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分析

免疫治疗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分析
免疫治疗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分析

免疫治疗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分析

一、肿瘤免疫治疗的分类

肿瘤免疫治疗是指应用免疫学原理和方法,通过激活体内的免疫细胞和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特异性地清除肿瘤微小残留病灶、抑制肿瘤生长,打破免疫耐受的治疗方法。肿瘤免疫治疗就是要克服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从而重新唤醒免疫细胞来清除癌细胞。由于其副作用小、治疗效果明显,正逐渐成为未来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被称为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技术。

癌症各类治疗技术优缺

肿瘤免疫治疗可以广义地分为非特异性和肿瘤抗原特异性两大类。非特异性的手段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和免疫检验点阻断;而肿瘤抗原特异性的方法主要是各种肿瘤疫苗和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种类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包括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疗法和细胞因子介导的杀伤细胞(CIK)疗法。

LAK疗法是利用白细胞介素2(IL-2)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细胞,这些细胞主要是由很多种淋巴细胞组成的混合体,包括NK细胞和T淋巴细胞,在体外对肿瘤具有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非依赖型的杀伤作用,LA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与NK细胞类似,可以通过细胞与细胞接触识别靶细胞表面结构,也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参与杀伤肿瘤细胞。它对肾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鼻咽癌、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较好,对控制微小残留灶及恶性胸腹水治疗效果比较显著。

CIK细胞由于来源于患者或健康人的外周血,培养扩增相对容易,目前已经进行肿瘤疫苗:肿瘤疫苗来源于自体或异体肿瘤细胞或其粗提取物,带有肿瘤

特异性抗原(TSA)或肿瘤相关抗原(TAA),通过激发特异性免疫功能来攻击肿瘤细胞,客服肿瘤产物所引起的免疫抑制状态,增强TAA的免疫原性,提高自身免疫力来消灭肿瘤。根据肿瘤疫苗的来源,又可分为肿瘤细胞疫苗、基因疫苗、多肽疫苗、树突状细胞疫苗等。

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包括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治疗,T细胞受体嵌合型T细胞(TC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技术(CAR-T)。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和免疫检查点单抗都是通过增强已有的免疫系统来发挥抗肿瘤作用,不能促使免疫细胞攻击肿瘤;肿瘤疫苗通过激发特异性免疫功能来攻击肿瘤细胞,但是治疗效果并不是特别好;过继性免疫效应细胞治疗,是指从肿瘤患者中分离免疫活性细胞,在体外进行扩增和功能鉴定,然后向患者转输,增强了杀伤肿瘤的免疫细胞数量,并且从而直接杀伤肿瘤或激发机体的免疫应答杀伤肿瘤细胞。治疗的特异性和靶向性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TCR-T和CAR-T

因能够表达特异性受体靶向识别特异性的肿瘤细胞,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从最开始的基础免疫研究转变为临床应用。

二、TCR-T和CAR-T的区别

T淋巴细胞是肿瘤细胞的天敌,在肿瘤免疫应答中起主要作用,对肿瘤细胞有极强的杀伤作用。但是,使用内源性T细胞进行肿瘤免疫治疗时,靶抗原需经过加工处理后才能和靶细胞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in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作用,即“MHC限制性”。然而,肿瘤免疫编辑的过程会使MHC在肿瘤细胞表面表达下降,破坏抗原加工过程,降低肽段免疫原性。这样长期形成的免疫逃逸机制,能使肿瘤细胞成功躲避T淋巴细胞攻击,肿瘤快速增殖。此外,人体内肿瘤特异性T淋巴细胞数量较少,并且由于大多数肿瘤细胞不断表达自体抗原,使得靶向这些抗原的T淋巴细胞通过免疫耐受机制被中和或移除,数量进一步减少。因此,提高提高T淋巴细胞的识别能力的关键就在于改进“T淋巴细胞受体”,因而产生了这两种细胞免疫治疗技术:TCR-T 和CAR-T。

TCR-T:TCR-T通过转导嵌合抗原受体(融合抗原结合域及T细胞信号结构域)或者TCR α/β异二聚体,来提高特异性识别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 TAA)的TCR的亲和力和战斗力,使T淋巴细胞能够重新

高效的识别靶细胞。通过输注能够识别特异靶标的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赋予免疫系统以新的非自然免疫活性。这种方法除了能像细胞毒性化疗和靶向治疗快速杀灭肿瘤外,还避免了疫苗和T淋巴细胞检查点疗法的延迟效应。TCR基因治疗临床有效率相对较低,寻找有效的肿瘤靶抗原克隆高亲和性的TCR受体以及优化TCR的转化效率是目前的研究重点。

CAR-T:CAR-T细胞是通过基因工程获得携带识别肿瘤抗原特异性受体的T 细胞,不需抗原处理和提呈,可直接识别肿瘤相关抗原,激活T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杀伤靶细胞。因此CAR-T细胞可以克服了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限制性,同时通过增加共刺激分子信号,增强了T细胞的抗肿瘤效应。此外,CAR-T细胞可以准确高效地定位到肿瘤靶点并长期表达,在持久抗肿瘤作用中比单克隆抗体更有效。

TCR-T和CAR-T这两种技术的一个共同点在于通过基因改造的手段提高T 细胞受体对特异性癌症细胞抗原的识别能力和进攻能力。因此也都统称为“T细胞受体重新定向”技术(T cell receptor redirection)。但两者所使用的方法是不同的。TCR-T只是通过转入靶向识别基因来使T细胞获得抗癌效果,而CAR-T使TCR头部直接换成特异性的抗体,对T细胞的改动更大,这样就可以让T细胞就在抗体的指引下直接进攻癌细胞。

TCR-T和CAR-T比较

三、CAR-T疗法开启肿瘤治疗新时代

1、CAR-T细胞的发展历程

CAR-T技术的原理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能够识别和结合特异性肿瘤

抗原的单链抗体与T淋巴细胞内的信号分子进行融合,通过病毒载体或转座子系统等转染T淋巴细胞,使T淋巴细胞表面表达嵌合抗原受体。转染后经过纯化和大规模扩增后的T淋巴细胞,即CAR-T细胞,可以特异性识别和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并裂解肿瘤细胞,使效应T淋巴细胞的靶向性、杀伤活性和持久性较常规应用的免疫细胞大幅提高,并可克服肿瘤局部免疫抑制微环境,从而打破宿主免疫耐受状态,杀灭肿瘤细胞。

CAR-T细胞的组成包括抗原结合区、跨膜链接区和胞内信号区三个部分。胞外区主要是单克隆抗体的单链可变区序列(scFv),可识别肿瘤特异性抗原;胞内区主要是T细胞受体CD3的ζ链或者是免疫球蛋白Fc受体的γ链(FcRγ),向细胞内转导胞外识别的信号。

第一代CAR-T:1989年,Gross及其团队第一次提出了“嵌合受体”的概念,他们将T细胞受体(TCR)的可变区用单链抗体(scFv)替代,由此得到了具有抗原靶向性的T细胞,经改造后的T细胞不再具有MHC的限制性,上述嵌合受体的形式已经基本形成了第一代CAR-T细胞的雏形,该类T细胞基本解决了由于肿瘤细胞MHC I丢失而产生的免疫逃逸问题。随后,在上述“嵌合受体”的设计基础上,第一代CAR的结构基本确立——由能够特异性识别某个肿瘤相关抗原的scFv与T细胞内信号传递结构域CD3ζ或是FcRγ(Fc-gamma receptor)进行组合。

