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风电场冬季施工特点及施工方法

整理风电场冬季施工特点及施工方法
整理风电场冬季施工特点及施工方法

风电场冬季施工特点及施工方法

A4打印/ 可编辑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P GB50797—20XX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征求意见稿)

20XX-XX-XX发布20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GB50797—20XX

主编部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XX年XX 月XX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X年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XXX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修订的公告

修订说明

本规范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修订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建标[2016]248号)的要求,由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共分14章,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站址选择,太阳能资源分析,接入系统,光伏发电系统,站区布置,电气,建筑与结构,给排水、暖通与空调,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消防,并有一个附录。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重庆南路310号,邮编200025)。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和主要审查人员:

本规范主编单位: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新疆电力设计院

北京科诺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摩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诺斯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协鑫集团

晶科电力

无锡昊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固德威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幕众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神舟电力有限公司

北京乾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

目次

1 总则1

2 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7

3 基本规定9

4 站址选择11

5太阳能资源分析14

5.1 一般规定14

5.2 参考气象站基本条件和数据采集14

5.3 太阳辐射现场观测站基本要求15

5.4 太阳辐射观测数据验证与资源分析17

6 接入系统19

6.1 一般规定19

6.2 并网要求19

6.3 继电保护20

6.4 自动化21

6.5 通信22

6.6 电能计量23

7 光伏发电系统25

7.1一般规定25

7.2主要设备选择26

7.3光伏方阵28

7.4光伏支架29

7.5跟踪系统35

7.6发电量计算37

7.7储能系统39

8站区布置42

8.1 一般规定42

8.2站区总平面布置42

8.3光伏方阵布置45

8.4站区安全防护设施51

9 电气54

9.1 一般规定54

9.2变压器54

9.3电气主接线55

9.4站用电系统57

9.5直流电源系统59

9.6配电装置59

9.7无功补偿装置60

9.8电气二次设备60

9.9监控系统61

9.10过电压保护和接地64

9.11电线电缆选择与敷设65

10建筑与结构68

10.1 一般规定68

10.2 地面光伏发电站建筑68

10.3 与光伏发电系统相结合的建筑69

10.4 结构70

11 给排水、暖通与空调72

11.1 给排水72

11.2 暖通与空调72

12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75

12.1一般规定75

12.2 污染防治75

12.3水土保持76

13劳动安全与职业健康77

14消防78

14.1 一般规定78

14.2 建筑消防78

14.3 变压器及其它带油电气设备83 14.4 电缆防火84

14.5 消防给水及灭火设施85

14.6 火灾自动报警88

14.7 消防供电及应急照明89

附录A光伏阵列最佳倾角参考值91本规范用词说明92

引用标准名录93

条文说明96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1

2 Terms and symbols2

2.1 Terms2

2.2 Symbols7

3 Basic Requirement9

4 Site Selection11

5 Solar Resource Analysis15

5.1 General Requirements15

5.2 Standard Condition andData Collection for Referenced Weather Station15 5.3 Basic Requirements of On-site Solar IrradianceObservation Station16

5.4 Validationand Analysis for Solar Irradiance Observation Data18

6 Grid Connection20

6.1 General Requirements20

6.2 Requirements for Grid Connection20

6.3 Relay protection21

6.4 Automation22

6.5 Communications23

6.6 Electrical Energy Metering24

7 PhotovoltaicSystem26

7.1 General Requirement26

7.2 Main Equipment Selection27

7.3 Photovoltaic Array29

7.4 PV Support Structure30

7.5 Tracking System36

7.6 Electrical energy Calculating and Performance Metrics38

7.7 Energy Storage System41

8 Planning for PV PowerStation43

8.1 General Requirement43

8.2 General Planning43

8.3 Planning for PV Array46

8.4 Security Facilities52

9 Electric55

9.1 General Requirement55

9.2 Transformer55

9.3 Main Electrical Connection56

9.4 Auxilary Power System59

9.5 Dc Power System60

9.6 Equipment for Power Distribution61

9.7 Equipment for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61

9.8 Secondary Electrical System62

9.9 Monitoring-control System63

9.10 Overvoltage Protection and Grounding66

9.11 Cable Selection and Laying67

10 Architecture and Structure70

10.1 General Requirement70

10.2 Architecture70

10.3 Building Attached or Integrated Photovoltaic71

10.4 Structure72

11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Building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74 11.1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74

11.2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74

12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77

12.1 General Requirement77

12.2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77

12.3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77

13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79

14 Fire Protection and Prevention80

14.1 General Requirement80

14.2 Fire Protection of Buildings80

14.3 Transformer and Other Oil-immersed Electrical Equipment85

14.4 Fire Protection of Cables86

14.5 Fire Water Supplyand Fire Extinguishing Equipment87

14.6 Automatic Fire Alarm90

14.7 Emergency Power Supply andLighting91

Appendix A Recommended Value of Optimal Inclination Angle for PV array93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94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95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98

1 总则

1.0.1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优化国家能源结构,建立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推广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规范光伏发电站设计行为,促进光伏发电站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交流并网光伏发电站和100kWp及以上的独立光伏发电站。

【条文说明】1.0.2本规范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并网光伏发电站,包括地面、水上、与建筑相结合、与农业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站;除了适用于接入公共电网的光伏发电站,也适用于用户侧并网的光伏发电站;本规范适用于并入交流电网的光伏发电站,不适用于并入直流电网的光伏发电站。

1.0.3大、中型并网光伏发电站建设前应进行接入电网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1.0.4光伏发电站设计除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光伏组件photovoltaic(PV)module

具有封装及内部联结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输出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组合装置。又称太阳电池组件。

【条文说明】2.1.1光伏组件种类较多,目前较常用的光伏组件有单晶硅光伏组件、多晶硅光伏组件和薄膜光伏组件等。

2.1.2光伏组件串photovoltaic(PV)modules string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联后,形成具有一定直流电输出的电路单元。

