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植物与绿地固碳释氧能力研究进展

城市植物与绿地固碳释氧能力研究进展
城市植物与绿地固碳释氧能力研究进展

9种园林树木固碳释氧生态功能评价1)

第41卷第6期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Vol.41No.6 2013年6月JOURNALOF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Jun. 20131)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95038)。 第一作者简介:林萌,女,1988年8月生,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硕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郭太君,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E-mail:guoguo5557@126.com。 收稿日期:2012年9月18日。责任编辑:潘 华。 9种园林树木固碳释氧生态功能评价1) 林 萌 郭太君 代新竹 (吉林农业大学,长春,130118) (长春市动植物公园) 摘 要 通过对9种园林树木树冠表层,以及外1/3层(距树冠外表层)、中1/3层和内1/3层中间部位的光 照强度、叶片光合速率和叶面积变化规律的研究,分析不同树种及其树冠不同部位光照强度、单位叶面积固碳释氧量和叶面积的变化,以期探讨园林树木固碳释氧生态功能的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单位叶面积固碳释氧量均由树冠表层向树冠中心顺次降低,其平均值接近外1/3层或外1/3层和中1/3层之间;叶面积以外1/3层最大,占51.47%,其次是中1/3层占29.88%;用树冠表层、外1/3层、中1/3层和内1/3层单位叶面积固碳释氧量计算全株的固碳释氧量,分别是全株的1.53~2.37、1.04~1.32、0.6~0.96和0.25~0.53倍。因此,在评价园林树木固碳释氧生态功能时,用外1/3层中点与中1/3层中点之间偏于外1/3层中点处的叶片更为合理和方便。 关键词 园林树木;固碳释氧;生态功能分类号 S718.4 EcologicalFunctionEvaluationonNineKindsofLandscapeTreesonCarbonSequestrationandOxygenRelease/LinMeng,GuoTaijun(Jili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angchun130118,P.R.China);DaiXinzhu(ChangchunZoolog-icalandBotanicalPark)//Journalof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2013,41(6).-29~32 Aninvestigationwasconductedtostudythelightintensity,leafphotosyntheticrateandleafareavariationofgardentreescanopysurface(A),theouterlayerof1/3(B),middlelayerof1/3(C)andinnerlayerof1/3(D).Weanalyzedthevariationofthelightintensityindifferentparts,theunitareaofleafcarbonfixation,oxygenreleaseandleafareaindifferentkindsoftreestoexploretheevaluationmethodforthelandscapetreesecologicalfunctionofcarbonfixationandoxygenrelease.Theresultsshowthatthelightintensity,thecarbonfixationandoxygenreleaseoftheunitleafareade-creasefromlayerAtothecenteroftreetop.TheaverageisclosetothevalueinthelayerBorbetweenthelayerBandlayerC.LeafareaoflayerBisthebiggestaccountingfor51.47%,followedbylayerCaccountingfor29.88%.Wecal-culatedtheamountofwholeplantcarbonfixationandoxygenreleasewithunitleafareaofcarbonfixationandoxygenre-leaseoflayersA,B,CandD,accountingfor1.53-2.37,1.04-1.32,0.6-0.96and0.25-0.53timesofthewholeplant.Therefore,itismorereasonableandconvenientthatthemidpointbetweenthelayersBandC,butclosetothelayerB,isusedtoevaluatethelandscapetreeecologicalfunctionofcarbonfixationandoxygenrelease. Keywords Landscapetrees;Carbonfixationandoxygenrelease;Ecologicalfunction 城市绿化是城市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提高环境质量的主体。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仅能吸收CO2、制造O2、吸收有毒气体、杀菌除尘,而且还具有遮阳、增湿、降温和改善局部小气候等多种作用,从而补偿一部分由于城市化而受到损害的自然环境。 树木树冠由于叶片的大小、数量及排列方式,枝条长短、数量与分枝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光照在树冠内不同部位的分布不同,造成树冠内不同部位叶片 光合速率也不相同。鄢德锐等[1] 在研究山楂成龄树树冠内的光照强度时,将树冠中心定为0点,进行1/3、2/3和树冠表面的光照强度与产量关系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光照强度由树冠表面向树冠中心显著降低,而果实大小和产量与之相反,因而提出通过修剪改变结果光秃带所占的比例,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人们在进行园林树木固碳释氧生态功能评价 的研究中,通过树冠外层叶片的光合速率来计算全 树固碳释氧量的生态效益[2-4] ,也据此来估算人均至少拥有多少单位面积的园林绿地,才能平衡人呼 吸时释放到环境中的CO2[5] ,但是,由于树冠内外光照分布不均匀,致使不同部位叶片的固碳释氧生态效益有较大差异。因此,通过对不同园林树木树冠不同部位叶片的固碳释氧量研究,对评价园林树木的固碳释氧生态功能的取样和评价方法、指导园林绿地建设和园林树木的养护管理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区选在吉林农业大学校园内。吉林农业大学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的东南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522mm,年平均气温4.8℃,最高气温39.5℃,最低气温-39.8℃,日照时间2688h。 选择9种常见的园林树种作为试验材料,如表1所示。 树冠表面为一个测定点,再将树冠半径3等分,每1/3的中点做为一个测定点,从外至内分别为A、

