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一则阅读练习及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一则练习及答案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6分)有时候,我看见风在马坊,飞得比鸟还高,甚至在空地里立起来旋转,把一些庄稼落下的残枝败叶,能呼啦啦旋到天上去。
我以为是村子里哪个人做了不善的事,风要来惩罚他了。
等哗啦啦落下一场大雨后,我才恍然明白,风呼啸着旋到天上去,是要为大地讨些雨水回来的。
我感动,风还会把父母的声音,从泥土里带出来。
这是我十几年没有听到的声音了。
十几年前,它在我身体的每一寸皮肤里,日夜游走着,那是一种无微不至的呵护,我皮肤上的每一个毛孔都感觉得到。
自从父母在村北的那块地里,相继躺下在风里守了一世的身子后,他们的声音,也就跟着消逝了。
我没有想到,后来还会听到它,而且是在小麦起身的时候,像在我家的地头上听到的。
我无言回答他们什么,他们一生热爱粮食的心理我知道,他们在小麦开始成熟的节骨眼上,用心给我托梦。
只是我离庄稼的距离太远了,已经没有可能再回到马坊承受他们的嘱咐。
等我从梦中醒来时,窗外确实有风呼啸着。
就在抵达马坊的那一刻,我对风终于有了这样的理解:风是故乡的呼吸。
带着这样的理解回村,我觉得还不够,有必要做一些解释——在这么大的乡野上,要想看到更好的日子,风只有呼啸着。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画得真好。
——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B.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
C.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
D.但接着敲门声!却没有照例的嘹亮而拉长的一声:“信——”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4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风还会从泥土里带出我十几年没有听到的父母的声音。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21.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既有排比又有反问的句子。
(4分)无数的“最美”,以平凡的善行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恪守职业道德、做好分内的事、用信任来与其他人相处,建设良善社会所需的正能量就会越来越多。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一则及参考答案海明威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一则及参考答案96六、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明威在新闻报道的严格训练中锻炼出了他自己的文体风格。
他曾经说过,修辞只是电动机里迸出的蓝色火花。
他反复推敲,以极简洁的语言把一篇短小的故事进行修改,既凝练又精当。
《老人与海》正是体现他这种叙事技巧的典范。
诚然,海明威早期的作品流露出某些粗俗野蛮、玩世不恭、冷硬麻木的缺憾,但他也不乏那种英雄式的哀惋,真诚赞颂那些在充满暴力和死亡的现实中不惜代价、敢于奋斗的每一个人。
这正是他崇拜男子汉精神的积极方面。
人们应该记住,勇气是海明威作品的中心主题——具有勇气的人被置于各种环境中考验、锻炼,以便面对冷酷、残忍的世界,而不抱怨那个伟大而宽容的时代。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睡着了。
B.“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看我,出去了。
C.他有一把折扇,一块惊堂木——又叫做醒木。
一个收钱用的小笸箩,这便是他的一切了。
D.“但是饿死——”“这样说,也许有些夸张,但我自己知道,他从早到晚坐在那里做靴子。
”19.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B.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社群除了所用的共同语言之外,也必然会因个人间的需要而发生许多少数人间的“特殊语言”①。
行话是同行人中的话,外行人因为没有这种经验,不会懂的。
“特殊语言”不过是亲密社群中所使用的象征体系的一部分,用声音来作象征的那一部分。
在亲密社群中可用来作象征体系的原料比较多,比如动作、表情。
举个例子,我可以和一位熟人说:“真是那个!”同时眉毛一皱,嘴角向下一斜。
高考语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需要题跋。
题与画每每①,好画还须有好题。
题得好,对于画不啻是②。
但反过来,假使题得不好,那真真是佛头着粪,整个的画面都要被它破坏。
抱石肯把他辛苦的劳作拿来让我题,他必然相信我至少不至于题得怎么坏,但在我则不免有几分惶恐。
以前我曾替他题过一幅画,题得特别拙劣,至今犹③。
目前经验虽然又多了一些,但也不敢说有十分的把握。
辞要好,字要好,款式要好,要和画的内容、形式、风格恰相配称,使题跋成为画的一个有机的部分,这实在不是容易的事。
而且据我自己的经验,好的画确实是比较好题。
打个不十分伦类的比喻吧,就好像好的马比较好骑那样。
经受过训练的马,只要略通骑术,它差不多事事可以如人意。
即使你是初次学骑,它也不会让你十分着难。
没有经过训练的劣马,那是不敢领教的。
好的画不仅可以诱发题者的兴趣,而且可以启迪题者的心思。
你对着一幅名画,只要能够用心地读它,它会引你到达一些意想不到的境地。
由于心思的焕发、兴趣的葱茏,便自然会得到比较适意的辞、比较适意的字、比较适意的风格。
——好的,题吧,大胆地题吧。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答案:①相得益彰②锦上添花③耿耿于怀解析:正确使用成语。
第①空,此处所填成语应体现题与画之间的关系,而根据后面的“好画还须有好题。
题得好……假使题得不好,那真真是佛头着粪,整个的画面都要被它破坏”可知,题与画之间是相互补益、相互配合的,故此处应该填写“相得益彰”之类的成语。
