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三萜成分的最新研究进展
茯苓对过敏反应的抑制作用研究
![茯苓对过敏反应的抑制作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964396a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05.png)
茯苓对过敏反应的抑制作用研究茯苓,又称猪苓、茯神,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
在中医传统理论中,茯苓被认为是一种能够调节脾胃和湿热的药材,常用于治疗水肿、泄泻、湿热病症等。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茯苓还具有抗过敏的作用,能够对过敏反应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过敏反应是一种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通常是由于对某种特定物质产生过敏原反应所引起的。
过敏反应可导致身体各系统的炎症反应,如呼吸道过敏炎症、皮肤过敏炎症等,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威胁患者的生命。
因此,研究寻找能够抑制过敏反应的药物成为了当今医学领域的一项热门研究。
茯苓中的有效成分包括多种三萜类化合物、多糖类、黄酮类、酚酸类等,这些成分在抗过敏作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茯苓可以抑制免疫细胞释放的过敏介质,如组胺、白三烯等,进而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炎症反应。
此外,茯苓还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茯苓对过敏反应的抑制作用已经在实验动物和人体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一项研究发现,在过敏性鼻炎患者的血清中添加茯苓后,过敏炎症相关指标明显下降,表明茯苓能够有效抑制过敏反应。
另外一项研究则发现,在过敏性哮喘模型动物中,茯苓能够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浸润,改善肺功能,减轻过敏性炎症的程度。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茯苓确实具有抗过敏反应的功效。
茯苓作为一种中药材,安全性较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茯苓制剂包括茯苓片、茯苓丸等,已经成为临床医生治疗过敏反应的常用药物之一。
茯苓制剂可通过口服或者外用的方式使用,具体剂量和用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茯苓对过敏反应的抑制作用是通过多种有效成分的综合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在使用茯苓制剂时,应选择含有茯苓有效成分较高的产品,并遵循医生的指导,以确保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茯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展现了对过敏反应的抑制作用,这为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然而,茯苓对过敏反应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仍需开展更多的研究来解析。
茯苓的药理作用
![茯苓的药理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5896318650e52ea551898d5.png)
结论
表明茯苓提取物 对大鼠异位心脏 移植急性排斥反 应有明显的抑制 作用。
3.7 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 100%茯苓浸出液滤纸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大肠杆菌、甲 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 日本学者从茯苓的甲醇提取液中分离的三萜化合 物可以抑制TPA 引起的鼠耳肿。 另据报道,茯苓 三萜类化合物和茯苓提取物对TPA 引起的雌鼠炎 症有抑制作用。
其他成分
含麦角甾醇、硬烷,纤维素,还有三萜类、辛酸、月桂酸 ,十二酸、组氨酸、胆碱、蛋白质、脂肪、酶、腺嘌呤等 成分。
2 茯苓的分布
中国日本 北美洲 东南亚
澳大利亚
茯苓分布于中国、日本、东南亚、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我国茯苓资源丰富,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 山东、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 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家种、野生均有,以家种产最大, 商品多。其中以云南产“云苓”质量最佳,安徽产“安苓”产量最 大。
报告人:
主要内容
茯苓的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
1 茯苓的化学成分研究 2 茯苓的分布 3 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4 茯苓的相关产品 Add your text in here
1 茯苓的化学成分研究
茯苓糖
茯苓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约为84.2% ,含β2茯苓聚糖、 葡萄糖、蔗糖及果糖。
茯苓素
一组小分子的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它以酸的形式存在于植 物中含茯苓酸、块苓酸、齿孔酸、松苓酸、松苓新酸 。
3.2 抗肿瘤作用
三萜类
茯苓酸A
羧甲基茯苓多糖
茯苓酸A具有抗 肿瘤作用和一定 的细胞毒作用 。
仲兆金等从茯苓 中分离得到三萜 类成分及其衍生 物,发现其对K 细胞抑制作用明 显,可影响小鼠 T淋巴细胞增殖。
茯苓总三萜抗抑郁作用机制及效应成分研究
![茯苓总三萜抗抑郁作用机制及效应成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79d4b2b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7.png)
茯苓总三萜抗抑郁作用机制及效应成分研究茯苓(学名:Poria cocos)是一种具有广泛临床应用价值的中药材,常用于治疗心神不宁、脾胃虚弱等病症。
近年来,研究表明茯苓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抑郁作用,并且这些化合物在茯苓的抗抑郁效果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对茯苓总三萜的抗抑郁作用机制及效应成分进行研究。
茯苓总三萜是指茯苓中的多种三萜类化合物,包括虫草素、茯苓酸、伏苓酮等。
这些化合物在茯苓中的含量较高,因此被认为是茯苓的主要活性成分。
研究表明,茯苓总三萜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并且与传统的抗抑郁药物相比,它们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茯苓总三萜的抗抑郁作用机制主要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抗氧化、抗炎症等多个方面发挥作用。
首先,茯苓总三萜可以增加脑内5-羟色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含量,从而提升大脑的兴奋性和抑制性平衡,改善抑郁症状。
其次,茯苓总三萜还能够减少应激引起的脑内氧化应激反应,增加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自由基的产生,保护脑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此外,茯苓总三萜还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神经炎症对抑郁的影响。
