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报告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大数据产业是继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社交网络、智慧城市等新型商业应用深度融合的产物。为抢抓大数据产业发展机遇,加快我市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大数据产业和应用特色优势,争取在我国相关产业发展的先导地位,根据国家及省有关政策规定,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坚持顶层设计、政务先行,应用导向、创新驱动,扶持龙头、带动产业,开放融合、安全高效的原则,以武汉地区现有全国领先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优势为抓手,有效释放我市科教资源和人才红利,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战略制高点,建立全市统一并覆盖全国的大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平台,形成大数据资源“洼地”和完整的产业链。创新大数据应用、挖掘大数据价值、集聚大数据成果、确保大数据安全,为我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加快转型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和宽带接入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整合挖掘我市现有的信息技术优势和数据资源价值,从基地、技术、企业以及应用平台等环节入手,构建既有全国领先水平,又有我市特色的大数据产业体系。重点建设“光谷云村”、左岭大数据产业园等大数据产业基地和市政务云数据中心、地理空间信息云数据中心、长江流域云数据中心、数控工程系统云数据中心、国家教育云数据中心、音视频多媒体服务云数据中心、质量服务云数据中心、车联网云数据中心等8个云数据中心,并选择若干条件成熟、具有大数据市场前景的领域,建立多个大数据应用和交易平台,形成

“2+8+N”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格局。

到2018年,创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内领先水平的大数据新技术、新产品、新标准;建成一批能够集聚全国乃至世界数据资源的大数据产业平台和示范项目;开发一批发展模式领先、服务体系完善、集聚效应明显、支柱地位显着的大数据应用领域;聚集一批国际知名的大数据研发、产品制造、服务运营公司总部和龙头企业,形成丰富的大数据资源聚集地和完善的产业链,培育年营业额超过100亿元的大数据企业5家,50—100亿元的大数据企业10家,10—50亿元的大数据企业 20家以上,新上市公司10家,全市大数据产业实现产值达2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新增销售收入过万亿元,支撑创建中国软件名城、武汉智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

二、加强大数据产业基地和通讯基础设施建设

(一)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

以“中国?武汉光谷”为核心,合理规划全市大数据产业空间布局,重点建设“光谷云村”、左岭大数据产业园等多个产业基地,形成网络基础设施完善、大数据企业和研发机构集群聚集发展的产业载体。

1.光谷云村。以引进“宽带资本”为重要依托,规划1平方公里的土地,采取“基地+基金”方式,建设大数据基础设施、研究院、实验室、交易平台和云计算、大数据企业入驻专业孵化器。推动实现物联网、云计算管理平台的统一,网络、存储、计算、系统等软硬件资源平台的统一以及“一站办理、一网连通、一号服务、一卡通行”等

服务资源平台的统一,引导大数据产业上下游优势企业落户基地聚集发展,打造覆盖云计算、大数据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在数据标准化、数据获取、数据存储、数据挖掘、数据交易、数据消费等方面,构建我市大数据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力争成为全国技术创新能力领先的云计算基地和全球云计算、大数据产业链的重要创新源。

2.左岭大数据产业园。发挥左岭地区濒临长江的天然水资源优势,规划用地1000亩,建设大数据产业园区,引进和建设高端数据中心、绿色存储中心项目。其中:规划用地150亩,建设国家级大数据存储资源中心,分为千架级热数据处理区、万P级在线冷数据存储区、仓储式冰数据存储区、仓储式纸质电子化存储区、监控与运营管理区等五大功能区;规划用地300亩,建设大数据应用服务中心,通过大数据存储资源中心建设,发展云计算服务、大数据软件、数据服务外包等大数据应用产业,逐步完善大数据产业链;规划用地300亩,建设大数据智能装备制造基地,重点发展磁光混合存储制造业,生产光盘库、离线柜、光学头、光盘驱动器等产品;规划用地250亩,建设大数据产业配套区,通过引入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服务等,以及酒店、住宅等配套,为大数据产业园区提供配套服务。

2014年,完成光谷云村和左岭大数据产业园规划设计及主要招商引资工作,启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2015年,基本完成核心区建设,吸引一批云计算、大数据企业入驻专业孵化器,组建产业技术联盟,建立面向中小科技企业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建成至少1家覆盖中部、面向全国的国家级大数据研究院、实验室和数据交易中心。2016—2018年,培育和引进大数据企业500家,培养和引进大数据高端技术人员 2000人,构建多个面向重点领域的大数据交易子平台,大数据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同时,其他各区、功能区根据本地信息产业发展基础和需求,建设各具特色的大数据产业园区和楼宇基地,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

(二)通讯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实施“宽带武汉”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优化本地骨干网工程、光纤到户专项行动、基于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政务网络升级改造工程、基于第四代移动通讯及无线局域技术的无线城市建设以及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充分优化、信息通信综合服务能力充分提高、信息终端和应用服务充分供给、信息消费环境和安全体系充分保障,巩固和提升我市在全国的信息通信枢纽地位。

2014年,着力扩大光纤到户网络覆盖范围和规模,城市和农村家庭固定宽带普及率分别达到50%和30%。持续扩大移动网络覆盖范围和深度,推动TD—LTE(时分双工模式移动通信长期演进技术)规模商用,3G/LTE(第三代移动通信及其长期演进技术,下同)用户普及率达到50%。进一步扩大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覆盖范围,建设下一代新媒体业务平台。实施骨干互联网本地直联点建设,出口带宽达到2500吉,同步推进城域网扩容升级,实现骨干网和城域网全面支持IPv6(国际互联网协议第6版,下同)。2015—2016年,重点推进宽带网络优化和技术演进升级,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分别达到50兆和12兆,宽带普及率分别达到70%和50%,重点区域达100兆,企业达1000兆。3G/LTE网络基本覆盖城乡,LTE实现规模商用,无线局域网全面覆盖公共热点区域,接入速率达到每秒20兆以上,3G/LTE用户普及率达到70%。

到2018年,实现信息基础设施国内领先,建成覆盖城乡的光纤宽带网络,全面实现光纤到企入户,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分别达到100兆和20兆,高端功能区和重点企业宽带能力达10吉;打造全国领先的无线城市,3G/LTE网络无缝覆盖城乡,LTE用户普及率达到85%,实现最高接入带宽达到100兆;全市所有城域网、90%接入网支持IPv6;出口带宽达到5000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