第②空,此处所填成语应强调题得好对于画的作用或意义,“不啻”一词在句中的含义是“如同”,那么所填成语应含有比喻修辞,再根据题与画之间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关系可知,题得好能让画作好上加好,故此处应该填写“锦上添花”之类的成语。
第③空,语境说的是以前“我”曾替抱石题过一幅画,题得特别拙劣,以至于直到今天“我”还是难以释怀,始终记在心里,故此处应该填写“耿耿于怀”之类的成语。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及答案一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和本质,是指引新时代中国社会前行的精神旗帜和思想风帆。
雷锋精神,正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和有力解读。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下来的是博大精深、厚重殷实、影响深远的民族文化,形成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共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我们党深入持久地组织开展群众性学雷锋活动,一批又一批雷锋式的时代典型不断,人心向善、人心思进成为社会心理主流,雷锋精神成为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成为开拓创新、敢于担当的时代精神的标签。
一个民族是否具有凝聚力,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向心力,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雷锋一生秉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的信条,其精神中存在着丰富的友爱与互助的因子,出亮丽的人性之美,具有引导人们崇德尚义、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体现展现涌现呈现B.展现涌现呈现体现C.涌现呈现体现展现D.呈现体现展现涌现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共同塑造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交汇融合B.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交汇融合,共同塑造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交汇融合,共同塑造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D.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共同塑造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交汇融合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个民族具有凝聚力,一个政党具有向心力,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B.一个民族具有凝聚力,一个政党具有向心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一则及答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0题。
和《归去来兮辞》一样,《岳阳楼记》也是古来一代代读书人用声音打磨得光洁莹润的文本。
这两者的精神,恰好是中国古典文人的最高精要,也是最大矛盾。
自宋以下,那些在历史中面目模糊或无趣或可憎的依然不少,但确也有人忘了这个传统。
我们要知道,这种高贵的精神曾经存在过,知道在自己鸡毛蒜皮的喜怒哀乐之外有更广阔的所在。
每为一些小事烦闷时,我就常读这一篇。
文辞也极好,星散的用韵。
前面两段写景得体,不纤弱不粗糙,托得起最后一段的洪亮。
人说韩潮苏海,其实韩愈文字更多是陡峭、险峻,像奇峰而不凝滞,要干架。
《进学解》,拗口之至。
韩愈的滋味正在于此。
戏曲中有关于“宁可拗口也要表达本意”和''宁可把本意调整下也要让句子顺口”的争论,即音乐性和文学性的取舍问题,在韩愈这是不成问题的——他的拗口是故意的。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 分)A.意气飞扬摇头晃脑佶屈鳌牙回环往复B.摇头晃脑佶屈骜牙意气飞扬回环往复C.摇头晃脑意气飞扬回环往复佶屈骜牙D.回环往复意气飞扬摇头晃脑佶屈骜牙19.下列诗句填入文中括号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黄河之水天上来B. 群山万壑赴荆门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配得上最后一段的豪情壮志",与原文相比,哪一种表达更好?为什么?(4 分)(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小题,io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今年3月5日16时54分将迎来"惊蛰"节气。
至此,冰雪消融,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瀏伟介绍,每年公历3月5日或6日交''惊蛰",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一则及答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0题。
意象,涉及形与神的问题。
【甲】形即物的形状,是具体的;神即表现具体物象所呈现的精神实质。
如果拘于形迹而无神,则不是艺术品。
【乙】形象是客观物象与主观情志相融而成,有一个对客观外界、印象进行筛选与提炼并渗入作者主观情志的过程。
一旦形成之后,不同于原先的物体。
就好比照相不等于国画,所以有情景交融等说。
【丙】诗词要讲意象与意境,意象略高于形象,更含有主观情意。
它是在取境与形象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文心雕龙》“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中“意象”与后世意象之含义接近。