2.1.3光伏方阵photovoltaic(PV) array

将光伏组件在电气上按一定方式连接在一起,并按一定规律进行排布、安装后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又称光伏阵列。

【条文说明】2.1.3光伏方阵主要包含光伏组件、组件串等,一般以所接入逆变器为划分单元。组串式逆变器的光伏方阵范围见图2.1.3-1;集中式或集散式逆变器的光伏方阵范围见图2.1.3-2。

图2.1.3-1组串式逆变器的光伏方阵示意图

图2.1.3-2集中式或集散式逆变器的光伏方阵示意图

2.1.4光伏发电单元photovoltaic(PV)power unit

大、中型地面光伏发电站中,光伏方阵直流发电经逆变器逆变,再经就地升压变压器升压成符合电网频率和汇集电压要求的电源。又称单元发电模块。【条文说明】2.1.3单元发电模块一般以逆变升压系统来划分单元,其规模容量根据电站建设条件、组件串电压等级和逆变后交流电压来确定,大、中型地面光伏发电站通常以1MW及以上容量为一个单元发电模块,该模块包括一个升压变压器。

2.1.5光伏发电系统photovoltaic(PV)power generation system

利用太阳电池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交流电能的发电系统;光伏发电系统按是否接入公共电网可分为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和独立光伏发电

系统;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按接入并网点的不同又可分为用户侧光伏发电系统和电网侧光伏发电系统。

【条文说明】2.1.5光伏发电系统一般包含逆变器和光伏方阵等,对于10(6)kV 及以上电压等级并网光伏发电系统,通常还包含变压器、汇集线路等。

2.1.6光伏发电站photovoltaic(PV)power station

以光伏发电系统为主,包含各类建(构)筑物及检修、维护、生活等辅助设施在内的发电站。

2.1.7辐射式连接radial connection

各个光伏发电单元或系统分别用断路器与汇流母线连接。

2.1.8“T”接式连接tapped connection

若干个光伏发电单元并联后通过一台断路器与汇流母线连接。

2.1.9跟踪系统tracking system

通过支架系统的旋转对太阳入射方向进行实时跟踪,从而使光伏方阵受光面接收尽量多的太阳辐射量,以增加发电量的系统。

2.1.10单轴跟踪系统single-axis tracking system

绕一维轴旋转,使得光伏组件受光面在一维方向尽可能垂直于太阳光的入射角的跟踪系统。

2.1.11双轴跟踪系统double-axis tracking system

绕二维轴旋转,使得光伏组件受光面始终垂直于太阳光的入射角的跟踪系统。2.1.12集电线路Collective power lines

在分散逆变、集中并网的光伏发电系统中,将各个光伏组件串输出的电能,经汇流箱汇流至逆变器,并通过逆变器输出端汇集到发电母线的直流和交流输电线路。

2.1.13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

电网中一个以上用户的连接处。

2.1.14并网点point of coupling(POC)

对于有升压站的光伏发电站,指升压站高压侧母线或节点。对于无升压站的光伏发电站,指光伏发电站的输出汇总点。

2.1.15孤岛现象islanding

在电网失压时,光伏发电站仍保持对失压电网中的某一部分线路继续供电

的状态。

2.1.16计划性孤岛现象intentional islanding

按预先设置的控制策略,有计划地出现的孤岛现象。

2.1.17非计划性孤岛现象unintentional islanding

非计划、不受控出现的孤岛现象。

2.1.18防孤岛Anti-islanding

防止非计划性孤岛现象的发生。

2.1.19安装容量capacity of installation

光伏发电站中安装的光伏组件的标称功率之和,计量单位是峰瓦(Wp)。2.1.20峰瓦watts peak

光伏组件在标准测试条件下,最大功率点的输出功率的单位。

2.1.21额定容量rated capacity

光伏发电站中安装的逆变器的额定有功功率之和,计量单位是瓦(W)。【条文说明】2.1.23光伏发电系统中组件与逆变器之间安装容量配比在不同的建设场地、太阳能资源和工程造价等条件下,差异较大,光伏发电站组件安装容量已不能完全代表电站发电性能特性,故增加光伏电站额定容量的定义,用以表征光伏电站作为电源向电网发出交流功率的能力。当光伏电站配置储能系统时,储能变流器的额定容量不计入光伏电站的额定容量。

现行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Photovoltaic inverters - Data sheet and name plate》IEC 62894定义了逆变器的额定功率(rated power Pac,r)active power the inverter can deliver in continuous operation,即:逆变器在持续运行条件下可以转换的有功功率。参照此条术语,此处选用额定功率来表述逆变器向电网发出交流功率的能力。

对旋转式发电系统,如发电机,有额定工况、额定功率因数和额定容量的相关术语定义。现行国家标准《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GB/T 755规定了旋转电机的额定输出是指接线端子处的视在功率,用伏安(VA)连同功率因数表示,并规定同步发电机的额定功率因数应为0.8滞后(过励)。现行国家标准《隐极同步发电机技术要求》GB/T 7064定义了同步发电机的额定工况,指出发电机额定工况由下列有关数据给出:视在功率、频率、电压、功率因数、初级冷却介质温度、励磁电压和励磁电流,有时还包括:现场海拔、氢气压力、氢气纯度范围。功率

因数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在电机出线端处的标准额定功率因数为过励0.8、0.85、0.9。发电机设计可考虑在功率因数0.95(欠励)下带额定功率(MW)运行的能力。现行国家标准《水轮发电机基本技术条件》GB/T 7894建议了水轮发电机的额定功率因数,水轮发电机的额定功率因数宜为:额定容量为100MVA及以下者,不低于0.85(滞后);额定容量大于100MVA但不超过250MVA者,不低于0.875(滞后)。

2.1.22真太阳时solar time

以太阳时角作标准的计时系统,真太阳时以日面中心在该地的上中天的时刻为零时。

2.1.23最大功率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

利用硬件设备和软件控制策略,让光伏组件串的输出功率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附近。

2.2符号

2.2.1能量、功率

E p——上网发电量(kWh);

