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选修3 第三单元 第4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与结束 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与结束
一、从莫斯科战役到斯大林格勒战役
1.莫斯科战役
(1)战况
①1941年9月底,德军向莫斯科发动进攻,局势紧张。

②1941年12月初,严冬来临,苏军在朱可夫将军指挥下大举反攻,德军后撤。

(2)意义
①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②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③大大改善了苏联的政治和国际地位,赢得了美英盟军的支持和援助,促成了国际反法西斯
联盟的形成。

思维点拨
莫斯科保卫战是苏德战争前期的大规模战略性战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奠定了基础。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上最为激烈的战役,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具有重大意义。

2.斯大林格勒战役
(1)原因
①莫斯科战役后,德军在东线改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

②为夺取高加索,首先选择了战略要地斯大林格勒。

(2)战况
①防御:1942年7月战役开始,德军一度突入市区,苏联军民与德军展开巷战。

②反攻:苏军从南北两侧包围德军,1943年2月德军惨败。

(3)意义
①规模:苏德战争中最为激烈的战役。

②地位: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根本转折,对于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也具有深远影响。

思维点拨
苏德战场是反法西斯的主战场,在苏德战场爆发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德国法西斯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对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具有重大的转折意义。

二、中途岛战役
1.背景
(1)1942年4月,美国舰载飞机对日本东京、横滨等城市的轰炸使日本举国震动。

(2)日本为巩固并加强在太平洋上的优势,诱出美国舰队主力加以歼灭。

(3)美军事先破译了日军密码,了解日军的作战计划。

2.经过:1942年6月,美日双方在中途岛附近海域展开一场海空大战,日军惨败。

3.影响:日本开始丧失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

易混易错
中途岛海战中日本的太平洋主力舰队不是被彻底消灭,而是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航空母舰的实力对比,日本太平洋海军还有一定的实力。

三、阿拉曼战役
1.起因:1942年,北非德意军队进逼阿拉曼,开罗告急。

2.战况
(1)1942年10月,英军在蒙哥马利指挥下大举反攻。

(2)德意军队处于劣势,全线西撤。

3.意义:北非战场形势发生了转折。

4.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的意义
(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牢牢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

(2)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人民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四、盟军的反攻
1.太平洋战场
(1)1942年8月,美军率先展开反攻,夺占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2)1945年初,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2.北非战场
(1)时间:1942年11月开始。

(2)战况
①美英联军在西北非实行代号为“火炬”的两栖登陆。

②1943年5月,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

北非战事结束。

③1943年7月,盟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3)影响:意大利退出战争,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思维点拨
(1)北非战场是美英盟军配合作战;太平洋战场主要是美军单独作战;苏德战场是苏联红军单独作战。

但在整体上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各国互相配合。

(2)作为法西斯集团成员国之一,意大利发生政变,新政府率先退出战争,标志着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3.苏德战场
(1)战况
①1943年7月,德军大规模进攻库尔斯克,双方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区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德军损失惨重。

②1944年1月起,苏军对德军发动10次大规模进攻。

(2)影响
①德军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②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法西斯仆从国退出战争。

五、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1.政治合作:召开会议
(1)开罗会议
①召开: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

②内容: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2)德黑兰会议
①召开: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德黑兰举行会议。

②内容:决定1944年5月由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三国还就战后处置德国和成立国际组织等重要问题交换了意见。

2.军事行动:开辟第二战场
(1)过程
①1944年6月6日,由美国的艾森豪威尔指挥,代号为“霸王行动”的战役打响。

②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的滩头强行登陆,1944年8月,巴黎光复。

(2)影响:法西斯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中,加速走向灭亡。

六、德国法西斯的覆亡
1.雅尔塔会议
(1)召开: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

(2)内容:会议对加快战争进程、战后对德国的处理以及确保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等重大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安排。

2.欧洲战事结束
(1)1945年春,在粉碎了德国在阿登地区的最后一次反攻后,西线英美盟军强渡莱茵河,在鲁尔区围歼了西线德军主力。

(2)东线的苏军也发动强大攻势,兵临德国首都柏林城下。

4月,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

同时,苏军对柏林发动了最后进攻。

4月30日,苏军终于攻克柏林。

(3)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

七、日本投降和大战的结束
1.背景
(1)1945年初,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已日益逼近日本本土。