除了抗抑郁作用,茯苓总三萜还具有其他多种药理活性。
研究发现,它们具有调节免疫功能、降低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等多种效应。
其中,茯苓总三萜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疾病的发展。
此外,茯苓总三萜还能够调节血糖水平,降低胆固醇,改善心血管功能,对防治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潜力。
总之,茯苓总三萜作为茯苓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
它们通过多种机制发挥作用,包括调节神经递质、抗氧化、抗炎症等。
此外,茯苓总三萜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降低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等多种药理活性。
因此,茯苓总三萜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可以作为抗抑郁药物以及辅助治疗多种其他疾病的药物来源。
然而,目前茯苓总三萜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药物合成和提取技术也需要进一步改进。
茯苓三萜类成分抗肿瘤活性研究与茯苓药材质量分析
![茯苓三萜类成分抗肿瘤活性研究与茯苓药材质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87a343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bc.png)
茯苓三萜类成分抗肿瘤活性研究与茯苓药材质量分析茯苓,又称茯苓子、白茯苓或茯苓皮,是一种中药材,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中。
它是真菌茯苓疏菌(Poria cocos Schouten)的菌核,具有抗肿瘤、抗炎、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
在茯苓中,三萜类成分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本文将主要介绍茯苓三萜类成分的抗肿瘤活性研究,并结合茯苓药材的质量分析,探讨茯苓的药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茯苓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茯苓中的三萜类成分是其重要药理活性的来源。
该类化合物具有多种抗肿瘤活性,包括抗增殖、抗转移、促凋亡和抗血管生成作用。
茯苓中的毛蕊异黄酮和茯苓酚酸是两类较为常见的三萜类成分,它们在体内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干预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茯苓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来实现。
研究发现,茯苓中的毛蕊异黄酮能够通过调节多种信号通路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如PI3K/Akt、MAPK和NF-κB等通路。
茯苓中的茯苓酚酸则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此外,茯苓中的三萜类成分还能够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从而阻断肿瘤的转移过程。
茯苓作为一种药材,其质量分析对于保证其药用效果至关重要。
茯苓的质量分析主要从外观、理化指标和活性成分含量等方面进行。
外观方面,茯苓应呈灰白色或黄白色,有起伏的光滑表面和均匀的大小。
理化指标包括提取率、水分、灰分、挥发油含量等。
活性成分含量方面,茯苓中的毛蕊异黄酮和茯苓酚酸等三萜类成分应满足一定的含量要求,以保证其药用价值。
茯苓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和药用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茯苓中的三萜类成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茯苓的抗肿瘤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茯苓药材的质量分析对于保证茯苓的药效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可以通过深化对茯苓三萜类成分的研究,进一步挖掘其抗肿瘤活性和机制,并结合质量分析结果,建立茯苓的质量评价标准,实现茯苓的规范化生产和合理利用。
茯苓皮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Ⅰ)
![茯苓皮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Ⅰ)](https://img.taocdn.com/s3/m/ec8981c1fad6195f302ba658.png)
茯苓皮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Ⅰ)茯苓皮是中药茯苓菌核的外皮,临床上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
目前的研究发现,茯苓皮主要含有三萜(羊毛甾烷型和3,4,裂环羊毛甾烷型)和多糖(β,茯苓聚糖),具有抗肿瘤、抗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
在广泛检索文献的基础上,该文对茯苓皮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以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为茯苓皮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标签:茯苓皮;利尿;化学成分;三萜成分;药理活性;临床应用茯苓Poria cocos (Schw.)Wolf又称茯菟、茯灵、云苓、松苓等,在分类学上属于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茯苓属Wolfiporia。
主要分布在云南、湖北、安徽、山东、河北、河南等省。
其干燥菌核称为“白茯苓”,菌核的外皮为茯苓皮。
为历版《中国药典》所收载。
茯苓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其性平,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安神宁心之功效,是多种方剂及中成药的原料,有“十药九茯苓”一说[1]。
与茯苓相比,茯苓皮更擅长利水消肿。
在日本加工白茯苓时作下脚料废弃,但在我国仍然是常用的利尿中药[2,3]。
现将以前茯苓皮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茯苓皮提供科学依据。
1 古籍记载茯苓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称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关于茯苓皮的记载主要有:《四川中药志》记载茯苓皮“性平,味甘淡,无毒。
入肾,膀胱二经”。
《纲目》记载茯苓皮“主水肿肤胀,开水道,开腠理”。
《医林纂要》记载茯苓皮“行皮肤之水”。
2 化学成分研究进展2.1 三萜类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文献报道茯苓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茯苓糖、茯苓三萜(茯苓酸、土莫酸等)、树胶、蛋白质和脂肪酸等[4,5]。
而茯苓皮主含三萜酸类及糖类成分,其中三萜酸类成分种类多样。
有研究表明茯苓皮中的三萜类物质含量远高于茯苓菌核[6]。
