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高财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账面价值=1000-200-160-80=560万元
计税基础=1000-100-100=800万元
2.无形资产 (1)后续计量 会计: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累计摊销-减值准备 但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减值准备 税法: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累计摊销
例:某项无形资产取得成本为160万元,因其使用寿命无 法合理估计,会计上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 予摊销,但税法规定按10年的期限摊销。取得该项无形资 产1年后。 账面价值=160万元 计税基础=160-16=144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的确认、计量
1、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计量 (1)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一般原则: 对于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 递延所得税负债。
除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以及企业合并外,在 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同时,应增加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构成 利润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收益,一般应当记入 所得税费用,但以下2种情况除外: 1、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自用房地产转为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 性房地产,转换日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计入资本公积
2、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其账面价值与 计税基础不同,应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的,递延 所得税的确认影响合并中产生的商誉或是记入当 期损益(营业外收入)的金额,不影响所得税费 用。
例:A企业当期发生研究开发(“三新”开发) 支出计20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400万 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 出为4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 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1200万元。
账面价值=1200元
计税基础=1200×150%=1800万元
3.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会计: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 税法:取得成本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不包括企 业合并和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事项 产生的所得税影响。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 易或者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应 当计入所有者权益。
项目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差异
应收账款
可供出售 金融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
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可能存在差异的情况: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投资性房地产 •长期股权投资 •其他资产
1.固定资产 会计:实际成本-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税法: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折旧
例:某项环保设备,原价为10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 年,会计处理时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税收处理 采用直线法,企业在计税时对该项资产按直线法计列折旧 ,净残值为0。计提了2年的折旧后,会计期末,企业对该 项固定资产计提了8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在应交所得税基础上如何确定所得税费用。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二、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
三、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的确认
四、永久性差异 五、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对相关的资产和负债项 目进行分析,当某一资产或负债的重新计价基础与所 得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不一致时,则计算确定其计价 基础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并按照适用的所得税税 率计算其纳税影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 延所得税负债。
3.应付职工薪酬 会计:所有与取得职工服务相关的支出均计入成本费用,同时确 认负债 税收:规定税前扣除标准
例:某企业当期确认应支付的职工工资及其他薪金性质支出计 2000万元,尚未支付。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工资标准可以于当期 扣除的部分为1700万元。该1700万元已作为当期扣除,300万元作 为当期的纳税调整金额,对以后的扣除不产生影响。 应付职工薪酬账面价值=2000万元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2000万元-可从未来应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0 =2000万元
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 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 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 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期间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 =取得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2)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 会计:
研究阶段的支出费用化,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 件后发生的支出作为无形资产成本 税法:
以开发过程中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 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另外,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
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 按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 本的150%摊销。
账面价值=360万元
计税基础=300-300÷20×5=225万元
会计:重大影响时采用权益法 税法:无权益法 具体差异表现:
(1)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 (2)投资损益的确认 (3)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其他权益变化
6.其他资产 会计:允许计提减值准备
税法:资产的减值在转化为实质性损失之前, 不允许税前扣除
(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 ①适用税率的确定:应以预期收回该资产期
间的适用所得税税率为基础计算确定。
②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值,也可转回
借: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3、适用税率变化对已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 税负债的影响
在适用税率变动的情况下,应对原已确认的递延所 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进行调整,反映税率 变化带来的影响。
•当期所得税=1000×25%=25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300×25%=75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60×25%=15万元 •递延所得税=15-75=-60万元
20×6年:
交易性金融资产 存货 预计负债
总计
2 600 000 20 000 000 1 000 000 23 600 000
2 000 000 22 000 000
0 24 000 000
差 应纳税
600 000
600 000
异 可抵扣
2 000 000 1 000 000 3 000 000
•假定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6年 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万元。 预计该企业会持续盈利,未来期间能够获得足够 的应纳税所得额。
应收股利 其他应付款
总计
22 000 2 600
24 000 2 400
2 800
0 4 800 23 600 000
2 800
0 4 500 24 000 000
应纳税
200
200
可抵扣
2 000
300 2 300
甲企业20×6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部分项目情 况如下:
项目差异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基本核算要求
• 时点:
一般在资产负债表日
特殊交易或事项--确认资产、负债时
• 基本核算程序:
1.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 2.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3.比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暂时性差异 4.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5.确定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 6.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例:企业于2004年1月1日购入某项环保设备,会计 上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允许采用加速折旧, 其取得成本为2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 计税时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列折旧。不考虑中期报告 的影响,企业在2004年资产负债表日,按照会计准则 规定计提的折旧额为20万元,计税时允许扣除的折旧 额为40万元,则该时点上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80 万元与其计税基础160万元的差额构成应纳税暂时性差 异,如其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应确认5万元的递 延所得税负债。
(一)暂时性差异: 是指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
差额。 视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所得的影响,分为应纳
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
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 时性差异。
将导致未来期间应税所得和应交所得税的增加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 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源自文库抵扣金额的 暂性差异。 将导致未来期间应税所得和应交所得税的减少
