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文化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建筑文化论文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杨迪

中国古代建筑赏析

摘要:中国古建筑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曾有过秦汉、盛唐、明清三次历史发展高潮,经历了数千年的历练、实践、发展,形成了一个包括思想、制度和物质遗存在内的科学体系,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诸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如以广西为代表的岭南建筑,以安徽为代表的徽派建筑,以苏州为代表的园林建筑,以北京为代表的宫廷建筑,还有蒙古族、藏族、壮族、回族等几十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建筑,它们共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古建筑文化,为今天中国城乡建设的迅速发展,为城市规划、住房建设、环境设计等提供着丰富的营养和借鉴。

关键词:古建筑;艺术;文化;发展

一、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一)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具有简明的组织规律,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左阁右藏”“左钟右鼓”等。宅第中“前堂后室”的布局、四合院“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的位置序列,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尊卑等级制度。空间层层递进,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也是密切相关的。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

(二)轴线的空间艺术

“中轴线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形成于元大都时代。1267年开始建造,一百年后南北延伸成为北京城市建设规划构图的中心,更是中华文明的中心。其两侧的重要建筑同样是以这条轴线为中心对称分布的。像中轴国际这样的项目在中轴延长线的中心点上,这里应该就是观赏中轴线景观的最佳位置。“中轴线”在北京的城市建筑发展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这条贯穿中国八百年皇朝文明的京城轴线可谓承古通今,作为涵纳传统与现代,传承历史与今昔的建筑美学长廊,中轴线建筑以其独有的包容力与延展力为北京这座文化首都的建筑艺术传承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三)讲求秩序。

中国古建筑文化中讲求秩序是一个特点。北京古城建筑,中轴线是讲求秩序的突出表现。从南面的永定门开始,经正阳门、天安门、紫禁城,到北面是安定门,一方面是皇权至上,一方面是皇恩浩荡,表现了最基本的社会政治秩序。过去北京有灯市口、珠市口,菜市口;有缸瓦市、羊坊店、琉璃厂,这些市场是交易形成的也是社会经济的需要,表现了社会经济秩序。历史上的北京有“东富西贵”之说,围绕中轴线,有钱人住东城的多,做官的人住西城的多。院子有大院也有小院,大院子分几进院落,有正房、厢房之分,表现了社会和人的生活秩序。秩序是十分重要的,秩序是和谐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建筑秩序使社会秩序得到明确和固化。(四)因地制宜。

中国古建筑依山伴水,就地取材,形式多样。有依山建筑,有平川建筑。山区多石木结构,平原多砖木结构,南方林区有干栏式建筑。东北地区有干打垒土房,黄土高原有窑洞建筑。中国古建筑所以有如此丰富多样的形式和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重要的原因是因地制宜,各地不强求、不攀比,也因此形成了不同的地域建筑文化。

二、中国古建筑的文化内涵

(一)内敛、含蓄、朴素、亲切、有序

内敛体现在审美上即端庄、朴素、追求精致摒弃奢华,讲求天圆地方、曲径通幽、中庸对称。中国的建筑传承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道家有言:“大器晚成,大音稀声,大象无形”,中国人欣赏内敛之美,不盲目追求感官刺激。朴素、内敛与节俭,是古人修养的高境界。

(二)以人为本

中国传统文化视建筑为人居中心,建筑与器物要利于“尽人性”,即有利于发挥出“人”的作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贯穿于此。中国古建筑的结构形式、空间布置、城郭形式都是讲为人服务的。北方老百姓住四合院,以院子为中心,每个房间的门都是朝向院子的,每天一家人的生活是以院子为中心展开的,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南方居所是塘在院中,窗镜借景,居所布置与自然环境相形相映,小桥流水,淘米洗衣,一切方便人的生活,一切从人的生活出发。封建社会宣扬封建礼仪,上下尊卑,把人分成了三类九等,房子居中也好,最高的也好,还是在讲为人服务。总之,建筑是围绕不同人的需要和为了人的不同需要展开的,以人为本是贯穿其中的。

(三)理性与感性并重

中国文化的感性与理性交融,才形成我们自己的建筑文化和审美精神。就单个建筑来说,中国建筑比西方建筑似乎低矮平淡,但就整体建筑群看,它却结构方正,逶迤交错,用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并且处处未忘“人用”—这些正是理性与感性水乳交融的表现。故宫就是典型代表。

(四)建筑风格上,讲求天人合一

古建筑的屋顶、木构件、飞檐等人性化设计,机智而巧妙的组合所显示的结构美和装饰美本身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建筑的屋顶一般很大,并出现了屋坡的折线反字及以后的举折的做法,虽然曲度不大,屋角也没有翘起,刚健质朴的气势较浓,但也初步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人字型的屋顶造型,既扩大了室内的空间感,同时有利于排水。类似的还有楚独有的干阑式建筑风格等,这些做法相比同时期的欧洲的平屋顶和中国北方穴居,更具有人性化设计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古代楚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继承和发展中国古建筑文化

继承和保护好中国古建筑文化,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对古建筑和历史建筑,对新建筑要有不同的要求和政策措施,来做好继承和保护工作。

(一)继承“以人为本”精神,就要营造宜居良好的人居环境。在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上,要把满足和服务于人的生活需要作为规划的基本思想,把为人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作为重要任务,安排各项建设要围绕着为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需要出发。切忌为了上项目,为了发展当地经济而牺牲人居环境。在城市规划功能定位时,要充分考虑人居功能的需要;在城市的空间划分上,人居功能是第一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