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教学活动大纲-欢迎使用WebplusEx网站群管理组织平…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43L01B 学分数:5 周学时:5总学时:85 学时分配:理论85 开课学期:3.2开课学院:医学院英文名称:Internal Medicine适用专业:供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使用课程类别:专业方向模块课课程修读条件:基础医学课程及诊断学修读之后网络课程地址:课程负责人:所属基层学术组织:内科学教研室二、课程简介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核心学科,它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
本课程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教学内容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与营养代谢性疾病和风湿性疾病。
通过内科学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并培养学生临床医学的共性诊断与治疗思维。
其中的实践环节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课程,通过见习课程的学习,能够巩固提高内科学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际诊查病人的能力。
通过临床见习和门诊见习来完成,掌握完整病历的书写,培养独立观察和诊治病人的工作能力,初步掌握临床思维方法,全面培养医学生医德、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为毕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学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为从事临床内科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学习其它临床各科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为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和工作方法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续上表:基本内容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及内容: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以及常见的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
第三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诊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与严重程度的分级。
内科学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一篇绪论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是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它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各学科有密切的联系。
内科学涉及范围广泛,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疾病与营养疾病、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等。
涉及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发展的过程,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内科学的任务和目的是在基础医学的基础上,用先进的医学思想和现代医学的成就,系统地传授内科学常见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注重临床思维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
二、课程基本要求和教学基本内容1、内科学的学习方法2、内科疾病的诊断3、内科学的进展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总论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2、了解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的原因;呼吸系统疾病医疗、防治和科研的展望。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2、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3、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4、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5、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展望肺炎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肺炎的分类(包括解剖分类、病因分类和患病环境分类)。
2、熟悉病原体引起肺炎的途径。
3、掌握肺炎的诊断程序(确定肺炎,评估严重程度和确定病原体)4、掌握肺炎的治疗原则5、了解肺炎的预防6、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
7、熟悉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8、了解军团菌肺炎、肺部真菌感染等。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肺炎的定义、流行病学概况2、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3、肺炎的分类方法及其特点4、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严重程度的评估,如何确定病原体5、肺炎的治疗6、肺炎球菌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X 线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7、感染性休克的治疗8、自学其他病原体肺炎肺脓肿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肺脓肿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要点。
《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
《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法医学等专业使用)Ⅰ前言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核心学科,它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
内科学课程,分为系统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
系统学习包括按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堂系统讲课和与其相结合的临床见习;毕业实习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作临床诊疗实践,要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用于临床实践,来解决临床上的实际问题,并从临床实践中检验书本知识的正确性。
内科学是二级学科,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内分泌、风湿专业学科,本大纲参照普通高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内科学》课程基本要求及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第八版而制订的。
按大纲要求掌握、熟悉或了解各系统常见疾病和重点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结合诊断学时学习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的意义,加深对疾病重要特征的认识和理解,以及疾病间的鉴别诊断要点。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法医学、医学影像学、临床医学(医学美容)专业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52学时,其中理论授课112学时,见习40学时。
