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古代诗歌五首课件(课件)
合集下载
统编版人教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49张ppt)
讲授新课
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 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 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 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 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 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 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 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讲授新课
朗读节奏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讲授新课
登幽州台歌——古诗译文
• 意译
• 直译
• 放眼望去哪有以前贤人的 •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踪影,回头看看也不见一 •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个效仿古贤的今人。想到 •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 那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 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 •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 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 恻悲愁! 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导入新课
登 飞 来 峰
王 安 石
讲授新课
飞来峰资料
飞来峰又叫灵鹫峰,位于浙江杭州灵隐寺前。 高168米。有“东南第一山”,“武林第一峰” 等多种称呼,为西湖八大景之一。飞来峰无石不 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秀丽绝伦。飞来峰的 厅岩怪石,如蛟龙,如奔象,如卧虎,如惊猿。 山上老树古藤,盘根错节;岩骨暴露,锋棱如峭。
讲授新课
决荡 眦胸 入生 归层 鸟云
远望层云生起,不禁心胸摇荡,张大眼 睛远望飞鸟归林。
讲授新课
一会 览当 众凌 山绝 小顶
(我)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放眼一看,
讲授新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71张PPT)
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 之高。一二句都是铺垫,在此基础上,诗人自然地 写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 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句是主旨句,全诗的精华, 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 2.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 示出来的?
• 点拨:①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 来的。 ②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 的。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 ③由学生 谈谈对这两句蕴含深刻的诗的理解。
课后作业
背诵这首诗歌 。
望
岳
— 杜 甫(736年)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诗歌朗诵 品味鉴赏
拓展延伸 作业布置
杜甫
(712年—770年)
字子美,自称少陵 野老,后人称杜少陵。 自唐以来,他的诗歌被 公认为“诗史”,他本 人也被称为“诗圣”。
返回
主要代表诗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春
感情基调
本篇以慷慨悲凉(苍凉悲壮)的调子, 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艺术特色: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 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 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 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 照,分外动人。 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 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 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立着 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 的诗人,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本诗为北宋诗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 年夏,他在浙江鄞(yín)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 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 海之作。此时正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 飞来峰抒发胸臆(yì),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 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 2.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 示出来的?
• 点拨:①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 来的。 ②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 的。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 ③由学生 谈谈对这两句蕴含深刻的诗的理解。
课后作业
背诵这首诗歌 。
望
岳
— 杜 甫(736年)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诗歌朗诵 品味鉴赏
拓展延伸 作业布置
杜甫
(712年—770年)
字子美,自称少陵 野老,后人称杜少陵。 自唐以来,他的诗歌被 公认为“诗史”,他本 人也被称为“诗圣”。
返回
主要代表诗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春
感情基调
本篇以慷慨悲凉(苍凉悲壮)的调子, 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艺术特色: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 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 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 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 照,分外动人。 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 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 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立着 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 的诗人,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本诗为北宋诗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 年夏,他在浙江鄞(yín)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 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 海之作。此时正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 飞来峰抒发胸臆(yì),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 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最新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ppt课件
二、社会意识、宇宙意识。
课堂小结
登幽州台歌——总结
• 陈子昂压卷之作。 • 创造出了空旷苍茫、慷慨悲凉 的意境。
• 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
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 。
导入新课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做作品。唐玄宗开元二 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今属 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 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 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 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 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20 古代诗歌五首
导入新课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讲授新课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讲授新课
朗读节奏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讲授新课
【注释】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 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 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 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 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 2.悠悠:渺远的样子。 3.怆然:悲伤凄凉。 4.涕:古时指眼泪。
讲授新课
作者介绍
陈子昂 (661-702),字伯玉,射洪人。他是 唐诗革新的先驱者。诗的代表作为《感遇》 38首,旨在抨击时弊,抒写情怀。他是一个具 有政治见解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敢言,对 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 为武则天所重视,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 他心情非常苦闷。
课堂小结
登幽州台歌——总结
• 陈子昂压卷之作。 • 创造出了空旷苍茫、慷慨悲凉 的意境。
• 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
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 。
导入新课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做作品。唐玄宗开元二 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今属 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 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 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 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 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20 古代诗歌五首
导入新课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讲授新课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讲授新课
朗读节奏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讲授新课
【注释】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 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 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 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 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 2.悠悠:渺远的样子。 3.怆然:悲伤凄凉。 4.涕:古时指眼泪。
讲授新课
作者介绍
陈子昂 (661-702),字伯玉,射洪人。他是 唐诗革新的先驱者。诗的代表作为《感遇》 38首,旨在抨击时弊,抒写情怀。他是一个具 有政治见解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敢言,对 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 为武则天所重视,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 他心情非常苦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69张PPT)
注释
1.岳: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 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中岳:嵩山。 • 2.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在今山东省泰 安市城北。 • 3.夫:读。发音词,无实在意义,强调疑问语 气。夫如何:怎么样 • 4.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 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即山东地区。原是春 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故后世以齐鲁大地代称 山东地区。 • 5.青:指山色。
登幽州台歌
赏析
向前看不
张 前
不见
古人,
见古之贤 君
爱 后 不见 来者。 玲
向后望不 见当今明
主
千金买马 骨?
