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_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doc

高考复习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

考点透视

关于高考语文对修辞手法的考查,《考试说明》明确规定:止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能力层级为E。

这些修辞手法都是学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高考试卷小对修辞方法的考查,不考概念, 而是考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格进行判断、评价及运用的能力。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和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能力。

命题趋势

前几年多以判断选择的形式出现,但近年来更注重对修辞方法具体运用的考杳,多以文字题的形式出现,放在以下题中去考:

1、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修辞方法的判断和应用效果。

2、文学作品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

3、语言应用题(第六人题)屮,根据表达需耍运用修辞方法造句,主要在仿句屮考查。

知识讲解比喻

构成条件:一是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二是本体和喻体两事物在某一方而具有相似点。

比喻的类型

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如,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暗喻

木体喻体都出现,屮间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如,

清忌,花瓣上的露珠变成了粒粒珍珠。

借喻

本体不出现,无比喻词,直接出现喻体。如,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煞。

博喻

连用儿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个本体进行描述。如,

层层的叶子屮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乂如碧天里的星星,乂如刚出浴的美人。

运用比喻注意

词的比喻意不是比喻,如,

“我们要放下包袱,解放思想”,用的是“包袱” 一词的比喻意,不看作比喻修辞。同类相比不是比喻。如,

“小玲长得很像她妈妈”,表示推测、想象,不是比喻。乂如,天好像要卞雨了。比喻的效果使所描绘的事物生动、形象,用作说理,能使深奥的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通俗、生动。常用的术语有“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牛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比拟就是把叩事物模拟作乙事物來写的修辞方法。

比拟的类型

拟人

赋予物以人的情态、感情或言行。如,

小溪一路欢歌,向着大海奔跑。

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写。女口,

咱们换气,坏蛋就得夹着尾巴逃跑。

比拟效果

色彩鲜明,生动形彖,启人想彖,使读者产生鲜明的印彖。

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喻乙事物,甲乙两物冇主冇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

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

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淀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木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冇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一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Z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

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

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休模拟为人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借代

用相关事物來代替要表达的事物。本体不出现,借用一个事物來代替;本体与借体是密切相关的两事物,存在着具体与抽象、部分与整体、专名与泛名或特征与本体等关系。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大金牙嗯嘿冷笑了两声。

借代的类型

用事物特征代替本体事物

如,

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有料到他竟会那么穷,榨不出一点汕水,已经气破肚皮了。(鲁迅《药》)“红眼睛”指代牢头阿义。

圆规一而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鲁迅《故乡》)用“圆规” 指代杨二嫂。

“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了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夏衍《包身T》)用“芦柴棒”指称那个十五六岁、瘦骨嶙峋的纺织女工。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用“袁世凯”——银元上的人头像这个特征代银元。

用具体事物代替抽象事物

如,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用“枪杆子”指称武装斗争。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用“ 口舌”指代辩说、口才。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卅“金戈铁马”

指代精锐的部队。

用专有名称代替泛称

如,

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用“雷锋”指代具有雷锋精神的人。

屮国人民屮间,实在有成T?上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代人物的名字,他在小国人民心中己成了智慧的代称。这里用来代替有智慧的人。用事物的一部分代替事物的整体

如,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一创?一线”指代所有的物品。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Z广陵》)用帆船的突出部分“帆” 指代整个船。

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檣”是船的桅杆,“橹”是划船的用具,类似于桨。用“檣橹”指代战船。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口《梦游天姥吟留别》)用“眉”代称头, “摧眉”即低头。

用结果代替原因

如,

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

在场的观众都为运动员捏了一把汗。“捏了一把汗”是紧张、着急的结果。

用材料代替本体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李贺《李凭箜篌引》)“吴丝”是指吴地出产的丝; “蜀桐”指蜀地出产的桐木,据说“吴丝”和“蜀桐”都是制造箜篌的上等材料,以此指代箜篌。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丝”指代弦乐器,如琴、瑟琵琶、箜篌等,“竹”指代管乐器,如笛、箫等。“丝竹”代称音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便于书写,并免虫蛀,故称。代指史册、史书。

