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假言命题和直言命题

充分假言命题和直言命题
充分假言命题和直言命题

充分假言命题与支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

P Q 充分假言命题

真真真

假真真

真假假

假假真

解题步骤:

一、翻译成选言命题

怎么翻译呢?一般充分假言命题不外乎那几种:

1、如果P,那么(则)Q;

2、只要P,那么(就,则)Q

逆否命题-Q-à-P,

所以翻译成:选Q;选-P

2、只有(除非)P,才Q

这个先转化一下变成:Q---àP(嘿嘿,是不是跟1一样了)

所以翻译成:选P;选-Q

3、直言或者选言的命题不用翻译了

二、根据题目意思快速做出判断

好吧,按照以上两步来看下面一些题型:

1、某机关准备举办国防教育活动,至于采用何种活动形式,甲乙丙意见如下:

甲:如果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那就不搞文艺演出和专题展览。

乙:如果不搞文艺演出和专题展览,那就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

丙:不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

上述三人只有一人的意见与最后结果吻合,那么最后结果是()

A。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也搞文艺演出,专题展览

B。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不搞文艺演出、专题展览

C。搞文艺演出、专题展览,不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

D。四个都不搞

第一步翻译:

甲的意思是:不搞文艺演出和专题展览;不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

乙的意思是: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搞文艺演出和专题展览

丙的意思很明确:不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

第二步根据题目判断:

题目说只有一个人吻合,就是只有一个人正确

A正确

2、已知法学10级三班有36人,假定下列说法有两个为真,其余为假:

(1)并非法学10级三班的所有学生都去过庐山

(2)法学10级三班王芳和李娜都去过庐山。

(3)只有法学10级三班的人去过庐山,才能说该班张闻去过庐山,也去过青山

(4)并非法学10级三班没有学生都去过庐山

依据上述假定和给定条件,下列判断为真的选型()

A该班至少有三个同学去过庐山 B 王芳没有去过庐山,但是李娜去过

C 张闻和李娜去过庐山D王芳,李娜,张闻都没有去过庐山

第一步翻译:

(1)的意思是:有的人没去过庐山

(2)的意思是:王芳和李娜去过庐山

(3)的意思是:有人去过庐山;张闻没去过庐山或没去过青山

(4)的意思是:都去过庐山

第二步根据题目判断:

题目说两真两假,那么(1)(4)矛盾,则(2)(3)也一真一假。

若(2)为真,则(3)也真,说明(2)必假!也推出(4)必假!

则王芳,李娜,张闻都没有去过庐山

D正确

3、某班级有学生做好事不留名。甲、乙、丙、丁等4位老师对班上的4位学生表达了他们的看法。

甲说:“这件事如果不是张三做的,肯定就是赵六做的。”

乙说:“这件事如果是张三做的,那么李四或王五也会做。”

丙说:“这件事如果李四不做,则王五也不做;赵六也不会是做这件事的人。”.

丁说:“这件事肯定是张三做的,而李四与王五都不会做。”

事后得知,四位教师的看法中只有一种是对的。

据此,可以推出做好事的学生是()

A.张三B.李四C.王五D.赵六

第一步翻译:

甲:赵六;张三

乙:李四或王五;不是张三

丙:不是王五;不是赵六,或者李四

丁:张三;不是李四且王五

第二部判断:

四位教师的看法中只有一种是对的,很显然乙、丁矛盾了,必有一真,其他都是假的。那么做好事的肯定不是赵六,不是张三,不是李四咯,王五做好事。

选C

4、某省举行文明城市评比,四位评委进行了预测:

评委甲说,要么A市能获得,要么C市能获得。

评委乙说,如果A市与C市能获得,那B市也能获得。

评委丙说,只有当B市不能获得或者C市能获得时,A市才不能获得。

评委丁说,B市能获得的可能性为零,而A与C一定能获得。

结果只有一个评委预测成立。据此,可以推出能获得文明城市称号的是。

A 、A市B、B市 C 、C市 D 、ABC三市。

第一步翻译:

甲:A能或C能

乙:B能;A不能或C不能

丙:B不能,或C能;A能

丁:B不能,A能且C能

第二部判断:

只有一个真,很明显乙、丁矛盾!所以其他两个都是假,所以B市能选B

5、关于确定一项突击性任务的人选,甲、乙、丙三位推荐人的意见分别是:甲:不是选派小张,就是选派小王

乙:如果不选派小张,就不选派小王

丙:只要不选派小王,就不选派小张

以下几项中,同时满足甲、乙、丙三人意见的方案是:

A.两人都选派

B.两人都不选派

C.选小张,不选小王

D.选小王,不选小张

第一步翻译:

甲:小张或者小王

乙:不派小王;派小张

丙:不派小张;派小王

第三部判断:

三个都要满足,即三个都是真。只有派小张,派小王咯

选A

6、某珠宝店被盗,警方已发现如下线索:

(1)张三、李四、王五三人至少有一个人是罪犯

(2)如张三是罪犯,则李四一定是同案犯

(3)盗窃发生时,李四正在咖啡店喝咖啡。由此可见()

A.张三是罪犯

B.张三、李四都是罪犯

C.张三、李四、王五都是罪犯D王五是罪犯

第一步翻译:

(1):至少选一

(2):李四;不是张三

(3):不是李四

第二步判断:

警察大哥的线索都为真,则不是张三,不是李四,则王五是罪犯

选D

7、有一种插花艺术,对色彩有如下要求:

(1)或者使用橙黄或者使用墨绿;

(2)如果使用橙黄,则不能使用天蓝;

(3)只有使用天蓝,才能使用铁青;

(4)墨绿和铁青只使用一种。

由此可见在该种插花艺术中()

A.不使用墨绿,使用天蓝

B.不使用橙黄,使用铁青

C.不使用铁青,使用墨绿

D.不使用天蓝,使用橙黄第一步翻译:

(1):橙黄或者墨绿

(2):不用天蓝;不用橙黄

(3):用天蓝;不用铁青

(4):墨绿跟铁青2选1

第二步判断:

要求每个都满足,即都是真,则

由(2)得不能用天蓝,不能用橙黄;排除D

由(3)得不能用铁青,排除B

由(4)的只能用墨绿了。

选C

8、已知:(1)只要甲被录取,乙就不被录取;

