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的激情来自何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师的激情来自何处

一节好的语文课,我们常常被讲课老师的激情所感染,或激情澎湃,或情深意切,或扣人心弦,或让人心情愉悦。总之,教师以他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情绪深深打动了听课的学生和老师,使人不禁为教师的激情所感染。

的确,语文教学的过程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更是情感活动与交流的过程,是情与情的碰撞过程。课堂教学就是作家的创作之情、教师的教学之情和学生的学习之情三者相互沟通,呈现出一个强烈的情感共鸣的状态。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饱满的激情是这种情感共鸣的导火索和突破口。教师发自内心的激情,能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教学之中,课堂上或能表现为气氛活跃,议论纷纷,或表现为鸦雀无声,屏息凝视,教师通过自己的激情调控,让自己的语文教学更加生动,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师的激情来自哪里呢?

首先,来自教师自身,即教师要蓄情,要积蓄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爱。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激情其实就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体现。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以民主、尊重、合作与鼓励、肯定、赞赏的态度去关怀学生,才能对学生以及人类的未来睿智预见和坚定信念,才能负责的乃至忘我地投入到语文教学工作中,才能以饱满的激情展现在课堂上。因此,语文教师教学的激情其实就是源自于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挚爱、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关爱。在课堂上,教师在教学

中饱含情感,给学生一种情感的力量,这种力量会感染每个学生,打动每个学生。

其次,教师的激情来自学生,来自师生之间营造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即教师要移情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中,在教师善于启发、诱导中,学生思维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在这种默契中,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和顾虑,心情舒畅自由,发言积极踊跃,甚至发言精彩。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教师怎能会无动于衷。教师情不自禁,师生的情感相互渲染,相互传递。

再次,教师的激情更重要的是来自文本,即教师要找准一个激情之点,像引发火山爆发一样,找一个突破口。据统计,中小学语文教材有90%以上的课文表现了自然之美、社会生活之美和艺术之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这为教师利用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激情昂扬,使学生产生共鸣。那么,这动情之点应选在何处,才能起到激情的作用呢?

选在课文高潮处。高潮是叙事性文章中基本矛盾发展到最紧张、最尖锐的阶段,也是人物情感和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之时。因此,把动情之点选在文章高潮处,最能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如小学语文第九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这一课的高潮处就是五壮士英勇跳崖一段。教师结合看课本插图,用高昂的声音、坚定的语气陈述:五壮士英勇地完成了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的任务。此刻,他们屹立在狼牙山顶峰,为了祖国和人民,他们宁死不屈,英勇地坚决地跳下了悬

崖。同学们,面对不屈的英雄,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学生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个个群情激愤,表达出了对英雄的崇敬和热爱之情以及对敌人的憎恨。课堂教学情感效果显著。

来自课文点睛之处。课文点睛之处,即课文的“文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心句。由于它是体现全篇主旨的句子,因此,抓住它来激情是非常有效的。如我在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抓住了结尾句: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围绕着这一句,我提问、启发学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中“别人”是指哪些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遵循这些问题,经过读书、思考、讨论,从文中找到了答案,体会到伯父忧国忧民、关心他人、忘我的精神,感受到作者对伯父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受到了感染和教育。

来自课题之中。有时一篇文章的题目就是教师激情的契机,从文章题目入手,也可以起到激情的作用。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教师可以这样激情: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新中国第一任政府总理,他是人民的好总理。然而,1976年1月8日他却因病逝世。1月11日,首都人民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送总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师从题目入手,以深沉婉痛的心情阐释课题,立即把学生带入到了那沉痛的心情中,为学习课文营造了恰当的气氛。

总之,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激情飞扬是牵动学生在课堂上自由驰骋的翅膀,原所有的语文教师都能在课堂教学中神采飞扬、激情四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