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I发展与应用前景分析

CMMI发展与应用前景分析
CMMI发展与应用前景分析

第1章CMMI综述

1.1CMMI简介 (4)

1.1.1 CMMI发展简史 (4)

1.1.2 CMMI的过程域 (5)

1.1.3 CMMI的两种表示法 (6)

1.2CMMI阶段式表示法 (7)

1.2.1 成熟度等级L1:初始级的特征 (8)

1.2.2 成熟度等级L2:已管理级的特征 (8)

1.2.3 成熟度等级L3:已定义级的特征 (9)

1.2.4 成熟度等级L4:量化管理级的特征 (9)

1.2.5 成熟度等级L5:持续优化级的特征 (10)

1.3CMMI连续式表示法 (10)

1.3.1 能力等级0-不完整级的特征 (11)

1.3.2 能力等级1-已执行级的特征 (12)

1.3.3 能力等级2-已管理级的特征 (12)

1.3.4 能力等级3-已定义级的特征 (12)

1.3.5 能力等级4-量化管理级的特征 (13)

1.3.6 能力等级5-持续优化级的特征 (13)

1.4过程域的部件及解释 (14)

1.3.1 必需部件 (14)

1.3.2 期望部件 (15)

1.3.3 信息部件 (15)

1.5CMMI评估 (16)

1.5.1 CMMI评估要求 (16)

1.5.2 CMMI标准评估方法SCAMPI (17)

1.5.3 CMMI评估考虑事项 (17)

1.6CMMI和CMM的比较 (18)

1.6.1 CMMI与CMM的模型比较 (18)

1.6.2 CMMI 与CMM 过程域比较 (19)

1.6.3 CMMI 与CMM评估方法比较 (20)

1.7CMM/CMMI在中国 (20)

1.1 CMMI简介

1.1.1CMMI发展简史

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是用于产品开发(或服务)的过程改进成熟度模型。CMMI的最佳实践覆盖了产品构思、交付和维护的整个生命周期。

1981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SEI),应美国联邦政府的要求开发的一种用于评价软件承包商能力并帮助其改善质量的方法。Watts Humphrey将成熟框架带到了SEI并增加了成熟度等级的概念,将这些原理应用于软件开发,发展成为软件过程成熟度框架,它提供了一个评估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以及工程能力的标准。

1987年,基于Watts H umphery 等人的工作,SEI的Mark Pauk 等人建立了第一个CMM模型,即软件CMM。1993年,SEI推出了CMM 1.1,这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CMM版本。

十几年来CMM的改进工作一直不断地进行,相继有多个学科领域的CMM模型问世:SE-CMM, SW-CMM, IPD-CMM等。美国国防采购与技术办公室领导了一个由政府、企业和SEI的代表组成的团队开始开发一个CMM模型的集成框架,即CMMI。 CMMI的基础源模型包括:软件CMM 2.0版本,EIA-731系统工程,以及IPD CMM (IPD) 0.98a版本。2002年1月CMMI 1.1版本正式发布,并立即被广泛采用。

图1-1 CMMI 1.2的三种模型

2006年8月,面向开发的CMMI(CMMI-DEV 1.2)版本正式发布。为了适应更加广泛的应用,SEI 计划今后发布另外二种模型,分别是面向服务的CMMI(CMMI-SVC 1.2)版本和面向采购的CMMI(CMMI-ACQ 1.2)。

注:本书论述的CMMI是CMMI-DEV 1.2版本。

1.1.2CMMI的过程域

过程域(Process Area)是同属于某个领域而彼此相关的实践集合,当这些实践共同执行时,可以达到该领域过程改进的目标。CMMI-DEV 1.2有22个过程域,见表1-1(按字母排序)。

表1-1 CMMI-DEV 1.2的22个过程域

1.1.3CMMI的两种表示法

CMMI 有两种表示法:一种是阶段式表示法;另一种是连续式的表示法。

图1-2 CMMI的阶段式表示法

阶段式表示法把过程域分成5个成熟度等级,指出达到每一成熟度等级必须实施哪些过程域。成熟度等级提供一个阶段式的流程改进建议顺序。如图1-3所示,一个成熟

度等级包括多个过程域,每个过程域包含共性目标和特定目标,以及共性实践和特定实践。

图1-3 CMMI的连续式表示法

连续式表示法则将过程域分为四大类型:过程管理、项目管理、工程以及支持。对于每个大类中的过程域,又进一步分为“基础的”和“高级的”过程域,如图1-4所示。在按照连续式表示方法实施CMMI的时候,一个组织可以把项目管理或者其它某类的实践一直做到最好,而其它方面的过程区域可以不必考虑。

1.2CMMI阶段式表示法

成熟度等级是一组经过定义的渐进式过程改进指标,达到每一成熟度等级,则代表组织过程的某重要部分有了稳固的基础。

CMMI的阶段式表示法将成熟度划分为5个等级。除了初始级以外,每个成熟度等级都有若干个过程域,如表1-2所示。由于成熟度等级是循序渐进的,如果想达到某个成熟度等级,例如CMMI 3级,除了满足CMMI 3级本身11过程域之外,还要满足CMMI 2级的7个过程域,依此类推。

表1-2CMMI阶段表示法:成熟度等级和过程域的关系表

1.2.1成熟度等级L1:初始级的特征

在成熟度第1级中,过程通常是混乱的,而且组织通常没有提供稳定的开发环境。这些组织的成功,往往依赖组织中个人的能力与拼搏精神,而不是使用一套经过验证的过程。处于成熟度第1级的组织在这种混乱的环境中,也能开发出可以工作的产品和服务,但是往往伴随着项目费用超支和进度拖延。

1.2.2成熟度等级L2:已管理级的特征

在成熟度第2级中,组织已达到成熟度第2级所有过程域的特定目标和共性目标。

换言之,组织的项目已确保需求是被管理的,而且其过程是经过计划、执行、度量及控制的。

在成熟度第2级,需求、过程、工作成果及服务是受管理的。在预定的时间节点(例如重要里程碑、重要的任务完成时刻),管理层都可以了解工作成果的情况。

1.2.3成熟度等级L3:已定义级的特征

在成熟度第3级中,组织已达到成熟度第2和第3级所有过程域的特定目标和共性目标,工作过程都已详尽地说明,并应用标准、规程、工具及方法来表现。

组织的标准过程(Organization’s set of standard process)是成熟度第3级的基础。项目可对组织的标准过程进行裁剪,以建立项目过程。

成熟度第2级与第3级的主要区别在于标准、过程说明及规程的范围。在成熟度第2级中,某过程在不同案例间的标准、过程说明及规程可能有相当的差异。在成熟度第3级中,项目的标准、过程说明及规程都是从组织的标准过程裁剪而来的,以适用于某些特殊项目或单位。组织的标准过程包括了成熟度第2级和第3级的过程,因此除了裁剪指南所允许的差异之外,整个组织所执行的过程都是一致的。另一个主要的区别是,成熟度第3级的过程说明比第2级更加详细与严谨,基于对过程活动的了解,以及对过程、产品与服务的详细度量,可更主动地管理过程。

1.2.4成熟度等级L4:量化管理级的特征

在成熟度第4级中,组织已达到成熟度第2、第3和第4级所有过程域的特定目标和共性目标。选定对整体过程绩效有重大影响的子过程,并使用统计和其他的量化技术来控制这些子过程。

建立质量与过程绩效的量化目标,并以该目标为管理过程的准则。量化目标是根据客户、最终用户、组织及过程执行者的需求而设定。以统计的术语表示质量和过程绩效,并在整个过程中受到管理。

针对这些过程,收集过程绩效的详细度量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界定过程变化的特殊原因,并适当地修正特殊原因的来源,以避免未来再度发生。