茯苓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茯苓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75cceeb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7.png)
茯苓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茯苓,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应用广泛的中药材,自古以来就在中医药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茯苓的研究不断深入,其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旨在综述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以期为茯苓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我们将对茯苓的化学成分进行概述,包括多糖、三萜类化合物、甾醇类化合物等主要成分,并分析这些成分在茯苓药效中的作用。
我们将重点探讨茯苓的药理作用,包括其抗炎、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以及相关的分子机制。
我们将对茯苓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包括其在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展望其未来的临床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茯苓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的平台,为茯苓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茯苓的化学成分茯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化学成分复杂且丰富,主要包括多糖类、三萜类、甾醇类、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等多种成分。
其中,多糖类是茯苓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茯苓聚糖、茯苓酸多糖等,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茯苓还含有多种三萜类化合物,如茯苓酸、去氢茯苓酸等,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
茯苓中的甾醇类成分,如β-茯苓醇等,也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分离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茯苓化学成分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新的活性成分不断被发现,为茯苓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物质基础。
三、茯苓的药理作用茯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涵盖抗炎、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等多个方面。
其药理作用的研究不仅为深入理解其药用机制提供了依据,也为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拓展提供了可能。
茯苓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多项研究表明,茯苓中的多糖成分能够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
茯苓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茯苓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a209d5c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9.png)
4、抗炎作用:茯苓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作用,可以 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参考内容二
茯苓(Poria cocos)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利 尿、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本次演示将重点介绍茯苓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 及其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一、茯苓的化学成分
3、黄酮类化合物茯苓中还含有一些黄酮类化合物,如柚皮苷、槲皮素等, 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这些化合物对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疾 病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参考内容
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宁心安神等多种功效。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和对中药材研究的深入,茯苓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 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次演示将概述茯苓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以期为相关研 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1、水提取法:将茯苓原料用水浸泡后加热提取,提取液过滤后得到浓缩液, 再
2、有机溶剂萃取法:使用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醇等)将茯苓中的有效成 分萃取出来,然后通过蒸发溶剂得到干品。这种方法分离效果好,但有机溶剂的 使用量和回收成本较高。
茯苓含有多种复杂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多糖类、三萜类、甾醇类、脂肪酸 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等。其中,多糖类化合物是茯苓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 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三萜类化合物也是茯苓的重要成分, 主要包括茯苓酸、去羟基茯苓酸等,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菌等作用。此外,茯 苓还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如Fe、Zn、Se等,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保健作用。
茯苓的生物活性
1、增强免疫功能:茯苓多糖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可以促进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化,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2、调节血糖水平:茯苓多糖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尿糖等指标,具 有明显的降糖作用。
茯苓皮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茯苓药材指纹图谱的研究