初中七年级(初一)生物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试题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考点一: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1.叶片中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关的细胞结构是() A. 线粒体 B. 细胞核 C.叶绿体 D. 细胞质 答案:C 2.在鱼缸内放一些水草,在阳光照射下,水草会有气泡冒出,这些气泡里的主要气体是() A.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B. 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C. 蒸腾作用产生的水蒸气 D. 以上三项全是 答案:A 3.养鱼缸里经常要放一些新鲜的水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水草呼吸作用增加鱼缸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B.新鲜的水草可以美化养鱼缸 C.水草是鱼的重要饵料 D.水草光合作用增加鱼缸内氧气的含量 答案:D 4.下图所示是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的装置。对一定时间内金鱼藻产生的气泡数没有影响的因素 是( ) A.金鱼藻数量 B.试管的体积 C.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D.光源与金鱼藻间的距离 答案:B 考点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5.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答案:B 6.在完全密闭的玻璃瓶中,蜡烛能够燃烧更长时间的一种实验装置是() A. 植物、动物和土壤中适量的水 B. 光照、动物和土壤中适量的水 C. 植物、光照和土壤中适量的水 D. 植物、动物和光照 答案:C 7.(2010·菏泽市)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为此他们对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进行24小时测定,下图曲线能正确表示其测定结果的是(横坐标为日时间,纵坐标为二氧化碳浓度)( ) 答案:C 8.谷类植物在一定光照下,要增加产量,可以相对增加某物质在空气中的含量,这种物质是()

常见园林树种固碳释氧能力浅析

常见园林树种固碳释氧能力浅析 王立,王海洋,常欣 摘要:本文介绍了常用的估算植物固碳释氧能力的方法,包括从光和效率、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生产力等4各方面进行估算的方法;另一方面,总结了桂花、垂柳、刺槐、红檵木等14种常见园林树种的固碳释氧能力,为今后的低碳园林建设以及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园林树种;固碳;释氧 A Brief Analysis on Carbon Fixation and Oxygen Release Capabilities of the Dominate Garden Plants Wang Li, Wang Hai-yang,Chang Xin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some common measures to estimate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plants’ carbon-fixing and oxygen-releasing. On the other hand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plant configuration in the futur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ow-carbon landscape, the capabilities of carbon fixation and oxygen release of 14 kinds of dominant garden plants ,such as Osmanthus fragrans,Salix babylonica, Robinia pseudoacacia,Loropetalum chinense, are summarized in the article. Key words: garden plant; carbon fixation; oxygen release. 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前进,城市中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大气中CO2的含量不断上升,因此造成的城市热岛效应等城市环境问题已经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园林绿化作为缓解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也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走入了低碳园林的新局面,同时也响应了国家节能减排等一系列环境保护的号召。园林树种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来进行固碳的。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的碳水化合物,来实现自身的生长,光合作用也得以维持,也可以持续的将大气中的CO2固定到植物体内,同时释放出O2。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七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一课时练习( 含答案)

