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31140748_焊接工艺规程编制要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4.5 当焊接工艺条件(重要因素、补加重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超 出现行焊接工艺评定标准规定的范围)时,应重新编制焊接工艺规程。 4.6 焊接工艺规程的编制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4.6.1 不同焊缝类型(对接焊缝、角焊缝等)和坡口形式(V 型、X 型、K 型等)的焊接接 头应分别编制焊接工艺规程。 4.6.2 同一焊接接头采用多种焊接方法时,应编制一个焊接工艺规程。 4.6.3 不同的母材组合应分别编制焊接工艺规程。 4.6.4 不同的焊接位置应分别编制焊接工艺规程。也可几个不同的焊接位置合编一个焊接工 艺规程,但应符合本标准 5.12.1 条的规定。 4.6.5 不同的焊接接头(或部位),如果焊接条件不同,则应分别编制焊接工艺规程。 4.7 WPS 中的名词术语应采用国家标准 GB/T3375《焊接术语》中规定的名词术语,不应采 用本企业的习惯用语。用词应简练、明晰、易懂,物理量名称及符号应符合国家法定计量单 位。 4.8 焊接工艺规程应由具有一定焊接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编制,焊接责任工 程师审核,分公司(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批准。只有经批准的焊接工艺规程才可用于指 导焊工施焊作业。 4.9 经批准的焊接工艺规程应按公司《工程技术资料和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收发登记 和建立台帐,下发到焊工和焊接检查员手中。工程技术人员应将焊接工艺规程的内容向施工 班组和焊工进行交底。 4.10 焊接工艺规程应作为焊接工程技术文件妥善保管,工程竣工后应随交工技术文件一同 向公司归档。 5 焊接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 5.1 一般原则 5.1.1 焊接工艺规程应当包含执行焊接操作的必要信息。其主要内容应符合本标准 5.2~ 5.14 节的规定。对于具体应用而言,可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增减处理。 5.1.2 焊接工艺规程的格式应采用本标准规范性附录 A 规定的格式。 5.2 有关施焊单位和工程产品的内容 5.2.1 WPS 编号:编号方法原则上要求简单、易懂、易查找和便于计算机管理。本公司统一 采用“WPSxxx”或“WPSxxx-x”的编号方式。 5.2.2 产品名称:应明确施焊的产品名称,可具体到施焊部位。 5.2.3 产品编号:应列出采用该 WPS 进行焊接的所有设备编号、管线号或焊缝编号。 5.2.4 PQR 编号:应填写该 WPS 所依据的所有 PQR 编号。 5.2.5 焊 接施工 执行标 准:应 填写现 行的标 准、施 工及验 收规范 。 如 GB50236-98 、 JB/T4709-2000 等。 5.3 有关焊接方法的内容 5.3.1 焊接方法:焊接方法的名称应正确填写,也可用代号表示。如:焊条电弧焊,代号 SMAW; 钨极氩弧焊+焊条电弧焊,代号 GTAW+SMAW;等。 5.3.2 操作类型:相对于每种焊接方法而言,应注明手工操作、半自动焊或自动焊中的一种。 5.4 有关焊接接头设计、制备的内容 5.4.1 坡口形式:应注明工程产品中使用的坡口形式,如 V 型、X 型、K 型等。 5.4.2 衬垫:指打底焊的背面所加的垫板、衬环等。WPS 中应注明垫板的材质和规格尺寸。 5.4.3 简图:应按施工图或焊接标准规范的要求绘制坡口详图,标明工程中所使用的接头型 式、坡口形式与尺寸(坡口角度、钝边、组对间隙等)、焊层(焊道)布置及焊接顺序。焊接 顺序和焊道层次可用数字标注。如采用衬垫,简图还应标出衬垫的尺寸及其与焊件的装配间 隙要求。
