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本刊特稿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唐铁汉

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的精神,深化行政

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

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

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

执行顺畅、监督有力,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

障。在新形势下,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在

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加快推进政

府职能的转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任务和着力点是

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

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

一、着眼于科学发展,着力解决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矛

盾,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根本转变

应该看到,之所以提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这是推动科

学发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的客观要求。改革

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

成就,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抵御风险的能力显著增

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

两步战略目标已经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了生机和

活力。但是,也必须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新的历史起点,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亟待

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复杂的国际形势,发展环境需要进一

步优化。从外部环境看,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是上

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带

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国际经济体系和利益格局正

在发生重大变化,对我国也是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从国内

环境看,与科学发展的要求不适应、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健康

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

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突出。

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依靠高投入、高消耗支持经济增长,忽

视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造成盲目扩张、重复建设

和粗放经营;在一、二、三产业中,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工业比

重偏大,服务业比重偏低,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不够稳固。

二是区域发展不协调,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地区之间在收

入和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扩大趋势还没有发生明显

改变;城乡关系方面,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还没有根本解

决,“三农”的发展仍然落后。三是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

间的矛盾突出。我国的经济增长依然过多依赖能源资源投

入的规模和数量,近年来虽然重视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也

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是总体上看,能源资源消耗过多,环境

和生态破坏还相当严重。四是投资、消费比例不协调的问

题突出。近年来,我国的投资率持续上升,而消费率尤其是

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五是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

济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矛盾突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

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技术含量不高,市场占

有率和产品档次较低。六是市场秩序不规范的问题突出。

市场监管和执法不到位,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假冒伪劣产

品仍有市场,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非常突出。七是社会保障

体系不健全,就业问题突出。由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还

比较薄弱,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等基本公共产品缺乏,社会

保障总供给能力不足,就业形势严峻。

上述问题和矛盾,都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有关。面

对新形势新任务,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

指导,着力解决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实现政府职能向

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根本转变,促进宏观调控体系、市场监

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

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加快推

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

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

切实管好,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

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事务管理中的作用,

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由此可见,各级政府应该树立责

任政府和有限政府的观念,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合理界定政

府部门职能,明确部门责任、理顺部门职责分工。也就是说,

政府不应该代替市场主体和包办企业行为,要管应该管和能

够管的事情,不管不该管和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政府的责

任,是着眼于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完善政府经济调节职能,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和机

制,创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在发展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是

相辅相成的。我们必须自始至终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

础性作用,同时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运行情况加强和改善

宏观调控,将市场机制“无形的手”与政府调控的“有形的手”

本刊特稿

8 2009年第8期 总第290期

有机地统一起来。对这个问题要有辩证的思维,既要强调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注意克服市场本身的缺陷,又要强调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自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既是对各国政府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也增加了我国经济宏观调控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把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宏观调控的基本主题,坚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努力把实现经济总量基本平衡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更多地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使宏观调控更加科学。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当前履行政府经济调节职能,一定要把着力点放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上。这就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加大投资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要素结构调整的力度,使国民经济走上快速、健康、协调、可持续和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是改进市场监管职能,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创造规范有序的市场运行环境。针对当前市场分割、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市场秩序混乱的状况,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职能,就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打破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地区封锁,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要制定促进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和完善对市场主体履行道德责任的激励约束机制和信用行为的监测评估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特别要加强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领域的监管,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努力培育和规范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和专业服务组织,推动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管。

三是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体系,创造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完善的法治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四大支柱为支撑的,这四大支柱是: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计划、财税、金融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的法律体系。这四大支柱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完善的法治环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因此,从根本上说,政府必须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体系和市场运行规则,努力形成稳定、透明、有约束力的制度环境。

二、着眼于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政府职能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根本转变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迅速发展,公共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扩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不到位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现在:我国的社会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造成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还不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公共需求,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和机制不健全;公共服务存在地区差异、城乡差

异、供给水平差异和国际比较差异,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种状况,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阐述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对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强化政府公共服务提出了明确目标,这就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

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当前,我们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努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政府职能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改变转变,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形成完整系统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体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掌握的财力重点用于经济建设,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欠账很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国家的财力除投资于一些企业无力或不愿办,但又是国民经济发展必须的大项目如基础设施、能源、交通及高科技产业等之外,应更多地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要加强公用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公共教育设施等方面的建设;积极发展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卫生保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国内治安和国防安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等,努力形成完整系统的公共服务职能体系,做到公共服务不“缺位”。同时,要大幅度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总量与质量,力争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将我国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支出占G DP 的比重提高目前中等收入国家的一般水平(1997年中等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 DP 的比重为4.

