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分析综合题
2020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宋书·谢弘微传》

2020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宋书·谢弘微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
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
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
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
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文言文试题解析讲解学习

《 宋 史 ·苏 轼 传 》
●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 郎。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 于此。
●介绍苏轼的人品。
《 宋 史 ·苏 轼 传 》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 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 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 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 鲜矣。
者甚众。 ●翻译:又减价卖出常平仓的粮食,做了很多稀粥和药剂,派人带
着医生分别到各街巷给病人治病,就火了很多人。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翻译:他的文体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
大概也属少见。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苏轼虽然反对新法,但在执行时尽量有利于百姓, 反对有损于百姓的制度。
《 宋 史 ·苏 轼 传 》
●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 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 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苏轼爱惜人才。
试题解析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
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 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
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 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早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
【高考专题】2020届高考语文全程训练 课后刷题本12 文言文整体阅读(5篇含答案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课后刷题本12文言文整体阅读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带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速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卜式,河南人也。
以田畜为事。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
”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
”(节选自班园(汉书》) 【注释】①事:此指交践。
②输:送出。
③见:被。
④死:为……而死(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元方人门不顾.C.遂许.先帝以驱驰杂然相许.D.上使.使问式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A.躬耕于.南阳皆以美于.徐公B.不效,则.治臣之罪得之则.生,弗得则死C.如此而.匈奴可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以.田畜为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练习(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练习(名师精选真题+解题思路与技巧,建议下载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滕元发,初名甫,字元发。
以避.高鲁王讳.,改字为名。
召试,为集贤校理。
神宗即位,召问治乱之道,神宗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曰:“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
”神宗以为名言。
知谏院。
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为跋扈,神宗以问元发,元发曰:“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以为欺天陷人矣。
”拜御史中丞。
宰相以其子判鼓院,谏官谓不可。
神宗曰:“鼓院传达而已,何与于事。
”元发曰:“人有诉宰相,使其子达之,可乎?”神宗悟,为罢之。
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
时城舍多圮,吏民惧压,皆幄寝茇舍,元发独处屋下,曰:“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
”除田祖,修堤障,察贪残,督盗贼,北道遂安。
知开封府。
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
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
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
王安石方立新法,天下讻讻,恐元发有言,神宗信之也,因事,出知郓州。
历齐、邓二州,会妇党【注】李逢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改安州。
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
或以为复有后命,元发谈笑自若,遂上章自讼,神宗览之恻然。
哲宗登位,知郓州。
学生食不给,民有争公田二十年不决者,元发曰:,遂绝其讼。
时淮南、京东饥,元发虑流民且至,“学无食而以良田饱顽民乎?”乃请以为学田..为疠疫。
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
元发威行西北,号称名帅。
河东十二将,..其八以备西边,分半番休。
以老力求淮南,知扬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
(选自《宋史·滕元发传》,有删改)【注】妇党:妻子的亲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B.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C.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D.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阅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避讳:对去世(在世的除外)的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为示尊敬,避免说出或写出而改用他字。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5讲文言文分析综合题讲义

把握文意分析综合题,考生必须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才能做题。
本考点就是帮助考生疏通文意的。
其错误点往往是曲解文意、张冠李戴、时空错位、无中生有和强加因果等几种。
一般在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上设置干扰,或者故意混淆传主的生平事迹,把这个地方的事情写到那个地方去,把这个时间的事挪到那个时间去。
为此,考生阅读时一定要先整体把握人物事迹。
具体做题时注意用语细节,小心比对原文。
一、分析综合题五大比对角度角度一比对人物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
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
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
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节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D.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从误解形象角度设误。
“刘敞犯颜直谏”对人物性格的概括与原文不符,原文为“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也就是说,刘敞是用典籍和历史故事来“讽谏”,讽谏后“帝竦体改容”,并非是“犯颜直谏”。
刘敞侍奉英宗担任讲读,常常依据经书谈论事情,借此来讽谏。
当时两宫正有小人说离间的话,进谏的人有揭发的却过于直率。
刘敞在皇帝面前讲读《史记》,讲到尧把天下交给舜时,刘敞拱手进言说:“舜,(出身)极其低微,尧把帝位禅让给了他,天地享有他,百姓爱戴他,不是有别的办法,只是因为舜有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品德,光耀于天地罢了。
”皇帝恭敬地站起身子表情严肃起来,知道刘敞是用道理来讽喻。
皇太后听说了这件事,也非常高兴。
训练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2020高考语文复习之文言文概要分析题