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1.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是等; 产生氧气的途径是。大气中的氧气的含 量会随着生物的呼吸、微生物的氧化分解和物质的燃烧 等运动而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 复始地进行循环,这就是自然界的氧循环。自然界中的氧是在不断循环变化的。 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自然界中的碳可以以单质和化合物的形态出现,碳在自然界中也是可以循环的。碳的循环主要通过CO2来进行的。它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1)是植物经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化合生成有机物,在一作用中又以二氧化碳返回大气中被植物再度利用; (2)是植物被动物采食后,有机物被动物吸收,在体内氧化成二氧化硪,并通过释放回大气中又可植物利用。 (3)是动植物残体被分解,以及等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它返回大气中后重新进人生态系统和碳循环。 3.温室效应 大气中等温室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从而产生。在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占55%,其他还包括水蒸气、臭氧、氧化亚氮、甲烷、氯氟烃等。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恒定,适于动植物生存,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温室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产生一系列的危害。 ①;②;③;④。 (1)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 ①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使用;②乱砍滥伐造成森林面积减少。 (2)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②开发新能源;③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题型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1.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转化。请回答以下问题:(1)铁生锈、动植物的呼吸(填“是”或“不是”)缓慢氧化。 (2)下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从①~ ⑥中选择序号填空,消耗氧气的有,产生氧气 的有。 (3)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 法。如,控制温度在-183℃时,可将空气中氮气(N2) 与氧气(O2)分离。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该 过程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自然界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是,消耗氧气的途 径有(任写一点)。从氧循环的角度分析,早晨 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傍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要, 你的理由是 。 题型二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陈家集中学集体备课活页(主页) 课题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主备人罗林泉辅备人 学习目标1、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3、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 重点1、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 2、设计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 难点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学习过程 环节、措施、时间分配(预习、反馈、展示)提纲 一、预习检测(10min)(小组讨论,并把题展示在黑板上,小组内完成,后全班归纳,得出结论) 二、课堂达标(20min)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巡回指导,个别辅导)【预习导学】预习127~130页知识 【预习检测,探究质疑】 (一)光合作用还产生氧气 1、教师按演示实验操作,学生观察回答: (1)装置里的金鱼藻在阳光下是否放出了气泡? (2)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口,看到有何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提示:氧气可以助燃) (3)尝试应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对自然界有什么好处? (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1、阅读教材P128,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实验。并完成如下练习: (1)第一幅图中蜡烛会熄灭可能是缺少 小白鼠会死亡可能是缺少 (2)第二幅图与外界空气相比,由于蜡烛燃烧,玻璃罩内哪种气体的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但蜡烛没有熄灭证明了罩内该气体含量,这种气体来自于,根据图中的情况,你推测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对植物可能有什么作用? (3)第三幅图中,小白鼠呼吸需要的氧气来自于植物的作用,而小白鼠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对植物可能有什么作用? 2、自读128页相关知识,小结重点 【课堂达标】 (一)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提示:(1)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2)为了证明有机物是在光下制造的而非植物体原有的,对 植物应如何处理? (3)植物应放在什么条件下?

《2.6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第二课时目标分层教学案

浙江省开化二中初中八年级下学期科学学科 《2.6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2课时)目标分层教学案一、目标分层双向表 二、教学案导学促教 情景问题 1、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你认为含有碳元素的是。 2、呼吸作用表达式为, 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 3、分析上述两个表达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后,教师转入新课 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之间有什么关系? 新知探究 一、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碳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可以是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在大气中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通过来完成的。 [读图]P82:自然界中碳的循环,讨论分析:自然界中碳的循环主要有哪些途径? 1、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 1、CO2→作用→物→作用→CO2 2、CO2→作用→物→吸收→体内氧化→CO2 3、CO2→作用→物→动植物残体→微生物分解作用→CO2 4、CO2→作用→物→动植物残体→地下漫长反应→煤、石油、天然气→燃烧→` CO2 2、二氧化碳的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被消耗 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被消耗,又随动植物的、有机物的燃烧以及等过程,源源不断地重新释放出来,结果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数 量。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稳定含量对地球上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二氧化碳在中