8%;目前中等收入国家公共卫生支出占G DP 的比重约为3.1%。

)。第二,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公共服务模式。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又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条件下提前进入了老龄社会,我国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职能还处在逐步发展的阶段。因而,我们要根据中国国情,努力形成适合我国特点的公共服务模式和体系。我国的公共服务模式和体系建设要渐进发展、稳步提高,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公共服务覆盖面的扩大、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都要依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科学确定,因而,我国公共服务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高水平的公共服务模式。中国特色公共服务模式主要是:“社会性公共服务支出为主”的公共服务支出模式、“覆盖面广、水平适度、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公共服务消费模式、“科教优先”的公共服务增长模式、“多元化、社会化、多中心治理”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第三,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制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本刊特稿

要求实现公共服务的制度化,要求政府提供基于宪法权利

的、公平的、制度性的、可发展性的公共服务。政府要全面

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的制度化模式。公共服务制度包括义

务教育制度、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制度、公共医疗卫生制

度、科技补贴制度、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公共收入与公

共支出制度、公共服务参与制度、社会合作制度等内容。

第四,以完善基础性公共服务为重点,实现基本公共服

务均等化的目标。政府公共服务制度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收

入分配的制度安排,是一种对整体社会利益结构的合理调

节和对社会利益的公平分配,因而,政府公共服务的分配原

则应该以符合公平正义为原则,在利益配置上符合“最少受

惠者的最大利益”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政府公共服务应着

眼于两个方面:一是满足全体公民最基本的公共需要的公

共服务,如使每一个人都享有初级医疗保健;二是满足部分

弱势公民的生存需要的公共服务,如针对老龄人的基本养

老服务、针对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针对所有适龄儿童

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等等。在处理公共服务的水平与公共

服务的覆盖面的关系上,应以完善基础性公共服务为原则,

使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

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首先,要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社会参

与的关系。基本公共服务具有显著的公益性质,明显体现

了社会公平正义,因此必须切实强化政府职责,充分发挥政

府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和资金投入,努力提高政

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同时,也必须认识到,

人民群众的公共需求具有多样性、多层次性和动态性特点,

政府只能够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不能够包揽一切,这就要

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建立公共服务供给

的市场参与机制。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政府主办的状

况,变政府主办为政府主导,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其次,要正确处理增加公共服务投入与建立公共财政

体制的关系。公共服务产品和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增加资

金投入。这一方面需要转变政府职能;一方面也必须深化

配套改革,建立与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包括调整财政支出结

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转移支付的力度。既要扩大公共

服务供给的总量,又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

求的突出问题。

再次,要正确处理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关系。因为深

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要贯穿在现代化建设

的全过程,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也是一个不

断提高的过程,因此就要从全局和战略上通盘考虑,分清轻重

缓急,把解决民生问题的近期公共服务阶段性目标与实现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公共服务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着眼于社会和谐稳定,着力强化社会管理,实现政

府职能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维护和促进社会公

平正义,对于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

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还存在一

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比如:社会管理体制不健全,社会政

策不完善;就业形势严峻,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国

有企业改革的攻坚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加速期交汇

在一起,解决就业问题的难度加大;社会分配不公和收入差

距过大的现象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小、

制度不健全、保障水平低;社会矛盾纠纷特别是利益纠纷问

题突出,等等。应该看到,社会管理的职能是政府的重要职

能,在新形势下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各级政府必须着眼于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完善社会管理,

实现政府职能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

一是整合社会关系,构造和谐的收入分配格局,推进社

会公平。整合社会关系,重点是整合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

关系。政府应利用财政、税收、福利等杠杆,对收入再分配

进行科学调控,理顺工资和收入分配的秩序,减少贫困和低

收入群体,实现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的关系和谐。要深化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并存,多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正确处理初次分配和

再分配中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

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

提高扶贫标准,提高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

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职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并且创造

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要保护合法收入,调节

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同时,要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

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公平机会,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

转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趋势。从国际经验看,“两头小、中

间大”、中等收入者占大多数的的橄榄型分配格局,有利于

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值得借鉴。

二是积极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实施

积极的就业政策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也是政府

的职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和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

家,在今后相当长时期,都将面临着体制转轨就业、城镇新增

青年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同时出现,供求总量矛盾

和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的局面,就业问题具有特殊的复杂性

和艰巨性。当前我国面临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再就业压力

也相当突出,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问题十分尖锐。

因此,要把促进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要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逐步确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

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加快发展就业

容量大的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更多的

就业增长点。要继续落实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

政府就业指导,健全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培育完善统一

开放、平等竞争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

有效配置,强化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鼓励各类下岗失

业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再就业。

三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民生的“安

全网”和社会的稳定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当

前,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覆盖范围比较窄,城

乡发展不平衡,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比较薄弱,资金支付

热点聚焦

10 2009年第8期 总第290期

压力大,待遇水平比较低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建设的任务非常繁重。我们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提高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比重,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努力实现社会保障的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和可持续。

四是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要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纠纷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即民事矛盾纠纷、行政矛盾纠纷和刑事矛盾纠纷。这些矛盾纠纷呈现出多发性、群体性、复杂性、长期性等特点。产生这些矛盾纠纷的原因很多,既有体制性因素、法制性因素、领导者因素,也有社会性因素和外部性因素。各级政府应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以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矛盾为重点,建立全过程、多渠道、全方位、法治化与柔性化的社会矛盾调节机制。要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社会與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危机管理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努力学会并善于运用科学、民主、法制的办法处理各类人民内部矛盾。

四、把握全局、突破难点,加大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由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是一个不断深化的渐进过程,因此,转变政府职能也必须瞻前顾后,通盘考虑,放到全局中把握,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当前,既要注意克服畏难情绪和无所作为的精神状态,又要注意克服急躁情绪和简单化的倾向。