E s——标准条件下的辐照度(常数=1kW/m2);

H A——水平面太阳能总辐射量(kWh/m2);

G A——光伏阵列面太阳能总辐射量(kWh/ m2)。

P AZ——组件安装容量(kW p);

P0——平均电负荷容量(kW)。

2.2.2电压

V dcmax——最大系统电压(V);

V MPPTmax——逆变器MPPT电压最大值(V);

V MPPTmin ——逆变器MPPT电压最小值(V);

V oc——光伏组件的开路电压(V);

V pm——光伏电池组件的工作电压(V)。

2.2.3温度、数量

t ——光伏组件昼间环境极限低温(℃);

t'——工作状态下光伏组件的电池极限高温(℃);

N——光伏组件的串联数(N取整)。

2.2.4无量纲系数

K v——光伏组件的开路电压温度系数;

K v’——光伏组件的工作电压温度系数;

PR——光伏发电系统效率;

C PR——光伏发电综合效率;

2.2.5结构系数

C——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要求的规定限值,

S d——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R d——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

S Gk——永久荷载作用标准值G k的效应;

、——风荷载作用标准值Q Wk的效应和其组合值系数;

、——雪荷载作用标准值Q Sk的效应和其组合值系数;

、——施工检修荷载作用标准值Q Mk的效应和其组合值系数。

、——温度荷载作用标准值Q tk的效应和其组合值系数。

——重要性系数;

——永久荷载作用的分项系数;

——风荷载作用的分项系数;

——雪荷载作用的分项系数;

——施工检修荷载作用的分项系数;

——温度荷载作用的分项系数。

3 基本规定

3.0.1光伏发电站设计应综合考虑日照条件、土地和建筑条件、安装和运输条件等因素,并应满足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环保、美观,便于安装和维护的要求。

3.0.2光伏发电站设计在满足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应优先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3.0.3光伏发电站设计宜优先选用智能一体化设备或装置,并采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和集成优化控制管理系统,满足电站安全、高效、经济运行的要求,实现与智能电网、需求侧相互协调,与资源和环境相互融合。

3.04光伏发电站规模大小可按单个项目的额定容量划分如下:

1 小型光伏发电站:额定容量小于等于6MW;

2 中型光伏发电站:额定容量大于6MW且小于等于30 MW;

3 大型光伏发电站:额定容量大于30MW。

3.0.5大型光伏发电站内应装设太阳能辐射现场观测装置。

【条文说明】3.0.5大型光伏发电站需要装设太阳能辐射观测装置,用于分析电站运行状况,包括系统效率变化、组件衰减率等,并为光伏发电站发电功率预测提供太阳能资源分析实时记录数据。对大型光伏发电站,如果工程前期设置的现场观测站在厂址范围内,可优先利用,无需重复建设。

3.0.6建筑物上安装的光伏发电系统,不应降低相邻建筑物的日照标准。

【条文说明】3.0.6当建筑物上安装的光伏发电系统,对相邻建筑物的日照有影响时,为了避免与邻近建筑物业主之间因日照引起纠纷,在光伏发电站建设前,应事先与相关业主进行充分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

3.0.7在既有建筑物上增设光伏发电系统,必须进行建筑物结构和电气的安全复核,并应满足建筑结构及电气的安全性要求。

【条文说明】3.0.7在既有建筑物上建设光伏发电系统,有可能对既有建筑物的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威胁人身安全,因此必须进行安全复核。这些不利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增加了既有建筑物的荷载,对既有建筑物的结构造成了破坏,导热不利致使既有建筑物局部温度过高,防雷接地性能不足等。

3.0.8在既有建筑物上增设光伏发电系统,不得影响消防疏散通道和消防设施的使用。

【条文说明】3.0.8在既有建筑物上建设光伏发电系统,需要增加的相关设备、

冬季施工方案--完整版

冬季施工方案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工程名称: 编制日期: 目录 一、冬季施工特点 二、工程概况及冬期施工内容 三、冬季施工安全质量领导小组 四、冬季施工前准备工作 五、混凝土冬季施工措施

六、钢筋冬季施工措施 七、防冻措施主要材料 八、冬季施工保证措施 九、冬施安全保证措施 天气转寒,即将进入冬季施工,为保证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消除质量隐患,确保工程质量、工程安全。我项目部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组织人力、物力做好冬期施工的准备工作,并制定冬期施工组织措施,保障冬施顺利进行。 当工地昼夜日平均气温连续5d低于5 C或最低气温低于-3C时,按冬季施工办理。 一、冬季施工特点 1、冬季混凝土特点:0?4C时,凝结时间比15C延长3倍,温度降到0.3?0.5 C时,混凝土开始冻结后,反应停止,-10 C时,水化反应完全停止,混凝土强度不再增长。在负温条件下混凝土中的游离水结冰,体积增

加9%,硬化的砼结构遭到冻胀破坏。 2、冬季施工安全、质量风险大。天气寒冷、场地结冰、升温取暖等方面易引发安全事故。防寒保温稍有疏漏会产生混凝土冻胀、裂缝(纹)、结构疏散、表面泛霜等质量问题。 3、冬季施工成本投入高。冬季施工需要从混凝土原材料开始至砼浇筑完成的全过程实施防寒保温,这些措施需投入大量的保温材料、设施、设备和能源。 4、施工生产效率低下。寒冷气候条件下劳动产生率大幅下降,防寒保温消耗工时多,工序间工艺和组织间隙时间多、混凝土强度增长慢等因素造成生产效率低下。 5、冬季施工的弊端:冬季施工由于施工条件及环境不利,是施工事故易发的多发季节,而且质量事故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 二、工程概况及冬期施工内容 本工程为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德馨佳苑2#住宅楼工程,位于铜 川市耀州区塔坡路与步寿路交汇处西南。本工程设计为地下两层,地上三十三层,主楼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裙楼为框架结构。地下室为库房及各种配套设施、设备用房。地下室层高分别为3.60m、3.22m, 一层层高为4.50m,二层层高为4.2m,三层层高为3.85m,四至三十二层层高为2.90m,三十三层层高为3.0m,大屋面为1.88m,电梯机房、小屋面为3.02m,设计用途为商业与住宅。建筑物建筑高度为99.75m,最高处标高为104.15m。建筑物宽度为18.60m(2-A~2-G轴),长度为30.6m(2-1~2-17 轴),楼整体平面呈规则形布置。总建筑面

