,吹响了列创新性成果及突破。

为《强健创新之翼,奔向无限未来》撸起袖子创新奋进的冲锋号。

的重要讲话。

大会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材料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揭牌,隆重表彰首届科技领军人物、新秀、创客和团队,营造“崇尚技术、敬重科研、鼓励创新、导向明确”的良好氛围,深度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创新动力和科研积极性,拉开了院科技发展崭新篇章的序幕,吹响了撸起袖子创新奋进的冲锋号。

2018航天发展历程

2018航天发展历程

2018航天发展历程
2018年1月,中国成功发射了一颗通信卫星,提高了国家的
卫星通信能力。

2月,中国航天局宣布计划于2020年前后完成一项重大任务,建设中国自己的空间站。

3月,中国发射了一颗监测地球表面及物质运动的雷达卫星,
提高了国家的环境监测能力。

4月,中国成功发射了一枚新型火箭,将两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这标志着中国火箭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5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宣布成功实施了一次载人飞行器
的飞行试验,为未来的载人航天任务做好准备。

6月,中国发射了一颗重要的科学探测卫星,用于研究黑洞、
暗能量等宇宙现象。

7月,中国成功发射了一颗遥感卫星,提高了国家的遥感技术
和能力,促进了农业、环境等领域的发展。

8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宣布开展了一项重大任务,计划
在2020年前后实现载人登月。

9月,中国成功发射了一颗激光测高卫星,使国家的地理测量
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10月,中国航天局与国际空间站合作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将积极参与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行。

11月,中国发射了一颗大型卫星,用于国家的地球观测和资源勘测等领域。

12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宣布开始研制新一代太空飞行器,力争成为世界领先的太空技术创新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盘点:2018年中国科技领域大事件
作者:
来源:《学生导报·中职周刊》2018年第28期
2018年即将结束,在这一年里对中国科技领域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

今年见证了中国
智能手机品牌的持续崛起、人工智能技术的更广泛应用,以及中国本土电动汽车的首次亮相。

从这些大事件中,或许可以窥见一些科技领域的发展趋势,一起来看一下吧。

AI技术更广泛应用
中国大力发展人工智能(AI)技术,目前已在多个AI领域取得主导地位。

中国本土科技公司正加快将人工智能技术转化为面向国内市场的产品和服务的速度。

从扬声器到汽车,超过1.5亿部智能设备,正在使用百度的人工智能对话系统DuerOS。

今年,腾讯推出了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醫学领域的产品“腾讯觅影”,据介绍,截至7月,“腾讯觅影”已累计辅助医生阅读医学影像超1亿张,服务90余万患者,提示风险病变13万例。

中国许多城市都采用了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城市大脑来改善交通流量以减少交通事故。

中国第二大电子商务平台京东的金融科技部门,甚至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提高养猪业的生产率。

此外,面部识别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从抓乱穿马路的行人到银行开户时的身份验证。

网络游戏监管力度加大
为了避免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保护青少年茁壮成长,有关方面加强了对网络游戏监管的力度。

腾讯微信应用的内容生态系统今年也受到了更密切的关注,微信自己“清理”了数万个账户。

时隔六年,今年腾讯组织架构进行大调整,该公司还决定将目光投向面向消费者以外的业务,将企业作为未来的另一个增长引擎。

腾讯承诺将“拥抱工业互联网”,通过向企业提供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能力,着眼于支持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巨大潜力。

短视频应用人气飙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