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在( 2 )
①1949年建国初期
②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和波匈事件发生之后
③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
④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
5、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是
党的( 4 )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
②十三大的主题
③十四大的主题
④十五大的主题
6、党的十五大载入史册的标志是( 3 )
①在理论认识上突破姓“资”姓“社”和姓“公”姓“私”的束缚
②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③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④形成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7、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是( 3 )
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②《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③《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④《关于农业和农村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9、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理论基础是( 4 )
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②党和国家,尤其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③科学社会主义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
10、1978年,邓小平支持和领导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具体针对的问题是( 1 )
①“两个凡是” ②“以阶级斗争为纲”
③“苏联模式” ④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邓小平理论是( 12345 )
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③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④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
⑤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 15 )
①毛泽东思想
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
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⑤邓小平理论
3、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国际社会历史条件有( 124 )
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②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④苏东巨变和苏联模式的衰败
⑤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出现了若干重要转变,即( 1235 )
①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②从固守成规到各方面的改革
③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
④从“两个凡是”到否定一切社会主义原则
⑤从基本上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转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 1234
)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点
②实行改革开放的观点
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观点
④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观点
⑤关于社会主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观点
6、从十二大到十三大,在全面改革初步展开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 13 )
①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⑤“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
7、从十三大到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科学体系的时期。这一时期提出了( 125 )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⑤“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
8、邓小平理论是一个( 125 )
①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②开放的理论体系
③指导当今世界发展的理论体系
④指导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和建设的理论体系
⑤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9、党的十五大强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是因为( 25 )
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已经不能够指导当代中国改革开发和现代化建设
②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③邓小平理论高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④邓小平是独立与马克思主义之外的科学体系
⑤邓小平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10、邓小平说:“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句话的含义是( 1345 )
①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②必须以实用化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③社会主义必须具有中国特色
④离开中国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
⑤离开中国实际谈社会主义也没有意义
试卷七(主观题及答案)
来源: 社科部 作者:匿名 发表日期: 2007-12-6 22:29:11 阅读次数: 584 查看权限: 普通文章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历史条件。
答: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历史条件是:
(1)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和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中国发展提出了新课题,中国面对机遇与挑战急需新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中国急需新的发展战略,以适应并赶上时代的步伐。
(2)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
革命和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兴衰成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思路。
(3)邓小平理论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产生的新经验是邓小平理论的丰富素材。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发展的强大动力。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全国的指导地位。指出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概括和总结,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2、简述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
答: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重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简述邓小平理论的特点。
答:
(1)邓小平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性。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理论成果和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性。邓小平理论正是深深扎根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邓小平理论是独具中国特色的科学理论。另方面,邓小平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典范。邓小平理论在表现形式上和风格上也独具特色。与其他经典作家相比,邓小平理论主要是以讲话、谈话以及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决议、文件等形式表现出来,并且论断式的语言较多,同时具有语言朴实、言简意赅、贴近生活、实在生动、通俗明快等特点,最容易为中国老百姓所接受。
(2)邓小平理论具有显著的时代特性。时代需要伟大的理论,时代造就伟大的理论。邓小平理论就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用马克思主义的宽阔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做出的新的科学论断。邓小平
理论不仅正确地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而且为处于低潮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活力,从而使邓小平理论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邓小平理论是注入了时代精神的生机蓬勃的马克思主义,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
(3)邓小平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产生,又指导着改革开放的实践;同时,改革开放的实践不断完善和丰富着邓小平理论。二者的辩证统一深刻地揭示了邓小平理论的实践性。
总之,邓小平理论就其质的规定性来讲是马克思主义的,就其空间来讲是中国的,就其时间来讲是当代的。邓小平理论的中国特性、时代特性和实践性是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同时,实践性又决定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性亦即真理性,也决定了邓小平理论的务实性、创新性和开放性。实践性基础上的中国特性和时代特性的高度统一,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特征。
4、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答:
(1)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把经济搞上去,是我们全部工作的中心,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条件。
(2)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3)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总之,“三个代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个“代表”都有明确的要求,但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
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种辩证统一关系,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现了物质与精神、经济政治与文化的统一,也体现了历史发展规律与历史创造主体的统一。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是A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D.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
C.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D.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
2、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表现在B
A.参加国家政权
B.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C.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D.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观点有D
A.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B.市场经济本身要求提倡集体主义
C.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已不现实,取而代之的必然是“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
D.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精神文明,应当引导人们形成把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个人正当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4、在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中国坚持的原则是D
A.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
5、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D
A.理论联系实际 B.密切联系群众
C.为人民服务 D.批评与自我批评
6、邓小平在强调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时,指出A
A.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B.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C.我们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
D.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
7、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因为)D
A.毛泽东在延安时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B.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C.它是同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D.它是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
8、邓小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B
A.必须把马克思主义
的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C.没有固定的模式
D.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B
A.它反映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B.它反映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C.它是由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D.它的历史任务是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10、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D
A.发展要有新思路
B.改革要有新突破
C.开放要有新局面
D.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1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C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C.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2、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基本特点是A
A.它有新的领导阶级即无产阶级
B.它有新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
C.它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D.它有了新的前途,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
13、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D
A.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B.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C.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条件
14、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设想,其主要点包括B
A.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私营经济为补充
B.以国家与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体经营为补充
C.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自由生产为补充
D.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自由市场为补充
15、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的“两个务必”是指C
A.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B.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D.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