层大气的热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小组讨论: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这对碳循环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学生根据查阅到的资料回答后小结:增加了大气中的量,从而破坏了碳在自然界的平衡,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的后果。 二、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的含义:大气中具有与温室玻璃相似的作用,对地球起着 作用,这种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学生分小组讨论:根据查阅的资料和课本内容,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其利弊,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防治温室效应的加剧? 学生回答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和利弊 2、温室效应的成因:二氧化碳像温室玻璃一样,来自能很好地穿过到达大地使地面温度,而却很少能穿透这层二氧化碳,使得它具有 作用。 3、温室效应的利弊 利: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适于动植物生存。 弊:近百年来,由于大量使用,加上森林面积因而急剧减少,使大气中的量增加较快,致使温室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恶果。 措施: 学习小结 一、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通过来完成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 被消耗,又随动植物的、有机物的燃烧以及等过程,源源不断地重新释放出来,结果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数量。 二、温室效应 近百年来,由于大量使用,加上森林面积因而急剧减少,使大气中的量增加较快,致使温室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恶果。 三、分层效果检测题 课堂检测题 1.下列事例不属于碳循环过程中的某个环节的是: A.可燃物燃烧B.植物光合作用 C.植物呼吸作用D.微生物分解残体 E.植物的蒸腾作用 2.下列情况会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多() A.利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B.汽车数量增加 C.发展太阳能、水能以代替煤、石油等燃料 D.植树造林 3. 二氧化碳虽然只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对动植物的生命 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右图所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学设计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2.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节的探究活动。 3.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设计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价值观 阐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还是氧的制造者,理解碳—氧平衡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感情。 课时安排:共2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 2.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和观察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 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和观察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即碳—氧平衡。 教学策略 1.导入新课,创设情景 资料一 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主要含有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氮气所占的容积比例虽很大,但由于它对人体既无用又无害,所以我们在讨论人体气体交换时可以不作考虑。附表如下。 少呢? 其中,教师故意设置了两个干扰项:呼出气体和肺泡气体两项为影响学生分析的干扰项,让学生略作思考便会发现吸入气体即是大气的成分,这样用排除法删繁就简就好分析了。 通过上述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和感性经验,思考分析空气中氧的含量问题,让学生得出空气的氧的含量及所占的比例不足21%的结论。 再提出“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每天都消耗了空气中大量的氧,但我们为什么没有感到缺氧呢?”唤起学生意识到在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存在着碳-氧平衡的问题。另外,这里让学生意识到生物圈的空气中氧如此之少,而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每天都消耗了空气中大量的氧,这样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感情。

【范文】《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知识点梳理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知 识点梳理 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有什么应用?请同学们思考问题,归纳学习相关知识点。 一、普利斯特利实验 结果:①蜡烛的燃烧和鼠的呼吸都需要氧气;②绿色植物在阳光照射下能释放氧气净化空气。③植物在黑暗的环境中不仅不能释放氧,还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放出二氧化碳。所以,普利斯特利在深夜无光时做这个实验会失败。检验氧气的方法:用点燃的火星在有氧时能继续燃烧,在无氧时熄灭。 二、概述植物的光合作用 .概念 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藏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的过程就叫做光合作用。其中,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有机物和氧气是产物;叶绿体(内含叶绿素)和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因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而光是光合作用的动力。人和动物细胞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体内只有含有叶绿素的细胞有光照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如果将绿叶比做制造有机物的“工厂”,它的机器是叶绿体,动力是光,原

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和叶绿体,具体部位(车间)是叶绿体的细胞。 2.公式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藏能量)+氧气 3.实质 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这包含两个转变:一是物质转变过程,即将二氧化碳和水这些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有机物;二是能量转变过程,即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 4.意义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氧气、能量。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5.应用:在果树地面铺反光膜,增加光照、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立体种植、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以增加作物的产量,植物在暗处不能长久生活也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有关。 三、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关系 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这是因为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呼

