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的研究进展解析
互联网技术体系架构
![互联网技术体系架构](https://img.taocdn.com/s3/m/511b136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5.png)
互联网技术体系架构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日常的社交娱乐到关键的商业运作,互联网的影响力无处不在。
而支撑这一庞大且复杂的互联网世界的,是其背后精妙的技术体系架构。
互联网技术体系架构就像是一座高楼大厦的蓝图,它规划和设计了整个互联网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如何协同工作,以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处理和服务提供。
让我们先从网络基础设施层说起。
这是互联网的“基石”,包括了各种物理设备,如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
服务器是存储和处理数据的核心设备,它们就像是巨大的“信息仓库”,时刻准备着响应用户的请求。
而路由器和交换机则负责在网络中引导数据的流向,确保信息能够准确、快速地到达目的地。
在这一层之上,是网络协议层。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当属 TCP/IP 协议。
TCP(传输控制协议)负责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就像一位严谨的“快递员”,确保包裹(数据)能准确无误地送达收件人手中。
而 IP (网际协议)则负责给每个网络设备分配唯一的地址,如同给每栋房子一个独一无二的门牌号,让数据能够准确找到目标。
再往上走,就是应用层。
这是我们用户直接接触和感受到的部分,涵盖了各种各样的互联网应用,如网页浏览、电子邮件、在线视频、社交媒体等等。
以网页浏览为例,当我们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网址时,浏览器会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与服务器进行通信,获取网页的内容,并将其展示在我们眼前。
在互联网技术体系架构中,数据存储和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使得海量的数据能够被有效地组织、存储和检索。
关系型数据库如 MySQL、Oracle 等,以其结构化的数据存储方式,在企业级应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而随着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非关系型数据库如 MongoDB、Redis 等也应运而生,它们更适合处理大规模的、非结构化的数据。
安全问题在互联网技术体系架构中不容忽视。
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时刻威胁着互联网的正常运行和用户的隐私安全。
《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专辑前言
![《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专辑前言](https://img.taocdn.com/s3/m/96a7dffdba0d4a7302763a57.png)
较少 的超级 节点 即可 实现较 高 的负载 总量 和较好 的性能. 江学 智等 作者 的论文 “ 布式控 制平 分
面: 行 B 并 GP路 由计算 自适应 负 载均衡 算法 ” 出 了基 于 Hahn 提 s ig技术 的并 行 B GP路 由计 算
自适应 负载 均衡模 型 和算法 , 以有效 提 高并行 B 可 GP路 由计 算 的性 能 . 继 龙等 作 者 的论 文 王
年 8月 , 国务 院总理 温家宝 提 出 “ 知 中 国” 将 物 联 网正 式列 为 国家 五 大新 兴 战略 性 产业 之 感 ,
一
,
并 写入 “ 政府 工作 报告 ” 2 1 . 0 0年 1 , 家 宝 总理 主持 召开 了 国务 院常 务 会 议 , 月 温 决定 加 快
推进 电信 网 、 广播 电视 网和 互联 网的 “ 网融合 ” 在这 样 的背景 下 , 三 . 物联 网的基 础理论 、 键技 关
“ 于联 邦架 构 的全球 网络性 能测 量” 对 大规模 异 构 网络 的测 量 , 计 并 实 现 了基 于联 邦 架 基 针 设
构 的全球 网络性能 测量 平 台 , 网络测 量提供 了一种 新 的思 路 和 方法 . 为 尹浩 等 作者 的论 文“ 内 容 网络服 务 节点部署 理论 综述 ” 针对 内容 网络 中服 务节 点部 署这一 核 心问题 , 总结 了相关 的理