(2)波茨坦会议
①召开:1945年7月,苏、美、英三国首脑会晤于柏林附近的波茨坦。

②内容: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波茨坦公告》。

(3)中美苏的最后一击
①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一颗原子弹。

②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对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予以毁灭性打击。

③中国抗日军民也发动战略反攻。

2.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胜利结束。

思维点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国家的配合,不仅表现在战场上、军事上的分工与配合,同时也表现在各国在政治、经济领域的相互配合与合作,表明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团结合作。

1.印证教材观点
史料1 斯大林格勒是德国法西斯军队覆灭的起点。

大家知道,德国人在斯大林格勒大激战以后,已经不能恢复自己的元气了。

——《斯大林文选》
斯大林格勒一战将停止法西斯的进攻,这一战是带决定性的。

这种决定性,是关系整个世界战争的。

——《毛泽东选集》
应用1 上述史料说明斯大林格勒战役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斗志,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大量歼灭了法西斯德国的有生力量,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发生瓦解,因此,它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史料2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

……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根据以上所认定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同盟国目标相一致,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之无条件投降。

——摘编自《开罗宣言》应用2 宣言惩罚日本侵略;规定日本归还窃取自中国的领土;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上述规定加速了日本失败进程,为中国收复领土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2.获取材料信息
史料彩虹是由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

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

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

……我们的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当我们结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天空上看到那条希望的彩虹。

——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的演讲
应用结合德黑兰会议的背景,说明史料2中“彩虹”的寓意是什么?“我们”有什么共同的“理想”?
答案寓意:合作。

共同理想:打败法西斯,实现世界和平。

1.斯大林格勒战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
(1)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场上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德军在会战中损失惨重,是德国自战争以来所遭到的最沉重的打击。

(2)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希特勒灭亡苏联进而称霸世界的企图,降低了德国的国际地位,其仆从国从此对希特勒的信心发生动摇,法西斯集团内部开始出现裂痕。

(3)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威望,增强了苏联军民打败法西斯德国的信心。

这次战役后,苏军掌握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并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4)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给世界人民以极大鼓舞,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因此,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相互配合
(1)政治上互相协作:为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联盟经常进行双边或多边的高级会谈,特别是美、英、苏三国首脑之间经常保持密切的联系。

战争期间共召开四次三国首脑会议,协调解决了许多重大问题,对当时和战后的形势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经济上互相支持:为了充分发挥联盟国家的经济优势,保证战争的胜利进行,各国在经济上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合作,这种经济上的联系与合作,对提高盟军的作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军事上互相配合: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战场,在战略上拖住了日本陆军的主
力,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使日本无力和德意做战略上的配合。

苏德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苏联承担了抗击法西斯集团元凶——德国的重任。

为了减轻苏联的压力,英美盟军在西欧和北非采取军事行动予以配合。

1.《全球通史》记载:“到9月中旬,德国人已经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

……人们在地下室里、在屋顶上、在小巷、院子和下水道里短兵相接。

两支苏联军队……以巨大的钳形包围了德军。

”“这座城市”是( )
A.莫斯科B.巴黎
C.斯大林格勒D.阿拉曼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9月中旬”“德国人已经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短兵相接”“苏联军队……钳形包围了德军”,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该战争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故答案为C。

2.观察下图中的传单,传单上一个日本士兵被困在一个孤岛上,无助地向四周张望。

画中的文字是:“日本的飞机和军舰都到哪里去了。

”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该传单的散发者最有可能是美军
B.散发该传单是为了瓦解日军士气和精神
C.该传单应印刷于中途岛海战之后
D.该传单预示着日军将逐步处于不利地位
答案 C
解析传单仅是宣传品,它并不一定是实际战况的反映,C项的推断过于绝对化。

3.1944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

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但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

”信中所提的“此次军事行动”( )
A.表明反法西斯盟国开始联合行动
B.成为了二战的主要转折点
C.推动了巴黎的光复和法国的解放
D.促使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答案 C
解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于1942年,在此之后的反法西斯战争都属于盟国之间的联合行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二战的转折性战役都发生于1942年,故B项错误;从“1944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可知是诺曼底登陆,其意义是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同年8月,盟军进入巴黎,法国解放,故C项正确;促使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的事件是1943年美英盟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迫使意大利投降,故D项错误。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图中的①②③④召开了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以下关于四次会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B.②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
C.③决定在1944年5月由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D.④就战后处置德国和成立国际组织等重要问题交换了意见
答案 C
解析①是雅尔塔会议,规定将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的是开罗会议,故A项错误;②是开罗会议,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的是波茨坦会议,故B项错误;③是德黑兰会议,讨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故C项正确;④是波茨坦会议,就战后处置德国和成立国际组织等重要问题交换意见的是德黑兰会议,故D 项错误。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12年,拿破仑率60万大军进攻俄国,9月14日占领莫斯科。