除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 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相关的调整金额应计入所 有者权益以外,其他情况下产生的调整金额应确认为税 率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罚金 罚款 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超过规定标准的捐赠支出 税收滞纳金 非公益性捐赠支出 国债利息收入
五、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估计未来期间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税所得时,包括 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未来期间的正常生产经营所得 二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 ❖确认可抵扣亏损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需提供相关 证据
②特殊情况:不属于企业合并,且交易发生时既不影 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在该情况下则不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例:内部研发资本化金额
例:企业支付800万元取得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 当期期末市价为860万元。
账面价值:860万元
计税基础:800万元
4. 投资性房地产
会计: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期末账 面价值为公允价值
税法:取得成本-已提折旧或摊销
例:某房屋建筑物成本为3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20 年,已使用4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 为零。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后,采用公允价值 进行后续计量。假定对该房屋建筑物,税法规定 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 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在第五年末的公允价值为360万 元。
2. 预收账款
某些情况下,因不符合会计准则规定的收入确认 条件未确认为收入的预收款项,按照税法规定应 计算交纳所得税。
例:A公司自客户收到一笔合同预付款,金额为2000 万元,因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将其作为预收账 款核算。假定按照税法规定,该款项应计算交纳 所得税。
账面价值=2000万元
计税基础=2000-2000=0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指其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可 予税前列支的金额,即: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 额
一般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
1.预计负债:
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
例: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于当期确 认了100万元的预计负债。如果税法规定,有关 产品售后服务等与取得经营收入直接相关的费用 于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列支。假定企业在确认预 计负债的当期未发生售后服务费用。 预计负债账面价值=100万元 预计负债计税基础 =账面价值100万-可从未来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100万 =0
(2)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
①资产负债表日,根据适用税法规定,按照 预期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
②无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转回期间如何, 递延所得税负债不要求折现。
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计量 (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①一般原则: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预计将获 得足够的应税所得,则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可抵扣暂性差异: 将导致在销售或使 用资产或偿付负债 的未来期间内减少
应纳税所得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将导致在销售或使用 资产或偿付负债的未 来期间内增加应纳税
所得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
暂时性差异
资产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负债)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负债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一)当期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当期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 =会计利润+/-差异 =会计利润+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当期转回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期转回的应纳税暂时 性差异 +会计费用非税法费用-税法费用非会计费用+税法收 入非会计收入-会计收入非税法收入
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期 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期初 余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当期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资 产当期发生额
计税基础=1000-100-100=800万元
2.无形资产 (1)后续计量 会计: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累计摊销-减值准备 但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减值准备 税法: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累计摊销
例:某项无形资产取得成本为160万元,因其使用寿命无 法合理估计,会计上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 予摊销,但税法规定按10年的期限摊销。取得该项无形资 产1年后。 账面价值=160万元 计税基础=160-16=144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的确认、计量
1、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计量 (1)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一般原则: 对于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 递延所得税负债。
除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以及企业合并外,在 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同时,应增加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构成 利润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收益,一般应当记入 所得税费用,但以下2种情况除外: 1、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自用房地产转为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 性房地产,转换日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计入资本公积
2、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其账面价值与 计税基础不同,应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的,递延 所得税的确认影响合并中产生的商誉或是记入当 期损益(营业外收入)的金额,不影响所得税费 用。
例:A企业当期发生研究开发(“三新”开发) 支出计20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400万 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 出为4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 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1200万元。
账面价值=1200元
计税基础=1200×150%=1800万元
3.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会计: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 税法:取得成本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不包括企 业合并和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事项 产生的所得税影响。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 易或者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应 当计入所有者权益。
项目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差异
应收账款
可供出售 金融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
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可能存在差异的情况: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投资性房地产 •长期股权投资 •其他资产
1.固定资产 会计:实际成本-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税法: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折旧
例:某项环保设备,原价为10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 年,会计处理时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税收处理 采用直线法,企业在计税时对该项资产按直线法计列折旧 ,净残值为0。计提了2年的折旧后,会计期末,企业对该 项固定资产计提了8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在应交所得税基础上如何确定所得税费用。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二、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
三、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的确认
四、永久性差异 五、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对相关的资产和负债项 目进行分析,当某一资产或负债的重新计价基础与所 得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不一致时,则计算确定其计价 基础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并按照适用的所得税税 率计算其纳税影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 延所得税负债。
3.应付职工薪酬 会计:所有与取得职工服务相关的支出均计入成本费用,同时确 认负债 税收:规定税前扣除标准
例:某企业当期确认应支付的职工工资及其他薪金性质支出计 2000万元,尚未支付。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工资标准可以于当期 扣除的部分为1700万元。该1700万元已作为当期扣除,300万元作 为当期的纳税调整金额,对以后的扣除不产生影响。 应付职工薪酬账面价值=2000万元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2000万元-可从未来应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0 =2000万元