术 和应 用系 统 , 三 网融 合” “ 的新架 构 、 机制 和协议 , 以及 互 联 网在 大 规模 异 构 技术 的研 究 , 为 了 网络 研究 领 域 的 热点 和 重 点 问题. 年来 , “ 网融 成 近 在 三
合 ” 物联 网和计算 机 网络 的体 系结 构方 面 , 、 相关 的研究 工作 异 常活跃 . 本专 刊正 是在这 种情 况 下 推 出, 专刊 收录 了 国内新一 代互 联 网体 系结 构领 域具 有创新 性 和探索 性 的部分 研究成 果 , 基 本反 映 了 国内互 联 网体 系结构 和关 键技术 领 域 的最 新研 究进 展. 本 期 专刊共 收 到 1 8篇来稿 , 5 内容涉及 新 一代 互 联 网体 系结 构和 关键 技 术 领 域研 究 的诸 多方 面 , 主要包 括 : 一代 网络体 系结 构设 计 与理论 框 架 ; 三 网融 合 ” 新 “ 的新架 构 、 议 和机 制 ; 协 物联 网基础 理论 、 关键 技术 与应 用系 统 ; 控可 管可 信 的互 联 网体 系结构 与关键 技术 ; 可 网络 、 云 计 算和 数据 中心 的安全 和效 率研 究 ; 网络服 务质 量 ( S 与性 能测 量基 础理 论 与关 键技 术 等. Qo ) 经过审 稿人 的严格 的书面评 议 , 专 刊择优 录用 了其 中 2 本 2篇论 文 , 录用率小 于 1 . 5 在 新一代 网络 体系 结构 和构建 方 面 , 宁等作 者 的论 文 “ 齐 逻辑 承 载 网构 建 方法 的研 究” 提
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基础研究及探索
![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基础研究及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772cf53087c24028915fc3b6.png)
t n lB sc Re e r h Pr g a o h n ( 3 Pr g a ) ” s a c f Fu u e I t r e c ie - i a a i s a c o r m f C i a 9 o 7 o rm Re e r h o t r n e n t Ar h t c
维普资讯
第3卷 1
第 9期
计
算
机
学
报
V 0 . 31 N o 9 1 . Se . 20 pt 08
20 0 8年 9月
CH I NES J E RNAL OU OF COM P UTERS
下 一代 互联 网体 系结构 基 础研 究及 探 索
g n r t n I tr e e e r h p oe t n e d dt ez h o etc n lg ff t r n e n t e ea i n e n tr s a c r jcsit n e os iet ec r e h oo y o u u eI t r e .Na o —
Ts g u n v ri i h a U ie st Be i g 1 0 8 ) n y, i n 0 0 4 j
Ab t a t s r c
As t e nd n t ie,f c i a iy,p r o ma e a d o h r a pe t f I t r t he d ma s o he sz un ton lt e f r nc n t e s c s o n e ne
973计划“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理论研究”项目之课题二:各由器可扩展性问题研究
![973计划“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理论研究”项目之课题二:各由器可扩展性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b2551661eb91a37f1115c74.png)
r
研究与发展
93 7 计划 “ 新一代互联 网体系结构理论研究”项 目之课题二
路由器可扩展性问题研究
■ /赵峰 高蕾 戴艺 吕高峰
用感知等多维开放可扩展的理念出发,提出
一
种结构灵活、开放可扩展 的通用路由器体 ot 。 胁 ur e 衄 将路 由 器
行互连; 在逻辑上 , 每个路 由器都是 HC 理流程。 M能够满足更广范围的网络控 解决了传统路由协议存在的单点失效问题, R HC
集群路由器中的一个节点, 通过运行开放 制功能需求,对路 由 器的可扩展性提供更 降低了路由器故障对I e t n me t 域问路由稳定 的标准路 由器集群协议 RCP ( u e 为广泛的支持。 Ro t r
并提 出高性 能的 Iv 分组分类 、 P6 转发 、 调 多个控制实体之间 以及多 个转 发实体之 间 度算法 。本课题是整个 项 目中不可缺少的 的对等层协同机制是 O e R ue 中体现 pn otr 重要组成部分 。 .