2020届文言文的概括分析题设误陷阱【技法探究】1、【选项设置】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
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池,恢复旧境;离开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2018·全国卷Ⅰ)原文: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鲁芝传》)【口头翻译】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
曹真去逝后,宣帝代替曹真督促关西军务,于是任命鲁芝参与骠骑军事,后调任天水太守。
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常被蜀军侵犯掠夺,人口一直在下降,盗贼四起。
鲁芝竭力镇守防卫。
又建立集市贸易,几年的工夫,被掠夺的土地都收复了。
又调任他为广平太守。
天水百姓包括少数民族都非常仰慕他的美德,大家亲自到京城上书,请求留下鲁芝继续做天水太守。
【比对分析】“蜀地饱受侵扰”错,原文“郡邻于蜀,数被侵掠”的意思是“天水接邻蜀地,多被蜀国侵扰”。
2、【选项设置】庞籍不畏权贵。
庞籍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烧掉垂帘礼仪制度。
原文:庞籍……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
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
(《庞籍传》)【口头翻译】很久后,庞籍离开京师任秀州知州,奉召任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颁布遗诏:章惠太后参议军国大事。
庞籍请求交付阁门,取来垂帘礼仪制度全部烧掉。
【对比分析】“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应为“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时.3、【选项设置】赵憙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
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2017·全国卷Ⅱ)原文: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2024年高考新课标二卷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分析

2024年高考新课标二卷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分析一、材料选择。
文体选择上传论兼顾。
本题材料为组合文本,由三段文言文组合而成,材料一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魏世家》,材料二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材料三节选自王充《论衡•非韩》。
前两则为史传作品,第三则为史论作品。
材料一讲述魏文侯礼敬名士段干木的故事,材料二讲述汉太子与“商山四皓”的故事,材料三则是汉代思想家王充对上述两个历史故事的评述。
从文本立意上看均体现了崇仁尚礼的价值观,既能体现高考立德树人的核心,有符合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命题导向。
从篇幅上看传论相当,从内容上看,论传有密切的关联性,议论与史实交相印证。
所述史实清晰晓畅,所议事理简易明了,语言典雅规范,与高中语文教材历史类作品的入选标准一致。
从考生学习经验上来看,《屈原列传》的评传结合,《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的叙议结合,都会大大削弱考生阅读的陌生感。
此外选文涉及文言知识点全面、平易,契合高中文言文教学重点。
二、题目分析。
文言文阅读题型设计和分值设定相对稳定,未出现较大变化。
10题延续了前两年新课标卷对于断句知识的考查方式,主要考察考生结合语境、运用语法分析法及相关文言知识准确理解句意的能力。
就此题具体来讲,“魏君贤人是礼”,主语为“魏君”,“贤人是礼”是以“是”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此片段译为“魏君礼遇贤人”;“国人称仁”译为“国人称赞他仁德”,“上下和合”译为“卫国上下齐心”,两个语言片段都相对完整,而“未可图也”是结论,译为“(魏国)不可以图谋(攻伐)啊”,呼应上文“秦尝欲伐魏”。
11题题型也延续前两年的教考衔接,涉及实词含义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记忆、理解两各方面的重点知识和能力。
打通了课外文言选文与初高中所学文言文、常见成语中涉及相关知识,借以强化考生对知识的比较、迁移与运用。
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新婚燕尔中的“燕”同“宴”,是“安乐”的意思。
这在《诗经•卫风•氓》中学过,且“宴尔新昏(婚)”恰好出自该篇拓展阅读篇目《诗经•邶风•谷风》。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译文)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译文)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一)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6—9题。
(共19分)(1)孝景崩,武帝立。
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
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汉景帝死了,武帝登基。
大臣们都认为李广是名将,(武帝)就把李广(从)上郡太守任上(调回京城)担任未央宫卫尉,同时程不识也担任长乐宫卫尉。
程不识以前和李广都是凭借边郡太守的身份统率军队屯守(边疆)。
等到出关攻打匈奴(的时候),李广行军没有部队的编制和行阵的部署,靠近水草充足的地方扎营,休息时人人(都可以)自由行动,(夜间)不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幕府简省公文簿册的事情,但也(会)远远地(派出)哨兵(侦察敌情),(队伍)不曾遇到什么危险。
程不识严格要求部队的编制和行伍营阵的部署,(夜间)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军中办事人员办理公文簿册的事十分齐备详明,部队得不到休息,但是也(从来)不曾碰到什么危险。
程不识说:“李广治军十分简便易行,可是(如果遇到)匈奴突然袭击他,(他)就没有用来制止的办法了。
然而他的士兵只是放松快乐,都愿意为他去死。
我治军虽然烦琐,可是匈奴也不能侵犯我。
”这一时期,汉朝边境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但是匈奴害怕李广的韬略,士兵们也大都愿意跟随李广而以程不识(的苛求)为苦。
(取材于司马迁《史记》)(2)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行阵,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阅读文意概括分析

