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_牧师的黑面纱_中梦境与醉境的解读_郑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卷第2期咸宁学院学报Vo.l25,No.2 2005年4月Journal of X ianning College Apr.2005文章编号:1006-5342(2005)02-0070-03

对5牧师的黑面纱6中梦境与醉境的解读*

郑杰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摘要:从尼采的梦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美学原则来探讨霍桑在5牧师的黑面纱6这部短篇小说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的美学创造。霍桑对人类的黑暗之心的主题探索和梦神原则的精神一致,而他的对超自然力量的偏爱显然是受到了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召唤,而认同它的生命表现形式,即醉境。这两者的结合不仅使这篇小说成为他的探索黑暗心灵的代表作之一,也论证了霍桑作为一个既是梦境又是醉境的艺术家的伟大性。

关键词:梦境;醉境;梦神阿波罗;酒神狄奥尼索斯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名浪漫派作家,霍桑以他对人物心理阴暗面的刻画而著称。他的小说(他称之为/浪漫小说0)体现出他对一个充满创造力的艺术家在物欲社会中责任的思考。在肯定想象力功效的同时,他试图在其作品中表现道德力量在世俗社会中的重要性。5牧师的黑面纱6是霍桑对人类罪恶探索的作品之一。一贯受村民爱戴的胡柏牧师,突然一天戴着块黑面纱出现在大庭广众面前,并且从此不肯除去这令人生畏的东西。这黑纱把他与世人和人间温情隔离。甚至到老到死,他也不肯摘下那块可恶的黑纱,还竭尽最后一口气斥责给他送终的人们,断言人人脸上都有一块黑纱。在这部短篇小说,霍桑关注于对人性罪的挖掘,和对神秘自然力量的探索。主题和文体的清醒处理和对超自然力量的神秘熏染,两者似乎互不相容,却在这部短篇小说中和谐相处。这两种表面矛盾的因素是如何相互依存且补充,使文章达到内容形式的完整统一的呢?本文试图借用尼采对梦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美学认识来解答这一问题。毫无疑问,霍桑的文学创造正是建立在梦神和酒神两种原则的结合上,而这种结合使这篇短篇小说成为探索人类心灵的伟大作品之一。

一、梦神和酒神

在古代希腊,酒神是狄奥尼索斯,日神是阿波罗,两者都居奥林匹斯12位主神之列。布克哈特在5希腊文化史6中最早提出狄奥尼索斯崇拜与阿波罗崇拜的对立与统一关系,而尼采在其5悲剧的诞生6中,把这种关系发展到哲学和美学的高度。在分析希腊悲剧诞生的时候,尼采说过, /艺术的不断发展,与梦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这两类型有关0。[1](P19)在他看来,梦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两种艺术形式的代表神,代表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创造形式。它们激烈斗争却又相互依存,由于/互相刺激而获得不断的新生,在斗争中使得这种矛盾永久存在0。然而正是这两者的结合,/产生了希腊悲剧,而它也成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特性0。[1](P19)

那么这两种神代表什么呢?它们代表了艺术创造中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原则。尼采认为,阿波罗,/意即-灿烂的神.,乃是光明之神,掌管我们内心幻象世界的美丽假象0。因为在他身上体现出梦中经验的愉快的必然,所以阿波罗是/一切造型能力之神,同时也是预言之神。0[1](P21)他的形象表现梦境或幻想的必需性。正是通过人类的幻想我们才能深刻体会到/与不可捉摸的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美满境界0,和/自然在睡梦中治病救人的作用0[1](p21)这是我们能从艺术中得到的慰籍。和阿波罗不同的是,狄奥尼索斯是掌管狂喜的陶醉或醉境的神。对狄奥尼索斯的认可意味着对既定认知方式的惶恐和怀疑。主观的一切都化入混然忘我之境。在醉境的狂欢中,日常生活的清规戒律一旦打破,这期间就有一种恍惚迷离的意境,它淹没了一切个人的过去经验。正是这个忘忧的鸿沟,分隔开日常生活的世界与醉境的现实。与此同时,所有自然的神秘和超自然力量都可以接受的,且个人和他人的界限变得模糊。在狄奥尼索斯的统治领域中/因果关系似乎不复存在0。[1](P22)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分别成为理性和非理性、梦境和现实的痛苦、维持生命之力量和产生生命之力量的象征。尼采深信每个艺术家都表现为一个模仿者,他或是梦神式的梦境艺术家,或是酒神式的醉境艺术家,或者最后既是梦境的又是醉境的艺术家。

