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问卷设计中的有关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调查问卷设计中的有关技巧
问卷调查的结论来自于对真实反映社会现象的资料的科学分析,而问卷设计则是在收集这种“真实反映社会现象的资料”的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环节之一,同时,它也是整个问卷调查过程的难点之一。

根据调查目的、调查对象来设计科学、实用、有效的调查问卷,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问卷设计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调查资料的真实性、适用性,影响到问卷的回复率,进而影响到整个调查的成败。

因此,问卷设计在问卷调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笔者根据多年来的调查实践经验及社会调查方法与实务课程的教学体会,对问卷设计中的有关技巧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

一、问卷的结构
问卷是问卷调查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工具,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

其用途则是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它所收集的则是有关社会现象和人们社会行为的各种资料。

尽管实际调查中所用的问卷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往往都包含这样几个部分: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和编码等。

1.封面信。

封面信是一封致被调查者的短信。

它要求语言简明、中肯,篇幅宜小不宜大,短短两三百字最好。

虽然封面信的篇幅短小,但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却有着特殊的作用。

研究者能否让被调查者接受调查并认真地填写问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封面信的质量。

因为有关调查的一切情况,都得靠封面信来说明和解释。

在封面信中,应该说明四方面内容:首先,要说明调查者的身份,即说明“我是谁”;其次,要说明调查的大致内容,即“调查什么”;第三,要说明调查的主要目的,即“为什么调查”;最后,要说明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和对调查结果保密的措施。

在信的结尾处,一定要真诚地感谢被调查者的合作与帮助等。

2.指导语。

指导语是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

有些问
卷的填答方法比较简单,指导语很少,常常只在封面信中用一两句话说明即可。

有些指导语则集中在封面信之后,并标有“填表说明”的标题,其作用是对填表的方法、要求、注意事项等作一个总的说明。

3.问题及答案。

这是问卷的主题,也是问卷设计的主要内容。

问卷中的问题可分为开放式与封闭式两大类。

所谓开放式问题,就是那种只提出问题,但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答案,由回答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填答的问题。

而封闭式问题则是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给出若干个答案选项,要求回答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4.编码及其他资料。

为了将被调查者的回答转换成数字,以便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定量分析,需要对回答结果进行编码。

所谓编码,就是赋予每一个问题及其答案一个数字作为它的代码。

编码既可以在问卷设计的同时就设计好,也可以等调查资料收集完成后再进行。

前者称为预编码,后者称为后编码。

在实际调查中,一般采用预编码。

二、参与问卷设计的人员要求
参与问卷设计一般有三方面人员:统计调查人员、相关专业人员与计算机专业人员。

统计调查人员是问卷设计的主要力量,问卷结构的确定、问题的编写与排序、答案选项及量表的选择等都由其完成;相关专业人员的参与有助于使问题紧紧围绕调查的目的和主题、便用恰当的专业术语、选择合适的调查单位等;而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参与,将给以后问卷的整理分析(包括编码、录入、程序的编制和选用)带来便利。

三、参与问卷设计中的有关技巧
(一)明确问卷设计的出发点
问卷作为调查者用来收集资料的工具,对其进行设计时,自然要考虑调查者的需要。

即既不漏掉一些必需的资料,也不包含一些无关的资料。

但是,如果光从研究者的需要来考虑,而不考虑到被调查者的实际情况,那么所设计的问卷往往会存在一些不妥的地方。

问卷调查的过程可以简单表示为:调查者—问卷—被调查者。

其中“调查者—问卷”这一环节,指的是调查者按照研究的目的和意图设计出问卷。

如果仅从这一点考虑,问卷设计时要完全满足调查者的需要。

但是,在“问卷—被调查者”这一环节中,问卷则会对众多被调查者产生影响。

尤其应该认识到,问卷调查所调查的对象不是机器,而是具体的人,不同质量,不同形式的问卷,对被调查者提出的要求和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因此,要使问卷调查取得好的效果,设计问卷时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编制什么问题上,而是要注意问卷调查过程中人的因素。

要多从回答者的角度考虑,尽量为他们填答问卷提供方便,减少困难和麻烦。

(二)明确问卷调查中的两种障碍
1.主观上的障碍。

即被调查者因在心理上和思想上对问卷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所形成的障碍。

比如,当问卷中需要花时间思考、回忆、计算的问题太多时,回答者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当问卷中的问题涉及个人隐私等敏感的内容时,回答者就容易产生种种顾虑;当问卷内容脱离被调查者的生活实际,所用的语言与被调查者的文化背景不协调,问卷形式设计得呆板、杂乱时,被调查者就可能对问卷调查毫无兴趣,置之不理,甚至将问卷表弃如废纸。