意与象是两个要素通过语言媒介而进行感应、交融、契合的产物,意象是诗人传达情感、表达思想、升华意志的重要方式。
好的意象是完整、和谐、优美的。
区别于物象,就在于它是经过作者情感过滤、打上主观感情烙印的产物。
意境由一系列的意象所构成。
详言之,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
【丁】鲜活的意象,须诗人精心营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有情思寄托,有灵动之态。
很多诗人诗中的多种意象莫不如此,如陆游笔下“无意苦争春”的“梅”,,。
18.原文中有一条引用,你认为它应该在文中哪一个位置更恰当。
(3 分)现代著名美学家宗白华论古代画,对此颇有感悟:“实先由形似之极致而超入神奇之妙境也。
”A. 【甲】B. 【乙】C. 【丙】D. 【丁】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或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神”字,是形声字,“示”是形旁,与祭祀有关,“申”是声旁,“神”本意是天地的主宰。
B.“运斤”,挥动斧头砍削,形容技艺的高超。
文中意思是匠人心中有构思后的形象,然后进行加工。
C.“媒介”与“媒体”不同,“媒体”是荷载信息的载体,“媒介”是指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者事物。
D.加点的句子是“意象”一词的定义,下定义由概念的本质特征和属概念构成,多采用判断句来表达。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一则及答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
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人们常常以为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防卫,殊不知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
我们只有一次,要用唯一的生命成就一种事业,就需在千百条道路中寻觅仅有的花径。
我们确定了“一”,就拒绝了九百九十九。
拒绝如影随形,是我们一生不可拒绝的密友。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拒绝,就是这个“不为”。
B. 这个“不为”,就是拒绝。
C. 这个拒绝,就是“不为”。
D. “不为”,并不意味着拒绝。
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B.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C.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0.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18.B 19. C20. 改为:纵观我们一生,选择拒绝的概率,实在比选择赞成的概率要高得多。
(或改为:纵观我们的一生,选择拒绝的机会,实在比选择赞成的机会要多得多。
)【解析】【分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
前文说“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选择“不为”开头衔接更紧密,排除AC;前后的意思是要懂得拒绝,“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因此D项的“并不意味着拒绝”与文意不符。
故选B。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就需在千百条道路中寻觅仅有的花径”运用比喻,将成功的路径比喻为“花径”。
A.黄鹤飞不去过去,猿猱无法攀援,这是夸张和拟人;B.“红”运用借代手法,指泪痕;C.“雪”运用比喻,将浪花比喻为“雪”;D.“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运用对偶。
故选C。
【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机会”与“概率”搭配不当。
可以都用“机会”,也可以都用“概率”。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一则及答案
六、语言表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放养教育本身是没错的,但一定要有合适的度,有边界有规矩。
父母的言传身教,利用自己的权威不断逼着孩子改正。
卢梭说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牌气,刻意感动。
简简单单的言传身教,其实是最有效也是最难实现的。
简而言之,你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①),不要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必须做“行动上的巨人”。
对于那些熊孩子,家长该管的时候,是必须要管的,如果不想让他们继续熊下去的话。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②)良好的教育就是要让天使战胜恶魔,让孩子快乐平安幸福健康地长大。
盲目的放养教育,对于不愿意保持自己的学习力,不愿意精进自己的教育方式的父母来说,最轻松。
真正的放养教育,放的是孩子的思维,养的是孩子的习惯。
16.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行动上的巨人”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B.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
C.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17.仿照文段中画横线处的句子,另写一个句子表达你对“家庭教育”的理解。
