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历史与发展历程66页PPT
疫苗的历史与发展历程课件
![疫苗的历史与发展历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7882504afe04a1b071def4.png)
疫苗的历史与发展历程
⑦、联合免疫:两层含义,一是用两种以上的疫苗同时在身体的不同部 位接种,计划免疫五种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可同时接种,其他疫苗的 同时接种应慎重;另一方面是两种以上的抗原制成联合制剂,如百日咳、 白喉、破伤风混合制剂,麻疹、腮腺炎、风疹混合制剂。联合免疫不当, 除会降低疫苗免疫效果外,还可引起各种副反应。
疫苗的历史与发展历程
2、疫苗使用方面的因素
疫苗使用过程中影响疫苗效果的因素很多,最常见的有以下几 种:
①、接种部位和途径:采用何种接种部位和途径是根据疫苗的 性质、免疫效果和可能发生的接种反应来决定,应严格按照疫 苗使用说明书执行。如卡介苗规定为皮内注射,若误注皮下或 肌肉会引起寒性浓疡,若破溃难以愈合;乙型肝炎疫苗注射臀 部肌肉则不如注射上臂三角肌肉的免疫效果好。
④、针次间隔:根据疫苗的性质不同,不同针次间需要有一定间隔。一 般灭活疫苗类第1针注射后7-10天开始产生免疫力,2-3周后逐渐下降, 故一般间隔可为2周。若为吸附疫苗因吸收较慢,至少应间隔4-6周为宜。 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针次间隔为最短时间,一般可以适当延长,但不宜 缩短接种间隔时间,以免影响免疫的效果。当然间隔的时间也不能过长, 否则会推迟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时间,所以尽量在1周岁内完成卡介苗 (BCG)、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百白破混合制剂(DPT)、麻疹 疫苗(MV)和乙型肝炎疫苗(HBV)的基础免疫
疫苗的历史与发展历程
疫苗的现代定义可以是: 通过注射或粘膜等途径接种 的,可以诱导针对致病原的 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从 而获得保护或消灭这种致病 原的蛋白、多糖、核酸、活 载体或感染因子统称为疫苗。
乙肝疫苗生产发展简介 ppt课件
![乙肝疫苗生产发展简介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6c3d80bcd126fff6050b80.png)
低于20%
新乡华兰 少
高于20%
乙肝疫苗生产发展简介
乙肝疫苗生产发展简介
•甲基营养型酵母:以甲醇为唯一能源和
炭源的酵母。
1,多个HBsAg基因拷贝被整合到染色体中,遗 传稳定性好。
2,发酵过程中不产生乙醇,黏度小,可实现高 密度培养。
乙肝疫苗生产发展简介
乙肝疫苗生产发展简介
菌种 小三角瓶 大三角瓶 种子发酵罐 生产发酵罐 细胞破碎
50mg/Lх500L=25g
• 纯化后所得抗原量25gх20%=5g • 可生产疫苗量
5,000,000/5=1,000,000支
乙肝疫苗生产发展简介
• 北京天坛的 弱项和不足:表达水平低,
抗原数量少,每剂疫苗只含5微克或 10微克的抗原,比华兰疫苗抗原含量 少一倍,所以抗体滴度低和抗体持续 时间较短。
乙肝疫苗生产发展简介
特异性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特异性乙肝免疫球蛋白是将anti-HBs 阳性供血者的血液经低温乙醇分段法而 制成,其中anti—HBs的含量是确定的, 所以对乙肝病毒暴露后的预防作用也是 确定的。经低温乙醇分段法而制备的特 异性乙肝免疫球蛋白是安全的,没有证 据表明它会传播AIDS。
母婴阻断效果不理想
• 重组牛痘病毒乙肝疫苗。表达水平低,1-3mg/L,
无法实现工业化生产。
n90年代初期---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更先进的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生产发展简介
厂家
疫苗
美国默克公司 Merck
重组酿酒酵 kline
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 苗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 重组CHO细胞乙肝 Pasteur Merieux 疫苗
2,5 (ug) 0,5 10,0 (ug) 0,5
乙肝疫苗生产发展简介PPT
![乙肝疫苗生产发展简介PPT](https://img.taocdn.com/s3/m/e7892b5f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5d.png)
基因工程技术
01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疫苗的产量和纯度。
新型佐剂的研发
02
开发新型佐剂,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
细胞培养技术
03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实现疫苗的连续生产。
疫苗生产的国际化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项目
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共 同研发和推广乙肝疫苗 。
技术交流与转让
加强技术交流与转让, 促进疫苗生产的国际合 作。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新疫苗的研发方向
1 2
新型疫苗的研发
针对乙肝病毒变异株,研发更有效、更安全的疫 苗。
联合疫苗的研发
将乙肝疫苗与其他疫苗结合,减少接种次数,提 高接种率。
3
免疫策略的优化
研究更合理的免疫接种程序,提高疫苗的保护效 果。
疫苗生产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乙肝疫苗的重要性
控制乙肝传播
