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_世间茶壶之首_宜兴紫砂壶_孙跃强
浅谈宜兴紫砂的崛起

宜兴紫砂不仅在整个中国绝无仅有,在全世界 也是独树一帜,紫砂本身的优良材质得到了广泛认 同,由于国家对这类珍贵矿产资源的保护,已经明令 禁止了紫砂矿料的一般性开采,这对于经历了几度 衰荣、代代相传的紫砂工艺来说无疑规划了一条长 远发展的道路,为宜兴紫砂今后的可持久打下扎实 的地基。
宜兴的紫砂陶是中国陶瓷的一个分支,由于宜 兴当地紫砂矿独特的性质,使得宜兴紫砂走上了一 条与制作瓷器完全不同的工艺选择,正是这种独特 的工艺使得紫砂具有了与众不同的魅力。从出土的 众多陶瓷残片来看,宜兴当地有着非常悠久的陶瓷 工艺历史,然而直到宋代末期,闻名遐迩的紫砂壶才 作为茶器诞生,这是由于在宋代之前,中国喝茶主要 采用“烹、煮”等方式,散茶的出现催生了饮茶器具的 变革,当时的社会迫切地需要一种新的茶具,紫砂壶 恰巧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
图1生命的回归
壶身塑造了一种不规则的自然肌理效果,其实是在 复原杨彭年“松皮”的处理技巧,而且表面处理得不 扎手,功夫到位。此壶壶身的杂乱肌理象征世人各种 各样的压力、欲望、杂念,贪、嗔、痴、慢、疑这些情绪 主宰着我们,若能达到开悟的境界,那什么烦恼都会 荡然无存。壶盖的的子设计成一个小沙弥,双手合十 正在蒲团上打坐禅修的模样,光滑的盖面同时也象 征着通过禅修观照心念后心湖慢慢恢复到平静。整 体寓意有了觉悟之心便能镇压心魔,能让我们回归 到生命简简单单的本质。壶把的提梁在顶部做了一 个小小的凸起,像是双手合十的样子,也似佛像的背 光,的子与提梁相呼应就寓意着“人是未来佛”,人人 都有本具的佛性,但因被无明烦恼所覆,故而无法现 见,若能消除我执,达到无我状态,佛性就会被开发。 让我们回归自我、回归生命。这把壶富有古意,又具 有创意,还兼有禅意,在传承传统紫砂壶制作技巧的
12
2021年06月第54卷第3期 A江苏陶瓷•综合评述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作者:宋忠民来源:《江苏陶瓷》2021年第05期摘要紫砂壶“年轮”造型简约大方,并以肌理化的装饰风格,架构起整把壶独特的内涵空间,优化了作品的艺术内涵,带给人“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思考,及由此生发的努力。
关键词年轮;肌理;创新喝茶,是中國人十分普遍的休闲行为,自古有之,流传千年。
伴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各种茶器亦竞相诞生、百家齐放。
宜兴紫砂壶就是相当知名的泡茶器皿,素有“世间茶器之首”的美誉,在国际上也是久负盛名。
紫砂壶特色鲜明,无论是泥料材质还是造型装饰,亦或是人文审美都极具个性,令世人爱不释手。
紫砂壶初为粗陶器皿,主要功能就是泡茶,实用性极为明显。
然而依托于茶文化的熏陶,随着时间的推进,以及历代文人雅客的主动参与,它的文化性和艺术风格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将其视为风雅之物,提升日常生活品位。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也将紫砂壶视为借物抒情的载体,通过形式艺术本身来传达丰富的思想或情感共鸣,并反向促进了这门手艺的长足发展。
古人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紫砂壶要从“器”上升至“道”,或者说从泡茶器皿升华至高雅艺术品,必然要接受文化的熏陶或情感的滋养。
历代紫砂艺人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从自然生活中挖掘灵感,然后将其转变成立体的紫砂艺术形象,创作了很多经典佳作。
时至今日,作为当代紫砂艺人,我们依然要为此不懈努力。
以紫砂壶“年轮”(见图1)为例,该壶造型简约大方,并以肌理化的装饰风格,架构起整把壶独特的内涵空间,优化了作品的艺术内涵。
现主要谈一谈这把壶的创作立意、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1 年轮立题,彰显情感共鸣当代壶艺创作的核心愈加趋向于对文化情感的挖掘,并以此立意,再围绕主题展开具体的外形架构,也就是在创作初期便立志于使作品脱离单纯的泡茶器皿范畴,使之能够彰显一定的情感共鸣。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人们的情感需求也极为丰富,这些都能成为主题立意的宝贵题材,最终体现在作品里达到一个相对完美的艺术效果。
浅谈紫砂壶与茶文化

浅谈紫砂壶与茶文化作者:戴亚强来源:《佛山陶瓷》 2012年第6期戴亚强(江苏宜兴 214221)摘要:紫砂陶艺的艺术品位是制作者生活的积累、文化的积淀。
清代宫廷里的茶具有宣扬伦理、弘扬文化、增加吉庆气氛的特殊作用。
茶的背后,蕴含着我国深挚而悠久的文化积淀。
关键词:紫砂壶:茶文化:发展1 中国的茶文化内涵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喝茶健身是茶道的修身法则,然其文化内涵为养性。
德者喜水,上善若水,水有汹涌澎湃之势,气吞山河,水有平静如镜之态,摄人魂魄。
所以茶道在泡茶、倒茶、分茶的过程中,有韩信点兵、关公巡城、百鸟朝凤等奇妙的茶语。
初始金戈铁马,尾时婉约动人,几道茶下来品味、阅古、引喻,无不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洗涤着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作为茶文化重要载体的紫砂壶在此过程中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艺术品位。
2 茶叶的起源与发展“仲春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
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中国人喝茶的历史也许可以追溯到神农尝百草的年代,毋庸置疑,茶在中国是最古老的饮料,不仅是中国人糊口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也是中国带给世界的贡献。
在唐朝时候,茶叶就已经成为了大量出口到海外的商品。
我国第一部论述茶叶的专著《茶经》,也是由唐朝人陆羽写的。
古时宫廷所用的茶叶都来自地方上的纳贡,据说西周时期就有了贡茶轨制,历朝历代不断完善。
清代的贡茶主要分“岁贡”与“御贡”两种,岁贡茶多用于宫内日常开销,宫中的筵宴用茶,或是宫中各阶层职员的品饮用茶。
而御贡茶则是专为天子预备的贡品,其他人可不能直接享受。
从茶叶的种类上来说,这两类贡茶也有区别,岁贡茶大部门是芽茶或者鲜嫩的茶叶,而御贡茶则广搜天下珍异佳茗,知足天子的尝新需要,好比产自广东的御贡茶为鹤茶和宝国乌龙茶,产自江苏的御贡茶为碧螺春茶和阳羡茶。
3 “宫廷紫砂”的发展对乾隆天子而言,烹茶的水质、煮茶的用具与品茶的茶具都必须非常讲究。
好比泉水、雪水、荷露都是很好的烹茶用水,用陶泥为膛、竹篾围的竹炉则可以保证煮茶时的活火。
毕业论文__漫谈紫砂壶