固碳

固碳 大气颗粒物污染是城市主要环境问题,在目前尚不能完全依赖污染源治理以解决环境问题情况下,借助自然界的清除机制是缓解城市大气污染压力的有效途径,城市园林绿化就是其一。植被叶片因其表面性能(如茸毛和腊质表皮等)可以截取和固定大气颗粒物 [1] ,使颗粒物脱离大气环境而成为消减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过滤体[2] 。因此植物叶片滞尘量越大,对大气颗粒物的消减作用越强。不同种类植被的环境效应各有差异 [3] 。城市园林植被中,阔叶乔木植物叶片面积较大、树冠宽阔,滞尘量较高,对大气颗粒物截留效果显著,通常被认为是滞尘植物的首选树种。 乔木冠层距地面通常较高,其叶片滞尘主要来自大气沉降颗粒物,而相对低矮的植物叶片靠近路面,直接受机动车排放和地面扬尘影响,尤其是生长高度为 1~2 m 的灌木植物叶片位置处于行人呼吸带范围,这一高度空气颗粒物浓度在距地10 m范围内为最大 [4] ,叶片滞尘效应可以作为反映城市街道污染暴露水平的良好指标。 1 样品采集与测试 所谓叶片滞尘效应指在某种环境状况下单位面积叶片上能够累积的大气颗粒物数量,以及颗粒物在叶片表面存在形态。本文即以叶片滞尘量测试和滞尘颗粒物形态观察为研究目的进行样品采集与测试。 为避免降水等特殊天气影响,设定在2005年5月至7月期间石家庄市无雨、晴朗微风天气状况下进行道路旁大叶黄杨叶片样品采集。 每个点选取位于大叶黄杨植株顶端的10片成熟叶片,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至表面清洁,用纸巾吸干水分,作为截取降尘颗粒叶片的初始状态。5日后将这些叶片取下带回实验室,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过滤清洗液,滤纸真空烘干后,于万分之一天平上称重,获得叶片上的总滞尘量。叶片面积采取打孔换算法:每个点位上的10片叶片清洗干净后,于每片上打一直径 1 cm 的圆孔,称取圆孔叶片的重量,再换算成整个叶片的面积。由总滞尘量比叶片总面积得到第一个5日周期内单位面积叶片滞尘量。摘取第一个周期叶片的同时再淋洗出另10片叶片,待又一个5日后再取回,依次进行清洗、过滤、称重及滞尘量计算,如此重复5次,获得5个5日周期内的叶片单位面积滞尘量。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七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一课时练习 含答案

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与碳循环 1.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就是等; 产生氧气的途径就是。大气中的氧气的 含量会随着生物的呼吸、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与物质的燃 烧等运动而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 复始地进行循环,这就就是自然界的氧循环。自然界中的氧就是在不断循环变化的。 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自然界中的碳可以以单质与化合物的形态出现,碳在自然界中也就是可以循环的。碳的循环主要通过CO2来进行的。它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1)就是植物经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有机物,在一作用中又以二氧化碳返回大气中被植物再度利用; (2)就是植物被动物采食后,有机物被动物吸收,在体内氧化成二氧化硪,并通过释放回大气中又可植物利用。 (3)就是动植物残体被分解,以及等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它返回大气中后重新进人生态系统与碳循环。 3.温室效应 大气中等温室气体具有吸热与隔热的功能,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就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从而产生。在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占55%,其她还包括水蒸气、臭氧、氧化亚氮、甲烷、氯氟烃等。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恒定,适于动植物生存,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温室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产生一系列的危害。 ①;②;③;④。 (1)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 ①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使用;②乱砍滥伐造成森林面积减少。 (2)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②开发新能源;③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题型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1.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转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铁生锈、动植物的呼吸(填“就是”或“不就是”)缓慢氧化。 (2)下图就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从①~ ⑥中选择序号填空,消耗氧气的有,产生氧气的 有。 (3)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法。 如,控制温度在-183℃时,可将空气中氮气(N2)与氧气(O2) 分离。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该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自然界中氧气的主要来源就是,消耗氧气的途 径有(任写一点)。从氧循环的角度分析,早晨空气 中的氧气含量比傍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要,您的 理由就是 。 题型二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案示例 选自《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七年级上) 教学目标 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认识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探究活动的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自制的收集氧气的装置。 教学器材:金鱼藻在阳光下产生氧气的实验装置、卫生香、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装置。 教学课件:有关普利斯特利三个实验的课件、展示光合作用公式和示意图的课件、演示三种不同种植密度的植株结果情况的课件。 教学设计