命题 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思,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 方式 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设误方式
比对 方法
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对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 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 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注意是否曲解了人物行为的主动与被动 方式等
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选项:(2021年全国甲卷第12题D项)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 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 原文: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 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 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 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 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 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
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 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 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 而还。(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答案 有误。“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中的“主动”错。从 原文来看,应是契丹主动议和,而非宋朝皇帝。选项曲解了人物行为的主
说其中一个
比对 注意选项中“于是”“因此”“所以”“以致”等表因果的词语, 方法 与原文相关句子比对一下,看因果关系是否成立
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选项:(2021年全国乙卷第12题D项)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 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 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原文: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 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 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 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 戒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2020高考语文 名校文言文整体阅读专题训练8(含答案)

高2020届名校文言文整体阅读专题训练8(含答案)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
父浑,凉州刺史。
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
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
”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
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
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
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
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
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
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
”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
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
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
”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
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
”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
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
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
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
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
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
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
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
”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
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
”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
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
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晋书·王戎传》[注]①虓(xiāo),怒吼。
2020高考语文 名校文言文整体阅读专题训练6(含答案)

高2020届名校文言文整体阅读专题训练6(含答案)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
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封修远伯,使奉少昊后,寓于北地而卒。
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
学毕,乃牧豕于上 林苑中。
曾误遗火,延及它舍。
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其主犹 以为少。
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
”主人许之。
因为执勤,不懈朝夕。
邻 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
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
鸿 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
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
父母问其故。
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
”鸿闻而娉之。
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
及嫁,始以装饰入门。
七日而鸿不答。
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
今而见择,敢不请罪。
”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
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
妾自有隐居之服。
”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
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
能奉我矣!”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
”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有顷,又去适吴。
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
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乃方舍之于家。
鸿潜闭著书十余篇。
疾且困,告主人曰:“昔延陵季子葬子于嬴博之间,不归乡里,慎勿令我子持丧归去。
”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
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
”葬毕,妻子归扶风。