用工具代替本体

如,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因为干和戈是战争的工具, 以“干戈”指代战争。成语“化干戈为玉帛”屮的“玉帛”,是指玉器和丝织品,古代诸侯会盟朝聘所带的礼物,借指和好、和平。即把战争变成和平。

用色彩代替本体

如,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以“绿”指代叶,以“红”指代“花”。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以“黄花”指代菊花。

借代的效果

引人联想,使表达形彖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借喻的本体与喻体必须有相似性,借代的两事物则必须有相关性;借喻能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

夸张

对客观的人或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如,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夸张的效果

态度鲜明,引起读者共鸣;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引起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本质。对偶

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了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法。对比和对偶的区别

对比基本特点是“对立”,两者意思相反;对偶基木特点是“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对称。

对偶的效果

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表意凝练,概括力强。

排比

构成特点: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矩语或旬了的排列,排列的範语或句子三个或三个以上。

排比的效果

增强文章气势,增强感情的表达。

设问和反问

两者均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地衣示

肯定和否定内容。设问,自问口答;反问,寓答于问。

二者的效果

设问的作用是提出问题,启发思考,加强印象;反问的作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语意的表达。

反复

相同词语、句子的重复。效果:突出、强调思想感情,加强节奏感。

衬托

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

即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如,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反衬

即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化。如,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述发I口时花。以乐景衬哀情。

顶真

用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词语的修辞方法。如,塔脚下是湖,湖边有柳,柳正萌着细芽。顶真的效果

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常见修辞运用的方法

1、熟悉常见修辞格的特点、应用及修辞效果。

2、修辞的理解和运川要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同时要和仿旬、扩旬等各类语言应川的考题结合,注意修辞格应用的广泛性、灵活性与多样性,绝不能孤立地学习修辞。

3、」]?:确运用修辞耍考虑不同文体的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比如,议论文是为了说理,说明文是为了介绍知识,散文是为了写景抒情等。

4、修辞应用的难点,往往不在形式方面,而在内容方面,因此,学习时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内容的揣摩上,平时多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会大有用处。

5、提高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近年来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杳,与其说是考语言运用能力,不如说是考思维能力,有些考牛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 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差。

题型解读

例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无论怎么坚持,都只是辨不清方向的肓冃穿行;

没有理想,人牛?就如黑夜,无论怎么用心,都只是见不到光明的胡乱摸索;

没有理想,人牛就如荒漠,无论怎么努力,都只是看不到希望的徒劳跋涉;

【答案】没有奋斗,生命就如空中楼阁,无论怎样建造,都只是徒劳无益。没有奋斗, 生命就如天上的彩虹,无论怎样描绘,都只是昙花-?现般的消逝。没有奋斗,生命就如干涸土壤中的种子,无论怎样耕耘,都只是空壳一只。

【解析】木题考杏考生仿写句式的能力。作答木题注意要求,从语法角度看,是复句, “没有……无论……都只是”条件复句,要注意形式要是复句;从修辞角度看,三句都是比喻,且三句构成排比。仿写吋耍形神兼备,要有文采,也要有意蕴。首先要选用一个对彖, 使用到比喻修辞,句式和原句相同。在仿写时注意比喻要恰当贴切,内容要合理通顺,并且是完整的。

例2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华南七中学生会举办了一个“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请你为作品展写一段前言,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语意连贯,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 个字(含标点符号)。

【答案】“四季花卉”摄影作晶展是山华南七中学生会主办的旨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活动,这些展出的作品着重表现岁刀流转而美人依山的自然美,它们凝聚了同学们的汗水与智慧,相信一定会给观众带来叹为观止的艺术感受。(比喻和借代)

【解析】本题考查考牛?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及准确、鲜明、生动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材料耍求写前言,做题时注意耍开门见山,直接提示作品展的基本信息;言简意赅,围绕标题介绍作品展功能、目的及意义。字数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例3请补写出空缺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木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昭下足迹。

【答案】与屈了上下求索,与李商隐灵犀一点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修辞运用、仿写句式等、语言表达连贯、准确、鲜明、得体的能力。主义所选名人、文人应为古代的,同时结合其思想和作品来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