(2)只要乙不被录取,甲就被录取;

(3)甲被录取。

已知这三个判断只有一个真,两个假。由此推出:

A、甲,乙都被录取

B、甲,乙都未被录取

C、甲被录取,乙未被录取

D、甲未被录取,乙被录取

第一步翻译:

(1):非乙;非甲

(2):甲;乙

(3):甲

第二步判断:

要求只有一个真,只能是(1)为真了

选B

2020云南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假言命题如何快速翻译题干

2020云南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假言命题如何快速翻译题干 2020云南公务员考试公告什么时候会发布?云南省考什么时候考试?2020年已过半,想必2020年云南公务员考试离我们不会太远。今天给大家带来2020云南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假言命题如何快速翻译题干,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假言命题是行测考试中高频考点,对于假言命题,很多同学碰到就比较头疼,经常根据自己的主观理解去做题。其实对于假言命题,比较核心的是我们能够客观的翻译题干,把题干翻译成严谨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逻辑推理形式。具体如何翻译?我们可以根据关联词快速翻译题干。下面,中公教育就针对关联词具体如何翻译题干跟大家进行说明: 假言命题常见关联词分类: 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关联词 1.如果A,那么B 2.若A,则B 3.只要A,就B 我们可以翻译成:A?B(前推后)

例如:如果明天阳光灿烂,我就和你一起去踏青推出关系:明天阳光灿烂?我和你一起去踏青只要提高工人工资,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推出关系:提高工人工资?通货膨胀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推出关系:你安好?晴天 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关联词 1. 只有C,才D 2.除非C,否则不D 3.C是D的前提/基础/关键 我们可以翻译成:D?C(后推前) 例如:只有加强锻炼,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推出关系:身体健康?加强锻炼 除非天下雨,否则不会取消比赛 推出关系:取消比赛?天下雨

好好学习是考上清华的关键 推出关系:考上清华?好好学习 三.特殊关联词 1. 必须、必要、必不可少、取决于 2. 充分,充分条件 3.对于特殊关联词写推出关系的方法:遇到这些特殊联结词时,可以根据句子提示,判断哪句话为充分条件,哪句话为必要条件。然后根据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写推出关系。 例1:杀人犯在作案时一定会在案发现场 由这个命题,我们可以知晓,在案发现场是一定的,也就意味着在案发现场是必要条件,那么另一个条件杀人犯作案为充分条件。根据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这个命题可以翻译成:杀人犯作案?杀人犯在案发现场 例2:企业要高速发展,必须有强大的盈利能力 由这个命题,我们可以知晓,有强大的盈利能力是不是必须的,即:强大的盈利能力是必要条件,那么,企业高速发展为充分条件。

行测之明晰选言命题和假言命题的联系

行测之明晰选言命题和假言命题的联系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高天 省考的号角即将吹响,面对行测,关于复言命题的综合推理题型是我们始终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而在刚刚过去的辽宁省考中,大家“深恶痛绝”的吃火锅的配菜题就是言命题的综合推理题型的典型代表。那么此类题目究竟如何去解,要想做到对此类问题的游刃有余,那么我就需要从这类问题的根上入手,来看看命题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联系。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和大家来聊聊假言命题和选言命题之间的内在关系。 首先我们先从假言命题的矛盾关系说起,我们都知道假言命题A B的矛盾命题应该是A且非B;现在我们再向下推理,A且非B的矛盾是非A或B;随后我们继续来看下假言命题A B和选言命题非A或B之间的关系,我们用一个连续的式子表示如下: A B A且非B 非A或B 我们都知道原命题的矛盾命题的矛盾命题和原命题等价;那也就是说A B和非A 或B之间是等价关系;而A B代表的是假言命题,非A或B代表的是选言命题,这就意味着选言命题和联言命题之间是等价关系;那换句话说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就可以把选言命题和选言命题之间适当的转化。那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题目来体会下: 例题1: 有三个小伙伴去吃火锅,点餐的时候他们对服务员讲了如下的话: 甲:或者吃鸭血,或者不吃藕片 乙:只有不吃海带,才吃鸭血 丙:不吃豆腐泡,除非吃藕片 按照三位小伙伴的要求,服务员的下列哪种菜品组合一定不符合客人的要求。 A.有鸭血和豆腐泡 B.有海带,没有藕片 C.有豆腐泡,没有海带 D.有海带和豆腐泡 中公解析:该题目的问法是“服务员的下列哪种菜品组合一定不符合客人的要求”,则需要寻求一定为假的结论。而题干中甲、乙、丙所说的话分别为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假言命题;而选项所给的分别是联言命题。而我们想到了假言命题的矛盾是联言命题;而选言命题和假言命题等价。那我们就可以尝试下把题干的条件进行转化。“甲:或者吃鸭血,或者

考研逻辑假言命题:只有才

考研逻辑假言命题:只有,才 假言命题是管理类联考逻辑的重难点,很多考生在转化过程中经常出错,下面凯程考研就分别为大家讲解各类假言命题,希望考生认真学习。 2016考研逻辑假言命题解读:只有,才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假言命题“只有,才”的解题技巧; 2. 掌握递推推理,并能灵活运用。 二、基础知识 1. 假言命题主要考查两组翻译: 第一组为“如果就,前推后”;第二组为“只有,才”。 2. “只有,才”解题技巧。 (1)做翻译 l “只有Q,才P”,翻译为“P→Q”。 口诀:只有才,后推前。 例如:“只有努力奋斗,才能实现梦想。可以直接翻译为“实现梦想→努力奋斗”。即,“努力奋斗”是“实现梦想”的必要条件。 l “只有,才”的替代表达方式:不Q,不P;除非Q,否则不P;Q是P比不可少的;Q 是P的基等。 (2)用技巧 逆否等价: P →Q 等价于- Q →- P 口诀:肯前推肯后,否后推否前。 3. 递推推理 若A→B,B→C,则A→C; 若A→B,B→C,C→D,则-D→-A。 三、经典例题 例 1. 如果苇花飘飘,林溪就去观苇;如果温度很低,林溪就不去观苇;只有天空晴朗,林溪才去观苇。现在林溪去观苇了,可见( )。 A.苇花飘飘 B.温度很高 C.风大 D.天空晴朗 E.阴天 【答案】D 【解析】第一步:定题型,翻译题干。 花→去;低→-去;去→晴。 第二步:利用“逆否等价”判定。结论说“林溪去观苇”,则可得到“温度不低”或者“天空晴朗”。 A项属于肯后,排除;B项温度很高与温度不低属于不同的概念,排除;C项无关选项,排除;E项推不出,排除。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例2. 为了胎儿的健康,孕妇一定要保持身体健康。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她必须摄取足量的钙质,同时,为了摄取到足量的钙质,她必须喝牛奶。据此可知( )。