将质量和过程绩效的度量结果,纳入到组织的度量库(organization’s measurement repository),以支持未来以事实为基础的决策。

成熟度第3级与第4级的主要区别在于过程绩效的可预测能力。在成熟度第4级中,

过程绩效是由统计和其他的量化技术所控制,并且可以用量化方式预测。但在成熟度第3级中,仅能说在质量上是可预测的。

1.2.5成熟度等级L5:持续优化级的特征

在成熟度第5级中,组织已达到成熟度第2、第3、第4和第5级所有过程域的特定目标和共性目标。根据对过程变化共性原因的量化了解,持续进行过程改进。

经由渐进式的和革新式的技术改进,成熟度第5级专注于持续改进过程绩效,已经建立组织的量化过程改进目标,并持续修订以反映持续变化的经营目标。量化的过程改进目标也当作管理过程改进的准则,据以度量与评估已进行的过程改进效果。已定义过程和组织标准过程都是这些可度量改进活动的对象。通过查找问题,加快共享经验教训,可以增强组织对变化和机会的快速反应能力。过程改进是每个人的责任,它也使得过程改进不断得到循环。

在成熟度第5级中,过程改进解决过程变化的共性原因,以及界定、评估和执行可度量的组织过程改进。改进方案的选择,以下列二者的量化了解为基础:(1)过程改进方案对组织过程改进目标的预期贡献;(2)执行时的成本和对组织的影响。

成熟度第4级与第5级的主要区别在于所要克服的过程变化类型。在成熟度第4级中,过程专注于克服特殊原因的过程变化,并提出统计上的可预测结果。虽然过程或许可以产生预期的结果,但该结果不足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成熟度第5级,过程专注于克服过程变化的共性原因,并改变过程(也就是改变过程绩效的平均值)以改善过程绩效(同时维持统计上的可预测性),以便达到预期流程改进的量化目标。

1.3CMMI连续式表示法

能力等级(C apability Level)表示一个组织在实施和控制其过程以及改善其过程绩效等方面所具备的能力。

一个过程能力等级由这个过程的若干相关的特定实践和共性实践所构成。这些特定实践和共性实践如果得以执行,则将使该组织的这个过程的执行能力得到提高,进而增强该组织的总体过程能力。

过程能力等级模型中的能力等级的着眼点在于使组织走向成熟,以便增加实施和控制过程的能力并且改善过程本身的绩效。这些能力等级有助于组织在过程改进各个相关过程时追踪、评价和验证各项改进进程。

连续式表示法中,每个过程域的能力等级划分0~5级(共6级),从0~5编号,它们

是:0 不完整级;1已执行级;2 已管理级;3 已定义级;4 量化管理级;5 持续优化级。

CMMI模型的连续式表示,按照过程域之间的关系分成四个类型:过程管理、项目管理、工程和支持,如表1-3所示。

表1-3 CMMI连续表示法:过程域分类

1.3.1能力等级0-不完整级的特征

不完整级也称为未执行级。它的过程是一个未执行或仅仅部分执行的过程。该过程的一个或多个特定目标未被满足。

注意:所谓“未执行”、“部分执行”以及后面所说的“已执行”等描述,都是相对

于模型的过程域而言。

1.3.2能力等级1-已执行级的特征

已执行级的过程是一个满足过程域各个特定目标的过程:为了实现可识别的输入工作成果产生可识别的输出工作成果,需要做相应的工作,处于这个级别的过程,能支持这类工作并且使其能执行。

不完整级与已执行级过程之间的关键差别在于,已执行级过程满足相应的过程域的所有特定目标。

1.3.3能力等级2-已管理级的特征

已管理级过程是一个具有以下特征的已执行级过程。它是按照预定方针予以策划和执行的;为了生成受控的输出,过程的执行都是配备有适当的资源、有熟练技能的人;各方利益相关者介入了该过程;并且依据各项要求进行了审查和评价。该过程可能由某个项目、某个项目组或某个职能部门予以制度化了,或者可能成为组织的一个独立过程。该过程的管理牵涉到过程的制度化(作为已管理级过程加以制度化),牵涉到针对该过程各种具体目标(如成本、进度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已管理级过程与已执行级过程之间的基本区别在于,过程受到管理的程度不同。已管理级过程是有计划的。当实际结果和性能明显偏离该计划时,会采取纠正措施。已管理级过程要实现该计划的各项具体目标并且被制度化,以保证绩效的一致性。过程制度化还意味着,该过程的实施广度和深度以及维持时间等是适当的,能够确保该过程成为开展工作中的一个坚实的组成部分。

该过程的具体目标可能是这个过程特有的目标,也可能是某个更高层次上规定的目标(就一组过程而言),在后一种情况下,各个过程将共同为这些目标的实现做贡献。作为对该过程采取的纠正措施的一部分,这些具体目标可能会被修改。

1.3.4能力等级3-已定义级的特征

已定义级过程是这样一种受管理的过程:它是根据本组织的剪裁指南从本组织的标准过程集合剪裁而得来;它具有受到维护的过程描述;并且它能为本组织的过程财富(资源)贡献工作成果、度量项目以及其他过程改进信息。

已定义级过程和已管理级过程之间的关键区别在于标准、过程描述和规程的应用范

围不同。就已管理级过程而言,标准、过程描述和规程只在该过程的某个特例中使用(在某个特定项目上使用)。就已定义级过程而言,因为标准、过程描述和规程是从本级织的标准过程集合剪裁而来并且与组织的过程财富相关。所以,在整个组织里执行的各个已定义过程就比较一致。与已管理级过程的另外一个重要区别是,已定义级过程的描述比较详细,执行比较严格。对过程各项活动的深入了解以及对过程,其工作产品的所提供的服务的详细度量,是对已定义过程进行管理的基础。

组织的标准过程集合是已定义过程的基础,它是在长期实践中建立并且不断改进的。这些标准过程描述的基本过程元素可望纳入已定义过程中。标准过程还描述基本元素之间的关系。为支持本组织现在和将来使用的标准过程集合而在组织一级进行的制度化也是在长期实践中实现和不断改进的。

1.3.5能力等级4-量化管理级的特征

量化管理级过程是利用统计和其他量化技术进行控制的已定义级过程。按照管理该过程的准则来建立和利用质量和过程绩效的定量目标。从统计意义上反映质量和绩效目标,并且在整个过程周期里管理这些质量和过程目标。

组织的标准过程以及客户、最终用户、组织和过程实施人员的需要等,是量化目标的基础。执行该过程的人直接参与对该过程的量化管理。

对生成工作成果或提供服务的整个过程集合实施量化管理:对那些在总的过程性能上起重大作用的过程实施量化管理;针对选定的过程绩效详细度量并进行量化分析,确定过程变化的特殊原因,并且在适当时对特殊原因的起源进行处理,以避免将来再次发生。

量化管理级过程和已定义级过程的一个关键区别是过程绩效的可预测性。量化管理意味着使用统计技术或其他量化技术来管理某过程的一个或几个关键子过程,从而做到可以预测该过程未来的绩效。

1.3.6能力等级5-持续优化级的特征

持续优化级过程是一个可以通过调整使之满足当前的和预定业务目标的量化管理级过程。持续优化级过程侧重于通过渐进式的和革新式的技术改进不断改进过程绩效。凡是涉及到处理过程变化的共性原因和对组织的过程进行可度量改进的各个过程改进项都得到标识和评价,并且在适当时予以部署实施。对改进项作出选择的基础是:量化地了解它们在实现组织过程改进目标中的预期贡献与成本,和对组织的影响。处于持续优