第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要突破难点,首先要积极探索和把握规律性,进而增强自觉性和驾驭能力。所谓把握规律性,就要认真总结我国历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认真研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及全面改革的关系,认真借鉴国外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有益经验。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更要认真研究市场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规律及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关系,更好地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职能,努力提高政府宏观调控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要总揽全局,正确处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全面改革的关系,将政府职能转变与其他配套改革结合起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有着内在的联系,是全面改革的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在新形势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为各项改革的交汇点和关结点,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因此,转变政

府职能不能孤立地进行,而必须从全局出发,与各项改革紧密结合起来。转变政府职能说到底,就是通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全面改革扫除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当前,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就要加快转变政府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不断深化投资、财税、金融、国有企业等领域的改革,努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与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套,就要通过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努力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与社会体制改革相配套,就要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特别要强化政府促进就业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同时,要着力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三,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要正确处理与优化组织结构、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以及管理方式创新的关系,着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根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的精神,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要实现三个根本转变,即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需要强调的是,政府职能转变是其它两个转变的前提和切入点,而其它两个转变与政府职能转变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离开了后两个转变,政府职能转变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继续协调推进国务院机构改革、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另外,还要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严格依法行政,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度,完善行政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第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要将改革的总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结合起来,正确处理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关系。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紧迫性的特点。应该看到,深化改革既是当务之急,需要加大力度;但是解决改革发展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同时改革还受到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相应增加了难度,这样就需要从长计议。所以,应该把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结合起来,把自上而下部署与自下而上广泛参与结合起来,科学确定改革的进程和阶段,使改革做到总体推进,配套进行,重点突破,有序运作。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中国

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研究员,北京 100089)

(责任编辑 胡 捷)

申论热点:政府职能转变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政府职能转变 热点分析 转变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 (一)对政府职能认识不清。我国的政府管理模式来源于前苏联,政府包揽所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现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只需要管理那些社会需要而其自身管不了或无人管的社会公共事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事务则由他们根据国家法律和行业规定自主处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许多政府工作人员分不清哪些事务该政府管,哪些事务不该管。他们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除上级明文规定不管的事务外,所有社会事务都要管,认为这样做十分妥当,不会出现管理真空。 (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留恋权力。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因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对权力的留恋使市场机制难起推动作用。因为这种权力可以给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带来利益,失去这些权力,就意味着失去某些既得利益。市场同权力竞争,结果是力不从心,权力通常占据上风,致使政府职能转变滞后,这样,影响行政效率提高,同时产生腐败。 (三)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不健全。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社会自身的管理和服务是否健全密切相关。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功能先天不足,因而所有的事务必须由政府管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社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也日益完善,且表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的趋势,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社会功能越齐全;相反在一些落后地区,因社会自身功能不全,严重制约了政府职能转变的速度。在发达地区可以交由社会管理的事务,在落后地区还必须由政府统管起来,这反过来又阻碍了市场机制的发育。 (四)政府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国民的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行,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有很大提高。但从总体上讲,政府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一是对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行政工作效率不易衡量,担心职能转变会引起负面影响。二是对政府职能只有大致了解,对本层级、本区域、本部门应履行的职责缺乏科学的认识、清晰的界定。不知道哪些职权应归还社会,哪些职能应得到加强。三是等待观望,不敢创新。虽然他们也赞成转变政府职能,但行动上却等待观望,希望有现成的东西可以照搬照抄,缺乏创新意识,也不愿主动探索。四是胸无大局,思考问题往往从小集团、或个人私利出发,对既得利益不愿放弃。五是为人民服务意识淡薄,工作不负责任,方法简单,方式粗暴。凡此种种都说明部分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不相适应。 政策链接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 政府职能归根结底来自于社会客观存在的需要,并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调整,特别在社会出现急剧变革时,政府职能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转变。中国当前出现的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是来自于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以及未来新体制运转的要求。 政府职能的转变包括对所承担的职能进行调整(增加、减少、强化、弱化、重点的转移、方式或方法的改变)和对政府职能在各级政府之间重新进行合理配置两个方面。政府职能应如何调整和重新配置,根据政府职能和影响职能配置的因素,首先应对政府行政环境出现的变化(已经改变、正在改变、未改变)和变化的趋势进行分析,才能对此提出相应对策。 1.政府行政环境出现的变化 政府行政环境包括的范围极广,但归结起来不外一国的政治、行政、经济、社会某方面的具体体制,正是这些体制影响、制约着政府对社会的公共管理,并提出的相应的要求。中国自1978年采取改革开放的战略以来,在许多方面都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有的变化还十分深刻和巨大。在已出现的变化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对政府的行政无疑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放弃产品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影响所及并不限于社会的经济生活领域,而深深遍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导致社会行为规范标准、观念的改变,要求政府相应地进行公共管理方面的变革。 (2)所有制结构在保持以公有制为主的前提下,逐渐实现了多元化的结构体制。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面对的管理对象不再是单一的(或几乎是单一的)国有的经济实体,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已无法被普遍采用。政府必须平等地对待各种成份的经济实体。 (3)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已经建立并逐步趋向完善。国有资产设置专门机关进行管理,初步明确国有资产的产权所有者代表,从而使行业经济主管部门的地位发生变化。 (4)政府面临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的社会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成长,市场经济运转必然对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产生影响,导致新社会问题或使原有的某些社会问题变得复杂或尖锐,要求政府加强社会管理。 (5)地方政府将更为关注所在地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权益,尽管政治、行政体制在一个时期里不会出现根本变革,但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完善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加上市场经济运作后居民更为关注自身的日常利益,参与地方管理的意识随之增强,这一切将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的活动中得到体现,特别是在基层这一级,这必然导致地方各级政府更为关注本地居民日常生活中诸问题的权益,从维护当地的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出发,更为重视以地方社会生活诸问题的管理,这在城市政府中表现更为突出。 中国政府行政环境的上述变化,是在社会处于平稳发展时期里出现的,涉及的不是政治统治,而是要求更好的解决在充分发挥社会应有调节功能的同时,协调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减少国家直接干预,增强宏观调控。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采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在产品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职能内容与配置,显然不能适应和满足新体制运转形成的需要,必须为此作出相应调整。 2.政府职能的重新调整 政府职能取决于社会发展形成客观需要。中国行政环境变化的趋向表明,中国政府的职能内容,将在经济管理与社会管理调整两个方面作出调整。 从经济管理方面看,政府职能的调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同企业之间不再保持上下级的隶属关系,解除了政府经营经济的职能。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成为拥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同政府间,以至同行业主管部门之间不存在上下级关系。政府不再能通过行政指示、行政命令干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只能从所有者权益角度行使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党课讲稿(30页)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党课讲稿) 前言 大家好,我今天讲课的题目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六轮行政体制改革,到目前为止行政体制改革的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十八大以后开启了第七轮行政体制改革,这一轮行政体制改革紧紧围绕着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为主线,进行了一系列的部署。下面我主要以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二中全会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向大家就政府职能转变与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容做简要介绍。 第七轮行政体制改革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并重。在二中全会的报告以及三中全会的报告当中,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进行了一系列的部署。这些部署就内容来看,与前六轮改革既有延续性,也有创新性。 就我们目前的职能转变的工作部署来看,职能转变工作涉及到多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职能转移,重点是解决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这个改革与前六轮的改革是具有延续性的,这个重点解决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问题,重点是理清楚政府什么东西该管,什么东西不该管,重点是解决政府哪些管了不该管,管

