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护理总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病人的 护理
第一节 总论
学习目标
1、掌握传染病的概念及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形式 2、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及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3、掌握复发与再燃的概念、个人防护、护理评估的几个
方面 4、掌握其传播途径、隔离与消毒 5、熟悉传染病的临床特点、预防、传染病常见症状的护
理
传染病: 病原体 感染 人体 有传染性
1、 消毒的种类 预防性消毒 疫源地消毒: 随时消毒
终末消毒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预防性消毒
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和 人体进行的消毒措施,目的是预防传染 病的发生
疫源地消毒
指对目前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地区 进行消毒
目的是杀灭由传染源排到外界中的病原体
疫源地消毒分为终末消毒和随时消毒
2、消毒的方法 物理消毒法:
病原携带状态 能排出病原体 潜伏性感染 不能排出病原体
二、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 素:
流行过程
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一)传染源
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将其排出体 外的人和动物
病人 隐性感染者 病原携带者 受感染的动物
热力灭菌法 辐射消毒法 化学消毒法:
(二) 隔离
将传染病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安置 在指定的地方,与健康人和非传染 病人分开,便于集中治疗和护理, 防止传染和扩散
1、 隔离的种类和措施要求
A系统:以类别为特点 B系统:以疾病分类
(1) 呼吸道隔离(蓝色标志)
病室空气消毒 病员外出戴口罩 接近病人时应戴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
应做到早发现,早隔离。重要行 业应定期检查,及时发现病原携带 者,特殊岗位调离其工作。
3、对接触者的管理
对传染病接触者采取的措施成为检疫
检疫的措施分为: 医学观察、留验、卫生处理
4、 对动物传染源的管理
无经济价值、危害性大的杀灭焚烧 有经济价值而又非烈性传染病的动物
分群饲养并予治疗
(5) 血液/体液隔离(红色标志)
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戴手套、穿隔离衣,手碰 了血液/体液立即清洗
工作中避免损伤皮肤,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消 毒,毁型处理
污染物品装袋贴标签后送出销毁 血液/体液污染室内物品表面时,立即用消毒
液消毒
(6) 脓液/分泌物隔离(绿色标志)
给病人换药时戴口罩及帽子、手套、穿 隔离衣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 地理气候、生态环境 社会因素
三、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 特点:
(一) 基本特征: • 有病原体 • 有传染性 与感染性疾病区别 • 有流行病学特征
流行性:散发、流行、大流行、暴发 季节性 地方性与外来性 • 有感染后免疫
(二)临床特点
1. 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 潜伏期
四 传染病的预防
疫情报告 甲类 强制管理传染病
城镇2小时内
乙类 严格管理传染病
6小时内上报
丙类 监测管理传染病
24小时内上报
隔离与治疗 对病人或疑似病人,安置在指定的场所进 行隔离治疗,防止病原体的播散。 隔离方式因时、因地、因病而定。
隔离期限根据传染期或化验结果而定。
2 对病原携带者的管理
病原体: 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一、感染与免疫
(一) 感染的定义:
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人体相互 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二) 感染过程的表现
病原体被清除 隐性感染 不显性感染,占大多数
结局:病原体被清除 获得特异性免疫 健康携带者
显性感染 典型的症状体征,少数。 结局: 病原体被清除 获得持久的特异性免疫 获得不持久的特异性免疫 恢复期携带者
目的:患者把他们隔离起来,免遭外界微 生物的感染
2、传染病的区域划分 病区布局划分要求:
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 前驱期 • 症状明显期 • 恢复期
后遗症 复发 再燃
2、临床类型 • 根据临床过程:
急性、亚急性、慢性
• 根据病情轻重 :
轻型、中型、重型、暴发型