毕业论文__漫谈紫砂壶漫谈紫砂壶摘要:本文从紫砂壶的起源、原料、造型、工艺要求、创新要素等方面对珠圆玉润的紫砂壶进行了分析。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
这是清代诗人汪文柏在《陶瓷行》里对宜兴紫砂由衷的赞美。
只有对紫砂壶具有深刻的理解~方能深谙其道。
关键词: 珠圆玉润宜兴紫砂紫砂泥工艺要求宜兴紫砂陶器在国际间享有声誉,有近五百年的历史了。
紫砂陶在浩瀚的中华文物史上有着瑰丽的地位,人们称为高超的艺术品。
在明清两代,地处江南人文荟萃之地的宜兴,所生产的紫砂器,更充满着丰富的文化气质。
其所以成为名陶,实由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独特的艺术性两大原因。
紫砂壶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特点,使其身价贵重,甚至于超过珠玉之上。
一、紫砂壶的起源最早,人们是认为紫砂壶起源于明代,由明代人周高起提出,他在《阳羡茗壶系》“创始”中说:“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
闻之陶云家: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翁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
”金沙寺僧,姓名与生平不详,明周容《宜兴瓷壶记》认为他是“万历间(1573—1619年)大朝山寺僧”,是他从陶工那里学会制陶技术而发明了紫砂壶。
以后,清吴骞《阳羡名陶录》等也如是说,直到现代,由于人们在文献中发现,早在北宋已有了有关紫砂器的记载,才提出了紫砂壶起源于北宋说,而1976年宜兴鼎蜀镇蠡墅羊角山宋代紫砂古龙窑和宋代紫砂器残片的发现,紫砂壶起源于宋代说逐渐取代了明代说,成为了现代最为流行的说法。
不过,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就目前考古发现而言,紫砂器始于北宋,但就文献记载而言,确似乎还更早。
在唐代,茶圣陆羽《茶经之用》有曰:“熟盂,以贮熟水,或瓷或沙,受二升。
” “熟盂”,即盛沸水之盂,“瓷”当是瓷,而“沙”,按照上面对宋代史载的解释,则应为紫砂泥,“或瓷或沙”即是或用瓷土或用紫砂泥制成的熟盂。
也就是说,在唐代紫砂器已出现。
在对北宋紫砂器残片的研究中,人们有一种认识,即认为此时的紫砂器已经很成熟,其起源似乎还应更早。
紫砂壶的泥料简析

2018-09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紫砂壶的泥料简析范雯雯(江苏宜兴214200)摘要:真正的紫砂壶是用烧制后具有双重气孔结构的紫砂泥料做原料的,这具有一般陶瓷器皿所缺乏的透气性,并且吸水率高,手摸有细而不腻的砂质感觉。
关键词:紫砂;泥料;器具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7-0047-01紫砂壶从选泥、制作成壶坯等关键工序都是用手工操作,因而制作十分精细。
壶坯多不上釉,以其自然色泽取胜,只是在陶坯成型后,上面印刻的书画诗文纹案都要用粉质颜料加填于轮廓中。
这种自然本色和着色方式是紫砂陶壶的一个显著特点。
从亮色上来看,真正的紫砂壶体重、色紫,因长期经人手抚摩,表层呈现出润泽的光亮。
而新制的紫砂壶一般说来质地都比较疏松,颜色偏黄,少有光亮。
有光亮的,多是用州白蜡打磨上去的赝品。
紫砂陶器是由紫砂陶土为原料的,而不同时期的紫砂陶土,因其所处地层的不同、练制工艺的不同、加工器具的不同和不同时期的习惯时尚的不同而不同,如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壶艺家“金沙寺僧”,他的练泥方法是“搏其细土加以澄练”(清吴骞《阳羡名陶录》),而到时大彬时则“或陶土,或杂砂缸土,诸款具足,诸土色亦具足”(清·吴骞《阳羡名陶录》),可见,泥料的粗细会因时代和作者的习惯的不同而不同,而泥色也是如此,清中期以前的作品的泥料颜色大多显出泥黄色,是因为当时人们还不懂得在泥中掺氧化铁粉以调色。
所以,了解不同时代的泥料的特征,是鉴别一件紫砂作品历史分期的基本要素。
紫砂陶的第一要素———紫砂土,主要有紫泥、绿泥(本山绿泥)、红泥三种,统称紫砂泥,产于宜兴本地。
它们以天然的矿物组成,蕴藏在岩石和普通陶土的夹层中,故有“岩中泥”、“泥中泥”之称。
紫砂土经隧道式的开采,经自然风化、粉碎、过筛,加适量的水拌和,放阴凉处陈腐、槌练(真空搅练),才能达到理想的可塑性。
三种原料可单独使用,也可根据需要进行相互配比混合使用,从而产生更多的紫砂泥色。
“世界上有一把紫砂壶,它的名字叫宜兴!”

“世界上有一把紫砂壶,它的名字叫宜兴!”作者:来源:《金桥》2019年第05期悦安“世界上有一把紫砂壶,它的名字叫宜兴!”7000多年的制陶历史,使400里太湖之滨的江苏宜兴收获了“陶都”的美誉,而让宜兴闻名于世的当属宜兴紫砂。
尤其是宋苏东坡寓居阳羡(宜兴旧称)之时,创紫砂提梁壶,将文人雅趣与紫砂工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长达千年的紫砂高峰,历久不衰.俗话说,天下紫砂出宜兴。
7000多年的制陶历史,使400里太湖之滨的江苏宜兴收获了“陶都”的美誉,而让宜兴闻名于世的当属宜兴紫砂。
尤其是宋苏东坡寓居阳羡(宜兴旧称)之时,创紫砂提梁壶,将文人雅趣与紫砂工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长达千年的紫砂高峰,历久不衰。
美丽的紫砂传说“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宜兴紫砂何以堪比人间至宝?宜兴丁蜀镇的黄龙山,这座既不巍峨也不秀美的山丘,却有着3.5亿年的高龄,也正是这里孕育着独特的紫砂矿石。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宜兴丁山(今宜兴丁蜀镇)是一个美丽的小镇。
镇里的村民早出晚归,耕田种地,闲暇时便用陶土制作日常用的碗罐。
有一天,一个奇怪的僧人出现在他们镇上,边走边嘁:“富有的皇家土,富有的皇家土!”引得路人嗤笑不已。
僧人便又说:“不是皇家,就不能富有吗?”说完转身就走了。
一些有见识的长者觉得奇怪,就跟上他,走着走着来到黄龙山和青龙山。
突然间,僧人消失了。
长者四处寻找,看到好几处新开口的洞穴,洞中有各种颜色的陶土,灿烂若披錦。
长者搬了一些回家,神奇地烧出了和以前不同颜色的陶器。
因紫砂陶土具有砂性,制品烧成后,主要呈紫红色,“紫砂”由此得名。
后来,一传十,十传百。
就这样,宜兴紫砂陶艺慢慢形成了。
虽然这只是个美丽的传说,却足以看出宜兴紫砂的神奇之处。
宜兴紫砂器以泥质细腻、呈色丰富、形质新颖和纹饰多样而独树一帜。
不仅可塑性好,紫砂泥本身不需要加配其它原料就能单独成陶,而且成型后不需要施釉,正因为紫砂陶有如此优良的性能,加上精巧的制作技艺,以及它的实用功能,所以成为世界名陶。
浅谈对传统紫砂壶的认识