第二代CAR-T:为了增强T淋巴细胞在体内持续增殖的能力,第二代CAR-T 将共刺激分子如CD28、CD137、CD134和ICOS等重组到CAR的胞内区,有效增强了识别肿瘤相关抗原的活性,促进T细胞活化增殖和白细胞介素2的分泌,从而杀伤肿瘤细胞。

第三代CAR-T:第三代CAR-T的CAR胞内区增加了两个共刺激分子,在体外实验中比第二代有更强的抗肿瘤效应。研究表明联合CD28-4-1BB 或者

CD28-OX40 的CARs能够持续激活T 淋巴细胞。第三代CAR可增强PI3激酶信号转导通路的活性,并上调抗凋亡蛋白如Bcl-Xl的表达,使T细胞活化增殖能力

增强。然而过强的共刺激分子可引起信号泄露和致死性的细胞因子风暴。此外,第三代CAR-T细胞可能会下调信号转导的阈值,导致T细胞未经抗原刺激便可激活,从而杀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

第四代CAR-T:近年来,为解决第二、三代CAR-T存在的脱靶等毒副作用,第四代CAR-T技术已经在开发。第四代CAR-T,也称为TRUCKs(T cells redirected for universal cytokine killing);这种被改造后的T细胞可以在CAR识别靶抗原后,通过激活下游转录因子NFAT(nuclear factor activated T cells)来诱导表达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从而招募环境中的其他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吞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参与对不表达靶抗原的肿瘤细胞的清除。此外,被募集在肿瘤附近的免疫细胞还可以通过分泌某些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IL-4和IL-5等)来调节肿瘤附近的微环境,解除其免疫抑制性,通过调动机体自身免疫力参与对肿瘤的杀伤。

2、CAR-T细胞的构建

合理筛选T细胞:CAR-T细胞可以是病毒特异性的,也可以是非病毒特异性的。研究表明,病毒特异性的CAR-T细胞不会增加治疗风险,并且体内存活时间和抗肿瘤活性均优于非病毒特异性的CAR-T细胞。初始T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可产生效应记忆T细胞或中枢记忆T细胞(TCM),TCM在体内可以建立长久免疫细胞记忆应答。因此,可以构建病毒特异性TCM进行CAR转导,形成双特异性CAR-T细胞,从而持久高效地杀伤肿瘤细胞。

安全高效的基因转导:逆转录病毒和慢病毒是常用的基因转导载体。相比逆转录病毒,慢病毒拥有接近100%的转导率,可感染增殖或未增殖的细胞,可引起持久稳定的基因表达,这些独特的优势使其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病毒载体转导设备要求严格、费用高,并且可能因插入基因突变而导致细胞癌变,目前非病毒载体转导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睡美人转座子系统可以将DNA质粒整合到人类初始T细胞中,使得CD19特异性CAR基因得到稳定高效表达,成为除病毒载体之外的另一理想选择。此外,将体外转录编码CAR的mRNA通过电穿孔整合入T细胞,可实现快速高效表达,并且没有改变T细胞的染色体结构,这种非整合的方式对T细胞基因修饰提供了一种比病毒载体更安全更经济的选择。

四、CAR-T疗法技术分析

1、CAR-T疗法优势

CAR-T疗法具有多种传统药物不具备的优点。相较于化疗药物和靶向药物,CAR-T的靶向性更强,并且可以通过技术修饰达到多靶向的目的。对于相同的靶点,CAR-T细胞均可进行特异性结合。由于CAR-T细胞中加入促进T细胞增殖与活化的基因序列,能保证T细胞进入体内后还可以增殖,可以长期在体内存活,使患者具有长期的免疫功能。

CAR-T疗法优势

2、CAR-T疗法的临床应用

CAR-T疗法临床试验进展

对于CAR-T细胞临床试验,截止2017年11月31日,全球目前注册的CAR-T 临床研究项目一共有427个,美国以155项研究位列第一位,中国以145项位列第二。中美两国开展的CAR-T疗法临床试验占全部的70%以上。

在全球研究项目中,有226个项目都在临床招募中,超过项目总量的50%。已经完成的项目共有82个,其中21个项目拿到结果。美国的研究项目中,尽管招募中的项目占据多数,但可以看到,美国已经完成的研究项目有34项,其中15个项目拿到了结果。而中国已经完成的项目只有6个,并且目前尚未有项目拿到结果。中国的CAR-T研究正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中国在招募中的临床研究项目占项目总数的83%,另外还有3个项目在积极准备中,或许一大批研究成果将在未来3-5年陆续出现。

CAR-T的临床申报分布情况(单位:项)

CAR-T的临床申报各年新增数量(单位:项)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最早登记的项目是丹麦国王医院与伦敦大学合作的关于HIV的前瞻性研究。该项目是一项长期的观察性试验,自1994年启动以来,已经先后有10组患者进入试验。该研究是目前欧洲最大的研究项目,在以色列、阿根廷等35个国家多2万多名患者进行了随访。这是一项持续性的研究项目,预计将在2030年12月完成。

全球的CAR-T研究从2008年、2009年开始正式起步,并且随后逐年上升,到2013 年正式爆发。其中,2013到2014年年增长数量为23项,2015到2016年年增长量为31项,2016到2017年年增长量为50项。美国CAR-T研究正式起步时间大约在2010、2011年。但从每年项目增长数量来看,美国的CAR-T研究一直处于一个相对平缓增长状态。除了2013到2014年出现翻倍增长以外,其他时间新增研究项目的浮动较小。

中国最早的CAR-T研究项目开始与2011年,由北京协和医院李太生教授主导。该研究是一项试验性研究,旨在评估雷公藤总苷在HIV治疗中对T细胞免疫激活和免疫激活的影响。该研究一共招收了23名患者,于2013年结束。从每年的新增研究数量来看,中国较全球来说起步时间晚,但变化趋势与全球趋势相似。中国的CAR-T 研究在2012、2013年起步,随着生物医药的全球化趋势,中国的CAR-T研究迅速猛增,其中2015到2016年就增长了29项,远超美国的同

年增长数4项。美国市场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涌现出了比如诺华,Kite,Juno 这样的领先玩家,而中国市场正快马加鞭,涌现多家布局CAR-T的企业。

3、中国CAR-T临床试验进展

CAR-T试验正在中国各地医院开展,这些试验主要在北京、上海、广东、重庆和江苏等地的主流医院进行。国内开展临床最多的医疗机构主要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等,而南京传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斯丹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企业也正在开展CAR-T产品开发,涉及的适应征包括急性淋巴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乳腺癌、成神经细胞瘤、恶性胶质瘤等,有一些临床试验已取得了显著疗效。其中南京传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今年6月在2017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报告称,该公司开发的CAR-T产品LCAR-B38M对35名既往治疗后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临床试验,接受治疗后病情缓解率达到100%,有5位观察期已超过一年,骨髓中检测不到癌细胞,疗效显著优于美国的临床试验结果。

CAR-T试验在中国的分布(单位:项)

