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结构裂缝施工控制措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膨胀剂掺量根据混凝土收缩试验仪和混凝土平板开裂试验仪的试验结果而确定。
1.60天强度作为配合比设计强度指标,最终强度不大于设计强度的1.2倍。
2.粘பைடு நூலகம்适宜,无离析、泌水现象,坍落度T=140±20mm,经时损失值<10%。初凝时间8~10h,终凝10~12h。
3.采用混凝土收缩试验仪和平板开裂试验仪分别检测混凝土体积稳定性与抗裂能力,控制体积变形≤0.02%。
操作影响因素
1.养护环境湿度:不小于80%;
2.养护方式:水平结构覆盖塑料薄膜密封保湿;竖向结构柱拆模后包裹塑料薄膜养护;墙挂麻袋片浇水养护。
3.混凝土养护时间:养护时间不少于两个月。
结构面及时覆盖防水层及回填土
混凝土的暴露面越大,暴露时间越长,收缩越大。
地下室顶板施工完成后,及时做防水层及回填土,避免干风直接吹刮混凝土结构面。
1.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在20~30℃较为合适。
2.调整混凝土出机温度的冰水掺加量通过计算确定。
3.减少混凝土运输与浇筑过程的温度损失的保温材料厚度通过计算确定。
坍落度筒检测混凝土入模坍落度
控制混凝土的入模坍落度,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泵送性能的基础上,避免因坍落度过大引起混凝土更大的收缩。
入模坍落度T=140±20mm。
检测混凝土入模温度
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保证混凝土入模后强度能正常增长,同时避免由入模温度不合适带来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度间、中心与表面温度间更大的温差,引起混凝土更大的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
当检测出温度不合适时,及时调整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及运输保温方式:当温度过高时,搅拌时加入冰水,并在运输车上和浇筑泵管上裹保温材料进行保温。
控制混凝土振捣时间与振捣方法
控制混凝土的振捣时间和振捣方法,并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避免混凝土因过振引起泌水、漏振造成密实性不良进而降低结构的抗裂能力。
1.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刚刚泛浆且不再产生气泡为准;
2.振捣方法以能保证混凝土密实为标准,不得漏振或过振。
加强混凝土表面处理
混凝土表面收光抹平后,由于表面水分损失较快,容易产生收缩裂缝。
抵抗裂缝发生的措施
补偿收缩
技术
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微膨胀剂,微膨胀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产生适量膨胀,在湿环境条件中、在钢筋和邻位限制下,在钢筋混凝土中建立起一定的预应力(0.2~0.7Mpa)的预压应力),这一应力能大致抵消混凝土在收缩时产生的拉应力,从而防止或减少混凝土构件的裂缝产生。
1.建立混凝土养护湿环境或湿空气饱和环境。
超长结构裂缝施工控制措施
影响因素
控制方法
方法分析及说明
控制要点
材料
选择合适水泥品种
本工程选用矿渣硅酸盐、低碱、低水化热水泥,并掺加15-30%符合国家标准的Ⅰ级粉煤灰以取代水泥,以改善混凝土性能,降低水泥用量。
1.低热矿渣水泥7天的水化热不大250KJ/Kg。
2.粉煤灰掺量根据试配、试验确定。
选择合适骨料品种及级配
选用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使用前对选用的水泥和各种掺合料做多种掺量下的相容性试验,寻找掺量饱和点和最佳掺量。
配比影响因素
多组试配试验选择最优配比
配合比设计应首先在满足强度要求和工作性能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用量和用水量,降低砂率、提高粗骨料含量、控制含气量,以减少混凝土的自收缩,降低绝对温升,延缓水化热峰值,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密实性和耐久性等。
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二次抹压,闭合收水裂缝。
环境影响因素
选择合理的养护措施
当混凝土养护环境湿度较小时,混凝土表面及内部水分较快流失,容易形成表面收水裂缝和内部自收缩裂缝。
当混凝土养护环境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温差、表面温度与内部中心温度温差大于25℃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将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造成混凝土温度裂缝。总降温差不大于30℃。
1.含泥量:石子1%;砂1%-1.5%;
2.粗骨料级配:大体积混凝土粗骨料连续级配为5~40mm;非大体积混凝土粗骨料连续级配为5~31.5mm;
3.细骨料:采用中、粗砂,细度模量为2.80,平均粒径为0.38mm。
掺加高效减水剂,降低水灰比
搅拌混凝土用水量比胶凝材料水化所需用水量多,混凝土中多余水挥发引起混凝土更大的收缩,掺加适量减水剂以降低水灰比、减少用水量能有效减少混凝土收缩。
强度高、级配良好、含泥量小的石子总表面积小,需要包裹的水泥浆少,能减少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在级配良好的前提下,石子粒径越大水泥浆用量减少,但流动性较差;细砂总表面大、水泥需用量增加,粗砂虽水泥浆用量可减少,但容易产生泌水,降低工作性能;含泥量小的骨料能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1.60天强度作为配合比设计强度指标,最终强度不大于设计强度的1.2倍。
