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综述
一种高强高导自润滑铜基复合材料轨道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高强高导自润滑铜基复合材料轨道及其制备方法铜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轨道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导热性能和良好的自润滑特性。
本文将介绍一种高强高导自润滑铜基复合材料轨道及其制备方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效的参考。
文章将从材料的特性、制备方法和应用前景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材料特性铜基复合材料是一种金属基复合材料,通常由铜基体和多种增强相组成。
铜基体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机械性能,而增强相可以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通过在材料中添加固体润滑剂,还可以赋予铜基复合材料良好的自润滑性能,从而减少摩擦损耗,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2. 制备方法(1)原材料的选择:制备高强高导自润滑铜基复合材料轨道首先需要选择优质的铜基体材料和增强相材料。
在铜基体材料中添加适量的铝、锡等合金元素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导热性能,并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从而改善材料的耐磨性。
增强相材料通常选择碳纤维、陶瓷颗粒等。
(2)复合制备工艺:采用粉末冶金法或热压法将铜基体材料和增强相材料进行混合,然后经过压制、烧结等工艺制备成型,最终得到高强高导自润滑铜基复合材料轨道。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工艺参数,以确保材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自润滑处理:通过在材料中添加固体润滑剂或进行表面处理,使铜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能。
常用的固体润滑剂有石墨、二硫化钼等,通过在材料中的均匀分布,在摩擦过程中形成润滑膜,减少材料的摩擦损耗。
3. 应用前景高强高导自润滑铜基复合材料轨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铁路交通领域:铜基复合材料轨道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自润滑性能,可以有效减少车轮与轨道之间的摩擦损耗,降低能耗,延长轨道使用寿命,提高铁路运输效率。
(2)航空航天领域:铜基复合材料轨道还可以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例如制造高速列车、飞机起落架等部件,以提高部件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3)工程机械领域:在工程机械领域,铜基复合材料轨道可以应用于挖掘机、铣床等设备上,减少设备磨损,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铜基复合材料是一种由铜基合金和其他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
它具有高强度、高导热性、高耐腐蚀性和高温稳定性等优良性能,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能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制备技术
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包括粉末冶金、热压、热处理、等离子喷涂等多种方法。
其中,粉末冶金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可以制备出高密度、均匀分布的复合材料。
2.材料性能研究
铜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主要包括力学性能、热学性能、耐腐蚀性能等方面。
研究表明,铜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但在耐腐蚀性能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3.应用研究
铜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能源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铜基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造高温结构件和热
交换器;在汽车领域,铜基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造发动机零部件和制
动系统;在电子领域,铜基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造高性能散热器;在
能源领域,铜基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造高效换热器。
总之,铜基复合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
未来,我们需
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和性能,以满足不同领域
的需求,并推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
科技成果——覆铜石墨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
