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龙煤矿开发利用方案word参考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荔波县甲龙煤矿
开发利用方案
建设规模: 9万t/a
报告提交单位:荔波县甲龙煤矿
报告编制单位:贵州创新矿冶工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二OO八年三月
荔波县甲龙煤矿
开发利用方案
建设规模: 9万t/a
设计:曾耘
检查:崔湘玲
项目负责人:袁余胜
报告提交单位:荔波县甲龙煤矿
报告编制单位:贵州创新矿冶工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二OO八年三月
目录
一、概述 (1)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3)
三、矿产资源概况 (4)
四、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12)
五、矿床开采 (17)
六、选矿及尾矿设施 (28)
七、环境保护 (29)
八、矿井安全 (34)
九、开发方案简要结论 (42)
附表: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44)
附图:
1、荔波县甲龙煤矿矿区地形地质及总平面图(1:5000)
2、荔波县甲龙煤矿开拓系统及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1:5000)
3、荔波县甲龙煤矿开拓系统及采区巷道布置剖面图(1:5000)
4、荔波县甲龙煤矿采煤方法标准图(1:500)
附件:
1、委托书
2、贵州省六厅局(黔煤呈[2006]29号文件)关于批复黔南州荔波县等十一县(市)煤矿整合、调整布局方案的请示;
3、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黔国土资储备字[2008]247号),关于《贵州省荔波县甲良镇新设煤矿二井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及《贵州省荔波县甲良镇新设煤矿二井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黔国土规划院审字[2008]237号);
4、荔波县人民政府(批复)(荔政复[2003]105号,荔波县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将甲良镇新设煤矿二井建成农村自用煤矿的批复;
5、荔波县国土资源局关于荔波县甲龙煤矿的变更情况证明;
6、(黔)名称预核内字[2008]第0906号,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一、概述
(一)交通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贵州省荔波县甲良镇新设煤矿二井(位于贵州省荔波县城西面,距县城17km,属荔波县甲良镇管辖。

矿区位于东经107°41′54″~107°43′41″,北纬25°28′11″~25°30′11″。

南西起岜文,北东止把摸,长约3.5km,宽约2.2km,面积7.552km2。

矿区有简易公路与独山~麻尾县级公路连通,矿区至麻尾火车站36km,交通较为方便。

详见矿区交通位置图1-1。

根据(黔)名称预核内字[2008]第0906号,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原荔波县甲良镇新设煤矿二井二井注册为荔波县甲龙煤矿。

甲龙煤矿整合矿井,矿井生产规模为9万t/a。

矿井隶属于荔波县煤炭管理局,企业性质为私营。

(二)编制依据
(1)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07年12月提交了《贵州省荔波县甲良镇新设煤矿二井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2)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黔国土资储备字[2008]247号),关于《贵州省荔波县甲良镇新设煤矿二井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及《贵州省荔波县甲良镇新设煤矿二井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黔国土规划院审字[2008]237号);
(3)荔波县人民政府(批复)(荔政复[2003]105号,荔波县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将甲良镇新设煤矿二井建成农村自用煤矿的批复;
(4)《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
(5)《煤矿安全规程》(2006版);
(6)《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基本规定》;
(7)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1999]98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
(8)国土资源部1999年4月19日国土资发[1999]98号《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
(9)贵州省荔波县甲良镇新设煤矿二井(甲龙煤矿)提供的矿井实测采掘工程平面图及其它资料。

(10)设计人员现场踏勘收集的矿井现状资料,如瓦斯、井下涌水量以及煤层煤质指标;矿井建设
外部条件如水、电、路以及建筑材料等。

甲龙煤矿
图1-1 甲龙煤矿交通位置图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一)矿产品市场需求情况和预测
贵州省为江南煤炭资源强省和煤炭生产大省,在周边省区占有10~20%不等的市场份额,与北煤南运相比无论在价位还是在煤质或品种上均具有优势。

随着国家的产业政策、资源保护和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省现有煤炭产量不能满足“西电东送”的要求。

同时,周边缺煤省、区对我省优质煤炭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在考虑“北煤南运”的情况下,预计2010、2015年仍需从我省调入煤炭2050、2420万t。

