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国际经验及借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国际经验及借鉴摘要:我国的养老保险体制从20世纪50年代起形成,历经六十多年的改革完善,基本形成劳动者老有所养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发达西欧及美洲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发展历程为借鉴,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新变化,通过分析论述,提出了几点符合我国当代社会和国情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建议。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养老金融

一、我国养老保险体制基本概况

(一)类型概况

养老保险体制作为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良好发展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各国普遍实施,即劳动者达到法定年龄并退休后,从政府、社会或专门的社会保障机构得到经济、物质和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这一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性,一是强制执行性,符合相关规定的单位及个人都要参加;二是保险资金来源多元化性,一般由政府、企事业单位等机构和个人共同承担,抑或是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三是制度实施时限性长,范围广,资金规模宏大,必须采取专业化、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目前国际上通用养老保险体制主要有三种,包括传统型、国家/联邦统筹型和私人储蓄型养老保险体制。传统型养老保险体制始于欧洲德国,现已为世界主要的养老保险体制。传统型养老保险依靠立法强制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缴纳保险费用,政府部门给予保险基金一定的支持,起辅助作用。这种体制适用

范围广,以法律的强制性实施,养老金的数额与参保人员的缴费的年限、金额挂钩,不进行缴纳不许领取养老保险。在这种体制下,以政府财政支出作为担保分担一定的风险,需在基本养老保险以外创建以企业、劳动者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养老保险体制。国家/联邦统筹型养老保险体制又分为福利型和国家型。福利型养老保险指以政府财政支出负担全部养老保险费用,是保险的主体,例如熟知的欧洲英国养老保险体制———“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保障制度。其适用对象范围十分广泛,全体公民都是参加养老保险对象;养老费用由政府通过财政收入和税收等方式支付,现收现付制是该方式的主要特点;该方式还具有法定强制约束性,并且与疾病、失业等保险组成齐备综合的社会保障体制。前苏联时期曾在广泛实行国家型养老保险体制,其适用对象仅限于社会的劳动者而非全体公民,这种体制现已基本取消。储蓄性养老保险体制强调的是市场运作,其养老保险的费用由个人和企业单位承担,通过建立个人账户来实现。世界上仅有新加坡、智利等个别国家地区采用该养老保险形式。

(二)我国养老保险体制现存主要问题

1、养老资金收支缺口突显

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统计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统账结合体制下数据显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存在超过86万亿元的隐形债务,其中社会账户约为83.6万亿元,个人账户为2.6万亿元,占2012年GDP的166%。2001年起,我国试点辽宁省作为“做实”个人账户。008年,“做实”个人账户工作陆续延伸到13个省份,但并没

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养老保险收入与支出存在缺口的原因在于,“统账结合”形式下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之间无法实现收支均衡和相互匹配。已经退休同志的养老金,主要来源于社会统筹部分,社会统筹费用由之前工作单位缴纳;而个人账户的养老资金,由自己缴纳,用于将来自己养老使用。但是“统账结合”制度还未推行前,当时已经工作的职员是没有个人账户的,因此产生一定的收支缺口。同时部分地区存在单位缴纳的资金无法满足已退休同志养老金的支出,此时需要将个人账户资金补足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空账”就在个人账户形成了。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正在工作的人员比例小,进而全社会缴纳养老金较少。这就造成养老金实际支出的增长速度逐步高于养老金收入的增长速度,这种差距逐渐加大并开始严峻,使得养老金收支不平衡现象越来越严重。

2、统筹层次有待提高

2007年,我国虽然在启动推行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工作做了不少努力,然而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目前养老保险跨统筹地区的转移接续和异地养老等问题仍没有完全解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范围主要是由工作单位缴纳的社会统筹账户的资金,该部分资金属于公共资源,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统筹层次基本主要为市、县范围。不同区域的历史养老金缴纳基数和比例不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口结构不同,造成了养老金收支结构地区差异性较大。统筹层次较低的地区,相应区政府只能依靠当地的养老金收入及地方财政补贴来进行养老金的支持,受到养老保险统筹

级别和统筹范围的局限性影响,造成社保体系零散化,若提高统筹层次、打破区域壁垒,对养老保险进行横向调剂,将有助于提高养老金的使用效率效果,进而保持养老保险体系的健康发展。

3、可持续性问题

我国养老保险体制按人口类型可分为三类,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政府机关单位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政府机关单位养老保险之间存在“双轨制”,即政府机关单位职工在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有政府财政统一承担;然后城镇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由企业和职工按照有关规定共同承担,这种双轨制养老保险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同的资金来源,进而出现分配不均问题,导致在不同性质单位退休的职工领取的养老保险金不一致,这一结果将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尽管,我国一直在探索、实施“双轨”逐渐向“并轨”的改革工作,但是效果一般。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要求推进国内养老保险体制“并轨”改革,然而对于政策的落地实施,还缺少系统、科学、详细的养老金调整标准体系,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工作,同时各地养老缴纳水平差异性较大,影响养老保险机制的可持续性发展。此外,养老保险基金市场投资收益低,低于通货膨胀率,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空间无法得到施展,就不能为社会提供高质量有效地养老保障。而且,目前我国企事业单位养老金缴费水平普遍偏高,工资中“五险一金”的比例达到四至五成,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沉迷的环境下,高比例的保险缴纳无疑会给企业带来负担,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

益,进而削弱企业发展积极性和发展动力,无益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养老金缺口的解决,影响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

二、美国、日本、英国养老保险体制

(一)美国的养老保险体制

美国养老保险体制,以保险资金来源方式和渠道不同,分为三大类:一是社会养老保险:该类保险资金由雇主和职员共同上缴的工作税构成,联邦政府成立的信托基金机构对此类保险进行管理。覆盖了除一些州和地方的政府官员以外,基本可以涵盖全部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形式的统筹层次较高,并且可以随职员工作变动转入当前工作单位,进而更好地保障养老保险的延续性和职员的利益;二是雇主养老保险:该类养老保险制度是雇主为职员建立的,政府会对该类雇主给予奖励,即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因雇主的类型不同,雇主养老保险可以划分为:政府雇主养老保险、企业雇主养老保险。雇主养老保险从风险角度分析,又分为:待遇确定型和缴费确定型,雇主待遇确定型保险风险由雇主承担,雇主缴费确定型保险风险由个人承担;三是个人储蓄养老保险,顾名思义是由职员通过个人储蓄的形式缴纳的一种保险,政府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以表鼓励,个人储蓄养老保险资金积累额度越高,获得的养老收益越多。

(二)日本养老保险体制

日本养老保险体制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公共养老金,二是非公共养老金。其中公共养老金,因覆盖范围、资金来源及缴纳形式不同,又分为国民年金、厚生年金以及共济年金:1.国民年金:普惠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