4、CAR-T疗法的临床研究方向

无论是全球市场、美国市场,还是中国市场,CAR-T研究中,关于组织学类型肿瘤和免疫系统疾病研究数量最多。组织学类型肿瘤和免疫系统疾病属于两个大类型的疾病,组织学类型肿瘤就包括上皮组织肿瘤、间叶组织肿瘤、结缔组织肿瘤等。这两个类型的研究数量说明了CAR-T研究的整体研究的方向。

就单一病种来看,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HIV的相关研究数量最多。原因可能是就目前的医疗水平来说,这些病种相当棘手,保守性和平缓性的治疗方案作用不大,CAR-T疗法在对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有着显著的疗效。因此,从患者刚需和可行性来说更强,市场也更可观。

CAR-T在研项目的研究方向种类与数目(单位:项)

5、CAR-T临床试验抗原靶点

通过改变特定的抗原靶点元素,CAR-T细胞的特异性可以很容易地靶向特定类型的恶性肿瘤。这使得CAR-T细胞疗法被广泛的应用。许多抗原以这种方式成为靶点。越来越多的抗原被设计成CAR-T细胞,导致大量的CAR-T细胞被用于探索实体瘤和血液恶性肿瘤的治疗。

CAR-T临床靶点汇总

6、CAR-T细胞治疗血液系统肿瘤

很多血液肿瘤存在肿瘤特异性抗原,并且有研究清楚的单克隆抗体,这为构建CAR-T细胞提供了良好的靶点和单链可变区,临床试验表明, CAR-T细胞在治疗血液恶性肿瘤中有良好前景。

以B细胞表面标志物CD19为治疗靶点构建的CAR-T细胞,是迄今为止研究最广泛的CAR-T细胞。在中国CAR-T在研的145例试验中,有65例以CD19

为靶点。最初选择CD19作为靶点是因为该分子在B系列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肿瘤细胞表面普遍高表达,但在造血干细胞及绝大多数正常组织中基本不表达,可以防止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针对CD19的CAR有多种构建形式,临床试验涉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Hodgkin’s lymphoma,HL)和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SLL)等多种血液肿瘤,且表现出优异的疗效。以r/r B-All为例,病人的完全应答率多为70~90%。2017年ASCO会议上,CAR-T用于r/r MM(多发性骨髓瘤)中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效果,94%(33/35)患者在CAR-T细胞输注后2个月内获得了VGPR。CAR-T细胞治疗的出现,为晚期血液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除靶向CD19外,越来越多的新型靶点的CAR结构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美国国家癌症中心靶向CD22的CAR-T治疗已开展对滤泡性淋巴瘤(F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等多项血液肿瘤的临床试验。其他如CD20、ROR1、IgK、CD30、CD123、CD33、LeY、BCMA、CD138等靶点的细胞治疗均已在全球不同机构开展临床试验。目前,在中国针对非CD19抗原的临床试验有19个,包括CD20、CD22、CD30、CD33、CD38、CD123、CD138、BCMA、Lewis Y等血液恶性肿瘤抗原。

四、我国CAR-T研发进展迅速,中国企业有望弯道超车

1、国内外企业CAR-T临床结果对比

截止2017年12月收集到的临床数据显示,针对ALL适应症,诺华的CAR-T 疗法治疗的患者数量为81名,客观反应率为53%,完全缓解率为40%,效果良好。国内博生吉安科的CD19-CART也是针对ALL患者,目前接受治疗的患者数量为19名,客观反应率为100%,完全缓解率为90%,如果样本扩大,等待时间的检验之后仍有这样的治疗效果,相比于诺华的CAR-T疗法将是ALL患者更好的选择。针对NHL适应症,Kite的CAR-T疗法治疗的患者数量为108名,客观反应率为82%,完全缓解率为58%;接受Juno治疗的患者数量为98名,客观反应率为76%,完全缓解率为55%,临床效果与Kite的差距不大,但还有待时间检验;接受博生吉安科治疗的患者数量为2名,完全缓解率为100%,但是样本太小,预计接受治疗的患者数量增加之后才可知道其真实的治疗效果。针对MM适应症,Bluebird的CAR-T疗法治疗的患者数量为18名,客观反应率为89%,完全缓解率为22%,除去最低剂量组的3名患者则客观反应率可达100%,完全缓解率可达26%;南京传奇的CAR-T疗法治疗的患者数量为35名,客观反应率为100%,完全缓解率为74%,临床效果非常显著。

部分国内外企业CAR-T临床结果

五、CAR-T国内市场前景广阔,国家鼓励创新

血液肿瘤市场潜力达数百亿级

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中国2015年新发癌症病例429.2万,其中新增白血病患者人数为7.53万,新增骨髓瘤患者人数为2.8万,新增淋巴癌患者人数为8.82万。ALL患者占儿童白血病患者比例达70%以上,占成年人白血病患者比例为20%左右,因此ALL患者人数至少有1.5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NHL占淋巴癌患者比例高达89.1%,因此NHL患者人数为7.86万。目前CAR-T技术针对的癌症适应症MM、ALL、NHL目标人群数量至少有12.16万,现有疗法效果较差,而CAR-T疗法效果显著,假设渗透率达到60%,参考诺华CAR-T疗法的定价47.5万美元,Kite CAR-T疗法的定价37.2万美元,假设国内CAR-T疗法定价为50万元/疗程,则市场规模可达365亿元。如果CAR-T技术可以针对所有的癌症适应症,即目标人群扩展到每年的新发癌症病例429.2万,则潜在市场规模非常大,而且CAR-T还有其他领域的应用。

CAR-T疗法针对的适应症MM、ALL、NHL国内市场规模估算

转自:中国产业信息网

医药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目录 CONTENTS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第一篇:环保药剂与材料走俏环保型医药包成为趋势 近几年来,医药企业的规模化生产越来越明显,随着国内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OTC药品政策的出台,药品包装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现代医药企业发展趋势是:大型制药厂都拥有自己的包装企业。而在不断的进步发展中,开发环保塑料医药包装材料逐渐成为药品包装技术发展的方向。 外资制药企业历来十分重视药品包装,因为他们认为包装是产品形象的重要部分,产品外观应当与内在品质一致。近年来,中国医药包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药品包装将呈现出更加方便、安全,更加符合环保要求的趋势。 当前我国一些规模较大的制药企业在硬件上与国外医药企业相差不大,但软件环境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除了相关法规不完善、技术标准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外,药品流通体制也存在弊端。药品大多数在医院药房销售,在药店销售的仅是很小一部分,这限制了药品参与直接竞争,从而制约了医药包装业的发展。另外,现行的某些招标制度挫伤了医药厂商的积极性,企业无力在药品包装环节上下大气力,长期保持着“旧面孔”。 目前,由于国内部分企业的包装意识不强,对包装的内涵理解不到位,对包装的作用重视不够。制药企业大多选择价格相对便宜的白板纸作为药盒包装材料,这主要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很多企业一般不愿在包装上多花钱,普遍的做法是能省则省。这是我国制药企业的一大错误观念。 随着医药工业的蓬勃之势,医药市场将愈来愈广。在产品同质化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产品外包装正在成为突显特色的一种有效方式。制药企业应积极追寻新方向,将产品品质摆在第一位 文中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环保药剂与材料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篇:问诊处方药网售医药电商崛起待时机 自2015年5月,国家出台《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允许网上售卖处方药后,业内一直关注处方药“解禁”政策何时落地。不过,遗憾的是,多次被传出将于2015年初出台的“正式版”文件,如今仍不见踪影。对此,业界认为,网售处方药推广困难,主要受到处方药性质限制。