由于省内外市场煤炭需求量增加,煤炭供应将进一步紧张,预计煤炭市场价格将进一步上扬。

省内电煤、化工煤供应仍然会呈紧张趋势,枯水期特别是春节前后省内煤炭供求矛盾尤为突出。

黔南州、荔波县属贫煤区,当地工业的发展对煤炭及为需要,农村生活、生产用煤需求量较大。

甲龙煤矿的开采可解决当地部分生产、生活用煤。

该煤矿可采煤层属于高灰、中高硫、特高热值的贫煤,煤炭主要供当地工矿企业及民用,部分销往广西等省,销售市场前景及经济效益较好。

(二)产品价格分析
根据矿井设计产品方案,煤炭销售市场主要是省内冶金、化工等工矿企业,少量供当地民用。

根据目前当地煤炭实际销售价格,并结合贵州省煤炭市场销售行情,预计原煤综合售价为240元/t(含税)。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和区内及邻近省、市经济的迅猛发展,本区煤炭价格还将会有一定幅度的上扬。

三、矿产资源概况
(一)矿区总体概况
1、历史回顾
该井田开采历史悠久,上百年前就有民采小窑对煤层近地表部分进行小规模采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展为小窑井下开采,由于老窑较多,但老窑停采时间较长,已垮塌封闭,无法调查。

该区域内开展地质工作较早,1957年西南地质局558队进行了煤矿普查工作,提交《贵州翁安、都匀、荔波等地区煤田地质普查报告》。

1959-1964年贵州省地矿局区调队开展1∶20万山都幅区域地质调查涵盖本区。

1991—1992年贵州省地矿局104地质大队对荔波县二叠系含煤地层进行了远景调查评价工作。

2002年荔波县国土局地质简测组编制了《贵州省荔波县方村乡把查片区煤矿资源简测地质报告》估算333类资源量192.4万吨。

2007年12月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提交了《贵州省荔波县甲良镇新设煤矿二井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并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黔国土资储备字[2008]247号),关于《贵州省荔波县甲良镇新设煤矿二井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及《贵州省荔波县甲良镇新设煤矿二井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黔国土规划院审字[2008]237号)批复。

2、矿井现状简述
矿区内老窑开采历史悠久,以斜井为主,老窑井口多沿M1煤层地表出露邻近地带分布,见煤后沿煤层掘进,开采斜长一般200m,垂深100m左右。

大部分老窑有积水。

井口垮塌。

矿山自1998年以来一直为私人小规模开采,其中有两家生产能力可达到1×104t/年,生产较正常,由于邻近广西、需求量大,销售良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本矿现采用斜井开拓,放炮落煤,轨道运输,机械通风,水泵排水。

3、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根据贵州省荔波县整合煤矿、生产结构调整及合理矿权设置方案,荔波县整合保留了有一定生产规模的骨干矿井,甲龙煤矿就是其中之一。

新设煤矿二井(甲龙煤矿)矿区范围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划定,由4个拐点圈定,
、其拐点坐标(北京坐标系)如下:
4、矿产资源概况
根据2007年12月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提交了《贵州省荔波县甲良镇新设煤矿二井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该《报告》的评审备案证明,截至2007年12月底,核实M1煤层总资源量为375万t,其中: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为206万t。

预测的资源量(334?)为169万t。

(二)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1)地层
矿区地层主要的有中上二叠统和下三叠统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中二叠统茅口组;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大隆组;下三叠统罗楼组、第四系等。

m):分布在矿区北西部,为灰白色、灰色厚层状泥晶灰岩,含中二叠统茅口组(P
2
小量燧石结核,中下部夹白云质灰岩,厚度大于30米。

w):分布在矿区中西部,主要由海相碳酸盐岩组成,分为二上二叠统吴家坪组(P
3
段。

吴家坪组一段(P
w1):主要为灰~深灰色中层微晶灰岩、含炭质灰岩、硅质岩及煤
3
层组成,局部含燧石团块,间夹粉砂质粘土、页岩。

从上至下含M1、M2、M3、M4四层煤,其中M1煤层属大部可采煤层,其它煤层均为不可采煤层。

该地层厚138-162m。

w2):主要为褐黄色、土黄、灰黑色粉砂质粘土岩,夹石灰岩团块;
吴家坪组二段(P
3
深灰色中层微晶灰岩与粉砂质粘土岩互层;中部主要为灰~深灰色中厚层含上部为灰
~~
燧石团块泥~微晶灰岩,间夹粉砂质粘土、页岩。

d):上部为浅灰、灰黑色薄层状硅质岩夹蒙脱石化粘土岩,下
上二叠统大隆组(P
3
部为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