新一代互联礴 结构理论研究中 体系 存隹的若
问 : 网系 参 虞誊解 蒿1联体 的 盼 憾 嬖 囊 直 缩 多 构 堆 要 群
的科学问题 ,为建立支持规模、功能、性 体之间,控制服务层与操作服务层之间,控 能、服务和安全可扩展的网络单元模型提 制服务层与外部应用之间定义的三个层次的
供理论基 础。在此基 础上建立适合多维可 开放可编程接口。 pn ot 内部存在两个 O eR ue r
扩展 网络体系结构的网络单元体系结构, 层次的协同: 转发单元协同和控制单元协同。
集群路 由器 以及 网络层次化协 同模 型 , 以 集群路 由器 ,实 现了分布控制与集群转发 具有了广阔的发展 空间。
新型网络体系架构相关研究
![新型网络体系架构相关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adfa441f7ec4afe04a1df2d.png)
新型网络体系架构相关研究作者:杨学超来源:《数字化用户》2013年第21期【摘要】文中介绍了国外以信息为中心的新一代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进展并阐述其所具备以内容为中心的典型特点;分析了新一代互联网的基本特征以,并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信息中心网络下一代网络一、前言据网络巨头思科的预测,到2016年互联网流量将增长至现在的四倍,在该公司最新发布的“视觉网络指数预测(2011-2016)”报告中,思科公司官方预计,仅在2016年,互联网流量将达到1.3ZB,超过了1984年到2012年间所有“互联网年”1.2ZB的全球网络流量。
该公司预计,2015年和2016年之间的全球互联网流量增长将超过330EB,几乎相当于2011年整年产生的总流量。
其中,视频是流量增长的重要来源。
目前,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笔记本和手机观看YouTube视频和流媒体电影,而这样的活动将会占用大量带宽。
思科预计,到2016年,视频将会在所有移动互联网流量中占70%,高于2011年时的约52%。
此外,到2016年,全球将有34亿互联网用户,或约占全世界人口的45%。
2011年,平均每个互联网用户每月生成11.5G流量。
到2016年,这个数字将跃至32.2G每月。
企业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将会2011年的16亿增长到2016年的23亿。
这一趋势将使互联网运营商面临更大的压力。
二、以信息为中心的新型网络体系所谓的以信息为中心的网络,就是将网络中的一切数据内容都看做是可以传输的信息,实现了直接以信息互联的方式而非主机互联。
数据信息将成为网络中的核心对象,通过设计的命名机制得到一个全域唯一的标识。
数据信息依靠其名字的唯一性实现在网络全域的传输,网络系统可以根据其名字来区别和分类每一条数据信息但无法解析数据内容信息的具体含义,对数据内容的深层次挖掘则需要靠发布者与订阅者上层应用的解释。
在各种数据信息驱动下的整个网络及其终端的作用就是对所有信息的传输和缓存进行监控和管理,并及时对信息的接受者作出快速响应。
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新技术讲座)
![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新技术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75c79250ad02de80d4d84088.png)
基于虚拟化的普适网络
基于虚拟化的普适网络是GENI预期成果中 最具代表性的:其核心就是分离传统的 ISP为Infrastructure Provider(负责管 理 低层物理设备)和 Service Provider (负责部署网络协议为用户提供服务)。 二者之间通过虚拟化联系,不同的 Service Provider可以采用不同的协议与 网络体系,并且由于虚拟化它们之间互不 影响。
探索新的网络体系势在必行
目标:网络和用户的行为及其结果可预期,保证网络的 可信和可控 可信性是对传统安全概念(完整、机密、可用)的发展 增加行为动态过程的安全控制
建立基于信任评估的闭环控制 构建积极的安全保障体系 提高网络服务的容错容侵能力
可控性实现网络资源的动态和全局管理,保证网络 的服务质量
体系结构面临的挑战
Euro NGI
Euro NGI于2003年实施旨在主导欧洲下一代 互连网络研究的科研组织。 包括了来自18个欧洲国家的57个研究机构、 超过173位研究人员和300名博士的大型科研 组织。 其主要工作集中于下一代互连网络体系结构 的研究
Europe NGI特点
它具有更强的(但更简单的)控制层面 它将是一个Overylay的网络体系 没有专门的端节点 具有自配置和自管理能力 具有完整的集成安全机制 较高的可扩展性
网络服务多样化
网络服务多样化是网络异构化的直接产物, 也是现有网络发展必需面临的问题。网络必 须提供现有应用急需的多种服务模式,如视 频服务、多播服务等等。 为了提供多种服务,网络必须增加更多更为 复杂的控制机制,如复杂的接纳控制,拥塞 控制等。因而,网络服务多样化必须要求网 络具有扩展性的控制模型,从而方便各种不 同的控制机制添加。
体系结构面临的挑战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与趋势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与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f8e3e96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7.png)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与趋势计算机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迭代,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也在飞速发展。
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是计算机设计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与趋势,体现了计算机科技发展的技术方向和重心,下面就来具体探讨一下。
一、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历程1、冯·诺依曼结构1945年,冯·诺依曼发明了第一台采用“现代计算机结构”的电子计算机,这种计算机使用二进制数、以程序为控制、采用内存储存数据和程序的计算机结构。
这种结构被称为冯·诺依曼结构,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计算机中,至今仍是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主要形式。
2、并行计算机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处理速度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计算机性能的提升。