科技成果——覆铜石墨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技术开发单位北京交通大学成果简介石墨是一种良好的固体润滑剂,但是它低的强度及与金属截然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得其与金属成为复合材料时,在金属中的加入量很低,而且随着加入量的增加,严重损坏复合材料的综合机械性能,因此目前石墨作为固体润滑剂时,为了保持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加入量大都很低。
本技术独特之处在于,首先在石墨颗粒表面包覆一层铜膜,使其整体表现为铜的性能,当它与铜形成复合材料时,铜基体形成一个三维连续骨架,石墨处于其中。
这一方法使得自润滑复合材料中石墨的含量可已大为增加,同时使复合材料整体表现为金属性能,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能力、耐高温性及导电性,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应用前景铜石墨复合材料优良的自润滑能力及良好的导电性能,被认为是制造高性能电刷、高速列车受电弓滑板、小型精密自润滑滑动轴承其它滑动电接触部件的首选材料。
受电弓滑板是电力机车上与供电导线接触的部件,列车运行时,滑板与供电导线处于高速相对滑动之中,电力机车通过受电弓滑板从供电道线上得到所需的电力。
受电弓与供电导线之间的滑动摩擦速度等于电力机车的运行速度。
随着机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对滑板的摩擦及自润滑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电刷是电机中的易损部件,随着电机向大型化、微型化、高转速、高效率发展。
要求电刷具有大的集电能力及优良的自润滑能力,以减小电机的尺寸,提高电机效率,使焦耳热引起的升温保持在低水平。
机械制造技术向高精度、小型化方向发展,油润滑变得很困难,从而为小型自润滑精密滑动轴承提供了很好的应用市场。
机车及汽车也对意外情况下缺少润滑油时部件的自润滑能力提出了要求。
可见自润滑材料具有广阔的市场。
设备仪器氢气保护烧结炉、机械加工设备、压力机。
投资规模根据产品及生产规模的不同,设备投资规模15-85万,不包括压力机。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铜基复合材料
铜基复合材料
铜基复合材料是一种由铜基金属基体与其他非金属或金属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
它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而备受关注。
首先,铜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铜作为一种优良的导热材料,可以有效地传递热量。
而通过将其他材料与铜进行复合,不仅可以改变铜的材料性能,还可以提高整体的导热性能。
这使得铜基复合材料在制冷技术、电子散热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次,铜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通过将高强度的非金属材料和铜基体复合,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刚度。
这使得铜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中得到了应用。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铜基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造轻量化的结构件,以提高航空器的载荷能力和燃油效率。
另外,铜基复合材料还具有出色的耐腐蚀性。
铜本身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通过与其他抗腐蚀材料复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这使得铜基复合材料在化工、海洋工程等有腐蚀环境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此外,铜基复合材料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
通过将高硬度和耐磨材料与铜基体复合,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
这使得铜基复合材料在摩擦材料、机械密封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总的来说,铜基复合材料具有导热性好、力学性能优良、耐腐
蚀性好、耐磨性优异等优点。
它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铜基复合材料有望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并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C-Cu复合材料综述
综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组份的材料往往不能满足需要,而多组份的复合材料则显现出其优越性]1[。
铜基复合材料不仅具有高强度和与纯铜相媲美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而且还有良好的抗电弧侵蚀和抗磨损能力,是一种在宇宙,电子,电器和微电机等高科技导电节能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3,2[。
随着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对这类高强度,高导电复合材料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现有的铜基复合材料大致可分为连续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和非连续增强铜基复合材料]4[。
C-Cu复合材料(即:碳纤维—铜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它除f了具有一定强度,刚度外还,还具有导电导热性能好,热膨胀系数小,摩擦系数小,磨损率等许多优异性能,可用作低电压,大电流电机及特殊电机的电刷材料、耐磨材料及电力半导体支持电极材料、集成电路散热材料等]5,2[。
