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富有生命活力语文课堂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210-02
1 问题的提出
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谁是主体?赫尔巴特“教师中心说”与杜威“儿童中心说”之争引发了“百家争鸣”。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控制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创新,引导学生向善。
于是,教师自然成了主导,在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方法上教师拥有主动权。
另一方面,近来有些专家提出的学生主体,以致不少课堂上出现了学生“众说纷纭”教师“听其不语”的现象,展现的是学生的肤浅的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在学校教学中,没有教师的主体就不会有学生的主体性。
2 语文课堂促进学生主体参与的重要性
2.1 促进学生主体参与有利于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
学生学习的收获在于学习的参与过程之中。
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是获取新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交流与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面是创新教学与传统教学相区别的标志之一。
可以说,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会从根本上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从传统的讲授和被动的接受中解脱出来,能充分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2.2 促进学生主体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学生主
体参与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活”,形式上灵活多样,内容上丰富多彩。
它不拘泥于课堂,它可以将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它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它让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3 语文课堂促进学生主体参与的操作策略
3.1 以导入为切口,激活课堂教学氛围。
兴趣也叫求知欲,往往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源泉。
语文教师必须依据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而一堂课的导入,往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口。
只有当学生情趣盎然,热情高涨的时候,才更有利于他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上来。
因此,一段充满诱惑力的导入语,有时甚至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如在教学《伤仲永》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你想成才吗?你认为成才依靠的是什么?(稍停)那么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是如何看待‘成才’的呢?他的作品《伤仲永》会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这段导语中,当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时,几乎说中了每个学生的心事,而且充满了诱惑力,学生的胃口一下子被吊起了。
教师马上接着第二问:你认为成才依靠的是什么?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
而教师对此并不下定论,又抛出第三个问题,把学生的思路引向课文,使学生满怀期待地去学习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3.2 以情感为体验,丰富学生间接感受。
虽然新教材的课文都在最大程度上符合学生的成长观和思维观,但文章本身在内容上、时代背景上与我们的学生总会有距离,尤其是学生经历少,感受浅,
直接导致理解的欠缺。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教师再三点拨,学生也会“启而不发”。
因为他们很难有文中那样的切身体会。
这时,就需要教师唤起学生曾有过的经验或创设虚拟情境,让他们用熟悉的情感体验,由此及彼体验文本中的情景,
3.3 以问题为触点,激活学生思维。
在语文课上,一个有启发性的或是带点叛逆性的问题,很能吸引学生,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并激活他们的思维,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木兰诗》,脍炙人口,学生喜欢学,但对木兰这个人物形象,以往比较传统的看法是“木兰代父从军,杀敌报国,是一个女英雄。
诗歌表现了木兰顽强坚毅的品质和为国分忧、浴血沙场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教学《木兰诗》时,讨论完主题后,我抛出了一个问题:“都说木兰是一个女英雄,你同意吗?”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同意这个看法。
在这时,我又提出了一个看法:“老师认为诗歌中木兰的许多表现,都表明她不配做一个女英雄。
”我一说完,学生都一致盯着我,眼中透着疑惑,马上,就有学生重新捧起书本,想从中找出蛛丝马迹验证老师的话。
这种带点叛逆性的观点,吸引了学生积极主动地从书上寻找答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3.4 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能力。
新教材每个单元后,都有一个“综合性活动”,编设这一内容的意图在于,既将语文的外延延伸到了生活世界,又有目的地训练和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如实践活动能力、听话说话能力、写作能力等,使学生的学习走出课堂,走进社会。
其实老教材也有类似的教学内容,但对考试的评价却注
重写作能力。
于是,传统的做法就是省去了听、说、做,而只要求学生完成作文就成了。
试想,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设计这一堂课,脱离了实践活动,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实践能力如何落实;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如何体现;学生联系社会、感悟生活的真情如何获得?
4 语文课堂促进学生主体参与需遵循的教学原则
4.1 民主性原则。
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是促进学生主体参与的基本前提。
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必须探索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与策略,必须确立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主体意识,摒弃传统教学中专制主义的师生观和放任主义的自流观,创造一种民主、宽松的氛围,使学生心理轻松自由,可以各抒己见。
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才能给语文课堂带来无限的活力与生命。
4.2 活动性原则。
促进学生主体参与是以活动为中介的,学生只有投身于活动之中,其主体地位才能得到较好的落实。
形成活动的基本属性就是主体参与,主体参与是活动产生的基础。
教师应规范、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按认知结构及教学需要进行重新编排设计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促使学生主体性形成并达到优化。
在这种活动性原则下,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活跃,情理交融,师生互动,情趣盎然。
总而言之,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是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观念,其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归根到底是要促进学
生主体参与,让学生多活动、多体验、多表现,当师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时,课堂也就显露出无限生机来。
参考文献
[1]钟启全《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
[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