1982年,英特尔公司发布的超级计算机iWarp,采用并行计算方式,使得计算机处理速度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并行计算机的出现,对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多核处理器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芯片中的元器件数量越来越多,并且尺寸越来越小。
2005年,英特尔公司发布了第一款多核处理器,这种处理器可以同时运行多个任务,并且可以利用并行计算的优势,提高计算机的处理速度。
4、云计算2010年,云计算开始逐渐普及。
云计算是一种新型计算模式,它利用互联网技术将计算和存储资源虚拟化,为用户提供一种按需使用的计算服务。
云计算的出现,对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趋势1、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的加速,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
对于传统的存储和处理方式已经无法应对大数据挑战。
在此背景下,高效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已成为计算机体系结构发展的核心。
同时,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人类对于计算机性能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2、边缘计算传统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是集中式的,所有运算都在中央处理器上完成,需要经过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IPv6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改造分析
![IPv6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改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4ffae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3.png)
观察Industry ObservationI G I T C W 产业32DIGITCW2021.03IPv6作为下一代互联网核心协议,在应用后能够逐步取代IPv4协议。
分析IPv6设计初衷可知,目 的在于促使网络协议地址空间扩大,IPv6可以让用户获得无限的网络空间。
在地址长度方面,IPv4为32位,IPv6为128位,这也是两者的主要差异。
IPv6和IPv4进行对比,IPv6在现代网络应用中将发挥更大作用,并涉及汽车互联、建筑自动化、传感器网络、非PC 网络和端对端网络等,与人们生活各方面密切相关。
此外,IPv6比IPv4更具安全性,提升了地址空间和包头格式。
IPv6也能得到QoS 支持,具有可扩充优势,通过IPv6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改造,确保今后IPv6顺利取代IPv4。
1 I Pv6概述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也是下一代IP 协议,目的在于取代IPv4,在地址数量方面有了大幅度提升。
因为IPv4的缺陷主要是缺乏足够的网络地址资源,这为互联网应用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限制。
在应用IPv6以后,能够突破网络地址资源数量不足等限制,并在多种接入设备连入互联网方面消除存在的问题。
2016年,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IANA )已向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 )提出建议,在新制定的国际互联网标准中不再兼容IPv4,转变为只向IPv6提供支持。
2 I Pv6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改造方案2.1 I Pv6网络内部改造对网络改造来说,现在很少的设备能够在软件更新后实现双栈的目的,大部分情况下必须通过全新双栈设备提供支持。
若是中心设备在升级后可以双栈支持,在业务连接、方案设置方面与企业网重新建立雷同[1]。
要想支持更新,我们应注重研发新的双栈设备,让IPv4与IPv6建立内部联系,引进新的双栈设备后,将实现NAT-PT 与IPv6的正常连通。
分析现有网络结构可知,主要采取IPv4网络体系结构,为全面取代IPv4,投入的资金量较大,网络升级改造也不能对网络环境造成影响。
可演进的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进展
![可演进的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ba785e3998fcc22bcd10d8b.png)
步 提 出 了基 于 I 可演 进 网络 体 系结 构 实 验 网 络 的 设 计 思 路 , 期 为 研 究 人 员 提 供 实 验 和 验 证 体 系 结 构 设 计 P的 以
的 可 用平 台 . 实 验 平 台 与 现 有 实 验 平 台 的 主 要 区 别 是 强 调 了进 行 实 验 的体 系结 构 和 协 议 机 制 应 当 符 合 可 演 进 性 该 设计 原 则 , 得 这 些 体 系 结 构 和 协 议 机 制 在 当 前 互 联 网 中 有 可 能 得 到 实 际 部署 . 使
Ab ta t sr c
The ur e t n e n t S t he t g o ta ii t t e Ge r ton nt r e c r n I t r e i a t s a e f r nston o he N xt ne a i I e n t
( NGI .Fort ie to ft ) he d r c i n o he NGIa c t c u e,s me r s a c e s a r e wih t e “ la l t r hie t r o e e r h r g e t h c e n s a e” a r c pp oa h,a u ge tt tI t r e h l e r de i ne nd s g s ha n e n t s ou d b e s g d,b h i r po as a e d fi u t t utt e r p o s l r ifc l o be d p oy d i he c r n nt r t e l e n t ur e tI e ne .So e e r he s a e t h “ v l i a y a r a h,a d me r s a c r gr e wih t e e o uton r ” pp o c n s gg s h twe s ou d f u n i u e tt a h l oc s o mpr i he c r e n e ne ,b o f t i ovng t u r ntI t r t ut s me o her mod fc to iia i ns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43cdc09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b.png)