化级的过程其绩效将不断得到改善。

所选定的对过程的渐进式的和革新式的技术改进,系统地进行组织部署实施,对照量化的过程改进目标,测量和评价已部署实施的过程改进的效果。

持续优化级过程与量化管理级过程之间的一个关键区别在于,持续优化级过程是通过处理过程变化的共性原因而不断地进行改进。量化管理级过程关心的是处理过程变化的特殊原因和提供对过程结果的统计意义上的可预计性。尽管量化管理级过程可以产生可预计的结果,但这种结果可能与规定的目标有差距。持续优化级过程关心的是处理过程变化的共性原因,并且调整过程以改善过程绩效,从而实现规定过程量化目标。过程变化的共性原因是过程内在的并且影响该过程的总体性能的原因。

1.4过程域的部件及解释

CMMI过程域的部件划分三类:必要的(required)、期望的(expected)和信息的(informative)3类,如图1-4所示。

图1-4 过程域的部件

1.3.1必需部件

必需部件描述组织达到某个过程域必须满足的部分,这种满足在组织过程中实现是

可视的。CMMI的必需部件是特定目标(Specific Goals)和共性目标(Generic Goals)。这些目标在评估中作为判断一个过程域达到和满意的基本原则。

特定目标只适用于一个过程,它描述过程特性具有唯一性,即只有该过程必须实现的那些特性。特定目标是必需的部件,在评估时用来衡量该过程域是否满足要求。例如:配置管理过程域的一个特定目标是“创建和维护基线的完整性”。

共性目标称为“共性”是因为同一目标的陈述对应了多个过程域。共性目标描述组织制度化实施的特征。

1.3.2期望部件

期望部件说明组织要达到某个目标的一般性做法。期望部件指导那些实施过程改进或执行评估的人用于判断过程域目标是否达到。CMMI的期望部件是特定实践(Specific Practices)和共性实践(Generic Practices)。

特定实践表明一组活动,这组活动被期望可达成某过程域的特定目标。例如:项目监控过程域一个特定实践是“对项目计划中的承诺进行监督”。

共性实践称为“共性”是因为同一实践的陈述对应了多个过程域。共性实践说明一组活动,这组活动被期望可达成给定的共性目标。

1.3.3信息部件

信息部件是对如何达到必需部件和期望部件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以下是CMMI的一些信息部件。

目的(Purpose)描述了过程域的目的。例如:组织过程定义过程域的目的是“建立和维护可用的过程资产和工作环境标准”。

介绍性说明(Introductory Notes)应用于整个过程域的多个介绍性注释,描述了过程域覆盖的主要范围。例如:项目规划过程域的介绍性说明是“规划开始于产品和项目已定义的需求”。

相关过程域(Related Process Areas)列出了相关过程域信息,反映了过程域间更高层次的关系。例如:项目规划过程域中一个相关过程域的例子是“识别和管理风险的更多信息,请参考风险管理过程域”。

典型工作成果(Typical Work Products)。当执行一个实践时,通常会以工作成果

的形式产生输出。例如:项目监控过程域的特定实践“依据项目计划中的参数监督项目实际数据”中一个典型工作成果是“明显偏离的记录”。

子实践(Subpractices)提供了详细的说明,用于实施某个特定实践或共性实践。例如:在项目监控过程域中特定实践“对确定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一个子实践是“为处理所识别的问题而采取措施,并形成文件”。

共性实践详细说明(Generic Practice Elaborations)出现在一个过程域的共性实践后面,它为一个共性实践如何适用于特定的过程域提供指南。

注释(Notes)是伴随任何一个模型部件的文字,它提供详细背景和基本原理资料,起到注释作用。

例子(Examples)。几乎在任何一个部件旁边都提供一个或多个例子用于阐明概念或描述活动。

扩充(Amplifications)是一个特定学科的注释或例子。模型中覆盖的学科是硬件工程、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每一个扩充都在标题上进行了标示,用于说明应用的学科。

1.5CMMI评估

CMMI评估是用于评价组织过程改进的现状。由于CMMI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表示法,产生了二种不同类型的评估,一是关于具体的过程能力等级的评估;二是组织整体成熟度水平的评估。通过评估分别产生能力等级剖面图或成熟度等级。

目前,CMMI的成熟度等级评估在业界应用最广泛。

1.5.1CMMI评估要求

组织使用CMMI模型评估时,需要符合CMMI评估要求(Appraisal Requirements for CMMI,ARC)文件中的要求。评估关注识别过程改进机会,将组织过程与CMMI最佳实践对比。评估小组使用CMMI模型和遵循ARC评估方法,来指导评估和报告结果。这些评估结果被用于策划组织过程改进,产生成熟度等级或能力等级,缓解产品采购、开发和监控的风险。

ARC文件描述了几种类型评估的要求,分别是A类、B类和C类,见表1-4。

表1-4评估类型的对比

1.5.2CMMI标准评估方法SCAMPI

使用CMMI模型评估时,通常采用“标准CMMI评估方法”(Standard CMMI Appraisal Method for Process Improvement,SCAMPI)。SCAMPI定义了一些规则,确保评估定级的一致性。对于与其它企业实现标杆性对比的评估,评估定级必须确保一致性。

SCAMPI评估方法家族中包括了A级、B级和C级的评估方法。SCAMPI-A是最严格的和唯一能评定等级的评估方法。SCAMPI-B提供了可选部分,但实践描述是一个固定比例的范围和这些实践得到实施。SCAMPI-C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范围,使用者可以预先定义好评估的范围,在进行过程描述时也是采用一种非常接近的方式。

1.5.3CMMI评估考虑事项

影响CMMI评估的要素如下:

选用CMMI哪个模型用于评估(CMMI或CMMI+IPPD)。

确定组织涉及到的评估范围和被评估的CMMI过程域,确定评价的是成熟度等级还是能力等级。

选择一种评估方法。

选择评估小组成员。

选择被访谈者。

建立评估的输出文件(例如:等级或特定实践的发现报告)。

建立评估的约束条件(例如:时间和地点)。

SCAMPI允许预先确定评估范围,这些评估选择是帮助组织商业需求和目标与CMMI进行关联。

CMMI评估计划和结果的文档中,通常包括了评估选项描述、模型范围和实施评估的组织范围。CMMI评估计划和结果的文档确定了是否满足标杆的要求。

CMMI的评估原则:

高层领导作为评估的发起人。

关注组织商业目标。

为被访谈者保密。

使用文件化的评估方法。

采用一种参考模型。

采用团队合作方式。

关注过程实施的具体活动。

1.6CMMI和CMM的比较

1.6.1CMMI与CMM的模型比较

CMMI模型是建立在CMM模型基础之上,CMMI的基础源模型包括:软件CMM 2.0版,EIA-731系统工程,以及IPD CMM (IPD) 0.98a版。CMMI相对于CMM模型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通过学科(软件工程、系统工程、集成化产品和过程开发以及供应商管理)进行模型的扩展,组合形成各种CMMI模型,如CMMI-SW、CMMI-SE/SW、CMMI-SE/SW/IPPD、CMMI-SE/SW/IPPD/SS。

在CMMI 1.2版本中,CMMI-SE/SW模型被CMMI-DEV所取代。以后,还会通过增加新的学科领域扩展形成新的模型,如SEI 计划发布的CMMI-SVC模型和CMMI-ACQ 模型。

在CMM中,该模型只有一种表示法,即阶段式表示法。CMM的阶段式表示法将软件组织的成熟度划分为5个等级。在CMMI中,该模型采用了两种表示法:阶段式表示法和连续式表示法。为了保持软件组织之间的能力成熟度比较,CMMI保留了CMM中的阶段式表示法。但是,为了促进软件组织更加切合实际地进行内部软件过程改进,CMMI增加了连续式表示法。