不出!名这要叫趁 一诺早千啊金!!
你傻吧?
登幽州台歌
一想到天 地无穷无
念 天地 之 悠悠, 尽
独 怆然 而 涕下! 我倍感凄
凉独自落 泪
登幽州台歌
小结
从
时
以
间
自
时
的
塑
空
角
形
作
度
象
背
抒
景
发
1、选自《王临川集》
2、王安石,字介甫, 号半山,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抚 州临川人,北宋杰出 的政治家、思想家、 文学家。 著名的“唐 宋八大家之一”
飞来峰,即浙江
绍兴城外的宝林 山,唐宋时其上 有应天塔,俗称 塔山,古代传说 此山自琅琊郡东 武县(现在山东 诸城)飞来,故 名。
(1)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 (2)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 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3) 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汉陆贾《新语》:“ 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凤 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4)缘 :因为。 (5)眼:视线。 (6)塔:铁塔。 (7)最高层: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 策层。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 (共77张PPT)
贤明的君主又会在哪里
深层探究
2、“念天地之悠悠”一句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空 间观念?
这两句是承接上两句“前不见古人,后
不见来者”而来的。前两句表现了两个时 间的交汇,而这一句则给我们一个空间广 阔感。两者结合,表明诗人心中的茫然与 无奈:在这广阔的时空之中,竟然没有一 个可以让自己为之效力的贤明君主!
的宝刀,它把阳光切断,使得山的南北 两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明暗之景,突出 了泰山的高峻挺拔、遮天蔽日。
深层探究
3、颈联的两句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漾,睁大眼
睛,看那暮归的鸟群渐渐消失在崇山峻岭之
中,使人眼眶欲裂。诗人通过心中所感、眼 中所见,从侧面写出了泰山的巍峨壮丽。
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
面明亮一面昏暗。远望层云生起,不禁心胸 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我)终要登 上泰山的顶峰,放眼一看,所有的山顶都显 得很小。
深层探究
1、诗歌首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设问。引起读者的重视,激起读者对泰 山的敬意;同时,借齐鲁大地无边无际来 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诗歌赏析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整体感知
1、根据你听到的读音,给下面 加点字注音。 怆然(chuàng) 涕下(tì) 悠悠( yōu)
整体感知
2、划分诗句的朗读节奏。 前 / 不见 / 古人, 后 / 不见 / 来者。
念 / 天地之悠悠, 独 / 怆然而涕下!
走近作者
基本信息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 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
整体感知
2、根据你听到的朗读,正确划分朗读节奏。 望岳 ( 杜甫 ) 岱宗 / 夫如何,齐鲁 / 青未了。 造化 / 钟神秀,阴阳 / 割昏晓。 荡胸 / 生曾云,决眦 / 入归鸟。 会当 / 凌绝顶,一览 / 众山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107张PPT)
全诗虽没有一个“望”字,但其实句句都有 “望”的意思,而且“望”的角度还不同, “望”贯穿全篇。
你能根据上面的提示对此作出具体的解释吗?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写远望所见。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设问起句, 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初见 泰山时的兴奋、仰慕和惊叹之情。接着自问自答, 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 望去,一片青翠苍都,绵延不绝。泰山北为齐, 泰山南为鲁。“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 远,青翠苍都,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以距离之 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 山在齐鲁平原上雄伟高峻、拔地而起之势,也表 现出使人对未来的心驰神往。
者 天,抨击时政,提出了 简 许多符合百姓愿望的主
张,多次罢官下狱,政
介 治抱负不得实现。
公元696年,契丹攻陷营州,
武则天派武攸宜率军征讨,
写
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
作
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 轻率,少谋略,连吃为军曹。在极度苦闷
景
忧愤的情况下,诗人登上蓟
北楼,写下了这一名作。
前 不见 古人,
试
后 不见 来者。
读
念 天地 之 悠悠,
全
独 怆然 而 涕下。
文
(chuàng) (tì)
翻
译 理 解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往前 古代那些能够礼 往后 后世那些重视人 看 贤下士的圣君。 看 才的贤明君主。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想到
西
山
)
西
中
岳
岳
华
嵩
山
山
(位于陕西) ( 位 于 湖 南 )