![茯苓皮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茯苓药材指纹图谱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a60130b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8.png)
茯苓皮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茯苓药材指纹图谱的研究茯苓,又称延胡索,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中医药学中的治疗和预防多种疾病。
它是由茯苓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的子实体干燥而成。
茯苓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抗炎、保护肝脏、改善睡眠质量等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人员对茯苓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中所含的三萜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活性成分。
三萜类化合物不仅具有药理活性,还具有明显的水溶性和稳定性,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
然而,茯苓中的三萜类化合物种类繁多、含量复杂,导致其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具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深入研究茯苓中的三萜类化合物,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分离纯化技术,如溶剂萃取、层析技术和固相萃取等。
通过这些技术,研究人员成功地从茯苓中分离出了多种三萜类化合物。
然后,他们利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NMR)、质谱技术(MS)等手段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
通过与已知化合物的比对和各种谱图的分析,研究人员成功地确定了茯苓中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
除了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研究人员还开展了茯苓药材指纹图谱研究。
指纹图谱是指通过分析样品中的多个成分来描述其特征和质量,是研究样品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茯苓药材指纹图谱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对茯苓样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
通过测定茯苓样品中化学成分的峰面积、保留时间和色谱特性,研究人员建立了茯苓药材指纹图谱。
研究人员进一步利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对茯苓药材指纹图谱数据进行了分析。
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等方法,研究人员成功地区分了不同产地和不同批次的茯苓样品。
这说明茯苓药材指纹图谱可以作为评价茯苓质量的重要方法,有助于监控茯苓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通过茯苓皮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茯苓药材指纹图谱的研究,我们对茯苓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分布和含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茯苓药材指纹图谱也为茯苓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茯苓三萜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茯苓三萜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1ad2dc97f1922791688e8c2.png)
・ 7 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茯苓三萜化合物 的药理作用研究进 展
林 琥 何艳梅 0
( 1 、 黑龙江 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4 0 2 、 哈 尔滨商业大学 药学院, 黑龙江 哈 尔滨 1 5 0 0 7 6・ 摘 要: 茯 苓为常用中药, 其在 日常饮食 以及 临床 用药都有很 高的应用价值。在古代 因其功效广泛 , 且不分四季变化 , 故被称 为“ 四 时 神 药” 。 在现代研 究 中发现 , 茯苓 的药理作 用主要取决于三萜类化合物和 多糖成分。 本文就其 中三萜类化合 物药理 方面的研 究概况进行 综 述, 并对茯 苓的临床应 用前景进行展望 , 希望对 1 3后茯苓三 萜类化合的药理学研 究提供依据 。 关键词 : 茯苓 ; 三 萜类 化 合 物 ; 药理 作 用 ; 研 究进 展 茯苓又名玉灵 , 茯菟 , 茯灵 等。我国茯苓 资源丰富 , 主要 分布在 用 。茯苓 三萜类 化合物 1 、 2 、 3 、 4 、 5 、 1 1 、 1 3 、 1 5 、 1 6 、 1 7 、 2 6 、 2 7 、 2 8 、 3 1 我 国云南 、 湖北 、 贵州 、 福建等地l 】 1 。亦被历版 《 中国药典》 所收录 , 其 等 和茯苓提取 物对 1 2 一氧 一 1 4 一醇 一 1 3 一乙酸 ( T P A) ; I 起 的雌 鼠炎 性平 , 味甘 、 淡, 归心、 肺、 脾、 。 肾经 ; 具有利水渗湿 、 健脾 、 宁心 。用 于 症 有抑 制作 用 ;三萜 类化 合物 1和 1 2作 为 蛇毒 的磷脂 酶 A 2 水肿尿少, 痰饮眩悸 , 脾虚食少, 便溏泄泻, 心神不安, 惊悸失眠目 。 ( P L A 2 ) 的抑制剂 , 并成为天然的抗炎药物 。 1茯苓 三萜 类化合物 的药理活性 1 . 8 抗 氧化 活 性 1 . 1 利 尿 活性 茯苓皮 总三萜 C H O H提取 液对超氧 阴离子 自由基 ( 0 2 + ) 、 过氧 根据 中医基 础理论 , 中药 的利 尿作用 归。 肾经 , 作用于 肾脏促进 化氢( H2 ( ) ) 和羟 自由基( ・ O H) 等 3种 氧 自由基均有 一定程度的抑 体 内电解 质和水 的排 泄 , 从 而使尿量增加 , 血容 量减少 , 消除水肿 。 制作用 , 并与茯苓皮总三萜 C H3 0 H提取液 的浓度呈正相关旧。 茯苓 茯苓中三萜类化合物是治疗 利尿消肿的主要成分 , 茯苓 的利尿作用 皮三萜还可抑制 家鸡红细胞溶血作用 , 防止细胞 内容 { 勿 外流 。同时 较 持久 , 并且 由电解质紊乱所 引起 的乏力 、 心律失常 、 嗜睡倦怠不 良 对小 鼠 F e — H 0 引起 的肝 匀浆 脂质过氧化产生的丙二 醛 ( MD A) 有 反应 临床较 少日 。利尿作用较西药缓和 , 安全有效 , 是寻找更好利尿 很好的清除作用 。 药 的探 索方 向 。 1 . 9抗肿瘤作用 1 . 2对免疫功能 的影响 茯苓三萜类化合物抗肿瘤作 用的相关 研究 有很多。许津等㈣用 茯苓三萜类成分既可增强 细胞 免疫 和体液免疫 , 表现在抗 胸腺 不 同剂量 的茯苓素对小 鼠白血病 L 1 2 1 0细胞 D N A的 影响。结果 发 萎缩 、 抑制癌细胞扩散 、 抑制肿瘤增生等 。 吕丁等嗍 发 现茯苓 三萜类 现抑制效果与茯苓素剂量和培养 时间呈正相关。 茯苓 素对胸苷激 酶 成分对小 鼠巨噬细胞 的吞 噬功能增强 , R N A、 蛋 白质合成加快 , 体外 有 一定的抑制作用 , 且 与茯苓 素剂量呈线性相关 , 值 得注意 的是 对 抗病毒 活性增强 。这些研究对茯苓 有效 成分的开发利用 , 以及 从中 照组 和给药组 的细胞形态并没有显著差别 。 这些都充 分说明茯苓 三 药 中筛选 出具有低毒性 、 低副作用 的免疫抑制剂有着重要意义 。 萜类成分具有很好的抗肿 瘤药效 , 有必要进 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