18.在文中括号内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9.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旧书店与图书馆的意义有着某种相通之处,既是知识的海洋,蕴藏着精神财富,②更重要的是探寻文化的宝地,是人与书亲密接触的地方,③可以说,因为旧书店绝不是故纸堆里的旧时光,④恰恰相反,它是传承知识、传递书香的文化场所。
⑤让旧书店成为城市的有机部分,不仅能让更多人与好书相遇、被书香浸润,⑥更能塑造文化地标、装点城市风景、提升城市气质。
⑦在这个意义上,有其存在的文化价值。
⑧留住旧书店,不能只靠情怀。
⑨近年来,不少旧书店都寻找新的生长点,或是在开发文创产品上做文章,或是在书籍品质提高上下功夫,线上线下齐发力。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的副本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一、[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
这两个老头,从前面看,像五十岁;从后面看,像三十岁。
他们今年都已经做过七十整寿了。
身体真好!郭老头能.吃饭。
斤半烙饼卷成一卷,攥在手里,蘸一点汁,几口就下去了。
他这辈子没有牙疼过。
耿老头能喝酒。
他拿了茶碗上供销社去打酒,一手接酒,一手交钱。
售货员找了钱给他,他亮着个空碗:“酒呢?”售货员有点恍惚:记得是打给他了呀?——售货员低头数钱的功夫,二两酒已经进了他的肚了。
俩老头非常“要好”——这地方的方言,“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
不论什么时候,上唇的胡子平斩乌黑,下巴的胡子刮得溜光。
浑身的衣服,袖子是袖子,领子是领子,一个纽扣也不短。
俩老头还都爱穿撒鞋,斜十字实纳帮,皮梁、薄底,是托人在北京步云斋买的。
这种鞋过去是专门卖给抬轿的轿夫穿的,后来拉包月车的车夫也爱穿,抱脚,精神!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
生产队有事找他们,队长总是说:“去!找找俩老头!”“俩老头”不是“两个老头”的意思,是说他们特别亲密的关系。
类似“哥俩”“姐俩”。
按说应该叫他们“老头俩”,不过没有这么说话的,所以人们只能叫他们“俩老头”。
1.下列句子中的“能”与文中加点的“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她尽量高高地踮起脚尖,希望车厢里的人能看见她的脸。
B.我们班同学就数他能说,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C.新颁布的控烟条例规定,绝大多数公共场所都不能吸烟。
D.以前这条小河上没有桥,人们只能涉水而过,非常不便。
答案:B解析:分析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A、C、D三项中的“能”意为“能够”。
B项中的“能”意为“会,善于”,与文中的“能”意义与用法相同。
2.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稗子的叶很像稻叶,但稻子是稻子,稗子是稗子,要分清楚。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一则及答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空竹,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
空竹为圆盘状,中有木轴,以竹棍系线绳缠绕木轴拽拉抖动。
圆盘四周有哨口。
拽拉抖动空竹时,各哨同时发音,高亢雄浑,如同松涛海浪。
抖空竹历史悠久,群众基础稳定。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出现了“蚂蚁上树”“鹞子翻身”等新动作。
抖空竹是靠四肢巧妙配合完成的运动项目,当双手握杆抖动空竹做各种花样技巧时,上肢与下肢的很多关节,再加上颈椎、腰椎,都在不同程度地运动着,因此抖空竹有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继承和发展成为了今天的主要任务,抖空竹的技术技巧成熟完备B.抖空竹的技术技巧成熟完备,很多技术在今天又有继承和创新C.抖空竹的技术技巧成熟完备,继承和发展成为了今天的主要任务D.很多技术在今天又有继承和创新,抖空竹的技术技巧成熟完备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D.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三处语病,请指出并修改。
(3 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1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乌托邦平原位于火星的北半球。
火星南北半球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差异巨大。
火星南部为高地,这些高地 60%的面积遍布着“瘢痕累累”年龄较轻,因此理所当然选择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为着陆区。
天问一号整个降落过程大致分为进入——减速——软着陆三步。
天问一号在进入火星大气层以后,首先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紧接着打开降落伞进行伞系减速,在距离火星表面 100米时,进入悬停阶段,完成避障和缓速下降后,着陆巡视器抵达火星表面。
虽然此前中国已有离地球距离更加遥远。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含答案的副本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科技发展① ,这为文艺节目带来了新的气象,科技与文化融合成为电视节目创作的趋势之一,科技成为文艺节目创作的“助手”。
这样的例子② 。
例如《中国考古大会》充分挖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AI+VR裸眼3D演播室技术的优长,针对每座考古遗址量身打造不同的“视+听+触”场景;《唐宫夜宴》以古代名画为背景,把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等文物穿插其中,再加上5G+AR技术的运用,让观众感受到盛唐“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的大美景象和雍容气度;一些纪录片用动画还原建筑桥梁构造、展现地质全貌、再现人物动作等,让观众对节目中所介绍的内容③ ;江苏卫视2022年跨年晚会通过动作捕捉、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请回“邓丽君”与真人歌手周深合唱,给许多观众尤其是中老年观众带来惊喜。