GB/T19866-2005 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的一般原则 GB/T19867.1-2005 电弧焊焊接工艺规程 JB4708-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2 引用标准 GB/T3375《焊接术语》 公司《工程技术资料和档案管理办法》 3 术语 3.1 焊接工艺规程(英文缩写 WPS,下同) 根据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并结合实践经验而制定的直接指导焊接生产的技术细则文件, 它包括对焊接接头、母材、焊接材料、焊接位置、预热和后热、焊后热处理、电特性、操作 技术和相关要求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规定,以保证焊接质量的再现性。 3.2 焊接工艺指导书(英文缩写 WPI,下同) 待评定的焊接工艺规程,也称焊接工艺预规程。经由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所支 持,则该焊接工艺指导书即为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规程。 3.3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英文缩写 PQR,下同) 记录评定焊接工艺过程中,有关试验数据及结果的文件。 3.4 重要因素:影响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和弯曲性能的焊接工艺因素,即要求评定的焊接条件。 3.5 补加重要因素:影响焊接接头冲击性能的焊接工艺因素。当对焊接接头冲击性能有要求 时,补加重要因素即作为要求评定的焊接条件。 3.6 次要因素:对要求测定的力学性能无明显影响的焊接工艺因素,即在焊接工艺规程中提 出,但不要求做评定的焊接条件。 4 焊接工艺规程的编制与管理要求 4.1 焊接工艺规程是指导焊工按照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焊制产品,使之符合相应技术标准、 规范要求的重要工艺文件。所有焊接工程均应编制焊接工艺规程。 4.2 编制焊接工艺规程时,应以经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和焊接工艺评定指导书为依 据。一个焊接工艺规程可依据一个或多个焊接工艺评定报告进行编制。一个焊接工艺评定报 告可用于编制多个焊接工艺规程。 4.3 焊接工艺规程应结合工程产品特点、施工工艺条件、施工环境和施焊经验等编制。 4.4 一份完整的焊接工艺规程应当列出为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焊缝所必需的全部焊接条件。 除了应规定直接影响焊缝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和补加重要因素以外,也应规定可能影响焊缝 质量和外形的次要因素。重要因素、补加重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的内容应符合相应焊接工艺评 定标准的规定。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企业技术标准
焊接工艺规程编制要求
Q/HSZ09.0007-2009
1 总则 1.1 为加强焊接工程管理,规范和提高焊接工艺规程的编制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1.2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承建的钢结构、锅炉、压力容器(含球罐)、管道、起重机械等工程 的焊接施工。 1.3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材料的焊条电弧焊、钨极气体保护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埋弧焊、 气电立焊等焊接方法。非金属材料的焊接工艺规程编制要求可参照本标准执行,且应符合国 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1.4 本标准编制依据下列国家现行标准:
5.8.3 后热温度和时间:对有后热消氢处理要求的焊缝,应规定后热的温度范围和最少保温
3
时间。 5.8.4 加热方式及其他:应说明预热、后热、层间温度保持的相关要求,包括加热方法、测 量方法、保温缓冷措施等。 5.9 有关焊后热处理的内容 5.9.1 对于焊后需做热处理的焊缝,应规定焊后热处理的允许温度范围、焊件所需的实际保 温时间、升温速度和降温速度。 5.9.2 应在“其他”栏目中规定焊后热处理的其他相关要求,或为简化起见,可在“其他” 栏中标注焊后热处理工艺文件(如热处理工艺卡)的编号。 5.10 有关保护气体的内容
