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法律原则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法律原则的作用

社会发展日益迅猛、形式逐渐复杂,立法技术也随之不断提高,法律原则在法典中的数量和地位逐步上升,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越发显著。法律原则作为法律的要旨与目的的凝练,其主要机能在于顾及具体案件,使法律适用更加灵活,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并且引进变迁中的伦理观念,指导法律解释和推理,补充法律漏洞,合理限定自由裁量权,使法律能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实践其规范功能。

标签:法律原则;司法实践;作用

2001年发生在四川省的“泸州遗赠案”,因法院直接援引法律原则作出判决而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使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问题得到了一次集中性的关注。法律,作为调整人们行为的规则,依靠国家强制力,解决其他规则无法解决的问题。然而社会生活中人们行为的多样性所产生的矛盾,显然不是法律全部能够调整的。即便法律在某些领域已经给出了明确的规则,也可能因客观因素变化而发生适用同样的法律规则导致不同结果的情况。因此,对法律原则适用问题的认真研究不仅能够丰富法学理论,更对法律制定和司法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法律原则的概念

《牛津法律大辞典》中这样界定法律原则:“用来证立、整合及说明众多具体规则与法律适用活动的普遍性规范,它是高层次法律推论的权威性出发点”。由此可见,法律原则是一种概括性的要求或标准,它能够为判决指示一定的方向,并授权法官在具体案件中依价值判断进行利益衡量并予以适用。

对于法律原则在法学概念上的核心意义,国内学者一般这样论述法律原则:“法律原则一般是指可以作为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或准则”[1];“法原则是指贯穿于法或法部门之中的用以表达某种国家意志的指导思想”[2];“法律原则是法律上规定的用以进行法律推理的准则”[3]。这些定义都揭示出了法律原则在法律体系中的指导性、基础性、综合性、稳定性等作用。此外,德沃金[4]、阿列克西[5]等西方学者的研究还指出,法律原则也是一种法规范,与法律规则同属法规范的下位规范。这一观点已在各国法学界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可。由此可见,法律原则的概念应该包括两层含义:1)法律原则是作为规则的基础或来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准则;2)法律原则还指一种直接的法规范[6]。

在立法和司法实务中,赋予法律原则法律规范的效力,不仅会避免大量日常纠纷,不致因“法无明文规定”而被法院拒绝审理,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当事人“告状难”的问题;同时,赋予法律原则法规范的效力,也可以避免司法者机械地适用法律而导致不公平、不正义的裁判结果的出现[7]。

二、法律原则在法律制定和司法实践中的作用

由于社会形式复杂多变、发展进步日益迅猛,立法技术不断提高,法律原则在

法典中的数量和地位逐步上升,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作用也越发显著。其主要职能在于顾及具体案件,使法律适用更加灵活,更加适应社会发展,从而使法律能与时俱进,并进一步实现其规范功能。

(一)在法律制定方面

1.法律原则直接决定了法律制度的基本性质、内容和价值取向。

法律原则承载着法律的价值,是法律精神最集中的体现,构成了整个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8]。它不预先设定任何确定而具体的事实状态,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但是,它所覆盖的事实状态远广于具体的法律规则,一条规则只能对一种类型的行为加以调整,而一条原则却调整较为宽阔的领域,甚至涉及大部分社会关系的协调和指引。因此,它是法律制度内部和谐统一的重要保证,更对法治改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法律原则对法律解释具有指导作用。

首先,法律原则是探寻立法者意志从而作出文意解释的突破口[9]。正是法律原则代表着法律的精神,才为其他法律要素的解释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方向。综合考虑法律原则,更有利于立法者正确全面认识法律的目的,从而作出合理的解释。

其次,法律原则为法官进行创造性和能动性的法律解释活动创造了依据[10]。在司法审判中适用具体法律规则时,需要法官准确把握法律原则的基本精神,将其作为法律解释的准则,以明确具体法律规则的确切含义,保证法律秩序价值的统一性和贯彻性,从而实现法律的客观目的。