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将带来更多令人④ 的节目,给观众全新的视听体验。
当然,我们不仅要树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更要追求科技给节目带来的炫酷感。
坚持以优质内容为根本,以先进科技为支撑,开拓时代生活和艺术表现的新领域,展现文艺创新的新境界。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 下列各项中引号用法表示强调作用的一项是()A. 科技成为文艺节目创作的“助手”B. 量身打造不同的“视+听+触”场景C. 感受到盛唐“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的大美景象和雍容气度D. 请回“邓丽君”与真人歌手周深合唱【答案】18. ①日新月异②数不胜数③一目了然④耳目一新19.我们不仅要追求科技给节目带来的炫酷感,更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
20. B A.表示特殊含义;B.表示强调突出;C.表示引用;D.表示特殊含义。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一则及答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玉石之国”的美名,古医书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并称玉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
因而玉石不仅作为首饰、摆饰、装饰之用,还用于养生健体。
自古各朝各代帝王嫔妃养生不离玉,而宋徽宗嗜玉成癖,杨贵妃含玉镇暑。
口锋利,却不伤人;声音清越,却不张扬。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玉、尚玉的民族,在使用玉石的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玉石文化。
古代文人甚爱风雅,巧妙地将“玉”运用于诗文之中。
诸如屈原的“登昆18.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B.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C.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和文中“玉石之国”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他的“一抓准”“一口清”绝技,他创造的整套服务经验和服务艺术,至今为全国广大商业、服务业职工学习和称颂。
B.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C.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将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
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题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人们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氧化物称为土,例如,将氧化铝称为“陶土”,氧化钙称为“碱土”等。
事实上,稀土是镧、钪、钇等17种金属元素的总称。
因为当时冶炼提纯难度较大,用于提取这类元素的矿物比较稀少,而且获得的氧化物难以熔化,也难以溶于水,也很难分用至今。
现实中,小到手机屏幕、数码相机,大到导弹、雷达、潜业维生素”“新材料之母”之称,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和军工领域。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一则及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天阴了好些日子,下了好几场雨,甚至还罕见地,飘了一点雪。
春天,姗姗来迟。
楼旁的花坛边,几棵野生的婆婆纳,却顺着雨势,率先开了花。
粉蓝粉蓝的,泛出隐隐的白,像彩笔轻点的一小朵。
谁会留意它呢?少有人的。
况且,婆婆纳算花么?十有八九的人,都要愣一愣。
婆婆纳可不管这些,兀自开得欢天喜地。
生命是它的,它做主。
雨止。
阳光哗啦啦来了。
我总觉得,这个时候的阳光,浑身像装上了铃铛,一路走,一路摇着,活泼的,又是俏皮的。
于是,沉睡的草醒了;沉睡的河流醒了;沉睡的树木醒了……昨天看着还光秃秃的柳枝上,今日相见,那上面已爬满嫩绿的芽。
水泡泡似的,仿佛吹弹即破。
春天,在阳光里拔节而长。
天气暖起来。
有趣的是路上的行人,走着走着,那外套扣子就不知不觉松开了——好暖和啊。
爱美的女孩子,早已迫不及待换上了裙装。
老人们见着了,是要杞人忧天一番的,他们会唠叨:“春要捂,春要捂。
”这是老经验,春天最让人麻痹大意,以为暖和着呢,却在不知不觉中受了寒。
18.下列各项中,与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开着朵儿的。
B.公务员应该在群众中生根开花。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19.下列各项中,与“走着走着,那外套扣子就不知不觉松开了——好暖和啊”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注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B.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么?C.他纳闷了——究竟是计算方法失误,还是运用不熟练?D.哦,您,您,您就是——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写成“少有人会留意婆婆纳。