不了也管不好的事,这是我们长期的一个议题。 在这轮的改革当中,政府职能转变工作的还进行了其它方面的部署,包括职能的下放,它的重点是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第三个方面是职能的整合,主要解决部门间职责的配臵问题。第四个方面是关于职能加强,主要解决我们宏观和微观的问题。 这些折射出来我们这轮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有一些突出的亮点,这些亮点我们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第一点职能转移的延续性工作“攻坚克难”。攻坚克难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方面是行政审批制度作为职能转变的关键抓手,我们在这轮改革当中有实质性的坚定的步伐在推进。用我们部门的话来讲我们这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连汤都肉都端出来了.第二方面是我们对市场的功能定位,有了一个突破性的飞跃。我们把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作用定位为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有了亮点,延续性工作上面我们有亮点。还有一些是创新性的工作,职能转变不单纯聚焦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边界的理清,我们在理清楚政府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这个领域以后,我们把政府该管的事情如何管好,这个也成为这轮政府职能转变工作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重点。所以三中全会里面有一个提法叫“有效的政府治理”,也就是说政府内部我们该管的事情,我们政府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我们如何管好。 这个就涉及到政府职能在政府结构上面的配臵问题(纵横维度职能结构配臵受到关注),这个结构包括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玉屏县平溪镇为例 杨 伟 【内容提要】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政府,与公众有着直接、广泛、密切的联系,承担着广泛的经济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对地方乃至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及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群众民主意识的逐步增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 【关 键 词】 乡镇政府 政府职能 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者简介】贵州民族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02级 杨伟 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形成行为规范、运行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农村实行农村改革和免征农业税后,如何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是当前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乡镇政府职能的要求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新农村的概念,最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农村”的概念再一次引起农村干部的高度关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说,所谓“新农村”应该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①“新房舍”就是农村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体现节约土地、材料和能源的特征;“新设施”就是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新环境”主要体现在生态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一、政府职能转变概述 (1) (一)政府职能的内涵 (1)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内涵 (2) 二、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现状分析 (3) (一)政府职能的现状 (3)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 (3) (三)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 (4) 三、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4) (一)管理理念存在偏颇 (4) (二)角色定位不够精准 (5) (三)政企、政市关系不顺畅 (5) 四、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分析 (5) (一)树立政府科学的行政经营理念 (6) (二)合理界定政府职能角色 (6) (三)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内容 (7) 参考文献 (7)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众所周知,不同社会形态和不同历史阶段的政府职能的重点、内容、范围和行使职能的方式是不同的,为此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一个动态的长期过程。只有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府职能才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政府职能转变内涵及其理论基础的进行全面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现状,提出了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管理理念存在偏颇、角色定位不够精准、政企、政市关系不顺畅,文章最后在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建设性对策: 树立政府科学的行政经营理念、合理界定政府职能角色、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内容。 【关键字】角色定位,政府职能,现状,对策 政府职能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政府职能在性质、内容、手段和方式上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切实转变我国政府职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政府的职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迅速高效地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适应经济发展,对我国政府是一个挑战,不仅关系到经济改革的成败,也是关系到政治改革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要尤其注重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和完善。 一、政府职能转变概述 (一)政府职能的内涵 政府职能就是指政府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责和功能。政府职能反映了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政府职能的主体是行政组织系统及其工作人员。表现为在中央为国务院及各部委,在地方为地方政府及其组成部分。所以说政府主体履行职能的能力如何,决定着政府组织体系的效率高低。二是政府职能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要求。政府

