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淡安论灸法ppt课件
《灸法的护理》ppt课件
![《灸法的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cd715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a.png)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灸法护理的国际 化发展,促进全球范围内的经验共享和技术创新 。
05 灸法护理的安全与伦理问 题
灸法护理的安全防护
防护设施
01
在进行灸法护理时,必须配备有效的防护设施,如专用的灸疗
仪器、防护屏等,以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操作规范
02
医护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熟练掌握灸法护理的操作技巧和规
生活起居
灸后患者要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 劳累。同时注意保暖,防止外邪入侵 。
心理关怀
关心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鼓励和支 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03 灸法治疗常见病症的护理
灸法治疗慢性疼痛的护理
护理目标: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灸后护理:定期回访,了解疼痛缓解情 况,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供心理 支持
适应症
灸法适应症广泛,可用于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胃痛、腹泻、消 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颈椎病、腰椎病等骨关节疾病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高热 、昏迷、孕妇等部分人群不宜进行灸法治疗。
02 灸法的护理基础
灸前准备
01
02
03
体质辨证
根据患者的体质类型,选 择合适的灸法和穴位。对 于体质较虚弱的患者,应 选择相对温和的灸法。
及作用机理等方面。
挑战与问题
尽管灸法护理科研取得了不少成 果,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如研究方法的不统一、疗效评价
标准的不完善等。
灸法护理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常见问题
在实际灸法护理中,护士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患者不耐受、 操作不规范、沟通不畅等。
解决对策
灸法在几种常见呼吸系统疾患中的应用验案——承淡安
![灸法在几种常见呼吸系统疾患中的应用验案——承淡安](https://img.taocdn.com/s3/m/d9255ef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7.png)
灸法在几种常见呼吸系统疾患中的应用验案——承淡安明医公开课第390期中医打造个人品牌的助推器作者:承淡安编辑:大黄灸法在几种常见呼吸系统疾患中的应用验案灸法是以特制之艾绒及艾绒制品,在人体表皮一定之部位,即经穴点上燃烧或熏灸,发生艾香与温热之刺激,通过经络以温通气血,调整生活机能,增进身体抗力,而收治病之疗效,及预防疾病的一种医术。
气管炎(燥咳之类)原因由于感冒或麻疹所引起,或其他急性传染病之续发。
症状本病之主症为胸腔内作痒,频频咳嗽。
有时微有热度。
小儿最易感染。
以旺盛全身之血行得汗止咳为目的。
灸穴大杼、肺俞、天突、三阴交。
以上各穴,每日用念盈药条熏灸。
*念盈药条即以艾绒铺纸上,绒内和好药末,卷成烛形于穴位上熏灸的药条灸法,系笔者为纪念先父利人之功,故名为念盈药条。
调护摒除油腻食物,多饮热水,覆被出些微汗。
预后良治验患者王如金,男,50岁住邵武南门外,1954年春来诊。
咳嗽月余,系感冒引起,经用念盈药条灸肺俞、气海、足三里,两次稍愈。
第三次灸肺俞、风门,痊愈。
急性支气管炎(重伤风、风温咳嗽)原因由于感冒、鼻炎或喉头炎之波及所致。
其他如吸入刺激性之气味、灰尘,麻疹、伤寒、流行性感冒等亦可引起。
本病之主症为恶寒、发热、头痛、咳嗽频频,咳时震动胸腔作痛。
初则咯痰少而粘稠,经过三数日咳出黄脓痰后,症状减轻,逐渐自愈。
亦有全身倦怠、不思饮食、呼吸频数等症状。
亦有体温上升转成肺炎者。
疗法以消炎发汗为目的。
灸穴头痛、恶寒、发热、咳嗽者,念盈药条灸大椎、风门、肺俞。
喉痒咳甚者加灸天突、三阴交。
日灸一次,重者须先针后灸,或助以药物。
调护摒除油腻饮食。
预后良慢性支气管炎(老咳、痰饮咳嗽)原因本病有由急性移行而致者,有由烟酒过度而致者,亦有因心脏病引起之肺癖血而致者。
总之,支气管久受某种刺激为本病之原因。
本病之主症为咳嗽,每在清晨或晚间为甚,白天较稀。
咳时初则不畅,痰难咳出。
经过若干次之咳逆,排出多量之粘稠泡沫痰,始感轻快而咳停。
针灸学19灸法课件
![针灸学19灸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26ecd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44.png)
夏季(伏天)白芥子敷灸(冬病夏治消喘膏) ➢ 能使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提高