浅谈对传统紫砂壶的认识作者:秦国萍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8期摘要:在传统紫砂壶的艺术造型宝库中,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完美器形,汇集着历代艺人的创作智慧。
经过数百年来人类社会在文化艺术上的演进,很多器形经过不断反复提炼修改,日臻完善,虽古尤新。
关键词:紫砂;文化;艺术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3-0031-01在我国陶瓷业中,独树一帜的宜兴紫砂陶从明代中期闻名遐迩以来,已近5000年经久不衰的历史。
紫砂器的出现和她的发展是宜兴地区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
按照东方民族的文化艺术观点看,它又是直接体现着宜兴地区的社会风貌与文明程度。
其一,人们把紫砂器看作是属于自己文化层次的艺术世界和精神世界,特别是一些书画家、金石家更被紫砂器的魅力所吸引,他们十分喜爱收藏紫砂器;其二,人们把品茶论茶、品诗论画和以紫砂壶旋沦旋注成为他们清雅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其三,因文人墨士欣赏、把玩与品评,不但使紫砂陶的造型与装饰艺术水平有了新的发展变化,而且把我国的传统文学艺术与紫砂陶相结合起来,更增加了紫砂陶的文化色彩,并日益增加了它的文学艺术、赏心愉悦、文物收藏和伦理道德方面的价值;其四,紫砂艺术已成为紫砂艺人对文化艺术的迫切追求,使壶艺水平不断提高。
传统的紫砂壶的收藏盛于清朝康乾年间,历史上有许多制壶名家流传于世,其中像时大彬陈鸣远顾景舟等都是当时的名家。
造成了当代有好壶难求的地步,如阳羡茗壶系(咏时大彬壶)几案有一具生人闲之思,前后诸名家并不能及。
遂于陶人称大雅之遗。
擅空群之目矣!陈鸣远的天鸡壶)制作精雅。
其可与三代古器并列。
窃谓就使与大彬诸子周旋。
恐未甘退就邾营之耳。
’阳羡砂壶图考(’茗壶说(称赞邵大亨的壶)莹润如和玉,香雾纷腾茗初熟。
七碗能生两腋风。
一杯尽能炎与辱。
壶兮壶兮出谁手。
鬼斧神工原不朽,他们的壶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也。
达到)一壶千金难求的地步,而他们的传统技艺都是值得后人去学习去揣摩的。
浅析紫砂“三足如意壶”

浅析紫砂“三足如意壶”作者:毛建勤来源:《江苏陶瓷》2015年第03期宜兴紫砂壶以其独特的材质美、别致多样的造型美、实用的功能美享誉海内外。
它集实用、欣赏、收藏价值于一体,被称为“国之瑰宝”,赢得了“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美誉。
宜兴紫砂陶器在国际间闻名以来,将近有六百年的历史,在明、清两代,地处江南人文荟萃之地的宜兴所生产的紫砂器,更充满着丰富的文化气质,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宜兴紫砂壶经过几百年的千锤百炼,具有了博大精深的珍贵价值。
紫砂发展到了特定的历史阶段,已不仅是单纯的壶艺了,它结合和融汇了众多的、高尚的民族传统技艺,凝练了千百年历史的文化和人文情怀,演变为承载人们情感与期许的艺术作品。
世间欢喜、忧伤、节气、乡愁、四季变换或历史文化都可融入紫砂壶的创作中,而中华民族最为重视讲究的祥瑞之意自然不可缺少。
紫砂“三足如意壶”(见图1)就是体现中国人对祥瑞希望的最经典的壶型.现以“三足如意壶”为例,探析其内在的吉祥文化内涵,并通过其造型特征,剖析其对于祥瑞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1 紫砂“三足如意壶”的工艺造型“三足如意壶”造型简练有致,壶身呈一鼎状.创意取自青铜三足圆鼎,大气浑厚、壶韵饱满、色调沉稳,壶身扁圆鼓状,壶腹有力:壶流微曲三弯.圆滑润泽,稍收壶嘴.似锋戳出,即使蓄势待发,依然从容优雅:壶把以环形流畅造型末梢收于壶身:壶底三足鼎立,托起整个壶体,其形状外撇而弧度优美,仿佛三朵飘逸的祥云,使整把壶氤氲沉浸在了一种温馨、祥和、安定的气韵之中:直颈压盖,盖面饱满与口面密合,壶盖凸起,壶盖贴塑四瓣对称的如意云头纹,盖钮呈如意莲花微放状。
全壶气度雄浑凝练,技艺精雅而工致,既饱含古韵,又显现代精巧之风,彰显精气神韵之美。
整壶圆润有余,光泽中流淌着安定古朴的气息,。
2 紫砂“三足如意壶”的祥瑞寓意吉祥文化的产生发展是人类文明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中华文化中.吉祥理念无处不在,是表达任何美好愿望的统称。
吉祥的理念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并通常以民间工艺美术为主要载体,寄托美好的心愿,而寓意祥瑞文化的艺术题材浩如烟海,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浅谈紫砂的发展史

浅谈紫砂的发展史作者:王洪星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12期摘要:紫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
数来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不过,紫砂做成壶,那还是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的事情。
从此蔚成风气,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翻新,五百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
发展到今天,可谓巧夺天工,技绝寰宇。
关键词:紫砂;艺术;发展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6-0029-01紫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
数来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不过,紫砂做成壶,那还是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的事情。
从此蔚成风气,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翻新,五百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
发展到今天,可谓巧夺天工,技绝寰宇。
相传古时候宜兴街头,一僧人突沿街叫卖:“卖富贵土了!谁买富贵土,买了就大富大贵了。
”其实僧人指的就是紫砂壶的原料。
紫砂壶的泥原料由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俗称“富贵土”构成,因其产自江苏宜兴,以紫泥为主,故称宜兴紫砂。
紫砂泥料是从矿层中开采出的紫泥,俗称生泥。
紫砂壶除由紫泥、绿泥或红泥单烧造制外,也会以不同成分配比,不同温度烧制,呈现紫而不姹,红而不嫣,黑而不墨,绿而不嫩,如铁如石,被正文于一器,集白美于三停,远而望之,黑若钟鼎陈明庭,追而察之,灿若琬琰浮精英。
烧成后的紫砂壶保温性和透湿性均十分理想,称其为:“世间茶具称为首”,并非夸张。
宜兴紫砂壶起源何时?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有这样的记载︰“创始;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练,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
”此书将紫砂壶的产生,归为金沙寺僧所创。
从侧面我们可得知在金沙寺僧时已有紫砂壶了。
也就是说,在明正德年间已有紫砂壶了。
该书是目前已知的第一部专写“宜兴紫砂壶”的专着。
桃之夭夭 紫韵悠悠——论紫砂艺术作品“香雪海壶”的创作理念和人文韵味

