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师大附中高三三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三模文综考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周之际,人们普遍认为,君主受上天的旨意统率万民,是身负天命不可替代的。纣王自恃“天命在身”而肆意为虐。自从武王伐纣代商而兴之后,周人试图转变这种固有的政治意识,将天命与君主的道德牵系在一起,制造“天命在德”的政治舆论。这一变化旨在
A. 强化君主专制
B. 塑造政治认同
C. 否定“君权神授”
D. 宣扬道德教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君主受上天的旨意统率万民”“将天命与君主的道德牵系在一起”并结合商周政治制度来看,周朝改变政治意识以获取百姓的认同、支持。B正确;君主专制出现于秦朝,A排除;“君权神授”是汉代董仲舒提出的,C排除;道德教化是春秋末期的孔子提出的,D排除。故选B。
2.据文献典籍记载,汉代出现了大量以出产地命名的特色商品,如鲁缟、齐纨、蜀锦、济南剑。西北出土的肩水金关汉简和居延汉简里也出现“河内甘两帛”“广汉八稷布”等字样。此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 官营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B. 国家统一促进商品流通.
C.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 区域长途贩运开始兴起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反映的西北地区出现内地生产的商品可以看出,汉朝时期国家统一促进了商品流通,故答案为B项;材料主旨不是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材料涉及到的商品多为手工业产品,且“商品化程度提高”材料不能反映,排除C项;区域长途贩运现象是在明清时期出现,排除D项。
3.宋代的一些地方官在审判中重视调解,并提出情、理、法相结合的理论,不再把民事诉讼视为“民间细故”,而是认为“此其有关于朝廷上下之纪纲”。这一做法
A. 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
B. 推动了地方司法独立
C. 有利于加强地方治理
D. 旨在强化君主的权威
【答案】C
【解析】
【详解】宋代地方官员强调“情、理、法”三者的结合,重视“民事诉讼”“调解”,这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强化社会治理,故选C项;宋代诉讼调解活动受“情、理”的影响,但这并未直接推动儒学的发展,排除A项;宋代地方司法受到中央管控,无法“独立”,排除B项;地方司法调解与君主专制权威之间不存在直接关联,排除D项。
4.康熙年间,安徽新安人汪文琛在苏州一带创立了“益美”商号,承诺凡有裁缝交来本字号商标的
布头即奖励两分银了。“缝人贪得小利,遂群誉布美,用省竞市,计一年销布,约以百万匹。……二百年间,漠南漠北,无地不以‘益美’为美也。”这反映出
A. 苏州发展为清代纺织业中心
B. 当地布商之间充斥恶性竞争
C. 徽商获得对晋商的竞争优势
D. 品牌经营产生良好市场效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益美”商号建立品牌模式,促进了布匹销售,说明品牌经营产生良好市场效应,故选D ;材料内容无法体现苏州成为纺织业中心,不能说明布商之间存在恶性竞争,更无法体现徽商对晋商的竞争优势,排除ABC 。故选D 。
5.晚清大臣何桂清在《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订立后,又向咸丰皇帝明确提出,“驭夷之术,不外待之以礼、示之以信二者”。“将天津所定条约与上海所订善后章程,通行经办通商各衙门,一体知照。”并且得到了咸丰的谕准。材料说明清政府
A. 内部存在着重视条约倾向
B. 严格要求外国侵略者守约
C. 外交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
D. 制造些摩擦摆脱条约束缚 【答案】A
【解析】 【详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中何桂清为代表的官员,希望皇帝对外国人“待之以礼,示之以信”,将《天津条约》等中外约定,“通行经办通商各衙门,一体知照”,得到认可,说明清政府内部趋向重视条约、遵守承诺,A 项正确;“严格要求外国侵略者”守约与材料内容不符,B 项错误;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外交”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 项错误;材料没有“制造些摩擦”、“摆脱条约束缚”等信息,D 项错误。
6.毛泽东在“三大”期间表示:“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行不通。因为,资产阶级没有力量,无产阶级也人数太少。或者出现一个和平时期,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无产阶级人数大大增加;或者出现一场世界革命,因为不推翻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国民革命就不可能出现。”这说明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力量较为薄弱
B. 中国应过渡到无产阶级革命
C.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 中国革命势必推动世界革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无产阶级也人数太少”“因为不推翻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国民革命就不可能出现”等信息可以看出,毛泽东强调在当时的中国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够,无产阶级力量弱小,革命基础薄弱,故A 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向无产阶级革命过渡的问题,而是强调革命力量的问题,排除B 项;材料
没有指出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强调中国革命力量薄弱,而没有体现中国革命所产生的影响,排除D项。
7.有学者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政治形势时说:“国民党被赶出长江中下游地区,并丧失了精锐部队,同时中国共产党正在广阔农村扩大力量,并赢得民众的支持。”据此推断,此后
A. 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 中共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
D.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主战场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干描述的是抗战时期,尤其是防御阶段,国民党节节败退,丧失了长江中下游地区,而同时期共产党大力发展敌后根据地,获得民众支持,说明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战场,D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抗战时期,A是土地革命时期,排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时间是在1937年9月,这一时期国民党尚未被赶出长江中下游,排除B;三大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与题干描述内容不符,排除C。
8.如图所示是中国对外援助变化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A. 以对外援助为工作中心
B. 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C. 对外政策逐渐趋于实用
D. 对外援助规模有所下降
【答案】C
【解析】
【详解】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对外援助援助方式有明显的计划形式,援助原则体现意识形态,援助比例占GNP 比例较高,而改革开放后的援助以责任制为主,且讲求平等、互惠互利,占GNP比重下降,说明这一时期的对外援助更加实用,C正确;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排除A;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上升,虽然援外占GNP比重下降,但是不代表规模下降,排除D。
9.公元前7世纪克里特的德勒鲁斯城的法律以城邦的名义规定,如果一个人担任过科斯摩(某司法官职),则10年内不得再任此职,否则他做出的所有判决将归于无效,他本人除终身不得再担任此职外,还要受到他所做出的判决双倍的惩罚。该措施主要目的是
A. 限制公民参政
B. 确保司法公平
C. 维护法律权威
D. 捍卫城邦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