2.粘பைடு நூலகம்适宜,无离析、泌水现象,坍落度T=140±20mm,经时损失值<10%。初凝时间8~10h,终凝10~12h。
3.采用混凝土收缩试验仪和平板开裂试验仪分别检测混凝土体积稳定性与抗裂能力,控制体积变形≤0.02%。
操作影响因素
1.养护环境湿度:不小于80%;
2.养护方式:水平结构覆盖塑料薄膜密封保湿;竖向结构柱拆模后包裹塑料薄膜养护;墙挂麻袋片浇水养护。
3.混凝土养护时间:养护时间不少于两个月。
结构面及时覆盖防水层及回填土
混凝土的暴露面越大,暴露时间越长,收缩越大。
地下室顶板施工完成后,及时做防水层及回填土,避免干风直接吹刮混凝土结构面。
1.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在20~30℃较为合适。
2.调整混凝土出机温度的冰水掺加量通过计算确定。
3.减少混凝土运输与浇筑过程的温度损失的保温材料厚度通过计算确定。
坍落度筒检测混凝土入模坍落度
控制混凝土的入模坍落度,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泵送性能的基础上,避免因坍落度过大引起混凝土更大的收缩。
入模坍落度T=140±20mm。
检测混凝土入模温度
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保证混凝土入模后强度能正常增长,同时避免由入模温度不合适带来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度间、中心与表面温度间更大的温差,引起混凝土更大的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
当检测出温度不合适时,及时调整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及运输保温方式:当温度过高时,搅拌时加入冰水,并在运输车上和浇筑泵管上裹保温材料进行保温。
控制混凝土振捣时间与振捣方法
控制混凝土的振捣时间和振捣方法,并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避免混凝土因过振引起泌水、漏振造成密实性不良进而降低结构的抗裂能力。
1.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刚刚泛浆且不再产生气泡为准;
2.振捣方法以能保证混凝土密实为标准,不得漏振或过振。
加强混凝土表面处理
混凝土表面收光抹平后,由于表面水分损失较快,容易产生收缩裂缝。
抵抗裂缝发生的措施
补偿收缩
技术
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微膨胀剂,微膨胀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产生适量膨胀,在湿环境条件中、在钢筋和邻位限制下,在钢筋混凝土中建立起一定的预应力(0.2~0.7Mpa)的预压应力),这一应力能大致抵消混凝土在收缩时产生的拉应力,从而防止或减少混凝土构件的裂缝产生。
1.建立混凝土养护湿环境或湿空气饱和环境。
超长结构裂缝施工控制措施
影响因素
控制方法
方法分析及说明
控制要点
材料
选择合适水泥品种
本工程选用矿渣硅酸盐、低碱、低水化热水泥,并掺加15-30%符合国家标准的Ⅰ级粉煤灰以取代水泥,以改善混凝土性能,降低水泥用量。
1.低热矿渣水泥7天的水化热不大250KJ/Kg。
2.粉煤灰掺量根据试配、试验确定。
选择合适骨料品种及级配
选用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使用前对选用的水泥和各种掺合料做多种掺量下的相容性试验,寻找掺量饱和点和最佳掺量。
配比影响因素
多组试配试验选择最优配比
配合比设计应首先在满足强度要求和工作性能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用量和用水量,降低砂率、提高粗骨料含量、控制含气量,以减少混凝土的自收缩,降低绝对温升,延缓水化热峰值,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密实性和耐久性等。
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二次抹压,闭合收水裂缝。
环境影响因素
选择合理的养护措施
当混凝土养护环境湿度较小时,混凝土表面及内部水分较快流失,容易形成表面收水裂缝和内部自收缩裂缝。
当混凝土养护环境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温差、表面温度与内部中心温度温差大于25℃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将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造成混凝土温度裂缝。总降温差不大于30℃。
1.含泥量:石子1%;砂1%-1.5%;
2.粗骨料级配:大体积混凝土粗骨料连续级配为5~40mm;非大体积混凝土粗骨料连续级配为5~31.5mm;
3.细骨料:采用中、粗砂,细度模量为2.80,平均粒径为0.38mm。
掺加高效减水剂,降低水灰比
搅拌混凝土用水量比胶凝材料水化所需用水量多,混凝土中多余水挥发引起混凝土更大的收缩,掺加适量减水剂以降低水灰比、减少用水量能有效减少混凝土收缩。
强度高、级配良好、含泥量小的石子总表面积小,需要包裹的水泥浆少,能减少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在级配良好的前提下,石子粒径越大水泥浆用量减少,但流动性较差;细砂总表面大、水泥需用量增加,粗砂虽水泥浆用量可减少,但容易产生泌水,降低工作性能;含泥量小的骨料能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