1.1 C-Cu复合材料的简介fC-Cu复合材料具有导电导热性能好,摩擦系数小,磨损率低等优点,作f为新功能材料,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早期碳纤维铜基复合材料可以追溯到本世纪30年代初,即采用Cu粉和石墨粉用粉末冶金方法制成,被应用于电气领域的铜—石墨材料。
随着碳纤维工业的发展,碳纤维和石墨纤维成为理想的增强材料,60年代开始了碳纤维和石墨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主要是经表面预处理的碳纤维切碎后与铜粉混合,球磨,然后采用冷压烧结或热压扩散烧结制备碳纤维铜基复合材料。
进入70年代,为了改善Cu基体与碳增强体的润湿性及界面结构,广泛开展了碳增强体的表面涂层研究,在碳增强体表面分别获得单一金属,双金属及金属化合物涂层。
同时,制备工艺的研究更趋多元化,连续碳纤维和石墨纤维增强体铜基符合材料得到了发展]7,6[。
70年代末,国内有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相续展开了碳纤维铜基符合材料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纵观碳纤维铜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过程,其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基体合金化,碳增强体的表面处理与界面结构、制备工艺、物理力学性能等方面。
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综述
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综述前言铜及其合金不仅具有优良的导热性、导电性、耐腐蚀性、接合性、可加工性等综合物理、力学性能,而且价格适中,所以铜及其合金作为导电、导热等功能材料在电子、电器工业、电力、仪表和军工中用途十分广泛,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材料之。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纯铜和现有牌号铜合金的导电性与其强度及高温性能难以兼顾,不能全面满足航天、航空、微电子等高技术迅速发展对其综合性能的要求。
相对于铜及其合金,铜基复合材料是一类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新型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它既继承了紫铜的优良导电性,又具有高的强度和优越的耐磨性,在各种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所以研制高强度、高电导率的铜基复合材料是发挥铜的优势、开拓铜的应用领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目前,研制高强度、高导电铜基材料遇到的首要问题是材料的导电性与强度难以兼顾的矛盾,即电导率高则强度低,强度的提高是以损失电导率为代价的。
传统的强化手段(如合金化)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在提高铜的强度的同时,很难兼顾铜的导电性。
导电理论指出,固溶在铜基体中的原子引起的铜原子点阵畸变对电子的散射作用较第二相引起的散射作用要强得多。
因此,相对于合金化而言,复合强化不会明显降低铜基体的导电性.而且由于强化相的作用还改善了基体的室温及高温性能.成为获得高强度、高导电铜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强化手段。
铜基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耐磨性、高导电性的优势,目前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
铜石墨复合材料不仅含有良好强度、硬度、导电导热性、耐蚀性好等特点的铜,而且还含有良好自润滑性、高熔点、抗熔焊性好和耐电弧烧蚀能力好的石墨,从而使得铜石墨复合材料在摩擦材料、含油轴承、电接触材料、导电材料和机械零件材料领域发挥着重大作用,特别是作为受电弓滑板材料和电刷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
提高铜石墨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一直以来都是科研人员研究的主要内容。
复合材料定义: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s),是以一种材料为基体(Matrix),另一种材料为增强体(reinforcement)组合而成的材料。
纳米NbSe_2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
T M) adX r irco X D .h i lg a poets fh s r ae a r s e sm t yabl o— E ,n ・ ydfat n( R ) T etb oi l r re o ea- er dm t a r et a db a —n a f i r o c p i t pp el w e i e i l
料 。采 用 S M、T M、H T M 表 征 其表 面形 貌 、微 观 结 构和 相组 成 ,在 U T2摩擦 试 验仪 上 测 试 其 摩擦 性 能 。结 果 表 E E RE M-
明,采用 固相反应的方法制备的纤维和片层结构的纳米 N s 材料 ,具有 良好 的结晶性和纯度 ;在铜基复合材料 中,纳 be 米 N S b e 材料的加入使得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减摩性能;与片层结构相 比较 ,纤维状纳米 N S b e 铜基复合材料都具有
ds n UMT- l — n to rcin a d we rtse n e r o dto si oma a o ao y amop ee. e rs ls ic o 2 mu t f cin f to a etru d ra c n i n n a n r l lb r tr t s h r T e ut i u i n y i h