1.6.2 CMMI 与CMM 过程域比较

CMM有18个关键过程域(Key Process Area,KPA),用于促进软件过程的改进。在CMMI中删去了“关键”,而仅称“过程域”。

CMM中的度量分析实践分布在每个关键过程域中,而CMMI增加了度量分析(MA)过程域。

CMM第3级中的软件产品工程(SPE)关键过程域,在CMMI 中被分为需求开发(RD)、技术解决(TS)、产品集成(PI)、验证(VER)和确认(VAL)5个过程域。

CMM第3级的同行评审(PR)关键过程域被融入到CMMI的验证(VER)过程域。

CMM第3级的集成软件管理(ISM)关键过程域所阐述的风险管理,在CMMI中形成了一个独立的风险管理(RSKM)过程域。同时CMM第3级的集成软件管理(ISM)和组间协调(IC)合并成为CMMI的集成化项目管理(IPM)。

CMMI第3级增加了决策分析和解决方案(DAR)过程域,其内容在CMM 中没有提及。

CMM第4级的定量过程管理(QPM)和软件质量管理(SQM)转变为CMMI的定量项目管理(QPM)和组织过程绩效(OPP)。

CMM第5级的缺陷预防(DP)转变为CMMI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CAR)。CMM 第5级的技术变革管理(TCM)和过程变更管理(PCM)合并为CMMI的组织革新与部署(OID)。

CMMI和CMM的过程域比较,详见表1-5。

表1-5 CMMI和CMM的过程域对比

1.6.3 CMMI 与CMM评估方法比较

CMM的评估方法有二种,一种是CBA-SCE(CMM-Based Appraisal for Software Capability Estimation),它是基于CMM对组织的软件能力进行评估,是由组织外部的评估小组对该组织的软件能力进行的评估。另一种是CBA-IPI(CMM-Based Appraisal for Internal Process Improvement),它是基于CMM对内部的过程改进进行的评估,是由组织内部的小组对软件组织本身进行评估以改进质量,评估结果归组织所有。这两种评估均由SEI授权的主任评估师领导,参考CMM框架来进行,都要审查正在使用和将来使用的文件/文档,并对不同的组织员工进行采访。

CMMI的评估方法只有一种,即SCAMPI(Standard CMMI Appraisal Method for Process Improvement)评估方法。SCAMPI评估方法包括了A、B和C三种不同的级别。只有SCAMPI-A评估,才需要由SEI授权的主任评估师领导。

1.7CMM/CMMI在中国

CMM的知识体系在中国最早由国防系统以及部分大学和研究所引入。而在中国最早实施CMM的公司是Motorola中国公司,他们在1993年就开始实施CMM,并于1996年就达到CMM3级,但是并没有广为宣传,也没有对整个软件业界产生大的影响。1999

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意义和重要性

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意义和重要性 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贫困而进入发达国家的经济学科, 它所提供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迫切地需要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强综合国力。 发展经济学肇始于结构主义的出现,该学派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存在某种使新古典经济理论的若干假定前提不能适用的经济结构。钱纳里等人认为动态非均衡假设阐述了资源再配置潜力与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意义。这是因为广泛存在的非均衡现象&隐含着通过减少瓶颈和再分配资源予以高生产率部门以加速增长的潜力,发展中国家的这种潜力可能大于发达国家。正因如此,结构主义是主张政府干预。结构主义的发展观,事实上不管是否受发展经济学家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多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导。 古典发展经济学的分工组织和资源配置思想, 对所有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富有解释力的,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 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经济学的萌芽和起源。然而古典发展经济学家并未纯粹地探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 其自由竞争的政策主张基本上适合于新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而且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经过了马歇尔的局部均衡论和瓦尔拉的一般均衡论, 致使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系统化和形式化, 进而发展成为新古典主流经济学, 这样就在有意无意中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排除在研究视野之外。不发达国家经济中存在着两个相互关联又相互作用的“循环链”。从供给一端来看, 循环链表现为: 低实际收入——低储蓄能力——资本形成不足——低生产率——低实际收入;从需求一端来看, 循环链可表述为: 低实际收入——低购买力——投资引诱不足——资本利用不足——低生产率——低实际收入。在这两个循环链所形成的“多种因素的循环群集”的长期作用之下, 不发达国家无法摆脱贫困落后而处于某种“欠发达均衡状态”。总之, 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家们认为, 只要“恶性循环”存在, 就不可能依赖价格机制把经济发展的果实通过“涓流效应”扩展到穷人身上。就我国来说,建国后,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强势干预。通过国有国营经济实现工业化,从效果上看,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 所谓的“可持续发展” 就就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又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它要求人类与自然与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与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正确处理人口、资源与环境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国家、企业、政府怎么做? 国家(政府): 1、坚持实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惩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违法行为。 3、大力宣传计划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意识。 4、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5、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发展低碳经济等。 企业 (1)贯彻落实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 (2)自觉遵守国家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依法规范自己的生产经营行为。 (3)在生产中重视科技与科技创新,完善经营管理,使企业的能耗、排放符合国家标准,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尽

到对子孙后代、对社会的责任。 节约资源中学生该怎么做?(个人) 1、增强法制观念,树立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做环保节约资源的的践行者,用淘米水浇花、不使用一次性物品等。 3、宣传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对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敢于制止并举报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您中有我,我中有您的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有人说:维护民族团结就是国家的事,就是大人们的事,与我们青少年无关。这种说法对不?为什么? 答(1)中华人民共与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与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的义务 (2)维护民族团结,不仅仅就是国家的事,也就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不能认为维护民族团结与我们青少年无关或关系不大。 (3)青少年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应该做到: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等。 1、党的基本路线 领导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

语言学发展史[1]