厚30米左右。

下三叠统罗楼组(T
l):上部为深灰色薄层状灰岩,夹钙质页岩或砾屑灰岩,下部
1
为黄色页岩、粘土岩,中夹薄层灰岩,底部为砂质页岩。

厚大于50米。

第四系(Q)
为冲积层和坡积层,坡积层由基岩转块夹砂质粘土组成;冲积层由砾、砂、粘土组成。

常分布于山麓凹地及沟谷中。

厚0—10米。

2)地质构造
矿区位于北北东向的方村向斜西翼,区内构造线方向为近南北向。

地层产状:倾向90-110度,倾角一般为25~30度左右:为单斜构造。

区内断层不发育。

构造复杂程度类型属中等复杂类型。

3)煤层特征
①含煤岩系
w1),分布在矿区中西部,主要由海相碳矿区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吴家坪组一段(P
3
酸盐岩组成。

主要为为灰~深灰色中层微晶灰岩、含炭质灰岩、硅质岩及煤层组成,局部含燧石团块,间夹粉砂质粘土、页岩。

该地层从上至下含M1、M2、M3、M4四层煤,其中M1煤层厚0.35-0.86米,平均厚0.83米。

属大部可采煤层,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

其它煤层均为全区不可采煤层。

该地层厚138-162m。

②可采煤层
M1煤层:位于上二叠统吴家坪组中下部,距下伏茅口组灰岩50米,M1煤层厚0.35-0.86米,煤层变化较大。

从矿区中部向南西、向北东有变薄的趋势,属局部可采煤层,煤层结构较复杂,含夹矸1—3层,夹矸厚0.01-0.5米,一般为0.3米左右。

③煤层对比
矿区内煤层对比方法采用标志层法。

M1煤层距下伏茅口组灰岩50米。

整个矿区内岩性较为稳定,具有良好的找矿标志。

④煤层风、氧化带
根据矿区生产矿井开采情况,煤层风、氧化带为煤层露头往下垂深20—50m,本次核实工作风、氧化带下界定为煤层露头往下垂深30m。

可采煤层特征见表3-1。

4)煤质特征
①煤的物质组成
M1煤层疏松易碎,煤岩为半暗、半亮型中的丝炭暗亮型亚类。

煤炭组分主要为凝胶化基质,次为丝炭化基质,半丝炭及丝炭:煤中偶含少量同生石英细粒及黄铁矿细粒。

②煤的化学成分
取原煤送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分析结果如下:
Mad(水份):0.72~0.97%,平均0.93%:Ad(灰份)38.12~42.26%,平均40.93%;Vdaf(挥发份)12.43~15.02%,平均7.85%; Std(硫份)2.29~2.71%,平均2.52%;Qr.d(发热量)30.81~36.28MJ/kg,平均为35.22MJ/kg。

表3-2 可采煤层煤质特征表
按2004年4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煤炭质量灰分分级、煤炭质量硫分分级、煤炭质量发热量分级》[GB/T15224.1、2、3-2004]标准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T5224.1-94),确定矿区内可采煤层的煤质为高灰、中高硫、特高热值的贫煤。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开采技术条件
(1)顶底板条件
根据探矿井巷工程取得的资料,M1煤层位于吴家坪组中下部。