(《后汉书·文苑列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 让:责备B .疾且困.,告主人曰 困:贫困C .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 简:选择,挑选D .有顷,又去适.吴 适:去,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莽当政时,梁鸿的父亲曾被封在北方做脩远伯,被派去侍奉少昊的后人。
2020-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定州阅古堂记(北宋)韩琦①庆历八年,天子以河朔地大兵雄而节制不专,非择帅分治而并抚其民不可,始诏魏、瀛、镇、定四路,悉用儒帅。
而定以不肖辱其选。
既让不获命,至则竭愚修职,尚惧不能称上所以付与之意,退而思迹古名臣之轨躅以自策励,□患其汩于多务而志之弗虔。
会郡圃有坏亭,岁久不葺,于是广之为堂。
既成,乃摭前代良守将之事实,可载诸图而为人法者,凡六十条,绘于堂之左右壁,而以“阅古”为堂名。
②夫古犹今也,古之人能成异政、立奇功,而今或不能者,何也?盖其待己也,必贤而足;其报䘵也,必利而安,持是以望政成而功立,不其难哉?如曰,古人能之,予反不能之,日夜以勉焉,又安有不至者耶?今予之所为也,诚以己之道未充,而君之禄殊厚,任重途远,惟仆踣之是虞。
故在燕处之间,必将监古以自勉。
③其未至也,则虽纷肴觞,竞笳吹,四时之景交见于前,予方仰而愧,俯而忧,孰知夫乐之为乐哉!其少进也,则虽吏文之扰怀,边责之在己,予固得其道而处之,至于幅巾坐啸,恬然终日,予之所乐,恶有既乎?若其宾客之于斯,僚属之于斯,不离几席,如阅旧史,俾人人知为治者莫先于教化,用兵者莫贵于权谋,而俱本之于忠义。
功名一立,不独身享富贵,而庆流家宗,其余风遗烈,可以传于简策,邈千万世而凛然如存,咸有耸慕之意,不以酣歌优笑之为乐,而以是为乐。
而予也岂徒己之为益,是将有益于人。
知我者,其以我为喜爽垲,遂娱赏而已乎?④后来之贤,与我同志,必爱尚而增葺之,宜免夫毁圮污墁之患矣。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因B.则C.以D.且(2)下列对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人已经不能像古人一样成异政、立奇功了。
B.我接受朝廷的俸禄就必须担起重任不断前行。
C.我担心自己在进取的道路上跌倒不前而停滞。
D.在公务之余闲居之时我也借鉴古人勉励自己。
(3)第③段画线的“纷肴觞,竞笳吹,四时之景交见于前”一语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2020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新方案精练:文言文阅读综合练(四)+Word版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综合练(四)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更法孝公平画.,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
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
君曰:“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
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议.我也。
”鞅曰:“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
语曰:‘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郭偃之法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
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
’因民而教者,不劳而功成;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
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察之。
”鞅曰:“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
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
此两者,所以居官而守法,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
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
君无疑矣。
”杜挚曰:“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臣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君其.图之。
”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
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君无疑矣。
”孝公曰:“善。
吾闻‘穷巷多怪,曲学多辨’。
愚者笑之,智者哀焉;狂夫乐之,贤者丧焉。
拘世以议,寡人不之.疑矣。
”于是遂出《垦草令》。
(选自《商君书》,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孝公平画.画:谋划。
2020高考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专题限时训练(附答案解析与原文)

然则权安得不倾, 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
万世之后, 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
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秦封范雎以应,号为应侯。魏使须
贾于秦。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
②
莝 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
【答案解析】 ( × ) 张冠李戴。“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错,从原文看苏 琼洗脱罪名的是一些被冤枉的人。
【参考译文】
苏琼性格清廉谨慎,从不接收私人信件。……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任职以凶猛暴
虐著称,掌管司法的官员怕他,不敢有不同意见。苏琼审察案件务在公平,许多冤案
得以昭雪,由廷尉寺来复查御台的案件,是从苏琼开始的。他又升任三公郎中。赵州
勇武之人都愿殊死战斗,士气昂扬直冲霄汉,行动迅速如快马奔驰,兵未交锋而敌人
就已降服。取胜于国外,建功于朝廷,将吏得到晋升,士卒获得奖赏,百姓欢欣鼓舞, 主将没有祸殃。于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家安宁。”
3
2020年最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 9 题。 (19 分 )
范雎者,魏人也。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齐襄王闻
2020年最新
高考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专题限时训练
(附答案解析与原文)
1. 比对时间地点 , 看有无时序颠倒、地点暗换 请比对下面的 “原文片段 ”和 “试题选项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3 分 )
【原文片段】 咸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
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文言文试题解析

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文言文试题解析
●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
●介绍苏轼的人品。
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文言文试题解析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 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 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文言文试题解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
众。 ●翻译:又减价卖出常平仓的粮食,做了很多稀粥和药剂,派人带着
医生分别到各街巷给病人治病,就火了很多人。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翻译:他的文体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大
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 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早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
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 D.苏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婧
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
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
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
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苏轼虽然反对新法,但在执行时尽量有利于百姓, 反对有损于百姓的制度。
2020新高考一卷语文文言文