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是指互联网的整体架构和组织结构,它是支撑网络通信的基础框架。
网络体系结构的设计直接关系到网络通信的效率、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体系结构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传统网络体系结构在早期的网络发展中,传统的网络体系结构主要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
这种模式下,多个客户端通过服务器来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
这种设计简单直接,容易实现和维护,但也存在单点故障风险和性能瓶颈问题。
现代网络体系结构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现代网络体系结构逐渐向分布式体系结构演进。
分布式体系结构通过将网络功能分解为多个独立的模块或节点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常见的现代网络体系结构包括分层结构、点对点结构和混合结构。
分层结构分层结构将网络按照功能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层次,每个层次完成特定的功能。
通常分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等。
分层结构便于协议的设计和管理,提高了网络的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点对点结构点对点结构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网络结构,各个节点之间平等对等,可以直接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
点对点结构适用于对等网络、文件共享等场景,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混合结构混合结构将多种不同的网络体系结构相结合,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比如企业内部网络通常采用分层结构,而与外部网络的通信可能采用点对点结构。
混合结构能够综合各种网络体系结构的优点,实现更高效的网络通信。
未来网络体系结构的发展趋势随着5G、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网络体系结构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网络智能化:未来网络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管理和优化,提高网络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2.边缘化:随着边缘计算的兴起,网络将向边缘延伸,实现更低的延迟和更快的响应速度。
3.虚拟化:网络功能虚拟化将成为主流,通过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技术来实现网络资源的灵活管理和配置。
4.安全性:网络安全将成为未来网络体系结构设计的关键考虑因素,网络将更加注重用户数据的隐私保护和身份验证。
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
![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5064f1c0b4e767f5acfce53.png)
t e c r e ta d n w e wo k e v r n n e n h u r n n e n t r n io me t d ma d,a d a a y e t e d v l p n r s e t o u n n l z h e e o me t p o p c ff —
Ab t a t I e ne si n y tme tng t e t s r . To y,i i ots c r s r c nt r t i n ma y wa s no e i he ne dsofis u e s da t s n e u e, ha d t e,a d un e it b e Is a c t c ur sc e t d b r ir a h r t a tmul n s t t r o us n pr d c a l . t r hie t e ha r a e a re sr t e h n s i a t o is f r he e eop nt Thi p ra a y e h o e sa h le ge ft e c r e n e n ta — u t r d v l me . spa e n l z st e pr blm nd c a l n so h u r ntI t r e r c t c ur hie t e,s mma ie e e a e e r h a e s o hi fe d n ntod e s m e op e s l — u rz s s v r 1r s a c r a f t s i l a d i r uc s o pr os d o u ton .W er t nk t sg rncp e fI e ne r hie t e,e m i i g wh t e h y s i e i s e hi hede i n p i i l so nt r ta c t c ur xa n n e h rt e tl me t l
对互联网体系结构创新的认识与思考
![对互联网体系结构创新的认识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93fd4a5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11.png)
对互联网体系结构创新的认识与思考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体系结构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演变。
本文将就互联网体系结构的创新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互联网体系结构的创新对于整个网络世界的重要性。
就像一棵参天大树需要坚实的根基一样,一个稳定、高效的互联网体系结构是支撑整个网络世界正常运行的基础。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体系结构的创新工作,以确保网络世界的繁荣发展。
其次,我们要关注互联网体系结构创新的方向。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借鉴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原理。
正如生物通过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一样,互联网体系结构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和用户需求。
