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二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政治生活: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一、民主选举
民主选举权利的范围更广,包括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其它选举的权利,如选举国家领导人,村(居)委会干部等。
2、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确定的依据
(1)采取怎样的选举方式,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2)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3)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3、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为什么:
①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②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③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
养高低的体现。
(2)怎么做:
①公民只有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②积极参加选举,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③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二、民主决策
1、方式
(1)间接决策:公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
公民享有对公众
利益的决策的知
情权,这是公民
参与民主决策的
前提和基础
决策机关拟定的
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不同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1)(对决策者)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2)(对公民))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注:
1、参与决策≠做出决策公民无决策权,决策最终由决策机关做出
2、抓关键区分四种民主决策方式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在决策成文前了解民意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定→在形成决策草案后公开征求意见
专家咨询制度→征求的是专家的意见
社会听证制度→征求的是各方面代表的意见
三、民主管理
(1)社会角度: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有效途径;实行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2)公民角度:我们可以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注:
1、村(居)委会的性质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不履行政府职能,我国的基层政权组织是指乡镇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乡镇人民政府,对村(居)委会进行指导与监督,但不是上下级的关系。
2、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指,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居委会、村委会。
3、村(居)民委员会的成员,是由村(居)民直接选举产生,不是间接选举。
4、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村委会必须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四、民主监督
①有利于改进被监督者的工作
②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怎么做:
①国家:自觉接受监督,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渠道
②公民:一方面,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注:
1、如何区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
(1)时间区分:
关键看该行为是“事前“还是“事后”。“事前”行为属于民主决策,“事后”行为属于民主监督。
(2)含义区分
决策是征求公民意见,监督是监督国家机关及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
(3)方式区分
决策方式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监督方式有:信访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和监督听证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2、如何区分信访举报制度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从手段上看,二者都可以通过信件、电话等方式进行,但信访举报突出对国
家机关和工作人员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批评、建议,属于民主监督;社情民意突出公民就自身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属民主决策。
五、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区别:(可变通为如何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1、是否遵循宪法、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答题模板:
公民如何进行政治参与
一、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参与政治生活?
1、必要性:我国国家性质、人民地位、公民权利
2、重要性:
第一,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
第二,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现代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1、内容: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
2、要求:宏观上把握----依法有序的参与;中观上把握---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微观上把握----各种民主方式的具体内涵、途径(渠道)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