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即为语言本身的目的而研究语言)起始于19世纪上半叶,是随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而诞生的.在一个多世纪里,语言学的发展,概括起来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可分别以语言研究中先后占据重要地位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派,结构主义语言学派,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和功能主义语言 学派的四大学术思潮为其标志. 1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指的是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对语言之间的系统对应现象进行解释,从而揭示语言的历史渊源,语言的演变规律及其亲缘关系.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工作最初是由在东印度公司任职的英国学者琼斯(W.Jones)开始的.琼斯在1786年首先提出了梵语同欧洲古希腊语,拉丁语有着共同的来源这一观点,但他并没能找出它们之间的语音对应 规律.因此,他的研究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历史比较语言学. 一般认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19世纪丹麦的拉斯克(R.Rash),德国的葆朴(F.Bopp)和格林 (J.Grimm).这三位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广泛地调查了一大批诸如梵语,希腊语,拉丁语,冰岛语,立陶 宛语,峨特语等古代和现代语言,对它们的词形作了系统的比较,找出了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由此确定 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另一位影响较大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是德国的施来赫尔(A.Schleicher).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古印欧语的重建工作,并提出了所谓谱系树理论(Family Tree Theory).该理论认为,一个语系就好像一棵树,亲语是树干,子语是树枝,构成一个谱系树.谱系树理论的提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大进展.一个语系从假设的原始母语逐步演变到各种语言的历史过程一目了然地展现了出来. 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以保罗(H.Paul)等人为代表的新语法学派(Neogrammarians),该学派的出现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又推进了一大步.新语法学派认为,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应该只是对语言变化做单纯的 描写,而应该联系语言的使用者探讨语言变化的本质.他们把语言变化的规律归纳为两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一是语音规则无例外论,二是类比原则.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些局限性,如孤立地研究语言单位而忽视 了语言的体系性,强调对语言现象的历史比较而忽视了语言的整体性等,便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到了20世纪初,语言的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酝酿着一场重大的变革. 2 结构主义语言学 1911年是语言学发展史上比较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的6月和7月间,早年曾从事过印欧语言历史比较研究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de Saussure)在日内瓦大学系统地传授了他本人语言学理论中的精华部分——静态语言学(Static Linguistics).1916年,也就是在索绪尔去世三年后,他的学生巴利(Charles Bally)和薛施蔼(Albert Sechehaye)根据讲稿和听课笔记整理出版了《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一书.这部著作自出版以来,流传之广,影响之深,在语言学史上是罕见的.美国语言学家霍凯(C.Hockett,1965)曾把《普通语言学教程》称誉为现代语言学史上的四项重大突破之一.该书中提出的一系列理论突破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局限性,开创了语言学中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新纪元. 索绪尔语言理论的主要特点是把语言看成是由语言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组成的结构系统.换句话说,索 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大系统,其中有词汇,语法,语音三个小系统;而这三个小系统各自又有许许多多彼此有联系的成分.另外,索绪尔对语言的研究与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同之处还体现在他的三个二分法之中,即语言和言语,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等的区分. 在索绪尔学说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语言研究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结构主义学派,如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等.各结构主义学派在语言研究中虽侧重的方面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是采用共时的研究方法,对语言系统本身的结构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从不同方面进行描写. 在众多的结构主义派别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该学派由美国人类学家鲍阿斯(F.Boas)所 始创,但最有影响的人物当推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1933年布龙菲尔德出版了《语言论》(Language)一书,对这一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做了规范性的描写.他主张语言学的任务就是要客观地,系统地描写可以观察到的语言素材,以此来揭示语言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他们只注重语言形式的分析,而 忽视意义的研究;认为语义不属语言研究的范围.这个学派对语言研究的最大贡献在于探索出了一套相 当严谨的语言描写方法,即以分布和替代为标准对语言单位进行层层切分和归类的描写方法. 3 转换生成语法 195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乔姆斯基(N.Chomsky)出版了《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一书,在语言学界引起了一场革命,从而开创了语言研究的转换生成语法时期.虽然在语言研究方法和原则方面,乔姆斯基继承了结构主义的一些特征,例如哈里斯所创造的转换理论,雅柯布逊的语言共性理论,以

地图学的历史与发展

地图学的历史与发展 马京振29020142001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区或者地理环境中进行的,人们要使自己的活动获得成功,就必须认识和利用周围的地理环境。从远古时代起,我们的祖先就一直在寻找这种能描述和分析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工具,而地图便是这样一种最普通最常用的工具。从古代地图的起源与萌芽到近代地图的发展与传统地图学的形成,再到现代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而长盛不衰,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然不可取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地图学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中并且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一、地图学的历史轨迹 1.地图学史 1.1古代地图 大约在距今1万至4万年之间的原始社会,出现了用小块石头、树枝在地上摆成的缩小模型,用来表示居住的位置及周围的通行路线。现在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地图是公元前 27 世纪梁流域的苏美尔人的地图,这幅古老的地图是雕刻在陶片上的。在我国,地图的萌芽可追溯到4000年前的夏代或者更早,在《左传》中记载的关于鼎地图的传说,后人称之为《九鼎图》;《山海经》也绘有山水动植物及矿物的原始地图。3000年前,西周为修建洛邑时绘制的洛邑城址地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幅具有实际用途的城市建设地图。《管子·地图篇》对当时的地图内容和地图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指出“凡兵主者,必先审之地图”,可见在当时地图在战争的作用已经很受关注。 古代地图从原始地图逐渐发展到具有相当绘制水平的地图,无论就地图的种类,地图的内容要素、地图测绘技术等方面来看,都反映了当时我国地图科学的蓬勃发展,但这时在制图的理论上还没有系统的阐述。从西晋到明末,这时期,裴秀创“制图六体”,奠定了制图的理论基础,中经贾耽、沈括、朱思本一直到罗洪先,终于形成在我国古地图中最有影响的《广舆图》体系。 1.2近代地图的发展 公元 14 世纪后,由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中国的罗盘、造纸、印刷等技术的西传,推进了当时欧洲探险的地理发现,也推动了地图的发展。从 16 世纪开始,出现了社会对新地图的需要,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地图学家,在东方是我国的罗洪先,西方就是佛兰德Flanders的墨卡托(Gerhardus,1512-1594)。墨卡托的《世界地图集》和我国罗洪先的《广舆图》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东西方地图学发展的历史成就。 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在西欧各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国家三角测量和地形测绘,并先后测制和出版了大比例尺地图和中比例尺地图。我国是亚洲最早以政府名义统一进行地图测绘的国家,清朝乾隆皇帝期间就开始了全国规模的测绘工作,主要是测定全国的三角网,历经十年的艰辛,终于在1718年完成了《皇舆全览图》,后来又编成中国分省图。这些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地形测绘,奠定了近代地图测绘的基础。 1.3传统地图学的形成 大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地图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学形成。一方面,由

(完整版)CMMI3访谈问题及答案--组织培训

OT模拟访谈问题: 1、可否请你描述一下:培训需求怎么获取的? 首先我根据公司的计划发展方向和商业目标(详见年度培训计划-培训需求表)拟定相应的培训计划,然后调查所有员工的培训需求,根据培训预算来进行筛选,经过总经理的批准后制定培训计划。 2、可否请你描述一下:培训预算怎么做的? 培训预算是公司在上一年的财政年会做出预算的,我在制定完年度培训计划时,需要估算本年度的培训投入成本,再提交总经理确认,总经理同意后才可以的。 3、可否请你描述一下:培训计划怎么做 我们在上一年末会作培训需求调查,结合公司的来年业务目标,设定下一年的培训计划;也会有一些突发培训申请提交,这个会做到培训计划中。培训计划需经过总经理审批。 4、培训是如何做的,做过那些计划 参见公司培训流程 5、不同的过程域,组织级是否提供过培训 是,每年公司会组织进行至少一轮CMMI过程培训,覆盖全部过程域。2014年已全部做完了。 6、新员工的培训是如何做的 根据实际情况说。

7、组织级的培训都做过哪些 软件架构师培训、过程体系新版本的推广和发布、有效沟通等。 8、项目级的培训都做过哪些 编码规范培训、用户及产品需求内容介绍 9、培训的操作流程是什么样的 参见《培训过程管控文件》中的5.1、5.2节 10、如何监控培训活动 每季度结束时进行总结,并向总经理汇报。每年结束后进行总结,向总经理汇报。每年公司进行一次内部评估,由EPG对培训过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11、如何利用数据管理培训效果 每次培训结束后会对培训学员进行口头提问打分,并由学员对培训情况进行评价打分,得分低于50分的培训需重新进行。 12、组织级培训可有资产库来帮助 有组织级培训库为公司每年培训工作提供参考,每年度结束后,我们也会将本年度培训课件等资料交给EPG审批后纳入组织级培训库。 13、公司是由哪些角色来配合培训