浅论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

浅论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至今采用先经济后政治的方式虽然使经济逐步步入正轨,但政治明显脱节,不论在处理突发事件还是某些外交和经济问题时不免捉襟见肘。所以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进行研究分析,以用政府职能的转变说明我党在政治以及执政能力上的成熟,这种能力的强化证明一个务实成熟的政党的发展,不仅贯彻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且对经济和政治现实的把握日趋合理。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动因内容 经济体制的转型对于政治体制的要求与当前政治体制自由状态存在着矛盾,尤其是对政府职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职能的转变具有迫切性。[1]中国政府发展方向的新定位,中国在经济不断发展、市场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应当深化和细化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责的认识,更有必要在此基础上把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推进到新的阶段。建设服务型政府又是中国政府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继续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 政府职能是在一定的时期内 ,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和功能 ,它反映了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与方向。因此,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题中之义。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的体制需求:经济体制转型;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环境变化。 1.经济体制转型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在我国,社会转型根本上是经济体制的转型,经济体制的转型对于整个社会的转型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传统的政府经济职能存在很多弊端,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原有政府经济职能的条件已发生了重大新变化,某些方面甚至是根本性变化。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企业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正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推动下,政府职能才具有了转变的现实必然性,而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和地方稳定发展的推动者——地方政府,其职能也随之发生变化。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必须十分关注经济的发展,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经济活动领域。这样,经济领域的变革必然会引起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方法和手段的改变。 2.政治体制改革要求政府职能转变。我国政治体制仍然明显地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确实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进一步强调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因此必须继续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力争取得新的进展。 3.社会环境变化要求政府职能转变。当前,我国的文化、技术、教育、法制、自然资源、人文、社会、经济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则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地方政府职能,政府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自身,保持在更高层次上与变换了的环境平衡。社会转型所导致的新社会问题使原来的社会问题变得复杂和尖锐,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加强社会管理。 二、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研究政府职能变革的实质是思考如何在制度变迁的条件下适度界定政府职能,如何实现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从而使政府能够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所以根据当前我国的形势下,政府职能转变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区政务服务中心围绕政府职能转变,改善经济发展软件环境,将结合新洲的实际,找准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和工作切入点。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创新,着力构筑六大平台,提高行政效能,为推动新洲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建设审批办证平台,营造便民、高效、优质的服务环 境 (一)强力推进行政职能归并。进入区政务服务中心的部 门和单位,应将本部门的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进行有机整合, 成建制进入政务大厅,实现“一楼式办公,一窗式收费,一站式 服务”的行政审批服务。 (二)强力推进并联审批。凡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审 批的事项,分门别类确定并联审批的牵头部门,由牵头部门按 照“一门受理、抄送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的要求,配合 区政务中心、区监察局召开联席协调会议,负责组织好并联审 批工作。 (三)强力推进收费管理。严格规范行政性收费和经营服 务性收费,实行“五个一”管理。一是实行“一门式”收费。即所 有收费要一律进中心办理。二是实行“一库式”缴存。即所有收 费资金要一律到政务中心银行窗口缴纳,实行财政非税收入系 统打票制。三是实行“一费制”收取。即投资代办项目,由政务 中心统一计算收费金额,在测算时统一按下限收取,部门窗口 打单、业主一次性缴纳到服务中心银行窗口。四是实行“一个口”上报。即政策性减免的,由申请人向部门窗口提出,由政务中 心汇总后统一上报区政府研究决定,采取先征后减,先征后免