我国皮革行业未来市场发展趋势深度分析

我国皮革行业未来市场发展趋势深度分析 对于传统皮革制造业,一个重要的政策性取向即产 业发展趋势方向。据慧聪皮革网了解,2010上半年皮革行业延续恢复性增长的趋势,规模以上皮革、毛皮及制品企业工业总产值3255亿元,同比增长25.4%;出品228亿美元,同比增长25%进口28.6亿美元,同比增长39.8%。从数据中不难看出,皮革行业发展较为平稳较快的发展。如何才能进一步更快的发展皮革行业的新局面,大致有几大趋势? 皮革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升级 众所周知,我国皮革行业涵盖了制革、制鞋、皮 衣、皮件、毛皮及皮革制品等主体行业,以及皮革机械、皮革化工、皮革五金、辅料等配套行业,上下游关联度高(制革是基础,科技是灵魂,皮革机械、皮革化工是双翼,制鞋、皮衣、皮件、毛皮服装等皮革制品是拉动力),才能形成完整的皮革产业链。要实现皮革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升级,不仅要做到各各主体全方位坚定不移的转化,更需要从研发、

设计、管理、营销等不断展开,并走出一条属于皮革行业的一条新型工业道路。 调整产业结构还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皮革制品不论是鞋、皮衣还是箱包等都是流行的产品。它的消费群多为年轻人,其消费群的总体特征是追求挑战、个性独特、消费超前、推崇时尚。创新是时尚之源,创新才能带来飞跃。一个企业只有依靠自主创新,不断充当时尚的创造者,才能引领时尚,创造市场。 向多元化皮革行业目标转变 加快转变发展的步伐,当然不能单独靠产值的增长而说,更要用多元化体系来运行考量。皮革行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皮革生产大国,可以说,过去的30年,我国皮革产业是凭借低成本、出口数量增长拉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自主品牌、产品创新和营销方面尚缺乏竞争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低水平的竞争优势也逐渐丧失。当国

零售业发展的趋势及现状分析

市场营销作业 中国零售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信管1401 韩斌 2015年11月10日

一、我国百货零售业发展的现状 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直接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用或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从行业的生产要素来看,零售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而且,随着零售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行业生产要素逐渐由典型的劳动密集向典型的资金密集转移。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1年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GDP增长速度逐年加快,从2001年的8.3%加快到2006年的11.1%。至2006年底,中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门店数达123690个,增长17%。其中,超级市场23233个,增长22.8%;专业店77220个,增长15.2%。2006年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零售额为10499亿元,增长22.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比2005年提高2.1个百分点。 2007年上半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共完成销售总额2020.3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2.44%,其中完成零售额1729.8亿元,同比增长23.91%。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中国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007年11月份全国百家重点零售企业实现销售总额243.1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30.3%。2007年11月份百家企业食品类实现零售额27.1亿元,同比增长30.4%,其中粮食类、食用油类和肉类实现零售额分别为1.5亿元、1.7亿元和2.8亿元,同

比分别增长39.61%、85.05%和48.06%。2007年11月份百家大型企业实现服装类销售额69.2亿元,同比增长25.31%。其中防寒服和皮革服装销售最为可观,增速均超过了服装总量的增速。2007年11月份家用电器类完成销售额11.5亿元,比上月减少5.8亿元,同比增长30.7%;化妆品销售看好,实现9.3亿元,同比增长24.81%。 (一)业态层次不齐,差距明显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其市场份额达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场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零售业走完了国外零售业150年的商业历程,西方发达国家历经8次零售革命形成的20余种业态几乎全部在中国出现,但是各种新型业态同时出现,没有时间阶段性,且部分业态具有明显的不足,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业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二)整体规模偏小,各项成本较高 目前,国内企业的规模扩张更多的是一种外延式扩张,更看重的是网点资源的抢占,规模效益没有充分体现,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综合毛利率,但各类经营费用居高不下,导致净利润率远远低于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巨头。根据

中国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分析 早在年微软便力推“维纳斯计划”,试图将中国庞大的电视机资源与互联网接轨,但最后却以失败告终。时过境迁,今天这一梦想已经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年月,中国网通与等合资组建的“天天在线”获准运行。××年月,央视网络电视在上海落地。现在,很多高校都已经开始为大学生提供电视服务,广州、上海、哈尔滨等地也相继开通了电视终端上的业务。 一、我国市场现状.用户情况 业务终端可以分为机、手机、电视机三种类型。根据的统计结果,截至××年月日,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达到了万台,上网用户总人数为万人,呈现出较快的增长态势。关于手机用户,据报道,截至××年月,我国手机用户达到了亿户,超越亿大关指日可待。关于电视机用户,目前我国拥有的电视机已经超过亿台,

截至××年底,全国有线电视用户达到万户。上述用户都是业务的潜在用户,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目前已经开通商用或试商用业务的城市中,哈尔滨网通业务自××年月份开通到月底,用户已经发展到万多户。 .运营市场现状 一广电、电信网络各有优劣势 电信网络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等业务的存在,电信企业很难为用户提供足够的带宽资源,缺乏保证;同时由于用户接入绝大多数采用的是技术,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业务开展的需要。而广电网络目前主要是网络,缺乏交互性。 二电信、广电内容提供商开始合作 电信的内容提供商提供的内容基本上属于交互式图文或者是一些录播的影视及片断,其优势在于交互式处理经验丰富,除了电视节目之外还可以为用户提供许多免费的信息,劣势在于缺乏像电视媒体那样的制作和经营经验,无法提供高度清晰图像的编解码格式。而广电行业目前已经实现台网分离,这使得电视台能够专注于节目内容的制作,其优势在于节目源和新闻制作内容丰富,劣势在于缺乏相关辅助内容和交互式内容的制作和运作经验。