• 根据临床特征: 典型、非典型
3 传染病的共有症状体征: 中毒症状 发热、皮疹、全身不适、头
痛、关节痛。严重者意识障碍、呼吸循 环衰竭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充血、增生 表现 为肝、脾、淋巴结肿大
(二)切断传播途径
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 消化道传染病 三管一灭 呼吸道传播病 加强空气消毒, 提倡外
出戴口罩
(三)保护易感人群 1、增加非特异性免疫力 2、增强特异性免疫力 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3、药物预防
五 传染病的隔离及消毒
(一)消 毒
用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 杀灭或消除病原微生物 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接触病人的脓液、分泌物后及护理下一 个病人前要洗手
污染的敷料及其它物品消毒或焚烧
(7) 结核菌隔离(灰色标志)
病室应有通风设施 医务人员接触病人时应戴口罩 接触病人后或护理下一个病人前洗手 痰液应消毒后再弃去
(8) 保护性隔离
对象:白血病 、再障、器官移植、全 身 化疗等
(二)传播途径:
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 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
1、呼吸道传播:空气、飞沫、尘埃
2、消化道传播: 水、食物 3、接触传播:直接和间接方式
4、虫媒传播:吸血节肢动物
5、血液、血制品、体液等传播(图) 6、母婴垂直传播 7、土壤
(三) 人群易感性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 的人称为易感者。
住单人房间,房内物品专用 传染期间禁止探视 入室者必须戴口罩、帽子、隔离衣、裤及鞋、
戴手套,护理病人后应洗手 分泌物、吐泻物、污染物品消毒处理 病室每日消毒,出院或死亡终末消毒
(4) 接触隔离(橙色标志)
接触病人时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戴手套
接触病人后洗手
污染敷料严格消毒或焚烧
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消毒再弃去 相同病种同住一室
(2) 消化道隔离(棕色标志)
同种病人同住一室,不同病种病人也可同住一 室,病人之间必须实施床边隔离
穿隔离衣,不同病种更换隔离衣,护理完病人 严格消毒双手
病人的食具,便器专用,用后消毒 吐泻物随时消毒弃去 室内保持无蝇、无蟑螂
(3) 严密隔离(黄色标志)
第一节 总论
学习目标
1、掌握传染病的概念及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形式 2、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及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3、掌握复发与再燃的概念、个人防护、护理评估的几个
方面 4、掌握其传播途径、隔离与消毒 5、熟悉传染病的临床特点、预防、传染病常见症状的护
理
传染病: 病原体 感染 人体 有传染性
1、 消毒的种类 预防性消毒 疫源地消毒: 随时消毒
终末消毒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预防性消毒
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和 人体进行的消毒措施,目的是预防传染 病的发生
疫源地消毒
指对目前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地区 进行消毒
目的是杀灭由传染源排到外界中的病原体
疫源地消毒分为终末消毒和随时消毒
2、消毒的方法 物理消毒法:
病原携带状态 能排出病原体 潜伏性感染 不能排出病原体
二、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 素:
流行过程
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一)传染源
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将其排出体 外的人和动物
病人 隐性感染者 病原携带者 受感染的动物
热力灭菌法 辐射消毒法 化学消毒法:
(二) 隔离
将传染病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安置 在指定的地方,与健康人和非传染 病人分开,便于集中治疗和护理, 防止传染和扩散
1、 隔离的种类和措施要求
A系统:以类别为特点 B系统:以疾病分类
(1) 呼吸道隔离(蓝色标志)
病室空气消毒 病员外出戴口罩 接近病人时应戴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
应做到早发现,早隔离。重要行 业应定期检查,及时发现病原携带 者,特殊岗位调离其工作。
3、对接触者的管理
对传染病接触者采取的措施成为检疫
检疫的措施分为: 医学观察、留验、卫生处理
4、 对动物传染源的管理
无经济价值、危害性大的杀灭焚烧 有经济价值而又非烈性传染病的动物
分群饲养并予治疗