你能根据上面的提示对此作出具体的解释吗?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写远望所见。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设问起句, 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初见 泰山时的兴奋、仰慕和惊叹之情。接着自问自答, 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 望去,一片青翠苍都,绵延不绝。泰山北为齐, 泰山南为鲁。“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 远,青翠苍都,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以距离之 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 山在齐鲁平原上雄伟高峻、拔地而起之势,也表 现出使人对未来的心驰神往。
者 天,抨击时政,提出了 简 许多符合百姓愿望的主
张,多次罢官下狱,政
介 治抱负不得实现。
公元696年,契丹攻陷营州,
武则天派武攸宜率军征讨,
写
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
作
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 轻率,少谋略,连吃为军曹。在极度苦闷
景
忧愤的情况下,诗人登上蓟
北楼,写下了这一名作。
前 不见 古人,
试
后 不见 来者。
读
念 天地 之 悠悠,
全
独 怆然 而 涕下。
文
(chuàng) (tì)
翻
译 理 解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往前 古代那些能够礼 往后 后世那些重视人 看 贤下士的圣君。 看 才的贤明君主。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想到
西
山
)
西
中
岳
岳
华
嵩
山
山
(位于陕西) ( 位 于 湖 南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24张ppt)
______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从诗中的“不畏” 我们读出了诗人自信向 上、勇往直前、无所畏 惧的进取精神。
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陆贾《新语》 浮云翳日光,悲风动地起。--曹植《杂诗》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从诗中的“不是”, 我们读出了诗人甘愿奉 献的肝胆忠心。
小结:
我们从“不见”中读出了陈子昂怀才不遇的悲叹, 从“不畏”中读出了王安石不惧困难的远大抱负,从 “不是”中读出了龚自珍不甘沉沦、为国效力的执着奉 献。一样的“不”字,不一样的情怀。
3.读《望岳》和《游山西村》原文及注释,发现“不”字, 体会情感。
“未了”“无时” 《望岳》中“末了”即不尽,不尽的还有什么? 《游山西村》中“无时”即随时,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如此痴 迷,以至于要不定时而且晚上也要来拜访呢?
四、精读《望岳》《游山西村》
1.读诗有感情
音乐美:读准字音、读对停顿、 读出重音、读好韵脚
诗情美:慷慨激昂、赞美之情\赞 美之情
泰山简介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 泰岳、为五岳之首。 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 长达二百公里。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 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 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 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凭 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
古体诗:《登幽州台歌》
歌,是我国古诗的一种体裁,音节、 格律比较自由,形式多采用五言、七言、 杂言,富于变化。我们熟悉的有《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长恨歌》《白雪歌送武判 官归京》。
助读材料: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 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 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攸宜为人 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 遗万人作前驱以击适,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 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 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 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 幽州台歌》。
从诗中的“不畏” 我们读出了诗人自信向 上、勇往直前、无所畏 惧的进取精神。
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陆贾《新语》 浮云翳日光,悲风动地起。--曹植《杂诗》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从诗中的“不是”, 我们读出了诗人甘愿奉 献的肝胆忠心。
小结:
我们从“不见”中读出了陈子昂怀才不遇的悲叹, 从“不畏”中读出了王安石不惧困难的远大抱负,从 “不是”中读出了龚自珍不甘沉沦、为国效力的执着奉 献。一样的“不”字,不一样的情怀。
3.读《望岳》和《游山西村》原文及注释,发现“不”字, 体会情感。
“未了”“无时” 《望岳》中“末了”即不尽,不尽的还有什么? 《游山西村》中“无时”即随时,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如此痴 迷,以至于要不定时而且晚上也要来拜访呢?