的方式进行减免,以杜绝多收少收和乱收费行为。五是实行“一 个章监管”即所有行政收费票据和应税票据的发放和核验都要加 盖“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票据监管章”,源头上以票控管,以证控税、以证控费,杜绝税费流失和项目双轨运行。 二、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交 易环境 (一)整合重设机构。按照鄂办发[2009]36号文要求组建 区综合招投标中心,与区政务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的管理模式,全面推进综合监管机构,统一招投标综合平台, 统一评标专家库,统一行业自律组织,统一行政监管规章制度 等“五统一”机制制度,凡本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 有偿转让、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网上药品集中采购等全部纳 入综合招投标中心运作,推动公共资源集中交易市场配置。 (二)理顺管办关系。综合投标中心与相关职能部门实行 管办分离。相关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先期受理、申报文本制作及 全程监管工作区综合招投标中心具体负责交易过程的实际操作,在操作中由区监察局派出专人负责对中心内所有交易活动实行 全程监察,确保综合招投标活动依法有序开展。 三、建设效能监察平台,营造透明、廉洁、规范的政务环 境 (一)实行电子监控。在政务服务中心所有场地要安置音频、视频设备,办件电脑安装电子监察软件系统,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电子监督检查,真正实现“阳光作业”透明办公。 (二)加强行政监察。区执法监察室,工作重心移到政务 中心对各部门以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对政务公开、行 政效能、政风行风、优化环境,客商投诉等效能运行情况进行 全方位监督,对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及时予以查处。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发布时间: 2007-10-4 19:20:38 被阅览数: 1420 次作者:王东梅 文字〖大中小〗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商 品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将突破传统的一国范围而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基础性的调节机制。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基础性作用的扩展,极大地改变了政府的运作基础和环境,原来在一国范围内构建的传统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现实。为更多地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2001年中国主动做出了加入世贸组织的重大战略选择,这意味着中国更深入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中国经济将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国际 竞争与考验。这种竞争,从表面上看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但其背后是政府管理方式、机制、职能与效率的竞争。如何适应新形势,调整政府职能,从而在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是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带来的挑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 轨的国家。因此,中国政府转变职能同时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经济欠发达三重挑战,这就使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更为艰巨。 1.要求政府必须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经济全球化是以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为基础的,没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就没有生产要素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的经济全球化了。中国的市场化改革的任务远未完成,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中国要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尽快完成本国的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制环境,以吸引世界范围内的人才、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汇聚,借以推动本国经济快速发展。 2.要求政府在开放市场过程中必须合理把握进程市场开放是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属性。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就必须开放其国内市场,这是发展中国家最终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但伴随着市场开放而来的,往往是发展中国家国内产业受到冲击,其弱小的国内经济容易被强大的外部经济冲垮,对开放与改革进程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就要求政府在推进市场开放中要循序渐进, 在扩大开放前要加快国内改革,提高国内企业和市场对外部冲击的适应能力,同时合理把握市场开放进程,采取得力措施化解开放市场可能引起的矛盾,使负面效应尽可能降低。 3.要求政府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运行机制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中国既要防止内部经济的过冷与过

从十八大谈转变政府职能

从十八大谈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对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意义重大。深入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需要处理好六个关系。 处理好简政放权与加强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激发市场、社会的创造活力 简政放权与加强管理和服务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两个方面。简政放权,目的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加强管理和服务,目的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政府工作的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处理好简政放权与加强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既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推动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重大举措。 为了增强市场和社会的活力、激发发展动力,政府就要把该放的权力坚决放开、放到位、放彻底,不能因为担心放了容易乱就畏首畏尾、不敢作为。《决定》指出,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应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该由企业决策的事交还给企业,把该由市场决定的事交还给市场,打破各种影响公平准入和公平竞争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保证各类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转变政府职能,只有把不该管的放下,才能合理取舍,集中力量,有的放矢,把该管的管到家。在强调简政放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性的同时,也要看到市场并非万能,缺乏监管的市场会出现种种“病态”;社会组织也并非力量无限,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大事、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管不了也做不好的事,恰恰是政府应当尽责之处,不能一放了之,当“甩手掌柜”。为此,《决定》指出,“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通过加强政府管理服务职能,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等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处理好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关系,发挥各个层面的积极性 转变政府职能,需要整体构思、通盘考虑、上下贯通,把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整篇文章做好。既维护中央的权威、上级的政令,也发挥地方、基层的积极性;既防止一统就死,也防止一放就乱;既坚持上下一盘棋,又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注重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为各地因地制宜留出合理空间。不同层级政府间的职能配置,应根据实际需要,遵循权力和责任同步的原则,该上收的上收,该下放的下放,形成权责一致、事权与财力相

政府职能转变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政府职能转变调查报告 篇一:xx市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调研报告 xx市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和 职能转变调研情况汇报 (20XX年4月18日) 省编办: 根据《关于配合开展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以及开发区(高新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调研工作的通知》(xs 编办函 [20XX]122号)精神,围绕调研提纲要求,现就我市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市县政府机构改革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全会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情况,对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主要认识和体会。 党的十八大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

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胡锦涛总书记的主题报告实事求是、高瞻远瞩,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指引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纲领性文件,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 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到要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视,对于指导机构编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了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的要求,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制度保障的目标。党的十八大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召开后,我市机构编制部门即召开会 议进行了专题学习,要求全市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把机构编制工作与党的十八大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出 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特别要深刻理解把握党的十八大报告有关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要求,切实把思想认识和实际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机构编制工作。要对《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等主要内容认真研读,准确领会其精神实质,以此指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全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考题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总分:100 及格线:60 考试时间: ?81分 ? 1.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指()。(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投资、消费、进口 o B.消费、进口、外贸 o C.投资、消费、外贸 o D.投资、进口、外贸 ? 2.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冗政集权 o B.冗政放权 o C.简政集权 o D.简政放权 ? 3.各个机构、各级政府在权利运行过程中应以()为中心,优化完善运行机制。(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提高财政收入 o B.提高行政效率 o C.提高人员素质 o D.扩充行政职能

? 4.审批制度改革始于(),发起时是为了解决政府权力过于集中、权钱交易、权力寻租等问题。(单选题3分)得分:0分 o A.2000年 o B.2001年 o C.2002年 o D.2012年 ? 5.我国政府人员编制要在总量()的前提下,更好地优化结构,适应职能转变的需要。(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只减不增 o B.只增不减 o C.不增不减 o D.适度增减 ? 6.十八届三中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上,提出了国家()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教育体系 o B.经济体系 o C.文化体系 o D.治理体系 ?7.下列各项中,不利于提高政府效能、国家长治久安的措施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转变政府职能 o B.简政放权

o C.增加行政审批事项 o D.下放行政审批事项 ?8.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公有制经济 o B.非公有制经济 o C.私有制经济 o D.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9.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信息共享的必要措施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相互交流 o B.摸清家底 o C.取消监督 o D.中央领导 ?10.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职能转变 o B.权限转变 o C.机构改革 o D.编制改革 ?11.政府职能转变重点解决政府和政府外部的权责利益关系,包括与()之间的关系。(多选题4分)得分:0分 o A.企业 o B.公民