桃之夭夭紫韵悠悠——论紫砂艺术作品“香雪海壶”的创作理念和人文韵味沈严峰【期刊名称】《陶瓷》【年(卷),期】2024()1【摘要】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在今天忙碌的生活和工作的节奏之中,饮茶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休闲放松形式,也让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紫砂壶广泛地走入了我们的生活。
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香雪海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它的美学价值,以及蕴藏其中的人文内涵。
因为在紫砂艺术之中,关于桃花题材的作品不胜枚举,我们能够看到许多的经典造型或者陶刻装饰之中,桃花总是如此地璀璨夺目,带来别样的艺术体验。
从艺术的创作角度来看,这样的桃花形态的演绎,非常符合生活之中我们能够看到的关于桃花的美丽印象,尤其是在春天来临,象征万物复苏和憧憬美好希望的时刻,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体验。
同时我们广大的壶友在饮茶玩壶的过程之中,面对这样的一件艺术作品,更加地点燃了我们心中的梦想。
经过长期的把玩和茶水的浇淋之后,泥料会更加地沉稳,颜色会更加地艳丽,散发出幽幽暗光,如同玉石一般,更好地诠释出宛如君子一般的韵味和气概。
【总页数】2页(P125-126)【作者】沈严峰【作者单位】沈严峰紫砂工作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74.74【相关文献】1.紫韵松风蕴乾坤——论紫砂壶《松风习习》的设计创作和人文韵味2.绞泥生辉紫韵传情——论紫砂艺术作品《行云流水套壶》的工艺技巧和人文流彩3.紫韵迎来满堂春——从紫砂《春意盎然壶》来看紫砂彩绘的内容设计和传统韵味4.妙手抟得江南韵——论紫砂艺术作品《太湖缘壶》的创意设计和人文韵味5.论紫砂艺术作品《韵竹壶》的竹器设计以及人文韵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紫砂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浅谈紫砂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作者:潘艳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11期摘要:宜兴紫砂壶在古今茶具中是最具特色、最富文化内涵的,它不仅具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的特殊功能,更为人称羡的是其壶内所蕴含的文化修养。
关键词:宜兴紫砂壶;紫砂壶的美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3-0033-01历经岁月的沉淀,很多人对紫砂壶美的看法不一,就如已故艺术大师顾景舟所提出的,紫砂壶之美,莫过于其“形、神、气、态”,笔者认为简单的四个字道出了紫砂壶美的真谛。
而现在在新一代紫砂艺人的巧心精工下,紫砂壶的创新又将面临新的里程碑。
何谓传统紫砂壶,像石瓢壶、掇球壶、仿古壶、秦权、虚扁壶、龙蛋、茄段壶等等,经过几百年的演变,溶入了无数艺人的心血,最终使形、神、气为一体,称为传统壶。
传统壶品种讲究紫砂造型语言的纯度。
紫砂壶的造型讲究工艺制成的线角的“严正美”,材质润泽光华,色泽高雅的“材质美”;曲直刚柔的“形态美”。
紫砂造型艺术犹如绘画中的人体艺术,不需任何装饰,展示的是自身的完美。
特殊的材质,特殊的造型,特殊的成形方法,构成了紫砂造型语言,就是紫砂韵味,如同唱京剧必需用普通话一样。
只有用紫砂造型语言,才能谈紫砂造型创作。
它古朴端庄的造型,不仅是一件茶具,更是具有文化品位的艺术品。
综观紫砂壶的发展史,也就是一部传统与创新的交融史,如果没有历代艺人不懈的探索、不断的创新,也就没有紫砂的今天。
明代的时大彬,他把日常用的、粗糙的紫砂大壶改变成精制的、采用线条表达壶艺形象,既实用又可供人们玩赏,可谓前所未有。
由于这一变化,从而改变了紫砂壶的历史,把紫砂壶单一的使用功能演化为具有使用性和观赏性的两重功能,从此紫砂进入了艺术的大雅之堂,这就是紫砂壶艺的独创性。
顾景舟大师古稀之年的作品“写意的情趣更为浓郁,气韵更为生动,形体内涵更为丰富,更具有一种静穆之美,达到不俗不媚而朴雅坚栗的境界”。
浅谈宜兴紫砂在茶文化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紫砂器兴起于宜兴不是偶然的袁 它是中国茶文化大 环境陶冶下的突出成果袁 同时也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变革 的必然产物遥 宜兴是中国古代名茶产地之一袁所产野国山 茶冶始于三国孙吴时期袁著称于江南遥 另外袁饮茶须好水袁 宜兴金沙泉在唐代就是与贡茶同时上贡的煎茶良泉遥 正
是这种野绝无仅有冶的茶环境和野得天独厚冶的紫砂资源袁 造就出紫砂技艺袁随着明代茶饮之风的变革袁又掀开了中 国茶文化新的篇章袁赋予茶饮艺术新的文化情趣遥
渊上接第 61 页冤
器的风行袁打掉了以往历史上繁复的茶饮程式遥 一壶在手 自泡自饮袁文人在简单而朴实的品饮中袁可以尽心发挥思 想袁体验紫砂自然的生命气息带给人的温和尧敦厚尧静穆尧 端庄尧平淡尧闲雅的精神韵律 .它不仅是华夏民族物质文 明发展的灿烂成果袁也是华夏文化进步的综合遥 同时袁紫 砂器的风行和推广袁也带给壶艺以变革遥 自时大彬起袁一 反旧制袁制作紫砂小壶遥 其时时尚:茶壶以陶器为上袁又以 小为贵袁每一客袁壶一把袁任其自斟自饮袁方为得趣遥 壶小 则香不涣散袁味不耽搁遥 紫砂小壶的精巧袁带给人不光是 茶的真味袁而且融汇着天尧地尧人尧茶的统一意念遥 宜兴紫 砂器袁是绚丽的中国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遥 它的创始与兴 盛袁即是茶文化历史演变的必然袁同时也对茶艺形式尧品
中国传统文化对茶饮的渗透袁 几乎涉及茶文化的各 个领域袁尤其是各种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融会袁给茶文 化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遥 九流十派袁百家争鸣袁儒道释三 家并存袁不但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整个进程袁也给茶文 化的发展起着原动力的影响遥 明代中期以后袁社会矛盾极 为复杂袁社会问题急趋尖锐袁难以解决袁促使文化人开始从 自己的思想上寻求自我完善和解脱遥 茶文化的柔静思想恰 好与这种推崇中庸沿简尧崇尚平朴自然尧提倡内敛喜平的时 代思潮不谋而合遥 表现在对茶器具的追求上袁紫砂器的自然 古朴形象正好能够体现时代思潮与茶饮形式的融合遥 因此袁 大量文人参与紫砂器的创作活动袁 推动了士人的购藏风尚袁 引导了紫砂技艺在艺术典雅情趣上的丰富与提高遥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作者:高琴仙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12期摘要:紫砂壶器型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是实用价值、审美价值和功能性的统一。
紫砂壶的材质和色彩、器形和构造决定了紫砂壶可以能够达到透气性强、使用方便、观赏性强的多重功能。
关键词:紫砂;器型;功能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5-0015-01“壶以砂者为上,世界茶具称为首”,赞扬紫砂泥料是造壶的最佳材料。
粉质细砂岩的紫砂土是宜兴特有的宝藏,紫砂原矿制作的紫砂壶泡出的茶不易变味,贮茶不变,被誉为“宜茶”。
宜兴陶土的性能测定发现,紫砂茶具有双重气孔结构,气孔微细,密度高,有很强吸附力,而其它材料制作的茶具是不具备这一优良的属性。
所以紫砂泥料的优点使紫砂壶的功能方面显示如下特点:其一,紫砂的气孔结构使茶不失原味,且汤不涣散,得茶之真香真味。
其二,紫砂壶的气孔能够吸收茶汁,这与紫砂砂壶胎质具有一定的气孔率有关,是紫砂壶独具的品质。
其三,紫砂壶透气性能好,使用其泡茶不易变味,暑天越宿不馊。
紫砂矿被喻为“五色之土”,有朱砂红、枣红、海棠红、铁灰铅、葵黄墨绿、青蓝等色彩。
细细把玩紫砂壶可以看到其间含石英颗粒,质地细腻,有星星白砂,如银粉闪闪,是光映射,宛如珠玑。
因矿源、调配泥料以及烧制温控等方面的差异,紫砂壶烧制出多种自然原色,或紫而不姹、或红而不嫣、或绿而不嫩、或黄而不娇、或灰而不暗、或黑而不墨。
小小紫砂壶让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经过千百年艺人们的筛选,紫砂矿被定为紫砂壶的上好材料,就是源于它能够达到透气性强、使用方便、观赏性强的多重功能。
紫砂壶的形态特征可归纳为三类:一是光货,光货分为圆器和方器,圆器主要由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线构成的茶壶,骨肉匀称、转折圆润、隽永耐看:看器主要由长短不等的直线构成的茶壶,线面挺刮平整、轮廓分明,显示出干净利落、明快挺秀的阳刚之美。
二是筋纹器,根据植物花朵归纳整合呈花卉图案的壶器,茶壶壶体作云水纹理,口盖部份保持圆形,如鱼化龙壶、连蕊壶等。
浅谈紫砂壶的创新