四、精读《望岳》《游山西村》
1.读诗有感情
音乐美:读准字音、读对停顿、 读出重音、读好韵脚
诗情美:慷慨激昂、赞美之情\赞 美之情
泰山简介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 泰岳、为五岳之首。 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 长达二百公里。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 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 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 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凭 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
古体诗:《登幽州台歌》
歌,是我国古诗的一种体裁,音节、 格律比较自由,形式多采用五言、七言、 杂言,富于变化。我们熟悉的有《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长恨歌》《白雪歌送武判 官归京》。
助读材料: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 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 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攸宜为人 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 遗万人作前驱以击适,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 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 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 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 幽州台歌》。
七年级下册20-古代诗歌五首.ppt
20 古代诗歌五首
精彩开篇词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诗人们张目人间 ,寄情山水,人情物理,体察入微,或执着,或洒脱,或 沉郁,或飘逸,风情万种,千古流芳。今天我们学习古代 诗歌五首,随着诗人的生花妙笔,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 和审美情趣。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将不懂之处圈出来。
(二)疏通文意
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 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2)前:过去。 (3)古人、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具体
(二)疏通文意
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岱宗: 指泰山。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 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 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2)夫: 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 词,强调疑问语气。
(3)如何: 怎么样。 (4)造化: 天地、大自然。
3.背景链接
(1)《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 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 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 ,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万岁通天元年,契丹 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 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 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 ,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 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 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精彩开篇词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诗人们张目人间 ,寄情山水,人情物理,体察入微,或执着,或洒脱,或 沉郁,或飘逸,风情万种,千古流芳。今天我们学习古代 诗歌五首,随着诗人的生花妙笔,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 和审美情趣。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将不懂之处圈出来。
(二)疏通文意
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 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2)前:过去。 (3)古人、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具体
(二)疏通文意
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岱宗: 指泰山。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 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 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2)夫: 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 词,强调疑问语气。
(3)如何: 怎么样。 (4)造化: 天地、大自然。
3.背景链接
(1)《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 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 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 ,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万岁通天元年,契丹 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 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 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 ,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 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 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20课古代诗歌五首ppt课件
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和秀美都集中在泰山, 泰山如刀一样把照临的阳光切断,山的南 北两面形成明暗截然不同的两部分。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心情激荡;看 山鸟回旋归山,使人眼眶欲裂。
终要登山泰山顶峰,把周围矮小的群 山们,一览无遗!
杜甫诗三首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 诗句原意: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是因 为我站的最高。
• 衍生意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 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 事物的假象迷惑。
• 这两句诗是用典来直抒胸臆,“浮云”在古代诗 歌中,往往用来借代奸邪小人。联系到诗人后来 向宋仁宗上万言书,以及实行变法,与保守派的 坚决斗争等,这可说是个战斗的宣言,表现作者 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以及大无畏
写作背景
•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 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 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 州,登临杭州西湖飞来峰,有感而发,写 下这首七绝。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 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 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望岳
—杜甫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2020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共69张PPT)
高层”表面上是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指政治上的最高层。诗人借景抒
怀,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游山西村
20 古代诗歌五首
栏目索引
1.通过记游抒情。描写出了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喜庆、欢悦的景象,反映了
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景物描写中寄托着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和世
间事物消长的哲理。
2.全诗层次清晰,语言生动。中间两联对仗自然工整,显示出诗人锤炼语言
20 古代诗歌五首
栏目索引