填充金属主要指焊条、焊丝、焊剂等焊接材料,以及气体保护焊、埋弧焊时附加的填充 金属(如添加碎丝、金属粉等)。 5.6.1 焊材标准:应填写所采用的每种焊材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号(属于国外焊材也应写 明该国标准号)。 5.6.2 焊材型号:应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国外标准规定的焊材型号填写,并与焊材质量 证明文件相一致。如:E5015。 5.6.3 焊材牌号:应按焊材厂家的焊材说明书或焊接材料产品样本填写,并与焊材质量证明 文件相一致。如:J507。 5.6.4 焊材尺寸:应按所用焊材的规格分别填写。药皮焊条应标明焊芯直径;实心焊丝和药 芯焊丝应标明外径;焊剂应标明颗粒度;可熔衬垫应注明全尺寸。 5.6.5 烘干温度和时间:对要求烘烤的焊材应规定烘干温度和恒温时间,应按照焊材说明书 和焊接标准的要求执行。 5.6.6 焊缝熔敷金属厚度:应按每种焊接方法所熔敷的厚度范围分别标注。 5.6.7 其他:应规定焊材使用时的保持温度和再烘干次数等。应规定焊材生产厂和商标。 5.7 有关焊接位置的内容 5.7.1 焊接位置:焊接位置包括坡口对接焊缝位置和角焊缝位置。WPS 中应填写该焊接接头 的实际焊接位置,可填写焊接位置代号。
采用气体保护焊时,WPS 中应规定保护气体的名称(成分)、混合比(纯度)和流量。 保护气体可分为喷嘴保护气体、拖罩(尾部)保护气体、背面成形气体(背部气)。 5.10.1 气体种类(成分):应按保护气体的用途分别填写。 5.10.2 混合配比(纯度):当采用单一气体时,应规定气体的纯度。当采用混合气体时,应 规定气体的混合比和每种气体的纯度要求。 5.10.3 气体流量:应填写每种用途保护气体的最低流量或流量范围。当 WPS 适用于不同厚 度的工件时,则应规定合适的保护气体流量范围,由焊工按所焊焊件厚度合理选择。 5.10.4 其他:应规定保护气体的使用要求。必要时还应注明供应厂家(商标)。 5.11 有关电特性参数的内容 5.11.1 电流种类与极性:应填写焊件施焊所采用的电流种类(交流或直流)及极性(正接 或反接)。电流种类与极性应与 PQR 一致。 5.11.2 电流范围:应填写焊件施焊时预定焊接电流范围。 5.11.3 电弧电压:当采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和埋弧焊时,应填写焊件施焊时预定的电弧电 压范围。 5.11.4 送丝速度:当采用半自动焊和自动焊方法时,应规定送丝速度的范围。 5.11.5 熔滴过渡形式:当采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时,应规定熔滴的过渡形式,如粗滴过渡、 喷射过渡或短路过渡等。 5.11.6 钨极类型及尺寸:应规定钨极类型(如钍钨极、铈钨极),并注明钨极直径。 5.11.7 其他:应规定其他电特性参数,如脉冲焊接的详细信息,包括脉冲频率、脉宽比等 参数和机器装置、程序选择等要求。 5.12 有关焊接规范参数的内容
2
5.4.4 接头制备:应规定坡口加工方法、组对要求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应规定安装夹具和定 位焊接的要求;应对坡口加工和组对质量(如不允许的缺陷、错边量、角变形等)提出要求。 5.5 有关母材的内容 5.5.1 材料标准和钢号:应分别填写每种母材的材料标准号、型号(牌号)。 5.5.2 厚度和管径:指产品焊件的母材厚度范围和管子的外径范围。但其厚度范围应不超过 所依据 PQR 的有效评定范围。如果实际焊件的厚度范围太大,为方便工艺参数的表述,也可 编制两份及以上的焊接工艺规程。 5.5.3 其他:作为 WPS 中该“母材”栏目的补充与注释,可规定母材的其他要素,如供货状 态等。 5.6 有关填充金属的内容
注:焊缝位置及代号:平焊(F)、横焊(H)、立焊(V)、仰焊(O)。
5.7.2 焊接方向:仅对立焊(V)位置而言,填写“向上”或“向下”。 5.7.3 其他:必要时应对焊接位置的要求提出附加说明。 5.8 关于预热和后热的内容 5.8.1 预热温度: 5.8.1.1 应填写开始焊接及焊接时所要求的最低预热温度或预热温度范围。无预热要求时, 应根据规范和施焊实际需要填写焊接开始之前工件所要求的最低温度。 5.8.1.2 PQR 无预热温度记录时,不应认为产品焊件不要求预热。预热温度应当根据材料 特性、工件厚度、结构刚性、焊接方法、焊接环境温度及产品工艺的需要,依据现行焊接施 工规范或参考相关焊接技术资料确定。 5.8.1.3 PQR 有预热温度记录时,WPS 中也应规定预热温度,且最低预热温度不得低于焊接 工艺评定报告(PQR)所记录的预热温度值再降低 50℃。否则应重新做焊接工艺评定。
注:对于过高的预热温度可能降低接头的力学性能的材料,则应规定预热温度的范围,即预热温度的 上限值也应加以限制。
5.8.2 层间温度:对焊缝采用多层多道焊时,应规定各焊道之间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层 间最高温度不得超过 PQR 所记录的层间温度值再提高 50℃。层间最低温度应不低于预热温 度。