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 效方法,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降低 感染风险,控制乙肝的传播。
预防慢性肝炎
接种乙肝疫苗可以预防慢性肝炎 的发生,避免因感染HBV而导致 的长期健康问题。
提高人口素质
乙肝疫苗的接种可以保护广大人 群,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提高 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
乙肝疫苗生产发展简介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 乙肝疫苗的起源与背景 • 乙肝疫苗的生产技术 • 乙肝疫苗的生产现状 • 乙肝疫苗的未来发展 • 乙肝疫苗的安全性与监管
目录
CONTENTS
01
乙肝疫苗的起源与背景
中国疫苗生产现状
疫苗的发展历程
![疫苗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1efdfc47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b.png)
疫苗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试错阶段到现代疫苗的研发和生产,疫苗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挑战和创新。
一、疫苗的发展初期1.1 试错阶段:古代人们尝试用痘疮来预防天花病毒感染,虽然效果不尽如人意,但为疫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疫苗的初步研究: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成功研发出天花疫苗,为疫苗的现代发展奠定了基础。
1.3 疫苗的传播:疫苗的研发和传播促进了全球传染病的控制,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疫苗的现代化发展2.1 疫苗的生产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疫苗的生产技术不断改进,生产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
2.2 疫苗的种类:现代疫苗种类繁多,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等,能够预防多种传染病。
2.3 疫苗的研发:科学家们不断进行疫苗的研发,不仅提高了疫苗的效果,还减少了副作用,为疫苗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突破。
三、疫苗的全球推广3.1 疫苗的普及: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积极推广疫苗接种,提高了全球范围内的免疫水平。
3.2 疫苗的公共卫生意义:疫苗接种不仅可以保护个体免受传染病的侵害,还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降低疾病的发病率。
3.3 疫苗的国际合作:各国在疫苗研发、生产和分发方面展开合作,共同应对全球传染病威胁。
四、疫苗的挑战与发展4.1 疫苗的安全性:疫苗的安全性一直是研究和生产的重点,科学家们不断改进疫苗的制备工艺,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2 疫苗的接种率:部分地区存在疫苗接种率低的情况,需要加强对疫苗接种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接种率。
4.3 新兴传染病的挑战:新兴传染病的出现给疫苗研发带来了新的挑战,科学家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疫苗研发途径。
五、疫苗的未来发展5.1 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疫苗的研发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基因工程疫苗具有更高的效果和更低的副作用。
5.2 个性化疫苗:个性化疫苗的研发将成为未来疫苗发展的重要方向,能够根据个体的基因特征定制疫苗,提高疫苗的适应性和效果。
疫苗的历史与发展历程.66页PPT
![疫苗的历史与发展历程.66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71faa8884afe04a1b171de1e.png)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66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疫苗的发展历程》课件
![《疫苗的发展历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48479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4.png)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03
疫苗的研发、生产和分发需要国际社会的合作,促进了国际交
流与合作。
疫苗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有效降低了传染病的爆发 和流行。
提升公共卫生监测能力
疫苗接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提升了公共卫生监测和预警能力。
促进公共卫生政策制定
基于疫苗接种的数据和效果,可以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公共卫生政 策。
设想形成
基于这一观察,科学家开始设想 通过人工方法激发人体免疫系统 ,以预防天花等疾病。
疫苗的早期实验
实验目的
为了验证疫苗的设想,科学家们进行 了大量的早期实验,以探索疫苗的可 行性和安全性。
实验过程
这些实验包括在动物身上接种病原微 生物,观察其反应和免疫反应,以及 在人体上进行小规模试验。
疫苗的初步应用
疫苗的社会经济效益
01
02