(5) 血液/体液隔离(红色标志)
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戴手套、穿隔离衣,手碰 了血液/体液立即清洗
工作中避免损伤皮肤,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消 毒,毁型处理
污染物品装袋贴标签后送出销毁 血液/体液污染室内物品表面时,立即用消毒
液消毒
(6) 脓液/分泌物隔离(绿色标志)
给病人换药时戴口罩及帽子、手套、穿 隔离衣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 地理气候、生态环境 社会因素
三、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 特点:
(一) 基本特征: • 有病原体 • 有传染性 与感染性疾病区别 • 有流行病学特征
流行性:散发、流行、大流行、暴发 季节性 地方性与外来性 • 有感染后免疫
(二)临床特点
1. 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 潜伏期
四 传染病的预防
疫情报告 甲类 强制管理传染病
城镇2小时内
乙类 严格管理传染病
6小时内上报
丙类 监测管理传染病
24小时内上报
隔离与治疗 对病人或疑似病人,安置在指定的场所进 行隔离治疗,防止病原体的播散。 隔离方式因时、因地、因病而定。
隔离期限根据传染期或化验结果而定。
2 对病原携带者的管理
病原体: 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一、感染与免疫
(一) 感染的定义:
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人体相互 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二) 感染过程的表现
病原体被清除 隐性感染 不显性感染,占大多数
结局:病原体被清除 获得特异性免疫 健康携带者
显性感染 典型的症状体征,少数。 结局: 病原体被清除 获得持久的特异性免疫 获得不持久的特异性免疫 恢复期携带者
目的:患者把他们隔离起来,免遭外界微 生物的感染
2、传染病的区域划分 病区布局划分要求:
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 前驱期 • 症状明显期 • 恢复期
后遗症 复发 再燃
2、临床类型 • 根据临床过程:
急性、亚急性、慢性
• 根据病情轻重 :
轻型、中型、重型、暴发型
• 根据临床特征: 典型、非典型
3 传染病的共有症状体征: 中毒症状 发热、皮疹、全身不适、头
痛、关节痛。严重者意识障碍、呼吸循 环衰竭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充血、增生 表现 为肝、脾、淋巴结肿大
(二)切断传播途径
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 消化道传染病 三管一灭 呼吸道传播病 加强空气消毒, 提倡外
出戴口罩
(三)保护易感人群 1、增加非特异性免疫力 2、增强特异性免疫力 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3、药物预防
五 传染病的隔离及消毒
(一)消 毒
用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 杀灭或消除病原微生物 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接触病人的脓液、分泌物后及护理下一 个病人前要洗手
污染的敷料及其它物品消毒或焚烧
(7) 结核菌隔离(灰色标志)
病室应有通风设施 医务人员接触病人时应戴口罩 接触病人后或护理下一个病人前洗手 痰液应消毒后再弃去
(8) 保护性隔离
对象:白血病 、再障、器官移植、全 身 化疗等
(二)传播途径:
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 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
1、呼吸道传播:空气、飞沫、尘埃
2、消化道传播: 水、食物 3、接触传播:直接和间接方式
4、虫媒传播:吸血节肢动物
5、血液、血制品、体液等传播(图) 6、母婴垂直传播 7、土壤
(三) 人群易感性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 的人称为易感者。
住单人房间,房内物品专用 传染期间禁止探视 入室者必须戴口罩、帽子、隔离衣、裤及鞋、
戴手套,护理病人后应洗手 分泌物、吐泻物、污染物品消毒处理 病室每日消毒,出院或死亡终末消毒
(4) 接触隔离(橙色标志)
接触病人时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戴手套
接触病人后洗手
污染敷料严格消毒或焚烧
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消毒再弃去 相同病种同住一室
(2) 消化道隔离(棕色标志)
同种病人同住一室,不同病种病人也可同住一 室,病人之间必须实施床边隔离
穿隔离衣,不同病种更换隔离衣,护理完病人 严格消毒双手
病人的食具,便器专用,用后消毒 吐泻物随时消毒弃去 室内保持无蝇、无蟑螂
(3) 严密隔离(黄色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