➢ 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内分泌功 能有所改善
➢ 能降低机体过敏状态,使在冬季未发病之 前防御功能得到加强 ~ “冬病夏治”
针灸学19灸法课件
中医教研室
痛,头痛,胃痉挛等证;其镇痛效果大多显 著,一次治愈者并不罕见。 ➢ 神经系统的抑制或兴奋
----灸治可以使机能低下、衰弱或麻痹的神 经兴奋起来—补法
----使由于过敏而引起疼痛、痉挛的神经活 动得到抑制—泻法
针灸学19灸法课件
中医教研室
灸法的临床运用
➢ 协助诊断治疗
----当内脏发生病变时,作为内脏的皮肤反射, 经络或经穴上往往出现特有的硬结带和压痛, 这时,就在该处施灸,可以立即使该硬结、压
隔盐灸:盐填神阕 ---用于伤寒重证,脱证,四肢厥冷
隔蒜灸:2-3毫米蒜头片 ---用于初期肿疡
针灸学19灸法课件
艾灸操作方法2 • 艾卷灸
---艾条灸 ---温和灸 ---雀啄灸
---温针灸
针灸学19灸法课件
中医教研室
温针灸
中医教研室
针灸学19灸法课件
中医教研室
灸法的临床运用
➢ 镇痛: ----灸法能镇痛是事实,对于神经痛,风湿
针灸学19灸法课件
中医教研室
实验研究
对骨骼系统的影响: ----施灸后骨骼系统发育显然得到促进,由于 摄取蔗糖而引起的酸中毒性骨病变得到防止。 同时,管状骨的长径延长显著增加
艾灸至阴穴后,妊娠妇女尿中17—羟皮质类 固醇及17—酮皮质类固醇数值进一步明显升 高(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
中医灸法知识培训课件
![中医灸法知识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86428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2.png)
中医灸法知识培训课件中医灸法知识培训课件中医灸法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它是通过燃烧艾草或其他草药,将热量传递给人体特定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中医灸法的基本原理、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中医灸法的基本原理中医灸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燃烧艾草或其他草药,产生的热量刺激人体特定穴位,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而穴位是经络上的特定点位,通过灸疗可以刺激穴位,调整经络的气血流动,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二、中医灸法的应用方法1. 选药:中医灸法使用的主要药物是艾草,艾草有温经散寒、理气活血的作用。
选择艾草时,应该选择质量好、无杂质的艾绒,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艾草。
2. 穴位选择:中医灸法的穴位选择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灸疗。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气海等。
在选择穴位时,还需要考虑病人的体质和病情,以及灸疗的目的。
3. 灸具准备:进行灸疗时,需要准备好灸具。
常用的灸具有艾条、艾绒、灸盒等。
灸具的选择应该根据灸疗的部位和目的来确定。
4. 灸疗操作:在进行灸疗前,需要先将艾草点燃,然后将燃烧的艾草放在穴位上,或者用灸具将热量传递给穴位。
在进行灸疗时,需要注意控制火候和时间,避免烫伤。
三、中医灸法的注意事项1. 灸疗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不要自行进行灸疗。
因为灸疗需要根据病情和体质来选择穴位和方法,如果不了解灸疗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2. 灸疗时要注意火候和时间的控制。
火候过大或时间过长,容易导致烫伤。
火候过小或时间过短,灸疗效果不显著。
3. 灸疗后要注意保暖和休息。
因为灸疗会使人体产生一定的热量,容易导致身体出汗和散热,所以需要适当保暖,避免受凉。
4. 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以及病情较重或体质较弱的人,应慎重进行灸疗,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灸法(Moxibustion)课件56页PPT
![灸法(Moxibustion)课件56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bbe9c8d05727a5e9846a6190.png)
①隔姜灸
操 作 : 定 穴 →生姜片(直径约2-3cm,厚约 0.2-0.3cm,中心穿数孔) →大中艾炷→点 燃至尽→除灰烬→5~10壮至皮肤潮红。
功能:温胃止呕、散寒止痛。 适应证: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泄泻,以
及风寒湿痹、外感表证等,一切寒性疾病。
②隔蒜灸
操作:定穴→独头蒜片(厚约0.2-0.3cm, 穿孔)→大中艾炷→点燃至尽→除灰 烬→反复5~10壮至皮肤潮红。
冷、虚脱及产后血晕等。
④隔附子饼灸
操 作 : 定 穴 →附子研磨,用酒调和做成饼( 0.5cm~1cm厚,3cm直径,穿孔) →大 中艾炷→点燃至尽→除灰烬→反复5~10 壮。
功能:温补肾阳。
适应证:命门火衰之男、妇科疾病(阳痿、