四教材:葛均波、徐永健主编.内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Ⅱ正文第一篇总论一教学目的学习内科学的学习方法、诊断、进展,了解内科学的范围、内容。
二教学要求了解内科学的范围、内容、进展,以及学习要求与方法。
三教学内容(一)概述(二)内科学的学习方法(三)内科学的诊断(四)内科学的进展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一教学目的在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基础上,熟悉呼吸系统结构与疾病的关系,掌握呼吸系统疾病基本病史、常见症状、体征,最终到达根治疾病的目的。
内科学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一、前言为适应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与时俱进的需要,经皖南医学院领导审议,进行教学大纲修订,遵循培养目标,适用于本科五年制临床医学教学,突出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更适用于当前执业医师考试需要而制定新大纲。
通过按大纲内容教学,重点介绍常见病、多发病和危重症。
使学生更能理论联系实际,达到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实际应用。
理论内容与第五版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相吻合,结合临床,不断扩大大纲中未涉及的内容。
教材部分内容在实习阶段,边临床实习边学习或以讲座形式加强并扩大知识。
二、教学学时计划安排总学时150学时,学时分配如下:章节内容学时第一篇绪论1呼吸系统(29)总论1慢支和阻塞性肺气肿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支气管哮喘2支气管扩张1肺炎6肺脓肿2肺结核3胸腔积液2支气管肺癌3气胸2呼吸衰竭2第三篇循环系统(38)总论1心力衰竭6心律失常6原发性高血压4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5心肌梗死5心脏瓣膜病4感染性心内膜炎2心肌疾病3心包疾病2第四篇消化系统(24)总论1胃食道反流病1胃炎2消化性溃疡4肝硬化4原发性肝癌2肝性昏迷2肠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2溃疡性结肠炎2急性胰腺炎3上消化道出血1∙泌尿系统(12)总论3肾小球疾病4尿路感染2慢性肾功能不全3第六篇造血系统疾病(20)贫血概述1缺铁性贫血2再生障碍性贫血2溶血性贫血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白血病4淋巴瘤2出血性疾病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16)总论3单纯甲状腺肿1甲状腺机能亢进症4皮质醇增多症2糖尿病6第八篇风湿性疾病(4)类风湿关节炎2系统性红斑狼疮2∙理化因素疾病(6)中毒总论2有机磷农药中毒2中暑1一氧化碳中毒1合计150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目的要求】一、了解内科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发展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意义;二、了解内科学的范围和内容;三、学习内科的目的和分阶段学习的要求。
内科学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一、概述内科学作为医学的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医学生内科学知识和临床技能,以便他们能够全面有效地进行内科诊疗工作。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内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提供指导,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连贯性。
二、课程目标1. 系统了解内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知识。
2. 掌握内科学的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法。
3. 培养内科学专业技能,如临床技能、沟通技巧等。
4. 培养内科学的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能力。
5. 培养内科学的科研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内科学基础知识1.1 内科学的定义、分类与发展历程1.2 内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1.3 内科学的基本原理与理论1.4 内科学的专业术语和表达规范2. 常见疾病的诊疗与管理2.1 肾脏疾病2.1.1 急慢性肾炎的诊断和治疗 2.1.2 尿毒症的诊断和治疗2.2 心血管疾病2.2.1 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2.2.2 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2.3 消化系统疾病2.3.1 胃溃疡的诊断和治疗2.3.2 肝炎的诊断和治疗3. 内科学临床技能3.1 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3.2 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4. 内科学科研与实践4.1 临床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4.2 学术写作与发表五、教学方法1. 授课讲授2. 病例讨论3. 视频教学4. 临床实习5. 科研项目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 主教材:《内科学教程》2. 参考书目:- 《内科学概论》- 《内科学临床指南》- 《内科学临床技能》七、考核方式1. 学期考试:笔试和临床操作考核2. 实习考核3. 学术论文评定八、教学进度安排根据课程要求和教学时间的安排,制定具体的教学进度计划,并根据教学进度进行调整和评估,确保内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九、总结内科学教学大纲的制定旨在为内科学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与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通过严格的考核和评价方式,确保学生真正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调完《内科学》(理论课)教学大纲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2017年修订)适用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及非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五+三)前言课程简介:内科学是对医学科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
它是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
它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内科学是利用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其重点是诊断及治疗;通常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疾病、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等模块。
内科学是二级学科,包括呼吸病学、循环病学、消化病学、泌尿系统疾病学、血液病学、内分泌代谢病学、风湿免疫病学及中毒部分。
内科学的内容包含了疾病的定义、病因、制病机转、流行病学、自然史、症状、征候、实验诊断、影像检查、鉴别诊断、诊断、治疗、预后。
内科学教学的任务和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及技能,为日后学习其它临床学科和从事临床医学实践或基础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专科,几乎是所有其他临床医学的基础,亦有医学之母之称。
