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招教教资系列1: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的学习理论及教育的启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斯金纳
学习理论及教育启示
社旗县教师进修学校张晓全
斯金纳1:个人简介及学习理论要点概述
文章摘要:
本文简要叙述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奠基人斯金纳的生平及学习理论的要点,并根据其理论要点设计部分有代表性的习题及答案详解,题型包括单选、简答和材料分析。

希望通过对下面知识的学习,能够深刻理解行为主义者关于对学习的意义及其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简介
斯金纳:
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也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

以其操作性条件发射学说区别于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

二者的本质区别是: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的公式:S・R,即刺激•反应;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公式:R・S,即反应•刺激。

二.基本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

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

与这两类行为相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
分为两类。

与应答性行为相应的是应答性反射,与操作性行为相应的是操作性反射,斯金纳认为,人类行为主要是山操作性反射构成的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是作用于环境而产生结果的行为。

在学习情境中,操作性行为更有代表性。

2•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的工具:他设计•了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
用口鼠、鸽子和老鼠等做实验。

3•强化物:凡是能增强行为频率的刺激或事件都是强化物。

根据强化的来源,可
以把强化物分为两类: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一级强化物,这种强化物在没有任何学习发生的悄况下也起到强化刺激的作用:满足社会文化需求的二级强化物,人类特有的强化物,是决定人类行为强有力的强化物,也成为条件强化和习得强化。

4•强化:
斯金纳在对学习问题进行了大ft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理论,十分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强化就是通过强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而强化物就是增加反应可能性的任何刺激。

斯金纳把强化分成积极强化(正强化)和消极强化(负强化)两种。

积极
强化是获得强化物以加强某个反应,消极强化是去掉可厌的刺激物,是山于刺激的退出而加强了那个行为。

5•惩罚:
惩罚也分为呈现性惩罚和移除性惩罚两种,当不良行为发生后,呈现一种厌恶刺激叫呈现性惩罚,以减少不良行为发生的概率;当不良行为发生时,移除一个愉快刺激,属于移除性惩罚。

斯金纳认为,惩罚的效果不如强化的效果好,惩罚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6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
逃避条件作用强调厌恶刺激己经出现,且人受到伤害,类似悄况在以后出现时就避免发生。

回避条件作用是建立在逃避条件作用基础上发生的,当预示厌恶刺激将要呈现,即
做出反应,以避免受到伤害,个体并没有受到伤害
7•普雷马克原理
乂称祖母法则,即用高频活动(学生喜欢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学生不大喜欢但乂必
须要做好)的强化物,以便使低频活动得以实现。

8•强化程序
按照强化的程序,可分为每次行为之后都给予强化的连续强化和间隔一定时间和次数的间隔强化,间隔强化乂分为固定比例和变化比例强化,固定时间和变化时间强化。

研究表明,固定时间和固定次数强化,会出现效果出现有规律道徳起伏现象,称之为“扇贝效应”,扇贝效应的产生不利于强化的效果持续提高。

9•消退
当条件刺激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就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的现象。

20•程序教学
斯金纳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提出了一种个别化的教学模式一程序教学论或者程序
教学模式。

其基本原理是釆用连续接近法通过设计好的程序不断强化, 使学生形成教育者希望的行为模式。

其原则包括:小步子•及时反应•自定步调・及时反馈•低错误率原则。

(记忆口诀:小鸡自己低)
M•行为塑造
塑造就是通过小步强化帮助学生达到U标。

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m 采用连续
接近法,对趋向于所要塑造的反应的方向不断基于强化,直到引出所需要的的新行为。

强调只有朝着塑造行为的方向发展才给予强化,下次强化必须出现比上次有进步才给予
强化。

斯金纳2:新行为主义的奠歴人斯金纳
相关理论的习题及解释
2•在日常生活照,人们见到垃圾绕道走,这体现()
A.负强化的作用
B・回避条件作用
C•正强化的作用
D.逃避条件作用
2•某学生因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他的处分,这是(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3•为了让小红好好学习钢琴,妈妈每次都会在小红练完琴之后给予夸奖,并买一支雪糕给她吃。

小红妈妈的这种行为是对()的理论的运用。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C•华生D.罗杰斯
4•为了让小红好好学习钢琴,妈妈每次都会在小红练完琴之后给予夸奖,并买一支雪糕给她吃。

小红妈妈的这种行为是对()的理论的运用。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华生
D.罗杰斯
5•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U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复杂的行为,称为(
A•行为塑造
B•行为训练
C•行为矫正
D•行为强化
6•教师让学生做作业,学生就去实施做作业的行为,教师给予学生表扬; 第二次做作业的时候,学生的做法和第一次一样,没有改观,教师还给予表扬, 按照斯金纳的观点,第二次表扬不属于(
A.正强化
B•强化
C•行为塑造
D•鼓励
【试题答案及解析】
1.D逃避条件作用是指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
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肌的一类条件作用。