早泄、遗精、宫寒不孕等)、疮疡久溃不 收证。
2.艾条灸
(Moxibustion with moxa post )
灸法的分类和应用——艾炷灸
灸后调摄:《针灸大成》 灸后不可就饮茶,
恐解火气,及食,恐滞惊气,须少停一二时, 即宜入室静卧,远人事、远色欲,凡百具要 宽解。尤忌大怒大劳、大饥大饱、受热冒寒。 至于生冷瓜果亦宜忌之。唯食茹淡养胃之物, 使气血通流,艾火逐出病气。若过厚毒味, 酗醉,致生痰涎,阻滞病气矣。
灸法的分类和应用——艾炷灸
②无瘢痕灸(非化脓灸)
操作:定穴→涂搽介质→中小艾炷→点燃
至艾炷燃剩2/5或1/4, 患者感到微痛→更换 艾炷再灸,至3~7壮 皮肤红晕不起泡为度。
适应证:一般虚寒性疾患皆可(哮喘、眩晕、
风寒湿痹、皮肤疣等)。
(2)间接灸(Indirect Moxibustion ) 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
大
中
小
承淡安论灸法课件
![承淡安论灸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acd90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09.png)
起源
灸法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以 追溯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使用 石块、荆棘等天然材料作为灸治 的工具。
历史
随着时间的推移,灸法逐渐发展 完善,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有文 献记载,到汉唐时期灸法已经广 泛应用于临床。
灸法的原理和作用机制
原理
灸法是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激发 经气、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扶正 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03
承淡安的灸法特色
承淡安的灸法理论
承淡安认为灸法具有温通经络 、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等作用 ,对于多种疾病具有较好的疗 效。
承淡安强调灸法的适应症选择 ,主张针对不同的病症选用不 同的穴位和灸法,以达到最佳 的治疗效果。
承淡安重视灸法的操作技巧, 提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 适当的灸量、灸法、灸位等, 以提高治疗效果。
承淡安的灸法实践经验
承淡安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 了丰富的灸法经验,对于各种病 症的灸法治疗有着深入的研究和
探索。
承淡安注重临床实践与学术研究 的结合,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完
善灸法理论,提高治疗效果。
承淡安倡导灸法与其他中医疗法 的结合,以综合治疗手段提高疾
病的治疗效果。
承淡安的灸法与其他疗法的结合
针对承淡安灸法的作用机制,未来可借助现代科 学技术手段,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临床应用提 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
承淡安灸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承淡安灸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灸法在 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应用,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 更大的贡献。
感谢观看
THANKS
承淡安灸法的作用机制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承淡安灸法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内分泌等系统,发挥治疗作用, 但其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
承淡安灸法的传承和发展现状
中医灸法PPT课件
![中医灸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7b1517168884868762d6d4.png)
2019年11月26日
.
5
中医灸法
• 5、引热外行
• 艾火的温热能使皮肤腠理开放,毛窍通畅,使热有去路, 从而引热外行。
• 临床上可用灸法治疗疖肿、带状疱疹、丹毒、甲沟炎等某 些实热病证。
• 对阴虚发热也可使用,但要注意施灸量不宜过大。
2019年11月26日
.
6
中医灸法
• 三、灸法的种类
• (一)艾柱灸
2019年11月26日
.
11
雷火灸
2019年11月26日
.
12
雷火灸
• 雷火灸的作用
中医角度来讲,雷火灸具 有:
1.温通经络、祛风散寒 2.活血化淤,散瘿散瘤 3.扶正祛邪等功效
2019年11月26日
西医角度来讲,雷火灸具有: 1.通过火热力及红外幅射力, 达到循经感传通导经络和调 节微循环的作用 2.在用灸区域形成高浓药区, 在热力的作用下,渗透组织 深部
用手工或器具将艾绒制成的圆锥状物,称为艾柱。
将艾柱置于穴位或病变部位上,点燃施灸的方法称为艾柱灸。
分类:1、直接灸
2、间接灸
2019年11月26日
.