顶板为泥质灰岩,少量泥岩,质地较软,稳定性不强。

底板为砂质粘土岩和泥岩,稳固性差且易发生底鼓。

故应加强顶板管理和支护以及防止底板遇水产生底鼓。

(2)瓦斯
本矿井为新设矿权矿井,瓦斯资料缺乏,根据矿区内原有老井的瓦斯资料,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2m3/t,绝对瓦斯涌出量2.27m3/min,矿井在实际生产中必须进行瓦斯等级鉴定,以指导矿井的安全生产。

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通风管理和瓦斯治理工作,防止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及有毒气体的危害。

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煤层瓦斯涌出量也相应增大,易形成瓦斯积聚,必须严加防范。

(3)煤层自燃倾向性
本矿井为新设置矿权矿井,未有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设计按有煤层自燃考虑,建议业主尽快作该煤层的自燃性鉴定报告,以指导生产。

(4)煤尘爆炸性
本矿井为新设置矿权矿井,未有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设计按有煤尘爆炸性考虑,建议业主尽快作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以指导生产。

(5)煤与瓦斯突出
区内未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现象。

但由于未作煤与瓦斯突出鉴定,因此石门揭煤时,按“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进行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6)冲击地压
本矿区范围内未发生过冲击地压,地压正常。

(7)地温情况
甲龙煤矿属地温正常型矿井。

2)水文地质条件
(1)水文地质
地表水:矿区内水系属珠江流域都柳江水系樟江上游支流,矿区南部发育有一条小河一把查小河,把查小河由西向东方向径流,该河流主要是地面雨水汇集而成,其流量受大气影响,随季节变化,一般在5~20m3/h、最大50~100m3/h。

(2)地层含、隔水性
区内出露的地层为中二叠统茅口组、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大隆组、三叠系下统罗楼组及第四系,根据其岩性组合,含隔水性等特征划分为含水层和隔水层:
茅口组灰岩强含水层:主要出露在矿区的西部,岩溶裂隙发育,含水较丰富,为良好的含水层。

对矿井开采影响较大。

吴家坪组微晶灰岩(夹粉砂质粘土岩、粘土岩)中等含水层:主要出露在矿区中部,岩溶裂隙发育,含水较丰富,为良好的含水层。

对矿井开采影响较大。

大隆组灰岩中等含水层:主要出露在矿区的中部,岩溶裂隙发育,含水较丰富,为良好的含水层。

对矿井开采影响较大。

罗楼组泥晶灰岩(夹钙质页岩、粘土岩)中等含水层:主要出露在矿区的东部,岩溶裂隙发育,含水较丰富,为良好的含水层。

对矿井开采影响较大。

(3)煤层赋存及最低侵蚀基准面
M1煤层,分布标高一般为+850~+300米,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矿区最低排泄面标高为矿山南东面的把查水库水面)为+780米。

(4)补给关系
大气降水渗入矿井上覆含水层中,通过煤层顶板裂是隙进入矿井巷道。

因此,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来源,水量的变化受大气降水控制。

(5)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根据贵州省荔波县甲龙煤矿2006年矿井抽水原始记录统计分析,其井下临时水仓容量200m 3,在枯季(12月至翌年5月)每天抽水3次计12h ,抽50m 3/h 即可疏干矿井地下水,24 h 矿井涌水量为600 m 3(25 m 3/h );进入雨季矿井涌水量明显增大,至8月份的最大涌水量为80 m 3/h ,预计随着采矿深度的加大,矿井涌水量可能会增大到100~120m 3/h ,雨季可能会达到250 m 3/h ,故矿井涌水量较大。

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及矿井涌水量计算结果
根据该矿提供的现状开采条件涌水量实测资料,采用比拟法进行估算未开采区域的矿井涌水量:
Q=Q1×11F /F )/( S S
式中:
Q —预测矿井涌水量(m 3/d )
Q1—矿井现状实测涌水量(m 3/d )
F —矿区开采面积(km 2)
F1—现状矿井实际采区面积(km 2)
S—预测未来地下水位下降值(m)
S1—矿区现状水位降深值(m)
(5)矿井涌水量
根据新设煤矿实测矿井涌水量资料,该区矿井涌水量为:正常涌水量25m3/h,最大涌水量为80m3/h。