其本质是这种厌恶刺激曾经或者正在对机体在成伤害,所以,当这种厌恶刺激出现时, 有机体进行逃避,以避免再次或者继续造成伤害。

基本相同的例子还有:在河边散步遭蚊虫叮咬就回家了,这个例子是正在遭受伤害从而逃避;感到教室、室内、大街上太吵闹、人声嘈杂等而离开,同上例一个道理,都是逃避条件作用。

2.B当学生的行为有改进、提高、进步等,教师要对该生的行为进行强化,其中
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加该行为在以后发生概率,叫负强化,也叫消极强化,本例符合负强化在教学中的运用。

3.A桑代克提出的三个学习主律中的效果律是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导
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本题中,妈妈在每次练习结束即给予强化,让小红得到满意的结果,从而提高小红练琴的热悄和积极性, 符合桑代克的效果律。

4.A本题和上题题干没有变化,只是选项不同,本题答案选A,在斯金纳的操作
性条件反射学说里,当行为发生后即给予表扬、鼓励、赞赏、奖励等强化,可能使该行为在以后发生的概率增加,就是在教育教学中正强化的运用。

5.A斯金纳认为,所谓塑造,就是通过小步子强化帮助学生达到H标,他采用连
续接近的方法,对趋向于所要塑造的反应的方向不断的给予强化,直到引出需要的所需要的新行为或者更为复杂的行为,所以斯金纳提出了“教育就是塑造行为” 的命题。

6.C按照斯金纳的观点,所谓行为塑造,只有当行为朝着所需要的方向变化时才
能给予的强化,第二次和以后的强化只能比原先的行为有进步,更趋近目标,才给予强化,叫行为塑造,才能达到行为塑造的目的。

本例中,第二次行为并不比第一次进步,即给予表扬,只能算是强化、正强化或者激励,而不能称之为行为塑造。

斯金纳3:新行为主义的奠基人斯金纳
相关理论的习题及解释
7•小明上课聚精会神、认真听讲受到老师表扬,很高兴;但回到家里把家里弄乱,
妈妈批评了他一顿,还不让他玩游戏,他很不开心。

小明的老师和妈妈的行为分
别属于()
A.正强化负强化
B.正强化惩罚
C.负强化惩罚
D.负强化消退
8•如果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孩子按时完成作业,以下最合适的安排
A•规定好每周看电视的时间
B•先让孩子看电视再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C•惩罚孩子看电视时间过长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9•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 < )学习理论。

A•经典性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非条件反射
D•认知结构
10•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都认为()是形成和巩固条件反射的重要条件。

A•强化B•诱因
C•动机D•需要
M•某学生害怕老师提问,当他发现坐在教室后边提问时不抬头,就不大会被提
问,后来他就越来越多的表现出类似的行为。

从行为主义的观点看,这是山于该生曾受到(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D•分化
12•斯金纳的迷箱实验发现,起初小口鼠在迷箱里乱窜,无意中触碰到迷箱中传
送食物的杠杆而获得食物,后来,多次同样的行为得到相同的结果,小白鼠按压杠杆的频率迅速增加。

这个实验说明对行为塑造起作用的是(
A•分化B•强化
C•泛化D•类化
13•—名调皮的学生屡次违反纪律,老师让其站在教室后面听课。

这里老师利用
的强化类型是(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D•消退
24•下列属于负强化的是(
A•校长对迟到的老师按规定扣发绩效工资
B.老师不再批评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
c・感到屋内人声嘈杂而暂时离开房间
D•上课扮怪相而不再有老师和学生关注
15•—名学生早上到学校后主动打扫教室,老师见到后提出表扬,之后,这个学
生经常早到教室打扫卫生。

这可以用()原理来解释。

A•替代强化
B.负强化
C•操作性条件反射
D•经典性条件反射
26•婴儿偶尔发出类似“妈‘‘的声音,妈妈便报以微笑和抚摸,于是孩子学会了
叫“妈妈这是一种(
A•无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经典性条件反射
【答案及解析】
7.【答案】B老师希望小明认真听课的良好行为在以后类似悄境中发生的概率
增加,给予他表扬,也就是愉快刺激,属于正强化;妈妈为减少不良行为在以后类似W境中发生的概率降低,采用批评也就是给予厌恶刺激,属于惩罚。

8•【答案】D 如果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则必须按照事先规定的动作完成之后给予强化,
才有好的效果。

这也可以用普雷马克原理来解释,用看电视这一高频强化物,来完成对低频强化物的强化作用。

9.【答案】B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最核心的不同就是:前者是R・S,后者是S・R。

