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概况以及发展的重大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概况以及发展的重大意义
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之间一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国际上,美日等金融业发达的国家都一直强调和践行银行业与资本市场混业经营的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收效。加入WT O后,为了履行承诺,我国对金融市场进行了逐步地、广泛地开放,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形势。本文旨在从商业银行进入资本市场的理论分析层面,强调我国商业银行施行IPO的重大意义。
一、金融功能观下的金融机构分析
(一)金融功能观的提出
经济关系和交易行为的发生要依赖金融中介,以金融中介为载体进行的金融活动才构成了金融体系的形成。
目前理论界对金融中介有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一种是将现存的金融中介视为给定,认为公共政策的目标就是帮助现有的金融机构生存和发展,这种分析方法被称为“ 机构观”。在机构观看来,市场上现有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都作为既定的研究前提,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如何使这些金融机构通过中介服务有效运转。另一种分析方法则将金融中介所具有的特有功能作为给定的研究前提,认为是先产生了特定的金融服务要求的市场,继而会产生相应的金融功能,以金融功能作为研究前提,探索使其发挥最大效率的最佳组织形式、机构的设置,此种方法被称为“功能观”。金融中介功能的观点,是首先由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金融学教授罗伯特?默顿和兹维?博迪于上个世纪9 0年代共同提出的,其核心观点为:金融功能比金融中介更稳定,其在实践,低于的跨度变化较小。并且给出了金融体系中的六大功能:(1)清算和支付结算的功能;(2)聚集和分配资源的功能;(3)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转移资源的功能;(4)管理风险的功能;(5)提供信息的功能;(6)解决不对称信息和激励问题的功能。
(二)金融机构
从功能观点来看,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都是事先金融这些基本功能的载体,因而金融机构与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之间、金融市场与各个子市场之间、各种金融产品之间本身就存在着替代性和竞争性,而决定其此消彼长的因素正是它们的比较成本。通过不断地优化金融机构来满足市场对金融功能的需求,从而达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也导致了金融体系结构最终变化。从金融史的角度讲,通过借贷方式赚取利差的存款货币银行是最早产生的金融机构,它的金融功能涉及到了上述6个方面,但都不完全和充分,并且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及资本市场的形成,证券交易机构、保险机构相继建立。银行业务也开始了证券化的趋势。银行不断地向资本市场扩充范围,相对应的,服务于资本市场的主要金融机构也向传统的银行业渗透。这种混业经营的模式正是金融功能观最好的实证解读。
二、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
(一)商业银行的定义及功能
“商业银行”是英文C o m m e r c i a l Bank的意译。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它有特定经营活动内容和特定的质能活动:充当资本家之间的信用中介;充当资本家的字符中介;变社会各阶层的积蓄和收入为资本;创造信用流通工具;为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信号机制,为其施行提供传导机制。在给这个概念下定义问题上,中西方提法不尽相同。综合来说,对商业银行这一概念可理解为: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贷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商业银行的特征如下:(1)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一样,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企业,它与其他企业一样,以利润为目标;(2)商业银行又是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特殊企业。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于经营对象的差异。工商企业经营的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而商业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特殊商品:货币和货币资本;(3)商业银行与专业银行相比又有所不同。商业银行的业务更综合,功能更全面,经营一切金融“零售”业务(门市服务)和“批发业务”(大额信贷业务),为客户提供所有的金融服务,在业务经营上具有优势。
商业银行的概念是区分于中央银行和投资银行的,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
(二)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
从本质上来说,银行是存款货币性质的银行。它的作用体现在:充当信用的中介,充当支付中介,变社会各阶层的积蓄和收入为资本,创造信用流通工具。西方商业银行按所有权划分分为私人的,股份的以及国家所有三种。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以股份公司的形式组建,是现代银行中最主要的形式,国有商业银行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出资组建,这类银行的最大特点是规模大,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国家政策倾向性。从系统论的角度讲,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作为金融系统的两大构成部分,从属于社会经济系统,属于典型的人工系统、动态系统和开放型系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体系内部的分工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专业化,从而导致了金融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各子层次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制约性显著增强。金融系统从属于社会系统,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资金融通等重要作用。资本市场作为沟通资金盈余方和资金短缺方的桥梁,使资本的标准化、可分性、流动性和交易量到达顶点。因而,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二者在功能上存在着广泛的互补性、交叉性和延伸性。
三、商业银行进入资本市场的必然性
(一)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性质
商业银行,作为从事银行经营活动的经济人主体,其最终目的是追求最大的利润。利润必然会流向资本富集的地方。资本市场正是具有了利润集聚的特点,所以商业银行进入资本市场是其经济利益驱动的必然结果。
商业银行的偿付能力、资本充足率等指标是银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偿付能力就是商业银行偿还债务的能力,资本充足率是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例。而资本规模与银行的偿付能力和资本充足率成正比相关。商业银行作为筹资者进入资本市场,可以利用资本市场更广范围内有效融资的功能扩大资本规模。随着商业银行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扩张资本,是保证商业银行偿付能力、增强商业银行竞争力、实现商业银行长期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商业银行进入资本市场是受到强烈的内在利益驱动的,完善、有效的资本市场也是有能力满足商业银行追逐利益的目标的。
(二)追求规模效应的经济动因
在微观经济学中,规模经济的概念是指由于经济主体的规模扩大,导致平均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的情况。因而规模经济是描述企业规模变动与企业平均成本变动之间关系的理论。规模变动与企业平均成本变动的关系分为三类:一种是随着规模扩大,边际成本降低,引起边际收益增加;一种是随着规模扩大,边际成本不变,引起边际收益不变;一种是随着规模扩大,边际成本增大,引起边际收益减小。
商业银行作为一般的企业,也存在着规模经济的效益,当在某一段区间内,随着其业务范围的扩展,规模的增大,人员数量、机构设置的添加,其边际收益会大大提高,从而创造更多的效益。例如,使银行的规模继续扩大,形成良性循环,直到达到一个规模扩大与收益增加成同量比例的关系时,就会出现规模经济中的第三种结果。
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发展状况,还远远没有达到规模庞大、边际收益递减的阶段,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