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2009年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据预计09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将达到8200亿美元,中国医药市场将达到10000亿人民币左右,增长速度在20%以上,成为全球第五大医药市场。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经济大环境及大有风雨摧城之势的金融海啸,医药行业却不同于周期性行业有着顽强的刚性需求,故而在美国的六次金融危机中,医药产业都能幸免于难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中国历年来的增长均超过20%,成为新兴药品市场代表中的代表,特别是在国家普及全民医保、发展社区医疗等大利好政策下,医药市场容量将有巨大突破。 一、世界医药行业基本情况 1、医药行业属性为高新技术产业 技术创新是医药产业得以壮大及大发展的生命源泉,在世界十大医药巨头中美国就占了5个,美国辉瑞公司一年的研发费用是8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现有研发费用的28倍。目前美国各生物工程公司实验室正研发中的“重组DNA”蛋白类新药多达数百个,其中有抗肿瘤药物,心血管新药及治疗棘手疾病的新药,其中很多新药有望成为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级药物。近年来跨国企业纷纷加快了将高端研发逐渐向中国转移,诺和诺德、阿斯利康、礼来、葛兰素史克、罗氏等的研发中心已投入运行,辉瑞、强生、诺华、安万特也宣布在中国筹建研发中心,这些研发费用占企业销售额20%的跨国巨头进入中国研发市场,对中国新药市场无疑将起到惊天动地的推动作用。不仅将促进生物工程技术及西药技术的发展,对中国中药现代化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频繁并购与技术转让造成本行业的高集中度 世界医药工业是一个高集中度的行业,其中大量的先进技术都掌握在世界前50强手中,而50强企业中20个在美国,其余大部份也集中在欧州及日本、瑞士等国家。在处方药销售中,世界50强企业的销售额超出了5100亿美元,占总额的75%以上,世界前50强药物的年销售额达到1822亿美元,占世界所有药物销售总额的25%。 3、抗肿瘤及高血脂药物容量巨大 世界上销售额排名第一的药物是立普妥,它的主要功能是降血脂,世界上抗肿瘤药物的年销售额是414亿美元,居行业第一位,降胆固醇药物的年销售额是337亿美元,居行业第二位,排在第三、第四的是抗呼吸系统疾病及治糖尿病药物。 4、专利药的巨大压力 2009年预期上市的药物仍然包括有4个或5个主要用于急性冠脉综合症、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和脑膜炎,如此类别的药物上市面,另一方面,巨大的专利药市场保护到期后也为发展中国家进行仿制提供了大的商机。 5、“金融海啸”下的医药产业

零售行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2020年中国零售药店行业集中度较高未来发展前景依旧可观字体大小:大中小2020-02-06 09:44 来源:中国报告网 居民收入增加、疾病谱的变化、老龄化加剧、二胎政策等一系列社会与健康发展新形势促使医疗需求出现较大的增加与变化。作为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零售药店行业近几年也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先行业变化而变化在当前节点显得尤为重要。2018年11月23日,国家商务部联合药监局、卫健委、医保局起草《全国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15-2018年我国药店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2018.6.1卫 健 委 《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 范》 药品名称应当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 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医 院制剂应当使用药品 监督管理部门正式批准的名称 2018.9.1国 家 中 药 管 理 局 《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 (试行)》、《互联网诊疗 管理办法(试行)》、《远 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 行)》 患者确诊断为某种或某几种常见 病、慢性病后,医师应当掌握患者 病历资料,可以针对相同诊断的疾 病在线开具处方,医疗机构、药品 经营企业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 机构配送 数据来源:国务院 由于受到医改的控费政策带来的影响,导致我国药品终端销售增速逐渐放缓,同比增速从2016年的8.23%下降至2018年的5.84%,预计2019年增速约为4%。从药品种类看,非处方药预计2019年增长率为4.4%,与2018年相比,各大终端中仅农村基层和城市基层两大终端市场保持上升趋势;而处方药预计增长率为2.7%,与2018年相比,各大终端各增速均出现下滑。但是,随着老龄化、消费升级、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药品销售终端市场总体规模依旧会保持增长趋势。 2015-2019年医药终端市场销售情况 数据来源: 中国医药行业协会 我国药品市场最大的销售终端在医院,其销售规模约是零售药店终端的三倍。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医院占比67.4%,零售药店终端零售额为3919亿元,占比22.9%。从零售药店终端(包括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两大市场)市场份额变化情况来看,零售药店终端占比呈下降趋势,从2011年的24.7%下降至2018年的22.9%,这主要是随着公立基层医疗的销售占比逐渐增加。 2011-2018年中国零售药店终端药品零售额占比变化情况

五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五金市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传统渠道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二三级市场起着主导作用。经销渠道趋于扁平化,崛起了一些新的五金大卖场和大市场,而一些运营商、大经销商也建立了自有品牌,与企业零售策略冲突,行业传统渠道正在呈现规模化、多元化、现代化、集中化、国际化和主流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五金行业的流通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的、激烈的变革,在近些年以及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都应该主要是流通和终端渠道相互交叉运行的状态下运行,五金市场由传统的五金一条街到五金机电城,到现在展贸结合的专业市场,五金市场走出了一条快速、专业发展的路线。 规模化:中国日用五金业跨入世界前列。中国先后建立了拉链、电剃须器、不锈钢器皿、铁锅、刀片、自行车锁等14个技术开发中心,压力锅、电动剃须器、打火机等16个产品中心。 这些中心目前绝大多数发展成为行业排头兵,有的已成为世界排头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中国逐步成为世界五金加工大国和出口大国。我国已成为世界五金生产大国之一,拥有广阔的市场和消费潜力。 目前中国五金产业中至少有70%为民营企业,为中国五金行业发展的主力军。 国际五金市场上:欧美发达国家由于生产技术快速发展与劳动力价格升高,将普遍性产品转由发展中国家生产,仅生产高附加价值的产品,而中国又拥有强大的市场潜力,所以更有利发展为五金加工出口大国。 多元化:在贸易、流通、出口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批发市场,五金产品的生产繁荣了市场,市场的繁荣拉动了产品的生产,形成了生产与市场流通的互动。 各地五金机电专业市场的建设,已经基本形成产地型与流通型、大型与中小型、综合型与单一型合理搭配,相辅相成,全国五金市场专业市场总体规划布局合理、经营品种齐全、物流流通顺畅的格局。 集中化:区域集中化。我国的五金工具市场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上海、广东和山东等地方,其中浙江和广东最为突出。东有号称“中国五金第一城”的上海五金机电商贸城;西有以集结了万贯五金机电市场等大型市场的“成都金府五金机电城”;南有着名的广东广佛五金机电城;北有正在筹建的北京“中华五金城”;中有长沙的“雨花五金机电城”。

我国医药行业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我国医药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罗三强工商管理 1046710 摘要:概述我国目前医药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政府应该如何和面对解决这些问题。并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医药行业现状发展前景 医药产品(含药品以及医疗器械等)是特殊的商品,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医药产业不但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而且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密切相关。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在各国的产业体系和经济增长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医药产业成为世界各国广泛重视并大力发展、相互展开激烈角逐的一个焦点。在中国,医药产业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壮大对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对促进政府早日实现“人人都享有卫生健康”的目标都有重要意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2010年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概况 根据产业研究中心资料显示,2010年上半年,在医药工业销售产值中,中成药制造业和中药饮片加工业完成1423.3亿元;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完成571.5亿元;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完成791.4亿元;化学原料药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完成2604.4亿元。医药工业销售产值5644.1亿元,同比增长24.8%。 2010年1-9月,我国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长14.8%,同比加快1.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在医药行业主要产品中,中成药产量152万吨,增长23.1%,当月增加值增长15.1%,比上月加快1.7个百分点;化学药品原药产量161万吨,同比增长19.9%。2010年1-8月,国内医药行业实现利润788亿元,同比增长32.8%,增幅同比加快16.6个百分点。 截止2010年1-11月,我国医药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主要产品中,中成药179万吨,增长23.4%;化学药品原药产量204万吨,增长20.1%,11月份医药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从这也可以看出2010年1-11月我国医药行业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这不仅推动了相关医药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还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进出口方面,2010年上半年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额283.02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出口188.87亿美元,同比增长31.16%,进口94.16亿美元,同比增长24.31%。2010年8月,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额50.58亿美元,同比增长26.40%,其中出口33.24亿美元,同比增长24.87%,进口17.34亿美元,同比增长29.46。 2010年第三季度,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良好发展,进出口额156.86亿美元,同比增长23.09%,出口值102.13亿美元,同比增长21.83%,进口值54.72亿美元,同比增长25.51%。2010年10月,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值为46.21亿美元,同比增长13.68%,其中,出口为30.92亿美元,同比增长14.51%,