根据地表勘探及生产过程中掌握的资料,矿井水主要来源于地下水、煤层顶板岩溶水、采空区积水、断层水,现分述如下:
①部分矿层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因此矿井采掘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煤层时,进入矿井的水量较大。

②顶板岩溶水:主要是指矿井采掘过程中,由巷道顶板裂隙进入矿井的水,由于煤层顶板岩层为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含水性较弱,因此进入矿井的水量较小。

③采空区积水:在开采随着采空面积的增大,上覆含水岩层的水将沿着导水裂隙进入采空区形成采空区积水,在开采老采区煤层时要防止采空区积水漏入矿井。

④断层水:矿区F1断层发育,对煤层破坏性较大,地表水沿断层(导水通道)进入矿井,因此生产中应注意断层水的防治工作。

(6)水文地质条件在开采后的变化
根据上述分析,本矿区的主要水害是老窑积水和采空区积水。

在开采较长年限后,采空区积水面积更大,大气降水和河流经过采空区侵入矿井。

此问题将更加突出,所以在今后的开采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岩石渗水情况,必要时打超前钻进行探测和放水排险,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

综上所述,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复杂的岩溶充水矿床。

3、设计利用矿产资源量
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黔国土资储备字[2008]247号),关于《贵州省荔波县甲良镇新设煤矿二井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及《贵州省荔波县甲良镇新设煤矿二井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黔国土规划院审字[2008]237号),截止2007年12月底,矿区内保有资源/储量为(333)+(334)? 375万t,其中:(333)206万t,(334)?169万t。

4、对地质勘探报告的评述
1)勘探工程概况
1957年西南地质局558队进行了煤矿普查工作,提交《贵州翁安、都匀、荔波等地区煤田地质普查报告》。

1959-1964年贵州省地矿局区调队开展1∶20万山都幅区域地质调查涵盖本区。

1991—1992年贵州省地矿局104地质大队对荔波县二叠系含煤地层进行了远景调查评价工作。

2002年荔波县国土局地质简测组编制了《贵州省荔波县方村乡把查片区煤矿资源简测地质报告》估算333类资源量192.4万吨。

2007年12月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提交了《贵州省荔波县甲良镇新设煤矿二井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2)勘探报告可靠性评价
本矿开采煤种属高灰、中高硫、特高热值的贫煤,2007年12月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提交了《贵州省荔波县甲良镇新设煤矿二井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基本查明了区内煤层赋存情况、煤质及其开采技术条件,提供的地质报告基本能作为本次开发利用报告的编制依据。

建议在今后的巷道掘进和回采过程中,认真做好地质编录工作,并整理成生产地质资料,指导矿井生产。

四、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一)开采方案
1、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根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贵州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贵州省环境保护局文件(黔煤呈[2006]29号),关于批复黔南州荔波县等十一县(市)等煤矿整合、调整布局方案的请示。

甲龙煤矿建设规模为9万t,合理确定矿井建设规模,对保证矿井生产的稳定性及可靠性,节省基本建设投资,及早投产、达产至关重要。

本设计详细分析了矿井地质条件,煤炭资源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和业主的投资能力等综合因素,确定本矿井以一个壁式炮采工作面达到9万t/a能力是切实可行的,工作面斜长85m。

本矿煤炭主要供当地工矿企业及民用,部分销往广西等省,市场前景广阔。

由于本矿井煤层硫分较高,根据市场需求及环保要求,设计考虑与邻近煤矿合建一洗选厂,矿井生产的原煤经洗选降灰降硫达到国家环保要求后销售。

2、可采储量的确定
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黔国土资储备字[2008]247号),关于《贵州省荔波县甲良镇新设煤矿二井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及《贵州省荔波县甲良镇新设煤矿二井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黔国土规划院审字[2008]237号),截至2007年12月底,核实M1煤层总资源量为375万t,其中: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为206万t。

预测的资源量(334)?为169万t。

资源/储量计算详见表4-1。

表4-1 资源/储量计算表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333)×0.7=206×0.7=144.2万t
式中:k-可信度系数,k取0.70。

根据有关规范,矿区边界留设20m的煤柱。

根据《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的有关规定,矿区范围内资源量(333)参加设计利用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334)?资源储量不参与计算。