7
中医灸法
• (二)艾条灸 • 将艾绒制成艾条进行施灸,称为艾条灸。 • 1、悬起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悬于腧穴或患处一定高度之上,使热
力较为温和地作用于施灸部位。适用于多种可灸病证。 ① 温和灸 ② 雀啄灸 ③ 回旋灸
2019年11月26日.源自15雷火灸• 使用步骤
• 1.扭开灸盒,取下灸药顶部的大头针,插入盒口小孔中,固定灸药.
• 2.点燃灸药顶端,注意随时吹掉药灰,保持红火。
• 3.将灸药火头对准应灸部位,距离皮肤2-3cm熏烤,至皮肤发红,深部组织
中医针灸灸法ppt课件
![中医针灸灸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3aea1e376baf1ffd4fad19.png)
艾灸法的禁忌及注意事项
(一)灸法的禁忌
1、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一般不适宜灸疗; 2、颜面、五官和大血管处及关节活动部位, 不宜采用直接灸; 3、空腹、过饱、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 应慎用灸法; 4、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23
艾灸法的禁忌及注意事项
(二)灸法的注意事项
1.体位选择 以体位自然,肌肉放松,施灸部位明显暴露,艾炷放置平稳, 燃烧时火力集中,热力易于深透肌肉为准;需便于医生正确取 穴,方便操作;患者能坚持施灸治疗全过程。 2.施灸顺序 先上,后下;先背部,后腹部;先头部,后四肢;先阳经,后 阴经。如需艾炷灸多壮者,必须由少逐次渐多,或分次灸之(即 所谓报灸)。 3、施灸强度 4、施灸安全
(二)艾条类
1、悬起灸
温和灸 雀啄灸 回旋灸
2、实按灸
回旋灸 点燃艾条,悬于施灸部位 上方约3cm高处。艾条在 施灸部位上左右往返移动 或反复旋转进行灸治,使 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致于灼 痛。一般每穴灸10~15分 钟。移动范围在3cm左右。 适用于风寒湿痹及瘫痪。
14
灸法的分类及其应用
实按灸
灸法的分类及其应用
(二)艾条类
1、悬起灸
温和灸 雀啄灸 回旋灸 雀啄灸 置点燃的艾条于穴位上约 3cm高处,艾条一起一落, 忽近忽远上下移动,如鸟 雀啄食样。一般每穴灸5 分钟。多用于昏厥急救、 小儿疾患、胎位不正、无 乳等。此法热感较强,注 意防止烧伤皮肤。
13
2、实按灸
灸法的分类及其应用
(二)艾条类
1、悬起灸
温和灸 雀啄灸 回旋灸
2、实按灸
用加药艾条施灸。因临床需要不同,艾 条里掺进的药品处方亦异,又分为雷火 神针、太乙神针、百发神针等。之所以 称为“针”,是因为操作时,将药艾条 实按在穴位上,犹如针刺,故名。 1.操作方法 操作时,在施灸部位铺上 6~7层棉纸或布,将艾条点燃,对准穴 位直按其上,稍停1~2秒钟,使热气透 达深部;若艾火熄灭,可再点再按,每 次每穴约按灸5~7下,至皮肤红晕为度。 2.临床应用 适用于风寒湿痹、痿证及 虚寒证。
(完整版)承淡安论灸法
![(完整版)承淡安论灸法](https://img.taocdn.com/s3/m/1bbeb2b0f111f18583d05a8b.png)
虚弱症候、机能减退、麻痹不仁、痿弛无力,宜小炷而壮多。
7. 劳动情况:体力劳动者,比脑力劳动者,其艾炷宜大,壮数亦多。
8. 营养不良者:壮炷宜小而数适中,大炷则绝对禁忌。
2020/4/15
8
四、灸法的种类——法有所宜
先生认为,凡是用艾灼人体肉体,为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的,都可以称为灸法。
•艾炷灸法:以艾绒作炷,直接燃灼皮肤,一炷为一壮,为我国最古之灸法。