内科学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课程。
其内容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密切相关,其诊疗原则与方法亦适用于其它临床各科。
内科学是对医学科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
它是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
它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内科学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四篇消化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及防治原则。
熟悉:消化系统疾病常用检查方法。
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范围和发病情况。
[重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原则。
[难点]消化系统疾病常用检查方法及对疾病的诊断意义。
[教学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1.简述消化系统疾病的范围及发病情况。
2.重点讲述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病史和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3.重点讲述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原则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介入治疗。
第二章胃食管反流病[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
2.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熟悉:胃食管反流病的概念和检查手段。
了解: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
[重点]1.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
2.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难点]1.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教学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一)介绍胃食管反流病概念(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
2.反流物对食管粘膜的攻击作用。
(三)病理一般讲解胃食管反流病的内镜下及病理学表现。
(四)临床表现重点讲解食管内症状、食管外症状及并发症。
(五)辅助检查1.内镜检查强调内镜检查是诊断RE最准确的手段。
并可判断本病的严重程度及有无并发症。
介绍洛杉矶分级法。
2.24小时食管pH监测。
3.介绍食管吞钡X线检查、食管滴酸试验及食管测压。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依据。
2.鉴别诊断与其他食管疾病、消化性溃疡、胆道疾病、其他原因引起的胸痛及功能性疾病鉴别。
(七)治疗1.一般治疗改变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
2.药物治疗促胃肠动力药、抑酸药。
3.维持治疗。
4.抗反流手术治疗。
5.并发症治疗。
第三章胃炎[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急性胃炎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2.慢性胃炎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内科学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内科学是以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为主的一门临床医学科目,并广泛涉及人体各个系统的病理生理和治疗方法。
在内科学教学中,我们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以及优秀的临床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医学实践中的挑战。
二、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内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2.了解内科学中常见的急性和慢性疾病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3.学会诊断常见病、多发病和罕见病的方法。
4.了解内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互补,如内分泌学、神经病学、运动学、感染病学等。
5.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6.通过实践和训练,掌握医学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
三、课程内容1.内科学基础知识(1)人体生理和生物化学基础(2)循环系统(3)呼吸系统(4)消化系统(5)泌尿生殖系统(6)神经系统2.常见内科疾病(1)心血管疾病(2)呼吸道疾病(3)消化系统疾病(4)肝胆疾病(5)泌尿生殖系统疾病(6)内分泌和代谢疾病(7)免疫系统疾病(8)血液系统疾病(9)感染性疾病(10)神经系统疾病3.临床实践技能(1)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2)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3)诊断和治疗常见内科疾病(4)药物治疗和监测(5)危重病人抢救和管理四、教学方法1.听课,参加班级讨论和讲座,学生需要自主阅读并复习相关参考书籍。
2.案例研究和模拟病例分析,让学生参与诊断和治疗流程。
3.临床实习和实践培训,让学生接触医学实践操作技能。
4.小组活动和学科论坛,增进与同学和专业团队的合作交流。
5.患者安全和医学伦理课程,培养医学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五、考核方法1.平时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和综合评价。
2.考试:包括知识储备、案例分析和操作技能考查。
3.临床实习和实践评估。
六、总结内科学教学是医学系教学的重要一环,我们希望通过教育培训,为学生打好基础,提高能力和素质,让他们成为优秀的内科医生,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内科学》教学大纲(本科)
内科学一、课程简介内科学是对医学科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
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学科密切相关。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是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学科。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学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为从事临床内科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学习其它临床各科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为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和工作方法奠定基础。
二、理论教学内容1.呼吸系统总论了解内容: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情况;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及展望。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掌握内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
了解内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理、病理、预防;流感的特点。