风机基础土方开挖及回填专项施工方案

国电灌阳正江岭风电场工程 风机基础土石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中国电建集团重庆工程有限公司 国电灌阳正江岭风电场工程项目部 二0一八年八月三日

批准:审核:编制:

国电灌阳正江岭风电场工程

目录 1. 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 1 - 1.1. 编制依据...................................................................................................................................- 1 - 1.2. 编制原则...................................................................................................................................- 1 - 2. 工程概况...............................................................................................................................................- 1 - 2.1. 参建单位...................................................................................................................................- 1 - 2.2. 具体情况...................................................................................................................................- 2 - 3. 施工部署...............................................................................................................................................- 4 - 3.1. 施工特点...................................................................................................................................- 4 - 3.2. 施工准备...................................................................................................................................- 4 - 4. 土石方施工...........................................................................................................................................- 5 - 4.1. 范围...........................................................................................................................................- 5 - 4.2. 场地清理...................................................................................................................................- 5 - 4.3. 技术要求...................................................................................................................................- 5 - 4.4. 基槽开挖...................................................................................................................................- 5 - 4.5. 土石方开挖...............................................................................................................................- 6 - 4.6. 土方回填...................................................................................................................................- 7 - 5. 资源配置计划.......................................................................................................................................- 8 - 5.1.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8 - 5.2. 劳动力计划安排.......................................................................................................................- 8 - 6. 质量保证措施.......................................................................................................................................- 8 - 6.1. 工程质量目标...........................................................................................................................- 8 - 6.2. 质量管理目标...........................................................................................................................- 8 - 6.3. 质量管理体系...........................................................................................................................- 8 - 6.4. 质量保证措施...........................................................................................................................- 9 - 6.5. 特别重要工序、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识别及控制 ...........................................................- 9 - 7. 安全保证措施.....................................................................................................................................- 10 - 7.1. 安全目标.................................................................................................................................- 10 - 7.2. 安全组织机构.........................................................................................................................- 10 - 7.3. 安全保证措施......................................................................................................................... - 11 - 8.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 11 - 8.1. 文明施工目标.........................................................................................................................- 12 - 8.2.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2 - 9. 环境、水土保持保护措施.................................................................................................................- 12 -

风力发电机基础专项施工方案

***49.5MW风电场工程 S01#-S20#风机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编制依据 (1) 3、施工单位组织结构 (1) 4、设备、工器具配置 (2) 5、人员资质、配备及分工 (2) 6、安全措施及危险点分析 (3) 7、质量控制分析 (5) 8、作业交底卡 (5) 9、施工作业程序 (5)

风机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1、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49.5MW风电场工程,为20台钢筋砼独立圆盘式基础配带独立式箱变基础。风机基础为圆盘式基础,基础直径18.0m,基础基坑挖深为-4.60m,基础底板最小厚度1m。风机基础持力层均座于灰岩层fak=400kpa(强风化)、600kpa(中风化),。±0.00分别根据基础编号地形确定。基础砼强度等级为C30,垫层为C15。钢筋等级:HPB300()HRB400E(),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沉降观测墩35mm,风机基础底层钢筋为80mm,其他=它均为50mm。风机采用华仪风能HW3/2500(121)-III-90(B)风力发电机组,轮毂高度90m,转轮直径121m,切入风速为3.0m/S,切出风速为22m/S(10分钟平均值),额定风速为10m/S, 1.2工程实物量 单基础土方开挖量1446m3,钢筋量53.928T,C30砼469 m3,C15垫层26.6 m3,回填量约950 m3。 2、编制依据: 2.1《风机基础施工图》NA06141S-T0131卷册; 2.2《建筑施工手册》编印本(第五册); 2.3《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DL/T5210.1-2012; 2.4《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1-2002; 2.5《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2002-01-21; 2.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2.8《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2.9《风力发电机组验收规范》GB/T 20319-2006; 2.10《砼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2.11《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 3、施工作业组织机构及职责: 3.1组织机构图

风电场冬季施工方案

一、施工说明 根据气象条件,进入10月底以后,日平均气温逐渐降低到5C以下。本工程于2008年9月20日开始施工。为按照业主进度的要求,投入3个施工组。我标段共113基基础,砼量为1747.4m3部份处于冬施范围内。为保证工程质量,确保本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项目部针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冬期对基础、组塔、架线施工的影响,结合我公司其它工程冬期施工经验,制定了适用于本工程冬期施工的方案。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国华协合乌拉特中旗风电场-德岭山500KV变220KV侧送出线路建设安装工程日平均气温5天连续低于5C时的基础开挖、基础浇制、回填、组塔、架线工作。 三、编写依据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4-92)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 104-97 四、冬期施工组织管理措施 1、成立以负责任人王根启为组长,以及专职质检员刘志义,安全专工李新彤,施工队长汤文广、王玉广、王向伟、李守文、为组员的冬季施工临时领导小组,加强冬期施工管理。 2、制定详细可行、有针对性的冬期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并对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掺外加剂人员、测温保温人员、锅炉司炉工和火炉管理人员,组织技术业务培训,经考试合格才能上岗工作。确保责任落实到人, 在施工中能够坚守岗位、各负其责,确保基础成型的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3、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提前将冬期施工所需的各类工具及物资准备就绪。 4、在冬期施工中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各级专、兼职质检员、安全员必须经常深入各施工点,对施工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留隐患。 5、做好施工温度、施工质量等原始数据的记录整理工作,做到真实、可信、完整齐全 6加大奖惩力度,对不负责任或不听劝阻违规作业人员要坚决予以处罚,有效的控制事故隐患,杜绝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冬期施工米取的方法 1土方工程和基坑的蓄热、保温