2、探究活动 三、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四、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程,获得结论。 通过课本或课件对普利斯特 利的三个实验分别进行分 析,初步获得光合作用不但 产生氧,而且利用了二氧化 碳的结论。 方案一:利用教师提供装置 制定探究计划,实施探究计 划。 方案二:根据教师提示,选 择自己能够找到的合适材料 用具,制定探究计划,实施 探究计划。 方案:根据光合作用的有关 实验,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 念和总反应方程式,进而初 步认识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 的意义。而后根据教师或课 本上提供的数据,对教师提 问分组讨论,进一步认识光 合作用在维持碳-氧平衡中 的重要作用。 方案一:学生观察课件,对 在光照下种植过密、适中、 过稀的植物结果情况进行讨 论,分析原因,理解光合作 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方案二:观察教师出示的三 种种植密度不同的植株的果 实,进行讨论,分析原因, 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 的应用。 方案三:到田间进行观察和 访问有经验的老农,了解不 同种植密度的植株结果情 况,分析原因,理解光合作 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逐个分析,可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引起 学生思考并组织学生讨论,例如,普 利斯特利为什么要设计三个实验才 能得出结论?帮助学生养成综合看 问题的意识。 为学生提供比较标准的实验装置,如 广口瓶、烧杯、氢氧化钠溶液、水槽 等,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装置的使用, 制定探究计划,实施探究计划。 提示学生一定的注意事项,鼓励学生 自己寻找材料用具,设计实验。 引导学生归纳光合作用的总方程式 和概念。通过概念初步分析光合作用 对于生物圈的意义。而后为学生提供 数据,并设置思考题,启发学生从理 性上认识光合作用 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演示课件,引导学生从光合作用制造 有机物方面进行讨论,理解光合作用 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出示三种不同的植株,引导学生从光 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方面进行讨论,理 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引导学生从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方 面进行讨论,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 产上的应用。

长春市6种常见灌木固碳释氧价值核算

长春市6种常见灌木固碳释氧价值核算 摘要:通过测定长春市6种常见灌木净光合速率及绿量,计算出其固碳释氧能力,并运用碳税法及工业制氧成本法计算此6种常见灌木日固碳释氧价值。结果表明:所选6种植物中,榆叶梅(prunus triloba)、紫丁香(syringa oblata)固碳释氧能力最强,其日固碳释氧价值最高,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红瑞木(cornus alba)、铺地柏(lonicera maackii)、珍珠梅(sorbaria sorbifolia)固碳释氧能力较弱,日固碳释氧价值最低。 关键词:常见灌木;固碳;释氧 0 引言 城市森林能有效改善市区内的碳氧平衡。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在城市低空范围内从总量上调节和改善城区碳氧平衡状况,缓解或消除局部缺氧、改善局部地区空气质量。森林的固碳放氧效益由两部分构成,即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效益和森林释放氧气效益。森林的这一功能对于人类的生存、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5]。为此,本文选用固碳、制氧两个指标,针对长春市6种绿化常见灌木的固碳放氧能力及其经济价值进行了测定和评估,以实现生态效益的定量化,为长春市城市绿地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1.1 自然概况

研究地点位于长春市主要街区内,长春市位于欧亚大陆东岸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位于东部低山丘陵向西部台地平原的过渡地带。市区地处台地平原地带,略有起伏。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在全国干湿气候分区中,地处湿润区向亚干旱区的过渡地带。长春市年平均气温4.8℃,最高温度39.5℃,最低温度-39.8℃,日照时间2688h。夏季,东南风盛行,也有渤海补充的湿气过境。年平均降水量522-615mm,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秋季,可形成持续数日的晴朗而温暖的天气,温差较大,风速较春季小。 1.2 绿化概况 截止2007年底,长春市建成区面积209km2。各类绿地总面积7641.49hm2;其中,公园绿地2918.02hm2,占38.2%;附属绿地3301.64hm2,占43.2%;生产绿地370.4hm2,占4.8%;防护绿地562hm2,占7.4%;道路绿地489.43hm2,占6.4%;绿地率36.5%,人均绿地面积32.4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4m2。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材料 在长春市内街道常用的绿化灌木中选择6种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测试。包括榆叶梅、连翘、红瑞木、紫丁香、铺地柏、珍珠梅,冠幅均为1.5m。 2.2 研究方法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复习教学设计

第五章复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教案目标 认知目标 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情感目标 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案重点 1.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案难点 设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真的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 ●教案方法

观察、讨论、实验探究法。 ●教具准备 1.自制CAI光合作用课件及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生物圈中维持碳—氧平衡课件。 2.实验材料用具准备:(1)按演示实验一装置提前两三天(或一周)准备,并每日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以收集足够的氧气,便于上课使用。 (2)另准备一套和实验一装置完全相同的材料用具,便于上课演示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案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地球上凡是生物都要呼吸,而凡呼吸,必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尤其是现在随着工业的发展和能源的开发利用,大量的燃料的燃烧也会消耗大量的氧,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可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感觉到缺氧呢?氧从何来?二氧化碳哪去了?大自然是怎样调节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的?要想破解这个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引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讲授新课]