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家”。《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 作》《书愤》《示儿》《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冬夜读书示子 聿》等均为后世所传诵。 游,出游。山西村,是指当时三山附近的一个小村。题目概括了诗的主要内 容——游览山西村的见闻。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盦(ān),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 想家、文学家。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 溢着爱国热情。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 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为咏怀和讽喻 之作。 己亥,即清道光十九年(1839),这一年诗人辞官离京返回杭州,后又北上迎接 眷属,往返途中共写成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内容或直抒胸臆,或
的非凡功力。
己亥杂诗(其五)
构思新颖奇特
诗人借花自喻,一反历代文人对花落泪的情调,歌颂了落花的积极作用,从
而表明自己虽然离开了官场,但是为国家、为社会、为民众献身的决心是
始终不变的。因此,此诗格调昂扬向上,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重点难点
20 古代诗歌五首
栏目索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如何理解这五首诗歌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
官场上的潮起潮落
陈子昂二十四岁进士及第,在 政治上拥护武则天。他在二十 九岁时曾向武则天上书《答制 问事八条》,主张轻刑罚、用 贤才、纳谏士、赏功勇、减徭 役,提出了许多符合百姓愿望 的主张。但武则天当时忙于称 帝改制,有自己一套施政方针, 不但没有重视陈子昂这个文学 小臣的意见,反嫌他上疏议政 太过多事,罢了他的职。
听读课文,用“ / ” 划出诗句的节奏。
登登飞飞来来峰峰
王王安安石石
飞飞来来峰/山上上千/千寻寻塔塔,, 闻闻说说鸡/鸡鸣鸣见/见日日升升。。 不不畏畏浮/浮云云遮/遮望望眼眼,, 只只缘缘身/身在在最/最高高层层。。
《登飞来峰》是王安石30岁时所 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 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 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 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 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 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 法的前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王 安 石
课前小故事
相传有一天,灵隐寺的济公和尚突然心血来潮,
算知有一座山峰就要从远处飞来,那时,灵隐寺 前是个村庄,济公怕飞来的山峰压死人,就奔进 村里劝大家赶快离开。村里人因平时看惯济公疯 疯颠颠,爱捉弄人,以为这次又是寻大家的开心, 因此谁也没有听他的话。眼看山峰就要飞来,济 公急了,就冲进一户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 堂的新娘子就跑。村人见和尚抢新娘,就都呼喊 着追了出来。人们正追着,忽听风声呼呼,天昏 地暗,“轰隆隆”一声,一座山峰飞降灵隐寺前, 压没了整个村庄。这时,人们才明白济公抢新娘 是为了拯救大家,于是就把这座山峰称为“飞来 峰”。千年前的一个夏天,有位年青人,登上此 峰,触发感想,作了一首诗,叫《登飞来峰》。
人 类 摆 脱 不 了 的 命 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 (共51张PPT)
这首诗,句式有何特点?有什么用?
前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音节比 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 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词, 每句六字,四个停顿,音节比较舒徐流 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 情景。全诗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 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 力。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 此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 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 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 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 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 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 意义。
你还能联系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诗句?
王之焕的“欲穷千里目,更上 一层楼”——敢于进取,积极 向上的人生态度。
写作艺术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 绝唱,谈谈这首诗什么地方最 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理由。
1.炼字。钟——将大自然人格化、 拟人化,把大自然写的有情有义。 割——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 土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 切割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 日的形象。 2.哲理美。 3.虚实相生 。
首联赏析
——远望
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 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 明朗,也更强烈。
此句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诗人 是如何写的?对你有何启发?
没有抽象地说,而是别出心裁地 写出自己的体会,以距离之远来 烘托出泰山的高。
颔联赏析
——近望
能否通过对这两句的品读,各用一 个字分别概括诗人眼中泰山的特点? “神”或“秀”,“高”。突出 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 形象。
莫笑
不要笑这里的酒菜没有大酒店里的 精致。
陆游骑上毛驴,流连于山水之 间,他看到了哪些景物?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63张PPT)
客人留恋,表达了诗人对
农家好客习俗和古朴的农
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这首诗赞美农村风光和
淳朴的民俗,流露出热爱农
村生活的情感。
首联:农家——丰年足食物
游 山 西 村
颔联:村外——景色优美 颈联:村内——民风古朴 尾联:希望——随时做客
无喜 限庆 向欢 往悦
己亥杂诗
龚自珍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
心满怀悲愤。
情感: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
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
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
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
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
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典
型的社会意义。
前
登幽州台歌
悠悠 怆然
后
寂 寞 苦 闷
望 岳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 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 南府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 史”。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 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 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代表作有 “三吏”“三别”等。
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3.最后一句话阐明了怎样的哲理?
人不能只为 眼前的利益,应 该放眼大局和长 远。
表现了诗人的政治理想、
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精
神境界。
千寻之塔——极言其高
登 飞 来 峰
写景
鸡鸣见日——衬塔高耸 不畏遮目——站得高、看得远 无坚 私定 无果 畏断
议论
身在最高层——语意双关
游 山 西 陆 村 游
层层云升腾,涤荡心胸;飞鸟归山望泰山风景,抒发理想)
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
飞来峰顶灵隐寺前有座高耸入云的塔, 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 广。
赏析思考
1.《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①②描写景物——充满生机 ③④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2.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的?