3.肺炎掌握内容:肺炎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重症肺炎诊断标准、治疗原则;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并发症、治疗;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了解内容:肺炎的概述、发病机制,肺炎链球菌肺炎、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其他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肺炎、厌氧菌、真菌所致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4.肺脓肿掌握内容:肺脓肿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了解内容:肺脓肿的病理、预防。
5.支气管扩张症掌握内容: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了解内容:支气管扩张症的病理、预防、预后。
6.肺结核掌握内容:肺结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结核病在人体的发生、发展、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肺结核的痰菌检查、X 线特点与病理变化特点)、诊断方法、要点与鉴别诊断、结核病的化学治疗和其他治疗方法。
内科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前言】内科学的范围很广,与许多基础和临床学科有密切关系。
学好内科学对疾病的病因、诊断、防治等方面的原则、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具有普遍性意义,因而内科学也是临床医学各科的重要基础。
本大纲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医药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制订的,供临床医学系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教学用。
五年制医学类其他专业,也可根据各专业教学时数的实际情况,参考使用。
内科学教学内容以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一些少见而在理论和实践上有重要性的疾病。
教学的全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进行中西医结合。
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活动。
注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鼓励自学和讨论,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严密观察的良好医疗作风与医德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间分配】章节内容讲授见习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126第一章总论11、以哮喘、慢阻肺为主。
2、以肺癌、胸腔积液为主。
第三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第四章支气管哮喘1第六章肺部感染性疾病2第七章肺结核1第八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2第十二章胸膜疾病2第十五章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2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156第一章总论0.51、以心律失常为主。
2、以冠心病、高血压为主。
第二章心力衰竭 2.5第三章心律失常3第四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第五章高血压3第六章心肌疾病3第四篇消化系统疾病96第一章总论0.51、以消化性溃疡、肝硬化为主。
2、以急性胰腺炎为主。
第四章胃炎0.5第五章消化性溃疡2第十五章肝硬化2第十六章原发性肝癌1第十七章肝性脑病2第十八章胰腺炎1第五篇泌尿系统疾病63第一章总论0.5以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衰为主。
第二章肾小球疾病概述0.5第三章肾小球肾炎2第四章肾病综合征1第十二章急性肾损伤1第十三章慢性肾衰竭1第六篇血液系统疾病63第一章总论0.5白血病第二章贫血概述0.5第三章缺铁性贫血0.5第五章再生障碍性贫血1第九章白血病2第十章淋巴瘤1第十四章出血性疾病概述0.5第七篇内分泌系统和营养代谢性疾病63第一章总论1糖尿病第九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第二十一章糖尿病3第八篇风湿性疾病33第一章总论0.5SLE第三章类风湿关节炎1第四章系统性红斑狼疮 1.5第九篇理化因素所致疾病30第一章总论0.50第二章中毒2.5总计6030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一、熟悉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内科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课程编号:1学时数:178其中见习学时:58学学分:10.0适用专业:临床医学本科一、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由于其涉及面广、整体性强,与基础各学科及临床各科关系密切,所阐述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因而是临床各科的基础。
在内科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讲授、见习、毕业实习等不同阶段和环节,要求达到以下目标:(一)掌握和熟悉或了解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系统的内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并在深入研讨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以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使与临床相结合运用于医疗实践。
(二)在已学习诊断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病史采取、体格检查等知识、方法和技能,做到病历书写合乎要求,同时学会有目的采用现代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技术,结合内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运用分析综合与逻辑推理的临床思想方法,作出全面诊断。
(三)在实习期间,通过临床实践提高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防治能力。
要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运用基础学科与内科学知识来分析,解决诊断及防治上的实际问题,又从临床实践来检验认识的正确性,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而充实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掌握内科常用的诊疗技术,结合本专业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五)对急、危、重病人有一定应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在内科学教学的全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活动。
注意培养学生自学和讨论,亲自参加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和救死扶伤的良好医德医风,重视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内科学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六篇血液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造血干细胞的定义、特征。
(二)熟悉:血液系统的组成、血液系统疾病的定义及分类。
(三)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等血液学新进展。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造血干细胞的发育、分化及生物学特征。
(二)一般介绍:血液系统的组成,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血液学研究的新进展。
(三)内容1.概述。
2.造血系统及血细胞起源、分化、成熟、释放等。