风机基础冬季施工措施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程施工案 (2) 三、施工工艺 (4) 四.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5) 五.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针和目标 (7) 六.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8) 七.特殊作业措施 (8)

一、工程概况 1、编制依据 1.1 《风机基础施工图》NA07511S 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02 1.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2-2002 1.6《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1—2002 1.7 《建筑施工手册》 1.8《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1.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混凝土冬季施工规 2、工程简介 本工程为华电六盘山风电武塬一期49.5MW工程,共有华创82/1500KW风机电组33台。33台风机基础承台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棱台型扩展基础,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 二、工程施工案 进入冬季施工,为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风机基础施工搭设暖棚,暖棚生火进行升温。 1、钢筋

钢筋为HRB335级和HRB400级,钢筋在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再由平板车运送至现场安装,钢筋上有结冰时必须清理干净。 2、模板 模板表面的杂物或结冰必须清理干净,防止粘模。 3、混凝土 3.1进入冬季施工,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搅拌质量,混凝土拌合站的主机用彩板保温,必要时用电炉加热。外加剂存放在地下保温处,保温棚用电炉保温。子采用碎,遇到雨、雪天气,用彩条布覆盖砂、,防止砂、与雨、雪相混后,形成冰团。 3.2基础混凝土一次性浇筑完成,不留设施工缝。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搅拌,混凝土罐车运输,混凝土汽车泵进行浇筑。冬期施工,因为水的热容量较大且容易加热,所以首先采用加热混凝土拌合用水的法。水温加热到60~70℃。 3.3、冬季施工混凝土拌合时,掺入M10防冻型泵送剂。掺入防冻型泵送剂为了降低混凝土的冰点,使混凝土在负温条件下不致产生冻害,混凝土拌合中掺加防冻型泵送剂,同时也是为了加快模板和蓬布的转率,防冻型泵送剂掺量由试验室经试验确定。并出具冬季施工混凝土配比通知单 3.4、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水平运输采用混凝土罐车输送,为减少输送途中的热量损失,当最低温度低于-5℃时,混凝土罐车着罐衣,当最低气温低于0℃,汽车泵用棉被将输送管包裹,防止泵管里混凝土受冻。 3.5、混凝土养护 依据冬期施工对混凝土养护的要求,风机基础混凝土浇筑前搭设暖棚,同时在暖棚架

风力发电基础桩基施工方案

天津大港沙井子风电四期工程 桩基施工方案 1.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天津大港沙井子四期风电工程风机桩基工程的沉桩施工。2.编制依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04G361)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强制性条文》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技术规范》(JGJ46——2012)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DLT 5210.1-2012)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 3.工程概况 国电天津大港沙井子风电场位于大港区南部,大港区位于天津东南部,系天津市东南部滨海行政区,现辖原北大港区及南郊部分地区,大港区南面与河北省的黄骅市接壤,周边分别与塘沽、津南、西青和静海毗临。大港地区是退海之地,以后逐渐形成现在的滨海平原。天津大港沙井子风电四期工程机位位于北排河排、沧浪渠河滩(堤)上,共安装21台风机,其中1#-19#风机布置在翟庄子周围,20#、21#风机机位布置在窦庄子村东侧。 本期工程共安装21台联合动力UP115/2000MW级风力发电机组。风机叶轮直径115米,轮毂高度100米。 本场区内无活动断裂分布,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厚度大,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通过上述报告分析,场区内不存在地震时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陷、地裂等灾害的地段。场区内地层从上而下呈层状分布,除个别地层

电气安装的冬季施工方案

电气安装的冬季施工方案 冬季气温低,风、雪天气增多,是各类施工事故的高发期。 为确保冬季施工安全生产,坚决遏制安全事故发生,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各施工单位要认真制定针对性强的冬季施工安全措施,开展冬季施工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和,提高作业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2、各施工单位要根据气候变化,灵活安排不同工种工作,在遇到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时应立即停止室外作业,及时清除施工现场的积水、积雪,在采取有效的防冻、防滑措施后方可进行正常施工。 3、各施工单位要加强作业人员生活区的管理,严禁将未完工工程的地下室作为住宿场所,工人宿舍取暖设施应设专人管理,严禁明火取暖和乱拉、乱接电器,严防烟气中毒、火灾和触电事故。 4、要加强对明火作业的管理,对各类易燃、易爆物品要严格管理,合理有效配置消防器材,严防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各施工单位应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律性,力争掌握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努力做到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发挥自身的管理优势、人才优势和物质保障优势,从根本上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冬季施工要求: 1、冬季施工必须做到安全生产,确保工程质量。冬季施工的措施方案尽量经济合理,并尽量减少能源消耗。 2、已确定进入冬季施工的项目,在冬季施工材料、设备落实后,要保证施工力量,做到连续施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根据各自工程特点及冬季施工信息的反馈情况,布置冬季施工原则及实施方针,编制冬季施工方案。 4、技术培训。进入冬季施工前,各施工单位要对施工管理人员、测温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5、施工现场所有准备工作必须达到进入冬期施工的条件。现场生活设施做好入冬准备,并符合安全消防要求,未完成工序进入冬期施工前应停在合理部位。 6、冬季施工计划管理,进入冬期施工前,将冬季施工准备工作项目和用工纳入生产计划和用工计划,并结合各级施工方案,统一安排生产计划。 7、测温与保温管理。在整个冬期施工过程中,要组织专人进行测温工作,负责测温人员应将每天测温情况通知工地负责人,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测温记录最后由技术员归入技术档案,测温项目:每日实测室外最低、最高温度、砂浆温度。 8、要加强安全消防管理、冬期施工检查、冬期施工管理工作。