浅谈紫砂壶的创新作者:秦国萍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8期摘要:紫砂壶在创新的实践中,要深深地懂得传统是创新之源,只有植根于传统,从传统中吸收其营养,我们的创新才能拥有无限的生命力。
关键词:紫砂壶;创新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4-0050-01紫砂壶的出现始于宋代,而紫砂工艺的真正鼎盛期是明代,当时紫砂工艺异军突起,陶壶应运而生,风靡天下,人们不再垂青于用金、银、锡、瓷所制的茶具,而偏爱平淡质朴的紫砂陶制茶具。
明清时期紫砂陶器盛行于世,宜兴紫砂壶始于明代正德年间。
宜兴紫砂六百多年来,经过历代紫砂人的巧手,精心创造了独有的紫砂成型技法,再以宜兴独特的矿土制成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的茶具,文房雅玩,花瓶花盆等,由于紫砂材质的天生丽质和造型的古朴典雅,使宜兴紫砂作为一种独特的实用艺术品而大放异彩。
要真正做好一把壶,它需要长期的实践,不断的积累知识,练就眼力、功力。
眼力是做好壶的条件。
紫砂从古至今,名家名作多得不可胜数,你要选择能与自己产生共鸣能产生心灵感应的作品来仿制。
在仿制中学前人的经验,然后把自己的作品与名家作品相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再反复仿制。
直到与原作的差距越来越小,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辛勤劳作的过程,一个苦苦思索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气馁,莫怕失败,有耕耘就会有收获。
成功往往就在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我制作的松鼠葡萄壶,是按名家裴石民的壶样仿制的。
该壶的嘴、把、的都以葡萄的老藤作为装饰,其老藤虬结、扭曲、仿佛是与大自然抗争时留下的痕迹。
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游动在壶身上的新藤圆润舒展、藤旁的葡萄叶向不同的方向张开叶面,仿佛在充分接受阳光,为生命输送养分,更有两只活泼的小松鼠穿梭其间,整幅造型力求生动,避免呆板。
使人们在品茶的同时,更能体会到清新的园艺情趣。
纵观紫砂壶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继承与创新的交融史,如果没有历代艺人不懈的探索,不断的创新,也就没有紫砂的今天。
论紫砂壶“高潘”的工艺技巧和文化内涵

PURPLE CLAY论紫砂壶"高潘”的工艺技巧和文化内涵孔祥正江苏宜兴宜兴214221【摘要】正是在这些前辈们的努力之下,紫砂文化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和规范,让我们这些后来的紫砂艺人们可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不断地开拓创新,使得紫砂的器型越来越丰富,以紫砂为材质的工艺品也越来越广泛,让紫砂文化深入到每一位喜爱饮茶的国人心目之中。
紫砂艺术作品"高潘壶"就是在原来“潘壶"的经典造型之上把壶身加高,使其更加挺拔隽永,观之 令人眼前一亮,充满了精气神韵,在反复临摹和研习经典的基础之上,把多年来对于紫砂光素器的专研和自己的紫砂理念完美地结合起来,通过流畅简洁的线条、精致细腻的成型工艺,明针的 处理也非常到位,把"高潘壶”这一器型演绎到了极致,令人在欣赏把玩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其中浓浓的历史韵味和美好的祝福。
【关键词】紫砂壶;高潘;工艺技巧;文化内涵纵观紫砂艺术的发展历程,宋代可以说是紫砂器的发端,“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的吟诵和大文豪苏 东坡关于紫砂壶的故事至今流传,宋代是我国陶瓷艺术大发展 和大繁荣的时期,人们关注的焦点都在瓷器之上,或许对于紫 砂壶的关注度不够,加之当时的紫砂陶制作技艺还不完善,烧 制水平还不高,所以并未形成广泛的潮流和趋势,直到明代,紫砂壶在文人阶层开始流行,再加上供春、时鹏、时大彬等巨 匠的传承和创新,紫砂壶在明清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除了 时大彬改良了紫砂壶的成型工艺,由过去的模具成型转变为手 工围身筒和镶接成型之外,清代的陈曼生把文人壶的演绎提髙 到一个新的水平。
正是在这些前辈们的努力之下,紫砂文化形 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和规范,让我们这些后来的紫砂艺人们可 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不断地幵拓创新,使得紫砂的器型 越来越丰富,以紫砂为材质的工艺品也越来越广泛,让紫砂文 化深入到每一位喜爱饮茶的国人心目之中。
1、紫砂壶“高潘”的工艺技巧紫砂艺术作品“高潘壶”(见图1 )就是在原来“潘壶”的经典造型之上,把壶身加高,使其更加挺拔隽永,观之令人 眼前一亮,充满了精气神韵。
浅谈宜兴紫砂壶艺的创新

