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校徽、校训及释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四川师范大学校训及释义
四川师大校训
四川师大校训释义
四川师大的校训是:重德博学务实尚美。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
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
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
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
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
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
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
附件2
四川师范大学校徽及说明
四川师大校徽
四川师大校徽说明
(一)两个半圆弧图形组成近乎完整的圆形,中间是毛体“四川师范大学”校名,下面是四川师范大学的英文字体。
底色为绿色,象征着四川师大的蓬勃生机和办学活
力。
两个半环图形和中间扉页代表“CS”两个字母,为“川师”第一个拼音字母的缩写,表征着四川师大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办学气魄和胆识,也预示着四川师大将以开放的办学思想为指导,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不断发展壮大。
(二)图案中间的篆书繁体字“重德、博学、务实、尚美”是四川师大的校训。
校训书写在书的变形的扉页上,彰显着四川师大:
1.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办学特色定位;
2.“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师大办学理念;
3.“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师大人的治学精神和品质;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师大人的豪气、锐气和志气。
(三)整个校徽图形将四川师大的校训、历史传统、办学理念、学校特色定位有机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图形设计色泽鲜明,简洁明快,虚实结合,动静统一,突出了办学历史的厚重感和大学文化的深邃底蕴。
附件3
四川师范大学校风的提法及释义
四川师大的校风是:励志笃行止于至善
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
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
“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
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
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
要求。
附件4
四川师范大学学风的提法及释义
四川师大的学风是:求真循理慎思知明
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
”“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
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
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
”《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循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
”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
”
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
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
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
附件5
四川师范大学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歌词、歌曲说明
四川师大校歌歌词
白山黑水,源远流长,
狮山灵秀,哺育栋梁。
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
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
放眼未来,心潮激荡,
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
重德博学,务实尚美,
莘莘学子,青春闪光。
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
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
放眼未来,心潮激荡,
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
四川师大校歌歌词说明
四川师范大学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创作并使用于2002年11月四川师范大学建校五十周年校庆之际,由艺术学院汪涛作词,韩万斋作曲。
2003年9月,在校歌原歌词基础上由三段改为二段,对旋律也稍作改动,形成正式的四川师范大学校歌。
在此基础上,将校歌第二段第一句“明德笃行,励志拓新”改为“重德博学务实尚美”。
四川师范大学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
其前身是创建于1946年川北农工学院,而川北农工学院又与东北大学有着历史渊源。
东北大学是张学良将军1923年在拥有长白山、黑龙江的东北大地上创办的。
“9·18”事变后,东北大学辗转流亡于北平、太原、开封、西安,最后移居四川三台,在此坚持办学八年,抗战胜利后迁回沈阳。
时任东北大学理学院院长、川籍教授李季伟先生等人利用东北大学原有条件在四川三台创办了川北农工学院,后在四川南充更名为川北大学,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基础,整合四川众多院校的师范学科,成立四川师范学院,并从南充迁到成都,1985年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
没有东北大学1938年迁校四川三台办学,就没有川北大学,也就没有后来的四川师范大学。
所以四川师大文学院94岁高寿的杜道生教授曾用“白山黑水,形胜天然……”来赞美我校历史的悠久。
校歌中“白山黑水,源远流长”亦即此意。
我校辗转各地,最后座落于成都锦江河畔的狮子山上,为祖国培育了数十万的优秀人材。
故有“狮山灵秀,哺育栋梁”之说。
学校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时期直至改革开放,“伴着历史的步伐”,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不断“谱
写师大发展的篇章”,今天的四川师范大学已经成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
光荣的岁月,炼就光荣的传统,发展的历程,铸造宝贵的精神。
我校承继东北大学的历史渊源,结合自身实际,几十年来形成了“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形成了爱国爱校、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的传统,校歌歌词“重德博学,务实尚美”则直接引用了学校的校训。
四川师范大学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点,一批批教育人才在这里成长,从这里出发,用闪光的青春“肩负民族的希望”,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四川师范大学的辉煌前景,“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
校歌二段歌词的末尾使用相同的文字,展现四川师大师生员工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和坚强信心,唱出共同的志向和理想,那就是“托起祖国的太阳”。
四川师大校歌歌曲说明
以歌曲第一部分的特性节奏“Χ. ΧΧ”提炼出来的前奏,一开始便用号角般明亮的纯五度“5↗”大跳音程显示出昂扬、自豪的四川师范大学和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形象和热情、向上的精神风貌。
歌曲音乐为F大调,除了结束时的最后一个音略高一点(也未超过《歌唱祖国》的最高音),基本上只用了九度的音域;也是年轻人最合适的音区。
整个歌曲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特性节奏“Χ. ΧΧ”贯穿始终,坚定有力、朝气蓬勃。
“1↗6”、“5.↗6”两处大音程跳进,更体现出新时代学校和学生的自信与豪迈。
第二部分,以著名的“命运”节奏“0ΧΧΧ∣Χ─∣”为基础;以第一部分出现过的向上的大音程跳进:“1↗6”开始,充分展示了美好的前景,以及对未来所充满的希望与信心。
尤其是“2. 6.∣2 6”一句的连续大跳,更使人精神为之一振,热情倍增。
主题词:关于校训校徽校风学风校歌通知抄送:校领导
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办公室2004年12月17日印
(共印9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