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生、斯金纳、班杜拉观点及其异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生,斯金纳,班杜拉的观点,及其异同
1、华生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者,并且他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而不研究意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客观观察而不是自我内省,心理学的任务在于预测和控制人类的行为。
2、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传承了华生的行为主义基本信条。他认为,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一类是操作性行为。其中,他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3、美国班杜拉的观点一般体现在他的社会学习理论中。他着重研究人的行为学习。在他看来,儿童总是“张着眼睛和耳朵”来观察和模仿那些有意和无意的反应。因此他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相同点:
他们都是在人的行为主义上进行研究,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目标。
都给后世行为主义以及儿童社会发展,教学实践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不同点:
1、华生的行为注意是不注重中间环节的,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有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都是经过学习习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改变。他认为证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放音之间的顾虑性关系,就能根据此机遇只反映,达到预知并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过分夸大的环境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而忽视的遗传的重要性。
2、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就十分注重中间的连接环节,特别注重中间环节的“强化”作用。他认为要使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提供适当的强化,也就是;第一,通过提供正强化物或者移去负强化物就可使相应的行为在长时间内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第二,通过强化的组合,塑造较为复杂的行为。因此它是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
3、班杜拉也注重中间环节,但只与斯金纳不同,他注意的是儿童的感官能力,是从儿童自身的特点来考虑,而斯金纳则是从外部影响来分析了行为的发展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