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应用铜基复合材料是一种由铜基合金和强化相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导热性能和耐磨性能,因此在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应用。
我们来看一下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铜材料在某些特殊环境下无法满足需求,因此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应运而生。
目前,关于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材料的制备方法。
目前,制备铜基复合材料的方法主要有粉末冶金法、电沉积法和热处理法等。
粉末冶金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之一,通过将铜粉与强化相粉末混合并进行高温烧结,得到具有优异性能的复合材料。
电沉积法则通过电化学方法在铜基体上沉积强化相,制备出复合材料。
热处理法则是通过高温处理铜基材料,使其与强化相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复合材料。
其次是材料的性能研究。
铜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主要包括力学性能、导热性能和耐磨性能等。
力学性能是衡量材料强度和硬度的重要指标,导热性能则决定了材料的散热能力,而耐磨性能则是材料在摩擦、磨损等条件下的表现。
研究表明,通过控制材料中强化相的分布和形态,可以显著改善铜基复合材料的性能。
再次是材料的应用研究。
由于铜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因此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是航空航天领域,铜基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作高温结构件和传热元件,以提高飞机和航天器的性能。
其次是电子领域,铜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可以用于制作散热片和散热器,提高电子设备的散热效果。
此外,铜基复合材料还可以应用于汽车制造、冶金工业和能源领域等多个领域。
铜基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材料,其研究现状和应用十分重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铜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各个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有关铜基复合材料的相关信息,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产生兴趣。
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综述2
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综述1 国内外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焊接电极、接触导线、轴瓦和集成电路引线框架、仪器仪表、电子通信器件中的接触元件等部件种类增多,需求量急剧增大,而且器件向高整化、高集成电路化、高密实装化等方向变化,要求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弹性极限和韧性,而且还应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较高的抗张强度,较低的热膨胀系数,加工性能好;焊接性能、电镀性能及封装、性能良好等一系列优良性能。
自美国Ollin公司首先研制生产Cl9400铜合金替代铁镍合金作引线框架以来,在世界上掀起了研制和生产铜基复合材料的热潮,由于铜基复合材料强度的提高往往伴随着导电、导热性的下降。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将是铜基复合材料研究的关键课题。
目前,Cu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国内外非常活跃,抗拉强度在600MPa以上,导电率大于80%LACS的铜基复合材料已成为开发的热点之一。
铜与其它一种金属有良好的融合性,采用Fe、Cr、Zr、Ti等在铜基体中有较大固溶度的合金元素,经固溶和时效处理后,合金元素以单质或金属间化合物的形式弥散析出,析出的弥散相有效阻止位错和晶界的移动,达到强化效果,而且第二相的析出纯化了基体金属,恢复了有固溶处理所降低的导电、导热性,取得了强度和导电导热性的平衡。
如Cu-Ni-Si合金,通过固溶处理,强冷变形并时效处理后,由于在时效过程中调幅结构幅度的变化和沿晶界析出相形核的形成,NiSi相呈颗粒状从晶界上析出,使该合金抗拉强度达到760MPa,导电率43%;又通过对Cu-Cr-Zr系合金固溶处理和时效的控制,使含富Cr的金属间化合物在Cu基体上呈纳米微细结构弥散析出,获得了抗张强度600MPa、电导率80%IACS。
Cu基复合材料所追求的并非只是强度和导电,而是多项性能的综合。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电子器件发热所增加的热量需要通过铜基合金向外散热,因此,作为高强度Cu基复合材料还要求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
铜基金属固态润滑材料的研究
铜基金属固态润滑材料的研究随着机械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对于金属材料耐磨性和润滑性的需求越来越高。
在传统的润滑方式中,尤其是高温、高压、高速等严峻条件下,润滑剂易挥发、燃烧、泄漏等问题较为突出,对机械设备的稳定性造成了直接影响。
固态润滑技术则成为解决瓶颈问题的一个途径。
固态润滑是指将含有自润滑成分的固体材料作为摩擦副(原材料)之一,并直接参与到摩擦(磨损)耗时过程中的一种节能环保的技术。
固态润滑材料具有无挥发、无泄漏、不污染环境、应用寿命长等优点。