注:对于热敏感的材料,如奥氏体不锈钢、镍基合金和调质高强度钢等,则应规定最高层间温度。
4.5 当焊接工艺条件(重要因素、补加重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超 出现行焊接工艺评定标准规定的范围)时,应重新编制焊接工艺规程。 4.6 焊接工艺规程的编制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4.6.1 不同焊缝类型(对接焊缝、角焊缝等)和坡口形式(V 型、X 型、K 型等)的焊接接 头应分别编制焊接工艺规程。 4.6.2 同一焊接接头采用多种焊接方法时,应编制一个焊接工艺规程。 4.6.3 不同的母材组合应分别编制焊接工艺规程。 4.6.4 不同的焊接位置应分别编制焊接工艺规程。也可几个不同的焊接位置合编一个焊接工 艺规程,但应符合本标准 5.12.1 条的规定。 4.6.5 不同的焊接接头(或部位),如果焊接条件不同,则应分别编制焊接工艺规程。 4.7 WPS 中的名词术语应采用国家标准 GB/T3375《焊接术语》中规定的名词术语,不应采 用本企业的习惯用语。用词应简练、明晰、易懂,物理量名称及符号应符合国家法定计量单 位。 4.8 焊接工艺规程应由具有一定焊接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编制,焊接责任工 程师审核,分公司(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批准。只有经批准的焊接工艺规程才可用于指 导焊工施焊作业。 4.9 经批准的焊接工艺规程应按公司《工程技术资料和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收发登记 和建立台帐,下发到焊工和焊接检查员手中。工程技术人员应将焊接工艺规程的内容向施工 班组和焊工进行交底。 4.10 焊接工艺规程应作为焊接工程技术文件妥善保管,工程竣工后应随交工技术文件一同 向公司归档。 5 焊接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 5.1 一般原则 5.1.1 焊接工艺规程应当包含执行焊接操作的必要信息。其主要内容应符合本标准 5.2~ 5.14 节的规定。对于具体应用而言,可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增减处理。 5.1.2 焊接工艺规程的格式应采用本标准规范性附录 A 规定的格式。 5.2 有关施焊单位和工程产品的内容 5.2.1 WPS 编号:编号方法原则上要求简单、易懂、易查找和便于计算机管理。本公司统一 采用“WPSxxx”或“WPSxxx-x”的编号方式。 5.2.2 产品名称:应明确施焊的产品名称,可具体到施焊部位。 5.2.3 产品编号:应列出采用该 WPS 进行焊接的所有设备编号、管线号或焊缝编号。 5.2.4 PQR 编号:应填写该 WPS 所依据的所有 PQR 编号。 5.2.5 焊 接施工 执行标 准:应 填写现 行的标 准、施 工及验 收规范 。 如 GB50236-98 、 JB/T4709-2000 等。 5.3 有关焊接方法的内容 5.3.1 焊接方法:焊接方法的名称应正确填写,也可用代号表示。如:焊条电弧焊,代号 SMAW; 钨极氩弧焊+焊条电弧焊,代号 GTAW+SMAW;等。 5.3.2 操作类型:相对于每种焊接方法而言,应注明手工操作、半自动焊或自动焊中的一种。 5.4 有关焊接接头设计、制备的内容 5.4.1 坡口形式:应注明工程产品中使用的坡口形式,如 V 型、X 型、K 型等。 5.4.2 衬垫:指打底焊的背面所加的垫板、衬环等。WPS 中应注明垫板的材质和规格尺寸。 5.4.3 简图:应按施工图或焊接标准规范的要求绘制坡口详图,标明工程中所使用的接头型 式、坡口形式与尺寸(坡口角度、钝边、组对间隙等)、焊层(焊道)布置及焊接顺序。焊接 顺序和焊道层次可用数字标注。如采用衬垫,简图还应标出衬垫的尺寸及其与焊件的装配间 隙要求。
GB/T19866-2005 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的一般原则 GB/T19867.1-2005 电弧焊焊接工艺规程 JB4708-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2 引用标准 GB/T3375《焊接术语》 公司《工程技术资料和档案管理办法》 3 术语 3.1 焊接工艺规程(英文缩写 WPS,下同) 根据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并结合实践经验而制定的直接指导焊接生产的技术细则文件, 它包括对焊接接头、母材、焊接材料、焊接位置、预热和后热、焊后热处理、电特性、操作 技术和相关要求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规定,以保证焊接质量的再现性。 