但是,莫斯科经过一场大火已变成一座空城,10月13日,天降大雪,气温骤降,冬天来临。

拿破仑不得不决定撤退。

在饥饿、寒冷和俄国军队的不断袭击下,法军伤亡惨重,仅剩几万人回到法国。

材料二1941年,希特勒调集180万人,实施“台风”行动,要在冬季到来前攻占莫斯科。

可事与愿违,不仅德军的进攻遭到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而且11月3日,第一次降雪开始了,缺乏御寒装备的德军寸步难行。

到12月初,气温已达到零下35摄氏度以下。

德军机器停转,武器失灵,人员冻伤无数,苏军乘机反击,歼敌50余万,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1)在莫斯科,俄国军民对付拿破仑和希特勒的方法有何差别?
(2)莫斯科战役爆发时,欧洲战场呈现什么局势?莫斯科战役的胜利有什么国际意义?
答案(1)对付拿破仑:制造空城,利用严寒,诱敌深入,在敌人退却时不断袭击。

对付希特勒:集中兵力,利用严寒,奋力抵抗。

(2)局势:德国军队征服北欧、西欧许多国家,锋芒正盛。

丹麦、法国等国投降,惟有英国在顽强抵抗。

意义:打败了法西斯军队,打击了其嚣张气焰;打乱了法西斯德国的战略部署,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某年11月7日,苏联照常举行庆祝十月革命的阅兵式。

受阅部队……直接开赴前线。

斯大林向红军战士发表讲话:“让我们的伟大祖先……的名字,在这次战争中鼓舞着你们!让伟大的列宁的旗帜指引着你们向胜利前进!”与此相关的是( )
A.斯大林格勒战役B.不列颠之战
C.莫斯科战役D.东普鲁士战役
答案 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某年”是1941年,斯大林格勒战役时间是自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故A错误;不列颠之战是1940年英国与德国的战役,故B错误;莫斯科战役时间为1941年9月底至1942年1月,并取得了胜利,故C正确;东普鲁士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役,故D错误。

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许多著名战役。

下列各项中,属于下图所示战役影响的是( )
A.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B.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第一次重大失败
C.苏德战场形势发生根本转折
D.德军从此失去苏德战场主动权
答案 C
解析据“1942年11月”“斯大林格勒”可判断图示战役指斯大林格勒战役。

根据所学可知,宣告德军“闪电战”破产和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第一次重大失败的是莫斯科战役,故A、B 两项不符合题意。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故C项正确。

德国从此失去苏德战场主动权的标志是库尔斯克战役,故D项错误。

3.如图反映的是苏德战场上发生根本转折的一次战役。

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是这一漫画标题的是( )
A.《莫斯科郊外的烽火》
B.《伏尔加河上的磨坊》
C.《巴巴罗萨计划的丧钟》
D.《照耀德国国会大厦的红星》
答案 B
解析苏德战场的根本转折指1942年7月开始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其发生在伏尔加河畔,是德国第六集团军的“磨坊”,故B项正确。

莫斯科战役不是苏德战场的根本转折,故A项错误;巴巴罗萨计划是德国1941年6月进攻苏联的计划,故C项错误;红星“照耀德国国会大厦”说明德国已经战败,故D项错误。

4.(2018·杭州期末)二战中,一个德国士兵在家信中哀叹:“我们不久就可以占领斯大林格勒,但是它仍然在我们面前——相距如此之近,却同时又像月亮那样遥远。

”关于此战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苏德战争中最为激烈的战役
B.苏德战场局势发生了根本转折
C.首次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造成德国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
答案 C
解析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中最为激烈的战役,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获胜,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苏德战场局势发生了根本转折,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莫斯科战役首次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国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给予德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5.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两大战场上取得了转折性的胜利,这两大战场是( ) A.北非战场和太平洋战场B.中国战场和苏德战场
C.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D.苏德战场和北非战场
答案 A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时间“1942年”,这一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转折性胜利的是北非战场和太平洋战场。

