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度上海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项目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2017年度上海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项目指南
聚焦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和产业创新,加快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认知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人机交互等技术在重点行业场景中的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创新和融合生态培育。
(一)拓展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场景
1.聚焦制造业生产过程中远程检测、预测维护、仓储物流等场景,支持智能感知、智能控制、智能辅助决策等应用,鼓励人工智能深度应用的无人工厂建设。支持在研发设计、生产运营、供应链管理等环节的人工智能深化应用。
2.聚焦金融机构监管和服务创新场景,支持建设基于智能分析、预测算法的监管平台,以及基于人机互动的服务平台。支持在商贸服务中应用人工智能实现精准营销,鼓励无人售货商店建设。
3.聚焦城市运行中公共安全保障、社会综合治理、应急联防联动、大人流监测预警、基础管网监测维护等场景,支持智能感知、智能识别、智能预测等应用。支持在环保、水务、电力等城市综合管理中运用人工智能提升管理能力。
4.聚焦政务和公共事业服务窗口优化等场景,支持自然语言处理、服务机器人等应用。支持在公共需求预测、社会舆情分析中综合运用多维度数据分析、感情识别等技术提升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服务效能提升。
5.聚焦城市交通规划、路网客流监控疏导、驾驶行为监测、城市交通非现场执法、停车诱导和管理等场景,支持应
用图像识别、计算机视觉等技术提升交通运行效率。
6.聚焦肺、肾、骨骼等医疗影像分析、临床决策辅助场景,支持医疗机构利用认知计算、深度学习技术、自然语言处理等提升科研和诊疗水平。支持疾病防控、慢病管理等公共卫生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提高普惠性。
(二)提升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能力
7.支持智能网联汽车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支持以视觉传感、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人机交互系统、线控转向及控制、制动控制等为核心部件的智能驾驶产品研发及应用。支持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决策控制系统开发。
8.支持研发以机器视觉、自主决策为突破方向的智能工业机器人。支持研发以智能感知、模式识别、智能分析和智能决策为重点的教育娱乐、医疗康复、养老陪护、安防救援等智能服务机器人。
9.支持智能视觉、光学检测等智能感知和控制设备研发及产业化。支持研发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智能终端产品。支持具有智能感知和交互功能的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电子产品产业化。支持开发智能监控摄像头和服务器等安防产品。支持电网巡检、空域侦测、物流配送等智能无人系统研发及产业化。
10.支持发展具备弹性伸缩、资源调整、智能分析能力的新型云计算系统,支持自主开发具备动态分析、容器管理、内存计算等功能的智能操作系统;支持研发基于机器学习、语言识别处理、图像识别、机器视觉、知识图谱、人机交互
等智能技术的行业应用软件系统。支持重点行业大规模复杂系统精细化建模和智能化数值分析平台建设。
11.支持面向人工智能应用的中央处理器(CPU)、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图像处理器(GPU)、神经网络处理器(NPU)等深度学习通用处理器芯片自主研发。支持面向无人系统、视频监控、医疗设备、语音语义理解等领域的应用芯片研发和产业化。支持面向人工智能应用的处理器构架和指令集等核心IP研发和产业化。
12.支持视觉、测距、位置等智能工业传感器研发和产业化;支持面向智能终端的生物特征识别、三维扫描、图像感知等智能消费电子传感器研发和产业化。
(三)加强人工智能数据资源支撑
13.支持构建基于数据收集、交易流通、传感采集等多渠道数据资源汇聚平台,形成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测试训练库和创新应用场景验证环境。支持建设跨行业跨领域大数据平台,重点实现民生、司法、金融、交通、旅游、能源等方面的数据资源共享融合和流通交换,形成人工智能发展的数据资源支撑。
14.支持建设政务数据资源交换共享平台建设,开展政务数据资源的智能治理、智能分析和智能应用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