世界零售业发展趋势

第一章绪论 1.1 世界零售业发展趋势 零售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百货业的诞生,也就是所谓的“第一次零售革命“,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零售业态不断创新,新兴零售组织形式不断出现。从世界范围来看,传统的百货业态正逐渐失去昔日的辉煌,而连锁超市和大卖场等业态则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目前,进入“世界500强”的零售企业已超过50家,绝大多数为连锁超市和大卖场等业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零售业正在经历着以下变化和趋势: (1) 连锁经营成主导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的零售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变革,传统的百货零售方式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取而代之的连锁经营方式,特别是跨国连锁经营正以高速增长的态势成为现代零售业的主导经营方式。如当今世界零售业位居前列的零售商,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荷兰的ROYALAHOLD超市集团、德国的麦德龙、日本的伊藤洋华堂等无一例外都是靠连锁经营的方式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国际零售业的“领头羊”。走连锁经营发展道路的大型零售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的独特的品牌优势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吸收中小型零售企业加盟,实现商业资源的快速整合与重组,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 零售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正在上升

综观近年来世界零售业的发展,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零售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正逐步增强。传统的观念认为,在整个商业流通过程中,零售业处于销售链的下游,只是被动接受制造商提供的产品,并受到制造商的种种限制。但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消费者行为变得更为多样化和个性化,对购买行为的主动性也大大加强,因此,制造商对消费者消费需求的把握难度也加大了,而最接近消费者的零售业则相对较为容易掌握消费者瞬息万变的需求变动情况,并且其掌握信息比制造商所掌握的更准确、更及时。这样,零售商对市场的把握和控制更显有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制造商的命运。电子商务、网上购物、邮购、直销待方式的兴起,更说明了这一点。 (3) 零售业两极分化的趋势加剧 零售业的激烈竞争使整个行业产生了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一方面,零售业中的市场集中度正在逐步提高,少数连锁巨头控制整个零售业中的大量份额,如2003年位居世界500强之首的沃尔玛公司2002年的业务收入已达到2200亿美元,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已非同小可;另一方面,有一部分零售企业则开始走向专业化经营,通过采用专营店的方式,提供差别化、个性化的服务,经营的品种也从过去的“大而全”向“精而专”转变。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巨型化和专营化是零售业发展的两种同时并存的方向。 (4)组织结构正向集中化转变 随着零售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跨地域、跨国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的是零售企业的组织结构的集中化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对大型零售企业来说,通过集中化管理,可以集中批量采购,以更优惠的价格进货,

世界零售业发展趋势

世界零售业发展趋势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第一章绪论 世界零售业发展趋势 零售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百货业的诞生,也就是所谓的“第一次零售革命“,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零售业态不断创新,新兴零售组织形式不断出现。从世界范围来看,传统的百货业态正逐渐失去昔日的辉煌,而连锁超市和大卖场等业态则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目前,进入“世界500强”的零售企业已超过50家,绝大多数为连锁超市和大卖场等业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零售业正在经历着以下变化和趋势: (1) 连锁经营成主导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的零售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变革,传统的百货零售方式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取而代之的连锁经营方式,特别是跨国连锁经营正以高速增长的态势成为现代零售业的主导经营方式。如当今世界零售业位居前列的零售商,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荷兰的ROYALAHOLD超市集团、德国的麦德龙、日本的伊藤洋华堂等无一例外都是靠连锁经营的方式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国际零售业的“领头羊”。走连锁经营发展道路的大型零售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的独特的品牌优势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吸收中小型零售企业加盟,实现商业资源的快速整合与重组,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 零售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正在上升

综观近年来世界零售业的发展,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零售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正逐步增强。传统的观念认为,在整个商业流通过程中,零售业处于销售链的下游,只是被动接受制造商提供的产品,并受到制造商的种种限制。但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消费者行为变得更为多样化和个性化,对购买行为的主动性也大大加强,因此,制造商对消费者消费需求的把握难度也加大了,而最接近消费者的零售业则相对较为容易掌握消费者瞬息万变的需求变动情况,并且其掌握信息比制造商所掌握的更准确、更及时。这样,零售商对市场的把握和控制更显有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制造商的命运。电子商务、网上购物、邮购、直销待方式的兴起,更说明了这一点。 (3) 零售业两极分化的趋势加剧 零售业的激烈竞争使整个行业产生了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一方面,零售业中的市场集中度正在逐步提高,少数连锁巨头控制整个零售业中的大量份额,如2003年位居世界500强之首的沃尔玛公司2002年的业务收入已达到2200亿美元,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已非同小可;另一方面,有一部分零售企业则开始走向专业化经营,通过采用专营店的方式,提供差别化、个性化的服务,经营的品种也从过去的“大而全”向“精而专”转变。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巨型化和专营化是零售业发展的两种同时并存的方向。 (4)组织结构正向集中化转变 随着零售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跨地域、跨国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的是零售企业的组织结构的集中化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对大型零

餐饮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餐饮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市场法规和规则的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在激烈竞争中的中国餐饮市场将遵循国际规则,市场将会得到进一步规划和净化。中国现有的万家餐饮企业和近5000亿的营业额将会不断增加,中国餐饮市场潜力巨大。今后餐饮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市场细分化的趋势使企业特色与个性化更加明显,竞争焦点将更集中地表现在创新能力、经营手段、管理水平与人才保证等方面。 1、激烈竞争的局面仍将维持 通过竞争将继续对现有的餐饮网点进行优胜劣汰,市场的调剂与配置作用更加充分,对企业进一步整合与调整,不断推动行业的持续发展。 2、大众化经营的市场空间不断延伸 假日消费与家庭私人消费继续看好,大众经营品种和餐饮食品开发不断加快,服务由以流动人口、工薪阶层为主,向家庭厨房和社区服务延伸,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3、创新经营、品牌营销的力度加强 在行业由品种向品牌、数量向质量、单店经营向规模经营的方向转化中,企业要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必须加强创新经营力度和文化品牌内涵,进一步突出个性化经营,加强创新、树立品牌、注重营销是广大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4、传统餐饮向现代餐饮的转化步伐加快 传统餐饮的手工随意性生产、单店作坊式经营、人为经验型管理为主的表现特征,随着餐饮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和社会化、国际化、工业化与产业化的推进,在继承传统饮食文化与烹饪技艺的基础上,以快餐为代表的大众餐饮逐步向标准化操作、工厂化生产,连锁规模化经营和现代科学化管理的目标迈进,不断加快现代餐饮的步伐。 5、管理与人才的作用更加突出 科学管理和人才素质水平将成为企业今后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技术优势已难以形成企业竞争与发展的保证,必须加强现代管理知识与管理手段的应用,加强人员素质水平的提高,才能更好地推动行业与企业的持续性发展。 6、连锁经营加速发展,企业规模逐渐增大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新型的经营方式,在餐饮行业已快速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老字号企业和名店、特色店积极推广直营和特许连锁,成为行业连锁发展的骨干力量。一大批连锁企业在努力探索、大胆实践和积累完善中发展壮大。 7、特色经营更加突出,行业水平明显提高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广大餐饮企业更加注重个性化特色经营,菜品质量、就餐环境和管理服务水平逐步改善和提高。烹饪技术更加开拓创新,厨房餐厅更趋现代化,服务更趋规模化,菜品质量更趋标准化,管理更趋科学化。同时企业科技含量不断增加,电子点菜、计算机管理、网络促销更加普及,企业文化建设也不断加强,行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由重品种、重低价向重品牌、重质量方向转变,从价格品种竞争为主向品牌文化竞争转化。餐饮连锁发展的新动向 随着餐饮连锁经营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发展,这一模式必将日趋成熟于完善。未来的餐饮连锁经营无论是在形式、规模还是范围上都会有所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一、特许连锁与自由连锁有相互交融的趋势长期以来,餐饮业一直是特许经营的主力,尤其是快餐店。1994年美国增长最快的十大特许经营企业里,有5家都是快餐店。引人注目的是,在采用特许经营中,有64%的餐厅是最