因此固态润滑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其中铜基金属固态润滑材料的研究在固态润滑领域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铜基润滑材料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固态润滑材料。
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铜基润滑材料可以形成不同形态的润滑保护膜,起到防止金属表面直接接触和降低金属表面磨损的效果。
此外,铜基润滑材料还可以抵抗高温、高压、高速等极端工况下的磨损和氧化腐蚀等作用。
这种特性使铜基固态润滑材料成为液压部件、高速齿轮、摩托车曲轴瓦等机械设备的得心应手之选。
铜基润滑材料的发展历程铜基固态润滑材料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H.H.拉夫在研究机械零件润滑方面的应用时,发现了润滑材料铜锑混合物的一些性质和特征。
由于铜锑合金的润滑性较好,经过深入的研究后,人们发现铜锑合金易于烧结和成形,并且在接近摩擦界面处形成的润滑膜可以起到良好的润滑作用。
铜锑合金的研究最终导致了铜基固态润滑材料的发展。
- 第一代铜基润滑材料由于铜锑混合物的材料的基础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因此,人们通过添加其他元素,并进行烧结和热处理等加工方式改良了铜锑混合物,并称之为第一代铜基润滑材料。
这种材料无需添加润滑剂,达到了自润滑效果,并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第二代铜基润滑材料但是,第一代铜基润滑材料在摩擦学性能、抗磨性能、抗高温(高压)性能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
这就需要改变原有的设计思路,采用既能够保持原有性能,又可以增加润滑剂含量,提高摩擦特性和耐磨特性的复合材料加工方法。
铜基复合材料
铜基复合材料
铜基复合材料是一种以铜为基体,添加一定数量的合金元素或增强材料,经过
混合、压制、烧结等工艺制成的具有特定性能的材料。
铜基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电磁性能和力学性能,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通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铜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
铜本身就是一种优良的导热材料,
而通过添加合金元素或增强材料,可以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
这使得铜基复合材料在导热器件、散热器件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传递热量,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其次,铜基复合材料还具有良好的电磁性能。
在电子通信设备、电磁屏蔽器件
等领域,铜基复合材料能够有效地抑制电磁干扰,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这得益于复合材料中添加的合金元素或增强材料,使得材料具有更好的电磁屏蔽性能。
此外,铜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也非常突出。
通过合理设计复合材料的组织结
构和成分配比,可以使其具有优秀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铜基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高强度、耐磨、耐腐蚀的零部件和结构件。
总的来说,铜基复合材料以其优良的导热性能、电磁性能和力学性能,在各个
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材料工艺的不断完善,相信铜基复合材料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一种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王爱琴,崔利可,谢敬佩,李继文,孙浩亮,王文焱,李洛利
申请号:CN201210468012.8
申请日:20121116
公开号:CN102994799A
公开日:
2013032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加工及粉末冶金技术领域。
该复合材料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2%~4%的钇钡铜氧化物(YBaCuO),余量为铜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钇钡铜氧化物(YBaCuO)是一种良好的固体润滑剂,兼具超导电性、热稳定性和减摩耐磨特性。
本发明优选粒度为20~500nm的YBaCuO粉末和过500目筛的铜粉末,原料经混料、初压后采用阶段式升温、阶段式加压压制、阶段式降温和加压压制相结合的技术手段,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组织致密性,避免了复合材料中气孔、裂纹等缺陷的出现,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以及摩擦磨损性能。
申请人:河南科技大学
地址:471003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西苑路4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牛爱周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综述前言铜及其合金不仅具有优良的导热性、导电性、耐腐蚀性、接合性、可加工性等综合物理、力学性能,而且价格适中,所以铜及其合金作为导电、导热等功能材料在电子、电器工业、电力、仪表和军工中用途十分广泛,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材料之。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纯铜和现有牌号铜合金的导电性与其强度及高温性能难以兼顾,不能全面满足航天、航空、微电子等高技术迅速发展对其综合性能的要求。