一、光合作用还产生氧气 师:在第四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制造有机物——淀粉,那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只是有机物吗?还有没有其他成分,是什么成分?今天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探讨一下。 教师按演示实验操作,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装置里的金鱼藻,看它在阳光下是否放出了气泡。 生:仔细观察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1:看到漏斗中的金鱼藻中有一个一个的小气泡产生。 学生2:看到漏斗中有气泡向试管中移动。 师:那么金鱼藻产生的小气泡是什么成分呢?下边大家接着看实验。 教师取出事先准备好的集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两个瓶子,并告诉学生甲瓶为氧气,乙瓶为二氧化碳,然后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分别伸入甲、乙两瓶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描述。 生:甲瓶中卫生香复燃,乙瓶中卫生香熄灭。 师:再将罩在金鱼藻上的集有大约1/2以上气体的试管取出来,迅速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中,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卫生香的燃烧情况并与甲、乙两瓶中的燃烧情况进行对照比较,并预测金鱼藻在光下通过光合作用可能放出什么气体? 生:卫生香能复燃;与甲瓶中燃烧情况相同,所以金鱼藻在光下通过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气。 师:很好。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金鱼藻在光下能够产生氧气,可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有机物外,还有氧气。 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师:俗话说:巧妇难为无M之炊。即任何事物都不会凭空产生,也就是说,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有机物及氧气,而这有机物和氧气是由什么转化来的呢?下边请大家看大屏幕。 教师展示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实验课件:

绿色住宅的固碳技术与应用

绿色住宅的固碳技术与应用 申目分类号Tu1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墒号…)—739X(2111I)fmO077 描要i提女T色t日碱机.喜镕 *7绿£月目碳*和技术措施,《 议m±目硅,±建#抖,; 等i十∞女m枝,避步拓展自目 植m目在基.台 一 步提女T绿在,学,规∞ 措拖”化住# 关t£±*目目 AbstractTheconce0tofcorbon se0uestrafionsystemingreenresidence buildings『sintroducedinthepaperIn ordertobroadenthefie~dsanddeplhlhe applicationofcorborlsequestratlonbioand physicaI…uesfr口tlontechnologyisolso discussedond0nolyzedFurthermorefhe

paperprol~o[esthesGfeguardmeosures fromelh}coesthetic}0wstostrengthen theeffectsofcarbonreductionofgreen ~esidences KeywoldsGreenre~denceBioondphysical seque帅tbnchnd0gy.Cabon~questrofion 十echnd0gy 建筑技术ArchitecturalTeChnolOgy 绿色住宅的固碳技术与应用CarbonSequestrationTechnologyand ApplicationofGreenResidence 宋华伟 丰剑利 SongHuawel FengJianli 建筑业的碳排放量约占人类排放总量的40%一50%.住宅又以量大面广而成排碳大户.为减小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影响,住宅的绿色低碳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由±路. 1绿色住宅的同碳机制 11绿色住宅与碳排放 (1l绿色住宅的低碳特征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知识点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得碳氧平衡知识点 一、普利斯特利实验结果:①蜡烛得燃烧与鼠得呼吸都需要氧气;②绿色植物在阳光照射下能释放氧气净化空气。③植物在黑暗得环境中不仅不能释放氧,还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放出二氧化碳。所以,普利斯特利在深夜无光时做这个实验会失败。检验氧气得方法:用点燃得火星在有氧时能继续燃烧,在无氧时熄灭。 二、概述植物得光合作用 1.概念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与水转化成贮藏着能量得有机物,并释放出氧得过程就叫做光合作用。其中,二氧化碳与水就是光合作用得原料;有机物与氧气就是产物;叶绿体(内含叶绿素)与光就是光合作用得条件,因为叶绿体就是光合作用得场所,而光就是光合作用得动力。人与动物细胞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体内只有含有叶绿素得细胞有光照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如果将绿叶比做制造有机物得“工厂”,它得机器就是叶绿体,动力就是光,原料就是二氧化碳与水,产物就是有机物与氧气,条件就是光与叶绿体,具体部位(车间)就是叶绿体得细胞。 2.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藏能量)+氧气 3.实质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这包含两个转变:一就是物质转变过程,即将二氧化碳与水这些简单得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有机物;二就是能量转变过程,即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 4.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得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得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得其她生物提供了基本得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得碳──氧平衡。 5.应用:在果树地面铺反光膜,增加光照、合理密植使作物得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立体种植、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以增加作物得产量,植物在暗处不能长久生活也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有关。