3.2 焊接工艺指导书(英文缩写 WPI,下同) 待评定的焊接工艺规程,也称焊接工艺预规程。经由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所支 持,则该焊接工艺指导书即为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规程。 3.3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英文缩写 PQR,下同) 记录评定焊接工艺过程中,有关试验数据及结果的文件。 3.4 重要因素:影响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和弯曲性能的焊接工艺因素,即要求评定的焊接条件。 3.5 补加重要因素:影响焊接接头冲击性能的焊接工艺因素。当对焊接接头冲击性能有要求 时,补加重要因素即作为要求评定的焊接条件。 3.6 次要因素:对要求测定的力学性能无明显影响的焊接工艺因素,即在焊接工艺规程中提 出,但不要求做评定的焊接条件。 4 焊接工艺规程的编制与管理要求 4.1 焊接工艺规程是指导焊工按照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焊制产品,使之符合相应技术标准、 规范要求的重要工艺文件。所有焊接工程均应编制焊接工艺规程。 4.2 编制焊接工艺规程时,应以经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和焊接工艺评定指导书为依 据。一个焊接工艺规程可依据一个或多个焊接工艺评定报告进行编制。一个焊接工艺评定报 告可用于编制多个焊接工艺规程。 4.3 焊接工艺规程应结合工程产品特点、施工工艺条件、施工环境和施焊经验等编制。 4.4 一份完整的焊接工艺规程应当列出为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焊缝所必需的全部焊接条件。 除了应规定直接影响焊缝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和补加重要因素以外,也应规定可能影响焊缝 质量和外形的次要因素。重要因素、补加重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的内容应符合相应焊接工艺评 定标准的规定。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企业技术标准
焊接工艺规程编制要求
Q/HSZ09.0007-2009
1 总则 1.1 为加强焊接工程管理,规范和提高焊接工艺规程的编制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1.2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承建的钢结构、锅炉、压力容器(含球罐)、管道、起重机械等工程 的焊接施工。 1.3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材料的焊条电弧焊、钨极气体保护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埋弧焊、 气电立焊等焊接方法。非金属材料的焊接工艺规程编制要求可参照本标准执行,且应符合国 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1.4 本标准编制依据下列国家现行标准:
5.8.3 后热温度和时间:对有后热消氢处理要求的焊缝,应规定后热的温度范围和最少保温
3
时间。 5.8.4 加热方式及其他:应说明预热、后热、层间温度保持的相关要求,包括加热方法、测 量方法、保温缓冷措施等。 5.9 有关焊后热处理的内容 5.9.1 对于焊后需做热处理的焊缝,应规定焊后热处理的允许温度范围、焊件所需的实际保 温时间、升温速度和降温速度。 5.9.2 应在“其他”栏目中规定焊后热处理的其他相关要求,或为简化起见,可在“其他” 栏中标注焊后热处理工艺文件(如热处理工艺卡)的编号。 5.10 有关保护气体的内容