03
减少医疗负担
通过预防疾病的发生,疫 苗接种减少了医疗资源的 消耗,减轻了医疗负担。
提高劳动力生产率
降低因传染病导致的缺勤 率,提高了劳动力的生产 率。
促进经济发展
健康的劳动力有助于经济 的稳定和发展,同时疫苗 产业本身也是经济发展的 重要推动力。
PART 05
疫苗的未来展望
治疗性疫苗主要用于治疗已经感染某 种疾病的个体,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 统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达到治疗 疾病的目的。
治疗性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已经感 染疾病的个体,通常在疾病的缓解期 或稳定期进行接种。
治疗性疫苗的种类包括抗肿瘤疫苗、 抗病毒治疗性疫苗等。
治疗性疫苗的研发和应用需要经过严 格的临床试验和审批,以确保安全性 和有效性。
疫 苗ppt课件
![疫 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84dd22de80d4d8d15a4ff1.png)
美国和法国联合研究成功纯化伤寒Vi多糖疫苗,1989年问 世。
使用现状: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伤寒Vi多糖疫苗研究, 1996年开始生产。90%以上个体有4倍以上抗体水平维持 3年,没有免疫记忆反应。统计的2200万人接种人群,6人 发生了伤寒,其中确认免疫接种失败的2人。 缺点:2岁以下儿童没有保护性免疫反应,没有再次接种的 免疫记忆反应。 发展多糖蛋白结合疫苗,或伤寒减毒疫苗引入Vi多糖基因。
缺点:免疫原性弱,需加佐剂,需多次接种,不能 诱发细胞免疫和黏膜免疫。
基因工程疫苗
(genetically engineered vaccine)
使用重组DNA技术克隆并表达保护性抗原基因, 利用表达的抗原产物或重组体本身制成的疫苗。
包括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基因缺失活疫苗、基因 工程载体疫苗、核酸疫苗、蛋白质工程疫苗。
基因缺失活疫苗
(gene deleted live vaccine)
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去除与毒力或毒力相关基因 片段,使病原微生物毒力减低或丧失,即用缺失突 变毒株制成的疫苗。
与自然突变株(多为点突变毒株)相比,基因缺失 活疫苗具有突变性状明确、稳定、不易发生毒力返 祖的优点。
基因重组亚单位疫苗
疫苗研制思路
疫苗——改变着世界
人工减毒活疫苗的第一次疫苗革命:减毒疫苗,死 疫苗,类毒素。 以重组DNA技术为代表的第二次疫苗革命:乙肝 表面抗原的重组DNA疫苗。 DNA疫苗的第三次疫苗革命:流感病毒DNA疫苗 ,乙型肝炎DNA疫苗,肿瘤疫苗等。
疫苗:
疫苗的基本成分(自学,P:72) 疫苗的基本性质: 安全:无致病性和接种后异常反应 有效:可诱导产生可靠的保护性免疫 实用:易于接种、保存和运输,价廉
疫苗的历史与发展历程课件
![疫苗的历史与发展历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f6fd6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a.png)
20世纪初,病毒学的发现为病 毒性疾病的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
疫苗的初期应用
随着疫苗的研制成功,疫苗接 种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 和应用。
一些严重的传染病如小儿麻痹 症、麻疹、风疹等得到了有效 的控制。
疫苗的应用不仅降低了疾病的 发病率和死亡率,还为公共卫 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01
疫苗接种的普及
通过加强疫苗宣传教育、完善疫苗接种服务体系和提高疫苗可及性 等措施,推动全球范围内疫苗接种的普及和覆盖。
疫苗研发的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传染病威胁,推动疫苗研发和生产 的全球化发展。
01
疫苗在全球公共卫 生中的作用
疫苗接种计划的推广与实施
疫苗接种计划的推广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疫苗重要性的认识,促进疫苗接种的普及。
疫苗的历史与发展历 程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疫苗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 疫苗技术的进步与突破 • 现代疫苗的研究与开发 • 疫苗在全球公共卫生中的作用 • 疫苗的争议与挑战
01
疫苗的起源与早期 发展
疫苗的起源
疫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和古埃及的时代,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通过接种轻度疾 病来预防严重疾病的可能性。
疫苗接种计划的实施
建立有效的疫苗接种体系,确保疫苗的供应和分发,以及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
疫苗对全球疾病控制的影响
减少传染病发病率
通过大规模接种疫苗,有效降低 传染病的发病率,减少疾病传播 。
提高人口健康水平
疫苗接种有助于提高人口整体健 康水平,降低医疗负担,促进社 会经济发展。
疫苗在未来的全球公共卫生战略中的地位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新型疫苗进展ppt课件
![新型疫苗进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fb615da26925c52cc5bf60.png)
三、合成肽疫苗
( Synthetic Peptide Vaccine )
用化学方法合成能够诱发机体产生免疫保护的多肽造成的疫苗。 特点: 保护机理明确。 可组合不同免疫活性细胞识别位点或表位。 纯度高。 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