2020新高考一卷语文文言文部分试题解析(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除中书舍人。
选授御史,巡视中城。
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
”阉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
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
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赃二万。
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
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
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光斗既死,赃犹未竟。
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
长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小题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B.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C.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D.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小题2】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 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恩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凝,字成庶,绛州人。
少孤,依其舅宰相郑肃,肃命儿与凝约为师友。
举明经、进士,皆中。
尝著《京城六岗铭》,为文士所称。
历台省,浸知名,擢累礼部侍郎。
不阿权近,权豪请托不行,因而衔之,出为商州刺史。
驿道所出,吏破产不能给,而州有冶赋羡银,可以优州之吏奉。
凝不取,则以市马,故无横扰,人皆慰悦。
僖宗立,召为兵部侍郎。
坐举非其人,以秘书监分司东都。
咸通中,凝两佐宣城使幕,备究人之利病,涤除积弊,民俗阜康。
王仙芝之党屠至德,势益张,凝遣牙将孟琢助池州守。
贼益兵来攻,实欲袭南陵,凝遣樊俦以舟师扼青阳,俦违令,轻与贼战,不胜,凝斩以徇。
诸将闻,皆股栗,以死缀贼,贼不能进。
时江南环境为盗区,凝以强弩据采石矶,张疑帜,遣别将马颖解和州之围。
明年,贼大至,都将王涓自永阳赴敌,凝大宴,谓涓曰:“贼席胜而骄,可持重待之,慎毋战。
”涓意锐,日趋四舍,至南陵,未食即阵,死焉。
监军收余卒数千,还走城,沮留无去意,卒又恣横不能禁。
凝让曰:“吏捕蝗者,不胜而仰食于民,则率暴以济灾也。
今兵不能捍敌,又恣之犯民生业,何以称朝廷待将军意?”监军词屈,趣亲吏入民舍夺马,凝乘门望见,麾左右捕取杀之,由是不敢留。
贼乘胜而来,守有备。
贼急攻数月,御备力殚。
会大星直寝庭坠,术家言宜上报疾不视事以辟祸,凝曰:“东南,国有所出,而宣州为大府,吾规脱祸可矣,顾一方何赖哉?誓与城相存亡!”吏民请曰:“贼之凶势不可当,愿尚书归款退之,惧覆尚书家族。
”王凝曰:“人皆有族,予岂独全?”既而贼退去。
未几,卒,年五十八,赠吏部尚书,谥曰贞。
(节选自《新唐书·王凝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坐举非其人坐:因……而获罪B. 贼益兵来攻益:增加C. 凝斩以徇徇:徇私D. 未食即阵,死焉阵:上阵(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明经”意为“明于经术”,唐朝时指以经义所取之士,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精编)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天津卷)

(精编)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天津卷)一、综合读写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流行语生动反映出人们在精神消费方面的愿望。
纵观古今,人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于旅游。
一场完美的旅行,必须要选择一家称心如意的酒店。
那么在古代,外出旅行或者出门办事,人们如何解决住宿问题呢?西周早期,统治者在通往都城的道路上广修客舍,便于各地诸侯入朝纳贡和朝觐时休息。
春秋战国时期,名为“传舍”或“逆旅”的客舍也出现了。
西汉初期,各地均在交通要道上设立驿馆。
南北朝时,许多王公贵族发现经营旅馆存在巨大商机,竞相建置,旅馆林立城中。
唐朝繁盛,各国使者纷纷到大唐学习、取经。
为了彰显唐人风度,官方旅馆的建设被提上日程。
与此同时,民间旅馆的发展也相当可观。
据《太平广记》记载了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
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在临安,私营旅馆临街而立,热闹非凡,尤其是西湖岸边的湖景旅馆,密密匝匝,令人()。
陆游那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就是在杭州西湖砖街巷的一家湖景旅馆里写的。
明初,全国要冲均设驿馆、递铺,“十里一铺、六十里一驿”的()最常见。
至晚清,中国的旅馆业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取材于刘中才《回到古代住旅馆》)(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组是()A.热心眼花缭乱局面B.热衷左顾右盼局面C.热心左顾右盼格局D.热衷眼花缭乱格局(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太平广记》记载的岐州富豪开设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可谓世所罕见。
B.据《太平广记》记载,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
C.据《太平广记》记载,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可谓世所罕见。
D.《太平广记》记载了岐州富豪开设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
(3)下列画线词与选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乐府诗B.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绝句C.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陆游——《卜算子·咏梅》——词D.舍相如广成传——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散文2. 在某校读书交流活动中,有同学说“我就读不进《红楼梦》”,有同学说“我就不爱读《三国演义》”,还有同学说“《论语》读起来才没劲呢”。
《放翁家训·序》《石林治生家训要略》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天津市高考题)