浅谈宜兴紫砂壶艺的创新作者:胡立敏来源:《佛山陶瓷》 2012年第9期胡立敏(江苏宜兴214221)摘要:紫砂壶从明代正德年间开始发展到今天,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自有壶史以来,紫砂壶器的式样可谓林林总总、洋洋大观,真正有名称的不下一千多种款式,而现状仍在以几何级数不断推陈出新,笼统的以古人的“方匪一式、圆不一相”来概括,已远不能真实全面地表述其百态千姿、形制万象了。
关键词:宜兴紫砂;壶艺;创新1 前言宜兴紫砂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传统工艺陶瓷,这种传统的陶瓷工艺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都是独具一格的。
宜兴紫砂壶在市场上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紫砂壶艺品种群芳争艳、欣欣向荣。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艺人要创新,发扬和光大紫砂壶艺是我们每个紫砂艺人应尽的责职和义务。
宜兴紫砂陶历史悠久,素以制作技艺精湛、造型质朴大方、形制完美庄重、色泽沉静雅致而闻名,并有实用价值。
紫砂造型的形成是历代陶工和民间艺人利用紫砂陶土的优异性能,结合生活的需要,掌握和运用一整套的制作技巧和艺术处理手法逐步形成的,凝聚了前辈艺人的智慧和心血。
而作为当代紫砂从艺人员的我们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2 紫砂壶艺的创新基础紫砂的创新首先要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传统,将紫砂语言灵活的运用,将紫砂造型的设计扎根在优秀传统造型艺术的沃土之中。
社会不断前进,观念要更新,以现代观念的参与构成新的创意主题。
以点、线、面的组合表达作者的情感,体现时代精神,同时考虑到消费对象的审美情趣。
探索壶艺的创新既要有取舍地继承传统的优良特色,又要吸收新的东西,要有新的突破,要能够发现在外形下透露出的艺术真谛,而这个真谛的本身就是美的真正含义。
3 紫砂壶艺的创新途径宜兴紫砂的创新离不开材质的开发和利用。
宜兴紫砂包含着感性美和理性美的双重内涵,紫砂材质的特殊性能呈现出特殊丰富的观赏效果,凡是有所成就、有所创新的紫砂艺人无不在紫砂材质的选择上、配置上、运用上下功夫。
王者之风,虎虎生威——浅谈紫砂壶“王者之风”的文化和艺术特征

江苏陶瓷•紫砂创作2018年06月第51卷第3期59王者之风,虎虎生威-浅谈紫砂壶“王者之风”的文化和艺术特征孙金立(宜兴 214221)宜兴紫砂壶作为实用的饮茶器具,几百年来深 受大众的青睐,与此同时,紫砂壶更像中华文化的一 个鲜明符号,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进而更好地促 进紫砂艺术的发展。
可以说,艺术和文化是衡量一把 壶综合价值的两大重要标准,也是紫砂艺人进行创 作的重要根源。
紫砂泥独特的可塑性,决定了紫砂壶造型具有 丰富多样的特征,其艺术形式十分宽泛,这进一步拓 宽了创作空间,使紫砂艺人能够通过“泥”来诠释内 心的想法,并达到壶与人的共鸣。
紫砂壶“王者之风”(见图1)的创作就是一次基于文化的艺术表现,通过 肌理、造型和雕塑装饰等,实现其文化和艺术特征的 统一演绎,现谈一谈此壶具体的文化和艺术特征。
图1王者之风紫砂壶素有“方匪一式,圆不一相”之说,大致上 可分为光器、花器和筋纹器,造型讲究实用和艺术的 统一,制壶艺人根据不同的需要来设计构思和深入 完善。
其中,花器造型具有“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规则,其直接摸拟自然界固有物或人造物来作为造 形的基本形态,具有适度的艺术夸张,风格潇洒、形 象生动。
紫砂壶“王者之风”就是一件典型的花器作 品,它将林中之王——老虎的形象生动逼真地注人 壶中,同时深入挖掘肌理所形成的艺术感觉,进一步 演绎作品独特的人文意境。
虎文化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情感,这把“王 者之风”紫砂壶独以一只威猛的雄虎作壶钮,其形态 逼真、比例和谐,匍匐于壶盖上,成为整把壶绝对的收稿日期:2018-05-25核心,王者之风呼之欲出。
老虎的姿态、神情和皮毛 纹路均生动清晰,使人自然联想到虎虎生威的气概,顿生崇拜之情。
作品于创作中大胆融入雕塑技法,从 现实及各类资料中挖掘虎的艺术形象,因而,这把壶 上的老虎更具备了高于生活的气场力量。
紫砂壶“王者之风”的另一艺术特征在于整体的 肌理装饰,壶身表面犹如古树嶙峋,斑驳起伏之态逼 真唯美,壶嘴和壶把则分别采用树枝形态,弯折自 然,形成了流与把的舒适姿态,在强调艺术的前提 下,不丢弃其实用性能。
宜兴紫砂壶鉴赏杂谈

宜兴紫砂壶鉴赏杂谈蒋金坤【摘要】“茗壶莫妙于妙,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rn“世间茗具称为首”都是对宜兴紫砂壶的美誉.源于宋,成熟于明清的紫砂陶艺发展到今天,宜兴紫砂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且以其丰富多彩的造型,古朴雅致的色泽,精湛的手工制作工艺和优异的日用功能闻名于世.在壶的造型艺术上日臻完美丰富,如何鉴赏陶瓷艺术中独树一帜的砂壶艺术?【期刊名称】《陶瓷科学与艺术》【年(卷),期】2011(045)008【总页数】1页(P112)【作者】蒋金坤【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茗壶莫妙于妙,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世间茗具称为首”都是对宜兴紫砂壶的美誉。
源于宋,成熟于明清的紫砂陶艺发展到今天,宜兴紫砂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且以其丰富多彩的造型,古朴雅致的色泽,精湛的手工制作工艺和优异的日用功能闻名于世。
在壶的造型艺术上日臻完美丰富,如何鉴赏陶瓷艺术中独树一帜的砂壶艺术?作为一名壶艺爱好者,熟悉了解宜兴紫砂陶的历史,这是鉴赏壶的前提;加强学习,提高审美理论基础水平;掌握紫砂壶的基本知识及制作流程是关键。
不论制作的茶壶是大是小,壶嘴是曲是直,盖子是凹是平,形状是高是矮,都在乎被人看了之后有趣,有了感知才能产生情感,才会怡养心灵,才算是一件上乘的佳作。
当然,作为一种实用工艺品,它的适用性或者实用性非常重要,每天把玩中感到愉悦心身,引起和谐快乐的兴致。
而不同的地方,品赏紫砂壶有一定的区别,所以要根据茶种的选择,泡茶的习惯、风俗等选择不同的泥质、容量等,这些都必须作为鉴赏壶艺的重要方面。
由于每人的审美观不同、区域的不同,对壶的认识也不同,标准当然也不一样。
但作为紫砂壶的创作者,结合多年的从艺经历和壶艺交流经验,对砂壶的鉴别不泛共识之处。
众所周知,宜兴紫砂具有它得天独厚的特殊原料,泥色的变化,给人带来视觉感官的不同,紫砂壶是实用功能很强的艺术品,选用上等的原矿紫砂泥制作的紫砂壶,手感好,透气性好,稍经使用胎质就能养出珠玉光泽,显现原矿紫砂泥的与众不同的魅力。
浅谈宜兴紫砂壶的特征与用途