登东山而小鲁, 峨峨东岳高, 登泰山而小天下。 秀极冲青天。
——孔子
—— 晋·谢道韫
泰山一何高, 迢迢造天庭。
岱宗何崔嵬, 群山无与比。
——晋·陆机
——元·贾鲁
与“泰山”有关的成语、俗语
➢人心齐,泰山移 ➢有眼不识泰山 ➢重如泰山 ➢ 老泰山 ➢泰山北斗 ➢ 一叶幛目,不见泰山 ➢泰山压顶不弯腰 青年时 期漫游齐赵时所作。 诗写泰山景色的雄奇秀 丽以及登上日观峰的新 奇感受。 岳、岱宗在这里指的都 是泰山。
开元二十四年(736)24岁 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轻狂” 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 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 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 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年轻时 期那种蓬勃的朝气。
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望岳》翻译 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 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 汇聚在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 明一暗两部分。 山中的浮云一层层地生发 出来,心胸因此得到洗涤,薄暮时分,归巢 的山鸟正远远地从高空掠过,只有睁大眼睛 才能看得清楚。 一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 俯首一览,众山匍匐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 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 衬托山势高俊,用笔不凡。 C.第三句话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 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是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 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 人奋进。
赏析诗歌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那种欣喜、惊 叹、仰慕的情形,非常传神!这里,诗 人想说的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 子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 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这是借齐鲁两地 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 象。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 是虚笔。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 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 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 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 是实写。“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 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昏。 “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 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 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C、“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 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别出心 裁地写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D、“阴阳割昏晓”中“割”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突 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 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朗读诗歌疏通诗意
•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1.岳: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 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中岳:嵩山。
2.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在今山东省泰安 市城北。
3.夫:读。发音词,无实在意义,强调疑问语气。 夫如何:怎么样
点拨:①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 ②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的。
谈谈你对这两句蕴含深刻的诗的理解。
名句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只 缘身在最高层。
释义:不怕被漂浮的云彩遮挡住双眼, 只是因为自己处在(山)的最高处。
哲理: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 站得高,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 事所羁绊。
在北宋仁宗时候,大批农民失去田产,沦为佃户, 遭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为了争取生存的权利,他们 只有拿起武器,铤而走险。于是王安石就推行了一系 列的新法,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
在此期间,每项新法在推行后,基本上收到了预 期的效果,可是各项新法的实施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 上级官员、皇室、豪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因此在新 法实施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阻力。所以,他一登到 山岭高塔,就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 过对这种景物的憧憬,表达了对自己前途的展望。
朗读诗歌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疏通诗意
(1)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 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 飞来,故名。
(2)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 (3)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4)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汉陆贾《新语》:“邪臣蔽 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 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缘 :因为。 (6)眼:视线。 (7)塔:铁塔。 (8)最高层: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
20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望岳 登飞来峰 游山西村 己亥杂诗
登
幽
州
台
歌
陈 子
昂
作者简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 700),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 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 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因 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 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朗读诗歌
新课导入
草
堂
留
诗 圣 著
后 世 ,
——
千
朱
秋 。
德
望岳
— 杜 甫(736年)
题目解说
“望”是远远地看, “岳”是指高大的山, 本文指泰山。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 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 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 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 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 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人蜀,友人严武推存他做 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 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 拾遗、杜工部。作品有“三 吏”、“三别”、《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等。
赏析诗歌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不见古 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 像燕昭王和郭隗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 君和贤臣。这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 时;期待来者,感慨自己怀才不遇。正如后人 所作《陈公旌德碑》云:"道可以济天下,而命 不通于天下;才可以致尧舜,而运不合于尧舜"。
登幽州台(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疏通诗意
注释:
1.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2.怆然:悲伤,凄恻。 3.涕:古时指眼泪。 4.前:向前看 5 .念:想到
译文: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 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 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游山西村
陆游
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 阴人(今浙江绍兴)。南宋著名诗人。有 《渭南文集》、《剑南诗稿》传世。
▪ 他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 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
▪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 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镜湖之三山 村。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 落。这首诗作于次年春。
朗读诗歌
朗读诗歌疏通诗意
腊:原指农历十二月 祭祀众神,后用为农 历十二月的名称。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豚:小猪, 亦泛指猪。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古代春社日祭社 公(土地神), 祈求丰收。
若许:如果 这样
4.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 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即山东地区。原是春秋 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故后世以齐鲁大地代称山 东地区。
5.青:指山色。
6.未了:不尽,不断。
7.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 茫浑涵,难以尽言。
8.造化:这里指大自然。 9.钟:聚集。 10.神秀:天地之灵气。 11.阴阳:阴指山之北,阳指山之南。 12.割:夸张。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当堂训练
1.望岳中写泰山之大,连绵不断的诗句是: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表现泰山神奇秀丽,极言泰山之高峻的 诗句是: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A 3.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是( )
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拟为 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
B、“造化钟神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 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 字将大自然写得时分有情。
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
誓言。
体悟诗情
诗人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
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
情,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这首诗也
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精 神,要有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要有 藐视一切的英雄气概。
拓展延伸
有关“泰山”的诗句
望岳 ——杜杜 甫甫((773366年年))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