者为多,炷大如米粒。
4. 敏感性者与迟钝性者:对于感受性之敏感者,当灸炷燃至中途时,即移去之,
重还一枚,待燃近皮肤,即去之,反复更换,至着皮为止。灸小儿亦须如此。迟
钝性者,炷宜稍大。
5. 施灸经验之有无:关于未经施灸,属于初灸者,亦宜小炷,壮数宜少,以后逐
日增加。
6. 症状情况:凡是属于亢进性疾患(如疼痛、痉挛等),艾炷宜稍大,壮数宜多。
➢(1)艾灸刺激的感受器范围大,而且皆是神经末梢,所以感传力大;
➢(2)破坏力大而广,起泡的变性蛋白与血清,必含有相当大量的补体与抗体的 作用,还认为古语“不起泡不治”为至理;
➢(3)火伤毒素有强心及兴奋作用,或另有某种刺激作用。
2020/4/15
5
三、艾灸治疗量的问题——灸量标准
灸量的强弱之分
先生认为,艾术属于温热性刺激疗法。由于疾病有轻重,体质有强弱, 所以治疗时所给予的刺激,也应该分强弱,以与疾病相对应。而艾炷之 所以分大小与艾灸时壮数的多少,就是这个原因。
成烛形于穴位上薰灸。
•念盈药条:承先生的先父乃盈公从事针灸数十年,以雷火针、太乙神针之功效虽
卓,而药方偏于香燥,已不适于现代病人之体格,因力谋改良,求其平稳无弊,屡
试屡改达五十余次而成念盈药条所用之药方。性和效广,使用简便,有雷火太乙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生认为,石器时代的先民们,由于穴居野处,风雨侵袭,病多为筋挛痹痛,所以用 灸法治疗,得温则舒,得热则和,所以,当时发明灸法,可以说是出自自然,是中国最 古老的疗法之一。
先生认为,最初古人未必能够知道艾的功用而以之作为艾炷,而是由于艾蒿遍地都是, 而且作为燃料,容易引火,且气味芬芳,闻之可清心醒脑,于是用作灸炷。久之效验颇 著,乃成为灸治之要品。
功效,而无其流弊。为纪念其父利人之功,故名为念盈药条。
•承先生临床灸治,经病员同意后,喜用小艾炷直接灸。因为此种灸法,对痼疾有
卓效。如202病1/员3/5畏痛不愿直接灸者,则专用念盈药条灸治。
8
五、灸术临床现象的的处理
承淡安先生临床运用灸法很多,也积累了许多的经验。他发现,直接灸法于皮肤上, 必见火伤状态,即是所谓的灸术现象。火伤状态,因灸法轻重之不同,其发现状态亦有 不同。轻度者,局部发现赤晕,且感热痛,停灸后赤晕渐消失,数小时后,留一黄色瘢 痕。如稍强之灸,则表皮浮起成一水泡,经数日结痂而愈。强度者,皮下肌肉呈坏死状 态,表皮起大水泡,化脓溃疡,经若干时日,新肌生长表面结痂而愈。但留一黑斑痕, 一二年后黑色渐退,仅留灸痕。运用隔姜灸施灸时,亦有发生水泡之可能。用念盈药条、 温针、温灸器等灸后,一般无此现象发生。
➢(1)艾灸刺激的感受器范围大,而且是神经末梢,所以感传力大;
➢(2)破坏力大而广,起泡的变性蛋白与血清,必含有相当大量的补体与抗体的 作用,还认为古语“不起泡不治”为至理;
➢(3)火伤毒素有强心及兴奋作用,或另有某种刺激作用。
2021/3/5
4
三、艾灸治疗量的问题——灸量标准
灸量的强弱之分
先生认为,艾术属于温热性刺激疗法。由于疾病有轻重,体质有强弱, 所以治疗时所给予的刺激,也应该分强弱,以与疾病相对应。而艾炷之 所以分大小与艾灸时壮数的多少,就是这个原因。
•艾炷灸法:以艾绒作炷,直接燃灼皮肤,一炷为一壮,为我国最古之灸法。
•隔姜灸法:隔姜灸通用于慢性疼痛及麻痹等疾患。
•隔蒜灸法:隔蒜灸则适用于痈疡初起之症。
•豉饼灸法:治疽疮不起。如脓已成者不可灸。
•附子灸法:治诸疮瘘。
•温针灸法:亦名热针,苏南病家喜用此法,言其收效较大也。
•温灸器灸法:持器隔衣温灸。
因灸而起之灸水泡,如为米粒大或麻实大者,承先生认为,假如注意不予擦破,则不 易化脓,自然干燥而愈。假如水泡如蚕豆大者,当以微针消毒后沿肌贯透之,使水液外 流,然后以硼酸软膏敷于纱布上盖之。若水泡之大者,内部呈糜腐状,当剪去其泡皮而 后敷药。每日更换,至愈为止。如因火伤过度,发生化脓溃烂时,先去其泡皮,以黄碘 软膏盖之,待脓腐已净呈露粉红色之肉芽时,换敷硼酸软膏以竟其功。