发展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分析发展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并分析当前哪一点对广西意义最大,为什么? 一、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本来是指长期资金的融通关系所形成的市场。但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 资本市场的意义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其原始内涵, 而成为社会资源配置和各种经济交易的多层次的市场体系。资本市场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1)融资功能 资本市场通过融资通投资者筹集资金,集中投入到企业的建设当中,是企业能够进行更大规模的生产,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2)资源配置功能 在社会经济当中,收入盈余的部门一般会将自己的剩余资金通过投资或者储蓄的方式投入到资本市场。而资金差额部门可以通过资本市场间接地向资本盈余部门举债,然后进行生产。这样,剩余资本通过资本市场达到了有效地配置,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3)产权功能 资本市场的产权功能是指其对市场主体的产权约束和充当产权交易中介方面所发挥的功能。产权功能是资本市场的派生功能,它通过对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造、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传递产权交易信息和提供产权中介服务而在企业产权重组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资本资产风险定价的功能。 风险定价具体是指对风险资产的价格确定,它所反映的是资本资产所带来的预期收益与风险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这正是现代资本市场理论的核心问题。资本市场正是在这一功能的基础上来指导增量资本资源的积累与存量资本资源的调整,因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5)为资本资产的流动提供服务。 投资者在资本市场购买了金融工具以后,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出售所持有的金融工具,这种出售的可能性或便利性,称为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功能。流动性越高的资本市场,投资者的积极性就越高。流动性的高低,往往成为检验资本市场效率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 (6)风险分散和信息积累功能。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创立、生存和发展,不可避免的需要大量

三角学的发展历史

三角学的发展历史 摘要:三角学是现代中学数学教育内容的重要部分,作为未来的中学教育工作者,了解三角学的发展史,是中学数学教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本文从三角学的兴起,希腊学者由于天文学研究的需要确定三角形边与角的精确关系;三角学的发展与改进过程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阿拉伯地区三角学的发展与改进;文艺复兴以后三角学更加完善并且深化。这几部分所涉及的三角学内容与当今中学课程标相关,本文探讨中学的三角学的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三角学发展史教育 1.三角学的兴起 1.1古希腊天文学中的三角学 古希腊天文学家们为了做出一份天体运行位置以及日月食的详细记录,需要对天体的距离和角度十分熟悉。他们采用日晷仪指针。一种通过垂直杆的影长显示时间的简单装置,实质上是一种类似计算余切函数的装置。如图1,表示杆的高度,表示它影子的长度, 当太阳与地平线成角时,, 然而发明该指针的古人对余切函数没有研究,只是将其作为时间计时器。但是这种“投影计算”被古代学者得到良好的应用,这可称作三角学比例的先驱。后来,这种简单的方

法被成功的运用于测量地球的大小,以及行星之间的距离。后来希腊人创立了一门知识来预报天体的运行路线和位置以帮助报时,计算日历、航海和研究地理。 1.1.1希帕霍斯和三角学的兴起 三角学的兴起的标志性人物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数学家希帕霍斯。他在爱琴海的罗德岛建造了一座天文台,应用自己发明的仪器进行天文观测。由于天文研究的需要,希帕霍斯对球面上的角度和距离进行计算,制作了一个和现今三角函数表相仿的“弦表”,即在固定的圆内,不同的圆心角所对应的弦长(相当于现在圆心角一半的正弦线的两倍的表)。为了定出数值,他采用了巴比伦人的60进制。对于一定度数的圆弧,可以得到相应弦的长度数。 在希帕霍斯的三角学中,一个基本元素为单位圆中已知弧(或中心角)所对的弦,这里表示弧长,表示对应的弧长,如图2 因为角度和弧度的度量单位是“度”或“分”,为了统一单位希帕霍斯将圆半径的度量单位也转换成“度”或“分”。已知单位圆的周长为,取的六十进制近似值为3;8,30,他 算得近似到最接近整数的半径R的度数为:,则在该圆中任意角的度数(其对应的圆弧长除以圆的半径等于它对应的弧长的度数。

(完整版)CMMI3访谈问题及答案--中高层领导及EPG

中高层领导访谈问题 高层领导: 1、自我介绍 姓名,职务(xxx为研发中心副经理,主管xxxxx项目;xxx为软件中心副经理,主管xxxxx项目、xxxxxxx项目)。 2、公司组织架构 照实说 3、公司的业务目标 面向xx、xx、xx等行业领域,聚焦客户信息化服务,成为本地领先、全国优秀的软件开发和应用集成服务商,为政企客户提供全方位、一体化、专业化的服务,成就客户价值,实现客户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共同成长。 4、过程需求和目标 软件开发过程要能够实现软件开发活动可控、可预见,并以提高产品质量为核心,逐步提高用户满意度。 通过过程的逐步实施,整理和吸收经验教训,提高企业软件开发活动的一致性程度,增加客户对企业的信任感和认可度。 5、公司目标、方针在哪里有描述 《年度过程改进计划》和《过程策略与方针》

6、组织级的过程方针包括哪些内容? 公司的质量方针是: 积极控制项目进度,逐步改善项目进度可控性。 提高生产率,减少返工时间,降低人力成本。 主动提高产品质量,交付用户满意的产品。 以及公司已定义的14个过程域的过程方针,相应的过程文件、指导书、模版。 7、项目资源和人员职责是怎样分配的? 项目开始时,软件部经理筹建项目组,指定项目经理和项目成员。项目经理参考组织过程管理中的标准工作环境指导书计划项目软硬件资源,根据角色与术语指导书分配人员职责,每个过程中也有对本过程相关角色与职责的描述。 8、公司如何监控项目 项目经理每周向部门经理交周报,汇报本周工作进展情况。每个阶段结束时召开里程碑会议,向软件部经理汇报本阶段的工作,度量数据的分析,发现的风险和存在的问题等。软件部经理在公司定期会议上向总经理汇报各项目的情况。 9、你参与了项目的那些监控活动? 部分项目周会、每周PM报给我周报、项目各阶段的里程碑会、重要工作产品的评审会、决策会议等 10、项目计划阶段你参与了那些活动? 项目计划的评审和审批

经济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经济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保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军事建设还是挺高国民生活水平的一系列政策的实施都离不开经济。在二十一世纪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中国的崛起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所谓经济全球化,其本质上是全球范围内市场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是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和空前大发展。因此,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世界经济的全球市场化,是一种有着多方面和多层次内容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它能够让商品和生产要素跨国界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或地区范围内优化组合。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它既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全球化,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全球化。全球化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其一,生产全球化;其二,贸易全球化;其三,金融全球化;其四,投资全球化;其五,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强。 这样一把让人又爱又恨的双刃剑,再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不可否认,经济的全球化可以给每个国家提供更为宽广的舞台,但是一些大国所指定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也将使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举步维艰。我们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并将在这一阶段停留很长的一段时间,所以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面前,一方面,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又要融入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迎接全球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唯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跃然而上居于人前。 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第一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供了机遇。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外贸结构的优化,从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推进本国的工业化与现代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第二,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外资的进入对于发展中国家加强基础建设和基础工业的建设,提高有关部门的效益,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起着积极的作用,也让我们学习到国外优质企业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 第三,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体制改革。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与国际市场规则接轨,将会推动发展中国家引进、学习、借鉴外国的管理经验,结合本国实际进行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从而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内部体制改革,走出更适合中国发展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然,经济全球化不仅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还为我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带来了去打的挑战。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被削弱。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特别是在财税和货币政策方面)的独立性,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大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种是经济主权的主动让渡。从关贸总协定(现为世界贸易组织)的历次减税和贸易自由化谈判,到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为了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被迫进行的经济调整,都是一定程度上的主权主动让渡。总体而言,这种让渡对于有关国家来说是有利的,因为它们能够从中得到期望的各种回报。另一种是跨国私人经济力量对经济主权的侵蚀。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跨国公司。由于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很少会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目标完全一致,因而它们对于东道国的许多政策措施经常会表现出一种本能的抵抗和规避。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在汇率动荡时期,跨国企业常常是大规模货币投机的主要责任者。显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量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环境退化与经济全球化同步。经济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也让人感到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1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不仅有利于当前发展,还要立足长远,有利于长远发展。努力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发展协调。 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12.理解我国经济的发展被称为“世界经济奇迹”的原因; 协调发展)的措施: (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2)重视对河流水资源和矿山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重视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加大对环保的投入。 14.理解党中央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实施的振兴战略 (1)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支持的力度;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3)加快为失业人员建立社会保障体制; (4)吸收外资参与老工业基地改造等。 15.理解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保证和作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实行民主的前提和保证。我国普遍实行了县和县以下人民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的制度,人大代表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县级以上的人大代表间接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意志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人事任免权。 16.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后的作用。 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宪法,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包括民法、商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部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都已做到了有法可依。 17.理解十六大召开的历史意义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全面总结了1989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的奋斗目标。会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 党的十六大为全国人民指出了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绘出了实现人民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蓝图,是一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新世纪的历史盛会。 18.理解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原因。 19.理解“一国两制”的具体内涵、意义及运用 “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正确道路,成为我国的重大国策。 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0.理解中美、中日建交以及20世纪90年代我国奉行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1978年12月,中美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于1979年元旦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签署北京《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外交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我国奉行独立的、不结盟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中国在地区和全球性的经济组织如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世界贸易组织(WTO 2001年12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MMI3访谈问题及答案