四、微胶囊疫苗
( Micro-capsulized Vaccine )
也称可控缓释疫苗(Controlled Slow Release Vaccine):是指 使用微胶囊技术将特定抗原包裹后制成的疫苗。 特点: 稳定性好。 免疫原性强,可维持高抗体水平。 可口服 。
新型疫苗的分类
*基因(遗传)工程疫苗 *亚单位疫苗 *活载体疫苗 *核酸疫苗 基因缺失活疫苗 蛋白工程疫苗 遗传重组疫苗 合成肽疫苗 微胶囊疫苗 抗独特型抗体疫苗
一、基因工程疫苗
(Gene Engineering Vaccine, Genetically Engineering Vacine ) 概念
原核表达的特点
系统遗传背景清楚。 操作相对简单、方法成熟、周期短。 表达量高、成本较低。 产物纯化困难、蛋白翻译后修饰功能相对差。
真核表达的特点
蛋白翻译后修饰功能较强,能保持天然的立体构型。 表达量低,成本较高。 操作相对复杂。
第一个 重组抗原疫苗
HBsAg
Be cloned
Hepatitis B vaccine
也称 DNA疫苗或基因疫苗,使用能够表达抗原的基因本身,即 核酸制成的疫苗。疫苗制剂的主要成分不是基因表达产物,而是核 酸(DNA或RNA)。 特点: 制备简单。 稳定性好易于保存和运输。 在体内持续表达抗原蛋白、免疫效果持续。 载体本身无免疫原性。 诱导细胞免疫能力较强。 不存在其它疫苗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不能使用的限制。
预防接种发展史ppt
![预防接种发展史ppt](https://img.taocdn.com/s3/m/0fc0cd3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00.png)
费用支付与保障
部分地区的疫苗接种费用较高,对于一些经济条 件较差的家庭来说是一个较大的负担,未来需要 探索更加公平的支付方式和机制,以保障所有儿 童都能够接受到全面的疫苗接种。
05
预防接种的科学原理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牛痘疫苗在欧洲和美洲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最早被使用的预 防接种方法。
疫苗接种的初期推广
19世纪中期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加速,天花疫情在欧洲和美国肆虐,疫苗接种的 推广得到了更广泛的重视。
19世纪末
欧洲和美国开始建立疫苗接种中心,为民众提供疫苗接种服务,同时政府也 积极参与宣传和推广。
疫苗接种的社会影响
01
减少疾病传播
通过疫苗接种,可以有效地减少相应疾病的传播,降低发病率和死亡
率,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
02
减轻医疗负担
减少疾病传播可以降低医疗保健系统的负担,使医疗资源能够更加公
平地分配。
03
社会经济效益
疫苗接种不仅能够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还可以通过减少缺勤和降低
生产力损失等途径带来社会经济效益。
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疫苗的安全性
疫苗在上市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安全性评估,包括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等,以确 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然而,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轻度发热、注射部位 疼痛、红肿等,严重不良反应较为少见。
疫苗的有效性
疫苗的有效性通常需要通过临床试验进行评估,确定疫苗对特定人群的预防效果 。疫苗的保护效果因病原体种类、接种时机和个体差异而异,一般而言,疫苗的 保护效果可以达到80%以上,对高危人群更为有效。
疫苗的历史与发展历程
![疫苗的历史与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c56b37df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f8.png)
⑨、疫苗的贮运:各种疫苗均应按照规定的温度贮存和运输,尤其是活 疫苗对热比较敏感,因此对它应更严格的冷藏和冷运,做到苗不离冰, 否则疫苗效价下降,将直接影响免疫效果。
琴纳 〔Edward Jenner〕
柯赫(Koch)
巴斯德 (Louis Pasteur〕
1796年5月14日,琴纳〔英国医学博士〕 1、成爱功德地完华成·琴了纳一和次牛举痘世苗出的名创的造实验。他把青
年挤奶女工手上感染的牛痘浆给1名8岁男孩 接种于左臂。接种后孩子感染良好,种痘部 位出了牛痘,结痂留下瘢痕。同年7月1日 〔接种后第七周〕,他在这个男孩右臂接种 天花脓疱液后,未发生天花,从而证实中痘 能预防天花。
④、针次间隔:根据疫苗的性质不同,不同针次间需要有一定间隔。一 般灭活疫苗类第1针注射后7-10天开场产生免疫力,2-3周后逐渐下降, 故一般间隔可为2周。假设为吸附疫苗因吸收较慢,至少应间隔4-6周为 宜。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针次间隔为最短时间,一般可以适当延长,但
不宜缩短接种间隔时间,以免影响免疫的效果。当然间隔的时间也不能 过长,否则会推延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时间,所以尽量在1周岁内完成卡 介苗〔BCG〕、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百白破混合制剂〔DPT〕、 麻疹疫苗〔MV〕和乙型肝炎疫苗〔HBV〕的根底免疫
⑥、加强免疫:疫苗在完成根底免疫后,应该适时进展适当的加强免疫,以 刺激免疫应答并维持较高的抗体程度。如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在18-24月 龄、4周岁,百白破在18-24月龄应进展加强免疫,如不进展加强免疫,待 免疫力下降到一定程度,也会感染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