风电基础工程中冬季施工技术的应用 程建

风电基础工程中冬季施工技术的应用程建 发表时间:2019-07-11T09:53:08.10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作者:程建 [导读] 对钢筋施工活动以及模板工程施工方法进行必要的优化,以期为后续施工活动的有序开展创造条件。 中国葛洲坝集团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 443000 摘要:风力发电作为我国电力体系的重要构成,对于提升电力资源生产活动的清洁性、安全性、环保性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为了确保风力发电项目建设活动的有序开展,减少外部因素对风电基础工程活动的不利影响,论文就冬季施工技术作为研究核心,从不同难度出发,对风电基础工程开发建设体系进行完善,避免低温环境对于建设活动的影响。 关键词:风电基础工程;冬季施工技术;施工原则;施工手段 引言 风能作为一种无污染和可再生的新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东北地区面积广大,风电可开发条件较好,风电潜力巨大,整个东北地区可开发风电潜能超过3000万千瓦。而东北地区的冬季长的特性必将影响风电工程施工,冬季施工难以避免。我公司近几年施工了十几个风电基础工程,其中华能西平风电场三期就是在冬季组织的施工。此工程地处四平市辽河农垦管理区双辽种羊场境内,共有风机基台25个,每个基台直径17.8米,高2.9米,截面呈阶梯状。施工工期为:2009.10.20至2009.1.25。根据吉林地区历年气温记录,一般10月底至次年3月下旬即进入冬季施工阶段,我公司综合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决定采用综合蓄热法和暖棚法施工,经过严格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风电基台的施工项目主要是主体结构的钢筋、模板、混凝土的施工。 1冬季施工在风电基础工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风电基础工程中冬季施工技术的有序开展,不仅需要技术人员对于风电基础工程中冬季施工技术的重难点进行明晰,还需要从原则框架的角度出发,对自身工作进行梳理,以期完善风电基础工程中冬季施工技术实施的途径与手段,构建起科学高效的风电基础工程施工的全新模式。 1.1风电基础工程冬季施工应遵循科学性原则 风电基础工程中冬季施工技术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科学性的原则,只有从科学的角度对风电基础工程中冬季施工技术的主要流程、风电基础工程中冬季施工技术的基本要求以及风电基础工程中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的重难点进行细致而全面的考量,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风电基础工程冬季施工操作模式满足切实满足使用要求,只有在科学精神、科学手段、科学理念的指导下,技术人员才能够以现有的技术资源为基础,构建风电基础工程冬季施工技术新体系。 1.2风电基础工程冬季施工必须遵循的实用性原则 由于风电基础工程中冬季施工技术的内容多样,操作环节较多。为了适应这一现实状况,风电基础工程中冬季施工技术的相关操作之中,就要尽可能的增加风电基础工程中冬季施工技术方案的容错率,减少外部环境对风电基础工程中冬季施工技术活动的影响。降低操作的难度,使得在较短时间内,进行批量操作,保证各个环节之中风电基础工程中冬季施工技术的顺利开展。 2暖棚的搭设和加温 该工程共搭设了三种取暖棚(房)。在每个基台施工前都搭设暖棚,钢筋加工场搭设防风棚,混凝土的搅拌站设在了彩钢板房内。 基台暖棚的搭设施工前在基坑边附近采用φ48×6架管搭设双排脚手架为保温棚骨架,双排脚手架横向间距1米一步,竖向间距1.2米一步,架体外部设置剪撑。保温棚外形大小为直径23m,详见下图及右图。保温棚骨架搭设完\毕后,外围用21织的帆布做为防风和维护。顶棚骨架采用竹子进行搭设并在中间部位用脚手架进行支撑,然后顶部满铺同样的21织帆布作为保温棚顶篷。搭设骨架和绑扎帆布保温时,在基坑出口处预留出入通道,通道宽度为3m,作为人员设备出入和紧急疏散通道,通道口设置棉门帘。地下部分保温棚设置在基槽围护架上,由于本工程主要为基础施工,因此,保温棚在基础浇筑前一次性搭设完毕,终形成的保温棚高度为5m。保温棚内加温采用烧无烟焦炭的取暖炉,每个基础养护设置4个。

风电基础施工设计方案

一、施工组织设计 1、工程概况 现场自然条件 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黄土高原南缘,处于关中平原向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关中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介于东经108°34′-109°29′、北纬34°50′-35“34′之间,是陕西省省辖市。交通便利,是通往人文初祖黄帝陵及革命圣地延安的必经之地,距西安市区68km、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72km。全市下辖宜君县、王益区、印台区、耀州区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国华铜川阿庄一期49.5MW风电场工程位于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东北约20km处的丘陵上,东经109o13′5″~109o18′55″,北纬35o13′35″~35o16′40″,场址高程1200m~1500m,占地约19km2。场址西侧距离包茂高速约20km,南侧距离S305 约10km,其间有县乡级道路相连,交通较为便利。 国华铜川阿庄风电场地理位置见图1.1-1。

图1.1-1 国华铜川阿庄风电场地位置图1.2 区域地质概况 1.2.1 自然地理 1.2.1.1 地形地貌特征及不良地质作用

风场位于铜川市印台区阿庄镇北部,地貌单元主要为低中山、黄土梁峁,高程在1400~1560m,地势总体上北高南低,地表为多为耕地及林地,其中林地植被发育。未见有其他不良地质作用。 1.2.1.2 地层结构及地基土分布特征 根据目前的勘探成果,拟建风场场地地层属第四系上更新统(Q3)风积沉积物,下伏第三系(N)砂岩,各地层简述如下: ①层黄土状粉质粘土(Q3eol):黄褐色,稍湿~湿,可塑,针状孔隙发育,局部可见大孔隙,见虫、根孔,含有腐殖质及植物根须,干强度高。层厚 1.0~4.0m,平均厚度为1.5m。 ②层砂岩(N):浅灰色,岩石主要成分石英,长石,碎屑结构,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节理面见铁锰质,风化后呈碎屑状或碎块状,强风化厚度一般 1.2.2地质构造与地震 场地地震效应,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拟建场地50 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 0.45s,对应的地震烈度为7 度。 1.2.3 水文气象 铜川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冬季受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极地大陆气候的控制,干燥寒冷,雨雪稀少;夏季受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团影响,炎热湿润,雨水较多;春秋两季气候多变,夏秋易涝,冬春易旱。 1.3 工程基本情况