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10.【答案】A 二者都认为“强化"在改变行为时的重要這义,只是巴甫洛夫提出强化在动作发生之前,斯金纳认为,行为发生之后也能进行强化。

11.【答案】B 本题是一个非常奇特的题,其解释不同于一般的负强化。

一般的负强化是移除不愉快刺激,使良好行为发生的规律增加的一种条件作用,但是本题所涉及的内容并不指“良好行为J而是个体自身为摆脱恐惧或厌恶刺激而采用的一种消极手段,但痛苦解除了,这一类题非常独特,一定要记着答案。

22 •【答案】B 斯金纳的实验就是验证动作发生所进行强化对以后动作的影响。

13.【答案】C 老师用给予厌恶刺激的办法用以减少不良行为在以后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因此是惩罚手段。

14.【答案】B 本题A属于惩罚;B属于负强化,即移除厌恶刺激用于提高该行为在以后类似情境中和发生的概率提高的条件作用;C属于逃避条件作用,D 属于消退。

本题描述属于先有行为,然后给予愉快刺激的正强化的操作性
斯金纳4:新行为主义的奠基人斯金纳
相关理论的习题及解释
17•若有人在班里起哄,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老师稍作停顿继续上课,
不做任何反应,起哄的现象减少了。

这符合操作性行为的(
A •正强化规律
B •负强化规律
C •消退规律
D •惩罚规律
28•小明由于成绩下降,老师增加了他的家庭作业量,小明很不开心。

这里老师
应用的是(
A. 正强化
B.负强化
16.【答案】B
条件反射原理。

C•正惩罚 D.负惩罚
19•高频活动可以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

小明喜欢玩游戏而不喜欢写作业,我们可以告诉他,不写完作业就不能玩游戏,或者只有好好写完作业才能玩游戏。

这种原理是()提出来的。

A•普雳马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桑代克
20•老师运用惩罚来管理学生时,应该注意(
A•惩罚可以经常使用
B.任何时候都可以利用奖励代替惩罚
C•惩罚应该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做出
D•惩罚应当在错误行为发生后一段时间再做出
21•有的学生平时不注意学习,在期中、期末考试到来时临时抱佛脚,开夜车加倍学习。

可以解释上述现象的是(
A•扇贝效应B•马太效应
C.边际递减效应D•蝴蝶效应
22•下列没有运用正强化手段的是(
A.教师对上课遵守纪律的学生进行口头表扬
B•家长对取得优异考试成绩的孩子给予物质奖励
C.教师对本学期品学兼优的学生颁发“三好学生”奖状
D•教师安排不自觉午休的学生去打扫学校宿舍楼的卫生
23•案例分析题:
某学校一年级学生小明在其他学生都准备午休的时候,要玩游戏,不愿意午休, 这样以来,其他学生也不愿唾觉。

张老师说:“今天中午如果谁按时午休,回家的时候奖励一朵小红花,如果不好好午休,他就没有小红花带回家去「同学们听到后,都纷纷回到床上睡觉了。

问题:
请用相关的学习理论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
17.【答案】C 消退是一种无强化行为,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U的。

不强化而去淡化某种行为,既可以消除不正确的行为,乂不会带来像惩罚那样带来的感悄受挫等副作用,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都证明了这一点。

18.【答案】C 正惩罚也叫给予性惩罚,本题就是老师对成绩下降的学生增加作业量这种厌恶刺激,来提高学习成绩降低继续下降的手段。

19.【答案】A 高频活动可以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用于强化学生的行为, 是心理学家普雷马克实验得出的结论,因此称为普雷马克原理或者“祖母法则J
20•【答案】D 惩罚的运用应当及时,一般应在错误发生后立即实施效果较好。

21,【答案】A 在固定时隔强化程序中,个体的行为效率呈现出扇贝形曲线的变化趋势,这种现象称为扇贝效应。

扇贝效应启发我们:根据奖励强化的固定时间形成工作高峰、低峰,这也导致学生学习的动力等会出现面峰低峰重复出现的现象。

一般来讲不利于学习或生产效率的连续提。

22.【答案】D 本题D项属于惩罚。

A、B、C、都属于正强化。

23.【参考答案】
案例中张老师使用了正强化和正惩罚两种方法管理学生,使用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学习理论。

(2)正强化是指当良好行为发生时,给予愉快刺激,使该行为在以后类似悄境
中发生概率增加的条件作用。

或者说教师呈现学生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加反应概率的条件作用,它是用来塑造学生a好行为的学习过程。

案例中,教师呈现“给予小红花”的愉快刺激,U的是让学生好好午休的概率增加,因此属于正强化。

(2)惩罚是指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
此反应的过程。

案例中,当学生不愿意无袖的时候,教师呈现“不奖励小红花” 的厌恶刺激,来降低学生不好好午休发生的概率,符合惩罚原理。

总之,强化和惩罚都是管理学生常用的手段,但是单纯的惩罚效果并不理想,只有把惩罚和相应的积极行为联系在一起使用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张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值得推广应用。