例如,近年来兴起的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就是一种典型的互联网体系结构创新。
它通过将网络控制层与数据转发层分离,实现了网络资源的灵活调度和管理,大大提高了网络的效率和可扩展性。
当然,在进行互联网体系结构创新时,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一方面,我们不能盲目追求技术创新而忽视了实际应用的需求。
毕竟,技术是为了服务于人类的,而不是相反。
因此,在进行互联网体系结构创新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用户的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确保创新成果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关注创新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
正如一把锋利的刀剑既能保护我们也能伤害我们一样,一项新技术的出现也可能带来新的安全隐患。
因此,在进行互联网体系结构创新时,我们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估工作,确保创新成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最后,我想用一句形象生动的话来形容互联网体系结构创新的重要性:它就像是给网络世界装上了一双翅膀,让网络世界飞得更高、更远。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拥抱互联网体系结构的创新,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高效、安全的网络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互联网体系结构的创新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我们需要关注其重要性、方向以及可能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对互联网体系结构创新的认识与思考
![对互联网体系结构创新的认识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252f24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3.png)
对互联网体系结构创新的认识与思考罗洪斌;张珊;王志远;孟晴开【期刊名称】《电子学报》【年(卷),期】2024(52)4【摘要】互联网是促进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然而,支撑并规范互联网正常运行的关键核心技术——互联网的TCP/I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体系结构——几十年来几乎保持不变.本文首先从技术自身弊端、社会发展需求、技术转移周期、科技革命规律四个方面论述了开展互联网体系结构创新的必要性.其次,运用系统科学原理阐明了TCP/IP体系结构弊端的根源.再次,运用系统观念揭示了信息网络的功能本质和网络间的互联本质,发现了信息传递的四个自然属性(对象属性、身份属性、位置属性、手段属性).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基于两个本质和四个自然属性开展创新互联网体系结构创新的实例——共生网络.最后,结合共生网络架构展望了部署新型互联网体系结构的总体路径.【总页数】10页(P1411-1420)【作者】罗洪斌;张珊;王志远;孟晴开【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学、信息与行为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未来区块链与隐私计算北京高精尖创新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3【相关文献】1.973计划"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理论研究"项目之课题一解决互联网体系结构多维可扩展问题2.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的认识与思考3.SAVA体系结构属于国际首创拥有四大创新点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核心技术SAVA获重大奖项4.在2021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吴建平指出 IPv6规模部署推动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创新发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2)
![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2)](https://img.taocdn.com/s3/m/3f127b62e45c3b3567ec8ba3.png)
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2)作者:陆璇龚向阳程时端来源:《中兴通讯技术》2009年第05期[编者按] 互联网目前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其体系结构再次成为了网络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讲座将分为3期介绍互联网体系结构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展望。
第1期介绍了目前互联网体系结构面临的挑战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第2期介绍现有互联网体系结构向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演进中的关键技术与解决方案,内容涉及新型路由寻址体系结构、端到端原则、网络安全性与可信性等方面的研究。
第3期将介绍以全新的革命性方式来解决当前互联网体系结构缺陷的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包括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主要的解决方案,并对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的研究进行展望和总结。
3 新型路由寻址体系结构近年来,互联网的路由可扩展性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互联网的无缺省路由域(DFZ)中,路由表的规模正以“超线性”的速度增长,如图3所示。
由于IPv6拥有比IPv4大得多的IP地址空间,随着IPv6的逐步部署,这种增长速度将会持续下去甚至发生爆炸式的增长。
这无疑严重影响了互联网路由系统的可扩展性。