《放翁家训·序》《石林治生家训要略》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天津市高考题)三、(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吾家在唐为辅相者六人,廉直忠孝,世载令闻。
念后世不可事伪国、苟富贵,以辱先人,始弃官不仕。
东徙渡江,夷于编氓。
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家法凛然,久而弗改。
宋兴,海内一统。
陆氏乃与时俱兴,百余年间文儒继出,有公有卿,子孙宦学相承,复为宋世家,亦可谓盛矣!然游于此切有惧焉,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游童子时,先君谆谆为言,太傅出入朝廷四十余年,终身未尝为越产;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晚归鲁墟,旧庐一椽不可加也。
楚公少时尤苦贫,革带敝,以绳续绝处。
秦国夫人尝作新襦,积钱累月乃能就,一日覆羹污之,至泣涕不食。
姑嫁石氏,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曰:“昏耄不省是谁生日也。
”左右或匿笑。
楚公叹曰:“吾家故时,数日乃啜羹,岁时或生日乃食笼饼,若曹岂知耶?”是时楚公见贵显,顾以啜羹食饼为泰,愀然叹息如此。
游生晚,所闻已略;然少于游者,又将不闻。
而旧俗方已大坏。
厌黎藿,慕膏粱,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使不闻。
此风放而不还,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者矣。
复思如往时安乐耕桑之业、终身无愧悔,可得耶?呜呼!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子孙戒之,尚无堕厥初。
(节选自宋·陆游《放翁家训·序》)【注】太傅:陆游的高祖。
楚公:陆游的祖父。
秦国夫人:陆游的祖母。
出作入息,农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贸迁有无,商之治生也;膏油继晷,士之治生也。
然士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物之志,今一生不能治,何云大丈夫哉!治生非必蝇营营逐逐、妄取于人之谓也。
若利己妨人,非唯明有物议、幽有鬼神,于心不安,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
故凡日用奉养,一以节省为本,不可过多。
宁使家有赢余,毋使仓有告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栏
目
导 航
一、分析综合题五大比对角度
二、分析综合题解题四步流程
随堂巩固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一、分析综合题五大比对角度
角度一 比对人物
命题 设误
误解 形象
张冠 李戴
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 形象的错误理解。 即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件结果说成 是乙事件结果。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 文化传承与理解
题型突破篇
第5讲 文言文分析综合题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把握文意分析综合题,考生必须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才能做题。本 考点就是帮助考生疏通文意的。其错误点往往是曲解文意、张冠李戴、时空错位、 无中生有和强加因果等几种。一般在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上设置干扰,或者故意 混淆传主的生平事迹,把这个地方的事情写到那个地方去,把这个时间的事挪到那 个时间去。为此,考生阅读时一定要先整体把握人物事迹。具体做题时注意用语细 节,小心比对原文。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参考译文] 外出巡视河南。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看见 百姓吃湖中的雁屎,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陈登云便送到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 丞锺化民分发库银赈济百姓。
第1轮 ·语文
承与理解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选项] C.赵憙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 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分析: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将他们迁往异地”是赵憙建议皇帝做的事 情,“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无中生有。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角度三 比对关键词语
命题 设误
比对 方法
曲解 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 文意 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 归纳 概括主要信息不完整,故意遗漏关于人物、事件、观点等方面 不全 的内容。 要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或 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个起关键作用的 词语。
(节选自《元史·崔斌传》) [选项] D.崔斌严明军纪,爱护百姓。其任东平府太守时,接到百姓投诉, 驱马飞奔找到主将为百姓申冤并机智成功地劝阻了元军诸将对当地军民的大屠杀。 分析:从时序颠倒的角度设误。“机智成功地劝阻了元军诸将对当地军民的大 屠杀”不是崔斌“任东平府太守”期间,应是“崔斌任中奉大夫”时。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参考译文] 先生有时在他闲暇的时候写点文章,他的文章才思新奇气势豪 放,在义理、事物、情态方面无所不包,他想说的意思都能透彻地表达出来。他做 学使的时候,遇到官学中那些贤良的教官和学生,他像同辈一样亲近,勉励别人做 学问先要识字,语意十分恳切深厚,离开后人们更加敬重思念他。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训练5.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 (2016·全国卷Ⅱ)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 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选项]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 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 民。 分析:从曲解文义角度设误。原文中说“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此 处的“赍”是“赏赐、给予”的意思,选项说“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 赈济灾民”,把关键词“赍”的意思理解错了,说成“筹措”。故D项与原文内容 不符。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训练3.