填充金属主要指焊条、焊丝、焊剂等焊接材料,以及气体保护焊、埋弧焊时附加的填充 金属(如添加碎丝、金属粉等)。 5.6.1 焊材标准:应填写所采用的每种焊材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号(属于国外焊材也应写 明该国标准号)。 5.6.2 焊材型号:应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国外标准规定的焊材型号填写,并与焊材质量 证明文件相一致。如:E5015。 5.6.3 焊材牌号:应按焊材厂家的焊材说明书或焊接材料产品样本填写,并与焊材质量证明 文件相一致。如:J507。 5.6.4 焊材尺寸:应按所用焊材的规格分别填写。药皮焊条应标明焊芯直径;实心焊丝和药 芯焊丝应标明外径;焊剂应标明颗粒度;可熔衬垫应注明全尺寸。 5.6.5 烘干温度和时间:对要求烘烤的焊材应规定烘干温度和恒温时间,应按照焊材说明书 和焊接标准的要求执行。 5.6.6 焊缝熔敷金属厚度:应按每种焊接方法所熔敷的厚度范围分别标注。 5.6.7 其他:应规定焊材使用时的保持温度和再烘干次数等。应规定焊材生产厂和商标。 5.7 有关焊接位置的内容 5.7.1 焊接位置:焊接位置包括坡口对接焊缝位置和角焊缝位置。WPS 中应填写该焊接接头 的实际焊接位置,可填写焊接位置代号。
采用气体保护焊时,WPS 中应规定保护气体的名称(成分)、混合比(纯度)和流量。 保护气体可分为喷嘴保护气体、拖罩(尾部)保护气体、背面成形气体(背部气)。 5.10.1 气体种类(成分):应按保护气体的用途分别填写。 5.10.2 混合配比(纯度):当采用单一气体时,应规定气体的纯度。当采用混合气体时,应 规定气体的混合比和每种气体的纯度要求。 5.10.3 气体流量:应填写每种用途保护气体的最低流量或流量范围。当 WPS 适用于不同厚 度的工件时,则应规定合适的保护气体流量范围,由焊工按所焊焊件厚度合理选择。 5.10.4 其他:应规定保护气体的使用要求。必要时还应注明供应厂家(商标)。 5.11 有关电特性参数的内容 5.11.1 电流种类与极性:应填写焊件施焊所采用的电流种类(交流或直流)及极性(正接 或反接)。电流种类与极性应与 PQR 一致。 5.11.2 电流范围:应填写焊件施焊时预定焊接电流范围。 5.11.3 电弧电压:当采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和埋弧焊时,应填写焊件施焊时预定的电弧电 压范围。 5.11.4 送丝速度:当采用半自动焊和自动焊方法时,应规定送丝速度的范围。 5.11.5 熔滴过渡形式:当采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时,应规定熔滴的过渡形式,如粗滴过渡、 喷射过渡或短路过渡等。 5.11.6 钨极类型及尺寸:应规定钨极类型(如钍钨极、铈钨极),并注明钨极直径。 5.11.7 其他:应规定其他电特性参数,如脉冲焊接的详细信息,包括脉冲频率、脉宽比等 参数和机器装置、程序选择等要求。 5.12 有关焊接规范参数的内容
2
5.4.4 接头制备:应规定坡口加工方法、组对要求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应规定安装夹具和定 位焊接的要求;应对坡口加工和组对质量(如不允许的缺陷、错边量、角变形等)提出要求。 5.5 有关母材的内容 5.5.1 材料标准和钢号:应分别填写每种母材的材料标准号、型号(牌号)。 5.5.2 厚度和管径:指产品焊件的母材厚度范围和管子的外径范围。但其厚度范围应不超过 所依据 PQR 的有效评定范围。如果实际焊件的厚度范围太大,为方便工艺参数的表述,也可 编制两份及以上的焊接工艺规程。 5.5.3 其他:作为 WPS 中该“母材”栏目的补充与注释,可规定母材的其他要素,如供货状 态等。 5.6 有关填充金属的内容
注:焊缝位置及代号:平焊(F)、横焊(H)、立焊(V)、仰焊(O)。
5.7.2 焊接方向:仅对立焊(V)位置而言,填写“向上”或“向下”。 5.7.3 其他:必要时应对焊接位置的要求提出附加说明。 5.8 关于预热和后热的内容 5.8.1 预热温度: 5.8.1.1 应填写开始焊接及焊接时所要求的最低预热温度或预热温度范围。无预热要求时, 应根据规范和施焊实际需要填写焊接开始之前工件所要求的最低温度。 5.8.1.2 PQR 无预热温度记录时,不应认为产品焊件不要求预热。预热温度应当根据材料 特性、工件厚度、结构刚性、焊接方法、焊接环境温度及产品工艺的需要,依据现行焊接施 工规范或参考相关焊接技术资料确定。 5.8.1.3 PQR 有预热温度记录时,WPS 中也应规定预热温度,且最低预热温度不得低于焊接 工艺评定报告(PQR)所记录的预热温度值再降低 50℃。否则应重新做焊接工艺评定。
注:对于过高的预热温度可能降低接头的力学性能的材料,则应规定预热温度的范围,即预热温度的 上限值也应加以限制。
5.8.2 层间温度:对焊缝采用多层多道焊时,应规定各焊道之间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层 间最高温度不得超过 PQR 所记录的层间温度值再提高 50℃。层间最低温度应不低于预热温 度。
注:对于热敏感的材料,如奥氏体不锈钢、镍基合金和调质高强度钢等,则应规定最高层间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