2020医药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2020年医药行业现状及 前景分析 2020年

目录 2020年医药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1) 1.行业定义及分类 (3) 2.行业概况及现状 (4) 3.政策及环境 (5) 4.竞争分析 (7) 5.市场分析 (10) 6.发展趋势 (11) 7.重点企业 (13)

1.行业定义及分类 一、行业定义 医药是预防或治疗或诊断人类和牲畜疾病的物质或制剂。药物按来源分天然药物和合成药物。医药也可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减少痛苦,增进健康,或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或帮助诊断疾病的物质。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其主要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制药机械、药用包装材料及医药商业。医药行业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行业分类 医药行业从运营情况来看,主要分为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大类;其中医药工业可分为七大子行业,分别为:化学原料药制造业、化学制剂制造业、生物制剂制造业、医疗器械制造业、卫生材料制造业、中成药制造业、中药饮片制造业。 2.行业概况及现状 通过对医药市场分析得知受益于人类健康意识的加强,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以及医药科技领域的创新和发展,近些年来,全球医药行业保持了持续的增长。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医疗支出不断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制药工业的发展,新的医疗技术、医疗器械、医药产品层出不穷,医药行业市场规模日益扩大。 我国人民对健康需求的增加将继续驱动我国医药市场规模的增长。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的报告称,到2020 年,老年人口将达2.48 亿,老龄化水平将达17.17%。预计到2050 年,60 岁以上老年人占比将达31%。

零售药店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

零售药店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 贺亮华国民研究院分析师 一、零售药店概况 医药行业的产业链根据上下游关系可以分为药品制造业务、药品批发业务和药品零售业务,其中药品零售业务又可以根据终端渠道划分为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产业链如图: 零售药店的主要特点有: 1、零售药店熟悉消费者需求,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消费习惯。零售药店能够及时掌握药品销售的趋势及潜在的质量问题,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上游药品制造企业,从而影响其产品规划、研发与生产。 2、我国零售药店目前集中度较低,呈现较为分散的竞争态势。为了提升盈 利能力和议价能力,零售药店已开始呈现出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及专业化的 趋势,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凭借其竞争优势逐渐成为行业的主导力量,并开始 对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零售药店进行整合。 3、零售药店的运营受到一定程度的监管限制。现阶段我国部分一、二线城 市的药监部门根据网点规划及监管考虑,对于新设零售药店存在距离、面积等方 面的限制性规定。这些规定对新零售药店的拓展构成一定限制,但也对现有零售 药店形成了一定的保护,特别是大型连锁零售药店能够充分利用其既有网点优势、品牌优势及资本优势巩固市场地位,进一步拓展业务规模。 二、零售药店行业发展情况 1、全球零售药店行业发展概况 伴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各种慢性病、非流行性疾病呈现增长趋势。

频繁的人口流动导致流行性疾病爆发频率增加,治疗性药物需求不断增长。 此外,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使得人们更加注重预防疾病的发生,催生了对于预防性药物和保健用品的大量需求。全球医药市场在这些因素的共同推动下保持了较整体经济水平更高速的增长势头。 根据ICD Research 的研究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零售药店市场规模达到3,146亿美元,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2005年至2010年全球零售药店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如图所示: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药品零售市场,其药品销售的约60%来自零售药店。美国零售药店行业经过数十年发展,在竞争格局、商品体系等方面都较为成熟,对于新兴市场同行业企业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1)通过整合形成高度集中的竞争格局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零售药店行业在竞争加剧和上游药品批发经销商整合的带动下,开始规模较大的行业整合过程。单体药店由于在采购谈判中处于劣势地位、门店管理能力较低等原因被连锁零售药店收购或挤出市场。同时,伴随着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美国零售药店行业的连锁化率也逐步提高,并最终形成以CVS、Walgreens和Rite Aid 三家企业为主的竞争格局,2013年三家企业销售额合计占有美国零售药店市场份额的89%。 (2)产品结构多元化 美国零售药店对于销售商品的品类进行了很大程度丰富和拓展,为顾客提供“一站式”便利消费体验,以吸引更多的顾客流量。除处方药及非处方药以外,美国零售药店还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及饮料、化妆品及个人健康用品等非药品商品,根据CVS、Walgreens和Rite Aid三家公司2013年年报披露,非药品商品销售额占比平均达到约

手机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7607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bb1742074.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76072←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4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ingFenXi.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移动电话,或称为无线电话,通常称为手机,原本只是一种通讯工具,早期又有大哥大的俗称,是可以在较广范围内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最早是由苏联工程师列昂尼德.库普里扬诺维奇于1957年发明的。迄今为止已发展至4G时代了。手机分为智能手机(Smart phone)和非智能手机(Feature phone),一般智能手机的性能比非智能手机好,但是非智能手机比智能手机稳定。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手机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总体看来,目前国内手机企业的发展形势表现为三分天下的竞争格局。第一梯队以三星、苹果、索尼为代表,凭借其强大的资本和技术优势牢牢占据高端市场,并逐步延伸至中低端市场。第二梯队以国产品牌手机中兴、华为、多普达、联想、TCL、金立等为主要代表,凭借其质量上乘、品牌保证、价格低廉,再加上本土文化的渗透占据中低端市场。第三梯队以国产杂牌手机“山寨机”为主要代表,占据国内很大的低端市场。目前,国产手机已经摆脱了艰难的时期,虽然三星凭借其品牌、技术等优势,其市场份额占比排在第一位,但是以联想、华为、中兴、酷派为主要代表的国产手机占有的市场份额总和也已接近百分之八十,国产手机关注度占据整个中国手机市场品牌关注度的比例最大。从手机厂商的销量来看,三星、诺基亚、华为分列中国手机市场销售量前三位,而诺基亚的市场份额同比下降了18.5%,市场份额被上升较快的几大国产品牌分食。 《2015-2020年中国手机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在多年手机行业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手机行业市场的发展现状,通过资深研究团队对手机市场各类资讯进行整理分析,并依托国家权威数据资源和长期市场监测的数据库,对手机行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