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 (2019·安徽六安模拟)十年,诏丞相伯颜总兵南征,改(崔斌)行省为河 南宣慰司,加中奉大夫,赐金虎符。十月,围潭州,斌攻西北铁坝。挟盾先登。诸 将怒其抗敌持久,咸欲屠之。斌喻以兴师本意,诸将曰:“编民当如公说,敌兵必 诛之。”斌曰:“彼各为其主耳,宜旌之,以劝未附者,且杀降不祥。”诸将乃 止。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训练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 (2019·广东中山模拟)初,(邹)浩除谏官,恐贻亲忧,欲固辞。母张氏 曰:“儿能报国,无愧于公论,吾顾何忧?”及浩两谪岭表,母不易初意。稍复直 龙图阁。瘴疾作,危甚。杨时过常州,往省之。萧然仅存余息,犹眷眷以国事为 问,语不及私。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训练4.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 (2017·全国卷Ⅲ)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 敢行,以命将(许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 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 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 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
辨析时应将选项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是否有故意添加的而原材料 中未涉及的内容或词语,或者筛查选项中有无漏掉原文关键词(尤其是表范 围或程度的副词)的情况。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训练7.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 (2017·全国卷Ⅱ)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 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 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 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节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选项] D.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 皇帝。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答案 从误解形象角度设误。“刘敞犯颜直谏”对人物性格的概括与原文不 符,原文为“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 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也就是 说,刘敞是用典籍和历史故事来“讽谏”,讽谏后“帝竦体改容”,并非是“犯颜 直谏”。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参考译文] 至元十年,诏令丞相伯颜统领大军南征宋朝,改行省为河南宣慰司,任崔斌为 宣慰使,加中奉大夫,赐金虎符。十年十月,元军围攻潭州,崔斌带兵进攻西北铁 坝,持盾率先登上城楼,攻占铁坝。诸将忿恨潭州军民持久抵抗,要把他们都杀 掉。崔斌耐心向他们讲明兴师南伐的本意,不是杀人,而是取得土地和民众。诸将 还要求:“百姓按照您所说不杀,敌兵则必全诛。”崔斌又劝道:“他们也是为自 己的朝廷罢了,现在投降了,应表彰他们,以便劝降那些尚未归附的人,况且杀死 投降的人也是不吉利的事。”诸将又听了他的劝告。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参考译文] 契丹发兵二十万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割让)代州的土地,本该今年朝见天 子的使者不敢去,就命许将去。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充任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 要决议不能不知道。万一契丹人谈到代州的事情,没有话来驳斥他们,就会有失国 家大体。”于是命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居民骑在房梁上 一起观看,说:“看看宋朝的状元。”等到(和契丹人)练习射箭时,许将先射中。 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拿代州之事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 线没有定下来,两国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许将说:“这件事, 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许将)回 来禀告,神宗称赞他。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角度二 比对时间、地点
命题 设误
比对 方法
时序 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 颠倒 颠倒。 空间 把不同空间地点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在地点方面颠倒 错位 位置关系。 分析时特别注意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词语,并 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
训练6.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 (安徽卷)先生(指传主朱筠)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 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 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
(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 [选项] D.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 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 分析:从归纳不全的角度设误。原文是“遇教官诸生贤者(遇到那些贤能的教 官和诸生),亲若同辈”,并非选项中的只“待门下学子”。
比对 要围绕“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品 方法 质”比对,要着重比对选项在这几方面的表述与原文是否一致。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训练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 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 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 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