这里需要说明梦境和醉境都是一种幻想错觉,和呆板僵硬的现实或认知世界是相对立的关系。霍桑强调白日梦和想象力的重要性,在定义其小说为浪漫小说时,他已把自己的作品与其他描写现实世界的小说区别开来。霍桑强调想象力的重要作用,此时他已无意识的认同了存在于梦神和酒神的想象力量。这可以从他在5七个尖角阁的房子6

*收稿日期:2004-11-02

的前言中找到佐证。在前言中,霍桑提出了自己对浪漫小说的理解。他认为浪漫小说是一种策略,是/在很大程度上根据作者自己的选择和创造来表现特定条件下的真相0,尽管它/也许会偏离人心的真实0。[2](P1)在他看来,这种浪漫的故事/完全是作者自己的创造,或他对各种素材的借鉴0[3](P2)浪漫小说的宝贵之处在于它远离可观察的现实。霍桑关于浪漫小说的理论是对幻想的称颂,也是有意识和每日现实生活描写的彻底决裂。他相信只要从梦境和幻境中我们才能获得真知、道德感和慰籍。

二、梦神原则

梦神阿波罗掌握我们内心的幻想,他的存在表明睡境和梦境是如何补充说明我们清醒的现实。只要通过睡境和梦境我们才能获得事实真相,也才能使得/生活可能且有意义。0[1](P21)人生处于痛苦与悲惨的状态中,梦神艺术将这种状态遮掩起,使其呈现出美的外观,使人能活得下去。在这篇小说中,梦神的原则和清教思想紧密交织在一起。受到清教道德思想的强烈影响,霍桑把他的想象建构在对清教原罪的定义上。梦神原则体现在面纱的象征意义上,因为只有通过面纱才能脱离现实,进入梦境,获得事实真相。虽然罪的题材基于清教的严格现实,霍桑却通过梦神原则的梦境揭示和慰籍表现出宗教道德如何使胡柏在现世中认识真相且生存下去。

1.清教的影响

霍桑本人就是清教精英的后代。从小出生在清教徒的环境中,霍桑的想象力的土壤是清教思想。塞伦和美国清教的历史为他日后对人类本性、罪与罚的思索提供了背景。可以说霍桑对人类思维、性格及欲望的专注都是清教对个人道德审思的产物。清教思想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对原罪的深信不疑。受到毒蛇的诱惑,亚当和夏娃偷吃了智慧果。由于罪他们被逐出伊甸园,且受到诅咒,从此被剥夺永生的机会。他们的子孙从一出生就承受着这种背弃的烙印。清教徒们认为凡人降生便已有原罪,因此每个清教徒都有责任审视他的动机和细微的行为。这种对心灵的时时探究是清教的一个重要特征。他们被告知要对自己行为的正确性保持永久的怀疑。

霍桑对这些观点深信不疑,且引导他在道德和宗教方面的思考。他对人心隐藏的罪的描写和个人和邪恶的交锋都试图说明,由于加尔文教原罪观念的影响,没有人能够真的在思想上达到自由和纯真无邪的状态。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霍桑特别关注对内心黑暗世界的剖析。尽管假想的面纱和人物都是以他出生且受教育的宗教环境为背景,他却并没有拘泥于现实的描写手法。相反,他以幻想的气氛为载体来表达一个清醒的主题,即在人类黑暗心灵深处所普遍存在的/恶0。