3.血液病的分类: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血性疾病及其它。
4.血液病的诊断方法(1)病史:现病史,营养史,既往史,特殊药物史,毒物接触史,职业史和家族史等。
(2)体格检查:苍白、黄疸、出血、骨骼压痛、肝、脾与淋巴结大小等。
(3)实验室检查:血细胞形态,网织红细胞计数,血细胞计数和有关出血凝血机制检查,血清胆红素,血红蛋白电泳,骨髓检查,淋巴结和骨髓活检,同位素标记检查红细胞寿命与白细胞动力学变化等。
5.治疗原则(1)贫血:病因治疗,病理生理治疗,对症治疗。
(2)白血病与淋巴瘤: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及支持治疗等。
(3)出血性疾病:病因治疗,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输注,肾上腺皮质激素,脾切除等。
6.血液学进展(1)干细胞培养对血细胞起源及再障病因学研究的进展;(2)放射性同位素及细胞培养技术对血细胞动力学的研究;(3)联合化疗,免疫治疗及细胞动力学理论对白血病治疗改进;(4)血液免疫学、生物化学、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等新技术对血细胞的辨识及血液病诊断和治疗的促进;(5)组织配型技术及骨髓移植对再障及白血病治疗的效果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结合血细胞发育特点掌握造血系统和血液疾病的组成分类、诊治原则。
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挂图示血细胞发育图、骨髓组成特点、正常血象及骨髓象。
六、思考题1、造血干细胞的定义及生物学特征。
2、血液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第二章贫血概述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贫血的定义、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二)熟悉:贫血的分类、贫血的诊断步骤(三)了解:贫血的治疗原则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贫血的定义、临床表现,贫血细胞学和病因分类。
内科学专科教学大纲(新编)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内科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名称:Medicine(三)开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生(四)课程性质:内科学是对医学科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
它是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
它即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学科密切相关。
它既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又与它们存在密切的关系。
(五)教学目的:《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依据。
培养学生的高尚医德,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六)教学内容:1、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特点。
2、内科学的范围和内容。
3、学好内科学的方法。
4、内科疾病的诊断。
5、内科学的新近展。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126 学时分数: 7学分(八)教学方式:以传统板书+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学生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 ,期末成绩占7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篇绪论教学要点:1、熟悉内科学的范围、内容、学习方法、认识内科学的性质和任务,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2、了解内科学的新近展。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特点。
2、内科学的范围和内容。
3、学好内科学的方法。
4、内科疾病的诊断。
5、内科学的新近展。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二章慢性支气管炎教学要点: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2、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慢性支气管炎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
第四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教学要点:1、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与急性期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方法。
教学大
教学大纲-内科《内科学》教学大纲编写人:*** 审核人(专业或教研室负责人):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护理学院(部)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课程名称:内科学课程代码:Z094033课程类型:职业核心学分:3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6 实验(上机)学时: 2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解剖、生理等。
后续课程:检验临床课程。
二、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包括的范围很广,涉及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疾病发生的原因及发生、发展的过程,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内科学所论述的这些内容在临床各科中具有普遍意义。
本课程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应达到的目标要求)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一门涉及面广;与许多基础和其他临床学科有密切联系而又有自身理论体系的学科。
学习内科医学三基学对疾病的认识,了解其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为从事临床内科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学习其他临床各科提供理论实践依据。
在内科学教学的全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按照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活动。
注意培养学生自学和讨论,亲自参加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和救死扶伤的良好医德医风,重视新的医学模式“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重视卫生服务目标的整体观,要从原有的医学范畴扩展到社会医学、心理学,即治疗疾病要配合心理治疗及社会群众防治。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总学时: 1 )主要知识点:介绍内科学的特点及发展重点:内科学特点及要求教学目标和要求:1.熟悉内科学特点及要求。
2.掌握内科学的应用。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作业:课后题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总学时: 10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知识点:1.呼吸系统结构、功能。
2.详细讲授本系统疾病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学》教学大纲【前言】本教学大纲依照教育部高教司和卫生部科教司规定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要求,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统编的第2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八年制及七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教材”为蓝本,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学教研室研究制定。