风电场冬季施工安全措施范本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风电场冬季施工安全措施(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59659风电场冬季施工安全措施 Winter construction safety measures for wind farms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河北张北油篓沟元山子风电场工程场址,位于河北省张北县境内,地处坝上小二台乡与油篓沟乡,位于N41°04′20"~N41°08′、E114°46′30"~E114°56′20",平均海拔高程为1500m。地形主要为分散起伏的丘陵,最大海拔高程差为70m;地表多为草场,其间分布有自然村落、农田和林地。 张北油篓沟元山子风电场工程35kV集电线路工程A标段架设线路途经段主要以山地为主,沿线场区山梁、山丘多为荒坡草地,低缓处为贫瘠的农耕地。沿线地形:一般山地约占100%。线路工程沿线地质状况为:主要为石质地貌,表面有覆土层。 气候属大陆性中温带亚干旱气候,年均气温3.2度,年平均降水量403毫米,海拔1400-1600米,雨量充沛,冬季严寒、夏无酷暑,并具有多样性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

在基础浇筑阶段临近冬季,为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控制和消除不安全隐患,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措施,望遵照执行。 1冬期施工安全防范重点 1.1防止施工中自伤和他伤事故。 1.2防火灾、触电、冻伤事故。 1.3防煤气中毒。 1.4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及施工道路防滑。 2安全组织管理 2.1本工程11、12月处于基础浇制阶段,项目部各技能部门在各工序开工前一定要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冬期施工的有关规范、规定和冬期施工的理论、技术操作,进行冬期施工防滑、防火、防冻、防煤气中毒的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冬期施工安全意识。 2.2在冬期施工阶段开始前,项目部技术部、安监部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冬期施工措施的安全教育,同时要组织有关人员对施工现场、驻点、材料站所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在第一时

风电基础混凝土施工方案

风电基础混凝土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风机基础施工图》(F0805S-T0107) 2、图纸会审及变更文件 3、施工合同及招标文件 4、《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5、施工手册(第四版) 6、风力发电场项目建设工程验收规程(DL/T5191-2004)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浇筑的单个风机基础混凝土总浇筑量大约为540m 3,拟采用搅拌站集中搅拌,以混凝土罐车进行水平运输,混凝土泵车入仓,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整个基础一次连续浇注完成,不留施工缝。 三、施工用工器具及人员组织 采用2台(30kW柴油发电机和15kW柴油发电机)作为施工电源及备用电源。 水准仪1台 测温仪器 1台 30m钢卷尺 1副 5m钢卷尺 1副 坍落度桶 1个 试块模具 6套 施工管理人员 2人

混凝土工 7人 电工 1人 木工 3人 试验人员 1人 照明器具 4个 四、施工方案及工艺流程 1、混凝土浇筑 1.1混凝土由本工程搅拌站负责供应。浇筑混凝土时,现场分两班,每班混凝土工7人、技术人员1人,质检员1人,协调员1人,浇筑过程连续不间断。 1.2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现场备振动电机4台(使用两台,备用两台)振动棒4条(使用两条,备用两条)。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插入下一层50㎜,插点采用行列间距400㎜,“快插慢拔”略为上下抽动。以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振捣混凝土时,振捣器不能长时间振捣一个地方,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振动器不能碰到对拉螺栓、预埋电气管、基础环和钢筋、模板。 1.3风机基础浇筑由外向里,分层均匀浇灌,以环状螺旋方式逐步扩大半径、按厚度400mm分层、一次连续浇注的方法。随着浇筑范围的逐步扩大,环进周长不断增大,工作面展开的增速尽量缩小,以确保浇筑速度与混凝土供应到位的情况相适应,避免临空混凝土超过初凝期限,形成“冷缝”。 1.4为防止混凝土在浇筑底板顶部斜面时流淌,造成斜面无法排成,浇筑这部分时应在浇筑前制作挡灰板,以阻缓混凝土

供电系统冬季施工方案

供电系统冬季施工方案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供电系统冬季施工方案1总则 冬季来临,寒风雨雪天气将给工程施工带来很大困难。为了保障电气配套系统的施工任务,在冬季能够按照施工进度计划顺利进行,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保证人身、设备安全的情况下完成施工任务,特制定该冬季施工方案。 2编制依据 依据施工合同、设计图纸中施工及验收规范、国家现行规范、华北油田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当地的施工环境及气候条件和以往施工经验编制。 3工程概况 本工程主要内容: 3.1配电室低压柜、高压柜、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的就位安装及电缆头制作、连接、调试。

3.2配电室低压柜至各楼房(用户)配间低压柜的电缆敷设、电缆头制作、连接、回路调试。 3.3场区内的电缆沟施工:开挖、钢筋混凝土浇筑、沟内电缆支架预制、预埋、接地扁钢连接、盖沟盖板;直埋电缆的挖沟、铺砂盖砖、回填土等。 3.4场区内路灯施工:路灯基础制作、电缆敷设、路灯安装、调试等。 4加强冬季安全施工管理 4.1提高认识,加强对冬季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 每周一、周四定为领导小组定期检查日,领导小组成员还应随时随地检查施工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整改。

1)对施工机械、电器开关、电线等用电设施作全面检查,对停用的机电设备要切断电源,锁好配电柜或配电箱。 2)对于施工现场留住人员或看料值班人员的用电,要配备符合安全要求的采暖设备,严禁使用电炉子、电褥子、碘钨灯等取暖。 3)用电必须由电工统一安装,不得私接乱挂,不用电后必须切断电源,防止电力火灾的发生。 5冬季施工机具检查管理 5.1在入冬前,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检修、保养、维护,以保证设备工作正常运转。

