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络与企业战略国内外研究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网络与企业战略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网络演化下企业战略变革探究
【第一章】企业网络构建下的企业战略探析绪论
【第二章】企业网络与企业战略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章】企业战略变革理论
【第四章】企业网络及其演化
【第五章】企业网络对企业战略变革的影响
【结论/参考文献】基于企业网络的公司战略管理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2 章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企业网络理论的观点辨析
五十年代开始,不同学科的学者们开始使用“网络”的概念。Hakanasson(1987)认为网络是由行为主体、资源以及活动这三大基本要素构成,不同的行为主体通过联系进行有机整合。如图4.姜海宁(2012)将网络的概念定义为在组织中通过交换。传递资源而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和影响的一个系统。
自1990 年Powell 首次在其论文中使用“网络”来描述企业间的关系以来,“企业网络”的概念已被不同学科的学者们普遍使用,尽管在不同学派之间定义有所分歧,但在内
涵上很大程度是相近的。Peter Smith Ring(1994)基于“关系契约”分析了企业网络的定义,即是一个给参与网络的企业提供具有互补资源的关系网,这个关系网使所有在网企业相互关联与影响,并会长期存在。Gulati(1998)认为企业网络可以提供给入网企业独特的网络资源,这也是企业网络之所以形成的原因之一。企业能通过企业网络获取竞争优势,实现风险共担及优化组织等企业战略性目标。Nonaka(1994)企业网络中的网络知识资源,通过入网者的互动,有助于企业创新。因此,通过获取异质资源、创新能力与知识,增强入网企业间的互动这一系列活动可以提高企业的绩效,这也是企业网络形成的主要因素。Burt 认为外部环境、行业结构和资源的变化是形成企业网络和网络演化的因素。这些因素还包括行业规则、关系资本、技术资本、社会资本等。此外,企业通过网络降低交易成本和市场风险,从而获取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Mohe认为企业网络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外部环境带来的特殊资源与能力,再与企业创新能力进行有机整合,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Michael(1997)认为企业网络由个人、企业等行为关系构成,并提出了企业网络的构成要素,即结构要素、资源要素规则要素和动态要素。
2.2 企业战略变革理论的观点辨析
2.2.1 战略变革的概念辨析
企业变革理论从20 世纪50 年代初的以Ansoff、Anderews 为代表的规划学派到20世纪80 年代以Porter 为代表的定位学派,
已发展成为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战略变革研究作为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发展也日益完善。
安索夫在1965 年出版的《公司战略》中首次提出战略变革的定义,他将战略变革定义为企业对产品、市场领域的再选择和对其组合的重新安排。之后又在其《战略管理》
中提出战略变革是企业在正式系统、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转型。Tushman(1985)等也持类似的观点。Rumelt(1974)对企业战略的多元化和专业化间的转换问题进行了研究,他指出战略变革应基于业务,是企业对特定产品或市场领域竞争决策的变更或调整。Miller(1987)则进一步把竞争战略分为渐进的与剧变的两类。渐进的主要指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价格、销售渠道等的调整;而剧变的主要包括企业组织结构大规模的重构、人力资源的重新整合、进行收购或资产剥离等。Mintzberg(1987)认为组织的变化根据现在的状况和战略变化被执行的时间可以区分出是否是战略性的;比较了企业战略变革的效果,给出了战略变革前后不同时期的企业战略的名称。图5 是Mintzberg 的企业战略分类图。
Van de Ven(1995)认为战略变革应主要着手解决环境变化和组织适应的问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资源配置以及与环境变化相协调的组织而在形式、性质与状态上进行调整。Snow&Hambrick 认为对战略调整和战略变革的概念进行了区分,其区别在于组织是否改变根本的环境导向。Ginsberg&Grant 发展了Snow&Hambrick 的理论,强调战略变革的定义应以战略的定
义为基础,因为根本性的转变或战略重新定向在不同的环境或语境下定义可能会重合,使得学术上的区分在实践中变得毫无意义。
陈传明(2002)认为,一个企业决策的程序越复杂,一个企业战略变革的难度也就越大,他应当包括企业目标、执行手段的全过程。芮明杰等(2005)提出战略变革的定义强调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匹配性,并加入了时间轴,使得该理论更加立体。简兆权、毛蕴诗(2003)的战略变革定义强调企业进行战略变革外部环境的动态性。陈明、余来文(2006)则强调战略变革是对战略方向的改变。马一德等(2007),刘明明、肖洪钧等(2010)观点基本上相同,他们更关注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与外部环境契合的过程中在组成、品质和状态上的不同。项国鹏(2009)在前述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会根据自己对未来环境变化的预测而提前做出调整,指出企业应遵循环境--战略--组织三者之间动态协调原则。刘海潮等在Minsberg 归纳的基础上,总结了各个流派的定义。
冯海龙(2007)在先前的研究中将概念建立在“战略”和“变化”两个维度上,认为战略变革是企业基于变化而对企业的战略内容、制定的范式作出调整。在后续研究中,冯海龙(2010)增加了“时间”维度对之前的概念界定进行修正,事实上是将动态的观点融入了之前的学说,将战略变革具体定义为企业为了动态的保持或实现战略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以及组织内部条件的匹配,提升或维持组织绩效而完全或部分地否定先前的战略逻辑与框架,进而重新确立企业当前战略的一种组织变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