授课对象为本硕连读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医学生。
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科学。
儿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体格和智能处于不断生长发育中的儿童,其生理、病理等方面均与成人有所不同,而且具有动态的特点。
儿科学在医学教育中属于临床医学范畴,儿科学的任务是不断探索儿科医学理论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疾病防治水平,降低儿童发病率与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保障儿童健康,使儿童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接班人。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中,以课堂教学、自学、见习为学习方法,要求结合生理学、解剖学(包括胚胎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营养学、免疫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进行融会贯通地学习。
通过学习儿科学,为学生将来成为临床医师掌握理论基础及基本诊疗技能,为进行临床科研与实验室研究奠定基础。
【教学时间分配】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一、了解儿科学的任务及范围。
二、熟悉儿科学的基础与临床特点,前者包括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免疫及营养代谢等方面;后者包括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
三、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分期小儿的特点。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1学时,见习1学时【教学内容】一、儿科学的任务及范围。
二、儿科学的特点、发展。
三、主要讲述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自学内容】一、妊娠早、中、晚期胎儿在宫内的发育状况。
二、围生期概念及特点与保健重点。
【见习内容】录像观察各年龄分期小儿的生长发育状况。
第二章生长发育【教学目的与要求】一、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
二、了解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
三、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常用测定指标及意义。
四、熟悉运动发育规律和年龄特点。
五、了解神经系统的发育,包括神经反射的发育、年龄特点与临床意义。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2学时,见习1学时。
【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
二、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
三、重点讲解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常用测定指标,包括测量方法、各年龄正常值、计算方法及意义等。
【自学内容】一、学习小儿心理行为的发展。
根据不同年龄选择智能发育检查方法。
二、学习儿童心理行为异常。
【见习内容】看录像、示教及实践,测量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及评价。
第三章儿童保健【教学目的与要求】一、了解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
二、熟悉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三、掌握计划免疫的内容与实施程序。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1学时,见习1学时。
【教学内容】一、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及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二、重点讲述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儿童计划免疫内容与实施程序。
【自学内容】了解小儿保健组织机构与保健的具体实施。
【见习内容】一、参加儿保门诊进行儿童健康检查及体格评价。
第六章营养及营养性疾病营养基础及喂养【教学目的与要求】一、了解小儿营养基础,包括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量与代谢特点。
二、掌握母乳的成分特点与母乳喂养的优点。
三、掌握婴幼儿喂养方法、奶量计算及添加辅助食品原则。
四、掌握婴儿食物转换选择的时间、食物的种类和方法。
五、了解断乳期后儿童喂养。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1学时,见习1学时。
【教学内容】一、小儿营养基础,包括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量与代谢特点。
二、重点讲解母乳的成分特点与母乳喂养的优点。
三、重点讲解婴儿喂养的几种方法、食物的转换。
【自学内容】一、人乳与各种动物乳的成分比较。
二、不同年龄儿童食谱与营养状况评价。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教学目的与要求】一、熟悉营养不良的病因、并发症。
二、了解营养不良的病理生理、实验室检查。
三、掌握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分度诊断、治疗。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1学时,见习1学时。
【教学内容】一、小儿营养不良的定义、病因、病理生理。
二、重点讲解小儿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分度诊断与治疗。
【自学内容】一、复习营养物质的作用。
二、自学营养不良的预防。
【见习内容】营养不良小儿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上臂围等测量与分度的示教。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教学目的与要求】一、了解维生素D的来源、生理功能。
了解甲状旁腺对维生素D、钙磷代谢的作用。
二、熟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三、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分期与治疗。
四、了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鉴别诊断。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1.5学时,见习0.5学时。
【教学内容】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定义、维生素D的来源、生理功能。
二、重点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三、重点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分期及治疗。
四、佝偻病的鉴别诊断。
【自学内容】一、复习生物化学中钙磷代谢、生理学中甲状旁腺作用。
二、自学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
【见习内容】一、结合病人了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骨骼改变(颅骨软化、肋骨串珠、肋隔沟、鸡胸、手足镯、O型腿、X型腿)。
二、观看典型X线片。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教学目的与要求】一、了解本病病因与维生素D缺乏和甲状旁腺功能的关系。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三、熟悉本病的鉴别诊断。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0.5学时,见习0.5学时。
【教学内容】一、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特点。