风电工程风机基础施工方案及工艺方法

风电工程风机基础施工方案及工艺方法 1、土方开挖 根据风机基础的设计深度、地质情况及总土石方量,本期工程采用机械挖土方,配备相应的机械为挖土机、推土机、铲运机、自卸汽车等。 (1)开挖前应要据附近的挖制点放出基坑的开挖边线,应充分考虑工作面和放坡系数,并撒灰线。 (2)在开挖时,用仪器(水平仪)随时进行监测防止超挖。并随时有人工跟班清理。在接近设计基底标高时,予留300mm厚的土层,用人工清挖,以防机械扰动基底以下的土层,在人工跟班清槽时,必须在机械臂作业半径1.5m以外施工,以防出现安全事故。 (3)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4)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基坑和边坡的状态。深度大于1.5m时,根据土质变化情况,应做好基坑(槽)或管沟的支撑准备,以防坍陷。 (5)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及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方可继续施工。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在敷设有地上或地下管线、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止损坏管线,造成严重事故。 (6)修帮和清底。在距槽底设计标高5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7)设计及相关部门查验符合设计、地质等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风机基坑清理及检查 (1)基础检查处理,包括在开挖后对基础面尺寸和基础岩体质量的检查与处理。 (2)基础验收应由基础验收小组进行。基础验收小组之下,应有各有关方面的工作人员,代表验收小组进行日常的基础检查与验收工作。 (3)基础检查可分为施工单位自检、基础验收小组初检和终检三个阶段。 (4)对基础的检查处理和质量鉴定,必须以设计文件、施工图纸为准则。 (5)基础面如发现新的不良地质因素,以及前期地质勘探或试验中遗留的钻孔、 3、土方回填 (1)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来作出回填方

风电基础施工方案【最新版】

风电基础施工方案 一、项目基本情况 XX海上风电场300MW工程示范项目位于《河北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中的一号场址,地处XX市XX,东经118°45.1′-118°51.3′,北纬38°55.2′-39°3.9′之间。风电场不规则形状,南北长在5.7-11.2km之间,东西宽约7.8km,场址范围面积约为68.2km2。场址水深约7-28m,场址中心距离岸线约18km,西侧距离曹妃甸港区东侧锚地最近约4.8km,南侧距离京唐港至天津新港习惯航路中心线最近约 3.6km,东侧距离海上油气田约4.5km,场址距离曹妃甸港约20km,距离京唐港约26km,交通运输方便。 海上试验风场的试桩工作已于2016年5月4日开工,随着项目的推进海上升压站、陆上220kv送出线路、220kv海缆/35kv 海缆的敷设工程将依据工程建设进度陆续开工。预计于2017年实现首回路共计6台风机并网发电,2018年底前实现整体项目建成投产。 二、水文、地质条件

1、地质情况 本工程地质由上至下依次为: 海床面:-17.5m~-21.9m, 淤泥:海床面~-27m, 粉砂:-27m~-28.1m, 粘土:-28.1m~-30.8m, 粉砂:-30.8m~-35.5m, 粉质粘土:-35.5m~-38.0m,粉砂:-38.0m~-46.3m, 粉质粘土:-46.3m~-54.0m,粉土:-54.0m~-57.5m,

粉质粘土:-57.5m~-60.0m, 粉砂:-60.0m~-66.0m, 粉质粘土:-66.0m~-68.0m, 粉土:-68.0m~-74.0m, 粉砂:-74.0m~桩尖标高 2、潮位 工程场区设计水位值 单位:m 要素平均高潮位平均低潮位设计高潮位设计低潮位50年一遇高 潮位 50年一遇低

冬季施工方案(最终版)

办公楼地上部分等4项工程 冬 季 施 工 方 案

施工单位:深圳市中建南方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装饰装修项目冬季施工方案 为确保冬季施工正常进行及施工质量,我施工单位项目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经过分析,特编制冬季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根据北京市冬季历史气温及项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进一步规范作业行为,确保冬季安全生产,编制本施工方案。做到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 二、工程概况 装修工程建筑面积为14400m2。冬施期间的施工项目包括乳胶漆基层施工、大理石地面,墙面瓷砖施工等。 三、施工安排 1、受影响的冬季施工项目工程。 冬季期间涉及与气温相关的施工项目有:大理石地面,墙面瓷砖施工、涂料基层处理。 2、施工进度计划 (1)冬施期间,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做好各分项及整体项目的计划安排。 (2)必须冬施期间完成的分项工程做到合理安排,措施齐全。 (3)集中时间上人,合理安排人员配置,采取加班加点抢工期,尽可能避开低温施工。 四、冬施准备工作 1、组织措施

1)、技术准备 (1)工程管理人员应认真熟悉图纸和《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规范,凡进行冬季施工的工程项目,必须复核施工图纸,查对其是否能适应冬季施工要求。 (2)现场技术员及工长应结合冬施方案对施工队伍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使冬施方案落实到施工班组 (3)做好冬季施工的有关规定、防火、防冻教育等。建立冬季施工制度,如安全、值班制度等。做好冬季施工的组织和准备工作。 2)、材料准备 (1)液体材料、易被冻坏材料,冬施前合理储备,足量存放,综合安排,尽可能避开低温进货。 (2)现场冬施期间进场的材料二次搬运时做好覆盖保护工作,并及时运到施工现场,码放整齐,远离潮湿及风寒侵袭之地。 (3)准备好对施工现场进行封堵的材料;检查施工现场,对于需封闭之处做好封堵工作,防止室外寒气侵袭。 (4)对于易燃易爆的材料设专库存放,并配备足量灭火器,以保证意外情况发生。 (5)冬施材料计划: 3)、机械准备 室内装饰的机械、工具均不受冬季施工影响,平时使用的工具作到不淋雨雪,妥善保管即可;定期检查临电设施,防止电线硬化破损 4)、现场准备 现场准备采暖保温措施,室内温度不宜低于8℃,准备温度计,每天早晚两次检查,做好测温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