浅谈宜兴紫砂壶的特征与用途孟晓莉【摘要】中国人对紫砂壶的认识由来已久,中国史上最早的一部专著,明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中就有这样的描述:“一壶重不数两,价值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
”【期刊名称】《陶瓷科学与艺术》【年(卷),期】2011(000)011【总页数】1页(P62-62)【关键词】宜兴紫砂壶;特性【作者】孟晓莉【作者单位】宜兴紫砂工艺厂,宜兴2142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74宜兴紫砂陶的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距今已有240 0多年的历史。
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流芳百世,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
紫砂壶的特点是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壶壁吸附茶气,日久使用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紫砂陶是陶器的一种。
陶器从广义说可分四类:土器、炻器、陶器、瓷器。
土器,坯质粗松,多孔,色泽不洁,成陶火度最低,有吸水性,如砖瓦土钵;炻器,坯质致密坚硬,取天然泥色,成陶火度在摄氏一千二百度,无吸水隆,如紫砂陶;陶器,坯质较细多孔,上釉,成陶火度较高,有吸水性,如缸瓮罐坛;瓷器,坯质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最高,音清而韵长,如江西景德镇瓷器产品。
紫砂陶,简称紫砂,又叫紫砂器或紫砂陶器。
在古今中外的文献记载上,对紫砂陶茶具的称呼如:“茗壶”、“注春”、“茶瓶”、“瓦壶”、、“紫砂器”等等,名号不一,但都是指宜兴紫砂陶茶具。
宜兴紫砂陶其产品。
主要品类有壶、杯、瓶、鼎、盆、盘、碗、碟、假山石景、人物塑雕、蔬果玩器、文房饰品等,式样丰富多彩。
紫砂茶具,造型简练、大方,色泽淳朴、古雅。
不仅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而且还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的特殊功能。
使用的年代越久,器身色泽就越加光润古雅,泡出来的茶也越醇郁芳馨,甚至空壶里注入沸水都会有一股清淡香味。
紫砂茶壶确有保味的功能,它能吸收茶汁,耐寒耐热。
紫砂陶是介于陶和瓷之间属半浇结精细炻器,表里都不施釉。
浅谈紫砂壶的传统与创新