电子政务对政府职能转变的作用

电子政务对政府职能转变的作用 摘要: 政府职能是行政系统在社会经济中所承担的职责,转变与更新政府职能是行政系统适应环境变化的基本方式。面对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市场化为动力的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以知识创新为内核、以产业信息化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的挑战,电子政府的创建与推动,为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设备与技术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它使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成为必然。 关键词:职能转变;机构改革;服务 一、引言 电子政府是政府改革的必经之路,在网络载体上实现对政府管理的创新和对政府职能的转变,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现实问题。通过建立电子政府,可以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网上树立各级政府的新形象。使各级政府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公众,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电子政府符合政务公开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增加执政透明度,对于建立一个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对促进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电子政务的内涵 电子政务概念产生于90年代末期,是继电子商务后出现的。电子政务在国外称为电子政府,即Electronic Government。电子政务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价、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1]其核心内容是指在政府内部行政电子化与自动化的基础上,利用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建构一个虚拟政府,即跨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系。 电子政务的含义可从这样三个方面全面理解:第一,电子政务的主体是政府机关。政府担当着管理社会的角色,掌握着80%以上的社会信息,有足够的权威和能力引导、调解、管理社会资源。第二,电子政务并不是将传统的政府管理和运作简单地搬上互联网,而是要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运行方式、行政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加高效地运行,并实现政府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第三,电子政务的重点是“政务”而非“电子”。 电子政府是政府改革的必经之路,在网络载体上实现对政府管理的创新和对政府职能的转变,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现实问题。通过建立电子政府,可以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网上树立各级政府的新形象。使各级政府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公众,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电子政府符合政务公开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增加执政透明度,对于建立一个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对促进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试题及答案(综合套题)

考试标题《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下试卷 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5 道,单选题 15 道,多选题 10 道,总分100 分,60 分及格。 所属课程《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下倒计时 33:6 得分:86.25!恭喜, 一、判断题(15 道) 1. 党的十八大关于服务型政府的论述以及2013年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论述中,都涉及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问题。 正确 2. 大部门体制改革,是优化公共服务的一个必要条件。 正确 3. 1993年行政体制改革的成果为设置党政综合机构。 正确 4. 1982年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为适应经济工作重心的转移。 正确 5. 2008年行政体制改革效果显著。 错误 6. 资源配置方式对政府组织架构及其部门设置具有决定作用。 正确 7. 大部门体制改革,是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所要求的政府架构。 正确 8. 十八大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正确 9. 目前,我国的社会组织存在着没有注册登记的问题。 正确 10. 大部门体制对政府组织结构优化的重要意义包括大部门体制与政府管理扁平化。 正确 1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新任务:“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

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正确 12. 中国地域辽阔,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国务院部门管得过多过细,既管 不了管不好。 正确 13. 大部门体制是政府职能的载体,而政府需求归根结底由社会需求决定。 正确 14. 大部门体制,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个基本前提。 正确 15. 十四大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正确 1. 1987年行政体制改革的最大贡献是减少了副职,促进了干部年轻化。 错误 2. 十八大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正确 3. 大部门体制对政府组织结构优化的重要意义包括大部门体制与政府管理扁平化。正确 4. 1982年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为适应经济工作重心的转移。正确 5. 1993年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明确。正确 6.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概括而言,发展是指和谐发展。 错误 7. 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正确 8. 大部门体制是政府职能的载体,而政府需求归根结底由社会需求决定。正确 9. 目前,我国的社会组织存在着没有注册登记的问题。正确 10. 2003年行政体制改革错过了通过调整上层建筑促进科学发展的战略时机。正确 11. 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亮点在于将转变政府职能放在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位置。正确 12. 大部门体制改革如果没有党政高层亲自推动,步履维艰。正确 13. 大部门体制改革,是优化公共服务的一个必要条件。正确 14. 大部门体制改革本质上属于行政权力在党政机构内部的重新配置。正确 15. 1993年行政体制改革的成果为设置党政综合机构。正确

关于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 所谓政府职能,是指政府为实现国家利益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负有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政府职能具有共同性、差异性和阶段性的特征,它揭示了政府在社会经济中的基本方向和基本作用,回答了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改革,从总体上看,我市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政府管理经济的体制发生了显著变化,政府管理职能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直接从事和干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的现象大大削弱,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综合协调的职能明显增强;单一追求高增长目标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工作重心逐渐集中到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上来;服从于长官意志的行政内容的随意性和行政裁量的自由化得到限制,政府行为的法定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以人为本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不断丰富,政府的政策方针更多注重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尽管我市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政府职能还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转变,部门管理体制还不够配套,依法行政意识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笔者认为,目前,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有:一是干预经营,集权审批,市场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得以充分发挥。“管理就是审批”、“重权力轻责任”的观念