项目经理访谈 1.项目介绍,自我介绍 我叫XXX,是XX项目的项目经理。我们XX项目是用XX开发的XX系统,目的是实现XXXXX,现在已经结项。我们项目从X年X月X日开始,到X年X月X 日结束,成员有XX,XX,XX……,说明各自角色。 2.请描述一下你是如何做项目计划的? 在立项建议书通过审批后,软件事业部部经理筹建项目组,指定PM和项目成员。PM向配置主管(XX)和QA主管(XX)申请了CM和QA。 在QA的协助下,PM参考财富库中的历史数据(北园春收费管理系统),根据立项建议书和合同中约定的工作内容制定了项目开发计划。 1)根据《软件生命周期模型选择指导书》,使用《软件生命周期模型选择表》 选择了本项目的生命周期模型XX模型,并说明选择原因(选择表中的选 择结果)。 2)根据《项目开发过程的选择与裁剪指导书》定义了项目特点,本项目需 要X人开发X月,所以是X类项目,使用《项目过程定义表》对项目过 程进行裁剪,本项目裁剪了XX活动并填写到《项目开发计划》的偏差说 明中。 3)PM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如项目较简单,开发周期短,人员少)划分了 里程碑。本项目分XX个里程碑(具体说明),确定了每个里程碑的开始 结束时间、到达标志和输出件。 4)对项目全部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记录在《项目开发计划.mpp》。 5)我们使用估算指导书进行了功能点估算。先算出项目的数据功能点和项 目的交易功能点,最后填写数据通信、性能等14条通用特性计算相关复 杂性调整因子及总功能点,得到调整后的功能点数,根据组织的生产率 制定本项目的生产率从而算出需要的工作量。组织级的生产率是1(根

据历史经验得来),本项目的是1。并对各阶段的工作量比例进行了划分,根据各阶段的工作量对工作任务进行了时间分配,形成《进度计划》。6)根据估算出的工作量进行了成本预算,包括人员工资、开发环境建设成 本、培训成本、公用成本。本项目的成本预算为XX元。 7)参考组织度量库中同类项目,制定了项目度量计划,定义了度量项,如 进度偏差率、工作量偏差率、项目规模偏差率、需求稳定度、缺陷密度等。规定了收集的度量数据及其收集、报告频率,度量阀值。详见《度量计划》和《项目度量表》的度量目标、度量项定义页。 8)对项目资源进行了计划,包括人员、环境、软件、硬件四方面。人员方 面规定了项目开发所需的角色、人数、工作任务、技能要求。要求到位时间等;开发所需的环境要求(工作环境标准);开发所需的硬件设备、型号、数量、使用时间;所需的各种软件、版本、数量、使用时间。9)参考风险库中同类项目,使用风险管理表中的风险检查单,根据PM的工 作经验,识别出项目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判断其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算出风险发生的优先级,风险等级大于“中”的风险制定缓解措施和应急措施。 10)制定干系人活动计划,列出项目开发过程中的主要活动和相关干系人, 干系人包括项目组成员、客户方关键人员、部门经理等这些人员和项目组成员共同组成了项目团队,明确了日常沟通的方式和职责。 11)根据项目人员情况和公司年度培训计划确定完成本项目所需具备的技能 和技术水平,对于无法满足项目需要的技能或技术制定培训计划。本项目计划做了XX培训,是否进行,是否有记录,讲师是谁,讲义谁写的。 12)制定本项目的评审计划:对哪些工作产品进行评审,评审方式(正式评 审或非正式评审)、计划评审时间。需要评审的工作产品包括:项目开发计划、质量保证计划、配置管理计划、客户需求说明书、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设计说明书、关键代码(非正式评审)、测试计划、用户手册。 13)验收准则(详见项目开发计划) PM编写项目开发计划的同时,QA和CM根据项目开发计划中的时间、人

浅谈旅游经济发展对经济意义-最新范文

浅谈旅游经济发展对经济意义 旅游经济是以旅游活动为前提,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反映旅游活动过程中,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之间,按照各种利益而发生经济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因此发展旅游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一、旅游经济的作用 1.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平衡收支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作为国家支付手段的外汇,其作用日益显著。作为外汇收入的旅游业在国家创汇,平衡国际收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已经为各国实践所证明,为人们所认识。 2.回笼货币,积累资金 旅游收入的另一重要部分是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对于国家回笼货币,积累资金起着积极的作用。据统计,我国在群众手里的节余资金超过2万亿人民币,而且每年以30%左右幅度增长。如何引导消费,更有效地回笼货币,渠道很多,而旅游就是一个新的渠道。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闲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精神的需求和消费日益迫切。 3.增加就业机会 由于旅游业促进了许多行业的发展,使整个社会就业机会增多。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的行业,它不但能直接向社会提供就业机会,而且能间接地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按国际的习惯测算,旅游业直接就业与

间接就业的人员比例大约为1:5。每增加旅游业的一间客房,可以直接提供0.75的就业机会,并间接地为2.5人在有关部门(饭店、商业、交通业)提供就业机会。目前,我市直接从事旅游业工作的人数已达3万之多,间接的达2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二、发展旅游经济的途径 1.借鉴国际旅游经济的发展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为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努力使凡与旅游经济相关联的行业,包括宾馆饭店、景点设施、娱乐、交通、购物等配套设施都做到尽善尽美和富有特色。我国目前因财政困难,对旅游业仅有少量投资,而且近几年不会有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设施的庞大需求与资金短缺的现实形成尖锐的矛盾。因此,只有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面,对与旅游经济相关的各行各业,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是可行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在较短时期内改善我国的旅游环境。 2.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宏观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的旅游经济业,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的因受国家高度保护的影响,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因缺少各种设施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以致服务质量普遍低下,导游素质差。为全面提高旅游业与相关服务的质量,应加强宏观管理,严肃纪律,提高企业和有关人员的素质。其中,特别对国有旅游企业,首先要转换经营机制,实行政企分开,然后把企业推入市场,取消特权和保护,使企业能在市场机制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者,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并按国际