茯苓有效成分三萜的研究进展
![茯苓有效成分三萜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d3b1644336c1eb91a375d4a.png)
2. 1 抗肿瘤作用 国产茯苓菌核提取的茯苓素 ( Poriatin ,三萜的
混合物) 体外对小鼠白血病 L1210 细胞的 DNA 合成 有明显不可逆的抑制作用[10 ] ,作用点在细胞膜上 , 抑制作用随剂量的增大而增强 ;茯苓素可显著抑制 L1210细胞的核苷转运 ,抑制 L1210细胞 DNA 合成的 补偿途径的各个环节 ,对 DNA 聚合酶没有影响 ,对 胸苷激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抑制程度远小于对 核苷转运的抑制 。茯苓素对抗癌药有增效作用[11 ] , 与丝裂霉素合用抑瘤 (小鼠肉瘤 S180 ) 率为 48. 0 % (丝裂霉素为 35. 0 %) ; 与更生霉素合用抑瘤率为 38. 9 %(更生霉素为 19. 6 %) ;与环磷酰胺合用抑瘤 率为 69. 0 %(环磷酰胺为 32. 3 %) ;与 52氟尿嘧啶合 用抑瘤率为 59. 1 % (52氟尿嘧啶为 38. 6 %) 。对小 鼠白血病 L1210 ,单独使用环磷酰胺的生命延长率为 70. 0 % ,与茯苓素合用为 168. 1 %。与环磷酰胺合 用 ,茯苓素的增效最适剂量为 1/ 40LD50 。茯苓素在 体内外均有明显增强巨噬细胞产生诱生肿瘤坏死因 子的能力[12 ] ,有显著的剂量依赖关系 。在体内对小
1表1结构式112131451617891011112113114151161171181920211221231241252612712812930311323334参考文献127813172317141123456799991281713171112131423118141223456767891811811111132乙酰氧基2162羟基羊毛甾2824312二烯2212酸茯苓酸3162二羟基2羊毛甾2824312二烯2212酸土莫酸32羟基2羊毛甾2824312二烯2212酸依布?酸32羟基2羊毛甾28242二烯2212酸32乙酰氧基2162羟基羊毛甾28242二烯2212酸3162二羟基2羊毛甾28242二烯2212酸32乙酰氧基2162羟基羊毛甾28242二烯2212酸甲酯茯苓酸甲酯3162二乙酰氧基2羊毛甾2824312二烯2212酸162氧2乙酰茯苓酸3162二乙酰氧基2羊毛甾2824312二烯2212酸甲酯162氧2乙酰茯苓酸甲酯312羟基23162二乙酰氧基2羊毛甾282烯2212酸312羟基2162氧2乙酰茯苓酸32乙酰氧基2162羟基2羊毛甾2791124312三烯2212酸去氢茯苓酸3162二羟基羊毛甾2791124312三烯2212酸去氢土莫酸3162二羟基2羊毛甾2791124312三烯2212酸32差向去氢土莫酸316252三羟基2羊毛甾2791124312三烯2212酸252羟基232差向去氢土莫酸32酮基2162羟基羊毛甾2791124312三烯2212酸猪苓酸c32羟基2羊毛甾2791124312三烯2212酸去氢依布?酸32羟基2羊毛甾2791124312三烯2212酸32酮基26162二羟基2羊毛甾2791124312三烯2212酸32乙酰氧基2162羟基2羊毛甾27911242三烯2212酸32乙酰氧基2162羟基2羊毛甾2791124312三烯2212酸32差向2去氢茯苓酸32酮基2羊毛甾2791124312三烯2212酸3162二羟基2羊毛甾27911242三烯2212酸32乙酰氧基26162二羟基2羊毛甾2791124312三烯2212酸62羟基去氢茯苓酸32对2羟基苯甲酰基2162羟基2羊毛甾2791124312三烯2212酸32对2羟基苯甲酰基去氢土莫酸32羟基2162乙酰氧基2羊毛甾2791124312三烯2212酸162羟基2342开环2羊毛甾2428791
茯苓皮中总三萜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
![茯苓皮中总三萜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f905fb40fe4733687e21aa2c.png)
茯苓皮中总三萜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摘要:为探讨茯苓[Poria cocos (Schw.)Wolf]皮中总三萜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考察了液固比、超声波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茯苓皮干粉粒度对茯苓皮总三萜提取率的影响,并对部分工艺参数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以50%乙醇为提取溶剂、超声波功率500 W、液固比15∶1(V/m,mL∶g)、干粉粒度0.150 mm、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0 min为最优提取参数组合,验证试验的提取率为2.6%,正交试验的优化结果可信。
关键词:茯苓[Poria cocos (Schw.)Wolf]皮;总三萜;超声波辅助提取;正交试验中药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Wolf]的干燥菌核[1],为中国常用的道地中药材,是多种复方药及中成药(300多种)的重要原料[2],具有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及宁心等功效。
茯苓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为三萜类物质和多糖等[3-5],三萜类物质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和抗炎等作用[6],并对人体白血病细胞系HL-60有诱导分化作用[7]。
茯苓皮中富含三萜类物质,但在茯苓加工过程中大多被作为废弃物处理,对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
茯苓总三萜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有机溶剂提取法以及超临界萃取法。
有机溶剂提取法往往提取时间长、效率低、需要消耗大量的有机溶剂、易造成污染;超临界萃取法提取步骤繁琐[8]。
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提取技术,具有简单、高效、低成本、高提取率等特点[9]。
为了扩大茯苓三萜类物质药源和开发新型功能性深加工食品,研究对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茯苓皮中总三萜的工艺进行探讨,着重考察了超声波功率、茯苓皮干粉粒度、液固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等因素对茯苓皮总三萜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主要工艺条件,旨在为茯苓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原料茯苓皮收集自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九资河镇,去除杂质后风干,常压干燥,粉碎过筛备用。
茯苓皮三萜提取物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茯苓皮三萜提取物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1b8a05d0b1c59eef8c7b4d1.png)
茯苓皮三萜提取物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由于环境污染加剧、营养失衡以及生活压力加大等因素,肿瘤已经成为影响和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二大常见疾病。
从中药中寻找抗肿瘤活性部位及有效单体化合物已成为开发抗癌新药的途径之一。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含有羊毛甾烷型四环三萜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普遍具有抗肿瘤的生物活性。