一直在很多部门单位同志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习惯于出现问题,就要求加大审批力度,增加审批事项,甚至越俎代疱,把本该由市场、企业和社会调节管理的事统统包揽过来。同时,还存在着审批事项法律依据不充分,审批条件、程序不公开,审批责任不明确,审批监督机制不健全,审批与收费挂钩等问题,这样不仅容易造成部门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更直接影响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干扰企业自主经营,甚至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 二是体制不顺,因权设事,“三乱”现象还不能得到全面禁止。按照现行的财税管理体制,社会公共事业的一部分投入采取税外加费的办法解决。长期以来,对这些行政事业性收费缺乏强有力的监控管理措施,这就使一些政府部门大权在握,为其利用公共权力谋取小集体或个人私利提供了方便。“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屡禁不止。一些部门在利益的驱动下,总是不遗余力来争取审批收费权,存在着增设“门槛”,增加办事环节的现象,甚至造成多重管理、重复收费等问题,借加强管理之名,行收费牟利之实。 三是执法不严,侍权干预,行政执法制度机制还不够健全规范。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行政管理的主要精力应放在维护社会公正、保障经济秩序、实行公平竞争上。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的主要职能是当好社会、市场赛场上的“裁判员”。现实情况是,由于市场经济转轨,法律法规还需要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需处理好六个关系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需处理好六个关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对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意义重大。深入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需要处理好六个关系。 处理好简政放权与加强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激发市场、社会的创造活力 简政放权与加强管理和服务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两个方面。简政放权,目的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加强管理和服务,目的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政府工作的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处理好简政放权与加强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既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推动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重大举措。 为了增强市场和社会的活力、激发发展动力,政府就要把该放的权力坚决放开、放到位、放彻底,不能因为担心放了容易乱就畏首畏尾、不敢作为。《决定》指出,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应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该由企业决策的事交还给企业,把该由市场决定

的事交还给市场,打破各种影响公平准入和公平竞争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保证各类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转变政府职能,只有把不该管的放下,才能合理取舍,集中力量,有的放矢,把该管的管到家。在强调简政放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性的同时,也要看到市场并非万能,缺乏监管的市场会出现种种“病态”;社会组织也并非力量无限,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大事、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管不了也做不好的事,恰恰是政府应当尽责之处,不能一放了之,当“甩手掌柜”。为此,《决定》指出,“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通过加强政府管理服务职能,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等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处理好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关系,发挥各个层面的积极性 转变政府职能,需要整体构思、通盘考虑、上下贯通,把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整篇做好。既维护中央的权威、上级的政令,也发挥地方、基层的积极性;既防止一统就死,也防止一放就乱;既坚持上下一盘棋,又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注重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为各地因地制宜留出合理空间。不同层级政府间的职能配置,应根据实际需要,遵循权力和责任同步的原则,该上收的上收,该下放的下放,形成权责一致、事权与财力相匹配的政府间职能划分体系,避免因事权下移、财权上移而产生权、责、利不对称分布,强化下级地方

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内容

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内容? 我们从88年进行政府第二次机构改革的时候,就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的目标,到93年,转变政府职能仍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98年改革仍然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最主要的内容。当时大家注意到,我们在98年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以前,虽然在十年之前就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的历史性任务,但是并没有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内涵,即政府职能究竟往哪里转?对此在98年以前我们没有明确的说法。在98年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中,我们对政府职能的方向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要使我们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这种政府职能最终要转变到三个领域:一是要转到宏观调控方面。第二,要转变到社会管理方面。第三,要转变到公共服务领域。98年这次政府机构改革对政府职能的转变方向做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即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三个方面。 我们对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中国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战,以及我国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特征等的分析。下面重点分析一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制约着转变职能。 政府职能的转变是牵涉很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如体制问题、机构的设置问题、运行机制的问题。但是就中国目前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来看,最关键是要处理好四种关系,首先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其次要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第三要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第四要处理好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只有这四种关系得到很好

的处理,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所以我的基本判断是:我们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目标解决了一个问题,即政府职能向哪里转,要转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这只是解决了目标问题。但是要实现这些目标,有赖于以上四种关系的合理处理。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 杨兴烨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是我国行政管理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的一项永恒主题,又随着历史进程的前进和形势发展的变化而不断得以丰富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攻坚任务艰巨,对外开放面临新形势,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温家宝总理在关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正确地履行政府职能。”并指出,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和重要任务。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从来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服务型政府任务的提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来自于强劲的消费需求。但这些年我国的消费率持续走低,并逐渐构成对经济健康发展的潜在威胁。消费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公共服务供给不到位,由此导致城乡居民消费预期不稳,消费倾向下降。比如,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价格上涨速度过快,政府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相对不足,城乡居民不得不把可支配收入中很大的一部分用于预防性储蓄,从而收缩即期消费①。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建设服务型政府对启动国内市场,拉动内需,改变我国当前投资、消费严重失衡的局面,逐步实现经济增长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人均GDP刚刚超过2000美元。国际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都表明,这段时期我国既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矛盾和问题的集中显现期,而很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与公共服务短缺相关联。比如,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失地农民,由于社会保障的不到位,这部分人群极易对政府和社会产生不满和怨气,引发群体性事件。应当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和不同利益主体的出现,各种基于不同考虑的利益表达和利益诉求开始成为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困难群体的普遍需 ①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18条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