故选A项。

6.(2018·衢州联考)如图所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此战役标志着( )
A.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二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
C.日本开始丧失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D.美军从此牢牢掌握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答案 C
解析据图片中时间“1942.6”和交战双方美、日可知为中途岛海战,故A项错误;太平洋战争的发生使二战达到真正的世界规模,故B项错误;二战爆发后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从此美军逐步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故C项正确;瓜岛战役后,美军才真正掌控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故D项错误。

7.(2018·温州期末)仔细阅读下图所示历史漫画。

该漫画发表的直接历史背景是( ) A.阿拉曼战役的结束
B.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C.北非德意军队投降
D.美军转入对日反攻
答案 C
解析材料反映出1943年墨索里尼政权的倒台。

阿拉曼战役结束时,北非战事还未结束,墨索里尼政权还存在,故A错误;1944年欧洲第二战场开辟时,墨索里尼政权已经倒台,故B 错误;1943年北非德意军队投降,为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和墨索里尼政权的倒台提供条件,故C正确;太平洋战场的美军转入对日反攻,与欧洲墨索里尼政权的倒台无直接关系,故D 错误。

8.1943年7月,德军集中精锐部队又一次对苏联军队发动战略性进攻。

苏军调集重兵严阵以待,双方展开空前规模的坦克大战,德军损失惨重并从此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这次战役是( )
A.莫斯科战役B.库尔斯克战役
C.阿拉曼战役D.斯大林格勒战役
答案 B
解析结合材料中“1943年7月”“苏德战场的主动权”等信息,可知为库尔斯克战役。

9.1941年,希特勒骄傲地打开“戈培尔唱机”,鼓吹“闪电战”的丰功伟绩。

1943年,希特勒颓丧地坐在唱机旁,疲惫不堪的戈培尔也累得脱了形。

1943年,导致希特勒颓丧的事件有( )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②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③北非德意军队防线的崩溃
④诺曼底登陆成功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①②③发生于1943年,④发生于1944年。

10.(2019·杭州高二检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日双方在下图所示地点发生过长达半年的激烈争夺战。

该战役( )
A.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
B.导致太平洋战争开始出现转折
C.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D.使美军此后牢牢掌握太平洋战场主动权
答案 D
解析解读图片可知,图中的岛屿是瓜达尔卡纳尔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后,日军最终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此后美军牢牢掌握太平洋战场主动权,D正确。

日本偷袭珍珠港,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A错误。

中途岛海战后,太平洋战争开始出现转折,B错误。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直接推动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C错误。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主要大国为了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对战后世界进行安排,召开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

下列各项条款中,属于雅尔塔会议内容的是( ) A.“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华民国。


B.“霸王战役应……同法国南部的战役相配合。


C.“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所得之结果……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


D.“我们的宗旨是……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


答案 D
解析A项属于1943年11月开罗会议之内容;B项属于1944年筹备诺曼底登陆战役的内容,因为1944年诺曼底登陆代号为“霸王行动”;C项属于波茨坦会议之内容;只有D项属于雅尔塔会议内容,体现了雅尔塔会议精神。

12.(2018·浙江“超级全能生”联考)1945年8月8日晚,苏联对日宣战。

如图是同年8月9日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的增张。

该报撰文称“苏联已参加中美英三国宣言”。

这里的“宣言”指的是( )
A.《大西洋宪章》B.《开罗宣言》
C.《联合国家宣言》D.《波茨坦公告》
答案 D
解析《大西洋宪章》发表于1941年,故A项错误;《开罗宣言》是1943年中美英三国共同发表的,故B项错误;《联合国家宣言》是在1942年发表的;故C项错误;1945年7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会议,会议期间以中美英三国名义发表对日最后通牒式公告——《波茨坦公告》。

苏联于1945年8月8日对日宣战后加入该公告,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争为人类之恶性……近百年来白种之物质进化,实超前古,而其心性进化尚未离
乎野蛮,故战争之祸于今尤烈。

——孙中山
材料二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

这个比拟并不适当。

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

……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请回答:
(1)如何评价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观点?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两次战役性质的不同?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答案(1)评价:孙中山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恶性”的体现,没有认识到战争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致。

(2)不同:凡尔登战役是帝国主义间非正义的战争,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

原因:斯大林格勒战役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苏军转入战略反攻,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第(1)问需先依据材料提炼出孙中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观点,然后再进行评价。

第(2)问要从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方面归纳其不同,原因方面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意义角度来考虑。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斯福总统、蒋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偕同各该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
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根据以上所认定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目标相一致,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之无条件投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