2020年MBA逻辑题型解析:假言命题及推理型

2020年MBA逻辑题型解析:假言命题及推理型 假言命题及推理型考题,主要是考察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区分 及具体使用,这是逻辑考试中一个常考的点。 解这类题型首先要搞清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并要根据常见的连 接词能迅速抽象出逻辑形式。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在中文中的代表词 分别是只要和只有。比如:“只要A就B”意思是“A是B的充分条件,从A能够推出B,从B不一定推出A”;“只有A才B”意思是“A是B 的必要条件,从B能够推出A,从A不一定推出B”。做这类题型要求 能熟练掌握假言判断与假言推理的使用,具体要熟悉: (1)推理的传递性(A推出B,B推出C,则A能推出C); (2)不可逆性(重要的考点,A推出B,B真,推不出A真); (3)逆否命题(A推出B,则非B推出非A)。 解决这类题型的基本思路是一般可用直接推理方式解决,比如:“如A做,则B一定做;若C做则B 不做;于是,若A做则C不做(否则矛盾)”。如果已知条件很多很乱的问题时,要迅速找到答案有一定的 难度,所以,要同时考虑已知条件和选项,在理解了已知条件的基础 上迅速浏览选项,从两头推理,从而尽快找到答案。 1997-1-2 如果缺乏奋斗精神,就不可能有较大成就。李阳有很强的奋斗精神,所以,他一定能成功。 下述哪项为真,则上文推论可靠? A.李阳的奋斗精神异乎寻常。 B.不奋斗,成功仅仅水中之月。 C.成功者都有一番奋斗的经历。

D.奋斗精神是成功的要素。 E.成功者的奋斗是成功的前提。 [解题分析] 准确答案:D。 题干第一句话“如果缺乏奋斗精神,就不可能有较大成就”告诉 我们“奋斗精神”是“较大成就”的必要条件。而题干第二句又从 “李阳有很强的奋斗精神”,直接推出“他一定能成功”的结论,就 要求把“奋斗精神”作为“成功”的充分条件。如果奋斗精神是成功 的要素,成功的必要条件就是充分条件。所以,加上D中给的条件后,题干中的推论就能成立。 而选项B、C、E仅仅以不同方式重复题干中第一句话的意思。选 项A虽然能对题干中的推理有增强作用,但仅仅水准上的增强,仍不 能得出“一定能成功”的必然结论,因为李阳可能并不具备影响成功 的其他要素,比如“机遇”。 1997-10-29 当爸爸、妈妈中只有一个人外出时,儿子能够留在家里。如果爸爸、妈妈都外出,必须找一个保姆,才能够把儿子留在家中。 从上面的陈述中,能够推出下面哪项结论? A.儿子在家时,爸爸也在家。 B.儿子在家时,爸爸不在家。 C.保姆不在家,儿子不会单独在家。 D.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则儿子也不在家。 E.爸爸不在家,则妈妈在家。 [解题分析] 准确答案:C。

假言命题和假命题

我们知道,逻辑学当中包含3种假言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这3种假言命题具有如下等性质。了解性质之前。我们需要对其作出基础理论的判断。 先说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表达形式:“只要........就..........”,“如果........那么.........”诸如此类的表达方式。 举例只要A 就B 或者如果A那么B 这样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是有2个事件组成的。A和B 其表达构成逻辑整体(错误的+正确的)就是有4种情况,A成立+B成立,A不成立+B成立,A成立+B不成立,A不成立+B不成立。 我们发现在充分命题的表达方式中,这四种形式只有一个不满足, 如果A 则B,不满足的情况是如果A 则非B。即A成立B不成立。 其它三种情况都是符合这个充分假言命题的。如果满足这3种情况当中的任意 一种,那么这个假言命题就是为真的。 从而我们推断出,这个假言命题的假命题就是A成立B不成立。注意:这里不能用假言命题形式表达。因为这是4种情况中剩下的唯一一种情况,是述性的。因此得出结论:充分假言命题的假命题是肯定前件,否定后件组成的述性命题。且当此充分假言命题为真的时候,自然假命题不成立,当充分假言命题为假的时候,其假命题是成立的,也就是为真了。这就是逆向思维的角度来确定。 同理,我们看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其表达形式:“只有.......才.........” 举例只有A 才能B。这样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我们来看待A和B的组合。A成立B成立,A不成立B成立,A成立B不成立,A不成立B不成立。这4种情况构成了一个整体逻辑。 我们发现。在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中,这四种情况只有一种不满足, A不成立B 成立。 只有A 才能B,显然B的成立是基于A的基础上的。A 成立了才能有B成立的可能。因此A不成立B成立是其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假命题。 因此得出结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假命题是否定前件,肯定后件的述性命题。且当此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为真,则自然其假命题不成立。如果当必要条件为假。那么其假命题必然为真。假命题所述的情况就成立了! 最后请大家记住:假言命题+其假命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整体!非此即彼的概念!