2006年10月,互联网架构委员会(IAB)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举行了路由和寻址专题会议。
与会专家对目前互联网路由系统的可扩展性问题达成一致共识,即运营商独立地址、网络多归属、流量工程以及为应对前缀劫持而采取的策略是导致当前DFZ中路由表规模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其技术上的根本原因是由于IP地址同时承担标识主机身份和寻址双重功能而导致的IP 地址语义过载。
为解决这个问题,多数专家认为需要从根本上对现有路由体系结构进行重新设计规划。
为解决路由系统的可扩展性问题,目前已经提出了多种方案。
这些方案大致可以被归纳为两类:一类方案是通过减少边界网关协议(BGP)消息更新的频率、压缩路由表或转发表来解决扩展性问题,如虚拟聚合方案(VA);另一类方案是基于身份标识和位置标识(ID/Locator)分离的思想,将IP地址的主机身份标识与路由标识功能分开,如主机标识协议(HIP)、位置/身份分离协议(LISP)等。
下一代互联网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下一代互联网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874f8242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1e.png)
下一代互联网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互联网的需求不断增长,现有的互联网架构已经逐渐显露出一些瓶颈和局限性。
为了适应未来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下一代互联网架构的研究和实现成为了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本文将介绍下一代互联网架构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代互联网架构是指在当前互联网基础架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进的新一代互联网架构,其目标是提升互联网的性能、安全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下一代互联网架构的研究和实现涉及到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包括网络体系结构、传输协议、路由技术、安全机制、资源管理等。
在网络体系结构方面,当前的互联网主要采用了分布式的点对点结构。
而下一代互联网架构则需要更加灵活和可扩展的网络结构来应对日益增长的用户数量和数据流量。
其中,软件定义网络(SDN)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网络体系结构,它将网络控制平面和数据转发平面分离,提供了灵活的网络控制和管理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网络的动态性和可扩展性。
在传输协议方面,下一代互联网架构需要支持更高的带宽和更低的延迟。
当前主流的传输协议如TCP/IP在某些情况下存在性能瓶颈。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传输协议,例如QUIC(Quick UDP Internet Connections)、MultipathTCP等。
这些新的传输协议通过优化数据传输的方式,提升了网络的性能和效率。
在路由技术方面,下一代互联网架构需要更加高效和灵活的路由算法。
当前的路由算法主要是基于距离矢量或链路状态的,存在路由计算复杂和网络收敛慢的问题。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新的路由算法,如源路由、链路状态和距离矢量相结合的路由算法等。
这些新的路由算法能够更好地适应网络的动态变化,提高路由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安全机制方面,下一代互联网架构需要更加强大的安全机制来应对网络安全威胁。
当前互联网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威胁,如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
为了增强网络的安全性,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安全机制,如网络流量分析、入侵检测系统、身份验证和加密等。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及网络体系结构涵义分析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及网络体系结构涵义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8c04d7ce2f0066f5332298.png)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及网络体系结构涵义分析摘要:在全球信息技术的革命浪潮中,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代,对网络的要求特别高,各种由网络带领的产业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如微软、万维网,甚至推动衣食住行的发展,该文针对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好处还有网络结构体系的内容和含义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现状特点网络结构体系涵义经济影响前景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实现了远程通信、远程信息处理和资源共享等。
它自20世纪60年代产生以来,经过半个世纪特别是最近10多年的迅猛发展,目前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经济、军事、生产、教育、科学技术及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
1 计算机网络发展1.1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现状计算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形成计算机网络的雏形;第二阶段:在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完成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研究,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第三阶段:在解决计算机连网与网络互连标准化问题的背景下,提出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与协议,促进了符合国际标准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第四阶段:计算机网络向互连、高速、智能化方向发展,并获得广泛的应用。