斯金纳5:新行为主义的奠基人斯金纳
相关理论的习题及解释
24•案例分析:
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实验中发现,连续强化、固定比例和固定时间强化会使个体的行为效率呈现出扇贝形曲线的变化趋势,也就是个体的学习效率会随着强化的到来和远去而出现有规律的起伏现象,这就是扇贝效应。

因此,得出结论,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应避免使用连续强化、固定比例和固定时间强化,防止出现扇贝效应。

问题:
请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学习理论来分析上述结论。

25•案例分析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强调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对学生尊重赞赏,因此,许多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敢批评学生的过失,以为只有鼓励赞扬才能塑造&好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把课堂变成了“满堂夸”,以为这样就符合新的教育理念。

问题:
请根据相关的学习理论评析这种现象。

26•简答题:斯金纳程序教学所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27•简述题:简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教育意义(启示)
【参考答案】
24.【参考答案】
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实验中发现,连续强化和固定比例、固定时间强化确实会使个体的行为效率呈现出扇贝形曲线的变化趋势,出现扇贝效应。

(1)111于扇贝效应的出现,一般认为间隔强化、可变时间和可变比例的效果优
于连续强化、固定时间和固定比例强化的效果。

(2)强化有很多种,不同的强化安排可以起到不同的强化效果:在新知识、新
行为、新习惯的初始学习阶段,连续的、固定的时间、比例的强化是必要的,这能够让学生很容易地完成要求的任务,尽快地得到奖励;紧接着,当学生的学习或者行为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要不断延长强化的间隔时间和比例,直到最后撤销强化;在延迟强化的过程中,可以变化间隔的时间,使学生不能找到变化的规律,避免学生专心地等待强化。

(3)在不可避免出现固定时间强化的过程中,如期中、期末和结业考试,教师
应加强在时间间隔之中的其它形式的强化,以不降低学生学习的效率。

总之,各种形式的强化有各自的作用,过分强调某些方面而忽视相对的方面是错误的。

25.【参考答案】
在umrw况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已发展的眼观看待学生,以正面教育和尊巫赞赏为主的教育理念是没有错误的。

但是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塑造学生的行为,要合理利用强化、惩罚和消退等手段,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

尊重赞赏不是不要惩罚和消退,任何只强调一个方面的教育行为都是不完整的。

<1)强化的运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好的行为需要学生坚持下去,就
要对学生进行强化,比如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正强化,也叫积极强化), 或者是去掉处分、批评(负强化,也叫消极强化)等。

但实际过程中,強化物多种多样,没有一种強化物适合于所有人,当对学生无效时,并不一定是强化无效, 而是没有选择正确的强化方式。

强化一定要有度^ 一是以内部激励为主,应避免外部奖励对学习内部兴趣和动机的破坏;二是奖励一定是针对ft好行为的,不能反过来强化不良行为。

(2)惩罚的运用:惩罚是当不良行为出现时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惩罚,或者剥
夺应有的权利等。

使用惩罚应注意:
①慎用惩罚:实验表明:惩罚虽然是一种塑造行为的方法,但只能起到暂时的抑制作用,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不ft行为,因此要慎用。

②惩罚和强化相结合:当惩罚一种不ft行为时,要与强化ft好的行为结合起来, 方能取得ft好效果,即指出正确的行为方式,在学生作出正确行为后给予强化。

③少用惩罚:惩罚会带来感悄的伤害其至心灵的打击,一个经常使用惩罚的教师或家长,其本身就给孩子树立了不良榜样,不仅会使惩罚得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过来会让学生学会粗暴、冷漠、不计后果等处事方式。

④及时惩罚:惩罚一定要在学生发生不良行为后立即实施,一方面会形成不良行为和惩罚之间的牢固的联结,另一方面也不会使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发展。

(3)消退的运用:消退是一种无强化行为,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
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U的。

不强化而去淡化某种行为,既可以消除不正确的行为,乂不会带来像惩罚那样带来的感情受挫等副作用,因此,消退是减少不a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4)塑造行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要想使行为得以塑造,必须保证,一是
其行为朝向需要塑造的行为才给予强化,二是后边的行为一定优于先前的行为更趋向于被塑造的行为,才给予强化。

总之,坚持以人为本,更要利用多重手段,才能塑造良好的行为。

过分强调强化而忽视其它手段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26.【参考答案】
小步子原则。

(2) 积极反应原则。

自定步调原则
及时反馈原则。

低错误率原则。

27.【参考答案】略。

基本等同于第25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