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作品--《星夜》评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业论文

课程名称:视觉艺术史

姓名:何晓莹

二级学院:教育学院

专业:13应用心理学(师范)指导老师:张晓雄

结业成绩:

二〇一五年六月四日

何晓莹

【内容摘要】艺术创作作为艺术家的一种内心世界的呈现模式,是艺术家性格的外延,传达着艺术家的意识形态和心理状态。而作为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阅读了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著作《创作家与白日梦》后,得知了这本书就是站在精神分析的角度解释文学与艺术的。其中,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是“艺术是被压抑的本能的升华的结果”。而我这篇论文里也旨在透过弗洛伊德的理论,去解释梵高的个人性格与其艺术创作的关系。

关键词:梵高心理学艺术人生

导语:荷兰画家梵高生前穷困潦倒,他的绘画作品没有得到大众的欣赏,也没有得到当时社会的肯定。而他死后,他的绘画作品却高价拍卖,被称为艺术史上的杰作。在以往的艺术研究中,人们往往注重对梵高成果的探讨,而忽视了对他内心的了解。然而,只有真正读懂他的内心,才不辜负梵高用生命的血汗所付出的劳作。所以抱着对他生平所经历的挫折与内心的挣扎的好奇心理,我决定去深入探究这个艺术巨匠的生平以及他的创作风格,看看两者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梵高生于1853年,于1890年去世,在这个对他来说充满着渴望又恐惧的世界里仅仅活了37年。虽然英年早逝,但他却留给了这个世界抹不去的他的痕迹。他倾注了他所有的精力,疾病缠绕着他的身心,他在绝望、孤独中离开,他不能再多活一些时间了,他要挣脱这种苦痛。

梵高的一生都在孤独中度过,他有一个同名同姓的哥哥,但在还没有出生前就胎死腹中了。所以梵高的出生伴随着一个悲剧----一个死去孩子的替代品。而他自己也能直面这种不幸,他说:“发芽的种子绝不会裸露在凝霜的寒风中,而那正是我的人生一开始就面临的状况。”由于一出生就处于这样的阴影之下,根据心理学家的观点,梵高对那死去的孩子有极大的负罪感。在还不健全的有效的心理上,会觉得是因为自己所以才会导致那个孩子的死亡,并且在另一方面也会努力去证明自己的存在,设法摆脱替身的阴影。但是家里人的态度还是影响着梵高,对于死去的孩子,家人可以无限地设想他的完美、不可估量的未来和惊世的聪颖,而这一切对于存在的替代品来说永远是达不到的,是不现实的比较。

不难想象,梵高早期成长的“潜意识背景”是充斥着悲伤和抑郁的。由于母亲没有从第一个孩

子的死亡中走出来,所以很难去给梵高带来一个幸福母亲所该具备的关爱和教育,而更多的是敏感和悲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其父亲是一个严厉的传教士,在道德成面上对他的管教更是严格,宗教的礼数束缚着他的自由,外部环境对“自我”的限制比同龄人多很多,“自我”对于“本我”的压制也让他必须小心谨慎,这种从小积累下的“危险”会导致“自我”的软弱,从而让人产生焦虑,引起心理失衡。

在梵高成年后,怪癖和无尽的孤独感在他心里慢慢衍生。他学业无成,因为不善交际、过于执着、爱较真而错失销售的工作;又因为过于虔诚而失去了牧师的职位;而表白更是遭到了狠狠的拒绝。最后他只能靠着弟弟的救济过活。生活的不如意让他的自尊心受到了重创,性格更加孤僻。他甚至觉得自己从一开始就不应该来到这个世界。

所以可以这样说,绘画是梵高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他在绘画中找到了真正的人生目标。但开头总是艰难的,梵高也一直在不被欣赏和别人的嘲笑中度过。期间他也遭遇了很多苦痛:父亲的离世、好朋友提奥有了自己的家庭等等,但越是这些苦痛练就了伟大的梵高。

而梵高的爱情道路也颇为坎坷。由于他的不懂人情世故,不善与人交往,所以他经历了数段感情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外表丑陋,活像一个小老头的梵高对房东太太的女儿尤金妮亚一见钟情,并公开承认了自己对尤金妮亚的爱慕之情。然而,尤金妮亚并不领情,反而讨厌他发出的猛烈的追求攻势。而后,他又爱上了他那刚成为寡妇的凯表姐,她热情大方,使梵高重新认识了爱情,理解了爱的真谛。然而,在那时和表亲结婚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禁忌。就这样,梵高的爱情又再次夭折了。梵高之后再次恋上一名妓女克里斯蒂娜,并让他萌生了结婚的念头。但最终因为无法通过绘画赚得足够的生活费给克里斯蒂娜买营养品,迫于现实克里斯蒂娜不得不离开梵高。

注明的心理学家荣格曾说过“性格决定命运”。梵高的事业和恋爱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归根到底都是因为他的固执、冷漠、自卑、抑郁的性格。这就可以用弗洛伊德的早期经验对儿童的成长及人格的形成的影响去解释了。

从上文可以看出,从童年至中年时期的梵高内心都是被压抑着的,他需要一个途径去让他把心里面的那种苦痛和压力发泄出来。按照弗洛伊德对人格与艺术的观点,本能欲望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创作的过程也是艺术家本能欲望得到实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强大的心理压力被发泄或转移,是一种对精神世界的释放。而对梵高来说绘画就是他发泄的途径,孤僻个性成就他独具魅力艺术的同时,他的艺术也必将渗透着他的个性。

梵高作品主题鲜明:

一、宗教性。画面充满着宗教色彩,不光在选题上就选了宗教性的题材,他还善于用象征的手法营造宗教气氛,并且在画面中传递出一种永恒神性。

二、哀伤性。从出生开始伴随着他的一生,正是这种忧郁才更能让他理解哀伤和痛苦。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忧郁是梵高的财富,忧郁使他孤独思考,并集中精力审视自己的人生。忧郁也是他绘画的动力,他说过:“经过巨大的苦难,达到更巨大的欢乐。”他的画作中还渗透着另一种哀伤,就是对爱情的渴望却又可望不可即的哀伤。他的求爱屡遭失败,他渴望与人亲近,却又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所以不得不刻意疏远。所以他就把这种渴望转移到绘画上。

三、疯狂的色彩。梵高一生孤独,绘画是他毕生的追求也是他最真挚的朋友,色彩则是他表达内心世界的语言。他在悲伤中长途跋涉,致使他早期的创作色彩是深沉灰暗的,但在受到德拉克罗瓦等人的影响后,后期色彩则变得明亮、激烈和夸张了。他很注重对象的本质和自己对对象的感觉,并且把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所描绘的对象统一起来,色彩上极度主观。

结语:在了解了梵高的生平和他的爱情世界后,我为梵高的童年感到同情,为他的爱情感到惋惜,但又为他有这些种种的苦难经历所感到庆幸。正因为他经历了常人所不能经历磨练,才练就了他强大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些种种的积累为他以后的绘画生涯打下了垫脚石。有不一样的人生才能使颜料在纸板上不一样的扩张。他的孤独使他惯于跟自己对话,然后通过画笔传递出来,传递给全世界。梵高的孤独,虽败犹荣。

【参考文献】

1、阿伯J.卢宾著,程应铸译. 梵高心理传记文汇出版社,2008年;

2、[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论艺术与文学.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年

3、赵红从精神分析角度论梵高艺术人生及作品风格扬州大学2010年

4、谭明明论梵高的“孤僻”个性与其艺术创作的关系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