2.客观上的障碍。

即由被调查者自身的能力、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所形成的障碍。

比如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带来的限制等。

如果设计问卷时不设身处地为被调查者考虑,那么一些回答者就会由于上述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放弃答卷,从而使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下降,影响到调查质量。

(三)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
问题措辞的基本原则是简短、明确、通俗、易懂。

在问卷设计中,对问题的语言表达和提问方式有下列几个原则:
1.问题的语言要尽量简单。

无论是设计问题还是设计答案,要尽可能使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而不要使用一些复杂的、抽象的概念以及专业术语。

2.问题的陈述要尽可能简短。

问题的陈述越长,就越容易产生含糊不请的地方,回答者的理解就越有可能不一致;而问题越短,产生这种含糊不清的可能性越小。

可以说短的问题是
最好的问题。

3.问题要避免带有双重或多重含义。

双重或多重含义指的是在一个问题中,同时询问了两件(或几件)事情。

比如,问题“您的父母退休了吗”就是一个带有双重含义的问题,实际上同时询问了“您的父亲退休了吗”和“您的母亲退休了吗”这两件事情。

由于一提两问,就使得那些父母中只有一个退休的被调查者无法回答。

4.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

即问题的提法不能对回答者产生某种诱导性,应保持中立的提问方式,使用中性的语言。

比如,问题“您抽烟吗”和“您不抽烟,是吗”就有所不同。

前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习惯的问法,而后者则带有
一种希望被调查者回答“是的,我不抽烟”的倾向。

5.不要用否定形式提问。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肯定形式的提问,而不习惯于否定形式的提问。

当以否定形式提出问题时,许多人常常容易漏掉问题中的“不”字,并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来进行回答,这样就恰恰与他们的意愿相反了。

6.不要问回答者不知道的问题。

即研究者所问的问题都应该是被调查者能够回答的问题。

如果向被调查者询问一个他们一无所知的问题,那么被调查者是无法回答的。

7.不要直接询问敏感性问题。

当问及某些个人隐私或人们对顶头上司的看法这样一些问题时,人们往往具有一种本能的自我防卫心理。

因此,如果直接提问,则将会带来很高的拒答率。

所以对这些问题最好采取某种间接询问的形式,并且语言要特别委婉。

(四)编写问题采用六要素明确法
在问卷设计时所提的问题应尽量明确何人、何时、何地、做什么、为何做、如何做等六要素。

问题的含糊容易产生歧义,如“您使用哪个品牌的洗发液?”这个问题似有一个清晰的主题,但被调查者可能会有四种不同的理解和回答:(1)最喜欢用的;(2)最常用的(未必是最喜欢的);(3)最近刚用的;(4)最先想到的。

另外,在使用时间上也不明确;上一次?上一周?上一月?或是更长?再如,目前的许多调查中,在了解个人基本情况时,所问的收入是税前的还是税后的,是个人的收入还是家庭的收入等都不是很明确。

(五)问题的数量与顺序
1.问题的数量。

一份问卷应该包括多少个问题,这要依据调查的内容,样本的性质,分析的方法,拥有的人力、财力和时间等各种因素来决定,没有固定的标准。

但一般来说,问题不宜太多,问卷不宜太长,通常以回答者在20 分钟以内完成为宜,最多也不要超过30分钟。

问卷太长往往引起回答者心理上的厌倦情绪或畏难情绪,影响填答的质量和回收率。

2.问题的顺序。

问卷中问题的前后顺序及相互间的联系,既会影响到被调查者对问题的回答结果,又会影响到调查的顺利进行。

那么如何安排问卷中问题的次序呢?首先,应将同一维度的问题集中在一起。

在保证这一条的同时,还有下列常用的规则。

(1)把简单易答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复杂难答的问题放在后面。

(2)把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容易引起他们紧张或产生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

(3)把被调查者熟悉的问题放在前面,把他们感到生疏的问题放在后面。

(4)一般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意见和看法方面的问题。

(5)个人背景资料一般放在结尾,但有时也可以放在开头。

即如果只要调查的内容不涉及比较敏感的问题,并在封面信中作出较好的说明和解释,这一部分问题也可以放在问卷的开头。

(6)若有开放式问题,则应放在问卷的最后。

3.相倚问题。

在问卷设计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问题只适用于样本中的一部分调查对象。

比如,“你有几个孩子”这一问题,就只适合于那些已结婚的调查对象。

因此,为了使研究者设计的问卷适合每一个调查对象,在设计问卷时必须采取相倚问题(或称为后续性问题)的方法。

所谓相倚问
题指的是在前后两个(或多个)相连的问题中,被调查者是否应当回答后一个(或后几个)问题,要由他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结果来决定。