相对于铜及其合金,铜基复合材料是一类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新型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它既继承了紫铜的优良导电性,又具有高的强度和优越的耐磨性,在各种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所以研制高强度、高电导率的铜基复合材料是发挥铜的优势、开拓铜的应用领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目前,研制高强度、高导电铜基材料遇到的首要问题是材料的导电性与强度难以兼顾的矛盾,即电导率高则强度低,强度的提高是以损失电导率为代价的。
传统的强化手段(如合金化)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在提高铜的强度的同时,很难兼顾铜的导电性。
导电理论指出,固溶在铜基体中的原子引起的铜原子点阵畸变对电子的散射作用较第二相引起的散射作用要强得多。
因此,相对于合金化而言,复合强化不会明显降低铜基体的导电性.而且由于强化相的作用还改善了基体的室温及高温性能.成为获得高强度、高导电铜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强化手段。
铜基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耐磨性、高导电性的优势,目前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
铜石墨复合材料不仅含有良好强度、硬度、导电导热性、耐蚀性好等特点的铜,而且还含有良好自润滑性、高熔点、抗熔焊性好和耐电弧烧蚀能力好的石墨,从而使得铜石墨复合材料在摩擦材料、含油轴承、电接触材料、导电材料和机械零件材料领域发挥着重大作用,特别是作为受电弓滑板材料和电刷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
提高铜石墨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一直以来都是科研人员研究的主要内容。
复合材料定义: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s),是以一种材料为基体(Matrix),另一种材料为增强体(reinforcement)组合而成的材料。
复合材料分类:复合材料按其组成分为金属与金属复合材料、非金属与金属复合材料、非金属与非金属复合材料。
按其结构特点又分为:①纤维复合材料。
将各种纤维增强体置于基体材料内复合而成。
如纤维增强塑料、纤维增强金属等。
②夹层复合材料。
由性质不同的表面材料和芯材组合而成。
通常面材强度高、薄;芯材质轻、强度低,但具有一定刚度和厚度。
分为实心夹层和蜂窝夹层两种。
③细粒复合材料。
将硬质细粒均匀分布于基体中,如弥散强化合金、金属陶瓷等。
④混杂复合材料。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增强相材料混杂于一种基体相材料中构成。
与普通单增强相复合材料比,其冲击强度、疲劳强度和断裂韧性显著提高,并具有特殊的热膨胀性能。
分为层内混杂、层间混杂、夹芯混杂、层内/层间混杂和超混杂复合材料。
1.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很多,如内氧化法、粉末冶金法、复合铸造法、机械合金化法、浸渍法、燃烧合成法、溅射成型法、原位形变法等,各有其优缺点。
下面对主要的制备方法及其大致发展趋势进行叙述,以期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或为开发新的制备方法提供参考。
1.1 内氧化法内氧化法是美国SCM 公司的专利技术,用这种方法他们研制出Glidcop系列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
内氧化法主要工艺是将铜铝合金雾化成粉末.然后和氧化剂混合,控制一定的氧化气氛.使合金元素氧化形成弥散分布的Cu-AI2O3,粉末.然后经压制、烧结,制备铜基复合材料。
利用内氧化法.可以制备均匀分布的、细小的、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氧化物颗粒如Al203、ZrO2、Y23、ThO2弥散强化的铜基复合材料。
李玉桐等用内氧化法制备了纳米Al2O3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强化相γ-Al2O3颗粒形状为长圆形,平均尺寸约为12nm,颗粒之间距离约为20nm.呈均匀分布,对位错有明显的钉扎作用。
在制备过程中,内氧化法工艺过程中对所需的氧含量难以控制,且生产成本高,所以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有一定的难度。
在内氧化法的基础上,邵会孟等对钢件渗硼及铜合金内氧化进行了长期研究.提出了内硼化的概念。
所谓内硼化是指控制工艺条件,使向金属内扩散的硼原子不与基体金属形成连续的硼化物表层,只与固溶在基体中的合金元素形成弥散分布的硼化物。
铜基复合材料的次表层聚集了大量尺寸较大的硼化物.其间也分布有较细小的硼化物颗粒,在内硼化层平行基体表面向内推进的过程中,其前沿出现由更细小的点状相组成的区域。
对内氧化工艺进行控制,使弥散相分布更均匀,或尝试新的强化相是内氧化法可以考虑的发展方向。
1.2 粉末冶金法粉末冶金法的主要工艺过程为:制取复合粉末一复合粉末成型一复合粉末烧结.主要用于制备颗粒弥散强化类材料.工艺成熟,材料性能也较好,但存在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等不足。
在烧结过程中.采用热等静压可得到较致密的材料,且材料的密度分布均匀,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
尝试在粉末制备过程中使用不同的强化相也是粉末冶金制备工艺发展的一个方向。
董树荣等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纳米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纳米碳管体积分数显著影响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纳米碳管体积含量在l2%左右时.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和硬度达到较好的综合值。