(二)在法律实施方面

1.指导法律推理

法律规则是法律推理的基本前提,但规则的技术性和僵硬性导致其在适用过程中有时必然明显地严重违反法治,因此需要适当适用法律原则指导法律推理。但是,为了避免用道德代替法律,适用法律原则必须经过一定的特别的理性对话程序,对法律原则的内容进行认真识别。所以,在这个识别机制未能建立之前,应该尽量避免直接适用法律原则[11]。

2.补充法律漏洞,强化法律的调控能力

法律原则作为基础性、本源性的规范,不直接适用当是常态,而适用则意味着法律出现了漏洞。刘巧灵女士在《法律原则适用初探》中提到:“法律原则内在结构上具有解释法律、反映社会主流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功能。法律原则是司法者用以救济、补充法律漏洞的基本机制。这不仅在奉行成文法典的大陆法系国家如此,即使在实行判例法的英美法系国家也是如此。甚至在司法的历史上,英美法系国家更注重利用法律原则来补充法律漏洞[12]”。庞凌在《法律原则的识别和适用》

也指出:“补充法律漏洞,有很多方法,在有关法律漏洞补救方式中极其重要的一种就是依照由法律的精神演绎出来的一般法律原则进行弥补[13]”。可见,法律原则是弥补法律漏洞或法律缺陷的重要手段。

3.合理的限定了自由裁量权及其范围

法律原则的运用在一定意义上认可和规范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而这种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范围不仅仅包括是非对错等确定的方面,还应该包括裁判依据的选择。“这个选择的范围不应仅仅限于明确的、已知的法律规则或法律条文,在某种程度上还应当包括法律原则的理解与使用”[12]。

适用法律原则的过程也就是引入价值判断的过程,由于法律原则本身具有社会普遍认可度(即其自身与社会道德主流观念、社会共识的普遍联系程度较密切),加之司法裁判有特定的法律评价标准及许多自发的基准,来具体化社会伦理而不是简单地采用最高伦理准则或某个人、某个群体的情感为标准。因此,法官在进行价值判断时必然会受到这种支配性解释的约束,从而依据客观标准,适用存在社会上可以探知的客观伦理秩序、价值、规范及公平正义的原则。否则,将会招致社会的否定性的评价[12]。

三、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适用法律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法律原则不同于法律规则直接将案件事实与规则的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相连接,很多法律原则不能直接适用,需要借助具体案件依价值判断、进行利益衡量后得出结论。因此,在适用法律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禁止向一般条款逃逸[14]。即在法律有具体规则可得以适用或类推适用时,不得径直适用法律原则。在判决某一具体案件时,如果已有法律规则明文规定,应适用该法律的具体规定,不得置法律规定于不顾而运用法律原则。这在法典上被称为“禁止向一般条款逃逸”。因为,从法理上讲,立法者是依据法律原则,斟酌各个法典相关内容进行利益衡量和价值判断后,来确定法律后果的。

其次,适用法律原则进行价值判断时必须依据客观标准[13]。法律原则的适用是由法官针对个案依价值判断进行法益衡量得出结论的。因此,法官进行价值判断时必须依据客观标准,适用存在于社会上可以普遍探知认识的客观伦理秩序、价值、规范及公平正义原则,不能动用个人主观的法律感情。例如,运用“善良风俗”就要参考当时被承认的社会伦理。

综上所述,法律原则以强行性、补充性规范的形式授予司法者行使自由裁量权,根据法律的基本精神将其具体化为补充性规范,克服法律规则的缺陷,弥补法律漏洞。虽然法律原则不预先设定任何确定的、具体的实时状态,没有规定具体的权利和义务,更没有规定确定的法律后果。但是,他指导和协调着全部社会关系或某一领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整机制。因此,实现法治除了需要一整套法律制度以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原则指导实践活动,对于即将出现的这种改革,我们有理由充满期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