(六)设计答案的原则
1.相关性原则。

即设计的答案必须与询问问题具有直接相关关系。

例如,如果询问“领导干部应该具有哪些能力?”其答案就应该列举与领导工作相关的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使用干部能力、协调服务能力等。

2.完整性原则。

即设计的答案应该是穷尽一切可能的答案。

例如,询问“您是什么文化程度?”如果答案只设计小学、中学和大学,就违背了完整性原则。

但是,如果改为小学及以下、中等教育,大专及以上,就符合完整性原则了。

当答案过多时,可以只设计几种主要答案,然后加一个“其他”,这样就达到了完整性要求。

3.互斥性原则。

即设计的答案必须是互相排斥的。

例如,询问“您的专业技术职称是什么?”如果设计的答案是初级、中级、副高、高级,就不符合互斥性原则了,因为“副高”与“高级”不是互斥的,而是兼容的。

只有设计为初级、中级、高级才符合互斥性原则。

4.可能性原则。

即设计的答案必须是被调查者能够回答、也愿意回答的。

如果设计的答案是“2010年您家的恩格尔系数是_____”、“去年您劳动了____天”等这样一些一般被调查者难以理解、回忆、计算和难以表达的答案,或者是涉及被调查者不能够、不愿意回答的隐私性、敏感性答案,就违背了可能性原则。

(七)敏感性问题的处理
敏感性问题是指所调查的内容涉及个人隐私而不愿或不便于公开表态或陈述的问题。

对于敏感性问题,如果直接提问,被调查者往往会拒绝回答或回答不实。

因此,必须注意提问的技巧:(1)淡化陈述法。

如有关使用安全套行为调查,可以这样问:“目前社会越来越强调安全的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观念已相当普遍,你是否也使用安全套?”(2)影射法。

将问题范围扩大,借以影射被调查者。

如有关逃漏税的调查,不能直接问:“你是否曾经逃漏税?”而应该问:“你认为大部分的人都逃漏税吗?”(3)分段答复法。

就是将调查访问分两阶段进行,设计两张问卷。

第一阶段对一般性问题进行调查,第二阶段则将带有敏感性问题的问卷留下,由被调查者自行回答后再匿名邮寄给调查组织者。

一般来说,使用邮寄回复的方式搜集个人隐私的资料,会比直接访问来得有效。

(4)扩大答复范围法。

对有关金额或次数的问题调查,被调查者往往会担心有负面影响,这时可将答案数据范围扩大,以避免被调查者不好意思而拒绝回答或回答不实。

例如,您的税前年个人收入是____,答案:A. 1万元以下,B. 1万元~2万元(含1万元),C. 2万元~5万元(含2万元),D. 5万元~10万元(含5万元),E. 10万元~20万元(含10万元),F. 20万元及以上。

(5)利用卡片法。

将敏感性问题分为“是”与“否”两类回答并做成卡片,在回答问题时,调查者回避,由被调查者选择一种答案的卡片放入投票箱中。

(6)随机化回答法。

如某大学在学生考试作弊行为调查中,随机抽取n个学生,准备两个问句;“您在考
试中曾经作弊过,对吗?”或“您在考试中没有作弊过,对吗?”另外准备一个装有两种颜色(如红与白)且大小、形状、重量完全相同的球的密封箱子,令被调查的学生在箱中随机摸一球(不向任何人展示),若抽中红球回答前一问题,抽中白球回答后一问题,并且要调查者回避,这样被调查学生能放心作答,调查完毕后,调查组织者再根据其结果计算回答前一问题人数的百分比,就可得到所需结果。

(八)注意预调查
任何问卷都不可能一次设计成功,往往需要多次修改。

这就是说,在问卷初稿设计出来后,先要随机抽选少数单位进行预调查,以便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如检验问卷设计是否符合一般人思考的逻辑;有关概念是否清晰、问题措辞是否适当;被调查者对哪些问题容易产生误解、对哪些问题有特殊反应(高兴、反感、拒答等);调查内容能否满足课题要求、是否要增减问题;平均完成一份问卷所需要的时间;所回答问题的信度、效度如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