医药行业的发展

一、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其主要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制药机械、药用包装材料及医药商业。医药行业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医药工业体系和医药流通网络,发展成为世界制药大国。据统计口径:我国现有医药工业企业3613家,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总产量43万吨,位居世界第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长,医药工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1978年至2000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6%,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二、我国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自1997年以来,医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占全部工业总额的比重,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大,以资产为主的规模比重仅为2%-3%,效益指标相对高一些也仅为3%-4%,是我国实现经济效益的稳定来源产业之一,但并未进入支柱产业之列。医药行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为人民防病治病、康复保健、提高民族素质的特殊产业。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保驾护航”作用。 六、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医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使得其行业的高增长和高收益特性非常突出,中国的制药工业起步于20世纪初,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使用传统工艺到大规模运用现代技术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整个制药行业生产年均增长17.7%,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年均增长速度,同时也高于世界发达国家中主要制药国近30年来的平均发展速度,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国之一。 我国医药行业规模效益逐渐显现,具有潜力巨大、健康、快速发展的特性。传统化学制药增长速度将逐步放慢,天然(中药)和生物药品将成为行业主要增长点。化学药物、天然(中药)和生物药品将三分天下,形成新世纪药业的三大新兴市场,这是我国未来医药行业最重要的特点。 七、国际医药发展趋势 1.医疗费用大 人口数量增加、人口老龄化以及人们对于健康的更高要求,各国的医疗费用的支出占gdp都非常可观,尤其是发达国家,如美国13.6%,英国6.8%,日本7.2%,德国10.7%,中国为2%。 2.新药开发难度高 医药产业是一个高技术产业,它具有高投入、周期长、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并且这种特征表现得比其他产业更加明显。从新药的临床前实验到fda批准,平均每个品种要花12年;从费用上看,一般在2.5亿~3.5亿美元之间,如此巨大的投资需要数年才有回报。研究中的化学药品能够进入市场的成功率却非常低,平均概率为1/10000~1/5000。且上市新药的平均有效专利期5~7年,若不能在专利期满以前收回所有投资,等专利期满后,新药就会由于其他公司的合法仿制而迅速失去市场。因此,新药开发的风险在增加。 3.天然药物市场好 由于人们对化学药品的毒副反应早已心存疑虑,而化学合成药物在对付一些世界疑难病

皮革行业未来市场发展趋势深度分析

皮革行业未来市场发展 趋势深度分析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我国皮革行业未来市场发展趋势深度分析 对于传统皮革制造业,一个重要的政策性取向即产业发展趋势方向。据慧聪皮革网了解,2010上半年皮革行业延续恢复性增长的趋势,规模以上皮革、毛皮及制品企业工业总产值3255亿元,同比增长25.4%;出品228亿美元,同比增长25%;进口28.6亿美元,同比增长39.8%。从数据中不难看出,皮革行业发展较为平稳较快的发展。如何才能进一步更快的发展皮革行业的新局面,大致有几大趋势? 皮革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升级 众所周知,我国皮革行业涵盖了制革、制鞋、皮衣、皮件、毛皮及皮革制品等主体行业,以及皮革机械、皮革化工、皮革五金、辅料等配套行业,上下游关联度高(制革是基础,科技是灵魂,皮革机械、皮革化工是双翼,制鞋、皮衣、皮件、毛皮服装等皮革制品是拉动力),才能形成完整的皮革产业链。要实现皮革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升级,不仅要做到各各主体全方位坚定不移的转化,更需要从研发、设计、管理、营销等不断展开,并走出一条属于皮革行业的一条新型工业道路。

调整产业结构还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皮革制品不论是鞋、皮衣还是箱包等都是流行的产品。它的消费群多为年轻人,其消费群的总体特征是追求挑战、个性独特、消费超前、推崇时尚。创新是时尚之源,创新才能带来飞跃。一个企业只有依靠自主创新,不断充当时尚的创造者,才能引领时尚,创造市场。 向多元化皮革行业目标转变 加快转变发展的步伐,当然不能单独靠产值的增长而说,更要用多元化体系来运行考量。皮革行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皮革生产大国,可以说,过去的30年,我国皮革产业是凭借低成本、出口数量增长拉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自主品牌、产品创新和营销方面尚缺乏竞争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低水平的竞争优势也逐渐丧失。当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时,行业发展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出口下降、生产增速下滑,许多企业关门歇业,全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亟待提高。

生物医药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生物医药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作者:佚名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预言:超过他的下一个世界首富必定出自基因领域。 一、生物医药行业基本情况分析 (一)生物技术及其在医药行业的应用 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近20年来发展迅猛,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谓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指“用活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物质)来改进产品、改良植物和动物,或为特殊用途而培养微生物的技术”。生物工程则是生物技术的统称,是指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原理与生化工程相结合来改造或重新创造设计细胞的遗传物质、培育出新品种,以工业规模利用现有生物体系,以生物化学过程来制造工业产品。简言之,就是将活的生物体、生命体系或生命过程产业化过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发酵工程、生物电子工程、生物反应器、灭菌技术及新兴的蛋白质工程等,其中,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工程的核心。基因工程(或曰遗传工程、基因重组技术)就是将不同生物的基因在体外剪切组合,并和载体(质粒、噬菌体、病毒)DNA连接,然后转入微生物或细胞内,进行克隆,并使转入的基因在细胞/微生物内表达产生所需要的蛋白质。 根据技术方法的不同,生物工程还可具体分为:给药方法(DrugDelivery)、基因治疗(GeneTherapy)、基因学(Genetics)、基因工程(FunctionalGenetics)、重组化学(CombinatorialChemistry)、检测技术(Diagnostics)、试剂(Reagents)、单克隆体/多克隆体(Monoclonal/PoliclonalAntibody)、光激活制癌(Light-activated,cancer-therpy)、癌苗(CancerVaccine)、发酵(Fermention)等。 目前,人类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工业,用以开发特色新药或对传统医药进行改良,由此引起了医药工业的重大变革,生物技术制药得以迅速发展。 生物制药就是把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到药物制造领域的过程,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基因工程方法。即利用克隆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对DNA进行切割、插入、连接和重组,从而获得生物医药制品。生物药品是以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生物组织为起始材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制成的生物活化制剂,包括菌苗、疫苗、毒素、类毒素、血清、血液制品、免役制剂、细胞因子、抗原、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产品(DNA重组产品、体外诊断试剂)等。目前,生物制药产品主要包括三大类: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和生物诊断试剂。其在诊断、预防、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保护人类健康延长寿命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生物技术引入医药产业,使得生物医药业成为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目前,人类已研制开发并进入临床应用阶段的生物药品,根据其用途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即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和生物诊断试剂。 (二)生物医药行业特征 ●高技术。这主要表现在其高知识层次的人才和高新的技术手段。生物制药是一种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多学科高度综合互相渗透的新兴产业。以基因工程药物为例,上游技术(即工程菌的构建)涉及到目的基因的合成、纯化、测序;基因的克隆、导入;工程菌的培养及筛选;下游技术涉及到目标蛋白的纯化及工艺放大,产品质量的检测及保证。生物医药的应用扩大了疑难病症的研究领域,使原先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得以有效控制。21世纪生物药物的研制将进入成熟的ENABLINGTECHNOLOGIES阶段,使医药学实践产生巨大的变革,从而极大地改善人们的健康水平。 ●高投入。生物制药是一个投入相当大的产业,主要用于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及医药厂房的建造和设备仪器的配置方面。目前国外研究开发一个新的生物医药的平均费用在1-3亿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