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城镇的道路交通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城镇的道路交通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城镇现状交通问题的简要分析, 以及对小城镇交通方式及结构的初步研究,提出一些解决小城镇交通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小城镇道路交通问题对策
小城镇道路是小城镇各功能分区用地的联系网络,是整个小城镇的“骨架”和“动脉”,也是小城镇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小城镇建设正快速发展,各地小城镇经济发展也很快。
但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机动车数量也在飞快增加,小城镇道路建设便显现出各种矛盾和不足。
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小城镇的道路交通,将成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1.我国小城镇道路交通现状
1.1依靠过境交通
1.1.1交通干扰大
过境的国道、省道是国家建设的主动脉,是省市地方交通运输主干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须保证它们的通畅、便捷。
许多小城镇一开始往往是依靠过境公路、沿着公路两边逐渐发展形成的,公路既是小城镇的对外公路,又是小城镇的主要道路。
随着小城镇经济的发展,来往车辆愈加频繁。
有的甚至沿主要道路两侧建设大量的商业服务设施,行人密集,进出口多,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同时拥堵的交通影响了主干道的经济效应,也影响了小城镇的对外联系。
1.1.2盲目沿过境公路发展
小城镇建设用地盲目地沿过境公路两侧发展,占线过长,使小城镇主要产业和一些商业服务设施都集中在路两侧,造成人流车流的大量聚集,给小城镇居民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而且这样的带状发展对以后工程管线施工也有很大影响:增加建设和维护费用;不利用资源有效利用等,增加了小城镇经济负担。
1.2交通系统不完善
1.2.1干支结构不尽合理
一般小城镇只有干支两套道路系统,大多数城镇只有一两条穿城干道。
在发
展过程中,支路间距也没有很好控制,很多地段是先建房后通路,这种随意开辟道路的方式造成很多曲折错位的小路,而机动车也难以通行。
而且现在不少小城镇开辟新城区,新建或者改造的道路不管实际交通需求,一律都是宽敞的大道,但旧城依旧是狭窄拥挤的支路,形成“旧城条条是支路,新区路路是干道”的局面。
1.2.2缺乏相应管理和维护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中的机动车增加的速度也很快。
以前城镇中常见的机动三轮车、拖拉机等机型小、车速慢的机动车虽然不多了,但仍在城镇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平日的农贸运输等依旧会使用这些车辆。
对于已经适应了车速快、车型大、运量高的货运汽车的城镇道路,这些低机动化的车辆不光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也是影响小城镇交通的一大障碍。
但是大部分小城镇没有合适管理手段控制其在城镇的进出与停放。
1.3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1.3.1道路横断面设计不合理
许多小城镇由于长期缺乏规划,其道路性质不明确,道路断面功能不分。
往往是人行道狭窄,或人行道挪作他用,有的小城镇甚至根本不分车行道和人行道,致使人车混行。
1.3.2静态交通和附属设施缺乏
小城镇中缺少公共专用停车场,尤其是沿路商业服务设施停车场严重不足。
加之管理不够,各种车辆任意停靠,占用道路现象严重。
而且道路两侧违章搭建房屋多,以及违章摆摊设点、占道经营多,造成道路交通不畅。
另外就是附属设施的缺乏。
有些小城镇交通干道上没有“斑马线”,有的没有指示灯。
大部分小城镇建成区,道路普遍缺乏路灯。
街道作为居民活动的主要场合,却没能提供最基本的安全空间,无形中制造了很多犯罪场所,对小城镇的社会安定也是一大影响。
而相应的道路绿化相比于城市也是大大缩水的。
2.小城镇交通结构分析
2.1交通结构
小城镇作为城乡过渡的一种实体空间,其用地空间布局与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别,居民出行交通方式也有自己的特点。
一般来讲,小城镇用地规模小,用地混合度较高,居民出行距离短,出行方式以步行、自行车、摩托车为主,公
共交通在日常出行中所占比例较低,而在长距离出行中才有优势。
2.2发展趋势
对于镇际和镇域的出行,出于家庭收入、通勤距离等因素的考虑,城镇居民大部分会选择摩托车,如果摩托车无政策限制,一定时期内还将有比较快的增长。
小汽车虽然将逐步进入家庭, 但城镇收入水平与汽车需求毕竟不如大城市,增长比较受限。
3.小城镇道路交通改进措施启示
3.1空间布局上
小城镇发展初期通常依赖于过境道路,在规划时参考城镇经济发展现状,人口现状等特征,在对布局时尽量把过境道路的交通干扰问题降到最低。
对于交通量比较大的地方还可以考虑设置红绿灯等交通信号指示灯。
其次,道路路网走向应有利于小城镇的通风。
3.2人性化建设
3.2.1合理尺度的道路空间及慢行系统建设
小城镇居民出行对交通可达性的要求高,道路交通网络应以小宽度、小间距、高密度为基本原则。
从相关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步行和自行车是城镇居民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因此道路交通资源分配和交通体系规划构建应优先考虑慢行交通。
3.2.3景观需求
小城镇道路不仅用作交通运输,而且对小城镇景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通常我国小城镇的建筑特色不是很突出,建筑,街道,绿化往往处在一个相互渗透的景观系统中。
因此街景的塑造对小城镇形象的树立有很大帮助。
绿化和沿街公共设施可结合照明设施,既协调了街道立面,有可以创造多彩的城镇夜景;临水的道路,应结合岸线精心布置,使其既是街道,又是人们游览休息的地方。
当道路的直线路段过长,使人感到单调和枯燥时,可在适当地点布置广场和绿地,配置建筑小品。
3.3加强管理体系
一方面,小城镇中的法律监管体系不如大城市,虽然有利于城镇生活的人情氛围培养,但正是由于不受监管,一些道路占用、不遵守交规的现象才会愈演愈
烈。
另一方面, 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原有的规划不能适应新的环境需求,又没能进行新的调整。
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尊重规划, 并对规划合理调整与改进。
4.结论
小城镇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小城镇的重要意义、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道路交通是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为了加小城镇经济建设和发展,我们不得不重视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栋,“以人为本”理念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2)王宝静,《浅议小城镇交通特点》,民营科技,2008 年第8 期
(3)汤铭潭,张全,《我国小城镇道路交通的规划优化探析》,市政·交通工程设计
(4)胡建,李伟清,《浅谈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安徽农学通报, 2006, 12( 13) : 30-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