茯苓中羊毛甾烷三萜多为同分异构体,并且含量非常低,因此,对这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非常困难,这严重阻碍了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实地调查发现,在采收时,由于用药量不大,其外皮(茯苓皮)常被当做废弃料丢弃。
研究表明,茯苓皮中羊毛甾烷型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含量较高,约为其内核(白茯苓)的十倍,同时三萜化合物的种类也比白茯苓丰富,这非常利于对这些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系统的研究。
因此,从茯苓皮中分离制备羊毛甾烷三萜类成分并阐明其抗肿瘤药效活性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
本文制备了茯苓皮羊毛甾烷三萜提取物,考察了茯苓皮三萜提取物的体内、体外抑瘤活性;采用传统柱色谱、高速逆流色谱、超临界流体制备色谱技术对茯苓皮三萜提取物中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三萜单体化合物的癌细胞毒活性,分析了构效关系。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茯苓皮乙酸乙酯部位的定性与定量分析采用LC-MS对茯苓皮乙酸乙酯部位中羊毛甾烷三萜色谱峰进行了鉴定,指认出13个羊毛甾烷三萜化学成分;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总三萜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羊毛甾烷三萜的总量大于50%。
因此茯苓皮乙酸乙酯部位可作为羊毛甾烷三萜提取物用于进一步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学活性研究。
2茯苓皮三萜提取物抗肿瘤活性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茯苓中羊毛甾烷类三萜化学成分的药理活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这些三萜与乳腺癌、宫颈癌、肺癌等多种肿瘤疾病相关。
建立Lewis荷瘤小鼠模型,考察了茯苓皮三萜提取物体内抗Lewis肺癌活性,结果表明茯苓皮三萜提取物在65 mg/kg、90 mg/kg剂量连续灌胃给药15天,抑瘤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为41.27%和58.87%。
茯苓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茯苓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649991e6edb6f1aff001f82.png)
茯苓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姓名:***专业:中药化学学号:***********茯苓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有茯苓三萜和茯苓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
在广泛检索文献的基础上,该文对茯苓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茯苓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茯苓;三萜成分;多糖成分;药理作用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1]。
茯苓又名茯菟、茯灵、玉灵、万灵桂、云苓、松苓等,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2],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和营养保健益寿食品。
茯苓为中药八珍之一,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养心安神等功效。
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3]。
茯苓主要成分有茯苓三萜、茯苓多糖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茯苓具有利尿、免疫调节、保肝、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
近年来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许多中外医药学者对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使得茯苓在中医临床及人民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使用价值,以茯苓为原料的成品药也不断开发,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1茯苓三萜的药理作用1.1 抗肿瘤作用茯苓三萜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的报道和相关研究已较多。
仲兆金[4]等从茯苓中抑制作用明显,分离得到三萜类成分及其衍生发现对人慢性髓样白血病细胞K562可影响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
Kwon Ms等[5]发现茯苓三萜对多种肿瘤具有抑制活性,尤其对卵巢,癌肺癌,皮肤癌,直肠癌,中枢神经癌等作用明显。
茯苓素对艾氏腹水癌、肉瘤S180、白血病L1210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小鼠Lewis的转移也有一定的作用,与丝裂霉素、环磷酰胺等抗癌药合用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6-7]。
在徐榕等[8]发现茯苓中羊毛甾烷三萜类化合物与抗癌药物合用,能促进小鼠巨噬细胞产生集落刺激因子,能明显促进粒细胞增殖,引起造血细胞再生,这表明茯苓可提高放、化疗的疗效。
茯苓皮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茯苓药材指纹图谱的研究
![茯苓皮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茯苓药材指纹图谱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dc4ecc6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d.png)
茯苓皮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茯苓药材指纹图谱的研究1. 本文概述茯苓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国传统医药中的珍贵药材,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多种三萜类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在茯苓药材中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如抗肿瘤、免疫调节和抗氧化等作用。
茯苓药材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仍面临诸多挑战。
由于茯苓药材的来源多样,其品质和药效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建立一种可靠的茯苓药材指纹图谱对于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茯苓皮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以及茯苓药材指纹图谱的建立。