行测逻辑判断假言命题:“条件关系”怎样判断

行测逻辑判断假言命题:“条件关系”怎样 判断 假言命题主要考查假言命题条件关系、推出关系及各推理规则。为为大家提供行测逻辑判断假言命题:“条件关系”怎样判断,一起来看看吧! 行测逻辑判断假言命题:“条件关系”怎样判断假言命题是判断命题间条件关系的命题形式,是各类公职考试的重点。主要考查假言命题条件关系、推出关系及各推理规则。解决假言命题的各类问题,最基本的就是理解命题之间存在的条件关系,从而去判断各个命题间的推出关系。这里的条件关系包括三类: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及充要条件,在考试中通常会出现前两类。我们最直接的判断是通过关联词的提示来去理解,但是有些题目中是没有关联词的,这时就需要我们通过对命题含义的理解来进行判断。 要想通过命题含义来判断条件关系,最根本的就是要知道什么是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可称其为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所谓充分条件,简单理解即有A一定有B,但无A不一定无B,A即为B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则是无A一定无B,有A不一定有B,A 即为B的必要条件。 接下来,通过这两个例题来进行简单地讲解。 【例1】不到北京,不算认识中国;不看故宫,白来北京旅游。

据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A.在中国旅游最让人难忘的是故宫。 B.在中国北京的故宫集中体现了中国的文化底蕴。 C.在中国旅游应先到故宫看一看。 D.在中国旅游,只要看过故宫就好了。 【解析】答案C “不到北京,不算认识中国”可以判断到北京是认识中国的必要条件,“不看故宫,白来北京旅游”可以判断看故宫是到北京的必要条件,构成连锁推理:认识中国→到北京→看故宫。因此,C当选,D错将必要条件当做充分条件。 【例2】不努力的人肯定不能成为一名好歌手,但非常努力的人也不一定成为一名好歌手。在导致人成为一名好歌手的其他因素当中,大部分因素属于天赋。 由此可以推出: A.一个有天赋的人后天又很努力,那么其必定能成为一个好歌手。 B.天赋和努力程度对成为一名好歌手更重要。 C.天赋很高的人不一定能成为一名好歌手。 D.非常努力的人,天赋一定很低。 【解析】答案C “不努力的人肯定不能成为一名好歌手”即努力是必须的,所以,努力是成为好歌手的必要条件;同样的道理,天赋也是成为好歌

2018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的分类及推理规则

2018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的分类及推理规 则 假言命题是必然性推理中非常重要的考点之一,因此复习好假言命题对于树立考试信心,提高解题速度,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非常重要,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为大家梳理假言命题常见的针对推理规则考查的几大常见题型。 (1)简单句式考查推理规则 这类题目特征是题干中只出现一个假言命题,只需根据这个假言命题运用假言逆否命题的推理规则进行解题即可。 【例题1】如果不能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改良,月饼的口味再好,也不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由此不能推出的是( )。 A只有从工艺和配料方面改良了月饼,才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 B如果月饼符合了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说明一定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了改良C只要从工艺和配料方面改良了月饼,即使口味不好,也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 D没有从工艺和配料方面改良月饼,却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需求的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 【中公解析】:题干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B项正确;A项转化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则与B项等值,因此也正确;前件是联言命题,C项通过否定前件推出否定的后件,不符合推理规则;D项等值于并非“p并且非q”,根据真假关系可知D项正确。故答案选C。 (2)若干独立句式考查推理规则 这类这类题目特征是题干中出现若干个假言命题,但这些假言命题相互独立。 【例题2】从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如果一国或地区的经济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必然随之上涨,只要这种涨幅始终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就不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由此可以推出,在一定时期内( )。 A如果大多数商品价格上涨,说明该国经济正在稳定增长 B如果大多数商品价格涨幅过大,对该国经济必然有负面影响 C如果大多数商品价格不上涨,说明该国经济没有保持稳定增长 D如果经济发展水平下降,该国的大多数商品价格也会降低 【中公解析】题干包含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题干的逻辑关系为: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必然随之上涨;②涨幅始终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不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A项根据条件①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错误;B项根据条件②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错误;C项根据条件①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正确;D项根据条件①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错误。因此,答案选C。 (3)题干形成连锁推理 这类题目的特征是题干中出现若干假言命题,并且假言命题之间可以相互连接,形成连锁推理。 【例题3】如果一个人在A城市乱扔垃圾就会被认为没有道德;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A 城市里就没有人和他做朋友;一个人如果在A城市没有朋友就寸步难行,无法继续留在这里。

2018银行考试行测:假言命题与相容选言命题的等价关系

2018银行考试行测:假言命题与相容选言命题的等价关系 在银行笔试的行测部分中,所考的知识面涉及比较广,知识点也会比较多。其中包括常识判断、判断推理,言语理解、数量关系以及资料分析五大模块。其中的判断推理中有一个模块叫"逻辑判断",在这一部分中,主要包括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两大部分,其中的必然性推理有一个知识点叫"假言命题",这个知识点考的次数是比较多的,而且更多的是以综合考查必然性推理的形式出现,因为综合考查可以将必然性推理中的许多知识点融合在一道题中考查。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综合考查必然性推理的时,很多时候的考查形式是"以真求真"、"以真求假"或者"以假求真"等真假话的形式出现。对于真假话的题目,我们的解题思路是"一找二绕三回四解"。"一找"是找矛盾关系,"二绕"指绕回非矛盾关系的命题判断上,"三回"是回到矛盾关系,"四解"解答题干问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真假话都是可以用"一找二绕三回四解"的方法来解决的,此时需要借助假言命题和相容选言命题之间的等价关系。在假言命题部分,我们了解到假言命题"A→B"的矛盾是"A且非B",而"A且非B"的矛盾是"非A或非B",则"A→B"与"非A或非B"构成一种等价关系。题干涉及假言命题,同时是真假话的问题,又不可以用"一找二绕三回四解"解决时候,可以将假言转换为相容选言的命题形式,此时可以用假设法来解决问题。如下列例题: 例题1: 某科室就选派小郑、小周谁去基层蹲点有三种不同意见: (1)只要小郑去,小周就不去; (2)只要小周不去,小郑就要去; (3)小郑去基层蹲点。 科室领导研究后,同意了一种意见,否定了两种意见。 据此可以推出: A小郑、小周不去 B小郑、小周都不去 C.小郑去而小周不去 D.小周去而小郑不去 【答案】B。解析:题干一共有三句意见,且题干的意思表明是两假一真,涉及真假话的时候,"一找二绕三回四解",先找矛盾,但是本题的三句话当中没有构成矛盾关系的,因此无法用矛盾解决。而题干又涉及到假言命题的问题,此时可以用假言与相容选言之间的等价关系。则可以把题干①郑→非周;②非周→郑;③郑;这三句话分别转化为:①非郑或非周;②周或郑;③郑。此时需要用假设法解决此类问题了。假设郑去,若周去,则①