浅谈紫砂壶的传统与创新
赵霞;何震
【期刊名称】《江苏陶瓷》
【年(卷),期】2010(43)4
【摘要】@@ 宜兴自古以来就以出产陶器闻名,这里烧造陶器可上溯到五千多年以前,陶都的祖先在新石器时代就发明创造了陶器,商周时期开始出现了精美的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相传春秋末期时,范蠡曾在宜兴制陶,秦汉时期又出现了釉陶的烧制,晋宋有精品可考,明清大放异彩,使宜兴陶瓷成为闻名于世界的产品.历经数千年传承至今,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探索和不断完善,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比较完整的艺术体系.【总页数】2页(P20,24)
【作者】赵霞;何震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谈紫砂壶的传统与创新 [J], 汤丽萍
2.浅谈传统紫砂壶的艺术效果及其创新之感 [J], 潘伟明
3.紫砂壶艺与奥运元素的结合——浅谈传统紫砂和"雄风紫砂壶"的创作 [J], 周钧林
4.在继承传统中不断创新——浅谈紫砂壶“余音绕梁”的创作理念 [J], 汪立彬
5.尊重传统,继承传统——浅谈紫砂壶“怀古”的传统文化意境 [J], 葛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砂壶的出现始于宋代,而紫砂工艺的真正鼎盛期是明代,当时紫砂工艺异军突起,陶壶应运而生,风靡天下,人们不再垂青于用金、银、锡、瓷所制的茶具,而偏爱平淡质朴的紫砂陶制茶具。
明清时期紫砂陶器盛行于世,宜兴紫砂壶始于明代正德年间。
宜兴紫砂壶是艺术品,也是生活的实用品,它形制优美,颜色古雅,既能衬托出主人的高雅,又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伴侣。
人性本能追求真善美,宜兴紫砂陶土质地完美,理所当然受到人们钟爱。
紫砂陶壶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
经选泥、养土(窖藏一段时间)、洗泥等许多工序后才能制作,并因泥色和质地的不同,泥料呈现出各种色彩,如石黄泥呈朱砂色、天青呈暗肝色等,而制陶艺人往往又以不同质地的陶土加以调和、进行创新———如老泥与天青泥、石黄泥调和即呈古铜色;梨皮泥和细白泥调和呈淡墨色等等,人们通常见到的紫砂壶,主要原料是紫砂泥,其颜色紫红,质地细腻柔韧。
烧成后的紫砂壶分几十种颜色,主要有海棠红、猪肝红、大刺红、葵黄、芝麻黄、豆青、墨绿、榴皮、葡萄紫等。
又有圆球、鹅蛋、冬瓜、束腰、美人肩、将军盔等各种壶体变化造型,可谓方非一式、圆不一相。
紫砂壶的外型款式虽千姿百态,但大体可分为四大类型:光素型、仿生型、艺术型、特种型。
“光素型”这类壶,外形简朴无华,表面光滑,富有自然光泽,根据圆球、圆柱、四方、八方等几何形状为依据而制作。
常见的有圆壶、四方壶、六角菱花壶、直腹壶等。
“仿生型”这类壶以塑捏为主,做工精巧、结构严谨,多仿照树木和花卉的枝干、果实、叶片及动物或生活用品的形状制作,栩栩如生、质朴亲切,常见的有松段壶、梅桩壶、扁竹壶、南瓜壶、鱼壶、猫壶、船形壶、蒲包壶等。
“艺术型”这类壶不仅造型多变,往往又集书画、诗文、雕塑、泥绘、彩绘、包锡镶嵌等于一体,给人以综合性的艺术享受。
常见的有浮绘山水壶、双喜壶、汉简壶等。
“特种型”这类壶包含两个品种:一是含有现代陶艺意味,不受传统壶艺约束,充分展示作者个性并刻意创新的紫砂壶;一种是专门为福建、广州、台湾啜饮乌龙茶制的特殊茶具,又称功夫茶具。
此类紫砂壶体态娇小,容量一般在50~100毫升,而与壶配套的茶杯更是小得出奇,容量仅5毫升左右。
随着收藏的不断升温,沉寂了几年的紫砂壶收藏重新热了起来,那么如何鉴赏新紫砂壶呢?至少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造型:新壶的造型及外观要美。
一般讲,造型要古朴、大方、端正,过分花哨的往往显得俗气,紫壶的身价高于花壶就是这个道理。
二、质地:紫砂壶是用紫砂制作的,紫砂质地的好坏,事关重大。
通常来说,胎骨要坚,色泽要润,要有砂质感,不能是泥沙感。
因此,选壶时可以用壶盖轻轻敲壶口,以能发出轻微的金属声者为佳。
三、手工:手工即紫砂壶制作工艺,除了紧密程度外,壶把、盖纽、壶嘴得呈一线,把顶端、口平面、嘴往上端,看是否呈一平面。
另外,壶口出水要流畅。
四、大小:根据传统收藏习惯,应以盛水量300毫升的为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手壶”,意思为以能一把抓得起的为标准,太大显得木讷,太小则显得小气。
五、知名度:这一点也很重要,知名度包括两方面:一是制作者的知名度,另一是该壶所承载的文化内容的分量。
我们宜兴紫砂陶不仅气孔率高,而且形成一个套一个、一个通一个的气孔网络,这些气孔犹如千姿百态的雄伟壮观的宜兴著名溶洞的缩影,这也就是宜兴紫砂陶具有良好透气性、紫砂茶具具有泡过茶后留香不散的根本原因。
这种特殊性能的紫砂泥。
在宜兴地区以外是难以取得的。
江苏省陶瓷研究所的科技人员与从事紫砂研究的艺术家采用紫砂壶、瓷壶、玻璃壶作了沏茶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紫砂壶泡茶具有的色香味均明显优于瓷壶和玻璃壶。
古人道:宜兴茗壶“无铜锡之败味,无金银之奢靡,而善蕴茗香”、“泥质形诸于文字而能令人意会,有若天象之五彩至难以文辞形容”。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个人类的文化素质得到空前的提升,生活要求高品位,用具需求功能日用,也可养性怡神,紫砂陶正好符合了人们这种高品位的把玩要求,“人间行迹如蓬转,物外禅心若镜虚,飞起竹边双白鹤,谈玄未已煮茶初”,将烹茶视为修身养性的一门功课,自然而然烹茶的茶具也应运而生,并发展出一种淡雅的与饮茶人士身份配合的如“宜兴陶器的茶壶”这种上好的紫砂陶材质所制成品。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集诗词、绘画、雕刻、手工制造于一体的陶土工艺品。
紫砂壶的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下转第119页)孙跃强(江苏宜兴,214221)浅谈<世间茶壶之首>—宜兴紫砂壶摘要:宜兴紫砂壶是艺术品,也是生活的实用品,它形制优美,颜色古雅,既能衬托出主人的高雅,又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伴侣。
关键词:艺术品;实用性;收藏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6-126-02126--(上接第126页)故又名宜兴紫砂壶。
数来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发展到今天,可谓巧夺天工,技绝寰宇。
通过千百年来的实践,人们发现冬天手捧紫砂壶喝茶可以取暖,茶水凉了还可以放在火上烧煮也不易炸裂;夏天泡茶可以隔夜不馊;紫砂壶用久了,壶的内壁就会渐渐积成一层茶垢,这并不是肮脏的污染物质,而是茶的精华堆积物。
即使不用茶叶沏茶,只用滚汤的开水冲泡也能喝出茶香来。
宜兴紫砂壶既是实用品,又是高档的陈设艺术品,可为家庭居室争辉。
由于以上这么些优异性能,决定了我们宜兴紫砂壶“世间茶壶之首”的地位。
参考文献:[1]天地方圆.[2]中国紫砂.紧张性;(3)冲动性;(4)动摇性。
由于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以及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期望,使得高中阶段学生的情绪更加多变复杂,有的因为情绪异常而导致精神分裂,甚至轻生。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7、18岁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一)学习类问题: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效率下降。
2、学习动机不强,厌学从而导致抑郁情绪产生。
3、考试焦虑。
(二)人际关系问题: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
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
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能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学生孤僻、专横性格。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1、青春期闭锁心理。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
3、早恋。
(四)挫折适应问题: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
而本次调查的对象是众多学生中的两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一类是在城市里长大学习较优秀背负着父母长辈较高期望的重点普通高中的一年级学生,一类则是学习基础较差大多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即将进入社会做一线技术工人的民办技术高中的一年级学生。
他们的心理问题不仅带有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的特点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而且也有自己的特殊方面。
从统计结果就显而易见的发现重点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有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其中强迫与焦虑问题尤为严重。
民办职业高中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有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其中抑郁与焦虑问题尤为严重。
这是由于普通高中的学生在学业上自己及社会对自己的要求更高,所以在学习上谨小慎微,造成了强迫与焦虑问题尤为严重。
民办职业高中学生对自己的处境比较自卑,对前途希望受社会主流思潮的影响变得比较茫然,不愿接受事实,又不知如何是好,所以抑郁与焦虑问题尤为严重。
而且重点普通高中学生比起民办职业高中学生在学业、前途方面感受到的各方面压力更大所以心理问题更严重些。
由于民办学校学生的生源有时是无法被公立学校接收的残疾少年或有家族遗传精神障碍病史的特困生,所以检出的精神病性的问题也比一般高中和重点高中的学生高。
十七八岁的女孩子普遍已经进入了青春期,由于生理的迅速发育使她们有着比男生更加剧烈的情绪冲动。
使得女生存在着比男生更为严重的担忧、紧张、焦虑、恐惧、孤独等情绪问题。
在情绪排解方式上,男女生也有着明显的不同。
例如男生遇事更容易冲动,而女生就比较冷静;男生出现情绪亢奋或消沉时往往通过剧烈运动等方式可以较好地得到解决,而女生常常兴奋得不到尽情宣泄,抑郁又不能较好地排解,这使得女生在情绪方面处于不利境地,并显著地影响着她们的学业成就。
社会的负面舆论,认为女生到了高中成绩差是普遍规律,使得具有较为依赖性性格的女生开始自卑,所以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女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
而且来自农村的民办技术学校女学生,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心理波动较城市女生更为剧烈,所以心理健康水平更低一些。
针对上述调查结果,笔者认为应当花更大力度对这两类学校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尤其对心理有问题的同学进行个别咨询。
同时也要照顾整体:对于背负着父母长辈较高期望的重点高中的一年级学生,学校教师要加大学生学习自信心和兴趣的培养,树立远大的理想,不要有过重的得失心,教师还要多与学生背后的家长多沟通,让他们不要过于看重孩子的分数,对孩子学业的要求不要过高,尊重孩子的选择,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引导他们学习的动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心理成长更加健康;对于民办技术高中的一年级学生,由于他们学习基础较差,大多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基本都是住宿生,这就意味着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是靠在校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和心理辅导老师的调解。
要让学生树立人穷志不短的心理,不要自暴自弃,要发掘自己的长处,努力朝着理想的自己奋斗,对女同学的心理辅导要做得更加细致,这样就能提高这两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得他们的青春年华生活得更加充实快乐。
参考文献:[1]郭念峰主编.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M].民族出版社,2003:253~255,89~92.[2]吴敏,叶松和,葛菊红等.生活环境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38~40.[3]俞洁,徐美玉等.农村中学生抑郁与焦虑与应激源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72~73.作者简介:刘珺,女,江苏扬州人,扬州天海职业技术学校,学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心理学。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