由于可采区域内边界煤柱及村庄煤柱损失量为(334)?资源储量。

所以,矿区范围内暂不计算边界煤柱及村庄煤柱损失量。

则:设计利用资源/储量=工业资源/储量-永久煤柱损失
设计利用资源/储量=144.2-0
=144.2万t
可采储量=(设计资源/储量-保护煤柱)×采区回采率
根据有关设计规范的要求,井筒两边留设30m的煤柱,则井巷煤柱损失量为:450×130×0.83×1.35×0.7×cos28/10000=4.05万t,工业场地布置在煤层露头外,没有工业场地煤柱损失,保护煤柱见表4-2。

则可采资源/储量=(设计利用/储量-煤柱损失)×采区回采率 =(144.2-4.05)×0.85
=119.12万t
3、矿井服务年限
矿井可采储量119.12万t,储量备用系数取1.5,服务年限为:
服务年限=可采储量/(井型×储量备用系数)
=119.12/(9×1.5)
=8.8a
建议加强勘探程度,提高资源量级别,使169万t的(334)?资源量得以保证利用,延长矿井服务年限的可能。

4、矿床开采方式
甲龙煤矿矿区范围内地形高差起伏较大,煤层埋藏较深,不具备露天开采条件,设计采用地下井工开采。

5、开拓运输方案及地面工业场地位置
(1)开拓方案
根据贵州省六厅局[黔煤呈(2006)29号关于批复黔南州荔波县等十一县(市)煤矿整合、调整布局方案的请示]文件,该矿井为新设置矿权矿井。

设计本着经济合理,合理利用,减少矿井建设投资的原则,根据该矿矿区范围、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及
公路交通等综合考虑,可供选择的井口及工业场地有
原有小井工业场地,重新布置工业场地。

分述如下:
方案I:斜井开拓方案
本方案工业场地选择在矿区中部煤层露头附近,该工业场地地势平缓、开阔。

井口位置位于煤层露头附近,矿山有简易公路与该矿相通,交通运输方便。

方案采用斜井开拓,主斜井以24°倾角,方位角为280°,利用原有老硐(LD04)作为副斜井,回风斜井以25°倾角,方位角为280°,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均布置在煤层底板中,掘至+625m标高贯通,布置车场、泵房及主、副水仓,在+800m标高掘回风石门至煤层后沿煤层走向布置回风顺槽,在+760m标高掘运输石门至煤层后沿煤层走向布置运输顺槽,形成回采工作面,首采工作面回风水平标高为+800.0m,采面走向长800m,倾斜长85m,布置为双翼采面。

矿井投产时,安排2个掘进队即可满足采掘接替要求。

本方案移交生产时的井巷工程量为3635m,其中:岩巷1885m,煤及半煤岩巷1650m。

开拓方式详见开拓方案Ⅰ平、剖面图4-1、4-2。

方案II:斜井开拓方案
本方案利用矿区北面的原有工业场地,工业场地在矿区北部煤层露头附近,该工业场地地势平缓、开阔。

利用原有老井作为主斜井,将原有井筒延伸至+625m标高后在煤层底板布置运输大巷至矿区中部。

再煤层倾向掘轨道上山、回风上山及行人上山,回风上山直通地表作为回风斜井。

主斜井以25°倾角、方位角为292°,回风斜井以25°倾角、方位角为280°,轨道上山以24°倾角、方位角为280°。

在+800m标高掘回风石门至煤层后沿煤层走向布置回风顺槽,在+760m标高掘运输石门至煤层后沿煤层走向布置运输顺槽,形成回采工作面,首采工作面回风水平标高为+800.0m,采面走向长800m,倾斜长85m,布置为双翼采面。

矿井投产时,安排2个掘进队即可满足采掘接替要求。

本方案移交生产时的井巷工程量为4435m,其中:岩巷1958m,煤及半煤岩巷2477m。

开拓方式详见开拓方案II平、剖面图4-1、4-2。

(2)开拓方案的比选
经对上述两个开拓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见表4-3)。

从表中可以看出,方案I 比方案II优越,故设计推荐方案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