况且十有八九的人也不觉得它算花呢”,表达效果好不好?为什么?(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 题。
“常吃素,好养肚”其实有着科学的道理。
高考语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一、[2024·安徽省黄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法在古代的影响是超越社会藩篱的。
①师宜官在酒店墙上写字,写完还得亲自把字铲去,把墙壁弄得A,但店主和酒保并不在意,他们也知书法,他们也在惊叹。
曹操破荆州后特意寻访梁鹄,把他的字悬挂在营帐中,B之余细心观赏。
在这里,甚至连政治军事大业也与书法相依相伴。
古人苦练书法,也就是在修炼着自己的生命形象,就像现代西方女子终身不懈地进行着健美训练,不计时间和辛劳。
由此,一系列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奇迹也随之产生。
②传说有人磨墨写字,C,把贮在屋檐下的几缸水都磨干了;有大家洗砚,把一个池塘的水都洗黑了;有人边走路边在衣衫上用手指划字,把衣衫都划破了。
③唐代书法家怀素练字,用坏的笔堆成了一座小丘,他索性挖好一个坑来掩埋,起名曰“笔冢”。
没有那么多的纸供他写字,就摘芭焦叶代纸,据说,近旁的上万株芭蕉都被他摘得光秃秃。
④书法展现了一种生命状态的喜悦。
“非人磨墨墨磨人”,是啊,磨来磨去,磨出了一个个很地道的中国传统文人。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答:答案:A一塌糊涂(伤痕累累)B运筹帷幄(戎马倥偬)C日复一日(长年累月)解析:正确使用成语。
A处,语境是说在墙上写字,写完还要铲去,因此墙壁上肯定有很多伤痕,故此处可填“一塌糊涂(伤痕累累)”等成语。
一塌糊涂: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伤痕累累:一般指全身是伤,后又比喻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心里有很多伤痕。
B处,语境是说曹操在作战间隙欣赏书法,与“之余”搭配,应是处理繁忙的军务或者拟定作战计划等之外,故此处可填“运筹帷幄(戎马倥偬)”等成语。
运筹帷幄:指在帐幕中谋划军机,拟定作战策略。
后因以称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也泛指筹划决策。
戎马倥偬:形容军务繁忙。
C处,语境是强调“磨墨写字”“把贮在屋檐下的几缸水都磨干了”,这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故此处可填“日复一日(长年累月)”等成语。
语言文字运用一则练习及答案(江西抚州2023学年高三上9月)
金溪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被发掘,除了出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残破的榫卯木结构外,我们很少在其他遗址上出现类似的榫卯技术。
这使一些人怀疑那是一个孤例,而鸡叫城遗址出土的这些榫卯结构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在世界建筑史上,中国人有一项技术是①_____________的,那就是不用一颗钉子,就能使两个分离的木质物件紧密咬合的技术——榫卯技术。
什么是榫卯技术呢?这是一种用特定结构形式实现木与木相连接的技术,其中凸出部分为“榫”,又叫“榫头”,凹进部分为“卯”,也叫“卯眼”。
这种技术无需一颗铁钉,更不用胶水,就可以使凹凸部分②_____________。
中国人掌握榫卯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呢?据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来看,中国人早在7000年之前就已经掌握了榫卯技术,这里出土的许多建筑木构件上凿卯带榫,尤其是发明使用了燕尾榫、带销钉孔的榫和企口板,是③_____________发现的最早的榫卯结构。
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①②③18. 结合材料,为中国建筑的榫卯技术下一个合适的定义。
要求:不超过55个字。
中国建筑的榫卯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7. ①独一无二②浑然一体③迄今为止18. 示例:一种在建筑中使用的通过凸出的榫和凹进的卯两个部位将两个分离的木质物件紧密咬合的技术。
19. 示例:在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被发掘前,除了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残破的榫卯木结构外,我们很少在其他遗址上发现类似的榫卯技术。
【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3的副本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3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人不怕挤。
尽管摩肩接踵,大家也挤不到一处。
像壳里的仁,各自各。
像太阳光里飞舞的轻尘,各自各。
凭你多热闹的地方,窗对着窗,各自人家,彼此不相干。
只要挂上一个窗帘,只要拉过那薄薄一层,便把别人家隔离千万里以外了。
隔离,不是断绝。
窗帘并不堵没窗户,只在彼此间增加些距离——欺哄人、招引人的距离。
窗帘不盖没窗户,只隐约遮掩——多么引诱挑逗的遮掩!所以,赤裸裸的窗口不引人注意,①,惹人窥探猜测,生出无限兴趣。
赤裸裸的真实总需要些掩饰。
白昼的阳光,无情地照彻了人间万物,不能留下些幽暗让人迷惑,让人梦想,让人希望。
②,天空就不会那么单调枯燥。
隐约模糊中,才容许你做梦和想象。
距离增添了神秘。
看不见边际,变为没边没际的遥远与辽阔。
云雾中的山水,暗夜的星辰,希望中的未来,高超的理想,仰慕的名人,心许的“相知”,——隔着窗帘,迷离惝恍,可以产生无限美妙的想象。
如果你嫌恶窗帘的间隔,冒冒失失进门,闯到窗帘后面去看个究竟,赤裸裸的真实只怕并不经看。
人家挂着窗帘呢,别去窥望。
毋宁自己也挂上一个,华丽的也好,朴素的也好。
③,或懒得挂,不妨就敞着个赤裸裸的窗口。