2.面纱的象征意义

尼采把这两种艺术的领域,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定义为,/梦境和醉境0。这两种行为虽都是从现实中演化而来,也是/逃避现实的手段0。[1](P21)然而梦境和醉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当一个人沉溺于梦境时,他会背离现实世界,转向与他人感情、需要和愿望更加适宜的私人空间。他会强调个人和他人的距离和界限感。反之,醉境则使这种区别和界限的模糊或彻底地抹去差别。

大多时候胡珀的身上体现出典型的梦神原则。他对人心邪恶和世界冷静细致的观察而编织出悲哀的面纱,由此导致与世隔绝。作为上帝的信使,他肩负着与凡人不同的使命。从世俗的社会走进自我封闭的对人类罪恶审视的冥思世界。他也意识到自我与他人的区别。他是故事中唯一一个对上帝的慑人的力量产生压制意识的人,同时他也是唯一一个冒着被人误解的风险,认真审视人心罪恶的。霍桑把他的梦境建构在牧师的面纱上。他知道人类普遍存在永恒的心灵之恶,由此他通过梦境的作用把所有的意义都赋予黑面纱,使它成为想像的载体。那么这个面纱究竟有什么象征意义呢?通过胡柏和他未婚妻的一段谈话,我们似乎可以得到一点启示。然而这段所谓的解释,却恰恰是理性意识对面纱深层含义的刻意混淆。起先,胡柏承认这个面纱是/哀悼标记0,[2](P413)他解释道/也许我跟多数世人一样,也有足够的悲伤,得用它来做个记号。0[2](P413)霍桑似乎没有任何要解开这个谜的意图,他刻意制造语义模糊和亦真亦幻的气氛。胡柏的话使得寓意更加晦涩难懂。他说/我若是因不可告人的罪过遮住它,那么哪个凡夫俗子不可以这么做呢?[2](P413)

面纱的意义变得很不明确,它似乎代表隐藏的罪,又似乎是悲哀的象征。在胡柏的幻想中,面纱是人心里深深隐埋的罪。他大胆的作出预测,/到时候咱们全都得摘下面纱0[2](P413)他和众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洞察出人心的黑暗,因此他宁愿避开尘世而活在自我的精神世界中。面纱成为隔开他和世人的永久障碍。牧师觉得和他人隔离,世人对他的背离使得他更加孤独。他死前道出他绝望的孤独感:男人躲着我,女人不同情我,孩子们又叫又逃,就因为我的黑面纱吗?要不是它黑乎乎地象征着神秘,一块纱有什么好怕的?等到有一天,朋友之间,爱人之间坦诚相见,等人们不再妄想逃开造物主的目光,令人恶心地掩藏自己的罪孽,到那时再把我看成怪物吧。因为我活时戴着它,死也不离开它!我看着你们,瞧哇!你们个个脸上都有一块黑面纱![2](P417)

他的悲叹不仅仅发自对人类内心无意识的罪,更是对世人态度的蔑视:他们对恶的恐惧和有意忽略。他的孤独感不是来源于他的离群,而是他为这种洞察而付出的代价。世人对他唯恐不及,厌恶和恐惧,这都使他不能感到人间的亲密。他所忍受的超离使他成为人类生活的观察者而不是有响应的参与者。在保持对人心洞察力的同时,他不得不呆在自己的精神世界独自哀悼世人的罪。

三、酒神原则

尼采相信从苏格拉底以来理智占领了西方精神世界。狄奥尼索斯的酒醉和神秘的自我否定开始被有意识的消除。人们开始发展一种警觉的态度,这是/一种深奥且理智的,充满了没有果的因,和表面上似乎没有果的因0[1](P88)然而醉境,作为另一个逃离现实的手段,在现代社会依然是必要的。酒神冲动把人生悲惨的现实真实地揭示出来,揭示出日神艺术的根基,使个体在痛苦与消亡中回归世界的本体。和梦境的想象力不同的是,当一个人沉浸在醉境中时,他会忘记自我与他人的界限。当醉境逐步增加时,人之

71

第2期郑杰对5牧师的黑面纱6中梦境与醉境的解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