三、重点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自学内容】本病治疗与佝偻病不同之处。
【见习内容】本病典型症状表现及隐匿型病人的3项神经肌肉兴奋体征的检查方法与判断。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新生儿总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各种新生儿的定义及分类。
二、了解小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早产儿、低体重儿、高危儿的特点。
三、了解NICU和呼吸支持治疗。
四、熟悉新生儿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1学时。
见习0.5学时。
【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足月儿、早产儿、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正常体重儿、巨大儿、小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早期新生儿、晚期新生儿、高危儿的定义及新生儿分类。
二、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三、重点讲解新生儿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四、NICU及早产儿呼吸管理基础知识、新进展等。
【自学内容】胎儿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见习内容】一、新生儿室见习足月新生儿、早产儿特点与护理。
二、新生儿重症监护(有条件的单位)。
三、新生儿暖箱、远红外辐射台的应用。
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脑病【教学目的与要求】一、了解新生儿窒息的病因、病理生理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二、掌握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并发症。
三、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要点。
四、掌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3学时。
见习0.5学时。
【教学内容】一、新生儿窒息的定义、病因、病理生理。
二、重点讲解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新生儿Apgar评分及复苏后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及后遗症。
三、重点讲解新生儿窒息的治疗,介绍呼吸管理和监护。
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病理。
五、重点讲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自学内容】一、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防。
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防与预后。
【见习内容】新生儿室见习窒息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特点与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教学目的与要求】一、了解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熟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
三、掌握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0.5学时。
【教学内容】一、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自学内容】一、复习解剖学的中枢神经系统。
二、自学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预后与预防。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教学目的与要求】一、了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
二、熟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X线检查。
三、掌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1学时。
见习0.5学时。
【教学内容】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ps、及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检查特点。
三、重点讲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自学内容】一、复习病理生理学中呼吸衰竭。
二、自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
【见习内容】新生儿人工呼吸机的应用。
血氧饱和度测定仪的应用。
新生儿败血症【教学目的与要求】一、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掌握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三、掌握儿败血症的治疗原则。
四、熟悉新生儿败血症的常见并发症。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1学时。
见习0.5学时。
【教学内容】一、新生儿败血症的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
三、讲解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
【自学内容】一、复习微生物学中细菌的检验。
二、自学新生儿的免疫特点。
【见习内容】病例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原则。
新生儿TORCH感染【教学目的与要求】一、了解新生儿巨细胞病毒、弓形虫、衣原体、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
二、熟悉新生儿巨细胞病毒、弓形虫、衣原体、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
三、掌握新生儿巨细胞病毒、弓形虫、衣原体、梅毒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1学时。
见习0.5学时。
【教学内容】一、新生儿TORCH感染的定义。
二、主要讲述新生儿巨细胞病毒、弓形虫、衣原体、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自学内容】一、复习微生物学、寄生虫学中的巨细胞病毒、衣原体、梅毒螺旋体、弓形虫。
二、自学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和支原体的感染。
【见习内容】一、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虫病头颅CT读片、新生儿先天性梅毒骨X线读片。
二、病例分析,新生儿TORCH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新生儿黄疸与溶血病【教学目的与要求】一、了解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二、熟悉病理性黄疸病因分类,熟悉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三、掌握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特点与鉴别要点。
四、掌握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五、了解新生儿黄疸干预指征。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2学时。
见习0.5学时。
【教学内容】一、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二、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病因、分期及表现。
三、重点讲解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诊断要点。
四、重点讲解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特别是光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