不过,你总得尊重别人家的窗帘。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答案:①而一扇挂着窗帘的窗户②而有了云霞的掩饰③如果你不屑挂解析:第①处,根据前文中的“赤裸裸的窗口不引人注意”和后文中的“惹人窥探猜测,生出无限兴趣”的相对关系,可以推测出此处应填写“而一扇挂着窗帘的窗户”之类的内容。
第②处,前文说“赤裸裸的真实总需要些掩饰”,并举了“白昼的阳光”的例子,与②处形成对应。
后文中说“天空就不会那么单调枯燥”,补写时应思考怎样才能让天空不单调枯燥,可推测出此处应填写“而有了云霞的掩饰”之类的内容。
③处,根据上下文可推测。
2.用一句话概括各段的段意,每句不超过10个字。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练习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祖母家的院子里有一棵香椿树,我每年春天谷雨前都要回乡摘一些香椿芽,尝一尝这种味道别致的春鲜。
香椿芽口感略涩,且味道有些古怪,并不是谁都能适应,我却对香椿芽的味道① ,每年时节到了,若不吃上一次香椿芽,我就会觉得整个春天都被辜负了。
我小时候,母亲在春天最常做香椿芽炒鸡蛋。
这道菜简单易做——把鸡蛋打入碗中,里面撒入切碎的香椿芽,放少许盐,拌匀后倒入有热油的锅中炒熟即可。
香椿芽鸡蛋被热油一激,浓香味儿就出来了。
两种食材的新鲜本味交织着,形成了一曲和谐的二重奏,让人② 。
母亲做的凉拌香椿芽,也一直是我舌尖上的惦念。
凉拌香椿芽的精髓在于调料的搭配,油盐酱醋都要放得恰到好处。
母亲将香椿芽洗净、焯水、择好放到盆中,然后用她“秘制”的调料拌匀,可达到咸甜相济、五味调和。
最后再拿一根筷子在香油瓶里蘸一下,把香油滴到香椿芽上。
香油起到了③ 的作用,香椿芽的香味被升华、扩大,溢得满屋子都是。
随着社会迅速发展,如今美食的种类和吃法越来越丰富,可我仍然愿意回到故乡,于谷雨前采摘一些老香椿树上的嫩芽,尝一尝春天的味道,数一数历经的岁月……16. 请在文中空白处填写恰当的成语。
17.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6. ①情有独钟②回味无穷(垂涎欲滴)③画龙点睛(锦上添花)17. ①画线句运用通感(比喻)手法,将听觉和味觉打通,生动形象。
②二重奏音色不同,调和之后更加悦耳动听,与两种食材的味道不同,协调交织而美味倍增有相通之处,表达出作者的喜悦与享受。
18. 母亲将香椿芽择好、洗净、焯水放到盆中,然后用她“秘制”的调料拌匀,可达到咸甜相济、五味调和的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一则及答案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提到纪录片,可能有些人的印象还停留在枯燥乏味、照本宣科的单一节目形式中。
但其实,国内很多纪录片,早已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节目形式与表现手段。
“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三星堆青铜人像:说我像奥特曼的你别走;陶鹰鼎:陶,醉了6 000年;长信宫灯:照着你……这些穿越古今的宣传文案,出自《如果国宝会说话》这部照本宣科的文物纪录片。
( )。
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是这部纪录片的追求。
事实上,除了技艺、文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进行活态传承,那些一动不动的器皿、雕塑、家具、建筑,随着主人的逝去已成________。
从电视片到艺术展,从复原远古城市到复制古代用品,现代人利用很“燃”的方式接触古人赖以生活的物质________。
在这一过程中,活起来的不仅是文物,还有关于人们心底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
我们看到,一些学者从________的典籍中考证名物制度,一些从业人员试图用3D特效还原古代礼仪的全貌,佶屈聱牙的经典因此得以“翻译”,古代的生活场景仿佛历历在目,令我们不必回到商周,也不用沉溺于器物收藏,便能从文明之源中体会因时变迁的制度和一以贯之的礼乐精神。
借助研究者的________,普通人虽然不可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却可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科技加持的全方位,让历史可听可看可感,助推这部片子大获成功。
B. 想象力的天马行空、全方位的科技加持,历史可听可看可感,助推这部片子大获成功。
C.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全方位的科技加持,让历史可听可看可感,助推这部片子大获成功。
D. 想象力的天马行空、科技加持的全方位,历史可听可感可看,助推这部片子大获成功。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历史依托卷帙浩繁皓首穷经B. 历史载体洋洋大观孜孜不倦C. 陈迹依托洋洋大观皓首穷经D. 陈迹载体卷帙浩繁孜孜不倦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在这一过程中,活起来的不只是文物,还有人们心底关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一则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乐语是古代学子美育的重要部分,从周朝开始,读书人学诗词便是伴随着吟诵开始,可以说,吟诵是学习古典诗词的重要法门,也是诗歌兴发感动的力量。
许多诗词名家都在作品里直接提到了吟诵的重要性和( ),从“行吟泽畔”的屈原、“余亦能高咏”的李白、“独立苍茫自眯诗”的杜甫,到近现代鲁迅的“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然而,,吟诵只被视为辅佐学习文学的手段之一,并未成为学术的主流,真正关于吟诵的研究并不多。
加之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之后,国文语法更改,西方朗诵万式随话剧进入中国,朗诵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吟诵。