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 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 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 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期间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 =取得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2)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 会计:
研究阶段的支出费用化,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 件后发生的支出作为无形资产成本 税法:
以开发过程中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 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另外,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
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 按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 本的150%摊销。
账面价值=360万元
计税基础=300-300÷20×5=225万元
会计:重大影响时采用权益法 税法:无权益法 具体差异表现:
(1)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 (2)投资损益的确认 (3)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其他权益变化
6.其他资产 会计:允许计提减值准备
税法:资产的减值在转化为实质性损失之前, 不允许税前扣除
(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 ①适用税率的确定:应以预期收回该资产期
间的适用所得税税率为基础计算确定。
②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值,也可转回
借: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3、适用税率变化对已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 税负债的影响
在适用税率变动的情况下,应对原已确认的递延所 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进行调整,反映税率 变化带来的影响。
•当期所得税=1000×25%=25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300×25%=75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60×25%=15万元 •递延所得税=15-75=-60万元
20×6年:
交易性金融资产 存货 预计负债
总计
2 600 000 20 000 000 1 000 000 23 600 000
2 000 000 22 000 000
0 24 000 000
差 应纳税
600 000
600 000
异 可抵扣
2 000 000 1 000 000 3 000 000
•假定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6年 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万元。 预计该企业会持续盈利,未来期间能够获得足够 的应纳税所得额。
应收股利 其他应付款
总计
22 000 2 600
24 000 2 400
2 800
0 4 800 23 600 000
2 800
0 4 500 24 000 000
应纳税
200
200
可抵扣
2 000
300 2 300
甲企业20×6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部分项目情 况如下:
项目差异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基本核算要求
• 时点:
一般在资产负债表日
特殊交易或事项--确认资产、负债时
• 基本核算程序:
1.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 2.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3.比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暂时性差异 4.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5.确定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 6.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例:企业于2004年1月1日购入某项环保设备,会计 上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允许采用加速折旧, 其取得成本为2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 计税时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列折旧。不考虑中期报告 的影响,企业在2004年资产负债表日,按照会计准则 规定计提的折旧额为20万元,计税时允许扣除的折旧 额为40万元,则该时点上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80 万元与其计税基础160万元的差额构成应纳税暂时性差 异,如其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应确认5万元的递 延所得税负债。
(一)暂时性差异: 是指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
差额。 视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所得的影响,分为应纳
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
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 时性差异。
将导致未来期间应税所得和应交所得税的增加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 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源自文库抵扣金额的 暂性差异。 将导致未来期间应税所得和应交所得税的减少
除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 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相关的调整金额应计入所 有者权益以外,其他情况下产生的调整金额应确认为税 率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罚金 罚款 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超过规定标准的捐赠支出 税收滞纳金 非公益性捐赠支出 国债利息收入
五、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估计未来期间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税所得时,包括 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未来期间的正常生产经营所得 二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 ❖确认可抵扣亏损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需提供相关 证据
②特殊情况:不属于企业合并,且交易发生时既不影 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在该情况下则不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例:内部研发资本化金额
例:企业支付800万元取得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 当期期末市价为860万元。
账面价值:860万元
计税基础:800万元
4. 投资性房地产
会计: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期末账 面价值为公允价值
税法:取得成本-已提折旧或摊销
例:某房屋建筑物成本为3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20 年,已使用4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 为零。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后,采用公允价值 进行后续计量。假定对该房屋建筑物,税法规定 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 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在第五年末的公允价值为360万 元。
2. 预收账款
某些情况下,因不符合会计准则规定的收入确认 条件未确认为收入的预收款项,按照税法规定应 计算交纳所得税。
例:A公司自客户收到一笔合同预付款,金额为2000 万元,因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将其作为预收账 款核算。假定按照税法规定,该款项应计算交纳 所得税。
账面价值=2000万元
计税基础=2000-2000=0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指其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可 予税前列支的金额,即: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 额
一般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
1.预计负债:
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
例: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于当期确 认了100万元的预计负债。如果税法规定,有关 产品售后服务等与取得经营收入直接相关的费用 于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列支。假定企业在确认预 计负债的当期未发生售后服务费用。 预计负债账面价值=100万元 预计负债计税基础 =账面价值100万-可从未来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100万 =0
(2)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
①资产负债表日,根据适用税法规定,按照 预期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
②无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转回期间如何, 递延所得税负债不要求折现。
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计量 (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①一般原则: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预计将获 得足够的应税所得,则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可抵扣暂性差异: 将导致在销售或使 用资产或偿付负债 的未来期间内减少
应纳税所得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将导致在销售或使用 资产或偿付负债的未 来期间内增加应纳税
所得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
暂时性差异
资产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负债)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负债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一)当期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当期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 =会计利润+/-差异 =会计利润+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当期转回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期转回的应纳税暂时 性差异 +会计费用非税法费用-税法费用非会计费用+税法收 入非会计收入-会计收入非税法收入
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期 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期初 余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当期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资 产当期发生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