逻辑中的假言命题:“只有,才”

逻辑中的假言命题:“只有,才” 很多同学都对假言命题的考点感到十分头疼,将其转化时经常出错,但是,只要我们掌握方法,这部分题还是很简单的。下面,老师就简单给大家总结一下假言命题“只有,才”的相关知识。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假言命题“只有,才”的解题技巧; 2. 掌握递推推理,并能灵活运用。 二、基础知识 1. 假言命题主要考查两组翻译: 第一组为“如果就,前推后”;第二组为“只有,才”。 2. “只有,才”解题技巧。 (1)做翻译 l “只有Q,才P”,翻译为“P→Q”。 口诀:只有才,后推前。 例如:“只有努力奋斗,才能实现梦想。可以直接翻译为“实现梦想→努力奋斗”。即,“努力奋斗”是“实现梦想”的必要条件。 l “只有,才”的替代表达方式:不Q,不P;除非Q,否则不P;Q是P比不可少的;Q 是P的基等。 (2)用技巧 逆否等价: P →Q 等价于- Q →- P 口诀:肯前推肯后,否后推否前。 3. 递推推理

若A→B,B→C,则A→C; 若A→B,B→C,C→D,则-D→-A。 三、经典例题 例1. 如果苇花飘飘,林溪就去观苇;如果温度很低,林溪就不去观苇;只有天空晴朗,林溪才去观苇。现在林溪去观苇了,可见( )。 A.苇花飘飘 B.温度很高 C.风大 D.天空晴朗 E.阴天 【答案】D 【解析】第一步:定题型,翻译题干。 花→去;低→-去;去→晴。 第二步:利用“逆否等价”判定。结论说“林溪去观苇”,则可得到“温度不低”或者“天空晴朗”。 A项属于肯后,排除;B项温度很高与温度不低属于不同的概念,排除;C项无关选项,排除;E项推不出,排除。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例2. 为了胎儿的健康,孕妇一定要保持身体健康。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她必须摄取足量的钙质,同时,为了摄取到足量的钙质,她必须喝牛奶。据此可知( )。 A.摄取了足量的钙质,孕妇就会身体健康。 B.孕妇应该喝牛奶,这样对胎儿有好处。 C.孕妇喝牛奶,她就会身体健康。 D.孕妇喝牛奶,胎儿就会发育良好。 E.如果孕妇不喝牛奶,胎儿就会发育不好。

假言命题及推理

三、假言命题及推理 1.定义 假言推理是根据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三种。 2.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两条规则: 规则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规则2: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根据规则,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两个正确的形式: (1)肯定前件式 如果p,那么q p ___________ 所以,q (2)否定后件式 如果p,那么q 非q ___________ 所以,非p 例如: 1.如果谁骄傲自满,那么他就要落后;小张骄傲自满,所以,小张必定要落后。 2.如果谁得了肺炎,他就一定要发烧;小李没发烧,所以,小李没患肺炎。 例1和例2都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前者是肯定前件式;后者是否定后件式。这两个推理都符合推理规则,所以,都是正确的。 根据规则,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都是无效的。例如: 3.如果降落的物体不受外力的影响,那么,它不会改变降落的方向;这个物体受到了外力的影响,所以,它会改变降落的方向。 4.如果赵某是走私犯,那么,他应受法律制裁;经查明,赵某确实受到了法律制裁,所以,赵某是走私犯。 例3和例4都是不正确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因为例3违反了“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的规则;例4违反了“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的规则。 3.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是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两条规则: 规则1: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规则2: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根据规则,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两个正确的形式: (1)否定前件式 只有p,才q 非p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命题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命题 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语言标志 如果…那么…/只要…就…/若…必…/一…就… 2、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性质 如果A,那么B。符号表达:A=> B。 有前件就必有后件(如果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为真,则:如果肯定其前件,则必然可以得到后件。简称:有前必有后。) 无前件未必有后件(否前未必否后) 有后件未必有前件(肯后未必肯前) 无后件则必无前件(否后必肯前)——逆否命题(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假) 3、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 如果A,那么B。符号表达:A=> B。 并非(A=>B)= A且非B (A=>B)=非A或B(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我们知道前件为假,后件不管真假,整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一定是真的;当我们知道后件为真的的时候,前件不管真假,整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一定是真的) 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1、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语言标志:只有…才...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性质 只有A,才B。符号表达:B => A。 有条件未必有结果 无条件则必无结果(逆否命题) 有结果则必有条件 无结果未必无条件 3、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 只有A,才B。符号表达:B=> A。 并非(B=> A)=B且非A (B=> A)=非B或A(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如果我们知道前件为真,后件不管真假,整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一定是真的;当我们知道后件为假的的时候,前件不管真假,整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一定是真的) 等值命题:只有A,才B=如果B,就A。 三、特殊语言标志 1、不…不…如果不A,那么不B。-A=》-B B=》A 2、没有…没有…如果没有A,那么没有B。-A=》-B B=》A 3、除非…否则…等于必须…否则… 例:除非调查,否则就没有发言权。以下各项都符合题干的断定,除了

2019公考行测假言命题解题思路

2019公考行测假言命题解题思路 假言命题可以说是公务考试行测部分的常客了,题量虽然不多,但却是重点。因为考官会在这仅有的几道题中综合的考察关于命题的多个知识点,并且普遍字数较多,如果不了解其技巧,那么很可能会影响整体答题的进度。 假言命题又称条件命题。其在前的支命题叫做前件,在后的支命题叫做后件。假言命题陈述一种事物情况是另一种事物情况的条件。具体表现形式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其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在 行测考试中涉及较少。对于假言命题的考察重点则在于前后条件的确定与推理。在这里我们不去深究假言命题的逻辑理论,也不去论证假言命题的本质及其发展,我们就去考虑答题的角度,去把握如何判断假言命题,如何快速准确的解答假言命题。下面 专家就为考生详细讲解: 对于一个知识点的考察,题中一定会体现出一定的逻辑关系词,或者在题干,或者在选项,所以考生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快速判定考点