根据粉末冶金的特点,人们发展了粉末注塑成型.并在粉末冶金工业中得到了很大发展,并证明是批量生产小尺寸复杂形状产品经济有效的方法。
Yang等研究含铜l0%、l5%、20%(质量分数)的钨铜材料的注塑成型.粉末装填量体积分数为52%,注塑成型的坯料经熔渗烧结后获得致密、细晶的钨铜复合材料(WCu ),密度可达99%,横向断裂强度达l 500 MPa。
Kim等研究WCu30粉末“T”型模的注塑成型,研究了注塑粘结剂、注塑成型的参数及成型后脱粘结剂的过程.得到表面质量良好、形状规整、粉末装填量为45%~50%(体积分数)的型坯,坯块经直接烧结可得到密度高于96%的钨铜复合材料和部件。
总之,粉末冶金法可以制备宽范围体积分数的复合材料,而且便于控制成分,但粉末冶金制品的致密度、工艺简化和成本问题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1.3复合铸造法复合铸造法是将增强相与铜基体一起熔化或边搅拌基体熔体边加入增强相,然后再剧烈搅拌熔体至半固态,注入铸型,制备铜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增强相的偏析问题.而且生产工艺简单,适应复合材料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有一定的发展优势.但制备出的材料性能较低。
张鹏等采用半固态加工方法对石墨增强铜基复合材料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随着半固态浆料固相率的增大.石墨颗粒的上浮偏聚程度逐渐减小.当采用固相率大于40%的半固态浆料进行铸造时,石墨颗粒的上浮偏聚现象得以消除,可获得石墨颗粒均匀分布的石墨增强铜基复合材料。
张树玉等将Al粉、Ti粉、B2O3粉以及Cu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高能球磨机上球磨10h后,压制成10nmx20nm的圆柱状块,干态下除气l h,然后投入熔化的基体合金,保温、搅拌一段时间,最后浇注成型。
TiB2/Cu-Zr复合材料制备的优化工艺为950℃×l h固溶+40%轧制变形+500℃×l h时效,在此工艺下,材料的显微硬度为l38 Hv,抗拉强度为381 MPa,电导率为81.66%IACS。
TiB2/Cu-Zr复合材料的断裂为韧性断裂机制,其导电性与基体和增强相的导电性、粒子的体积分数、粒子的粒度及分布状况有密切关系。
用复合铸造法制备复合材料时.在搅拌过程中,由于剧烈地搅拌,会卷入大量的气体,在铸造过程中无法排除,在铸件中形成气孔,大大降低了材料的性能。
为了尽量排除材料铸造过程中的气孔,采用真空铸造可以消除搅拌过程中的吸气,但增加了设备费用,增长了工艺流程。
所以铸造过程中熔体的除气是复合铸造方法的一大难点。
1.4 机械合金化机械合金化是利用高能球磨机,按一定比例混合金属粉末和强化物质,反复研磨.使二者反复变形,粉碎和粘合而合金化和均匀化。
该种方法可将熔点相差悬殊的两种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化或复合化,而且在球磨过程中可以原位反应形成增强相。
通过高能球磨将金属钨粉和铜粉混合进行长时间研磨,可制得高度均匀分布的超细钨铜复合粉末.其具有极均匀纳米尺寸的钨相和铜相结晶组织。
含铜30%(质量分数)的钨铜混合粉球磨50 h后,可得到20~30 nm 的钨相.将此纳米粉成型并在较低温度下烧结.可得到相对密度98%、钨晶粒600 nm、组织均匀的钨铜复合材料。
Sauer 等以Cu或时效硬化的CuTi 为基体.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TiC弥散强化的Cu基复合材料。
TiC粒子直径为10~50 nm,分布在晶界上.阻碍晶界的滑移。
复合材料的晶粒尺寸为100~500 nn1.材料有比较高的蠕变强度。
Takahashi等用Cu—Ti—C 和Cu—Zr-C体系.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TiC和ZrC弥散强化Cu基复合材料。
在800℃进行烧结后,Cu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分别达到510~560 MPa和657~725 MPa.显示了良好的力学性能。
Shen B.L.等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纳米晶的Cu—TiC 复合材料.并用高温维氏硬度仪测试了材料的硬度,结果表明,纳米结构的Cu—TiC 复合材料的蠕变变形发生在金属基体相中.弥散分布在晶界上的TiC粒子和位错阻碍了晶界的扩散,提高了材料的蠕变变形能力。
董仕节等利用机械合金化的Cu(Ti,B)过饱和固溶体在真空加压烧结炉中进行加压烧结,制备了TiB 增强铜基复合材料。
研究表明TiB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最佳烧结温度为890℃,材料的硬度随TiB 含量的增加有所提高,而电导率则随之下降,材料的软化温度基本保持在900℃左右。
目前.机械合金化制备铜基复合材料最大缺点是长时间球磨带来了杂质铁含量的增加,而这将降低烧结后的铜基复合材料的导电导热性能。
此外机械合金化工艺复杂,工艺时间长,经济效益不高也是影响机械合金化方法广泛应用的障碍。
1.5 压力浸渍法压力浸渍法是在一定压力下,将增强体预制件浸在铜或铜合金的熔体中,使熔体在预制件中浸透,形成复合材料的方法。
压力浸渍法可制备各种尺寸大小的部件.而且强化相的体积分数可调,强化相的种类多,工艺简单,可近终形成型。
Nishino 等阎用Cu—Ti金属液浸渍SiC预制件,制备了Cu—Ti-SiC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随Ti含量的增加,材料界面结合强度增强。
在晶界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了TiC、Ti3SiC 、TiSi等相,在晶界中形成过渡层.影响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
Nogi 等阳在1393 K下.用Cu—Ti金属液浸渍SiC预制件制备了复合材料.研究了基体和增强体SiC的润湿性。
在液态Cu—Ti合金和SiC界面上形成了TiC相.但他们认为TiC相的形成没有改善Cu—Ti和SiC的润湿性.而是Si和C向Cu中固溶.改善了材料的润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