地图学的历史与发展

地图学的历史与发展 马京振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区或者地理环境中进行的,人们要使自己的活动获得成功,就必须认识和利用周围的地理环境。从远古时代起,我们的祖先就一直在寻找这种能描述和分析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工具,而地图便是这样一种最普通最常用的工具。从古代地图的起源与萌芽到近代地图的发展与传统地图学的形成,再到现代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而长盛不衰,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然不可取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地图学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中并且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一、地图学的历史轨迹 1.地图学史 古代地图 大约在距今1万至4万年之间的原始社会,出现了用小块石头、树枝在地上摆成的缩小模型,用来表示居住的位置及周围的通行路线。现在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地图是公元前27世纪梁流域的苏美尔人的地图,这幅古老的地图是雕刻在陶片上的。在我国,地图的萌芽可追溯到4000年前的夏代或者更早,在《左传》中记载的关于鼎地图的传说,后人称之为《九鼎图》;《山海经》也绘有山水动植物及矿物的原始地图。3000年前,西周为修建洛邑时绘制的洛邑城址地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幅具有实际用途的城市建设地图。《管子·地图篇》对当时的地图内容和地图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指出“凡兵主者,必先审之地图”,可见在当时地图在战争的作用已经很受关注。 古代地图从原始地图逐渐发展到具有相当绘制水平的地图,无论就地图的种类,地图的内容要素、地图测绘技术等方面来看,都反映了当时我国地图科学的蓬勃发展,但这时在制图的理论上还没有系统的阐述。从西晋到明末,这时期,裴秀创“制图六体”,奠定了制图的理论基础,中经贾耽、沈括、朱思本一直到罗洪先,终于形成在我国古地图中最有影响的《广舆图》体系。 近代地图的发展 公元14世纪后,由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中国的罗盘、造纸、印刷等技术的西传,推进了当时欧洲探险的地理发现,也推动了地图的发展。从16世纪开始,出现了社会对新地图的需要,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地图学家,在东方是我国的罗洪先,西方就是佛兰德Flanders的墨卡托(Gerhardus,1512-1594)。墨卡托的《世界地图集》和我国罗洪先的《广舆图》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东西方地图学发展的历史成就。 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在西欧各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国家三角测量和地形测绘,并先后测制和出版了大比例尺地图和中比例尺地图。我国是亚洲最早以政府名义统一进行地图测绘的国家,清朝乾隆皇帝期间就开始了全国规模的测绘工作,主要是测定全国的三角网,历经十年的艰辛,终于在1718年完成了《皇舆全览图》,后来又编成中国分省图。这些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地形测绘,奠定了近代地图测绘的基础。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然后 就农村信用社现在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 了探讨,并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方 向进行了介绍,然后就改革中相应存在 问题,提出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建议, 希望我国农村信用社在今后不断壮大, 国有重要意义,农村经济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经济促进作用。农村信用社作为由农民入股,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地方性金融组织,它的服 务对象是农民,服务区域在农村,服务目标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农 村信用社建社 50 多年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为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及农村社会稳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然而,建国后成立的农村信用社都是以 行政指令组合而成的名义上的合作组织,从一开始就不符合“自愿、互助合作、民主管理”等合作制原则规范,经历了多次整顿、改革, 现在合作金融的基本属性已经所剩无几。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 农村信用社现有产权状况的多样性,农民参与农村信用社民主管理的意识低下等原因造成了农村信用社的亏损和历史包袱严重,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变迁的国家偏好和农民的接受程度之间存在着矛盾,信用社复杂的股权结构和长期的“官办”色彩更加剧了这一矛盾。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结构不断改进,农村金融竞争已经越发激烈,如何使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大潮中处于不败之地,农村信用社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一、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主要问题 1、金融风险日益累积。由于众多历史 遗留问题,各地农村信用社都有为数不小的不良资产,随着农信社改革的不断深入,信贷风险也日渐显现,不良信贷资产额和不良资产比率也直线上升,我国农村信用社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4%,部分地区农村信用社资 产负债率甚至超过了70%。而且贷款到期转 据较多,贷款到期后,只要能收回贷款利息,诸多信用社都采取办理转据方式,有的大额贷款多次转贷,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掩盖了潜在的信贷风险。部分地区放贷收息现象依然存在,部分信用社为片面完成收息

产业集聚和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产业集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十六大提出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如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率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研究具体的产业发展形态。其中,产业集聚是一个需要引起足够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下面我想结合前一段时间对珠江三角洲和省湾地区的调研,就产业集聚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概念和现象 所谓产业集聚,简单地说,就是就是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围,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与此相对应的英文是cluster 也有叫产业集群的,含义大体相同。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产业集聚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产业集聚区生产和销售的规模很大,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较大份额。 产销量往往以亿”为单位,令人惊异。比如诸暨大唐镇的袜业市场,年交易量达6 0亿双;嵊县的领带市场,年交易量达到2.5亿条;的一个新建的织布厂,年产量达上亿米布。在,这类产业集聚被称为块状经济”。据统计,有5 2个块状经济”的产品在国市场的占有率达到3 0%以上;在全国5 3 2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5 6种以块状经济”方式形成的产品居全国第一。在珠江三角洲,彩电、计算机等产品的产量也占到全国的较大份额。例如,目前全国最大的四家彩电企业的生产基地、最大的几家计算机企业的生产基地都设在珠江三角洲。 二是产业集聚使专业化分工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获得了空前发展。 通常以大而全”、小而全”的方式存在于一个企业部的生产环节,在这里大量地分布在不同企业之间,每个企业只做一个部件,甚至一个部件的某个环节。企业分工的特点是,对技术含量较高、零部件较多、价值量较大的产品,如彩电、复印机等,不是一个主机厂(总装厂),而是几个厂在同一区域,为其配套的零部件供应商也不是一家,而是若干家。正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这样,一个零部件厂可以同时给多个主机厂配套,容易到达规模经济要求,从而降低成本;而对主机厂来说,有多个供货商可供选择,有利于通过供货商的竞争改进质量、降

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及意义

论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意义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永续性地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系到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本身内涵了伦理道德因素,也体现了有限资源分配的公正性和平等性,强调环境保护的道德责任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引导社会朝着文明、健康、稳定、和谐的方向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观、和谐、意义 一、可持续发展观的简介 可持续发展观首先以经济增长为核心转变为以社会的全面发展即人类的共同进步为宗旨。其哲学特征是强调发展的整体性、长远性、主体性和综合性, 要求将人、社会、自然、经济、文化当作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看待, 同时指出发展的最终目标不是物质生活的提高, 而是人的全面发展, 整个人类向着真善美统一境界的趋近。其次, 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的发展观不同, 这种新发展观所理解的发展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因为这种新发展观的出发点是人。再次, 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最初含义是指人与资源、人与环境的关系, 强调当代人对后代人应当赋有自觉的类意识, 即如江泽民同志所说: 必须切实保护环境和资源, 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决不能吃祖宗饭, 断子孙路, 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国际社会公认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是世界环境在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即“可持续发展是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包含有三个原则,第一,持续性原则,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受能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与环境,以保证发展的后续力和持续性,第二,公平性原则,它的和性是发展要满足整个人类的需要,不仅要求当代人的发展不应损害下一代人中的利益(代际间的公平)而且,要求同一代人中的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坏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代内公平)。要维护资源的分配与利用的公平,第三,共同性原则,人类战胜生态危机具有共同性,人类的未来也具有共同性,因为生态危机是全球性的,它表明地球上的整个人类的根本利益是共同的。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核心是全球生态观,它把当代人生存的地球看成是自然、社会和经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真正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到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这就是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观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人类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高度概括,不仅要考虑自然层面的问题,甚至要在更大程度上考虑人文层面的问题。因此,许多文献研究可持续发展,都把视野拓展到了自然和人文两个领域,不仅要研究可持续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与自然生态问题,还要研究可持续的人文资源、人文环境与人文生态问题。从单纯地关注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局部的自然属性,到同时或更加关注社会经济属性,以把握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寻找全球持续发展的途径,这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环境社会学与社会生态学兴起的根源。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为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可持续的健康发展的道路,使我们在发展的时候不会毁坏子孙后代的发展。让我们从长远的方向来考虑,这样为人们、国家以至地球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持续发展观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指标! 三、可持续发展观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