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重点内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政治: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
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周延性、确定性、本质性)
2.政治学:政治学就是研究特定的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3.政治关系: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
政治的强制力量和政治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4.利益: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5.利益关系:不同利益主体基于利益而形成的社会联系
6.共同利益:共同利益就是人们结成群体后形成的利益,即群体利益;或者是
不同群体结成更大群体后形成的更大群体的利益
7.利益矛盾: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以及它们与共同利益之间的差异而形成
的矛盾。

8.政治权力: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
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公共力量(社会公共权力)
9.权利: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
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主张其利益的法定资格。

10.政治权利:是权利的一种,是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

11.政治行为:人们在特定利益关系的基础上,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用、
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社会活动。

12.政治统治:在利益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政治权力的主体为了维护其在特定政治
关系中的支配性地位,进而实现其利益要求而建构起来的政治权力主体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权威-服从关系。

表现为政治权力主体对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控制和约束。

13.政治管理:在政治权力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和同一性的驱使下,政治权力主体
为了实现社会共同利益、协调和解决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而实施的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行为。

14.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形式参与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
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15.政治体系:由社会政治组织和政治制度有机构成的系统,是政治关系的组织
实体和组织制度的体现,包括政治组织和政治制度。

16.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按照地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组织。

17.政党:本质上是基于特定的阶级利益,由特定阶级的政治先进分子为了夺取
或巩固国家政权,进而实现阶级利益而组织起来的政治组织。

它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

18.政治社团: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
与、影响国家政权机关政策制定、变更和执行的社会团体。

19.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反映或精神表现,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
对于政治的认知、情感、思想、理论及其政治伦理、道德和习俗的总和。

20.政治心理:就是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基于经济关系的社会政治关
系,及其表现出来的政治行为、政治过程和政治体系等社会政治现象的一种直观、自发的心理反映。

21.政治思想:社会成员在政治思考中所形成的观点、观念、想法和见解的总
称,它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政治活动、政治现象以及隐藏在其后的各种政治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自觉和系统的反映,是政治文化的一种高级表现形态。

22.政治社会化: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政治学习和社会政治实践活动,
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或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

23.政治发展:政治发展本质上就是政治关系的变革和调整。

根本动力是生产力
的发展,是一个量变与质变辩证统一的过程,政治发展的量变通过政治改革(政治改良)实现,政治发展的质变通过政治革命实现。

24.政治革命:在社会利益矛盾对抗的基础上,新的社会政治力量为改变政权的
阶级属性和社会利益关系,而反抗既有政治权力和政治统治的剧烈社会活动。

25.政治改革:本质上是统治集团对政治关系的调整、变革和完善,从现实看是
统治集团根据社会利益关系中的共同利益要求和利益矛盾状况,根据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政治体系进行改进,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

26.政治民主:在特定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基础上,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得到平等
实现的政治形式。

在阶级社会中,它表现为以特定阶级利益为基础,平等实现社会成员政治权利的国家形式。

简答,论述:
1、利益的形成:(1)“利益”起源于人的“需要”,(2)“生产”是满足人类
“需要”的基本途径,(3)共同的生产使人们结成社会关系,(4)受到社会关系制约的“需要”就是“利益”
利益的构成要素:(1)人(社会群体)——利益的主体,(2)需要——利益的心理基础,(3)生产活动——利益实现的基本途径,(4)社会关系——利益实现的本质途径。

2、利益的内在矛盾:
①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实现途径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
②利益形式的主观性和利益内容的客观性之间的矛盾
③利益的目标性和手段性之间的矛盾
④利益的具体有限性与利益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3、政治权力的形成:(1)政治权力形成的物质基础——利益,(2)政治权
力形成的社会条件——利益关系,(3)政治权力形成的必要前提——力量对比关系的非均衡状态,(4)政治权力的最终形成——纵横力量对比关系的交汇。

逻辑过程:利益→利益关系→力量对比关系(非均衡状态)→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

4、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
客观要素:(1)主体对生产资料的有效占有,(2)主体对社会财富的占有,(3)主体对暴力的占有(暴力执行者、暴力组织和暴力工具)。

