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语文卷点评与启示

一,全国新课标Ⅰ语文卷点评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依据2017年考试大纲的修订与调整,在试卷文字总量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做了不少的调整和变化。我认为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卷语文难度适中,但在试题结构、赋分、题型、能力要求等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既遵循了稳定性和继承性,又体现了创新性。试题材料重视传统文化,着眼社会、关注人文;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和基本能力,从而凸显考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想从“稳”和“变”两个方面来谈谈今年的语文试卷。

从“变”的方面来看,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现代文阅读中,相较于以前来说,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均成为必考的内容。当然这在2017年考纲中有明确规定,但是因为考生阅读量的增大,必然要对整个试卷题型和题目数量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文学类文本减少一道主观题,实用类文本增加一道客观选择题,只保留一道问答题。当然,实用类文本一摆往年人物传记类的考察,改为在比较中认识中国电视纪录片运用和发展的话题,同时采用多篇非连续文本的组合也是较往年明显不一样的。这种变化虽然只是一个局部调整,但盘活了现代文阅读考查的全局,既扩展了调整客观题与主观题比例的空间,也利于命题在考查方式上更为灵活多变,从而提升试题的实用性、针对性、科学性与区分度。

古诗文阅读这块,诗歌鉴赏以一道客观题和一道在主观题呈现,名句名篇默写上也做了适当的调整,今年是两道题共计5分。虽然高三复习中针对这一方面考生早已熟悉,但是客观上来讲,对学生的临场考试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影响。另外,语言文字运用这方面,第19题和第21题也是近几年没有出现的题型,特别是第21题比较新颖,通过寻找“推断中存在的问题”对考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从“稳”的方面来看,虽然2017年语文试题因为存在预期的变化,但是仔细阅览也会发现,“变”的更多的只是形式,而对考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素养、语文这一人文性和工具性学科的考察的依然是整个试卷的着眼点和稳定的考察。比如社科类文本《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选段,考察的是学生对于气候与环境、气候与社会、气候与人类等的关系,文学类文本考察的是永恒的人性美以及相应的人生道理等。实用类文本考察内容的变化,但是依然指向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世界的的能力和意识。文言阅读沿袭往年对人物传记的考察,包括其题型都是今年最为稳定的模块之一。名篇名句默写依然采用情境式填写的方式,注重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运用模块中,17题、18题、20题均沿袭2016年题型,重在考察考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19题和21题虽然形式上的变化,但依然落在对考生语言(语文)与生活的积累和运用的考察上。

第22题的写作题,虽然在题目要求上存在稍微的变化,但还是沿袭材料作文的模式。作文题要求考生从12个“中国关键词”中选取

两到三个,来呈现考生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它将任务驱动型作文与“解说词”这一实用类文本写作结合在一起,契合了当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主题。作文材料中十二个关键词涵盖了经济、文化、民生、科技、环保、城乡、出行、购物等八大门类,充分体现了关注时政热点的主要特征,充分引导考生关注并思考现实问题,承担中国公民向外国青年推介中国的责任意识,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又展望国家发展的美好前景,具有明显的“立德树人”导向功能。

整张卷注重传统文化,更加注重学生对母语综合应用的能力考查,注重学生对社会时政的关注,让语文能力真正强的考生拿到高分。

二,给我们今后的语文教学及备考带来了新的启示

(一)重视教材教学,向教材教学过程要成绩

无论考试怎样改革,都是在考查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好语文知识和语文的各项能力。高考经常会有一些内容以及形式上的变化,但无论新涉及到哪方面的内容和能力,都在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之内,教材都有涉及。通过扎实的教与学,落实知识的掌握和各项能力的培养。轻教材重教辅,无疑是在舍本逐末,得不偿失。我个人非常反对随意删减教材内容给做题讲题让路,精讲、略讲或引导学生自读可以有所区分,但是不主张删减内容破坏教材的编排体系。

(二)加强阅读教学和阅读引导

语文素养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大量阅读熏陶出来的。学校和家长都应当重视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阅读适合自己年龄阶段的书,为学生打开一个广阔的认知空间。教师也要“让”出一些课来,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创新、实践。要倡导学生海量阅读、多元阅读,让他们广泛阅读健康的、美的、传播正能量的书,让他们独立思考、敢于质疑,能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完成心智走向成熟、走向独立的过程。更希望,阅读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三)更加注重优秀传统文化教学

新的高考改革必定会更重视对传统文化的考查。要在语文学习中,使学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备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比如全国Ⅰ卷的作文,如果学生不能准确把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想在高考作文中得高分,很难。

目前高中的必修以及选修教材中有许多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无不涉猎。在以往的教学中,选修教材的选用侧重古代诗歌散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对文言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现象、文言句式的关注较多,而对“四书五经”中倡导的社会和谐、尊亲重道等有积极意义的文化经典内容,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中有审美意义和人文关怀的文学经典内容关注较少,以至文言学习常常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

(四)要注重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新考纲“学科素养”的考查,要求学生要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在“唯成绩论”的教学价值取向左右下,语文教学脱离生活实际而不是服务于生活成了普遍现象,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可以把必修和选修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