2021/3/5
9
六、施灸部位的选择
灸术应用于临床时,必从疾病之症候而定应灸之部位。《内经》有 “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旁取之”之说,承先生认为与 现在所谓之诱导法、反射法一致。《医学入门》谓“吴人多行灸法,当 病痛之处取穴,名曰阿是穴而灸之,即得快”。这就是所谓患部灸是也。 具体来说:
晚年有《灸法草稿》之作,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大部分被烧毁了, 仅有残存一部分。经由他的子婿梅焕慈先生收集整理,还有共计26种 疾病的灸法残稿。
另外,先生还曾经为广大农民著《简易灸治丹方治疗集》一书。我们
从承先生的其他作品和文字中,可以了解到他对灸法的独特见解和观
点。 2021/3/5
2
一、考证灸法的起源——灸法自然
理反射机能为间接之刺激以达治疗目的的之法也。
2021/3/5
10
七、对灸法宜忌的认识
古法施灸,关于月日每多禁忌。《千金方》
言之最详,承先生认为,尚不能以科学解释, 故略而不述。
其它关于风雨雷电,大雾大雪、奇寒盛暑,
亦在禁忌之例。此由于气候骤变,气压猝起
变化,不适于病体而禁针灸,理有可通,我 们可以参酌采择。
•药条灸法:古时有雷火针及太乙神针灸法,系以艾绒铺纸上,绒内和好药末,卷
成烛形于穴位上薰灸。
•念盈药条:承先生的先父乃盈公从事针灸数十年,以雷火针、太乙神针之功效虽
卓,而药方偏于香燥,已不适于现代病人之体格,因力谋改良,求其平稳无弊,屡
试屡改达五十余次而成念盈药条所用之药方。性和效广,使用简便,有雷火太乙之
二、注重艾灸的作用——灸强于针
先生将灸法之作用概括为:活跃脏腑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对人体各系 统之功能,有明显之调整作用。
先生认为,灸法不仅可以治病,亦可防病保健。
先生认为,“灸法的效力比针强”。理由是(1957年,先生去世后,在他的
遗物中有一本笔记,主要记录先生1957年3月3日以后的想法和思考 )
(1)患部灸:即在病苦之局部直接施灸,使其部之血管扩张,血流畅
行,促进渗出物之吸收,以达浮肿、痉挛、疼痛等病之治愈。
躯体病
(2)诱导灸:对于患部充血或瘀血而起之炎症疼痛等疾患,从其有关
之远隔部位施灸,以通其经脉、调其血行,而达治疗目的之一种方法也。
(3)反射灸:其病变属于内脏诸器官在深层时,须按经取穴,利用生 内脏病
《经络之研究》 《经络治病讲话》 《针灸真髓》 《病机撮要辨证》、 《赤羽氏知热感度治疗学》 《皮内针法》 日本电子经络探测治疗仪
2021/3/5
1
承淡安灸法学术思想
承淡安先生对于灸法非常重视,不仅自己在临床中反复地实践和揣 摩,体验深刻,而且不遗余力地进行宣传和传播。他在理论和临床两 个方面都对前人的认识有一定的发挥。
先生认为,艾灸的特殊作用,不仅在于热,更在于其特具有的芳香气味。这种芳香的 药物能够行气散气。艾灸以后觉有快感,即是因为艾的芳香气味,渗入皮下,在热和芳 香的双重作用下,神经兴奋、机体活力增加,而病苦解除。
承淡安先生的这种认识和判断,充分显示了他丰富的文化知识背景和细致慎密的思考。
2021/3/5
3
承先生制定了一个初步的临床应用标准,刺激分强中弱三种: 强刺激之标准:艾炷如绿豆大,捻为硬丸,自12壮至15壮 中刺激之标准:艾炷如鼠粪大,捻成中等硬丸,自7壮至10壮 弱刺激之标准:艾炷如麦粒大,宜松软而不宜紧结
2021/3/5
5
四、灸法的种类——法有所宜
先生认为,凡是用艾灼人体肉体,为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的,都可以称为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