因而,诗词大家叶嘉莹会( ):“传统的吟诵几乎已经失传了,我们不赶快抢救,就要灭绝了,如果我们不会吟诵,用理智来写诗,诗歌中兴发感动的力量难以找到,诗歌的生命会被( )。
”1. 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日常性感慨减损B. 特殊性感悟减损C. 日常性感悟消亡D. 特殊性感慨消亡2. 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项是A. 本应作为发达的艺术传承下来的吟诵诗词,但与传统经史之学相比B. 吟诵诗词本应作为发达的艺术传承下来,但与传统经史之学相比C. 吟诵诗词本应作为发达的艺术传承下来,但它与传统经史之学相比D. 本应吟诵诗词作为发达的艺术传承下来,但它与传统经史之学相比【答案】1. A 2.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
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
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词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日常性”强调平时常做,“特殊性”强调不常做。
这里强调读书人学诗词是伴随着吟诵开始的,很平常。
所以应选“日常性”;“感慨”强调心灵受到某种感触而慨叹,“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
语境强调“慨叹”而非“领悟”,所以应选“感慨”;“减损”强调部分损失,“消亡”强调消失、灭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数字人文是可以与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引发的传播革命___________的一场彻底的学术生产方式变革。
其最核心的特征是用数字技术解决传统人文学研究中遇到的、传统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
譬如文学研究方面,令研究者发愁的一个问题就是海量文学作品并没有进入研究视野,进而对文学创作的总体情况缺乏___________的准确把握。
要想把握当下创作的潮流和趋势,数字人文给出的办法是“远读”,与贴近作品、以准确把握某一文本为目标的“细读”相对,远读将镜头拉得更远、视角更广,___________作品的范围更大,通过忽略无关的细节信息,利用数字技术从宏观上更加客观准确地描摹出文学创作的概貌。
此外,()。
明初重要诗人杨基的出生年月一直存在争议。
有研究者根据他《梁园饮酒歌》一诗中“我生之辰木入斗,乌啼东井命壁守。
壁为文府斗为岁,许我文章播人口”,将杨基出生地苏州天平山的GPS坐标、时区导入软件,加载黄道坐标后计算出他的生日在1331年12月4日至次年1月25日之间,为文学史研究提供了更为可靠的证据___________。
河北大学研究人员借助声门仪、呼吸带、眼动仪等设备记录保存传统戏曲保定老调,可以精确记录表演者的声带振动频率、幅度、节奏和呼吸信号以及眼神表达和视线焦点。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有可能找到戏曲表演“韵味”形成的密码。
这只是数字人文应用前景的冰山一角。
未来的人文学研究将搭上数字化时代的快车,相关成果也将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相提并论居高临下考查撑持
B.相提并论高屋建瓴考察支撑
C.等量齐观高屋建瓴考查支撑
D.等量齐观居高临下考察撑持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数字人文为人文学研究中的疑难问题提供的全新的解决思路,实现了科技和人文的跨界破壁
B.数字人文可为人文学研究中的疑难问题提供全新的解决思路,从而实现科技和人文的跨界破壁
C.实现科技和人文的跨界破壁,也需要数字人文为人文学研究中的疑难问题提供全新的解决思路
D.人文学研究中的疑难问题需要数字人文提供全新的解决思路,以实现科技和人文的跨界破壁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韵味”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安百姓,和天下,这是和谐世界的需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看似简单的道理,似乎人人可为,却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B.我们学习弘扬“红船精神”,就要不断汲取改革创新的力量,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C.也许人们可以说,我们的宇宙在大挤压处终结,而任何发生在“之后”的事件都是另一个相分离的宇宙的部分。
D.网络发言具有距离感,一些所谓的公知利用这个特点巧弄簧舌,蛊惑人心,破坏团结,还有比这更“公正正直”的吗?
20.下面文段有六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6分)
“天秤”系统项目组已依托交通运输部有关实验室,举行了远程超载识别和协同管控云平台的研发和部署。
据数据显示,通过实际在北京、山东、河南、安徽等地的验证,当车辆超载超过30%以上时,系统可在10分钟内准确识别车辆超载情况。
结合电子地图,“天秤”还可实现对限重公路、急转弯等的交通安全分级分类预警,有助于实现驾驶人实时预警、运营企业远程监控和监管部门精准执法三方协同治理。
这一系统是由以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等单位为成员,联合攻关取得了重大突破,11下一步将利用快速大规模识别的优势在更多场景推广应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1.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下面文段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5分)
爬上五米多高的旋梯,走进粮仓,大片散放小麦映入眼帘。
麦子里放置有细线和感知器,一幢3700吨仓容的平房仓内,均匀布置了240个这样的感知器,它们就像一根根敏锐的触角,实时感知粮食的各种变化。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