通过多种色谱技术对茯苓皮中的三萜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茯苓药材的指纹图谱,以期为茯苓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的结果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茯苓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而且对于推动茯苓药材的标准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2. 文献综述茯苓,又称延胡索,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属于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的干燥菌核。
在我国,茯苓有着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常与其他中药方剂配伍使用,具有利尿、镇静、滋补等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萜类成分是茯苓主要的药效成分之一。
近年来,对茯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以及药材指纹图谱的建立上。
这些研究旨在深入了解茯苓的药效物质基础,为茯苓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作为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在中药材指纹图谱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技术能够同时实现对中药材中多种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为建立准确、可靠的药材指纹图谱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茯苓药材指纹图谱的研究中,HPLCMS联用技术被用于对不同药用部位、不同产地的茯苓样品进行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样品的指纹图谱,可以评估不同来源茯苓的质量差异,为茯苓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不同干燥方式对茯苓药材中三萜类及茯苓酸含量的影响
![不同干燥方式对茯苓药材中三萜类及茯苓酸含量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1b78858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f4.png)
不同干燥方式对茯苓药材中三萜类及茯苓酸含量的影响
余正勇;徐雨生;赵宁东;黄再强;田迎秋;胡展育;李家平;高明菊
【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
【年(卷),期】2024(63)1
【摘要】采用不同干燥方式(自然晒干、60℃烘干、80℃烘干、105℃烘干、冻干)对茯苓(Poria cocos)鲜品进行干燥,测定干燥后的茯苓三萜类及茯苓酸含量,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其三萜类及茯苓酸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茯苓三萜类及茯苓酸含量
均为冻干>105℃烘干>80℃烘干>60℃烘干>自然晒干,冻干工艺下茯苓三萜及茯
苓酸含量分别高达8.95%、6.89%,自然晒干下的茯苓三萜类及茯苓酸含量均最低。
确定了茯苓药材的最佳干燥方式,为茯苓药材后期加工工艺的选用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148-152)
【作者】余正勇;徐雨生;赵宁东;黄再强;田迎秋;胡展育;李家平;高明菊
【作者单位】文山学院三七医药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盘龙云海药业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1
【相关文献】
1.不同产地茯苓中茯苓酸含量的比较研究
2.大别山区仿野生栽培茯苓中茯苓多糖和茯苓酸含量研究
3.HPLC测定不同产地茯苓中的茯苓酸含量
4.不同产地茯苓中7
种三萜类成分含量的测定及聚类分析5.UPLC测定不同产地茯苓中5种三萜类成分的含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F苓中三萜类和多糖类成分的研究进展
![%AF苓中三萜类和多糖类成分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be187c5d5bbfd0a79567328.png)
菌物研究2005,3(3):55-61Journal of Fungal Research V ol 13,N o 13,2005ISS N 1672-3538茯苓中三萜类和多糖类成分的研究进展杨树东Ξ,包海鹰ΞΞ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长春130118摘 要:主要对中药茯苓中的三萜类和多糖类成分进行了综述。
到目前为止已从茯苓的菌核和菌丝中分离到三萜类物质39个,其中羊毛甾282烯型三萜12个,羊毛甾27,9(11)2二烯型三萜16个,3,42开环2羊毛甾27,9(11)2二烯型三萜7个,3,42开环2羊毛甾282烯型三萜2个,三环二萜类1个,齐墩果烷型三萜1个;分离到多糖类物质23个。
关键词:化学成分;三萜;多糖;茯苓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8(2005)0320055207 茯苓为多孔菌科(P olyporaceae )真菌茯苓(Wolfiporia cocos (Schwein.)Ryvarden&G ilb )的干燥菌核,为我国传统中药,是多种方剂及中成药的原料,有“十药九茯苓”之说。
以茯苓为原料的中成药约有300多种[1]。
在我国除东北、西北北部、内蒙古和西藏外,其他省份均有分布,主产湖北、安徽、河南、云南、贵州、四川等省。
茯苓性平,味甘、淡。
归心、肺、脾、肾经。
中医理论认为它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之功效。
茯苓多糖具有抑制肿瘤,调节机体免疫等功能,多用于治疗痰饮、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心悸、晕眩等症。
茯苓喜高温、干燥、向阳,多分布在海拔700~1000m的松林中。
茯苓最适生长温度为20~28℃[2]。
传统的栽培有段木栽培,树蔸栽培,松针栽培,松木屑栽培,马尾松活立木栽培,松毛穹窝播种栽培,棉籽壳辅助松木栽培和室内栽培等几种。
茯苓以7月至次年3月间采挖质量为优[3]。
我国茯苓平均年需要量为(1.0~1.2)×104t ,近年平均产量1×104t 左右,产需稍有差距,有种植的潜力[4]。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者的7,9(11)脱氢衍生物及多孔菌酸C,
并制备了它们的甲酷、3一酮基及25一或26一经
基衍生物。经体外肝癌细胞试验发现其甲醋
衍生物具有细胞毒作用,而3一酮基,25一或26一经基衍生物则无细胞毒作用。1997年仲
兆金等采用卤代烷在碱性条件下与3日,16a-
获荃三菇衍生物的药理、生物活性与结构关
系还须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TaiT,亡tal.Phytoehemistry,1991,30(8):2796
2TaiT,etal.Phytoehemistry,1992,31(7):2548
3TaiT,etal.Phytochemistry,1993,32(5):1293
于水中,然后用乙酸乙醋再次提取的方法进’
行纯化。
获荃三枯成分彼此间的差异小,故其分
离多采用层析法,首先将获荃三菇成分的混
合物加到Sihcagel柱上,用不同比例的
MeOH一CHC13(0~25%)溶剂系统进行梯度
洗脱,分段收集洗脱液浓缩至干,再利用该柱
或制备TLC、反相HPLC制备柱进行分离,
(11)异环共扼双键,未见8位双键的报道。
4衍生物的制备及构效关系初探
制备获菩三枯成分的衍生物,通常是采
用重氮甲烷或N一氯甲基苯邻二甲酞亚胺将
获菩三掂成分中的梭基醋化,从而扩大各成
分彼此间理化性质的差异,以便达到分离纯
化的目的。另外也有人通过制备衍生物进行
获荃三菇成分构效关系的研究。1980年
二经基羊毛街烷7,9(11),24(31卜二烯酸、3-
酮基一16a经基羊毛幽烷7,9(11),24(31卜三
烯酸及3件乙酞氧基一16a一轻基羊毛街烷8,24
(31卜二烯酸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的方法制得