。那么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就给考生简单总结以下假言命题的逻辑标志词。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a那么b;只要a就b;所有a都b;a离不开b;要想a必须b;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p才q;必须p才q;除非p否则不q;p是q的基础;p是q的前提。 命题表示了一种判断,对于命题的考察主要集中在“以真找真”“真假互寻”两个方面,所以考生可以根据考察命题已经具体问题去寻找相应的关系。“以真找真”主要是考察命题的等价关系,推出关系。“真假互寻”主要考察命题的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大部分假言命题在选项的设置上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常见的设错选项比如说直接用后件推前件,否定前件推出否定后件等等,考生通过一定的习题训练可以很容易的把握。 最后中公教育专家用一道例题,来练习一下我们今天所讲的思路。【例题】:要想有稳固的市场基础制度,就必须让价格信号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只有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感,消除企业生产经营的负

假言命题及推理

三、假言命题及推理 Ⅰ问题倒入 1、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 2、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3、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4、金钱,幸福 Ⅱ基本问题 (一)假言命题 1、定义 所谓假言命题就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件事物情况的条件的命题,假言命题亦称条件命题。例如: 1. 如果在淀粉溶液里加入碘酒,那么淀粉溶液会变蓝。 2. 只有水分充足,庄稼才能茁壮生长。 3. 一个代数方程能得到根的计算公式当且仅当这个代数方程的次数不超过四。 分类 2、逻辑学考察的事物间的条件关系有三种: 1. 如果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有事物情况B;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而未必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简称充分条件。 2. 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没有事物情况B;如果有事物情况A而未必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简称必要条件。 3. 如果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有事物情况B;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没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例如: 1. A下雨;B地湿。 2. A不断呼吸;B人能活着。 3. A三角形等边;B三角形等角。 例1中的A是B的充分条件;例2中的A是B的必要条件;例3中的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3、假言命题的种类 与此相应,假言命题也有三种,即: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根据三种不同的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相应地,也就有三种不同的假言推理。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件事物情况的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如果,那么”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联结词;“如果”后面的支命题称为前件;“那么”后面的支命题称为后件。用p表示前件,用q表示后件,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的命题形式可表示为: 如果p,那么q 符号为:p→q(读作“p蕴涵q”)。

行测假言命题解题技巧

行测假言命题解题技巧 假言命题可以说是公务考试行测部分的常客,需要考生了解其技巧才能提高答题的速度的正确率。下面本人为大家带来行测假言命题解题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假言命题的定义 假言命题又称条件命题。其在前的支命题叫做前件,在后的支命题叫做后件。假言命题陈述一种事物情况是另一种事物情况的条件。具体表现形式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其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涉及较少。对于假言命题的考察重点则在于前后条件的确定与推理。在这里我们不去深究假言命题的逻辑理论,也不去论证假言命题的本质及其发展,我们就去考虑答题的角度,去把握如何判断假言命题,如何快速准确的解答假言命题。 假言命题解题技巧 第一步,快速判断,抓逻辑词。对于一个知识点的考察,题中一定会体现出一定的逻辑关系词,或者在题干,或者在选项,所以考生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快速判定考点。那么接下来就给考生简单总结以下假言命题的逻辑标志词。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a那么b;只要a就b;所有a 都b;a离不开b;要想a必须b;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p才q;必须p才q;除非p 否则不q;p是q的基础;p是q的前提。 第二步,根据问题确定方法。命题表示了一种判断,对于命题的考察主要集中在“以真找真”“真假互寻”两个方面,所以考生可以根据考察命题已经具体问题去寻找相应的关

系。“以真找真”主要是考察命题的等价关系,推出关系。“真假互寻”主要考察命题的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第三步,比较选项,确定答案。大部分假言命题在选项的设置上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常见的设错选项比如说直接用后件推前件,否定前件推出否定后件等等,考生通过一定的习题训练可以很容易的把握。 假言命题例题讲解 要想有稳固的市场基础制度,就必须让价格信号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只有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感,消除企业生产经营的负外部性,才能让价格信号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除非企业没有强化自身的责任感或没有消除生产经营的负外部性,否则容易健全市场调节制度。在此基础上完善成果分享制度,筑牢社会和谐的基础,为经济持续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由此可知: A.如果企业强化社会责任感,消除生产经营的负外部性,那么就能让价格信号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 B.如果不容易健全市场调节制度,那么说明没有让价格信号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 C.若没有稳固的市场基础制度,则企业不会强化社会责任感和消除其生产经营的负外部性 D.筑牢社会和谐的基础,为经济持续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目前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 观察题干设置,出现了明显的逻辑标志词。观察问法“由此可知”考察命题的推理。最后比较选项确定答案即可。 【解析】B。由题干内容可知:有稳固的市场基础制度→让价格信号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强化企业社会责

假言命题推理

假言命题 一、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转化 ( 如果p,那么q ) 等值于(只有q,才p) (只有p,才q)等值于(如果q,那么p) 例:“如果小红不吃饭,那么小明吃饭”等值于“只有小明吃饭,小红才不吃饭”。 二、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真假关系 因此,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与其肢命题(前件、后件)之间的真假关系是: 前真, 后假则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假; 例题1: 小张承诺“如果天不下雨,我就一定去听音乐会”。以下哪项为真,说明小张没有兑现承诺? Ⅰ.天没下雨,小张没去听音乐会。 Ⅱ.天下雨,小张去听了音乐会。 Ⅲ.天下雨,小张没去听音乐会。 A.仅Ⅰ B.仅Ⅱ C.仅Ⅲ D.仅Ⅰ和Ⅱ (前件真后件假)—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为假。 因此只有Ⅰ“天没下雨”并且“没有听音乐会”的情况下才能说明小张没有兑现承诺。所以,正确答案是A。 例题2: 逻辑学家说:如果2+2=5,则地球是方的。以下哪项和逻辑学家所说的同真? C A.如果地球是方的,则2+2=5 B.如果地球是圆的,则2+2≠5 C.2+2≠5或者地球是方的 D.2+2=5或者地球是方的 (或者前件为假或者后件为真)—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为真 例题3: 只要前提正确且逻辑推理结构有效,则结论必然正确。根据以上判断,以下哪几种情况是可能出现的? Ⅰ.结论正确且前提正确,但逻辑结构是无效的。 Ⅱ.逻辑推理结构有效且结论正确,但前提是错误的。 Ⅲ.前提错误且逻辑结构无效,但结论正确。 Ⅳ.前提错误且逻辑结构无效,结论也是错误的。 A.Ⅰ、Ⅱ、Ⅲ和ⅣB.仅仅Ⅰ和Ⅳ C.仅仅Ⅰ、Ⅱ和ⅣD.仅仅Ⅰ、Ⅲ和Ⅳ (前件真/后件假)—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为假 即“只要前提正确且逻辑推理结构有效,而结论不正确”,题干是假 显然,四个选项都不能满足这个要求,所以都不必然为假,均是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所以,正确答案是A。