主观要素:(1)主体自身的能力素质,(2)主体的身份资格,(3)主体的理论与策略,(4)主体的组织化
5、政治权力的特性:(1)主体利益性,(2)强制约束性,(3)专属排他性(垄断性),(4)扩张延展性,(5)多重职能性
6、政治权利的形成:(1)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共同利益,(2)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社会成员和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对共同利益主张,或对实现各自利益的共同规范的主张,(3)政治权利所主张的共同利益的范围层次——全社会范围层次的共同利益,(4)阶级社会政治权利具有阶级性
7、政治权利的特性:(1)主体的相对个体性,(2)法定规范性,(3)权利主体的自主性,(4)权利-义务的统一性,(5)自由价值性
8、政治统治的特性:
(1)政治统治的出发点——维护政治权力主体地位,
(2)政治统治的基本内容——构建政治权威-服从关系,
(3)政治统治的道义依据——社会公共伦理的正当性,
(4)政治统治的基本功能——控制和约束矛盾和冲突于政治秩序范围内,(5)政治统治的首要价值取向——政治和社会的安全稳定
9、政治统治的作用:
①维护和保持政治权力主体的权力和利益,
②保持和维护既有政治权力制约关系,
③保证政治权力的作用效力,
④保证和维护社会和政治安全,
⑤保障社会秩序和稳定,为政治管理创造条件,
⑥确认和保障特定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利
10、政治管理的基本特征:公共性,组织性,责任性,服务性,以效率和公
平为其基本价值取向
11、政治管理的职能:
(1)实现社会共同利益:确定社会共同利益,实现社会共同利益(核心环节),维护社会共同利益(重要保障),分配社会共同利益,发展社会共同利益(2)协调和解决社会利益矛盾:把握利益矛盾,分析利益矛盾,解决利益矛盾
12、政治参与的特性:
(1)政治参与的主体——普通公民,
(2)政治参与的内容——普通公民对于社会共同利益提出自己主张的行为;公民对于个别利益的主张不属于政治参与的内容,
(3)政治参与的法定关系——普通公民与政治权力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4)政治参与概念的外延——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5)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不局限于政府立法和决策,还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与政府组织和活动相关的政治生活
13、政治参与的作用:
在政治生活中:
(1)影响政治权利主体的利益主张的实现——通过影响政治权力实现利益要求
(2)影响政治统治的合法性——通过政治参与体现公民对政治统治合法性的认可和支持(合法性参与)
(3)影响政治管理的民主化——通过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推进政治民主化进

(4)影响政治文化的发展——通过政治参与提高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从而培育其政治人格
(5)影响社会政治的稳定——通过政治参与协调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从而增加政治和社会稳定因素
在社会生活中:
(1)影响社会公正与公平——通过政治参与影响社会利益分配政策、实现社会公平公正
(2)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参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作用(3)影响社会流动与自治——通过政治参与促进社会流动和社会自治的发展
(4)影响社会进步与发展——通过政治参与推动政治变革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14、组织化与个体化参与的不同:
个体化参与:政治权利主体以个体形式参与政治活动;
组织化参与:政治权利主体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参与政治活动
组织化参与的优势:
(1)政治参与需要付出成本,持续不断的政治参与要消耗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常个人难以承受;
(2)个体化政治参与缺乏足够的分量,难以引起决策者的重视;
(3)个体化政治参与容易出现“搭便车”现象,最后导致谁都不参与;
(4)组织化参与在精英人物的引导下,更有利于实现和维护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

15、国家的本质:
①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

②国家是按地域来划分其国民的。

③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

16、政党的基本特征:
(1)政党是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
(2)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阶级的先锋队组织,
(3)政党具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政治目标,
(4)政党以谋取、执掌政权作为实现其纲领的根本手段,
(5)政党有正式的组织章程和健全的组织机构
17、政党的作用:
①凝聚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愿,
②集合和壮大阶级政治力量,
③影响或领导国家政权,
④培养本阶级的骨干分子,
⑤影响国际政治和国际事务
18、政治社团产生原因:(1)社会重组——社会转型期社会公众的心理需
要(2)社会利益分化——多元化利益表达的需要(3)政治权力扩张——对政治权力的利用和制约的需要(4)政治权利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扩大的需要
19、政治社团的功能:象征性功能,意识形态性功能,沟通性功能,工具性
功能,政治社会化功能
20、政治心理的特点:
①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现象的感性认识,
②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现象的反映,
③政治心理的存在形式具有潜在性和隐秘性,
④政治心理反映特定利益主体自身的利益倾向
21、政治心理的形成基础:
外部因素:
①物质环境:社会生产力水平是影响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上层建筑等政治心理客观基础的决定性因素
②社会关系环境:在各种社会关系和利益中,经济关系和经济利益对于人们的政治心理具有决定意义;规定了社会心理的社会内容和社会取向。

③政治制度环境:社会政治制度决定和制约着政治心理,其变化必然导致社会政治心理的变化
④思想文化环境:思想文化环境对政治心理的作用,往往是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实现的
⑤动态环境:动态的政治过程中的政治行为、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公共政策等,也是政治心理的产生的重要因素
内在因素:(1)社会成员的自身特征,(2)社会成员的心理背景,(3)社会成员的社会经验,(4)社会成员的个性倾向
21、政治动机的含义:是指激励并维持政治主体实施某种政治行为,以达到特定政治目的的内在动力,是隐藏在政治行为背后、推动政治行为发生的内驱力。

政治动机的产生:(1)在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的基础上产生特定的利益需求,(2)将这种利益需求与政治联系起来,确立某种政治目标,(3)这种利益需求及其向政治目标的转化,形成了政治行为的内驱力,即政治动机
22、政治思想的特性:
①政治思想是人类对于政治现实的理性认知,
②政治思想反映着政治现象及其背后的深层的逻辑关系,
③政治思想集中体现特定利益主体的利益要求,
④政治思想具有相对独立性
23、政治思想的作用:
①支持并服务于特定的利益主体,
②维护或破坏特定的政治统治,
③指导并帮助人们认识和分析政治现象,
④主导和统领人们确立特定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
24、政治社会化的作用:(1)传播、维持和改变特定的政治文化,(2)培
养和塑造“政治人”,(3)维持或改变政治体系,(4)影响和制约政治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