0种优势园林植物固碳释氧能力研究

武汉市10种优势园林植物固碳释氧能力研究 史红文1秦泉2廖建雄3陈桂桥1丁昭全1 1.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81;2.长阳县林业局,湖北长阳443500; 3.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研究了武汉市10种优势园林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结果表明:灌木的光合速率和单位面积固碳释氧量高于乔木,常绿植物的光合速率和单位面积固碳释氧量高于落叶植物;植物整株固碳释氧量以乔木和落叶植物分别高于灌木和常绿植物;供试植物中栾树、悬铃木和樟树的整株固碳释氧能力居前3位,女贞、石楠和紫薇居后3位。 固碳;释氧;园林植物;武汉市 S731.2;Q945.11A1673-923X(2011)09-0087-04 Study on carbon fixation and oxygen release capabilities  of 10 dominant garden plants in Wuhan city SHI Hong-wenQIN QuanLIAO Jian-xiongCHEN Gui-qiaoDING Zhao-quan 2011-01-10 武汉市园林局项目“武汉市主要园林植物生态指标定量研究”[武园(2008)17号] 史红文(1975-),男,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园林生态学研究

1 研究地概况

4 结论与讨论

@@[1]刘克旺,侯碧清,王月容.株洲市城区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探讨 [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3,23(5):84-87. @@[2]鲁敏,李英杰,鲁金鹏.绿化树种对大气污染物吸收净化能 力的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15(2):7-9.@@[3]陈卓梅,杜国坚,缪宇明.浙江省38种园林绿化植物对氟化氢 气体的抗性及吸收能力[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25(4): 475-480. @@[4]陆贵巧,谢宝元,谷建才,等.大连市常见绿化树种蒸腾降温的 效应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29(2):65-67.@@[5]李延明,郭佳,冯久莹.城市绿色空间及对城市热岛效应的 影响[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7(1):1-4. @@[6]刘海荣,宋力,鲜靖苹.5种常用灌木固碳释氧能力的比较研 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9,36(2):204-207. @@[7]廖建雄,史红文,鲍大川,等.武汉市51种园林植物的气体交 换特性[J].植物生态学报,2010,34(9):1058-1065.@@[8]史红文,丁昭全.武汉城区古树资源与园林树种规划[J].中国 城市林业,2008,6(8):64-68.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7自然界中得氧循环和碳循环(II)卷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3.7 自然界中得氧循环和碳循环(I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9题;共18分) 1. (2分)空气成分中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是() A . 氧气 B . 二氧化碳 C . 氮气 D . 稀有气体 2. (2分)生态系统的碳﹣氧循环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内,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A . 人类 B . 细菌、真菌 C . 哺乳动物 D . 绿色植物 3. (2分)下列有关地理、环境等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仍然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 B . 由于目前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很高,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C . 地球上发生的地震大多数是有感的,但对人类造成严重破坏的极少 D . 地壳运动规律非常简单,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目前绝大多数板块移动现象 4. (2分)如图所示为一个封闭透明的生态瓶,该瓶放在有光的地方,3天后小鱼仍能正常生活,最关键的原因是()

A . 水草能制造氧气 B . 水草能制造有机物 C . 水草能吸收二氧化碳 D . 水草能提供充足的二氧化碳 5. (2分)在碳循环中,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态系统主要通过() A . 蒸腾作用 B . 呼吸作用 C . 分解作用 D . 光合作用 6. (2分)(2014·湖州)今年6月8日至14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是“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根据如图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中, 错误的是() A . ②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B . 在生物群落的食物链中,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C . 在城市交通中少开汽车多骑自行车能减少①过程的发生 D . 绿化环境、爱护草木有利于③过程的进行 7. (2分)在温室大棚里把种植和养殖结合,可实现优势互补。下列对这种生态模式的错误叙述是() A . 养殖为种植提供有机肥料 B . 种植为养殖提供丰富的氧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