判断,假言命题

判断:假言命题: A →B 假言命题:在假设的条件下,判断两个陈述之间条件关系的复合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前推后):一件事件发生的充分条件是,在他出现的情况下必定发生 典型:如果......那么.......(前半句推出后半句): 推理规则:肯定前件必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必否定前件。否定前件,肯定后件得不出必然结论 (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不确定!) 常用关联词: 如果....那么....,只要....就...,为了.....一定.....,凡是/任何.....都....,.....离不开....若.....则....,.....必须......,......是......的充分条件 ,等! 必要条件假言(后推前):一个事件的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指,在缺乏它的情况下,该事件不能发生 典型:只有......才.....(后半句推出前半句) 推理规则:肯定前件必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必否定前件。否定前件,肯定后件得不出必然结论 (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不确定!) 常用关联词:不......不.....,除非....否则不....,没有....没有......, ....是.....必不可少的/不可或缺的/的必要条件/的基础(谁是必不可少的/不和或缺的/必要的条件/的基础,作为后件 充分例子: 如果吃饭,那么要张嘴 吃饭 → 张嘴 必要例子: 只有到法定年龄,才可以结婚 结婚 → 法定年龄 小点: 除非A ,否则不B ? B →A 除非A ,否则B , ? -B →A A → B ? A →B 对 A →-B 错 -B →-A 对 -B →A 错 -A →B/-B 错 B →-A/A 错

逻辑中的假言命题 “如果,就”

逻辑中的假言命题“如果,就” 很多同学都对假言命题的考点感到十分头疼,将其转化时经常出错,但是,只要我们掌握方法,这部分题还是很简单的。下面,跨考教育逻辑教研室邢丹丹老师就简单给大家总结一下假言命题“如果,就”的相关知识。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假言命题的特征,学会判定题型; 2. 掌握假言命题“如果,就”的解题技巧。 二、基础知识 1. 假言命题如何判定题型? 题干中出现典型的关联词:如果…就…,只要…就…,如果…那么…,只有…才…等。 2. “如果,就”解题技巧。 (1)做翻译 l “如果,就”连接两句话,做题过程中用简单的形式表示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称之为翻译的过程。 l “如果P,就Q”,翻译为“P→Q”。 口诀:如果就,前推后。 例如:“如果天下雨,那么地就湿。可以直接翻译为“天下雨→地湿”。 l “如果,就”的替代表达方式:只要P,就Q;为了P,一定Q;凡是P,都Q;P离不开Q;P必须Q。题干出出现类似关键词,仍然是“前推后”。 (2)用技巧 逆否等价: P → Q 等价于 - Q → - P 口诀:肯前推肯后,否后推否前。

例如:“天下雨→地湿”,“地没湿→天没下雨”这两个式子是一定正确的。但是“天没下雨,地可能湿,也可能没湿”,“地湿,天可能下雨,也可能没下雨”。所以“肯前和否后推出肯定的结论,肯后和否前无法推出肯定的结论”。 三、经典例题 例1. 如果某人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在现场。据此,我们可以推出( )。 A.张三案发时在现场,所以张三是杀人犯。 B.李四不是杀人犯,所以李四案发时不在现场。 C.王五案发时不在现场,所以王五不是杀人犯。 D.许六不在案发现场,但许六是杀人犯。 E.许六在案发现场,因此许六是杀人犯。 【答案】C 【解析】第一步:定题型,翻译题干。 “如果,就”假言命题;“如果就,前推后”,可以翻译为“杀人犯→在现场”。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利用“逆否等价”判定选项的正误。 A项:在现场→杀人犯,属于肯后,无法推出肯定的结论,排除; B项:不是杀人犯→不在现场,属于否前,无法推出肯定的结论,排除; C项:不在现场→不是杀人犯,属于否后否前,正确; D项:因为不在现场可以推出不是杀人犯,否后否前,所以许六不在现场,一定不是杀人犯,错误; E项:同A项;在现场→杀人犯,属于肯后,无法推出肯定的结论,排除。 文章来源:跨考教育

国考判断推理“假言命题”必背

国考假言命题在行测中是重点考察的知识点之一,对于这样的考点,初学者会觉得推来推去,不仅难,还浪费很多时间,以至于很多考生在笔试的时候会直接放弃。 其实这是完全不对的,假言命题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反而非常简单,是我们必须做对的送分题! 何为假言命题? 假言命题中的“假”,并非“真假”之意,而是“假设”之意,通俗来讲,即为假设的一种命题,比如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前后两个命题之间是一种假设关系。 假言命题定义为:判定命题间条件关系的命题。 这里有三个关键词需要知道↓↓↓ 一是“判定”,假言命题起到判定、判断的作用; 二是“命题间”,判定两个命题间的关系; 三是“条件关系”,判定命题间是否为条件关系。 也就是说,假言命题主要判定命题之间具备条件关系的一种命题,这三个关键词中重点的是“条件关系”,清楚了何为条件关系,也就理解了假言命题。 假言命题类题目的做题步骤基本分为三步: 第一步看题问,判断题目是要求以真求真还是以真求假,一般考察以真求真居多; 第二步写出题干推理形式,确定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并正确书写推出关系; 第三步写出选项推理形式并选出正确答案。 如何快又准的写出推理形式呢?下面燃妹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假言命题的相关解题方法。熟记以下“公式”,考试帮你省几分钟! 5个前→后(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标志词): 如果……那么(就)……; 只要……就……; 若……就(则)……; 要想……必须……; 一……就……; 4个后→前(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标志词): 只有……才……; 除非……否则不……; ……是……的基础(必要的);

