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疗法治百病内部资料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腹针疗法治百病(内部资料)《下》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椎间盘退行性变是本病基本病因。磁共振检查证实,15岁青少年即可以发生椎间盘退行性变。损伤,积累伤力是椎间盘变性的主要原因,积累伤力中,反复弯腰、扭转动作最易引起椎间盘损伤。本病与职业、工种有密切关系。遗传因素,小于20

岁的青少年患者中约32%有遗传家族史。妊娠亦可增加椎间盘损害的机会。椎间盘突出症从病理变化及CT、MRI表现,结合治疗方法可分为膨隆型、突出型、脱垂游离型、Schmorl 结节及椎骨突出型。

腰背痛是中医临床上常见病,督脉贯脊行于腰背,足太阳膀胱经夹脊行于腰背,足少阴肾经贯脊属肾,且腰为肾之府。腰痛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及经筋有关系。六淫之邪客于经络,或气血痰浊瘀滞经络,或肾虚,或外伤均可导致腰痛。《素问·刺腰痛论》认为:腰痛属于足六经之

病,指出腰痛的外因为风、寒、湿三邪,内因为肾元亏损。王肯堂在其《治症准绳》中认为:“腰痛有风、有寒、有湿,. .

有挫闪、有瘀血、有气滞、有痰皆标也,肾虚其本也。”

临床表现:

常见于20至50岁患者,男女性之比为4-6:1.20岁以内约占6%左右,老年人发病最低。症状表现中腰痛往往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约占91%。由于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到髓核的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的下腰部感应痛,有时可影响到臀部。虽高位的腰椎间突出症(腰2-3,3-4)可引起股神经痛,但其发病率不足5%。绝大多数患者是腰4-5,5-骶1间隙突出,故坐骨神经痛最为多见,发生率约97%左右,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喷嚏、咳嗽时疼痛加剧。早期为痛觉过敏,病情重者出现感觉迟钝或麻木。少数患者可有双侧坐骨神经痛。发生在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问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发生率约占0.8—24.4%。体征:为减轻疼痛可出现姿势性代偿畸形,如腰椎侧突,具有辅助诊断价值:几乎全部患者都有腰

部活动受阻;89%患者在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有压痛,其旁侧1公分处压之有沿坐骨神经的放射痛;约1/3患者有腰骶棘肌痉挛,使腰部固定于强迫体位;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神经系统表现,80%有感觉异常,腰5神经根受累,. .

小腿前外侧和足内侧的痛、触觉减低;骶1神经根受压,外踝附近及足外侧痛、触觉减退。检查须注意,有较大髓核突出者,可压迫下一段神经根,而出现双节段性神经根损害征象。70—75%患者有肌力下降。约71%患者出现反射异常。骶1神经根受压踝反射减弱或消失;马尾神经根受压则表现为肛门括约肌张力下降及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伴有椎管狭窄可有间歇性跛行症状。临床上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以及X线平片上相应神经节段有椎间盘退行性表现者可作

出初步诊断。结合X线造影、CT、MRI等检查能准确地作出病变间隙、突出方向、突出物大小、神经受压情况及主要引起症状部位的诊断。如仅有CT、MRI表现而无临床表现,不应诊断本病。

腹针治疗方法:

腹针治疗腰椎病,包括腰椎骨质增生症、腰椎间盘突出症、

坐骨神经痛方法很接近。

主方:中脘、关元,气海;老年人或体虚者选用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疼痛剧烈加刺水分穴。

配方:

.

.

1.腰椎4-5病变选用双气穴。腰椎2-3病变选用双气旁穴。如病变定位不能确定用双气穴、双气旁穴”。

2.为缓和腰部肌肉紧张或疼痛可用双外陵穴、双大横穴。有学者报告双天枢穴中刺可治疗腰肌疼痛及腰肌劳损。

3.腰痛症状虽有缓解,但仍有疼痛点,可根据痛点的高度沿气海至关元穴之间的相应高度,在任脉循行线旁开1分许针刺点加针,或选其他痛点加针。

4.体质虚弱者可灸神阙穴,或按针刺顺序灸各腧穴。

针刺深度: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水分穴均应深刺或中

刺。其余备穴及加针点亦应中刺。

中医认为“肾虚则骨不坚”,治疗以刺中脘、关元穴补脾肾,或选用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统调脏腑,调理脏腑之气。刺胃经双外陵穴、双天枢穴多气多血以通经络,行气血:双大横穴属脾经。脾主肌肉,并可燥湿。气海、关元、气旁、气穴穴均为早期经络范围之腰、骶定位部位。关元穴是足三阴经交会穴,气穴、气旁穴均在肾经循行线上,都能加强调. .

补肾气,以助元阳。

骨性关节炎

是—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亦称为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增生性关书炎。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好发在负重较大的膝关节、髋关节、脊柱及手指关节等部位。其主要病变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原发性骨关节炎发病原因至今还不清楚。多见于50岁以上肥胖妇女。继发性是指由于先天性畸形,如关节脱位、关节内创伤、长期使用激素等原因所致。发展到晚期两种类型临床表现、病理病变均相同,最早期发生在关节软骨,继发骨膜、关节

囊及关节周围肌肉改变。在软骨的边缘或肌腱附着处,因血管增生,软骨内化骨,形成骨赘,骨赘破裂或关节软骨剥脱,可形成关节内游离体。滑膜可以增生、水肿、关节液增多:或关节液少量,葡萄珠样改变,大部分消失,被纤维组织形成的条索状物代替。关节囊可产生纤维变性和增厚,限制关节活动。周围肌肉因疼痛产生保护性痉挛,关节活动进一步受到限制。可发生畸形,屈曲畸形或脱位。

临床表现:

.

.

主要症状为疼痛。初期为钝痛,逐渐加剧。活动多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好转。有的病人在静止或晨起时疼痛。疼痛与天气变化、潮湿受凉等因素有关。关节活动不灵活、僵硬、晨起或休息后不能立即活动。关节活动时有不同的响声,如摩擦音等。有时可出现关节交锁。检查显示关节肿胀,可有中度渗液,膝关节浮膑试验阳性;有不同程度活动受限和肌痉挛;严重时出现关节畸形;有时可触及关节内游离体。手指远侧指间关节侧方增粗,形成Heberden结节。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后期骨端变形,关节表面不平整,边缘骨质增生明显。软骨下骨有硬化和囊腔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