9种梭酸醋衍生物并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
对人慢性髓样白血病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试
验结果表明:3位为经基,环上双键为7,9
环羊毛菌烷三菇型的三菇成分共9个,按其
边链双键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两类基本骨架,
各化合物的结构差异除边链双键外,主要在
于3位经基是否成醋和16,25,29位碳上是
否有经基取代。与羊毛菌烷三菇烯型相比较
可以看出,3,4一开环羊毛幽烷三菇型化合物
的结构特点是1)3,4位碳链断裂开,3位成
为拨基,4位与28位形成双键;2)仅存在7,9
内容的增刊,现征文通知如下:
征文内容:①中草药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代
谢工程、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对珍贵和濒危动、植物中药材种源的保护、鉴别、优化和可持
续利用等技术。②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新技术知:超临界萃取、膜分离、超滤技术、大孔吸
附树脂色语、逆流色谱、澄清技术等。③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的新仪器、新方法等。④中草药现
lq乙八j11口八匕︵了OOQ﹄nl︼q1,.1111,111‘110产Jg︺q山和重量有较明显降低作用(P<0.05),患者
主观症状:头昏、肢体沉重、疲乏懒言、记忆减
退等均有明显好转卿〕。
参考文献
l张淑慎,等.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96,21(l):63
2华琼,等.中医研究,1996,9(5):28
ZD一NMR及X一射线晶体衍射确定了3一酮基-
6,16a一二轻基羊毛幽烷7,9(11),24(31)三
烯酸(3一oxo一6,16a一dihydroxylanosta一7,9
(11),24(31升trien一21一oieaeid)的分子结构
和晶体结构。
在获荃三菇成分的结构测定方面,IR,
UV,MS等光谱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IR
3刘一志,等.陕西中医,1990,11(6):247,253
4周清发,等.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0(21):2054
5周岱翰,等.中国肿瘤临床,1996,23(6):426
6戴馨仪,等.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7.8(3):巧4
7王维平,等.时珍国药研究,1991.2(l):30
得到的单一成分在甲醇中结晶纯化。有些获
荃三菇成分由于彼此间只差一个双键或为差
向异构体,极难分离,为了提高分离效率,可
采用制备衍生物的方法,扩大彼此间理化性
质的差异达到分离目的。近几年Tal等[sj采
用N一氯甲基苯邻二甲酞亚胺处理获荃三枯
成分的混合物得到相应的N一甲基苯邻二甲
Address:ShenQian,InstituteofMedieinalBioteehnology,ChineseAeademyofMediealScienees,PekingUnion
情况不同,可见羊毛街烷三菇烯型的结构差
异是:l)环上8位双键或异环7,9(11)共扼
双键,外环24(25)双键或24(31)末端双键;
2)6位、16位碳上有无Q一轻基取代;3)3位碳
上有不同基团取代,多为羚基亦有乙酞氧基、
碳基,且有差向异构;4)25位是否有轻基取
代。
3.23,4一开环羊毛街烷三菇烯型:属3,4一开
8陈耀璋,等.中药材,199斗,17(3):37
9陈耀璋,等.西南国防医药,1993,3(5):257
10王俏先,等.中成药,1994,17(3):37
回秀丽,等.中国中医药科技,1997,4(3):181
张景湖,等.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17(l):57
成志荣,等.江苏中医,1998,19(1):42
s王利亚,等.现代应用药学,1993,10(2):8
9兼松明子,等.YakugakuZasshil97o,90(4):475
10Ak一koK,etal.ChemPharmBull,1970,8(4):779
11仲兆金,等.中国药物学杂志,1997,7(l):71
12ValisolalaoJ,etal.BullSocChimFr,1980,l:473
(11)异环共扼双键的获荃三菇通过醋化增大
其脂溶性,有益于其抑制率的提高,而3位为
乙酞氧基,环上为8(9)双键型的获荃三枯若
再增大其脂溶性会降低其抑制率;对小鼠T
淋巴细胞增殖影响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
明:获荃三枯成分中3位为经基,环上双键为
7,9(11)异环共扼双键的获荃三枯对小鼠T
淋巴细胞有促进增殖作用,而其醋化衍生物
摘要综述了有关获荃三菇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测定和其结构特点等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
归纳了获荃三菇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对其构效关系的初探。
关键词获荃三菇结构测定与特点获荃衍生物构效关系
自70年代以来,从获荃干燥菌核中分离
纯化并阐明结构的四环三枯化合物已有20
多种,可分为两种类型:即羊毛幽烷三菇烯型
冯冰虹,等.广东药学院学报,1995,11(4):264
池淑君,等.癌变一畸变一突变,1997,9(6):372
徐宝析.辽宁中医杂志,1995,22(11);510
(1999一03一12收稿
1999一05一10修回)
获等三菇成分的最新研究进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沈竿‘许先栋
(1999一04一21收稿)
关于编辑、出版以“中药新剂型、新工艺、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
《中草药》杂志2000年增刊的征文通知
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世纪之交,高新技术在中药产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加速中药
产业的技术创新,本刊拟在2000年下半年编辑、出版以“中药新剂型、新工艺、新技术”为主要
aeid)及3p一经基羊毛街烷一7,9(11),24一三烯
酸的结构。近年来,获荃三菇成分的结构鉴定
进一步采用‘”CNMR,ZD一NMR及X一射线晶
体衍射等手段,如运用‘3CNMR谱有效地确
定了羊毛幽烷三菇烯型和3,4一开环羊毛菌
烷三菇烯型获荃三菇成分的基本骨架,而且
由于三枯类化学成分的碳谱中最易分辨的信
获荃中的三菇成分主要为中等极性的同
系物,性质相近,提取时多用极性强的有机溶
剂甲醇、乙醇长时间冷浸或回流提取【‘一’〕,亦
有用弱极性的乙醚[s1和正己烷图回流提取的
报道,提取液减压浓缩至干,即得棕黄色含多
种获荃三枯成分的混合物。由于其中含有大
量p一获等聚糖,因此Tai等〔,一“〕通过将其悬
稿件上请注明“增刊征文”字样。
《中草药》杂志编辑部
《中草药》1999年第30卷第H期附3
谱主要根据区域A(1355一1692em一’)和区
域B(1245~1330。m一‘)的碳氢吸收来区别
四环三枯和其它类型的三枯,如四环三菇的
A,B区各有一个峰,而齐墩果烷型和乌索烷
型三菇在A区或B区都各有两个或三个
·附2·
峰[1l」。uv光谱对于区分环上8位双健与7,
9(11)异环共扼双键化合物极为有用,质谱尤
陈作良,等
.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8,33(l):50
郑师碧.等
.
L牛,国中西结合杂志,1995,15(7):431
徐秀珍,等
.
宁夏医学院学报,1997,19(2):6
林军,等
.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5,l2(4):527
王宇.药学进展,1996,20(2):91
周广军,等.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13):1286
MediealCollege,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