很显然,如今计算机发展正处于第四个阶段,并且随着PC个人电脑的逐渐普及,它已经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有些人“离开电脑就会死”。
网络更像是一张无形的立体大网,它侵占了我们城市的领空、领海、领土,我们的交流、联系、娱乐、合作都已与它息息相关。
从某种意义上讲,如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水平,而且已经成为衡量其国力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1.2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特点(1)运营产业化。
计算机网络产业如今的发展已经明显形成产业链。
举个例子,拿现在与生活联系最密切的淘宝网来说。
一件产品从它的生产到广告宣传,再到卖家订下,买家订购,卖家发货,快递送货,买家收货,互相评价,打款到账,双方完全不用面交,全靠网络各个产业一条龙顺畅服务下来。
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的研究进展解析(doc 13页)
![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的研究进展解析(doc 13页)](https://img.taocdn.com/s3/m/2fab76cbc281e53a5902ffd4.png)
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的研究进展解析(doc 13页)目录1 引言 (5)2 现状与问题 (6)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2.2 待解决的问题 (7)3 位置标志和身份标志分离 (8)3.1概述 (8)3.2基于主机的路由体系结构 (8)3.3 基于网络的路由体系结构 (9)3.4 两种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9)4 结束语 (11)参考文献 (12)1 引言互联网经过40 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已然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互联网初期的设计主要遵循了如下几条原则:用位置对节点进行标识;分层的协议栈;在网络层部署唯一的网络互联协议,即IP网络互联协议;基于数据报的无连接服务;端点智能、网络傻瓜化,即由端系统负责复杂的网络功能,连接端节点的网络只负责简单的传送功能。
今天互联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这些基本的设计原则。
然而,互联网在这几十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安全性、移动性、可扩展性、可控可管性、服务质量等方面,互联网原始设计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
尤其随着以“内容/信息共享”为主要特点的网络应用的快速发展,使得当前互联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IP地址匮乏[1],难以更大规模扩展;网络服务质量(QoS)控制能力弱,不能保障高质量对不同业务的网络服务;缺乏安全保障机制,网络安全漏洞多;对于用户在移动互联网的要求,传统互联网由于其技术本质问题难以满足;另外,目前传统互联网的复杂程度也使网络控制和管理变得异常艰难。
世界各国研究机构早就开始重新考虑和研究互联网的体系结构,试图提出适应于未来环境和应用需求的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美国等发达国家先后开始了新一代互联网研究,比较著名的几个计划包括下一代互联网(NGI,next generation Internet)、下一代网(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设立的全球网络创新环境(GENI,global environment for network innovation)和未来互联网网络设计(FIND,future Internet design)、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7)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的研究进展解
析
密级: 保密期限:
题目: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的研究进展与分析
学号:
姓名:
专业:
导师:
学院:
12月11日
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的研究进展与分析
摘要
日益增长的网络规模和用户需求给互联网带来了诸多挑战,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已经成为了网络领域研究的热点。
本文就新一代互联网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对位置标志和身份标志分离的两类方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新一代互联网位置标志身份标志 LISP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ARCHITECTURE RESEARCH AND
ANALYSIS
ABSTRACT
The Challenges have been brought because of the increasing network size and user needs. It has been becoming hot to research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NGI. In this paper,the background, research status, problems to be solved of the NGI will be summarized, and then,two programs are discussed,which solved the separation of location mark and identity mark.
KEY WORDS: NGI location mark identity mark LISP
目录
1 引言 (5)
2 现状与问题 (6)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
2.2 待解决的问题 (7)
3 位置标志和身份标志分离 (8)
3.1概述 (8)
3.2基于主机的路由体系结构 (8)
3.3 基于网络的路由体系结构 (9)
3.4 两种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9)
4 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