不……就不……; 3个否一推一: 除非……否则……; ……除非……: ……否则……: 2大命题: 假言命题的逆否命题(以真求真):A→B 的逆否命题是非B→非A。 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以真求假):A→B的矛盾命题是A且非B。 1个连锁推理:A→B→C→D→E 记住了上述公式,写推理形式是不需要费脑筋思考的,直接根据标志词判断推理形式然后迅速解题。 例题练习 有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下面哪一个选项不是上面这句歌词的逻辑推论( ) A.只有经历风雨,才能看见彩虹 B.若经历风雨,则能看见彩虹 C.除非经历风雨,否则不能看见彩虹 D.凡看见彩虹的都应该是经历过风雨的 【答案】:B 【解析】题干中想表达的意思是,没有经历风雨是不行的,是必要条件,那么必要和充分是不能进行混淆的。而B项则表示了,经历风雨是一个充分条件,显然是不对的。 父亲对儿子说:“你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考上重点大学。” 后来发生的情况是: Ⅰ儿子努力了,没有考上重点大学。 Ⅱ儿子没努力,考上了重点大学 III儿子没努力,没有考上重点大学。 Ⅳ儿子努力了,考上了重点大学。 发生哪几种情况时,父亲说的话没有错误? A. 仅Ⅳ B.仅Ⅲ和Ⅳ C.仅Ⅱ、Ⅳ

假言命题和选言命题

假言命题和选言命题 定义 所谓假言命题就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件事物情况的条件的命题,假言命题亦称条件命题。例如:1. 如果在淀粉溶液里加入碘酒,那么淀粉溶液会变蓝。2. 只有水分充足,庄稼才能茁壮生长。3. 一个代数方程能得到根的计算公式当且仅当这个代数方程的次数不超过四。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件事物情况的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如果,那么”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联结词;“如果”后面的支命题称为前件;“那么”后面的支命题称为后件。用p表示前件,用q 表示后件,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的命题形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 符号为:p→q(读作“p蕴涵q”)。例如“如果物体不受外力作用,那么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与其支命题(前件、后件)之间的真假关系是:如果前件真而后件假,则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才是假的;如果不是“前件真而后件假”,则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真的。这种真假关系可用下面的真值表来表示: p q 如果p,那么q 真真真 真假假 假真真 假假真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件事物情况的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只有,才”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联结词;“只有”后面的支命题是前件,用p表示,“才”后面的支命题是后件,用q表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的命题形式可表示为:只有p,才q 符号为:p←q(读作“p逆蕴涵q”)。例如“只有有作案动机,才会是案犯”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与其支命题(前件、后件)之间的真假关系是:如果前件假而后件真,则该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才是假的;如果不是“前件假而后件真”,则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真的。这种真假关系可用真值表表示如下:

行测逻辑推理假言命题的核心知识总结

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 假言命题作为命题当中最复杂、最难以理解的命题,包含的推理规则有很多,其中做题作为常见的两个推理规则是:逆否规则和传递规则。 传递规则:“如果A,那么B;如果B,那么C”。可以得出“如果A,那么C”一定也成立。简记为:“AàB,BàC”可以推出“AàC”。 我们把假言命题的传递规则也叫做“假言三段论”,这个名字说明假言传递规则和三段论的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是,这个形式非常像三段论的形式“A是B,B是C。所以,A是C”。与三段论不同的是,这里的A、B、C都是表示“条件”,而三段论的A、B、C都是表示概念。 逆否规则是:假言命题“AàB”和另外一种形式是等价的,即“非Bà非A”。 例如:“如果你长得很漂亮,那么我一定会娶你的”这句话的等值命题是“如果我没有娶你,那么一定是你长得不漂亮”。 逆否规则是一种非常符合日常语言表达的推理规则,在这里提供两种记忆的方法。 第一,联想记忆。我们知道,在不等式中,如果A>B,那么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一个负号,不等式的方向要变号,即-A<-B。同理,对于假言命 题,AàB的两边同时进行否定,那么推出的箭头负号也应该变号,即非A?非B。 第二,口诀记忆。对于AàB的形式,我们把A叫做“前置条件”,简称“前件”,B 叫做“后置条件”,简称“后件”。AàB,称为“前件推后件”。 如果“前件推后件”成立,那么“否定后件推出否定前件”,简称为“否后推否前”,即“非Bà非A”也成立。我们把“AàB”叫做原命题,“非Bà非A”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即进行了两步操作,首先是把原命题的两个条件逆过来,其次再分别否定。例如,“如果跳下悬崖,那么就会死去”能推出“如果没有死去,那么一定没有跳下悬崖”。 如果“前件推后件”成立,那么“否定前件推出否定后件”,即“否前推否后”不一定成立。我们把“非Aà非B”叫做“AàB”的否命题,即推出符号两边的条件分别否定掉。例如,“如果跳下悬崖,那么就会死去”不能推出“如果不跳下悬崖,那么就不会死去”。 如果“前件推后件成立”,那么“肯定后件推出肯定前件”,即“肯后推肯前”不一定成立。我们把“BàA”叫做“AàB”的逆命题,即将两边的条件互换掉,或者说把推出符号的箭头呼唤掉。例如,“如果跳下悬崖,那么就会死去”不能推出“如果死去了,那么就是跳下悬崖了”。 例题:语言在人类的交流中起重要的作用。如果一种语言是完全有效的,那么,其基本语言的每一种可能的组合都能够表达有独立意义和可以理解的词。但是,如果人类的听觉系统接收声音信号的功能有问题,那么,并非基本语言每一种可能的组合都能够成为有独立意义和可以理解的词。 可见: A.如果人类的听觉系统接收声音信号的功能正常,那么一种语言的基本语言的每一 种可能的组合都能够成为有独立意义和可以理解的词 B.语言的有效性导致了人类交流的实用性 C.如果基本语言每一种可能的组合都能够成为有独立意义和可以理解的词,则该语 言完全有效 D.如果人类的听觉系统接收声音信号的功能有问题,那么语言就不可能完全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